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YOLOv5_4layers的PCB小目标缺陷识别方法 被引量:2
1
作者 杨萍萍 白艳茹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79,共5页
针对PCB表面缺陷分辨率低、小目标性以及多样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_4layers的PCB小目标缺陷识别方法。该方法在YOLOv5架构的基础上,通过新增采样层的方式添加小目标检测层,优化特征金字塔模型,提升小目标特征提取性能,实现小... 针对PCB表面缺陷分辨率低、小目标性以及多样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_4layers的PCB小目标缺陷识别方法。该方法在YOLOv5架构的基础上,通过新增采样层的方式添加小目标检测层,优化特征金字塔模型,提升小目标特征提取性能,实现小目标缺陷识别。在调整合适的锚框规格后,改进后的模型在输入640像素×640像素图像时,相较原模型识别精确率提升了7.5%。在输入736像素×736像素图像时,识别精确率提升了1.3%,有效地提升了对PCB小目标缺陷的识别能力,对提高PCB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和产品可靠性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 小目标缺陷识别 深度学习 YOLOv5_4layers 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O_(3)掺杂Na_(0.5)Bi_(4.5)Ti_(4)O_(15)压电陶瓷及其加速度传感器的制备与特性研究
2
作者 郇正利 冯云云 +2 位作者 费璇 常宁 季惠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16-2227,共12页
以W^(6+)取代Na_(0.5)Bi_(4.5)Ti_(4)O_(15)(NBT)的B位Ti^(4+),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Na_(0.5)Bi_(4.5)W_(2/3x)Ti_(4-x)O_(15)(NBTW-100x,0≤x≤0.16)铋层状压电陶瓷,系统研究了NBTW-100x压电陶瓷结构及性能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异质离子... 以W^(6+)取代Na_(0.5)Bi_(4.5)Ti_(4)O_(15)(NBT)的B位Ti^(4+),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Na_(0.5)Bi_(4.5)W_(2/3x)Ti_(4-x)O_(15)(NBTW-100x,0≤x≤0.16)铋层状压电陶瓷,系统研究了NBTW-100x压电陶瓷结构及性能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异质离子掺杂改性机制,阐明了提升材料压电性能和高温电阻率的最优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x=0.12时,NBTW-100x陶瓷综合性能最佳,其压电系数d_(33)=24.4 pC/N,居里温度T_C=633.2℃,电阻率ρ=2.58×10^(12)Ω·cm,且在500℃保温1 h后,其压电系数d_(33)和电阻率分别高达23.6 pC/N和6.75×10^(6)Ω·cm,是500℃高温下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的理想材料。基于NBTW-12压电陶瓷开发了压缩型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产品,其灵敏度在10~10000 Hz内相对偏差为13.29%,在室温至500℃的温度范围内,灵敏度偏差仅为±5%,且在500℃下的绝缘电阻高达4×10~7Ω,有望应用于飞机发动机、风机传动、旋转机械等关键部件的振动监测及故障诊断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铋层状 热稳定性 Na_(0.5)Bi_(4.5)Ti_(4)O_(15) 加速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GNSS实时FY-4A分层水汽校正
3
作者 陈新欣 张卫星 楼益栋 《导航定位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6-76,共11页
为了进一步充分利用风云四号A星(FY-4A)水汽产品高空间分辨率和垂直分层信息,提出一种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实时FY-4A分层水汽校正方法:结合GNSS水汽产品精度高、不受天气影响的优点,提出使用支持向量回归(SVR)方法,利用GNSS水汽... 为了进一步充分利用风云四号A星(FY-4A)水汽产品高空间分辨率和垂直分层信息,提出一种地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实时FY-4A分层水汽校正方法:结合GNSS水汽产品精度高、不受天气影响的优点,提出使用支持向量回归(SVR)方法,利用GNSS水汽数据对河南省2021年7月13日至25日的FY-4A大气水汽总量及分层水汽含量实时产品进行校正。结果表明,在正常天气和多云天气下,校正后的产品在整层水汽,即大气可降水量(PWV)方面的精度较FY-4A产品可分别提升15.58%和15.33%;分层水汽(LPW)校正产品在各高度层也有不同程度的精度提升,最高可达12%;同时,SVR模型在填补FY-4A数据空白区域方面,展现出预测精度和稳定性,可有效提高FY-4A实时分层水汽产品的精度,优于传统的线性插值方法,能够为大气水汽数据的多源融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汽融合 风云4号A星(FY-4A) 支持向量回归(SVR) 分层水汽(LP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子层沉积Al_(2)O_(3)对尖晶石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的影响机理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倩 赵妍 +8 位作者 崔雅茹 王硕然 黄娜 李常林 王文培 马红周 杜金晶 何喜红 翁雅青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2,共5页
为提升尖晶石相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在深度荷电状态下的界面稳定性,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在单晶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表面可控沉积了纳米级Al_(2)O_(3)层。改性后的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长... 为提升尖晶石相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在深度荷电状态下的界面稳定性,采用原子层沉积法在单晶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表面可控沉积了纳米级Al_(2)O_(3)层。改性后的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长循环耐腐蚀性能(1C电流密度下循环500次的容量保持率高达94.7%)。进一步的表界面解析结果表明:原子层沉积技术构建的纳米级Al_(2)O_(3)包覆层能够明显抑制材料本体与电解液的腐蚀反应,降低过渡金属离子的不可逆溶解与析出;另外,基于HF表面刻蚀产生的AlF_(3)具有增强的耐刻蚀性能,可显著提升LiNi_(0.5)Mn_(1.5)O_(4)正极材料在长循环及高电压下的服役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_(0.5)Mn_(1.5)O_(4) 正极材料 原子层沉积 Al_(2)O_(3)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开口试验段汽车风洞的风阻测量误差分析与修正
5
作者 庞加斌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2-117,I0002,共7页
汽车风洞用3/4开口试验段模拟真实道路气动环境,有限的试验段尺寸、地面边界层及射流剪切层会干扰流场,从而引起风阻测量误差。根据简化势流模型分析,3/4开口试验段存在模型实体阻塞、喷口阻塞、收集口阻塞以及水平压力梯度4项系统误差... 汽车风洞用3/4开口试验段模拟真实道路气动环境,有限的试验段尺寸、地面边界层及射流剪切层会干扰流场,从而引起风阻测量误差。根据简化势流模型分析,3/4开口试验段存在模型实体阻塞、喷口阻塞、收集口阻塞以及水平压力梯度4项系统误差源,其中模型实体阻塞让风阻测量值偏低,喷口和收集口阻塞让风阻测量值偏高,彼此平衡抵消机制使3/4开口试验段风洞具有能够适应更大尺寸模型的优势。利用Mercker-Wiedemann修正方法,结合同济大学整车气动声学风洞,计算修正了3辆不同尺寸车型的风阻系数。结果显示:设定风阻系数误差不超过1%为标准,3/4开口试验段汽车风洞最大阻塞比为15%;水平压力梯度对风阻系数误差的影响更大,风洞设计和验收标准应保证dC_(p)(x)/dx≤0.001/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风洞 3/4开口试验段 射流剪切层 阻塞效应 水平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上海高层建筑观测冬季大气CO_(2)/CH_(4)垂直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珑珑 肖薇 +5 位作者 杨帆 单萌 王君 胡凝 李若男 程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155-4166,共12页
采用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于2021年12月6日~2022年3月31日在上海中心大厦255和500m高度以及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25m高度连续观测大气CO_(2)和CH_(4)浓度.结果表明:(1)城市中不同高度上温室气体的日变化趋势存在差异,25m高度CO_(2)和CH_(4... 采用便携式温室气体分析仪于2021年12月6日~2022年3月31日在上海中心大厦255和500m高度以及浦东新区环境监测站25m高度连续观测大气CO_(2)和CH_(4)浓度.结果表明:(1)城市中不同高度上温室气体的日变化趋势存在差异,25m高度CO_(2)和CH_(4)浓度白天低夜间高,255和500m高度的浓度则白天高夜间低.各高度处CO_(2)和CH_(4)浓度变化都明显受大气边界层高度的影响,因此城市内部温室气体浓度垂直观测中观测点高度设置要充分考虑城市大气边界层的变化特征.(2)CO_(2)和CH_(4)浓度的垂直差异受到人为活动以及气象等条件的影响,可以指征城市大气CO_(2)和CH_(4)浓度增强的局地和区域贡献.(3)各高度处(25,255,500m)CO_(2)浓度与CH_(4)浓度均显著相关,但观测高度越高所代表的浓度贡献源区越大,多种排放源的干扰使得温室气体之间的同源性变差,导致其相关性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城市温室气体浓度的垂直观测提供了从水平方向上无法获得的独特信息,因此有必要在城市开展立体化的温室气体监测,以便更好地捕捉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从而服务于城市碳减排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和CH_(4)浓度 垂直差异 上海 大气边界层高度 CH_(4):CO_(2)比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nitrite intercalated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on mortar durability under Cl−and SO_(4)^(2-) coexisting environment 被引量:7
7
作者 WANG Xu-hui XU Jin-xia TAN Qi-p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2期546-560,共15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itrite intercalated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Mg-Al LDH-NO_(2))on mortar durability under the coexisting environment of Cl−and SO_(4)^(2-).Cl−and SO_(4)^(2-...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itrite intercalated Mg-Al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Mg-Al LDH-NO_(2))on mortar durability under the coexisting environment of Cl−and SO_(4)^(2-).Cl−and SO_(4)^(2-) binding properties of Mg-Al LDH-NO_(2) in simulated concrete pore solutions,Cl−and SO_(4)^(2-) diffusion properties of mortars with Mg-Al LDHNO 2 were examined.The steel corrosion and resistance of mortar against SO_(4)^(2-) attack were also evaluat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g-Al LDH-NO_(2) can effectively adsorb the Cl−and SO_(4)^(2-) in simulated concrete pore solution,and inhibit the diffusion of Cl−and SO_(4)^(2-) into cement mortars.The presence of SO_(4)^(2-) can greatly affect the uptake amount of Cl−,and there is a coupled effect of Cl−and SO_(4)^(2-) on their penetration into mortar specimens.In addition,Mg-Al LDH-NO_(2) can greatly upgrade the resistance of mortars against SO_(4)^(2-) attack and well prevent the steel from corrosion.However,Cl−will aggravate the SO_(4)^(2-) attack and SO_(4)^(2-) can initially decrease and then increase the steel corro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mortar durability SO_(4)^(2-)attack steel corrosion Cl−and SO_(4)^(2-)coexisting environ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电(Cu,Mn)_(3)O_(4)接触层在SOEC阳极侧的应用
8
作者 黄旭锐 余喻天 +7 位作者 雷金勇 郝敬轩 俞传鑫 潘军 杨怡萍 廖梓豪 关成志 王建强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71,共4页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中铁素体不锈钢合金连接体和电解池阳极之间存在界面接触、连接体表面氧化以及氧电极“铬毒化”等问题,是导致电解堆性能衰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工作利用反应烧结工艺在连接体与阳极之间制备了多孔的(Cu,Mn)_...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中铁素体不锈钢合金连接体和电解池阳极之间存在界面接触、连接体表面氧化以及氧电极“铬毒化”等问题,是导致电解堆性能衰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本工作利用反应烧结工艺在连接体与阳极之间制备了多孔的(Cu,Mn)_(3)O_(4)导电接触层,形成了粘结强度高的连接体/接触层/电解池界面结构。所得试样在750℃下表现出优异的电性能,整个500 h测试过程半电池的面比电阻(ASR)值稳定保持在20.13~20.32 mΩ·cm^(2)。通过微观结构表征技术证实,多孔(Cu,Mn)_(3)O_(4)接触层与相邻的电解堆部件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并可以抑制连接体表面的氧化薄膜增长,同时阻止铬元素的迁移。(Cu,Mn)_(3)O_(4)接触层也降低了电解池与集流体之间的接触电阻,提高了电池电化学输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电解池 阳极接触层 (Cu Mn)_(3)O_(4)尖晶石 反应烧结 面比电阻(A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基MOFs材料UiO-66-NH_(2)负载g-C_(3)N_(4)催化剂的制备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思乐 洪雯雯 +2 位作者 单译 回梁川 张磊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9,共5页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UiO-66-NH_(2)/g-C_(3)N_(4)催化剂,以甲基橙(MO)染料溶液为模拟污染物,研究可见光照射下UiO-66-NH_(2)/g-C_(3)N_(4)光催化活性和循环使用稳定性。结果表明:UiO-66-NH_(2)均匀地负载在层状g-C_(3)N_(4)表面,UiO-66-N... 通过溶剂热法制备了UiO-66-NH_(2)/g-C_(3)N_(4)催化剂,以甲基橙(MO)染料溶液为模拟污染物,研究可见光照射下UiO-66-NH_(2)/g-C_(3)N_(4)光催化活性和循环使用稳定性。结果表明:UiO-66-NH_(2)均匀地负载在层状g-C_(3)N_(4)表面,UiO-66-NH_(2)与g-C_(3)N_(4)形成Ⅱ型异质结,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的复合;当催化剂质量浓度为1.25 g/L时,其对MO的光催化降解率达到了95.6%,催化剂循环使用5次后其对MO的光催化降解率仍达到了8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iO-66-NH_(2)/g-C_(3)N_(4) 甲基橙 光催化降解 溶剂热法 MOFS 层状多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钨青铜Na_(2)W_(4)O_(13)的孪晶结构与辐照相变
10
作者 林泽圣 刘曦 +10 位作者 蒋仁辉 李佩 赵培丽 唐真 王怀远 王桢源 黄天龙 吴姗姗 贾双凤 郑赫 王建波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94,共12页
本文采用热氧化法制备了Na_(2)W_(4)O_(13)纳米片,并利用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其孪晶畴结构进行了原子尺度表征,发现样品中存在大量镜面孪晶结构。结合群论中的母子群关系理论,解析了Na_(2)W_(4)O_(13)中畴结构形成的原因,并... 本文采用热氧化法制备了Na_(2)W_(4)O_(13)纳米片,并利用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其孪晶畴结构进行了原子尺度表征,发现样品中存在大量镜面孪晶结构。结合群论中的母子群关系理论,解析了Na_(2)W_(4)O_(13)中畴结构形成的原因,并预测了9种可能的畴结构,其中type3镜面孪晶与实验中观察到取向关系为[010]//[010]_(T)、(100)//(100)_(T)的(100)孪晶一致。经过电子束辐照,三斜结构的Na_(2)W_(4)O_(13)可以相变为立方结构的NaxWO_(3)(x<05)。而有孪晶存在的样品中,相变过程中容易出现缺陷,这可能是由晶格失配导致的。论文结果为理解钠钨青铜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钨青铜Na_(2)W_(4)O_(13) 过渡金属层状氧化物 取向畴 群论 透射电子显微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层状NH_(4)V_(4)O_(10)材料在电化学储能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唐寒 骆红宇 +3 位作者 黄涛 徐潇琴 晁飞扬 罗平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054-8065,共12页
层状钒氧化物电极材料具有容量高、高温性能好、成本低、安全性好等一系列优点,是下一代高性能二次离子电池的备选电极材料之一。虽然目前层状钒氧化物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不断提升,但层状钒氧化物在循环过程中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始... 层状钒氧化物电极材料具有容量高、高温性能好、成本低、安全性好等一系列优点,是下一代高性能二次离子电池的备选电极材料之一。虽然目前层状钒氧化物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不断提升,但层状钒氧化物在循环过程中结构稳定性差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层状NH_(4)V_(4)O_(10)材料由于其特殊的结构稳定性,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本文系统地总结和讨论了层状NH_(4)V_(4)O_(10)材料在不同种类离子电池中的电化学性能、储能机制,并将NH_(4)V_(4)O_(10)材料的优化策略进行了分类和阐述。最后对层状NH_(4)V_(4)O_(10)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进一步提升其电化学性能提供了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NH_(4)V_(4)O_(10)材料 电化学储能 二次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掺杂对Ca_(0.94)Ce_(0.06)Bi_(4)Ti_(4)O_(15)铋层状高温压电陶瓷电学性能影响研究
12
作者 李恺 伍子成 +2 位作者 沈宗洋 骆雯琴 宋福生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共6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_(0.94)Ce_(0.06)Bi_(4)Ti_(4-x)Nb_(x)O_(15)(CCBTN)铋层状高温压电陶瓷,研究了B位Nb掺杂对陶瓷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介电、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制备的CCBTN陶瓷均具有单一的铋层状结构相,少量Nb掺杂...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Ca_(0.94)Ce_(0.06)Bi_(4)Ti_(4-x)Nb_(x)O_(15)(CCBTN)铋层状高温压电陶瓷,研究了B位Nb掺杂对陶瓷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介电、压电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制备的CCBTN陶瓷均具有单一的铋层状结构相,少量Nb掺杂有利于陶瓷压电常数及热稳定性能的提升。当Nb掺杂量x=0.06时,陶瓷具有最高的压电常数(d33=19.2pC·N^(-1)),是纯CBT陶瓷压电常数(d33=8 p C·N^(-1))的2.4倍,且退火至500℃时其压电常数仍保持室温值的90%以上,表现出较优异的热稳定性。同时,该陶瓷具有高的居里温度(Tc=769℃)、低的介电损耗(tanδ=0.65%)及高的电阻率(ρdc=2.0×10^(7)Ω·cm@500℃),是高温压电传感器制作的优异候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压电陶瓷 铋层状结构 CaBi_(4)Ti_(4)O_(15) Nb掺杂 压电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表面包覆增强K_(2)SiF_(6)∶Mn^(4+)荧光粉发光性能和湿热稳定性
13
作者 段凌岳 路万兵 +4 位作者 王智逾 赵金鑫 王大伟 刘海旭 于威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3-449,共7页
研究了粉末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在白光LED用K_(2)SiF_(6)∶Mn^(4+)(KSFM)红色荧光粉包覆和表面改性中的应用,以及对其结构特性、发光性能和湿热环境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LD技术以三甲基铝作为前驱体、臭氧作为氧化剂,可以在K... 研究了粉末原子层沉积技术(ALD)在白光LED用K_(2)SiF_(6)∶Mn^(4+)(KSFM)红色荧光粉包覆和表面改性中的应用,以及对其结构特性、发光性能和湿热环境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ALD技术以三甲基铝作为前驱体、臭氧作为氧化剂,可以在KSFM表面形成氧化铝包覆层。X射线衍射、表面形貌分析表明,ALD处理过程不会影响KSFM荧光粉的晶相和形貌特征。发光光谱分析表明,由于氧化铝钝化特性还会增强KSFM荧光粉的发光强度,并且不改变其发光波长。相较于未经包覆的KSFM荧光粉,包覆层可以显著改善KSFM粉末的湿热环境稳定性,ALD包覆后样品的相对发光强度在85%湿度/85℃环境中老化处理24 h后仍能保持初始值的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_(2)SiF_(6)∶Mn^(4+) 红色荧光粉 表面改性 原子层沉积 湿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柱状β-Si_3N_4晶粒与SiC晶须在层状Si_3N_4/BN复合材料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4
作者 昝青峰 黄勇 +2 位作者 汪长安 李淑琴 李翠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22-26,共5页
用 Si C晶须和长柱状β- Si3N4对 Si3N4/ BN层状材料的基体层和分隔层进行了强化。轧膜工艺对 Si C晶须和原料中存在的少量 β- Si3N4晶粒有一定的定向作用 ,而基体层中定向分布的 Si C晶须和长柱状的 β- Si3N4晶粒对基体层的强韧化作... 用 Si C晶须和长柱状β- Si3N4对 Si3N4/ BN层状材料的基体层和分隔层进行了强化。轧膜工艺对 Si C晶须和原料中存在的少量 β- Si3N4晶粒有一定的定向作用 ,而基体层中定向分布的 Si C晶须和长柱状的 β- Si3N4晶粒对基体层的强韧化作用类似于块体材料 ,其抗弯强度和断裂韧性的提高幅度都大于 5 0 % ;分隔层中β- Si3N4的定向度较差 ,但这有利于形成网状结构 ,在分隔层中起到骨架的作用 ,同时还可以增加裂纹的扩展长度 ,改善分隔层与基体层的界面结合状态。最终得到性能最佳的材料的成分为 Si3N4+2 0 wt% Si C晶须 (基体层 ) ,BN+15 vol% β- Si3N4(分隔层 ) ,其断裂功可达 482 0 J/ m2 ,抗弯强度仍可保持在 6 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材料 分隔层 复合材料 碳化硅晶须 长柱状β-氮化硅 陶瓷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山西区北部延长6~4+5油层沉积相特征及演化规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玉梅 于兴河 +3 位作者 李胜利 杜维伟 李梅 李顺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77-286,共10页
麻黄山西区长6~4+5油层组油气显示普遍,但试油水多油少,砂体展布及连续性不清。为搞清研究区的沉积微相展布及演化规律,通过岩心详细观察描述,结合测井资料,识别出6种沉积微相、10种沉积构造,总结出10种微相接触样式和5种沉积层序模式... 麻黄山西区长6~4+5油层组油气显示普遍,但试油水多油少,砂体展布及连续性不清。为搞清研究区的沉积微相展布及演化规律,通过岩心详细观察描述,结合测井资料,识别出6种沉积微相、10种沉积构造,总结出10种微相接触样式和5种沉积层序模式,分别代表不同的沉积相带。垂向表现为以反旋回为主,兼有短期正旋回的沉积特征;侧向河口坝(或分流间)与水下分流河道相间发育,河道砂体下部为"多而小,窄而薄",上部为"少而大,宽而厚"。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的研究方法,将该区划分为三角洲内前缘、三角洲外前缘和前三角洲3个亚相带,内前缘以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水下分流间湾微相为主;外前缘以远砂坝和席状砂微相为主;前三角洲以滨浅湖泥微相为主。根据现代沉积相模式,推测该区为建设性辫状河道-湖泊三角洲,其演化表现为3个阶段:初始发育期(长63),以前三角洲和三角洲外前缘相带为主;早中发育期(长62和长61),以三角洲内前缘及外前缘相带为主,各微相多为单期发育,交互沉积;中后发育期(长4+52和长4+5),主要发育三角洲内前缘相带,水下分流河道表现为多期叠加样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山西区北部 沉积微相 演化规律 延长6~4+5油层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Mo合金与Zr-4合金的扩散层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建刚 尹昌耕 +4 位作者 刘云明 孙长龙 李传锋 刘利剑 杜沛南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1-775,共5页
本文对U-Mo合金与Zr-4合金的扩散层性质进行了研究。三明治结构的U-Mo/Zr-4扩散偶在760~800℃下包覆热轧后,保温10~66 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扩散层的形貌和厚度,采用波谱仪(WDS)分析了各元素在扩散区内的分布情况,采用... 本文对U-Mo合金与Zr-4合金的扩散层性质进行了研究。三明治结构的U-Mo/Zr-4扩散偶在760~800℃下包覆热轧后,保温10~66 h。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扩散层的形貌和厚度,采用波谱仪(WDS)分析了各元素在扩散区内的分布情况,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测定了扩散层的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800℃的高温下,U-Mo/Zr-4的扩散程度依然微弱,表现出良好的相容性;U-Mo/Zr的扩散层中间出现裂纹,裂纹两侧的扩散层相组成明显不同,靠近U-Mo侧为富Mo相,其主要是以化合物ZrMo_2为基的固溶体;靠近Zr-4侧的为富Zr相,其主要是以化合物UZr_2为基的固溶体;裂纹认为是由U和Zr不等量的原子交换所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MO合金 ZR-4合金 扩散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4-WFRFT和人工噪声的变换域通信物理层安全传输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舒 达新宇 +1 位作者 褚振勇 朱丽莉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2-147,共6页
为了提高变换域通信(TDCS)信号的物理层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4项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4-WFRFT)和人工噪声的TDCS信号加密方式。利用4-WFRFT代替传统TDCS中的DFT/IDFT,改变了TDCS信号的空间分布,在保持原系统复杂度的同时增加了TDCS信号的... 为了提高变换域通信(TDCS)信号的物理层安全性,提出一种基于4项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4-WFRFT)和人工噪声的TDCS信号加密方式。利用4-WFRFT代替传统TDCS中的DFT/IDFT,改变了TDCS信号的空间分布,在保持原系统复杂度的同时增加了TDCS信号的抗截获性。在此基础上,使用人工噪声进一步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并推导了非法用户理论误码率以及系统保密容量。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全频谱还是频谱失配情况下,当参数α在[0,0.8)或(1.7,4]时,窃听者误码率始终保持在0.5,故无法正确解调发送信号,同时,系统保密容量为正数,有效保证了信息的安全传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换域通信系统 加权分数傅里叶变换 人工噪声 物理层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掠射椭偏术对K_4〔Fe(CN)_6〕/K_3〔Fe(CN)_6〕电极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胜涛 陶长元 +2 位作者 李念兵 黄宗卿 徐楚绍 《电化学》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58-262,共5页
提出掠射椭圆偏振测试技术的实验方案,应用该掠射式技术结合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镀有In2O3玻璃片上进行的K4〔Fe(CN)6〕/K3〔Fe(CN)6〕电极反应.结果证明:掠射椭圆偏振术可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现场测定椭圆偏... 提出掠射椭圆偏振测试技术的实验方案,应用该掠射式技术结合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在镀有In2O3玻璃片上进行的K4〔Fe(CN)6〕/K3〔Fe(CN)6〕电极反应.结果证明:掠射椭圆偏振术可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现场测定椭圆偏振参数及其变化规律,这些规律与所发生的表面电化学反应规律相对应,由此可以对电极体系进行研究;现场掠射椭圆偏振术还能用于分析表面扩散层的性质,弥补其它界面研究方法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偏术 掠射椭偏术 电极反应 界面 扩散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PEG-4分层视频的自适应传输构架 被引量:1
19
作者 高玉金 石峰 张艳苏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3-6,共4页
在结合DirectShowRTP构架和MPEG 4相关数据的RTP负载格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MPEG 4分层视频的自适应多播传输构架。该构架可以根据网络和本机的资源利用状况及用户策略,通过分级控制机制来动态选择传输方案,动态改变各种压缩和传... 在结合DirectShowRTP构架和MPEG 4相关数据的RTP负载格式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MPEG 4分层视频的自适应多播传输构架。该构架可以根据网络和本机的资源利用状况及用户策略,通过分级控制机制来动态选择传输方案,动态改变各种压缩和传输参数以及协调各个具有不同优先权的视频流,从而在适应资源状况的同时,获得最佳的视频质量和最优的网络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EG-4 分层视频 DIRECTSHOW FEC RT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空心微球在NaYF_(4)∶Yb^(3+),Er^(3+)/商业TiO_(2)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清 李成胜 +3 位作者 鲍雨 万豪赟 余莹 袁志强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8-222,共5页
以TiCl_(3)为钛源,水热法制备高散射性能的锐钛矿TiO_(2)空心微球。以商业TiO_(2)(P25)/NaYF_(4)∶Yb~(^(3+)),Er^(3+)混合材料为底层薄膜,TiO_(2)空心微球为反射层组成双层结构光阳极薄膜,优化了太阳能电池性能。结果表明:新型结构的... 以TiCl_(3)为钛源,水热法制备高散射性能的锐钛矿TiO_(2)空心微球。以商业TiO_(2)(P25)/NaYF_(4)∶Yb~(^(3+)),Er^(3+)混合材料为底层薄膜,TiO_(2)空心微球为反射层组成双层结构光阳极薄膜,优化了太阳能电池性能。结果表明:新型结构的太阳能电池短路光电流(J_(sc)=16.81mA/cm^(2))、开路光电压(V_(oc)=0.78V)、填充因子(FF=0.66)和光电转化效率(η=8.65%),其光电转化效率与纯P25(6.70%)光阳极和P25/NaYF_(4)∶Yb^(3+),Er^(3+)(7.35%)光阳极相比较分别提升了29%和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钛空心微球 反射层 NaYF_(4)∶Yb^(3+) Er^(3+)/商业二氧化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