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Zn(II)-NH_4·HCO_3-NH_3-H_2O体系雾化干燥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建华 梁旭光 王瑞祥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8-71,共4页
以Zn(II)-NH4·HCO3-NH3-H2O溶液为原料,通过雾化干燥、煅烧获得超细氧化锌。试验表明,雾化溶液中游离氨浓度对干燥过程的固体形貌影响较大,随着溶液中游离氨浓度的降低,干燥产物由针状颗粒按照针状颗粒与球形颗粒混合物、球形颗粒... 以Zn(II)-NH4·HCO3-NH3-H2O溶液为原料,通过雾化干燥、煅烧获得超细氧化锌。试验表明,雾化溶液中游离氨浓度对干燥过程的固体形貌影响较大,随着溶液中游离氨浓度的降低,干燥产物由针状颗粒按照针状颗粒与球形颗粒混合物、球形颗粒顺序演变。对干燥机理进行分析,干燥过程按照氨与水的挥发、前躯体析出、水分蒸发及前躯体分解四个环节依次进行。NH3分子在干燥过程中,先后起Zn2+配体、传递Zn2+及控制Zn的析出方向等作用。液滴与热空气接触后,雾滴与热空气基本保持同步运动,干燥产品基本为碱式碳酸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ii)-NH4·HCO3-NH3-H2O体系 氧化锌 雾化干燥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锌(II)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2
作者 吴勇 孔林 +3 位作者 杨家祥 田玉鹏 SUCHADA Chantrapromm FUN Hoong Kun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60-64,共5页
合成了目标配合物:碘化双 [3,4 二甲氧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合锌(II),其结构通过单晶X 射线衍射法确定。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分子中,锌(II)与两个硫原子、两个碘原子配位形成轻微畸变的四面体结构,每一个3,4 二甲氧基苯甲... 合成了目标配合物:碘化双 [3,4 二甲氧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合锌(II),其结构通过单晶X 射线衍射法确定。晶体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分子中,锌(II)与两个硫原子、两个碘原子配位形成轻微畸变的四面体结构,每一个3,4 二甲氧基苯甲醛缩氨基硫脲配体与锌离子处于同一平面内,在晶体中分子之间以氢键连接形成网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非线性光学材料 四面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酰丙酮锌催化扩链增容PBAT类玻璃体
3
作者 孙宝之 刘家祺 +2 位作者 张靖淳 刘可欣 朱学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88,共7页
与传统塑料相比,现有的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仍存在力学性能低、热稳定性和耐久性差的缺点。因此,为了增强PBAT的综合性能,利用乙酰丙酮锌催化环氧扩链剂ADR扩链增容PBAT类玻璃体,研究了催化剂含量对PBAT类玻璃体化学结构、... 与传统塑料相比,现有的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仍存在力学性能低、热稳定性和耐久性差的缺点。因此,为了增强PBAT的综合性能,利用乙酰丙酮锌催化环氧扩链剂ADR扩链增容PBAT类玻璃体,研究了催化剂含量对PBAT类玻璃体化学结构、分子量、热性能、力学性能和水解降解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BAT的端羧基和端羟基与ADR的环氧基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乙酰丙酮锌的催化介入可以有效促进ADR上的环氧基团开环,导致生成大量交联支链结构和大量β-羟基,与PBAT上丰富的酯基之间发生酯交换反应,从而形成了更致密的交联网络结构。乙酰丙酮锌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PBAT类玻璃体的分子量,但降低了PBAT类玻璃体结晶温度和熔点。适量乙酰丙酮锌的加入可明显提升PBAT类玻璃体的力学性能,当乙酰丙酮锌质量分数为0.1%时,PBAT类玻璃体拥有最好的耐久性和水解降解性,在4次拉伸循环后仍能保持较高的断裂伸长率(684%)和拉伸强度(18.94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酰丙酮锌 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 环氧扩链剂ADR 类玻璃体 交联网络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Ce掺杂对ZnO结构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96
4
作者 余长林 杨凯 +4 位作者 余济美 彭鹏 操芳芳 李鑫 周晓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05-512,共8页
采用共沉淀-焙烧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量的稀土Ce掺杂的ZnO光催化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UV-Vis)光谱、光致发光(PL)谱等技术对所制备的光催化剂进行了系列表征.以酸性橙II... 采用共沉淀-焙烧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含量的稀土Ce掺杂的ZnO光催化剂.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UV-Vis)光谱、光致发光(PL)谱等技术对所制备的光催化剂进行了系列表征.以酸性橙II脱色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了掺杂不同含量的铈及不同焙烧温度对ZnO的物理结构和光催化脱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掺入质量分数(w)为2%的铈可以明显改善氧化锌表面状态,有利于产生更多的表面羟基;同时可以抑制光生电子与光生空穴(e-/h+)的复合,显著提高光催化脱色活性和光催化稳定性;焙烧温度对光催化剂的晶体结构、表面性能和光催化活性产生较大影响,500°C的焙烧处理使样品的结晶度较高,同时催化剂颗粒粒径较细,表面具有丰富的羟基.但过高的焙烧温度(600-800°C)将导致催化剂的物理结构发生恶化,降低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掺杂 氧化锌 焙烧 光催化 羟基 酸性橙i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起爆药GTX的制备工艺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志刚 张建国 +1 位作者 张同来 杨永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49-52,共4页
研究了高氯酸三碳酰肼合锌 (GTX)的反应原理和制备工艺 ,提出了优化工艺条件 ,测定了GTX的摩擦感度。
关键词 高氯酸三碳酰肼合锌 性能 起爆药 制备工艺 GT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正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配合物的量子化学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许旋 方亮 +3 位作者 徐志广 陈兆星 钟昀 章伟光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49-1054,共6页
The geometric configurations of binuclear Zinc( complex Zn2[(n-Bu)2NCSS]4 and the ligand Na[(n-Bu)2 NCSS] have been optimized by B3LYP quantum chemical metho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have been performed by density ... The geometric configurations of binuclear Zinc( complex Zn2[(n-Bu)2NCSS]4 and the ligand Na[(n-Bu)2 NCSS] have been optimized by B3LYP quantum chemical method. The electronic structures have been performed by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t B3LYP/6-31G* level. The electronic spectrums of the complex and ligand were calculated by ZINDO/S-CIS method. It is indicated from the calculation that: (1) The coordination effect of bridging ligand is bigger than that of chelating one, and the bridging ligands also translate more charge to Zn than the chelating one. (2)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bout electronic spectrums are similarly to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and farther explain that absorption band at λ=267 nm of complex is assigned to two n → π* transitions :one arising from the bridging ligands and the another mainly arising from the chelating ligands;but absorption band at λ=236 nm of complex is assigned to π → π* transition which the electron mainly translates from the bridging ligands to the chelating ligands. (3) By consideration of delocalization and polar effects in coordination, the charge transfer from ligand to metal decreases the π-π and p-π conjugation effects in the chromophore group NCS2 and to increase the energy needed for the π → π* and n → π* transitions, and results in the absorption bands shifting towards the short wavelength dir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代氨基甲酸 量子化学研究 锌配合物 experimental complex effects 正丁基 quantum direct the and The B3LYP polar metal group zinc more LIGA to is at one are for 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根桥联的不对称双核铜(Ⅱ)和铜(Ⅱ)—锌(Ⅱ)配合物的合成与磁性 被引量:8
7
作者 廖代正 张智勇 +1 位作者 赵倩华 王耕霖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193-197,共5页
本文合成了一组新的不对称的双核配合物,[Cu_2(C_2O_4)_2terp]和〔Cu Zn(C_2O_4)_2terp〕(图1),terp表示联三吡啶。配合物〔Cu_2(C_2O_4)2terp〕的变温磁化率已测,其数值已用最小二乘法与Bleaney-Bowers方程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47.20cm... 本文合成了一组新的不对称的双核配合物,[Cu_2(C_2O_4)_2terp]和〔Cu Zn(C_2O_4)_2terp〕(图1),terp表示联三吡啶。配合物〔Cu_2(C_2O_4)2terp〕的变温磁化率已测,其数值已用最小二乘法与Bleaney-Bowers方程拟合,求得交换积分J=-47.20cm^(-1)。文中还用Kahn理论解释了这种较弱的反铁磁自旋交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铜 铜-锌 双核配合物 草酸根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二磺酸根桥联的锌配位聚合物的合成、表征、晶体结构及量子化学计算 被引量:24
8
作者 钱保华 马卫兴 +2 位作者 陆路德 杨绪杰 汪信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10-616,共7页
ZnO与1,5-萘二磺酸在水溶液中反应,再加入含咪唑的甲醇溶液合成得到新颖的锌配位聚合物{[Zn(C10H6O6S2)(C3H4N2)2(H2O)]·2H2O}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得... ZnO与1,5-萘二磺酸在水溶液中反应,再加入含咪唑的甲醇溶液合成得到新颖的锌配位聚合物{[Zn(C10H6O6S2)(C3H4N2)2(H2O)]·2H2O}n.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热重分析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得其晶体结构.该配合物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体学参数:a=0.85313(19)nm,b=1.0253(2)nm,c=1.3357(3)nm,α=100.653(2)°,β=100.135(3)°,γ=108.859(2)°,V=1.0511(4)nm3,Dc=1.712g·cm-3,Mr=541.85,Z=2,F(000)=556,μ=1.425mm-1.Zn离子通过磺酸基团形成桥联配位,进而构筑了二维(2D)的配聚物.层间通过水分子的氢键作用构成了有序的三维(3D)超分子结构.并运用Gaussian03W对配合物结构单元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分析,原子电荷分布及前线占据分子轨道组成很好地佐证了晶体结构的配位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锌(ii)配位聚合物 1 5-萘二磺酸根离子 量子化学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席夫碱锌改性介孔硅对毒死蜱的吸附与缓释 被引量:5
9
作者 周红军 林粤顺 +3 位作者 李舒静 徐华 陈铧耀 周新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72-2281,共10页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水杨醛和锌离子为改性剂,通过共缩聚法合成席夫碱锌配合物改性MCM-41(Zn-MCM-41),并以毒死蜱为模型药物,制备了毒死蜱/席夫碱锌配合物改性MCM-41缓释体系。利用XRD、N2吸附-脱附、FTIR、DSC和XPS对MCM-4... 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水杨醛和锌离子为改性剂,通过共缩聚法合成席夫碱锌配合物改性MCM-41(Zn-MCM-41),并以毒死蜱为模型药物,制备了毒死蜱/席夫碱锌配合物改性MCM-41缓释体系。利用XRD、N2吸附-脱附、FTIR、DSC和XPS对MCM-41、氨基改性MCM-41(NH2-MCM-41)、水杨醛席夫碱改性MCM-41(SA-MCM-41)的结构、毒死蜱的分布形态和Zn-MCM-41的配位情况进行了表征,考察了MCM-41在改性前后对毒死蜱的吸附量,并着重探究了其对毒死蜱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热力学以及缓释性能。结果表明,APTES和水杨醛席夫碱改性后的MCM-41仍具有较为有序的介孔结构。MCM-41对毒死蜱的吸附量为54 mg·g^(-1),Zn-MCM-41的吸附量为186 mg·g^(-1),相对于MCM-41,其吸附量增加了244%。改性前后的MCM-41对毒死蜱的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分别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毒死蜱/席夫碱锌配合物改性MCM-41缓释体系的释药行为可用Riger-Peppas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其药物释放由Fick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M-41 席夫碱锌 毒死蜱 吸附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离子催化零价锌去除水中双氯芬酸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莹 李微微 +4 位作者 高延红 李军 蒋贝贝 姚杰 金芷欣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4-108,共5页
为了去除水中的双氯芬酸(DCF),研究了镍离子催化零价锌去除水中DCF的过程,探讨了镍离子投加量、溶液pH值、溶解氧质量浓度和旋转培养器转速等因素对DCF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镍离子可以有效催化锌粉去除水中DCF;镍离子的加入会加速... 为了去除水中的双氯芬酸(DCF),研究了镍离子催化零价锌去除水中DCF的过程,探讨了镍离子投加量、溶液pH值、溶解氧质量浓度和旋转培养器转速等因素对DCF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镍离子可以有效催化锌粉去除水中DCF;镍离子的加入会加速锌的腐蚀并有利于生成活性氢原子,从而加快DCF的降解速率;随着镍离子投加量的增加,DCF的降解随之增快,当镍离子的浓度大于1.0mmol/L时,镍离子的增加不能显著加快反应速率;溶液pH值越低,DCF的降解越快,在弱酸性、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DCF的去除效果较好;溶液溶解氧的质量浓度和较低的转速对DCF的降解无明显影响,较高的转速会抑制反应的进行。为去除水中DCF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并为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氯芬酸 零价锌 镍离子 双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吡啶基配体的锌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催化对硝基苯磷酸酯水解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勇 熊启杰 +4 位作者 张南海 陈世明 张若璇 马志刚 陈雪梅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55-2560,共6页
合成和表征了一种锌(Ⅱ)配合物[Zn2(L)Cl3]2[ZnCl4]·CH3CN·CH3OH·3H2O(L=1,1,4,7,7-五(2-吡啶甲基)-二乙基三胺),并用对硝基苯磷酸酯(PNPP)作为反应底物测试了它的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中的1个Zn(Ⅱ)形成变形的... 合成和表征了一种锌(Ⅱ)配合物[Zn2(L)Cl3]2[ZnCl4]·CH3CN·CH3OH·3H2O(L=1,1,4,7,7-五(2-吡啶甲基)-二乙基三胺),并用对硝基苯磷酸酯(PNPP)作为反应底物测试了它的催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中的1个Zn(Ⅱ)形成变形的八面体构型,另1个Zn(Ⅱ)形成变形的三角双锥构型。它催化PNPP的水解符合米氏方程模型。在不同的条件下测试了几种反应动力学参数V max、Km和k cat,发现锌(Ⅱ)配合物在30℃和pH=8.0时有最大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Ⅱ)配合物 吡啶 晶体结构 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苯丙氨酸基尾式锌(Ⅱ)卟啉的合成与表征(英)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希明 刘海洋 +3 位作者 应晓 刘义 姚钟平 张建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16,27,共4页
合成了与苯环邻位和对位相连接的L-苯丙氨酸基尾式锌(Ⅱ)四苯基卟啉o-(L—Phe)O—C2—TPPZn和p-(L-Phe)O-C2-TPPZn,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光谱学证据表明o-(L-Phe)O-C2-TPPZn可以形成稳定的分子内配合物,而p-(L-Phe)O-C2-TPPZn则不能.
关键词 尾式锌(Ⅱ)卟啉 氨基酸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sulfasalazine)_2(pyridine)]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锡森 宋玉梅 熊仁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277-1278,共2页
In compound [Zn(sulfasalazine)2(pyridine)] (1), each zinc atom not only coordinates to nitrogen atom of pyridine, but also is connected with four oxygen atoms from carboxylic acid groups of four sulfasalazine ligands,... In compound [Zn(sulfasalazine)2(pyridine)] (1), each zinc atom not only coordinates to nitrogen atom of pyridine, but also is connected with four oxygen atoms from carboxylic acid groups of four sulfasalazine ligands, to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a distorted tetragonal pyramid. In addition, each sulfasalazine ligand coordinates to two zinc atoms through its two oxygen atoms of carboxylic acid group to afford a 1D chain. CCDC: 2748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对苯二甲酸及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为配体的镉(Ⅱ)、锌(Ⅱ)配合物的构筑及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1
14
作者 车广波 李微微 +3 位作者 王珊珊 王丹 赵晗 刘春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188-2194,共7页
在水热条件下,以对苯二甲酸(H2bdc)和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Imphen)为配体构筑了两种配合物[Cd(bdc)(Imphen)(H2O)]n·nH2O(1)和[Zn(bdc)(Imphen)(H2O)]n·nH2O(2),并利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在水热条件下,以对苯二甲酸(H2bdc)和咪唑并[4,5-f][1,10]邻菲咯啉(Imphen)为配体构筑了两种配合物[Cd(bdc)(Imphen)(H2O)]n·nH2O(1)和[Zn(bdc)(Imphen)(H2O)]n·nH2O(2),并利用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bdc2-在2个配合物中展示了不同的配位模式,配合物1和2都具有一维链状结构,并且都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此外,对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和发光性质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Ⅱ)配合物 锌(Ⅱ)配合物 对苯二甲酸 咪唑并[4 5-f][1 10]邻菲咯啉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手性Salen双核锌配合物的分子识别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韩华 袁伟锋 +3 位作者 阮文娟 赵小菁 胡国航 朱志昂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9-534,共6页
合成了新型手性Salen配体(H3L)及新型手性Salen双核锌配合物(主体).通过研究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及氨基酸酯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测定了这些配位反应的缔合常数.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Im)>K(2-MeIm)>K(2-Et-4... 合成了新型手性Salen配体(H3L)及新型手性Salen双核锌配合物(主体).通过研究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及氨基酸酯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测定了这些配位反应的缔合常数.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Im)>K(2-MeIm)>K(2-Et-4-MeIm).主体对氨基酸酯类客体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LeuOCH3)>K(ValOCH3)>K(AlaOCH3)>K(SerOCH3),配位数均为2.主体与D、L型氨基酸酯分子识别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缔合常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对映选择性下降.实验发现反应体系中存在焓熵补偿关系.CD光谱的研究结果也反映了主体对不同客体识别能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Salen双核锌配合物 分子识别技术 缔合常数 温度 圆二色光谱 催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水热合成一个新颖的银四唑配位聚合物(英文)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锡森 唐云志 熊仁根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25-1029,共5页
在水热条件下,硝酸(3-氰基吡啶)银以及叠氮化纳反应,成功地组装了一个二维层状银四唑配位聚合物[mono(5-(3-pyridyl)tetrazolato)Ag](1),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结晶在三斜晶系,其空间群分别为P1(a=0.62608(10)nm,b... 在水热条件下,硝酸(3-氰基吡啶)银以及叠氮化纳反应,成功地组装了一个二维层状银四唑配位聚合物[mono(5-(3-pyridyl)tetrazolato)Ag](1),并对其进行了表征。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化合物1结晶在三斜晶系,其空间群分别为P1(a=0.62608(10)nm,b=0.78498(13)nm,c=0.80584(12)nm,α=75.171(4)°,β=76.653(3)°,γ=68.332(3)°,V=0.35167(10)nm3,Z=2),银的配位环境为四配位并形成略为变形的四面体构型。室温下,化合物1显示强的蓝色荧光(495nm和521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聚合物 原位水热合成 四唑 新颖 3-氰基吡啶 水热条件 晶体结构 三斜晶系 配位环境 蓝色荧光 化合物 叠氮化 分析表 空间群 四面体 四配位 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氨基喹啉席夫碱锌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发光性质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衡 熊志 +2 位作者 朱昌海 王志远 刘涛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6-291,共6页
合成了一个新的锌配合物[Zn(8-ahsb)(N_3)](1)(8-ahsb=8-氨基喹啉水杨醛席夫碱阴离子),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0.6762(3)nm,b=2.2842(9)nm,c=1.8162(8)nm,β=91.309(... 合成了一个新的锌配合物[Zn(8-ahsb)(N_3)](1)(8-ahsb=8-氨基喹啉水杨醛席夫碱阴离子),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配合物1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a=0.6762(3)nm,b=2.2842(9)nm,c=1.8162(8)nm,β=91.309(7)°,V=2.805(2)nm^3,Z=8。中心离子Zn(Ⅱ)为三角双锥配位构型,分别与四个N原子、一个氧原子配位,其中1个8-氨基喹啉席夫碱配体提供了2个N原子、一个氧原子,剩余两个N原子分别来自于两个N_3^-阴离子,且每个N_3^-桥联邻近的两个Zn^(2+)形成一维无限链状结构。荧光光谱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强的绿色发光性能,且可作为荧光探针检测低浓度的铜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氨基喹啉水杨醛席夫碱 锌配合物 晶体结构 荧光探针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E)-(3-氯苯胺基)甲基]-6-溴4-氯苯酚Schiff碱的铜及锌的配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4
18
作者 蒲小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211-2216,共6页
本文合成了2个以席夫碱2-[(E)-(3-氯苯胺基)甲基]-6-溴4-氯苯酚(HL)为配体的单核配合物CuL2(1)和ZnL2(2)。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分别是一维与二维的高聚物形式的超分子体系。其中配合物1的几何构型是平面正方形,依靠分子间的C-H... 本文合成了2个以席夫碱2-[(E)-(3-氯苯胺基)甲基]-6-溴4-氯苯酚(HL)为配体的单核配合物CuL2(1)和ZnL2(2)。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两个配合物分别是一维与二维的高聚物形式的超分子体系。其中配合物1的几何构型是平面正方形,依靠分子间的C-H…O与C-H…Br氢键作用联结成二维网状结构。配合物2展现的是畸变的四面体构型,分子间的C-H…O的弱的相互作用将其联结成一维链状结构。两个配合物中,氢键在高聚物链的形成中和配合物结构的稳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晶体结构 2-[(E)-(3-氯苯胺基)甲基]-6-溴4-氯苯酚 铜配合物 锌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联吡啶羧基Zn(Ⅱ),Cu(Ⅱ)和Fe(Ⅱ)配合物研究(英文)
19
作者 胡斌 颜流水 +2 位作者 吴美凤 邓春健 黄伟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595-2602,共8页
本文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三个基于4′-羧基-2,2′∶6′,2″-三联吡啶(HL)的单核配合物,其分子式为[ML2]·4H2O(1,M=Zn(Ⅱ);2,M=Cu(Ⅱ);3,M=Fe(Ⅱ)),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波谱、单晶和粉末衍射表征。晶体结构测试结果表明3个配... 本文通过溶剂热法合成了三个基于4′-羧基-2,2′∶6′,2″-三联吡啶(HL)的单核配合物,其分子式为[ML2]·4H2O(1,M=Zn(Ⅱ);2,M=Cu(Ⅱ);3,M=Fe(Ⅱ)),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波谱、单晶和粉末衍射表征。晶体结构测试结果表明3个配合物为异质同晶结构,都属于四方晶系的I42d空间群。配合物1~3都是1个二价金属离子和2个羧基未配位且去质子化的三齿螯合配体L配位形成的单核结构,通过分子间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由于二价Zn离子的全充满d10电子构型,配合物1与其配体相比具有明显的室温固态蓝色荧光发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Ⅱ)配合物 铜(Ⅱ)配合物 铁(Ⅱ)配合物 荧光性质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肽生化和手性药物的研究
20
作者 王锐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3-105,共3页
综述了我研究室近年来在多肽生化和手性药物领域中的研究进展:①进行了抗癌药物 A M D 类似物的全新设计、化学全合成、与 D N A 结合活性和构效关系研究; ②研究了新皮啡肽类似物及其自旋标记衍生物和孤儿受体的天然配基孤... 综述了我研究室近年来在多肽生化和手性药物领域中的研究进展:①进行了抗癌药物 A M D 类似物的全新设计、化学全合成、与 D N A 结合活性和构效关系研究; ②研究了新皮啡肽类似物及其自旋标记衍生物和孤儿受体的天然配基孤啡肽的构效关系;③进行了 D N A 结合蛋白结构域:锌指及其突变体的合成及与寡聚核苷酸结合能力的研究; ④将稳定的氮氧自由基标记肽类药物血管紧张素Ⅱ,建立了一种使生物活性肽带上自旋标记的简便方法, 用以研究肽类药物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及自由基对肽类药物生理活性的影响;⑤为解决许多手性药物合成中的难题,开发了一个构筑手性季碳的新方法; ⑥研究了手性催化剂作用下二乙基锌对醛的不对称加成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肽 新皮啡肽 弧啡肽 手性药物 生物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