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杀虫剂三唑磷对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蝌蚪的遗传毒性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钟碧瑾 黄增财 +3 位作者 林玲 房振华 耿艳 耿宝荣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244-250,共7页
采用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试验)检测了不同浓度(0、0.2、0.4、1.2、2.0、2.8mg·L-1)的三唑磷溶液对沼水蛙蝌蚪遗传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三唑磷染毒24h(≥1.2mg·L-1)及72h(≥0.2mg·L-1)后,蝌蚪微核率和核... 采用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彗星试验)检测了不同浓度(0、0.2、0.4、1.2、2.0、2.8mg·L-1)的三唑磷溶液对沼水蛙蝌蚪遗传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三唑磷染毒24h(≥1.2mg·L-1)及72h(≥0.2mg·L-1)后,蝌蚪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比对照组均有极显著的提高.在同一时间下,随着三唑磷浓度的增大,蝌蚪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总体上随之增加;在同一浓度下,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低浓度组(≤0.4mg·L-1)微核率出现逐渐升高趋势;高浓度组(≥1.2mg·L-1)微核率则先增加后降低.染毒24h后,彗星试验的各项指标Tail Length、Comet Length、Tail Moment和Olive Tail Moment均随三唑磷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呈现极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当三唑磷浓度达到0.2mg·L-1时,与对照组相比,DNA总体损伤水平(Comet Assay Tail Factor)显著提高.实验表明三唑磷对蛙类蝌蚪会造成一定的遗传损伤,微核试验和彗星试验在检测污染物对蝌蚪的遗传毒性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唑磷 沼水蛙蝌蚪 微核试验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遗传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碱性染液对显微捕获联合低体积扩增技术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典 万立华 +3 位作者 胡兰 李彩霞 韩俊萍 郝建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9-591,共3页
目的:比较3种碱性染液对显微捕获联合低体积扩增(Lowvolu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VPCR)技术的影响,为细胞分离检验中细胞核标记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显微捕获联合LVPCR中,用苏木素、龙胆紫、亚甲基蓝3种染液对口腔上皮细胞进... 目的:比较3种碱性染液对显微捕获联合低体积扩增(Lowvolu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LVPCR)技术的影响,为细胞分离检验中细胞核标记物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显微捕获联合LVPCR中,用苏木素、龙胆紫、亚甲基蓝3种染液对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标识。参照龙胆紫染色法,比较0.5、1、2、5、8μl苏木素染液及2、5、8、10、15μl亚甲基蓝染液的染色效果,优化染色条件;并比较优化后的细胞核标识效果。显微操作仪捕获3种染液染色后的细胞进行DNA检验,比较检测结果;并捕获染色10、30、60 min口腔上皮细胞,比较染色时间对DNA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100μl口腔上皮细胞悬液加入2μl苏木素、0.5μl龙胆紫或5μl亚甲基蓝染液,细胞核均着色明显,与胞浆对比清晰。5个细胞的分离检验结果示有效分型率分别为90%、100%、66.7%,成功分型率为20%、100%、11.1%;龙胆紫、苏木素染色时间(≤60 min)对DNA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而亚甲基蓝染色时间延长导致等位基因丢失等现象加重,影响检测结果。结论:3种染液均可清晰标识细胞核;而龙胆紫染液对LVPCR技术抑制最弱,为三者中较优的细胞核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物证学 碱性染料 低体积扩增 显微捕获单细胞分离检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细胞破碎法提取香蕉皮中水解单宁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刘涛 刘宁 +1 位作者 王雅 张铁鹏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9-44,共6页
以香蕉皮粉末为原料,用超声波细胞破碎法提取水解单宁。选取有机溶剂种类、料液比、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超声功率作为影响因子,以水解单宁的提取率作为响应值,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香... 以香蕉皮粉末为原料,用超声波细胞破碎法提取水解单宁。选取有机溶剂种类、料液比、体积分数、提取时间和超声功率作为影响因子,以水解单宁的提取率作为响应值,进行单因素实验,在此基础上进行Box-Behnken设计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香蕉皮中水解单宁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g/mL)、丙酮体积分数50%、提取时间15min、超声功率120 W,提取率的预测值为78.03%,实际值为78.11%,说明响应面分析能够很好地对香蕉皮中水解单宁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皮 水解单宁 超声波细胞破碎 响应面 单因素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确定PEMFC中催化层的最佳配比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明华 朱新坚 +4 位作者 曹广益 隋升 余晴春 胡鸣若 范征宇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45-347,共3页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选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极催化层制备的最佳条件,即制备亲水电极。催化层中不含聚四氟乙烯(PTFE),当Nafion的含量为1.4mg·cm-2、Pt含量为0.4mg·cm-2,以常压的H2和空气分别作为燃料气和氧化剂,... 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优选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极催化层制备的最佳条件,即制备亲水电极。催化层中不含聚四氟乙烯(PTFE),当Nafion的含量为1.4mg·cm-2、Pt含量为0.4mg·cm-2,以常压的H2和空气分别作为燃料气和氧化剂,电池的最高功率可达到0.37W·cm-2。研究表明,提高Pt/C中的Pt含量将是提高催化剂性能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设计法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 最优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细胞TTC-脱氢酶活力测定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晗 雷秀娟 +5 位作者 宋娟 尹红新 姚丽娜 梁韶 侯志芳 王英平 《特产研究》 2016年第1期13-20,共8页
以人参愈伤组织为试材,采用单因子试验和L16(45)正交试验,对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脱氢酶还原法测定人参细胞活力的条件进行优化。选取TTC浓度、p 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作为试验中的4个... 以人参愈伤组织为试材,采用单因子试验和L16(45)正交试验,对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脱氢酶还原法测定人参细胞活力的条件进行优化。选取TTC浓度、p H值、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作为试验中的4个因子,以吸光光度值和酶活力值为考察指标,探讨TTC-脱氢酶还原法测定人参细胞活力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人参细胞活力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反应时间对人参细胞活力影响达到显著水平(P<0.1),得出人参细胞活力测定的最佳条件为TTC溶液浓度0.4%、p H 7.5、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18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愈伤组织 2 3 5-氯化三苯四氮唑-脱氢酶还原法 单因子试验设计 正交设计 细胞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静力补偿技术在大跨度屋盖结构风致响应计算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方慧 顾明 +1 位作者 倪振华 沈世钊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共3页
大跨度屋盖结构因跨度大、质量轻等特点对风荷载较为敏感,风荷载通常是结构设计的控制荷载。该类结构风致响应计算表现出多模态参与以及模态耦合项不能忽略的特点,采用传统模态叠加法截取模态数多导致计算繁琐,因此需要研究一些精确而... 大跨度屋盖结构因跨度大、质量轻等特点对风荷载较为敏感,风荷载通常是结构设计的控制荷载。该类结构风致响应计算表现出多模态参与以及模态耦合项不能忽略的特点,采用传统模态叠加法截取模态数多导致计算繁琐,因此需要研究一些精确而高效的方法。将准静力补偿技术应用于风致响应分析中,块里兹向量法在前处理阶段考虑脉动风荷载的空间分布特点,生成的初始向量为脉动风荷载空间分布模式的静力响应,保证生成的向量都对响应有贡献,而模态加速度法在后处理阶段采用准静力补偿理论补偿被忽略的高阶模态带来的误差,基于准静力补偿技术建立上述两方法之间的紧密联系。借助风洞试验同步测量的风压数据,以0.1矢跨比单层球面网壳结构为例进行风致响应计算,通过对比分析验证准静力补偿技术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球面网壳 风致响应 准静力补偿技术 模态加速度法 块里兹向量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