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速开断器的10kV/10kA介质恢复试验系统关键技术 被引量:9
1
作者 袁志方 庄劲武 +2 位作者 王晨 陈搏 江壮贤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8-173,共6页
设计了包含电流回路、自然换流回路以及高电压回路的10 kV/10 kA试验系统,用于高速开断器的介质恢复试验。分析得出了高速开断器对于试验系统提出的需求:为试品制造人工电流过零点,且在所要求的介质恢复时间内一直维持电流过零点;电压... 设计了包含电流回路、自然换流回路以及高电压回路的10 kV/10 kA试验系统,用于高速开断器的介质恢复试验。分析得出了高速开断器对于试验系统提出的需求:为试品制造人工电流过零点,且在所要求的介质恢复时间内一直维持电流过零点;电压源需要模拟灭弧熔断器的弧压;介质恢复开始后,经过指定的延时后再投入电压源。分析了电流回路的电气参数,确定了参数选取方案;提出了自然换流回路中避雷器的选型依据;总结了串联二极管组件的反向截止规律,进行了高电压回路点火球隙的性能试验。系统调试结果证实了该介质恢复试验系统具备了完成额定10 kV/10 kA高速开断器介质恢复试验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开断器 自然换流 介质恢复特性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老化时间及测试温度对油纸绝缘时域介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0
2
作者 杨丽君 齐超亮 +4 位作者 吕彦冬 郝建 廖瑞金 贡春艳 孟繁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1期162-169,20,共8页
为研究热老化时间及测试温度对油纸绝缘时域介电特性的影响,以及更好地应用时域介电响应技术评估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状态,首先进行了不同热老化时间及不同测试温度下油纸绝缘绕组模型的极化/去极化电流(polarization and depolarization... 为研究热老化时间及测试温度对油纸绝缘时域介电特性的影响,以及更好地应用时域介电响应技术评估变压器油纸绝缘老化状态,首先进行了不同热老化时间及不同测试温度下油纸绝缘绕组模型的极化/去极化电流(polarization and depolarization current,PDC)测试,然后通过扩展Debye模型实现时域介电测试技术间转换,深入研究了热老化时间及测试温度对时域介电特性及其特征参量的影响,最后提出运用时间及幅值平移因子构造电流标准主曲线以消除测试温度对时域介电特性影响的方法。结果表明:油纸绝缘时域介电特性及特征参量受热老化时间及测试温度影响较大;在应用时域介电响应技术评估变压器油纸绝缘状态时,必须考虑测试温度的影响,否则将导致评估结果失实;通过本文方法绘制的电流标准主曲线不仅能消除测试温度对时域介电特性的影响,还能实现在不额外延长实际测试时间的前提下,获得更多反映油纸绝缘状态的时域介电响应信息,并通过实验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纸绝缘 时域介电响应 热老化时间 测试温度 特征参量 标准主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电容器组专用断路器开断特性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隋玉秋 李学斌 +3 位作者 赵义松 王飞鸣 程远 韩洪刚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4-41,46,共9页
特高压电容器组专用断路器不但要满足短路大电流的开断要求,而且要保证额定小电流开断后不发生重击穿。文中比较分析不同灭弧室结构的绝缘性能和冷态介质恢复特性,确定最佳的灭弧室结构。计算额定1.6 k A小电流短燃弧和短路40 k A大电... 特高压电容器组专用断路器不但要满足短路大电流的开断要求,而且要保证额定小电流开断后不发生重击穿。文中比较分析不同灭弧室结构的绝缘性能和冷态介质恢复特性,确定最佳的灭弧室结构。计算额定1.6 k A小电流短燃弧和短路40 k A大电流开断特性,搭建试验回路,测量不同开距下的击穿电压值。结果表明:灭弧室内引弧环结构增大弧触头间的电场值,降低冷态开断介质恢复速度和击穿裕度;屏蔽罩结构对大喷口打开后的弧触头间电场分布具有屏蔽作用;小电流电弧燃弧时间越短,击穿裕度值越小,尽量避免燃弧时间小于0.5 ms,保证弧后具有较大的击穿裕度。预测开断短路电流的最短燃弧时间为15 ms,断路器对开断短路长燃弧的稳定性较高,介质恢复速度较快。文中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由于试验击穿点存在分散性,在刚分时刻后0.5 ms内存在重击穿的可能,分闸过程应避免在此时间范围内熄弧,保证燃弧时间大于0.5 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 SF6 断路器 开断特性 介质恢复特性 动态击穿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氛环境介电温谱测试系统的研制
4
作者 史翔 杜慧玲 张晰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9-462,467,共5页
设计了一套可用于气氛环境下介电温度特性的测试系统,并将气氛环境引入到测试过程中,从而实现了不同气氛环境下(氧化、中性或还原性气氛)对电子材料介电性能参数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电子材料的电学性能参数受到测试气氛的影响和作用,... 设计了一套可用于气氛环境下介电温度特性的测试系统,并将气氛环境引入到测试过程中,从而实现了不同气氛环境下(氧化、中性或还原性气氛)对电子材料介电性能参数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电子材料的电学性能参数受到测试气氛的影响和作用,为研究材料内部复杂的缺陷结构和极化机制提供了一种直接有效的测试手段。实验证明,测试系统运行可靠,数据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电材料 气氛环境 结构缺陷 介电温度特性测试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流条件下环氧胶浸纸套管温度分布及绝缘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许佐明 胡伟 +3 位作者 尹朋博 王剑 谢雄杰 彭宗仁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09-2918,共10页
为研究环氧胶浸纸套管内部温度分布及对应的绝缘性能,构建了套管温升与绝缘性能同步测试回路,获得了不同电流下套管芯体温度分布及热点温度对套管绝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载流条件下套管油端芯体最大直径处存在由于热量累积导致... 为研究环氧胶浸纸套管内部温度分布及对应的绝缘性能,构建了套管温升与绝缘性能同步测试回路,获得了不同电流下套管芯体温度分布及热点温度对套管绝缘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载流条件下套管油端芯体最大直径处存在由于热量累积导致的局部热点;在与套管绝缘材料接触的热点温度<100℃时,绝缘介质中松弛极化损耗现象明显,tanδ随频率变化曲线存在损耗“峰”和“谷”,曲线随着温度增加向高频方向平移,当热点温度>120℃时,绝缘介质中电导损耗作用突出,tanδ随频率变化曲线在对数坐标系中呈直线下降趋势;热点温度>140℃将损坏套管内部绝缘,恢复常温后tanδ和电容量急剧增加,绝缘电阻大幅下降;当热点温度>200℃时,套管内部将产生大量气体,芯体开裂,tanδ突增而电容量突降。该研究可为套管优化设计、试验及运行状态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胶浸纸套管 温升试验 温度分布 绝缘特性 频域介电谱 局部过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气体中大电流过零后弧道的介电恢复特性 被引量:1
6
作者 黄建华 王其平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6,共4页
本文通过实验测得了SF_6气体中自出电弧在电流过零后弧道热气体的击穿特性,同时还测量了电弧电流,电弧电压及灭弧室内气压的变化,并对结果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数学模拟。
关键词 断路器 介电强度 恢复特性 电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钢经激光碳化后对微波传输影响的计算──玻璃钢的激光碳化破坏研究之三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立君 姜宗福 +4 位作者 漆海滨 赵伊君 唐荣奇 陈雨生 周辉 《红外与激光工程》 CSCD 1996年第4期49-55,共7页
本文利用二氧化碳激光对新型复合材料4501A型玻璃钢烧蚀实验结果,对碳化物及热解物的参数进行拟合,应用电磁波传输的网络理论建立分层介质模型,对玻璃钢碳化前后的微波传输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与实验接近的结果。结合实... 本文利用二氧化碳激光对新型复合材料4501A型玻璃钢烧蚀实验结果,对碳化物及热解物的参数进行拟合,应用电磁波传输的网络理论建立分层介质模型,对玻璃钢碳化前后的微波传输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与实验接近的结果。结合实验结果分析了个电常数、电导率及损耗角在微波传输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塑料 微波传播 烧蚀试验 激光碳化 玻璃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介电特性测试方法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8
作者 高攀雲 范贵生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40,共4页
列举干酪介电特性常用测试方法,分析总结了影响干酪介电特性的直接因素,包括测试条件、干酪中的水分、盐分质量分数,以及影响干酪介电特性的间接因素,包括干酪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加工工艺流程、成熟度,并指出了该... 列举干酪介电特性常用测试方法,分析总结了影响干酪介电特性的直接因素,包括测试条件、干酪中的水分、盐分质量分数,以及影响干酪介电特性的间接因素,包括干酪中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质量分数、加工工艺流程、成熟度,并指出了该领域的研究动向,为今后干酪的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 介电特性 测试方法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谐振特性的高压电缆介损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汪锐 牟志远 任长永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7-112,共6页
根据串联谐振电路特性,建立一种新的高压电力电缆介质损耗因数计算模型,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串联谐振电路功率微分的介质损耗因数计算公式。基于谐振特性的交联聚乙烯高压电缆介质损耗因数测试模型,利用串联谐振的升(降)压阶段测试电缆... 根据串联谐振电路特性,建立一种新的高压电力电缆介质损耗因数计算模型,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串联谐振电路功率微分的介质损耗因数计算公式。基于谐振特性的交联聚乙烯高压电缆介质损耗因数测试模型,利用串联谐振的升(降)压阶段测试电缆的介质损耗因数,解决高电压大电容电缆介质损耗测试的难题。结果表明:电路参数仿真计算值、现场试验值与真实值均基本一致,与现有常规电桥法相比,基于谐振特性的介质损耗因数测试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准确,为高电压大容量电力电缆的介质损耗因数测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振特性 介质损耗因数测试方法 功率微分 高压电力电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