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mplementary bilayer metasurfaces for enhanced terahertz wave amplitude andphase manipulation
1
作者 Dacheng Wang Yandong Gong Minghui Hong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7-81,共5页
Manipulation of terahertz wave by metasurfaces has shown tremendous potential in developing compact and functional terahertz optical devices.Here,we propose complementary bilayer metasurfaces for enhanced terahertz wa... Manipulation of terahertz wave by metasurfaces has shown tremendous potential in developing compact and functional terahertz optical devices.Here,we propose complementary bilayer metasurfaces for enhanced terahertz wave amplitude and phase manipulation.The metasurfaces are composed of one layer of metal cut-wire arrays and one layer of their complementary aperture array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spacer.Through the near-field coupling between transverse magnetic resonances in the metal apertures and electric resonances in the metal cut-wires,the structures can manipulate the cross polarization conversion and phase dispersion of terahertz wave.Particularly,the designed metasurfaces demonstrate a phase delay of 180°between two orthogonal axes with the same transmission amplitude between 0.70 and 1.0 THz,enabling a 45°broadband polarization conversion.When the metal cut-wires are rotated with respect to the apertures or the thickness of the dielectric spacer is changed,the amplitude and phase dispersion of the transmitted terahertz wave can be tuned.Such complementary coupled bilayer metasurfaces offer a new method to control the amplitude and phase dispersion of terahertz wave and promise great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s in terahertz meta-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surfaces terahertz POLARIZATION wave manip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透射式Terahertz波时域谱成像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席再军 肖体乔 +3 位作者 张增艳 余笑寒 陈敏 徐洪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171-1174,共4页
通过THz(Terahertz)波的相位信息和振幅信息来解析出样品某些可用于成像的参量;并且对THz波相位信息成像和振幅信息成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当样品对THz波的吸收比较小时,利用THz波的相位信息进行成像比通过振幅信息进行成像质量要好一... 通过THz(Terahertz)波的相位信息和振幅信息来解析出样品某些可用于成像的参量;并且对THz波相位信息成像和振幅信息成像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当样品对THz波的吸收比较小时,利用THz波的相位信息进行成像比通过振幅信息进行成像质量要好一些;时域谱峰值位置的漂移会对相位信息成像产生较大的影响.实验中发现输出光谱中出现了劈裂现象,即由输入的单峰变成了双峰.分析表明,这一现象是由样品内部厚度或折射率突变导致的,该现象可用于THz波轮廓成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rahertz 透射成像 相位信息成像 振幅信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340 GHz返波管的梯形双脊波导慢波结构
3
作者 石惠芬 岳玲娜 +6 位作者 高博宁 徐进 蔡金赤 殷海荣 王文祥 徐勇 魏彦玉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44,共6页
为进一步提高返波管的耦合阻抗和输出功率,提出了一种梯形双脊波导慢波结构。与正弦双脊波导和平顶型正弦双脊波导相比,在归一化相速度基本一致时,梯形双脊波导的电子注通道中心轴线耦合阻抗和截面平均耦合阻抗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仿真... 为进一步提高返波管的耦合阻抗和输出功率,提出了一种梯形双脊波导慢波结构。与正弦双脊波导和平顶型正弦双脊波导相比,在归一化相速度基本一致时,梯形双脊波导的电子注通道中心轴线耦合阻抗和截面平均耦合阻抗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仿真结果显示,在320~360 GHz频带范围内,其平均耦合阻抗较正弦双脊波导提升78.33%~86.97%,较平顶型正弦双脊波导提升至少46.65%。在相同工作条件及频带范围内,梯形双脊波导返波管在340 GHz频段的输出功率为5.55~8.03 W,比正弦双脊波导返波管提升26.97%~73.44%,比平顶型正弦双脊波导返波管提升33.65%~52.47%。此时三种返波管均为最佳管长,梯形双脊波导返波管可比另两种结构缩短至少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返波管 梯形双脊波导 慢波结构 耦合阻抗提升 仿真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entzel-Kramer-Brillouin and finite-difierence time-domain analysis of Terahertz band electro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arget coated with unmagnetized plasma 被引量:7
4
作者 Liu Shaobin Zhou Tao +1 位作者 Liu Meilin Hong We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8年第1期15-20,共6页
We investigate computationally the attenuation and reflection of Terahertz (THz) wave using targets coated with plasmas. The simulators are the Wentzel-Kramer-Brillouin (WKB) method and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 We investigate computationally the attenuation and reflection of Terahertz (THz) wave using targets coated with plasmas. The simulators are the Wentzel-Kramer-Brillouin (WKB) method and 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 (FDTD) method.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the incident electromagnetic (EM) wave and the attenuation caused by unmagnitized plasma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amount of absorbed power is a decreasing function of the EM wave frequency and the plasma collision frequency. For THz band incident wave, the attenuation that is caused by plasma is small when the plasma has common density and the collision frequency. This conclusion has fine applying foreground for plasma anti steal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quency dispersion WKB method FDTD methods unmagnetized plasma terahertz wa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调制在气体成丝激发太赫兹波中的影响
5
作者 郭惠成 刘呈普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3,共9页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在光电流模型的基础上重新探讨了飞秒激光与等离子体丝相互作用产生太赫兹辐射的基本物理机制。阐明了三维条件下太赫兹辐射与等离子体阶梯式电离的同步性,证实了等离子体激发过程中必然会对太赫兹辐射产生调制。分... 基于时域有限差分法在光电流模型的基础上重新探讨了飞秒激光与等离子体丝相互作用产生太赫兹辐射的基本物理机制。阐明了三维条件下太赫兹辐射与等离子体阶梯式电离的同步性,证实了等离子体激发过程中必然会对太赫兹辐射产生调制。分析等离子体调制对太赫兹近场和远场辐射的影响,发现双色场主要起到激发等离子体并产生初步的光电流辐射的作用,等离子体则起到调制光电流辐射并产生太赫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丝 太赫兹波 时域有限差分 飞秒激光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bTiOPO_(4)晶体的太赫兹波频率上转换探测特性
6
作者 明娜 范书振 +11 位作者 张行愚 陈晓寒 丛振华 刘兆军 李德春 郭丽媛 焦彬哲 袁加生 王世武 王开宇 刘乃昌 戴旭涛 《光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33,共13页
依据受激电磁耦子散射的非线性效应,以受激Stokes散射信号为频率上转换信号,对基于RbTiOPO_(4)晶体的太赫兹频率上转换探测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装置主要由泵浦源、太赫兹参量产生器和太赫兹频率上转换探测部分组成。太赫兹参量产生器... 依据受激电磁耦子散射的非线性效应,以受激Stokes散射信号为频率上转换信号,对基于RbTiOPO_(4)晶体的太赫兹频率上转换探测特性进行了研究。实验装置主要由泵浦源、太赫兹参量产生器和太赫兹频率上转换探测部分组成。太赫兹参量产生器产生的太赫兹波,经过两个离轴抛物面镜聚焦后与探测泵浦光一同注入探测晶体中,产生上转换Stokes光。上转换Stokes光和剩余的泵浦光,通过铜制杂散光收集器和1064 nm长波通边缘滤光片进行有效隔离。上转换Stokes光的光谱成分和信号强度分别通过光谱分析仪和高灵敏度光电二极管进行测量。泵浦光、太赫兹波以及上转换Stokes信号光的相互作用距离不超过15 mm。在3.84 THz处获得的最小可探测能量为2.29 fJ,动态范围为52.7 dB,在5.58 THz处获得的最小可探测能量为0.311 fJ,动态范围为56.3 dB。实验证明:RbTiOPO_(4)晶体是一种适合于太赫兹波频率上转换探测的优秀的无机晶体,与KTiOPO_(4)、KTiOAsO_(4)的协同使用,可以覆盖3.0~6.5 THz的频谱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技术 非线性光学 太赫兹探测 频率上转换探测 RbTiOPO_(4)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雪花状冰晶粒子太赫兹波偏振特性的研究
7
作者 孙孟奇 王金虎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63-1168,共6页
为探究太赫兹波下(1.5 THz,2.524 THz,3.437 THz)雪花状冰晶的偏振特性,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计算其线偏振度、圆偏振度和圆偏振光光强占比,并与相同等效半径的六角平板状冰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雪花状冰晶的偏振特性依赖于粒子的等效... 为探究太赫兹波下(1.5 THz,2.524 THz,3.437 THz)雪花状冰晶的偏振特性,利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计算其线偏振度、圆偏振度和圆偏振光光强占比,并与相同等效半径的六角平板状冰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雪花状冰晶的偏振特性依赖于粒子的等效半径、形状以及电磁波频率。在同一粒子尺寸下,3.437 THz频率下雪花状冰晶粒子的偏振特性影响较大;在同一频段下,雪花状冰晶粒子的尺寸越大,偏振特性随散射角度的变化越显著,并且90°为散射角与偏振特性变化的一个分界点;若用六角平板状冰晶代替雪花状冰晶,在1.5 THz下将会远远低估其圆偏振度,而在3.437 THz下其线偏振度将被高估。研究结果对深入理解太赫兹波与冰晶粒子相互作用的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雪花状冰晶 离散偶极子近似 偏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ll-type continuou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ystem generating millimeter waves for active denial system applications 被引量:1
8
作者 Sun-Hong Min Ohjoon Kwon +17 位作者 Matlabjon Sattorov Seontae Kim In-Keun Baek Seunghyuk Park Ranjan Kumar Barik Anirban Bera Dongpyo Hong Seonmyeong Kim Bong Hwan Hong Chawon Park Sukhwal Ma Minho Kim Kyo Chul Lee Yong Jin Lee Han Byul Kwon Young Joon Yoo Sang Yoon Park Gun-Sik Park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895-1913,共19页
The cell-type continuou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ystem is a demonstration device capable of generating high-power millimete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f a specific wavelength and observing their effects on living orga... The cell-type continuou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ystem is a demonstration device capable of generating high-power millimeter electromagnetic waves of a specific wavelength and observing their effects on living organisms.It irradiates a biological sample placed in a 30×30×50 cm^(3)cell with electromagnetic waves in the 3.15-mm-wavelength region(with an output of≥1 W)and analyzes the temperature change of the sample.A vacuum electronic device-based coupled-cavity backward-wave oscillator converts the electron energy of the electron beam into radiofrequency(RF)energy and radiates it to the target through an antenna,increasing the temperature through the absorption of RF energy in the skin.The system causes pain and ultimately reduces combat power.A cell-type continuou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system consisting of four parts—an electromagnetic-wave generator,a highvoltage power supply,a test cell,and a system controller—generates an RF signal of≥1 W in a continuous waveform at a 95-GHz center frequency,as well as a chemical solution with a dielectric constant similar to that of the skin of a living organism.An increase of 5°C lasting approximately 10 s was confirmed through an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limeter waves terahertz waves Coupled-cavity backward wave oscillator(CCBWO) Cell-type continuous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Active denial system(ADS) Directed-energy weapon(DE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功耗、高散热效率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的研究
9
作者 谭诚 严川峰 +8 位作者 臧善志 王凯 甘良华 曹晨涛 陈炳奇 陈宏泰 张月蘅 房玉龙 徐刚毅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393,共10页
提出并实现了以二维贴片天线阵列为谐振腔的单模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THz-QCL)。单个贴片天线中有源区处在上下金属层之间,具有全尺度亚波长特性,并激发竖直方向低辐射损耗的电四极子模式。阵列内天线之间的交互耦合有效抑制了电磁场... 提出并实现了以二维贴片天线阵列为谐振腔的单模太赫兹量子级联激光器(THz-QCL)。单个贴片天线中有源区处在上下金属层之间,具有全尺度亚波长特性,并激发竖直方向低辐射损耗的电四极子模式。阵列内天线之间的交互耦合有效抑制了电磁场在平面内的泄漏。因此,当阵列仅包含少数天线时即获得高的品质因子和低的阈值电流密度。由此,激光器功耗低至950 mW。此外,离散分布的天线阵列使得散热面积远大于发热面积,结合非泵浦区域提供的横向散热通道,激光器的单位面积热阻低至5.6 mK/(W·cm^(2))。通过显著降低激光器功耗、提升散热效率,所研制的激光器激光频率为3.18 THz,边模抑制比达19.5 dB,光束发散角35°×35°,20 K时连续工作达到3.14 mW,最高连续工作温度达到90 K,显著高于相同材料研制的法布里-珀罗腔激光器的工作温度。本工作为提高THz-QCL的连续工作温度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天线阵列 量子级联激光器 连续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波对神经递质突触传递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陈晨 丁泓铭 马余强 《物理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6,共15页
太赫兹波是一种介于微波和红外波之间的电磁波,因其强穿透性、非电离性和强吸收性等物理特性,在非接触式调控突触传递过程中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突触传递过程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深入了解太赫兹波对这一过程的影响,对于预... 太赫兹波是一种介于微波和红外波之间的电磁波,因其强穿透性、非电离性和强吸收性等物理特性,在非接触式调控突触传递过程中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突触传递过程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深入了解太赫兹波对这一过程的影响,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首先详细介绍了太赫兹波的物理特性、生物效应及突触传递的相关概念,随后重点讨论了太赫兹波在突触前、突触间隙和突触后三个阶段对神经递质传递的影响。最后,本文总结并展望了太赫兹波在未来突触传递过程中的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神经递质 突触传递 分子动力学 红外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 30高次模式工作改进型交错栅结构及互作用结构
11
作者 刘金亮 张长青 +2 位作者 赵士录 蔡军 冯进军 《微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9,共7页
随着行波管的工作频段不断向太赫兹频段发展,尺寸共渡效应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为慢波结构的横向尺寸和电子注通道的宽度不断减小,不仅造成了加工工艺难度的提升,也导致了工作电流的减小以及耦合阻抗的下降,严重影响了行波管性能,... 随着行波管的工作频段不断向太赫兹频段发展,尺寸共渡效应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主要表现为慢波结构的横向尺寸和电子注通道的宽度不断减小,不仅造成了加工工艺难度的提升,也导致了工作电流的减小以及耦合阻抗的下降,严重影响了行波管性能,而工作在高次模式的过模行波管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文中研究了过模交错栅的工作特性,并针对低次模式竞争及返波振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型交错栅。该结构工作在高次TE 30模式,相比于同频段工作在基模的电路,其横向尺寸和电子注通道高度分别扩展了3倍和2倍。模式分析的结果表明,新结构在相对较低的工作电压下能够有效抑制返波振荡和模式竞争。基于新型结构设计了两段式高频电路。PIC仿真表明,在26 kV电压、两个150 mA带状注的工作条件下,在217 GHz频率上可以获得103.5 W的功率输出,增益为19.6 dB,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工作稳定,无振荡发生。该工作对过模行波管的研制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过模 尺寸共渡效应 慢波结构 返波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发数据传输的高效双LAN太赫兹无线局域网MAC协议 被引量:3
12
作者 任智 古金东 +1 位作者 刘洋 陈春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9-525,共7页
针对现有的双局域网(LAN)太赫兹无线局域网(Dual-LAN THz WLAN)相关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中存在的某些节点会在多个超帧内重复发送相同的信道时隙请求帧以申请时隙资源以及网络运行的一些时段存在空闲时隙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发数据... 针对现有的双局域网(LAN)太赫兹无线局域网(Dual-LAN THz WLAN)相关介质访问控制(MAC)协议中存在的某些节点会在多个超帧内重复发送相同的信道时隙请求帧以申请时隙资源以及网络运行的一些时段存在空闲时隙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发数据传输的高效MAC协议——SDTE-MAC(high-Efficiency MAC protocol based on Spontaneous Data Transmission)。SDTE-MAC通过让各节点都维护一张或多张时间单元链表,使各节点与其余节点在网络运行时间上达到同步,从而获悉各节点应该在信道空闲时隙的什么位置开始发送数据帧,优化了传统的信道时隙分配和信道剩余时隙再分配的流程,提高了网络吞吐量和信道时隙利用率,降低了数据时延,能够进一步提升双LAN太赫兹无线局域网的性能。仿真结果表明,网络饱和时,相较于AHT-MAC(Adaptive High Throughout multi-pan MAC protocol)中的N-CTAP(Normal Channel Time Allocation Period)时段时隙资源分配新机制以及自适应缩短超帧时段机制,SDTE-MAC的MAC层吞吐量提升了9.2%,信道时隙利用率提升了10.9%,数据时延降低了2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超帧结构 无线局域网 多跳通信 时隙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波输出功率111.27 mW的G波段四端口平衡式倍频器
13
作者 黄昆 杨昊 +4 位作者 李若雪 周人 蒋均 何月 田遥岭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9-84,共6页
利用新颖的四端口平衡式二倍频原型,开发了215~230 GHz频段的肖特基变容管倍频器,并具备更加优秀的变频效率和功率容量。同时,所提出的倍频架构能够实现奇次谐波和四次谐波的本征抑制,并且其中采用的二极管管结数量相对于传统平衡倍频... 利用新颖的四端口平衡式二倍频原型,开发了215~230 GHz频段的肖特基变容管倍频器,并具备更加优秀的变频效率和功率容量。同时,所提出的倍频架构能够实现奇次谐波和四次谐波的本征抑制,并且其中采用的二极管管结数量相对于传统平衡倍频结构提升了两倍。因此,这种四端口倍频电路可以实现更好的转换效率和双倍的功率处理能力。在室温下,当输入功率为196~340 mW时,该倍频器具有约39.5%的峰值转换效率(@218 GHz),即使在较高的频率下,该倍频器也被证明是高功率太赫兹波信号产生的理想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式二倍频 太赫兹信号产生 非线性 肖特基二极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素成像技术在安检领域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胡晓光 周君霞 +4 位作者 白李薇薇 徐灏寓 黄子旭 胡保发 秦沛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771,共14页
元素成像作为一种快速、直观的无损检测技术,在核工业、航空航天、新能源、地质、考古、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X射线凭借较强穿透物体的能力,在安检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太赫兹和毫米波凭借对人体无接触、几乎无损害的特... 元素成像作为一种快速、直观的无损检测技术,在核工业、航空航天、新能源、地质、考古、先进制造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X射线凭借较强穿透物体的能力,在安检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太赫兹和毫米波凭借对人体无接触、几乎无损害的特点,在安检领域崭露头角。对这三种元素成像技术的原理、成像过程、安检图像数据集和近几年的图像增强和智能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未来,随着应用的深入发掘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元素成像和人工智能的结合必将进一步深入,不断提高分析的质量和速度,从而以高水平安全保障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素成像 安检 X射线 太赫兹 毫米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GaN/GaN HEMT外差探测器的太赫兹线阵列矢量探测系统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凯出 丁青峰 +7 位作者 周奇 蔡昕航 张金峰 朱凯强 翟振钧 孙厚军 王林军 秦华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175,共10页
为了研究AlGa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igh-Electron-Mobility Transistor,HEMT)外差探测器应用于太赫兹来波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领域的可行性及量化性能指标,基于AlGaN/GaN HEMT 243GHz外差探测器搭建了太赫兹波线阵... 为了研究AlGaN/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igh-Electron-Mobility Transistor,HEMT)外差探测器应用于太赫兹来波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领域的可行性及量化性能指标,基于AlGaN/GaN HEMT 243GHz外差探测器搭建了太赫兹波线阵列矢量探测系统,实现了太赫兹连续波的相位分布和来波方向的测量。该系统的核心器件为准光-波导耦合的太赫兹外差探测器线阵列组件,阵元平均噪声等效功率(Noise-Equivalent-Power,NEP)为-123.89dBm/Hz。通过测试,表明该系统相位解析稳定度优于0.6°,线阵列组件法线(阵列芯片的垂线)方向左右11°以内的太赫兹来波方向的检测误差小于0.25°。讨论了存在误差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为后续基于AlGaN/GaN HEMT面阵列的太赫兹相控阵雷达及定向通信系统的研制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来波方向(DOA)估计 阵列混频器 外差(相干)探测 氮化镓HEM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赫兹矢量光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浩 胡晓雪 +2 位作者 贡丽萍 席思星 王晓雷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5-95,共21页
近年来,太赫兹波因其独特的性质而备受关注。其中,具有不同偏振矢量特性的太赫兹光束展现出新颖的光场分布特性,并呈现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综述探讨了太赫兹矢量光束的产生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对太... 近年来,太赫兹波因其独特的性质而备受关注。其中,具有不同偏振矢量特性的太赫兹光束展现出新颖的光场分布特性,并呈现出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前景。本综述探讨了太赫兹矢量光束的产生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首先,对太赫兹矢量光束的产生方法进行了系统分类,并介绍了在太赫兹矢量光束生成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这些方法的原理以及生成的矢量光束的特性。此外,总结了利用太赫兹矢量光束开展的典型应用。最后,展望了利用不同器件进行太赫兹矢量光场调控所面临的挑战和可能性。这份综述旨在提供对太赫兹矢量光束产生和应用的全面介绍,并为未来的相关研究和开发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矢量光束 波束整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环境太赫兹信道测量与建模
17
作者 崔家源 李达 +4 位作者 宋雨恒 刘国昊 刘嘉诚 马建军 孙厚军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1期354-357,共4页
植被是影响太赫兹(THz)波传播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植被环境下进行了THz信道测量,并建立了植被损耗信道模型。在茂密的丁香植被环境中进行了信道测量,采用了220 GHz至230 GHz的频率扫描测量和220 GHz的时序测量。基于频率扫描测量结果,使... 植被是影响太赫兹(THz)波传播的关键因素。本文在植被环境下进行了THz信道测量,并建立了植被损耗信道模型。在茂密的丁香植被环境中进行了信道测量,采用了220 GHz至230 GHz的频率扫描测量和220 GHz的时序测量。基于频率扫描测量结果,使用植被面积指数(PAI)表示植被密度来建立信道模型,并生成仿真数据与测量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在理论预测方面具有准确性。此外,通过处理220 GHz的时序测量数据,得到了信噪比(SNR)变化的累积分布函数(CDF)图,并对CDF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与Nakagami-m分布是最接近的,拟合优度可达到0.997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信道测量 信道建模 植被面积指数 累积分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光纤通信及传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宇轩 谢建达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520,共16页
光纤技术的诞生使得信息传输速度显著提高,目前已经进入了光纤技术应用的全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聚合物光纤作为一种新型光纤备受关注,由于其材料的性质,比硅光纤更加柔软、轻便以及成本更低廉;同时,聚合物光纤的成型和处理方式也比硅... 光纤技术的诞生使得信息传输速度显著提高,目前已经进入了光纤技术应用的全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聚合物光纤作为一种新型光纤备受关注,由于其材料的性质,比硅光纤更加柔软、轻便以及成本更低廉;同时,聚合物光纤的成型和处理方式也比硅光纤更加灵活,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应用进行定制。随着制造和性能的不断改进,聚合物光纤在传输和传感领域都显示出了强大的潜力和多种应用的可能性,如光纤通信、物理研究、健康监测、生物医疗和环境监测等。介绍了聚合物光纤在上述领域的应用,总结了聚合物光纤在光纤通信和传感应用中的前景,最后指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光学 聚合物光纤 光纤通信 太赫兹波 光纤传感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拉伸反射基底介质超光栅的太赫兹增强吸收谱
19
作者 聂禄 李向军 +2 位作者 王梓灏 孙文骁 孙杰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1-92,共12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纳米银浆作为反射层的可拉伸介质超光栅的亚波长增强结构,在指纹谱检测时可以有效提升待测物周围的局域场而实现超宽带太赫兹吸收谱信号增强。当太赫兹波以一定角度照射到可拉伸弹性衬底介质超光栅上表面时,对衬底进行一... 提出了一种利用纳米银浆作为反射层的可拉伸介质超光栅的亚波长增强结构,在指纹谱检测时可以有效提升待测物周围的局域场而实现超宽带太赫兹吸收谱信号增强。当太赫兹波以一定角度照射到可拉伸弹性衬底介质超光栅上表面时,对衬底进行一系列拉伸,不同的拉伸因子激发出一系列导模共振,对应的介质超光栅响应曲线上的谐振峰频率覆盖0.46~0.61 THz。选择0.2~1.0μmα-乳糖薄膜作为待测微量分析物时,各拉伸因子对应的谐振峰幅度随待测物的吸收谱大幅度改变,其包络线组成的吸收谱峰值比没有介质超光栅周期结构时,最多增强111倍。该基于金属基底的可拉伸微结构为微量分析物的太赫兹高灵敏度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指纹谱 动态拉伸 介质超光栅 纳米银反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连续太赫兹波频谱信息提取方法研究
20
作者 毕建敏 陈友兴 +1 位作者 薛凯亮 李泽宙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4-71,共8页
调频连续太赫兹系统受激励器件限制导致其带宽普遍较窄,在检测样件时由于单点处数据量有限,存在不易提取特征信号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Kaiser窗的线性调频z变换算法。首先对原始信号进行加窗处理,采用线性调频z变换对... 调频连续太赫兹系统受激励器件限制导致其带宽普遍较窄,在检测样件时由于单点处数据量有限,存在不易提取特征信号的问题,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Kaiser窗的线性调频z变换算法。首先对原始信号进行加窗处理,采用线性调频z变换对不同样件中深度缺陷特征信号进行提取,引入不同信号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可得本文提出方法在有限的数据量中保留样件特征信息的同时,降低了计算复杂度,通过与不同种复合材料检测数据处理对比,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波 FMCW CZT KAISER窗 信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