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4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大鼠TMJ OA软骨下骨稳态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段宇辰 何睿 +6 位作者 陈晓华 何峰 吴凡 詹英 苗辉 于世宾 逄键梁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5-322,共8页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外泌体(SHED-EXO)对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 OA)软骨下骨稳态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CON组)、碘乙酸钠(MIA)诱导TMJ OA组(MIA组)和SHED-EXO治疗TMJ OA组(治...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外泌体(SHED-EXO)对大鼠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 OA)软骨下骨稳态的影响。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2):对照组(CON组)、碘乙酸钠(MIA)诱导TMJ OA组(MIA组)和SHED-EXO治疗TMJ OA组(治疗组)。治疗2、6周后取材,Micro-CT、荧光双标、TRAP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成骨与破骨情况,qRT-PCR检测ADAMTs5,IL-1β,OCN,OPG/RANKL等相关因子表达变化。结果:MIA组骨量丧失明显,骨髓腔明显扩大,相较于CON组,BV/TV和Tb.Th降低(P<0.001),BS/BV、Tb.Sp和Tb.N升高(P<0.01),且5 d内骨生成速率低于对照组(P<0.001);SHED-EXO组与MIA组相比,骨形态与骨量显著增加,BV/TV和Tb.Th升高(P<0.01),BS/BV、Tb.Sp和Tb.N降低(P<0.05),骨生成速率增加(P<0.01)。2、6周后,MIA组较对照组与治疗组,下骨内破骨细胞数量均升高(P<0.01),而H型血管与OCN阳性面积减少(P<0.01)。结论:关节腔注射SHED-EXO可以通过促进成骨和抑制破骨调节TMJ OA大鼠髁突软骨下骨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D-EXO 骨稳态 外泌体 骨关节炎 颞下颌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黄素对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PI3K/AKT信号通路和软骨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
2
作者 安玮 买买提吐逊·吐尔地 姚志涛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76-983,共8页
目的:探讨叶黄素对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和软骨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叶黄素组和3-甲基... 目的:探讨叶黄素对创伤性颞下颌关节强直(TMJA)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和软骨细胞自噬的调控作用,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32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叶黄素组和3-甲基腺嘌呤(3-MA)(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剂)+叶黄素组,每组8只。模型组、叶黄素组和3-MA+叶黄素组建立兔TMJA模型,假手术组兔仅暴露组织不进行手术。叶黄素组兔给予10 mg·kg^(-1)叶黄素,3-MA+叶黄素组兔给予15 mg·kg^(-1)3-MA和10 mg·kg^(-1)叶黄素。所有药物均于手术后24 h开始通过兔耳缘静脉进行注射,每周1次,连续注射3个月。完成后取手术侧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HE染色评估各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病理形态表现,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PI3K、AKT、磷酸化AKT(p-AKT)、Beclin-1、自噬相关蛋白5(ATG5)、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Ⅰ(LC3-Ⅰ)、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LC3-Ⅱ)、自噬受体蛋白(P62)、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解聚蛋白酶5(ADAMTS-5)、蛋白聚糖(aggrecan)和Ⅱ型胶原(ColⅡ)蛋白表达水平,透射电子显微镜法检测各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自噬小体数。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病理评分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PI3K、p-AKT、aggrecan和Col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Beclin-1、ATG5、P62、MMP-13和ADAMTS-5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叶黄素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PI3K、p-AKT、aggrecan和ColⅡ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Beclin-1、ATG5和p62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5);与叶黄素组比较,3-MA+叶黄素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PI3K、p-AKT、Beclin-1、ATG5和P62蛋白表达水平及LC3-Ⅱ/LC3-Ⅰ比值降低(P<0.05),MMP-13和ADAMTS-5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aggrecan和ColⅡ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自噬小体数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叶黄素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自噬小体数减少(P<0.05);与叶黄素组比较,3-MA+叶黄素组兔颞下颌关节软骨组织中自噬小体数减少(P<0.05)。结论:叶黄素通过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和软骨细胞自噬改善TMJA兔的颞下颌关节软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黄素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颞下颌关节强直 软骨细胞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标准的临床自动诊断系统的建立及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方媛媛 徐帆 +6 位作者 雷杰 张昊 张文宇 孙宇 吴宏新 傅开元 毛伟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2-201,共10页
目的:拟建立基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DC/TMD)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以帮助口腔医师快速且准确地做出TMD的临床诊断。方法... 目的:拟建立基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for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DC/TMD)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以帮助口腔医师快速且准确地做出TMD的临床诊断。方法:回顾性收集2023年9月至2024年1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颞下颌关节病口颌面疼痛诊治中心的354例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基于DC/TMD,采用.NET Framework平台开发并以分支语句作为内部构架搭建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并验证该系统与DC/TMD的符合率。对于退行性关节病、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伴开口受限、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无开口受限,以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最大主动开口度作为金标准,评估该系统对这4种疾病的诊断效能并与专家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诊断TMD各亚型疾病的结果(包括疼痛类疾病和关节类疾病)与专科医师采用DC/TMD所得诊断结果符合率均为100%。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及专家对于退行性关节病的诊断灵敏度较低,分别为0.24和0.37,而特异度均高达0.96。两种方法对于可复性关节盘移位和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伴开口受限的诊断准确度均达到0.9以上;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对于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无开口受限的诊断灵敏度为0.59,相对专家(0.87)较低,但特异度两者均较高(0.92)。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对于大部分TMD亚型的诊断结果与专家诊断结果的Kappa值接近1,仅不可复性关节盘移位无开口受限的Kappa值为0.68。结论:本研究开发并验证评估了一种基于DC/TMD的TMD临床自动诊断系统,该系统可以帮助口腔医师快速、准确诊断并分类TMD,有望成为辅助TMD诊断的重要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计算机辅助诊断 自动化 敏感性与特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IL-6、TNF对人TMJ滑膜细胞蛋白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为 司徒镇强 +5 位作者 李焰 吴军正 陈建元 朱南洲 李国华 赵重洋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9-140,共2页
目的:研究人TMJ滑膜细胞(SMC)蛋白质合成能力,与其它组织细胞的差异,及细胞因子对这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SMC、TGC、NMC3种细胞及无血清培养液,应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在280nm波长处,对培养上清中... 目的:研究人TMJ滑膜细胞(SMC)蛋白质合成能力,与其它组织细胞的差异,及细胞因子对这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SMC、TGC、NMC3种细胞及无血清培养液,应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在280nm波长处,对培养上清中的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加用IL-1、IL-6、TNF后蛋白质合成的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正常状态下,TGC蛋白合成量最高,OD值达0.14,而SMC最低,为0.079。在加用细胞因子作用48h后,SMC蛋白含量达到0.117,提高30%,而TGC、NMC却下降10%~30%。结论:正常状态下SMC合成蛋白质成份较其它细胞少,而细胞因子可刺激SMC蛋白质合成增加,这些蛋白成份中可能具有影响关节炎症的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滑膜细胞培养 蛋白合成 IL-1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浅筋膜脂肪瓣在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评价
5
作者 杨娇艳 吉澳梅 +5 位作者 蒋砚青 章智宇 史亚伟 徐荣耀 张平 江宏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目的:探讨颞浅筋膜脂肪瓣在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8例(21侧)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关节盘切除... 目的:探讨颞浅筋膜脂肪瓣在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7月—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18例(21侧)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关节盘切除同期应用颞浅筋膜脂肪瓣进行修复,分析术前和术后3个月以上开口度、疼痛值、关节功能自主评价,通过影像学测量评估关节间隙的改变。结果:18例患者中,女17例,男1例,平均年龄(42.22±16.90)岁,关节盘穿孔12侧,占比57.14%;术前开口度为(24.00±7.94)mm,术后开口度为(34.83±4.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显示,术前大张口VAS值为50(25,75)分,术后为0(0,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进食VAS值为50(0,75)分,术后为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关节功能自我评价为(58.06±7.50)分,术后自我评价为(81.67±7.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影像学测量分析显示术后关节前、上、后间隙较术前有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浅筋膜脂肪瓣置换破损穿孔的关节盘可改善开口度、缓解疼痛,并且能有效稳定维持关节间隙,是治疗晚期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结构紊乱 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颞浅筋膜脂肪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TMJ滑膜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形态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为 司徒镇强 +3 位作者 吴军正 陈建元 朱南洲 李国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研究人TMJ滑膜细胞原代组织取材和体外培养方法,及其体外生长形态。方法:利用出生后死亡的胎儿进行TMJ滑膜组织取材,体外培养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和关节腔内酶消化法,为观察滑膜细胞与其它细胞的区别,在同一胎儿个体上同... 目的:研究人TMJ滑膜细胞原代组织取材和体外培养方法,及其体外生长形态。方法:利用出生后死亡的胎儿进行TMJ滑膜组织取材,体外培养方法采用组织块法和关节腔内酶消化法,为观察滑膜细胞与其它细胞的区别,在同一胎儿个体上同时切取牙乳头和口腔粘膜组织各一块进行体外培养。结果:滑膜、牙乳头和口腔粘膜组织块原代培养后第3天出现活细胞生长,7d~10d分别传出第一代,传代培养生长稳定,每3天可传一代,分别传到38~40代,体外生长细胞形态有差异,滑膜细胞呈分散、网格状排列,其它细胞呈方向性排列。结论:TMJ滑膜细胞可采用组织块法进行体外培养,该细胞有自身的生长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滑膜细胞 体外培养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性TMJ损伤的MRI表现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桂才 赵海涛 +3 位作者 胡开进 刘彦普 赵晋龙 周树夏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4-517,共4页
目的:研究间接性颞下颌关节损伤的MRI表现及其在颞下颌关节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多功能生物撞击机以10MPa的气压推动撞击杆,使0.845kg的钢质圆柱形抛射体以(18.46±0.31)m/s的撞击速度在开口状态下撞击山羊颏部,撞击能量为13... 目的:研究间接性颞下颌关节损伤的MRI表现及其在颞下颌关节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多功能生物撞击机以10MPa的气压推动撞击杆,使0.845kg的钢质圆柱形抛射体以(18.46±0.31)m/s的撞击速度在开口状态下撞击山羊颏部,撞击能量为139.2-148.8J,间接造成幼年山羊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间接性损伤,分别于3h、7d、2周、1月及3月行MRI检查,采用斜矢状闭、开口位梯度回波T1W/3D/WATS、自旋回波PDW/TSE、T1W/SE和T2W/TSE序列及冠状闭口位T1W/3D/WATS、PDW/TSE扫描观察TMJ结构变化,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通过组织学观察可见间接性创伤可导致幼年山羊TMJ损伤,早期表现为髁突表面软骨碎裂,关节盘挫裂和移位,关节间隙减小及关节腔内有出血,损伤后期可见髁突表面软骨破坏,关节盘畸形,关节间隙减小。MRI可较清楚的显示上述改变。结论:间接性颞下颌关节损伤可导致幼年山羊TMJ软、硬组织结构和形态的变化,MRI能全面地观察TMJ损伤后组织改变,对颞下颌关节损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 间接性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关节盘与髁突距离的定量分析研究
8
作者 孙磊 戴世锋 +5 位作者 陈裕华 许新怡 姜克乐 李筱文 李承靖 吴婷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84-692,共9页
目的·通过颞下颌关节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评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盘髁距离(关节盘与髁突距离)与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盘形态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 目的·通过颞下颌关节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评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患者盘髁距离(关节盘与髁突距离)与关节盘前移位、关节盘形态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颞下颌关节门诊就诊且临床上出现TMD症状且MRI判断为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或无明显移位的90位患者,将其180个颞下颌关节纳入研究。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MRI图像测量关节盘移位角度、盘髁距离、关节盘长度及厚度,判断关节盘变形程度,分析患者临床症状与关节盘前移位之间的关系、关节盘前移位与关节盘形态及盘髁距离的关系,以及盘髁距离与关节盘形态的关系。结果·90例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74例,平均年龄(28.1±14.5)岁。在180个颞下颌关节中,有临床症状的关节175个,无症状关节5个;未移位关节盘40个,可复性前移位关节盘78个,不可复性前移位关节盘62个。不可复性前移位关节盘中出现2个及以上症状的关节比例略高,为62.9%,但与关节盘未移位以及可复性前移位的关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MRI评估发现,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关节盘较未移位关节盘变形程度Ⅲ型及以上的占比显著升高,关节盘长度显著缩短,中间带厚度显著增大,闭口和最大开口位时的关节盘移位角度显著增大(均P<0.001)。未移位、可复性前移位和不可复性前移位关节盘的盘髁距离分别为3.10(2.70,3.70)、3.40(3.00,4.00)和6.60(4.78,7.9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Ⅰ、Ⅱ、Ⅲ、Ⅳ/Ⅴ型关节盘的盘髁距离分别为3.10(2.80,3.60)、3.70(3.10,4.60)、5.10(4.00,7.30)、6.80(4.98,8.20)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盘髁距离与关节盘长度呈负相关(r_(s)=-0.469,P<0.001),与关节盘中间带厚度呈正相关(r_(s)=0.319,P<0.001),与闭口位时关节盘移位角度呈正相关(r_(s)=0.626,P<0.001)。结论·随着颞下颌关节盘变形严重程度、中间带厚度、闭口位时前移位角度的增加,以及关节盘长度的缩短,盘髁距离增大;盘髁距离是MRI评估TMD病理改变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磁共振成像 颞下颌关节盘 盘髁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滑膜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中miR-429修复骨关节炎软骨损伤的作用初探
9
作者 周孙欣 霍娜 +6 位作者 李红坤 王恒心 李帅臣 许诺 李天琪 孟祥博 张彤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82-889,共8页
目的通过提取人滑膜组织中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SMSC-Exos),结合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微RNA(miRNA),并验证目的miRNA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 OA)软骨修复中的关键功能作用。方法人滑膜组织均取自2023年6-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 目的通过提取人滑膜组织中滑膜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SMSC-Exos),结合转录组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微RNA(miRNA),并验证目的miRNA在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炎(TMJ OA)软骨修复中的关键功能作用。方法人滑膜组织均取自2023年6-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收治的6例膝关节手术患者,其中骨关节炎组(OA组)3例、对照组3例,均为男性;提取滑膜组织中的SMSC-Exos进行miRNA测序并作差异分析,进一步对差异表达的miRNA靶基因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以筛选关键的功能性miRNA,并构建miRNA-靶基因调控网络及靶基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体外构建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兔髁突软骨细胞炎症微环境模型,对照组采用DMEM/F12基础培养基、炎症诱导组采用含10 ng/ml IL-1β的DMEM/F12基础培养基培养。采用RT-qPCR检测在炎症模型中过表达的目标miRNA对软骨表型因子Ⅱ型胶原α1链(Col2a1)、蛋白多糖(Acan),以及炎性因子人金属肽酶含血小板反应蛋白基元5(Adamts5)、环氧合酶-2(Cox-2)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1)成功分离、培养、鉴定后获得SMSCExos;(2)对OA组与对照组患者SMSC-Exos进行miRNA测序,筛选出16个差异表达miRNAs(|log2FC|>2,P<0.05),与对照组比较,OA组7个miRNAs上调,9个miRNAs下调。GO及KEGG分析显示,miR-429的靶基因主要参与发育过程、解剖结构发育、系统发育、细胞发育及分化等生物学过程,并富集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等炎症相关通路;(3)在兔髁突软骨细胞炎症微环境模型中对miR-429进行功能验证,RTqPCR检测结果显示,过表达miR-429后,炎症诱导组细胞中Col2a1、Acan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Adamts5、Cox-2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对基于人滑膜组织分离并鉴定的SMSC-Exos进行miRNA测序,发现OA患者存在特异性miRNA表达谱,其中miR-429显著下调;功能验证表明过表达miR-429对炎症微环境下的髁突软骨细胞具有修复和抑制炎症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炎 软骨 关节 miR-42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性TMJ损伤的生物力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桂才 刘彦普 +2 位作者 胡开进 雷德林 周树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46-348,共3页
目的 :研究间接性TMJ损伤时下颌骨不同部位在致伤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改变情况。方法 :采用颏部撞击法对 6个新鲜羊头颅以 4kg和 10kg的压力推动 0 .84 5kg的圆柱形钢质抛射体进行撞击 ,对头颅加速度、双侧下颌骨体部、髁突颈部以及颞骨部... 目的 :研究间接性TMJ损伤时下颌骨不同部位在致伤过程中的生物力学改变情况。方法 :采用颏部撞击法对 6个新鲜羊头颅以 4kg和 10kg的压力推动 0 .84 5kg的圆柱形钢质抛射体进行撞击 ,对头颅加速度、双侧下颌骨体部、髁突颈部以及颞骨部的应变变化情况进行检测 ,应用新研制的生物撞击系统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分析。结果 :随撞击速度的增加 ,头颅加速度和各检测部位的应变也随之加大 ,髁突颈部可产生最大应变 ,颞骨部应变明显减小 ,说明颞颌关节的存在可减小颏部撞击伤对颅脑的损伤。在外力作用于颏部时 ,髁突颈部受到的应力最大 ,因而较其他部位容易发生骨折。当髁突颈部所受应力超出其自身生理范围时 ,即发生髁突骨折。结论 :撞击速度和下颌骨内应力的变化是衡量下颌部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损伤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自动定位及多平面重建的初步研究
11
作者 觧鑫 王城涛 +4 位作者 潘笑 董琦 陈颖 张文涛 林梓桐 《口腔医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0-206,共7页
目的:研发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自动定位及多平面重建的算法,并对其稳定性和准确性进行临床验证。方法:本研究中算法研发包括:(1)通过对CBCT影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density projection,MIP)获取上下... 目的:研发锥形束CT(cone beam CT,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自动定位及多平面重建的算法,并对其稳定性和准确性进行临床验证。方法:本研究中算法研发包括:(1)通过对CBCT影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density projection,MIP)获取上下颌分界线;(2)通过轴向MIP及分支点删除获得牙弓线控制点;(3)牙弓线两侧的终点为双侧颞下颌关节的中心点,通过平均密度投影(average intensity projection,AIP)获得颞下颌关节的矢状面和冠状面重建影像。选取我院3个不同CBCT品牌共计190例CBCT图像导入该软件进行双侧颞下颌关节的自动定位及三维重建,由2名口腔颌面影像医师根据该软件识别的双侧髁突最大长径层面及矢冠状位自动重建结果进行评分(1~4分),比较不同品牌CBCT图像评分结果的差异性。3个月后,随机选取30个CBCT图像再次进行自动定位及重建,评估该软件的稳定性。结果:本研究开发的算法可用于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自动定位和多平面重建。3个品牌的CBCT图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自动定位及评分的均分分别为3.33、3.26、3.51分,且3个品牌的CBCT图像评分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重复性检验显示该算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Kappa=1)。结论:基于MIP和AIP的自动重建算法可用于多品牌CBCT影像的双侧颞下颌关节影像的自动定位及多平面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锥形束CT 自动定位 自动多平面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不同张口位时下颌骨颏部受力瞬间对TMJ关节盘及髁突软骨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韶波 胡开进 +4 位作者 孔亮 宋俐 杨水成 魏锋涛 杨劲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颏部受力瞬间关节盘及髁突软骨的应力变化。方法:建立5个不同张口度(闭口位、1 cm、2 cm、3 cm、4 cm张口位)包含下颌骨的颞下颌关节(TM J)三维有限元数字模型;于颏部正中矢状面内分别施... 目的: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颏部受力瞬间关节盘及髁突软骨的应力变化。方法:建立5个不同张口度(闭口位、1 cm、2 cm、3 cm、4 cm张口位)包含下颌骨的颞下颌关节(TM J)三维有限元数字模型;于颏部正中矢状面内分别施以与眶耳平面(参考平面)垂直、呈60°夹角、平行3个不同方向的1 000 N压力。获取受力后TM J(左侧)的关节盘和髁突软骨产生的平均主应力的分布情况及其峰值大小。结果:1)在不同施力方向、不同张口位时,关节盘EQV应力峰值多位于后带,髁突软骨则多位于前斜面;2)不同施力方向对比,平行施力时关节盘和髁突软骨平均主应力峰值明显较大;3)闭口位时,3个方向的力在TM J上产生的平均主应力峰值都明显较小。结论:1)本组模型较精确的反映了实物,并且实验结果与临床实际相接近,成功地解决了以往实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为TM J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2)关节盘后带病变及髁突器质性病变可能由下颌骨创伤后造成的TM J间接性损伤引起;颏部受到平行于正中矢状面的外力时,由前方打击颏部较下方打击引起的TM J间接性损伤更严重。3)稳定的咬合关系可以明显减小TM J的间接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 髁突软骨 三维有限元分析 EQV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对人TMJ滑膜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为 陈建元 +5 位作者 司徒镇强 吴军正 李焰 朱南洲 李国华 田杰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了解人TMJ滑膜细胞正常状态下参与细胞因子合成能力及IL-1对这方面的影响和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人TMJ滑膜细胞(SMC)及4种细胞因子和抗IL-2r抗体,以ABC法,对正常状态下SMC的培养细胞和经I... 目的:了解人TMJ滑膜细胞正常状态下参与细胞因子合成能力及IL-1对这方面的影响和调控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人TMJ滑膜细胞(SMC)及4种细胞因子和抗IL-2r抗体,以ABC法,对正常状态下SMC的培养细胞和经IL-1作用4d后的细胞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细胞浆、膜上阳性物质分布情况。结果:正常状态SMC对IL-1、IL-2r(白介素2受体)、IL-6、TNF表达均呈阳性或弱阳性,主要分布在胞浆内,但经IL-1作用后,几种抗体染色的阳性细胞比例大幅增加,阳性颗粒密度也增加,整个视野内增加一倍以上。结论:正常状态下,SMC就有少量细胞参加IL-1、IL-6、TNF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滑膜细胞培养 单克隆抗体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 FIESTA技术在TMJ动态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孙琦 余强 +1 位作者 董敏俊 王平仲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FIESTA技术在颞下颌关节(TMJ)动态成像中的应用。方法:连续对40例受检者的80侧TMJ行斜矢状位FIESTA动态磁共振成像。根据各TMJ在成像过程中完成的运动周期数分其为2组:运动周期≤3者(1组)和>3者(2组)。分别对每侧TMJ... 目的:探讨磁共振FIESTA技术在颞下颌关节(TMJ)动态成像中的应用。方法:连续对40例受检者的80侧TMJ行斜矢状位FIESTA动态磁共振成像。根据各TMJ在成像过程中完成的运动周期数分其为2组:运动周期≤3者(1组)和>3者(2组)。分别对每侧TMJ的关节盘和髁突的运动状况进行评估。结果:80侧TMJ中,关节盘位置、形态和运动范围清晰显示者分别为76侧(95%)、75侧(93.75%)和77侧(96.25%);关节盘运动过程中出现伪影和"跳跃"征象者分别为27侧(33.75%)和28侧(35%),两者具有相关性(P<0.01)。髁突位置、形态和运动范围清晰显示者分别为78侧(97.5%)、76侧(95%)和79侧(98.75%);髁突出现运动伪影和"跳跃"征象者分别为30侧(37.5%)和28侧(35%),两者亦具有相关性(P<0.01)。1组关节盘和髁突位置、形态的清晰显示率高于2组(P<0.05),而运动伪影和"跳跃"征象显现率低于2组(P<0.05)。结论:FIESTA技术能对自然状态下缓慢运动的TMJ进行动态成像,并为TMJ运动状况的显示提供有益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FIESTA 动态技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复位后改良前牙咬合板联合再定位咬合板维持的疗效初步评估
15
作者 黄超 吴兴胜 +2 位作者 湛圳 张林 石连水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2-268,共7页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观察改良前牙咬合板(MAS)联合再定位咬合板(ARS)维持协调盘-髁关系的疗效。方法收集2024年1—6月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手法复位成功的10例颞下颌关节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oR)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 目的利用磁共振成像(MRI)观察改良前牙咬合板(MAS)联合再定位咬合板(ARS)维持协调盘-髁关系的疗效。方法收集2024年1—6月就诊于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手法复位成功的10例颞下颌关节急性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DDwoR)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每位患者在复位后使用MAS和ARS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1月、3月后记录患者的最大主动开口度(MMO)和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通过MRI分析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盘-髁关系、盘-髁角度、关节积液及双线征的变化。结果经3个月治疗,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MMO由治疗前的28.90 mm增加到46.85 mm,VAS值由治疗前的4.68降至0.61。MRI显示,6例盘-髁关系正常,2例为可复性盘前移位,2例为ADDwoR,盘-髁角度由治疗前的58.84°降低至25.99°。结论急性ADDwoR在手法复位成功后,MAS联合ARS能有效维持正常的盘-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手法复位 再定位咬合板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IL-6、TNF对TMJ滑膜细胞培养上清粘度影响的研究
16
作者 王为 司徒镇强 +4 位作者 吴军正 陈建元 李焰 朱南洲 李国华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7-138,共2页
目的:了解体外培养滑膜细胞培养上清粘度情况,及与其它细胞的区别,细胞因子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滑膜细胞,牙乳头细胞、粘膜纤维细胞,用椎板式粘度仪对细胞因子作用前后的培养上清进行粘度测定,将粘度测定值绘制成... 目的:了解体外培养滑膜细胞培养上清粘度情况,及与其它细胞的区别,细胞因子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滑膜细胞,牙乳头细胞、粘膜纤维细胞,用椎板式粘度仪对细胞因子作用前后的培养上清进行粘度测定,将粘度测定值绘制成图。结果:正常状态,SMC粘度值达2.8,其它细胞仅为2,细胞因子作用后,SMC粘度明显减少,降为2以下,其它细胞无明显变化。结论:体外培养SMC能保持体内功能特点,细胞因子所引起SMC的培养上清粘度下降,这可能是影响关节炎病情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滑膜细胞 体外培养 上清粘度 I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TMJ滑膜细胞的生长特性观察
17
作者 王为 司徒镇强 +5 位作者 陈建元 吴军正 朱南洲 李国华 张纯妍 刘忠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人TMJ滑膜细胞生长特性和遗传稳定性。方法:采用MTT法、HE染色及培养细胞染色体制备法,测定3种细胞(SMC、TGC、NMC)的生长曲线、分裂指数、和贴壁率,观察不同代数的染色体数量和形态。结果:... 目的:研究体外培养人TMJ滑膜细胞生长特性和遗传稳定性。方法:采用MTT法、HE染色及培养细胞染色体制备法,测定3种细胞(SMC、TGC、NMC)的生长曲线、分裂指数、和贴壁率,观察不同代数的染色体数量和形态。结果:3种细胞体外生长都较为稳定,滑膜细胞生长速率略低于其它两种细胞,分裂指数最多为15‰,贴壁率8h为60%,12h达95%,不同代数的滑膜细胞染色体形态正常,数量均在23对,遗传性状稳定。结论:体外培养人TMJ滑膜细胞生长稳定,在一定培养代数以内,生长较为规律,保持二倍体正常细胞特性,可以应用该细胞进行TMJ相关问题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滑膜细胞 体外培养 生长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对前导增大的大鼠TMJ滑膜中COX-2、iNOS转归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雨轩 姚天华 +4 位作者 白乐康 谭文宏 韩会芳 翟桐 肖敏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调干预措施对前导增大引起的大鼠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滑膜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在大鼠上前牙粘... 目的:探讨调干预措施对前导增大引起的大鼠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滑膜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在大鼠上前牙粘结舌侧增大的金属冠,建立前导增大组(C),调组在建立前导斜度增大的基础上,分别于3、7、14、21d开始持续性调干预,建立I-3d、I-7d、I-14d、I-21d调组,所有大鼠第28天处死,取大鼠一侧TMJ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染色,另一侧TMJ滑膜组织进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检测TMJ滑膜COX-2和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调组COX-2、iNOS 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I-3d调组几乎不表达(P<0.005)。结论:早期调能减轻大鼠前导增大引起的滑膜炎症程度,同时降低其滑膜炎症因子COX-2、iNOS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导斜度 调[牙合] 颞下颌关节滑膜 环氧合酶-2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颞下颌关节MRI表现
19
作者 徐化凤 王瑞珠 +1 位作者 席艳丽 王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2-636,共5页
目的 观察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累及颞下颌关节(TMJ)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纳入16例接受TMJ MR检查的JIA患儿,记录临床资料,观察MRI炎症域及损伤域表现,根据JIA TMJ MRI评分系统(JAMRIS-TMJ)进行评分。结果 16例中,14例存在TMJ受累相关... 目的 观察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累及颞下颌关节(TMJ)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纳入16例接受TMJ MR检查的JIA患儿,记录临床资料,观察MRI炎症域及损伤域表现,根据JIA TMJ MRI评分系统(JAMRIS-TMJ)进行评分。结果 16例中,14例存在TMJ受累相关症状。MRI显示,32个TMJ中,25个(25/32,78.13%)存在1种或多种异常表现,其中12个(12/32,37.50%)可见骨髓水肿,8个(8/32,25.00%)存在关节积液,6个(6/32,18.75%)滑膜增厚,10个(10/32,31.25%)髁突变平,6个(6/32,18.75%)出现骨质侵蚀,2个(2/32,6.25%)关节盘异常;7个TMJ(7/32,21.88%)未见明显异常。4例接受增强MR扫描,8个TMJ中,2个(2/8,25.00%)骨髓增强、4个(4/8,50.00%)滑膜强化。JAMRIS-TMJ评分结果显示,炎症域中,7个(7/32,21.88%)TMJ正常、17个(17/32,53.13%)存在轻度炎症、 8个存在(8/32,25.00%)中/重度炎症;损伤域中,12个(12/32,37.50%)TMJ正常、14个(14/32,43.75%)轻度损伤、6个(6/32,18.75%)中/重度损伤。结论 JIA累及TMJ常见MRI表现包括关节骨髓水肿、关节积液及髁突变平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幼年型 颞下颌关节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畸联合正颌治疗骨性Ⅱ类并发特发性髁突吸收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
作者 袁佳敏 王宋庆 +3 位作者 吴聿淼 崔宇琛 张琦 朱宪春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7-1114,共8页
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常并发特发性髁突吸收(ICR),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和颌面部畸形。本文报道1例骨性Ⅱ类高角并发ICR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女性,24岁,主诉前牙开牙合及颞下颌关节疼痛,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确诊为ICR。采用牙合板治疗稳... 骨性Ⅱ类高角患者常并发特发性髁突吸收(ICR),导致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和颌面部畸形。本文报道1例骨性Ⅱ类高角并发ICR患者的诊疗过程。患者,女性,24岁,主诉前牙开牙合及颞下颌关节疼痛,经临床检查和影像学确诊为ICR。采用牙合板治疗稳定髁突吸收后,实施正畸联合正颌治疗。治疗后42个月随访结果显示:患者牙齿排列整齐,散在间隙完全关闭,前突面型明显改善(ANB角减少4.2°),颞下颌关节疼痛和弹响症状消失,建立稳定的Ⅰ类咬合关系。三维CT复查显示髁突骨质重建良好,关节间隙恢复正常。通过多学科联合治疗,患者咬合功能和面部美观均获得明显改善。对于ICR患者应在髁突吸收稳定后实施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牙合板治疗可作为有效的术前干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髁突吸收 骨性Ⅱ类错牙合 高角病例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牙合板治疗 颞下颌关节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