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骨架识别的城轨车站监控视频乘客行为特征辨识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管洋 贾利民 +1 位作者 陶思涵 豆飞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传统监控分析方法对视频监控图像(如摔倒、晕倒和打斗等异常行为识别)漏识率高、参数调整复杂,且难以高效地应用于现实城轨车站监控场景,针对此问题,采用基于骨架模式识别的人体姿态特征辨识框架,引入基于人体骨架的姿... 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传统监控分析方法对视频监控图像(如摔倒、晕倒和打斗等异常行为识别)漏识率高、参数调整复杂,且难以高效地应用于现实城轨车站监控场景,针对此问题,采用基于骨架模式识别的人体姿态特征辨识框架,引入基于人体骨架的姿态估计技术,采用Alpha Pose模型对乘客姿态进行精确估计,并结合时空图卷积网络(spatial temporal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s,ST-GCN)模型的方法,实现对城轨车站监控场景中异常行为的辨识。在COCO数据集和MPII数据集上分别达到了72.3 mAP和82.1 mAP的效果,相比较于Open Pose模型提升高达17%,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不仅提高了乘客行为的识别速度,同时具备对复杂场景的适应能力,为城轨安全监控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交通 骨架识别 模式识别 城轨车站安全 乘客行为特征辨识 ST-GC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慢旅游行为空间模式与感知差异——基于成都、武汉、上海Citywalk热门路线的对比分析
2
作者 韩成龙 李玲玲 +3 位作者 李钢 兰利 何瑛 郭剑英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6-1149,共14页
文章基于景观感知理论的基本框架,以不同城市(成都、武汉、上海)Citywalk热门路线为基础,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多模态数据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城市背景下旅游者在Citywalk过程中的行为空间模式、感知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 文章基于景观感知理论的基本框架,以不同城市(成都、武汉、上海)Citywalk热门路线为基础,综合运用空间分析、多模态数据分析、内容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城市背景下旅游者在Citywalk过程中的行为空间模式、感知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Citywalk在三城中表现为短途而深度体验的特质,具有综合性、小规模、相对自由的特点,旅游者偏好于具有文化与艺术氛围的城区目的地。2)认知—情感—文化多维感知差异塑造了独特的城市Citywalk体验。3)三城Citywalk模式各异:成都以文创街区为核心,融合创意空间与美食探索;武汉聚焦历史建筑,联动文化与自然景观;上海突出都市风光,交织人文艺术与现代时尚。4)城市的地理位置、规划理念、发展定位、历史背景的差异分别从自然环境、空间布局、发展方向、文化特征等维度影响Citywalk旅游体验,产生不同的地方感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旅游行为 旅游体验 认知—情感—文化 空间模式 地方感知 Citywalk 景观感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老城区文化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25
3
作者 杨槿 陈雯 袁丰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551-1559,共9页
文化产业发展深刻影响城市经济转型和空间重构过程。国内对文化企业微观区位及政府作用的研究仍显薄弱,基于苏州老城区1 661家文化企业分布信息,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等方法,分析文化企业空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文化... 文化产业发展深刻影响城市经济转型和空间重构过程。国内对文化企业微观区位及政府作用的研究仍显薄弱,基于苏州老城区1 661家文化企业分布信息,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等方法,分析文化企业空间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在文化产业发展利好政策干预下,苏州老城区文化企业数量显著增长,行业结构由传统媒体娱乐行业独大转向均衡化发展;文化产业集聚特征明显但整体集聚程度下降,呈现由向古城集聚转为向古城外扩散的趋势;微区位上,文化企业向主要道路沿线和文化产业园区集聚,但不同行业的集聚模式存在差异。影响机理分析表明市场是影响微观文化企业区位选择的基础力量,政府干预降低企业选择特定地价圈层区位的成本并提高其隐形效益,改变了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区位选择的成本-效益权衡,从而影响企业的区位决策,引致文化产业空间格局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空间格局演化 影响机理 政府 苏州老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通视性对高速公路隧道路段驾驶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戴忧华 郭忠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307-1312,共6页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路段运行环境特性,首次提出空间通视性对隧道路段驾驶行为的影响.在给出空间通视性定义和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分析空间通视性的影响要素,并从道路平曲线、竖曲线、驾驶员视觉特性三方面对隧道空间通视性临界条件进行理论... 针对高速公路隧道路段运行环境特性,首次提出空间通视性对隧道路段驾驶行为的影响.在给出空间通视性定义和假设条件的基础上,分析空间通视性的影响要素,并从道路平曲线、竖曲线、驾驶员视觉特性三方面对隧道空间通视性临界条件进行理论计算.依据实测数据,建立基于空间通视性的高速公路隧道驾驶行为变化规律:通视型隧道驾驶行为变化过程可分为两区段,而非通视型隧道可分为三区段.并给出了典型空间通视型隧道路段运行车速变化规律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通视性 高速公路 隧道路段 驾驶行为 视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调景观公路长度临界阈值 被引量:11
5
作者 魏中华 赵霞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5-106,共12页
为了分析不同景观形态下的公路长度阈值的设计标准是否一致,根据交通工程心理学的理论,运用模拟驾驶的实验方法,分析驾驶人在不同公路景观类型下的驾驶行为特性,分析驾驶人心电指标、车辆运行状态随公路长度的变化规律,并建立基于驾驶... 为了分析不同景观形态下的公路长度阈值的设计标准是否一致,根据交通工程心理学的理论,运用模拟驾驶的实验方法,分析驾驶人在不同公路景观类型下的驾驶行为特性,分析驾驶人心电指标、车辆运行状态随公路长度的变化规律,并建立基于驾驶人心电指标的公路长度计算模型,推算不同景观围合度的公路长度理论阈值;然后,运用压力测试问卷和实地验证实验相结合的方式,验证理论公路长度阈值模型.结果表明:模拟驾驶实验推算的理论公路长度阈值的预测精度高于90%,并得到各景观围合度的公路长度临界阈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景观 空间围合度 影响机制 驾驶行为 临界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间地理学的景区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研究--以北京颐和园为例 被引量:88
6
作者 黄潇婷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2-87,共6页
本文以景区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为研究对象,尝试将时间地理学研究方法引入旅游者行为研究中,并通过实证研究在时空路径聚类要素方面进行探索。研究表明,时间、空间、活动和路径是景区内部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汇总的重要因素;差异度和显著... 本文以景区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为研究对象,尝试将时间地理学研究方法引入旅游者行为研究中,并通过实证研究在时空路径聚类要素方面进行探索。研究表明,时间、空间、活动和路径是景区内部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汇总的重要因素;差异度和显著度可以作为聚类量化要素选择的指标;颐和园旅游者群体按时空行为模式聚类为6个类型。刻画旅游者时空行为模式,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旅游者的活动过程和需求情况,对优化景区产品和提高旅游者体验质量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地理学 旅游者行为 时空行为模式 颐和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居民空间行为模式转换研究——以武汉市新洲区3个样本村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冯娟 乔花芳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4-149,共6页
根据农村居民就业与居住空间行为的主要特征,可将其空间行为模式归纳为3种基本类型:村域就业-居住模式、城镇就业-居住模式和迁移模式。在此基础上,分别对2007和2012年武汉市新洲区3个样本村进行实证调研,研究结果显示:1该区域农村劳动... 根据农村居民就业与居住空间行为的主要特征,可将其空间行为模式归纳为3种基本类型:村域就业-居住模式、城镇就业-居住模式和迁移模式。在此基础上,分别对2007和2012年武汉市新洲区3个样本村进行实证调研,研究结果显示:1该区域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区域外转出明显;2该区域半城市化特征明显,样本村2007年处于城镇就业-居住模式和迁移模式的就业人口占总样本数的比重为39%,2012年则上升为65.3%;3该区域的小城镇对于当地农村居民的吸引力较弱,在农村居民从村域就业-居住模式向迁移模式转换的过程中会出现土地撂荒现象。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空间行为模式 转换 土地撂荒 武汉市新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条件下虚拟公共文化空间模式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陈波 穆晨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69,共9页
通过分析虚拟公共文化空间在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及主要问题,探讨虚拟个体在公共文化空间的行为模式,将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参与行为空间化,勾勒出虚拟公共文化空间二维平面展开与三维立体空间的存在形式。进而对我国虚拟公共文化空... 通过分析虚拟公共文化空间在社会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及主要问题,探讨虚拟个体在公共文化空间的行为模式,将基于互联网的公共文化参与行为空间化,勾勒出虚拟公共文化空间二维平面展开与三维立体空间的存在形式。进而对我国虚拟公共文化空间运行机理及模式进行优化设计,得出传统数字公共文化资源的受众开发模式、基于"半封闭空间"隐形数字壁垒的反哺开放空间模式、基于虚拟弱势群体的"风扇式"帮扶推进模式等虚拟公共文化空间基本优化模式,以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激发我国虚拟公共文化空间内生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公共文化空间 公共文化服务 空间行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毛虫产卵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姚渭 路刚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3期224-230,共7页
茶毛虫产卵对茶丛生境有明显的选择习性,卵块主要分布在茶丛两侧,两侧区1代卵块分布数量明显高于2代。着卵部位调查表明,叶背、叶面及枝条着卵量分别占75.5%,16.3%及8.2%。茶丛高度与着卵高度有明显相关关系,确定20~60cm和61~100c... 茶毛虫产卵对茶丛生境有明显的选择习性,卵块主要分布在茶丛两侧,两侧区1代卵块分布数量明显高于2代。着卵部位调查表明,叶背、叶面及枝条着卵量分别占75.5%,16.3%及8.2%。茶丛高度与着卵高度有明显相关关系,确定20~60cm和61~100cm两组茶丛高度与着卵高度直线回归方程。20~60cm,61~100cm,101~140cm着卵茶丛高度分别占调查株的29.3%,57.7%及13%。采用David and Moore(1954)和Lloyd(1967)两种方法,分别测定了11块茶园1,2代茶毛虫卵块空间分布图式。分析结果表明,多数茶园卵块呈均匀分布,少数田块为聚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毛虫 茶树 产卵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出行拓扑与序列分析的车辆时空出行模式挖掘 被引量:4
10
作者 金盛 苏弘扬 张静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53,共14页
城市小汽车出行的时空特性是支撑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与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基础。针对传统的以集计数据或抽样数据研究的局限性,本文基于车牌识别数据,全量感知车辆出行活动,分析城市中个体车辆的出行时空模式。首先,从数据中提取并分离车... 城市小汽车出行的时空特性是支撑城市交通规划设计与交通需求管理的重要基础。针对传统的以集计数据或抽样数据研究的局限性,本文基于车牌识别数据,全量感知车辆出行活动,分析城市中个体车辆的出行时空模式。首先,从数据中提取并分离车辆出行链,获得小汽车出行的时间、空间、频率和拓扑特征,根据各时段停留点构造车辆出行活动序列。其次,融合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 POI)数据识别出行起讫点关联的土地利用特性作为停留点特征,在出行活动序列上应用k-modes聚类算法挖掘出常规通勤模式、特殊通勤模式、短时活动模式和外来办事模式这4类30种小汽车出行模式。最后,对每一类模式的群体规模、特征和典型出行行为进行详细地分析讨论。结果表明,95%的车辆出行活动可以用不多于3条边组成的简单拓扑结构表示,其中,约30%的车辆可构造出行活动序列,并用k-modes聚类算法有效分离出各类机动车全天出行的时空模式。工作日车辆出行主要表现为常规通勤模式,休息日则以短时活动模式为主。通过对个体车辆的微观行为分析,结合出行拓扑结构和出行活动序列进行出行模式的挖掘,能够全面地反映城市机动车出行的实际情况,为精细化机动车出行行为分析与管控策略制定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时空出行模式 聚类分析 车牌识别数据 车辆出行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签到行为的可预测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涛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3-171,共9页
人类日常的出行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本文通过两组手机用户上报的位置信息分析人类签到行为的空间规律特征,着重分析了访问地点数、平均跳转距离、回转半径和最常访问地点等因素对签到行为的可预测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签到行... 人类日常的出行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本文通过两组手机用户上报的位置信息分析人类签到行为的空间规律特征,着重分析了访问地点数、平均跳转距离、回转半径和最常访问地点等因素对签到行为的可预测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签到行为具有一定的记忆性,用户访问的地点数、对最常访问地点的访问规律是影响可预测性和规律性的主要因素,用户的活动范围和平均跳转距离对可预测性的影响则微弱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签到行为 人类动力学 可预测性 空间运动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PS轨迹栅格化的旅游行为空间模式分析 被引量:21
12
作者 郎月华 李仁杰 傅学庆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8-57,共10页
选择GPS轨迹内涵的移动速度、速度波动特征、移动状态持续时间、数据异常点等旅游行为基本特征,作为旅游行为模式分类的基础,文章提出了GPS轨迹栅格化的概念模式,设计了基于GPS轨迹栅格化的旅游行为空间模式表达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区... 选择GPS轨迹内涵的移动速度、速度波动特征、移动状态持续时间、数据异常点等旅游行为基本特征,作为旅游行为模式分类的基础,文章提出了GPS轨迹栅格化的概念模式,设计了基于GPS轨迹栅格化的旅游行为空间模式表达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区分观光式、休憩式和乘车式3种不同类型的旅游行为空间模式,而且能够描述旅游空间任意位置的主导行为模式,可以解决旅游时空行为和旅游地理格局与过程的精细化定量研究。九寨沟实例研究证明,栅格化的旅游行为空间模式计算结果与其他数据源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描述视角更丰富、时空精度更高。该方法能够对旅游时空行为的研究提供支持,提高旅游地理学研究的精细程度,案例计算结果可以为旅游地规划与管理,特别是为观光路线和景区引导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轨迹 栅格化 旅游行为 空间模式 九寨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潮州单丛茶树天牛种群动态、空间分布型及成虫交配和产卵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苏湘宁 陈勤 +4 位作者 章玉苹 刘伟玲 李传瑛 廖章轩 黄少华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4-371,共8页
【目的】明确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单丛茶树天牛的发生规律及成虫交配和产卵行为,为潮州凤凰单丛茶树天牛的预测预报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单丛茶区选取5块样地(大庵村古茶园、大庵... 【目的】明确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单丛茶树天牛的发生规律及成虫交配和产卵行为,为潮州凤凰单丛茶树天牛的预测预报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0年1月—2021年8月,在广东省潮州市凤凰山单丛茶区选取5块样地(大庵村古茶园、大庵村新茶园、山外山新茶园、竹留村新茶园和深垭村新茶园),采用调查田间区块天牛排粪的方法研究天牛幼虫发生动态,根据种群聚集度指标法计算天牛幼虫的空间分布,利用性信息素诱捕法调查天牛成虫种群动态,通过室内观察的方法对天牛成虫交配和产卵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天牛幼虫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2020年天牛幼虫在3个样地均有发生,高峰期为8—11月,其中大庵村古茶园有虫株率明显高于大庵村新茶园和山外山新茶园,并具有2个明显的发生高峰期(2020年8月中旬—9月中旬和2020年10月中旬—11月中旬),有虫株率分别为12.7%和12.6%;有虫株率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其中大庵村新茶园(海拔1100 m)和山外山新茶园(海拔1200m)9月有虫株率分别为9.3%和8.1%,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应用聚集度指标测定结果表明,天牛幼虫在各样地均为聚集分布。天牛成虫种群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大庵村古茶园诱捕到的茶树天牛成虫为四脊茶天牛(Trachylophus sinensis Gahan),其羽化期于5月中旬—下旬开始,而后诱捕数量逐渐增加,7月中旬—下旬单个诱捕器的诱捕量为11.67±2.62头,形成一个明显的发生高峰,高峰期雄雌比率为1∶1.92;7月下旬—8月上旬结束羽化,诱捕数量逐渐下降。室内观察发现,雌雄成虫可多次交配,雄虫有假交配现象。雌虫多数喜将卵产在枝干上,是茶叶上产卵量的5.42倍;雌虫可多次产卵,交配后第5 d产卵数量最多,达9.00±5.10粒/雌,随后产卵量随产卵次数增加而减少。【结论】危害潮州单丛茶园的茶树天牛幼虫高峰期在8—11月,田间呈聚集分布;四脊茶天牛成虫高峰期在7月中旬—下旬,雌虫喜将卵产在枝干上。根据潮州单丛茶树天牛的发生规律,在天牛发生高峰期前进行有效的物理、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等,减少虫口基数,以达到更高、更生态友好的防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丛茶树 四脊茶天牛 空间分布 种群动态 交配和产卵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路旅游客运数据的云南省团队旅游客流空间行为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方 孙连娇 +1 位作者 严匀曼 覃文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8-103,共6页
基于云南省公路旅游包车数据和交通流数据,利用旅游季节性强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游客转移密度、旅游流转移态等测度指标,建立了旅游空间行为模式分析方法,识别出云南省团队旅游客流空间行为模式。结果表明:(1)云南省团队旅游客流具有... 基于云南省公路旅游包车数据和交通流数据,利用旅游季节性强度指数、地理集中指数、游客转移密度、旅游流转移态等测度指标,建立了旅游空间行为模式分析方法,识别出云南省团队旅游客流空间行为模式。结果表明:(1)云南省团队旅游客流具有3种空间行为模式:双核往复式双向强转移流动模式、单核单向较强转移流动模式和圈层一般转移流动模式。(2)团队旅游客流对旅游目的地城市的选择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于丽江市、昆明市、西双版纳州、大理州和迪庆州,与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格局相吻合。(3)团队旅游客流的旅游天数随旅游目的地距离中心城市昆明的远近而产生变化。距离中心城市昆明越远,旅游天数越长;反之,目的地距离中心城市越近,其旅游天数越短。(4)高峰期双休日团队旅游客流呈现“五降一升”的趋势,高峰期双休日跟团人数从周五开始降低,周一人数又开始上升。(5)“十一”黄金周期间,自驾旅游客流与团队旅游客流呈现“一升一降”的趋势。(6)高峰期团队旅游客流形成了以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昆明—保山—德宏、昆明—普洱—西双版纳为主要通道的强转移模式,以昆明、大理、保山、玉溪、红河为核心的较强转移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行为模式 旅游流时空特征 转移特征 公路旅游客运 团队旅游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中心区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空间模式研究——以南京市新街口为例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欢欢 周年兴 +1 位作者 谢引引 尹上岗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6期16-23,共8页
基于公共自行车租赁大数据,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PageRank算法,对南京市新街口裔业区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存在显著的方向偏移性规律,慢行网... 基于公共自行车租赁大数据,利用地理空间分析方法和PageRank算法,对南京市新街口裔业区公共自行车使用者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并揭示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的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存在显著的方向偏移性规律,慢行网络形成了"核心一边缘”网络模式;②慢行行为空间中心性呈现多中心圈层分布格局,与传统的裔业集聚区存在空间错位现象;③慢行行为空间遵循哈里斯和厄尔曼的多核心理论;④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存在明显的通勤慢行行为与商业中心辐射慢行行为的空间特征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自行车 商业中心区 慢行行为 空间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