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1篇文章
< 1 2 9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al-time embedded software testing method based on extended finite state machine 被引量:6
1
作者 Yongfeng Yin Bin Liu Hongying N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2期276-285,共10页
The reliability of real-time embedded software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whole real-time embedded sys- tem, and the effective software test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sure software quality and reliab... The reliability of real-time embedded software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whole real-time embedded sys- tem, and the effective software testing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sure software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al-time embedded software, the formal method is introduced into the real-time embedded software testing field and the real-time extended finite state machine (RT-EFSM) model is studied firstly. Then, the time zone division method of real-time embedded system is presented and the definition and description methods of time-constrained transition equivalence class (timeCTEC) are presented. Furthermore, the approaches of the testing sequence and test case generation are put forward. Finally, the proposed method is applied to a typical avionics real- time embedded software testing practice and the examples of the timeCTEC, testing sequences and test cases are given.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testing result, the application verification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can effectively describe the real-time embedded software state tran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time requirements and play the advantages of the formal methods in accuracy, effectiveness and the automation supporting. Combined with the testing platform, the real-time, closed loop and automated simulation testing for real-time embedded software can be realized eff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l-time system real-time embedded software for- mal method extended finite state machine (EFSM) testing se- quence test c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flaw identification of ultrasonic signal for large shafts based on optimal support vector machine 被引量:1
2
作者 Zhao Xiufen Yin Guofu +1 位作者 Tian Guiyun Yin Ying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08-913,共6页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flaws is very important for ultrason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 evaluation of large shaft.A novel automatic defect identification system is presented.Wavelet packet analysis(WPA)was appli...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of flaws is very important for ultrasonic nondestructive testing and evaluation of large shaft.A novel automatic defect identification system is presented.Wavelet packet analysis(WPA)was applied to feature extraction of ultrasonic signal,and optimal 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was used to perform the identification task.Meanwhile,comparative study on convergent velocity and classified effect was done among SVM and several improved BP network models.To validate the method,some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ystem has very high identification performance for large shafts and the optimal SVM processes better classification performance and spreading potential than BP manual neural network under small study sample cond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纹鉴别技术 超声波 转轴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持久化X-Machine的SaaS测试
3
作者 曹阳 宋连春 王盈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7-89,共3页
分析软件即服务(SaaS)类型软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SaaS系统的持久化X-Machine(DXM)模型,以支持形式化、自动化的SaaS系统测试。以一个客户关系管理(CRM)SaaS系统为实例进行建模,结果证明,DXM模型可以有效地对SaaS系统进行建模并构... 分析软件即服务(SaaS)类型软件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SaaS系统的持久化X-Machine(DXM)模型,以支持形式化、自动化的SaaS系统测试。以一个客户关系管理(CRM)SaaS系统为实例进行建模,结果证明,DXM模型可以有效地对SaaS系统进行建模并构造测试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即服务 软件测试 系统建模 持久化X-machin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GUM和MCM的R-Test在机标定不确定度评定方法
4
作者 周永兵 赖旭伟 +1 位作者 江磊 丁国富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66,共5页
R-Test因其高精度、操作便捷等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五轴数控机床转动轴误差测量,但其测量精度受其标定不确定度的影响。针对原有通用的评定方法不能对接触式R-Test标定不确定度进行准确评定,基于接触式R-Test标定原理,提出一种结合GUM... R-Test因其高精度、操作便捷等的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五轴数控机床转动轴误差测量,但其测量精度受其标定不确定度的影响。针对原有通用的评定方法不能对接触式R-Test标定不确定度进行准确评定,基于接触式R-Test标定原理,提出一种结合GUM和MCM的在机标定不确定度评定方法,首先分析了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变参数方法确定了其灵敏度系数,然后根据测量不确定度导则(GUM)计算传感器位置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最后采用蒙特卡洛方法(MCM)实现对标定方法最终的不确定度评定。通过具体的评定实例,与独立使用GUM的评定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具有更高的评定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式R-test 在机标定 不确定度 不确定度导则 蒙特卡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状态机引导的网络协议模糊测试方法
5
作者 袁斌 任家俊 +3 位作者 陈群锦明 张驰 邹德清 金海 《软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726-3743,共18页
模糊测试技术能够自动化挖掘软件当中的漏洞,然而目前针对网络协议的模糊测试工具对于协议实现内部状态空间探索有限,导致覆盖率较低.有限状态机技术能够对网络协议实现进行全方位建模,以深入了解网络协议实现的系统行为和内部状态空间... 模糊测试技术能够自动化挖掘软件当中的漏洞,然而目前针对网络协议的模糊测试工具对于协议实现内部状态空间探索有限,导致覆盖率较低.有限状态机技术能够对网络协议实现进行全方位建模,以深入了解网络协议实现的系统行为和内部状态空间.将有限状态机技术和模糊测试技术相结合,提出一种基于有限状态机引导的网络协议模糊测试方法.以广泛使用的TLS协议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状态机学习来对于TLS协议实现进行建模,用来反映协议内部状态空间及其系统行为.随后,基于有限状态机对于TLS协议模糊测试进行引导,使模糊测试的深度更深、覆盖代码更广.为此,实现一个原型系统SNETFuzzer,并且通过一系列对比实验发现SNETFuzzer在覆盖率等重要指标中优于已有工作.SNETFuzzer在实验中成功发现多个漏洞,其中包含两个新漏洞,证明了其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测试 模糊测试 网络协议 有限状态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煤机移动软电缆机械特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丽娟 白忠健 +4 位作者 谢波 林国聪 王天翔 高峰 刘子峰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9-368,共10页
为研究采煤机电缆的机械特性,构建了MCP-0.66/1.143*95+1*25型电缆的实体模型并依据电缆实际运动状态设计了一种电缆弯曲装置。通过拉伸试验得到电缆股线的材料参数作为数值模拟的初始条件,并对不同成缆节径比、捻制方向及控制单元截面... 为研究采煤机电缆的机械特性,构建了MCP-0.66/1.143*95+1*25型电缆的实体模型并依据电缆实际运动状态设计了一种电缆弯曲装置。通过拉伸试验得到电缆股线的材料参数作为数值模拟的初始条件,并对不同成缆节径比、捻制方向及控制单元截面积的电缆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电缆受力随着成缆节径比的增大而增大,考虑制造成本与机械特性,该型电缆成缆节径比为6时更优;以R为右向、L为左向捻制进行捻制描述,不同捻制方向下电缆所受应力从大到小依次为RLR、RRL、RLL、RRR,而三层同向捻制工作时容易出现散股的情况,故RLL捻制时电缆的机械特性最佳;控制单元导体在直线移动阶段,疲劳寿命随着截面积的增大而增大;在弯曲阶段,疲劳寿命随着截面积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弯曲试验机对电缆进行弯曲试验,试验结果与仿真分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研究结果为电缆复杂的绞合结构设计与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并为提高电缆机械性能和使用寿命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机电缆 绞合结构 拉伸试验 显式动力学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阀类零件直孔道磨粒流加工的数值模拟与模型预测 被引量:1
7
作者 渠晓刚 张旭鹏 +2 位作者 高杰 王长江 王麒超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35-141,148,共8页
由于阀类零件的内孔道微小复杂,使用磨粒流抛光技术对其进行精密加工时,各加工参数难以确定。针对此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参数下的流体孔道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孔道直径、深度、入口压力、磨料浓度、磨粒粒径等参数对加工效果的... 由于阀类零件的内孔道微小复杂,使用磨粒流抛光技术对其进行精密加工时,各加工参数难以确定。针对此问题,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参数下的流体孔道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得到孔道直径、深度、入口压力、磨料浓度、磨粒粒径等参数对加工效果的影响规律;设计正交试验验证并进行极差分析,将试验结果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到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磨粒流加工参数在数值模拟和正交试验下对于加工效果的影响一致,最显著的为入口压力;在最优的正交试验参数组合下,内孔表面粗糙度降至0.312μm;在多个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中,多项式回归模型的预测效果最优,拟合优度达到0.969 2,预测误差在0.03%~5.6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粒流加工 阀类孔道 数值模拟 正交试验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角度变化的旋转式树枝聚拢机构运动学仿真分析
8
作者 杨爱茜 李辉 +2 位作者 黄铭森 王占海 杨欣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1,共5页
为解决果树修剪后处理树枝效率低的问题,研发一套能够将散落的树枝聚拢到行间中心位置的机构。考虑到树枝的物理特性,设计一种能够实现弹齿角度变化的聚拢机构。阐述聚拢轨迹形成机理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编写计算机程序... 为解决果树修剪后处理树枝效率低的问题,研发一套能够将散落的树枝聚拢到行间中心位置的机构。考虑到树枝的物理特性,设计一种能够实现弹齿角度变化的聚拢机构。阐述聚拢轨迹形成机理并对其进行运动学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编写计算机程序对聚拢轨迹进行仿真运动;通过弹齿空间角度变化反求出滑道空间位置与形状。影响运动轨迹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曲柄长度L_(GH)、滑道深度L_(HJ)、连杆长度L_(GK)、弹齿KM段长度L_(KM)、弹齿MN段长度L_(MN)弯曲角∠MKN、聚拢各个阶段中旋转角度α_(1)与摆动角度β_(1)之间的关系等。以人机对话方式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优化分析,获得一组非劣解组合:L_(GH)=80 mm、L_(HJ)=30 mm、L_(GK)=300 mm、L_(KM)=100 mm、L_(MN)=650 mm、∠MKN=35°。α_(1)与β_(1)之间的关系:弹齿抬升阶段的α_(1)为(0°,90°]、β_(1)为-45°→45°;下降阶段的α_(1)为(90°,180°]、β_(1)为45°→-45°;有效作业阶段的α_(1)为(180°,360°]、β_(1)为-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枝 弹齿角度 聚拢机构 运动学 仿真试验 人机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硬不均地层盾构机姿态控制试验研究
9
作者 黄大维 陈凯 +2 位作者 徐长节 卢文剑 曾小涛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2173-2182,共10页
软硬不均地层是盾构施工过程中常遇到的不良地质之一,盾构机在掘进软硬不均地层时,刀盘受力不均易导致盾构机姿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盾构隧道偏离设计轴线。为研究盾构机掘进软硬不均地层时,刀盘受力和盾构机姿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设计了1... 软硬不均地层是盾构施工过程中常遇到的不良地质之一,盾构机在掘进软硬不均地层时,刀盘受力不均易导致盾构机姿态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盾构隧道偏离设计轴线。为研究盾构机掘进软硬不均地层时,刀盘受力和盾构机姿态变化之间的关系,设计了1∶10的模型盾构开挖施工模型试验,对试验中软硬不均地层中盾构机受力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对试验施工过程中盾构机的姿态进行了监测和分析。试验结果分析得出:①盾构机在开挖软硬不均地层时,刀盘掘进硬土层时开挖面土体反力大于刀盘掘进软土层时开挖面土体反力,刀盘将受到额外的开挖面扭矩,从而导致盾构机刀盘扭矩增大;②盾构法施工上软下硬地层时,盾构机刀盘逆时针转动,刀盘右侧接触硬土面积分别大于、小于、等于左侧时,盾构机刀盘受到开挖面反力整体合力分别向左下、左上、左;盾构机刀盘顺时针转动时,受力方向相反;③盾构机在开挖软硬不均地层时,刀盘转向应频繁规律的改变,正反转交替掘进;④盾构机在地层中的姿态变化受本身固有姿态和盾构机受力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硬不均 盾构施工 模型试验 盾构机受荷 盾构机姿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培容器清洗装置关键部件设计与试验
10
作者 俞国红 郑航 +3 位作者 陈兵 薛向磊 谢平 叶云翔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80-492,共13页
组培工厂化生产是我国种苗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组培生产以人工作业为主,其生产过程包括组培容器清洗灌装、种苗接种、培养以及移栽等一系列环节。其中,组培容器清洗是工厂化组培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人工清洗费时费力,作业成本... 组培工厂化生产是我国种苗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组培生产以人工作业为主,其生产过程包括组培容器清洗灌装、种苗接种、培养以及移栽等一系列环节。其中,组培容器清洗是工厂化组培生产的关键环节之一,人工清洗费时费力,作业成本高,且清洗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本文在分析组培容器清洗作业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小型卧式组合式容器清洗装备,重点介绍了洗瓶机的工作原理,对关键部件与控制系统模块进行了理论分析与选型设计,分析了组合式容器清洗工艺流程,并设计了气动回路与控制系统,编写了相应的控制程序。同时,开展了组培容器清脂正交试验,得到了最佳清脂工作参数:刮片旋转速度为210 r·min^(-1),刮片旋转时间为2.5 s,刮片进出方式为正转-反转形式。在此条件下,清脂率能达到97%以上。容器清洗试验的结果表明:该洗瓶机运行平稳,清洗合格率98%以上,清洗作业效率在22瓶·min^(-1),能满足组培工厂化生产洗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培容器 工厂化 洗瓶机 控制系统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碟形弹簧力学性能测试实验装置设计及教学实践应用
11
作者 胡淑军 廖元 +1 位作者 罗岚 邵铁峰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2,共7页
为了将可恢复功能防震理论引入“工程结构抗震”课程,该文基于耗能低和自复位能力良好的受压碟形弹簧,设计了一种碟形弹簧实验装置,并对该装置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和自复位能力开展试验研究,揭示碟形弹簧的力学性能与工作机... 为了将可恢复功能防震理论引入“工程结构抗震”课程,该文基于耗能低和自复位能力良好的受压碟形弹簧,设计了一种碟形弹簧实验装置,并对该装置的滞回曲线、骨架曲线、耗能能力和自复位能力开展试验研究,揭示碟形弹簧的力学性能与工作机理等。该文将疲劳试验机引入工程结构抗震课程与实验教学,使学生能从宏观和微观视角直接认识碟形弹簧的耗能演化特征,以及认识碟形弹簧在地震作用下的耗能与复位性能。该实验可用于锻炼学生硬件操作和软件使用能力,以问题为导向对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加深学生对工程结构抗震原理和可恢复功能理念中自复位、可更换和耗能机制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形弹簧 力学性能 实验教学 疲劳试验机 自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暗渠深松成型机设计与试验
12
作者 周魏岩 梁玉成 +5 位作者 许剑平 张海滨 甘露 陈爱慧 朱炫铭 王雷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5期57-61,共5页
改良白浆土的核心在于提升其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含量。为适应土壤改良需求,解决边坡坍塌、杂草丛生、水土和养分流失障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暗渠深松成型机。根据作业要求对整机结构和工作部件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表明:成型机行驶速度2.70 ... 改良白浆土的核心在于提升其有机质和矿质养分含量。为适应土壤改良需求,解决边坡坍塌、杂草丛生、水土和养分流失障碍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暗渠深松成型机。根据作业要求对整机结构和工作部件进行了优化设计,试验表明:成型机行驶速度2.70 km/h,暗渠间距15.00 m,作业深度500 mm,其土壤的水分含量为20.18%,是暗渠效果的最佳值,达到了设计要求。成型机暗渠排水对改变生态环境的效果十分显著,有效降低和控制土壤的地下水位,保留土壤养分,减少有机物质的流失,可提高作物的产量。此研究为白浆土机械改良土壤提供了可靠的技术装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渠 深松 成型机 设计与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控机床复杂操控面板界面布局设计及工效研究
13
作者 张磊 陈洁 +3 位作者 孙远波 窦金花 许帅康 赵起超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51-2364,共14页
为提高用户操作数控机床复杂操控面板的人机工效,降低用户误操作概率,基于发那科系统数控机床操控面板原型,结合任务需求与人机工程设计原则,设计出9种界面布局方案。通过高精度组合式眼动仪、可穿戴脑电仪和无线皮电传感器分别采集了2... 为提高用户操作数控机床复杂操控面板的人机工效,降低用户误操作概率,基于发那科系统数控机床操控面板原型,结合任务需求与人机工程设计原则,设计出9种界面布局方案。通过高精度组合式眼动仪、可穿戴脑电仪和无线皮电传感器分别采集了24名被试者的眼动及电生理信号,同时采用ErgoLAB软件实时记录其眼动、脑电及皮电生理数据;通过数理统计软件SPSS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操作界面的区域划分、按键排布规律、旋钮及按键形状等设计要素对被试者执行操作任务的影响,并确定出对被试者执行操作任务有较大影响的功能指令。结果表明:通过多模态生理信号相互验证的人机工效评价方法可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为设计方案的优选与进一步迭代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机床操控面板 布局设计 人机工效 眼动试验 脑电信号 皮电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驾驶行为分析的驾驶员情绪识别算法
14
作者 赵华 范鸿钢 +3 位作者 冯译方 陈大昕 刘志喜 陈韬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19-628,共10页
驾驶员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其驾驶行为.目前对于驾驶员行为预测的研究依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式,无法反映情绪状态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导致对驾驶员动力需求的预判存在信息偏差.为此,针对实际驾驶过程中的驾驶员情绪状态判断,提出了满足... 驾驶员的情绪变化会直接影响其驾驶行为.目前对于驾驶员行为预测的研究依然采用统计分析的方式,无法反映情绪状态对驾驶员行为的影响,导致对驾驶员动力需求的预判存在信息偏差.为此,针对实际驾驶过程中的驾驶员情绪状态判断,提出了满足实车应用的驾驶员情绪识别算法,同时设计试验研究了不同情绪间驾驶行为的特征差异.首先,针对车载计算单元相对不足的问题,结合人脸动作单元和面部表情编码系统,简化了高兴和愤怒两种表情的面部关键点,进而降低特征维度.然后,使用支持向量机分别建立了两种情绪的识别模型,通过网格搜索算法优化了模型参数,提升离线识别准确率.最后,结合情绪诱导设计了实车道路试验,基于通用计算平台测试了模型的在线识别效果,同时对比了驾驶员在高兴和愤怒时的驾驶行为以及车辆运行差异.结果表明:利用简化特征建立的高兴和愤怒识别模型,数据集离线测试的准确率分别达到了84.45%和84.43%;通用计算平台的测试结果显示该算法满足车载实时应用的需求,与情绪诱导结果对应,能够在线识别驾驶员的情绪状态;与高兴情绪相比,驾驶员在愤怒情绪下的驾驶行为更加激进,加速踏板的操作从长期维持不变转为周期性的剧烈踩踏,踏板频谱幅值最大提高了165.1%,整车油耗最大增加了1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员情绪识别 人脸动作单元 支持向量机 道路试验 驾驶行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磁动能的并联冲击机构设计
15
作者 张亚东 万辉龙 +2 位作者 李凯翔 董森林 文武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76-1483,共8页
针对传统落锤式冲击试验机的连击频率低、冲击应力与速度可调范围小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电磁动能的并联冲击机构设计方案。采用脉冲电容器组对电感线圈馈电,在导体电枢中产生电磁力,利用电磁动能给冲头加速进行冲击试验。为了提高试验效... 针对传统落锤式冲击试验机的连击频率低、冲击应力与速度可调范围小等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电磁动能的并联冲击机构设计方案。采用脉冲电容器组对电感线圈馈电,在导体电枢中产生电磁力,利用电磁动能给冲头加速进行冲击试验。为了提高试验效率,提出并联冲击结构,分析了其等效电路,搭建了并联冲击机构试验平台,对设计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然后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计算冲头不同速度下的冲击应力。结果表明,电磁动能的并联冲击机构设计方案可行,具有可同时并联多组发射装置,速度与冲击应力可调范围大、连击频率高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试验机 连击频率 速度可调 电磁动能 冲击机构 冲击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接触球轴承精度寿命试验机研制及试验验证
16
作者 崔永存 董璞 +2 位作者 舒杭 周勇勇 姚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7-203,共7页
角接触球轴承的精度寿命是衡量其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准。为实现对轴承精度寿命的测量,设计一台角接触球轴承精度寿命试验机,进行了试验机主体结构设计、主轴轴系设计、加载装置和驱动装置设计、润滑系统及测控系统设计等,试验机能够实现... 角接触球轴承的精度寿命是衡量其性能的一个重要标准。为实现对轴承精度寿命的测量,设计一台角接触球轴承精度寿命试验机,进行了试验机主体结构设计、主轴轴系设计、加载装置和驱动装置设计、润滑系统及测控系统设计等,试验机能够实现试验轴承振动和温升、主轴静刚度和跳动以及陪试轴承温度和磨损量等参数的测量。以7014角接触球轴承作为试验轴承,对其在既定工况条件下进行试验,得到试验轴承的振动和温升数据,验证了试验机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该试验机可为角接触球轴承的精度寿命测量提供试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接触球轴承 精度寿命 试验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钢复合板用机夹钻断屑槽设计与实验研究
17
作者 杨德存 贠庆芳 +2 位作者 王春江 向志杨 文小山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6-124,共9页
塑性金属材料钻孔极易出现断屑不畅的问题,影响管孔加工效率和质量。针对机夹钻钻削钛钢复合板断屑不畅的问题,通过切屑折断机理分析和研究,提出一套机夹钻钻尖断屑槽优化设计方法,并拟定实验方案进行钛钢复合板钻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 塑性金属材料钻孔极易出现断屑不畅的问题,影响管孔加工效率和质量。针对机夹钻钻削钛钢复合板断屑不畅的问题,通过切屑折断机理分析和研究,提出一套机夹钻钻尖断屑槽优化设计方法,并拟定实验方案进行钛钢复合板钻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断屑槽可有效提升其钻削钛钢复合板的断屑性能,相对无断屑槽可换钻尖机夹钻,切屑长度缩短为原来的约50%,钻孔加工的平稳性得到提升;由于优化后前角增大,钻削钛钢复合板时Z向切削力减小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钢复合板 机夹钻钻尖 断屑槽设计 加工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arson卡方检验算法评价指标优选的波密−墨脱地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
18
作者 李群 徐红剑 +3 位作者 杨金 王林康 孙靖宜 章广成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6-329,共14页
西藏地区地貌单元复杂、地质构造活跃,为该地区泥石流提供了良好的孕育环境,也对人类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威胁,开展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可为地区防灾减灾明确重点区域。以西藏自治区波密县−墨脱县为研究区域,利用Pearson卡方检验算法优选出... 西藏地区地貌单元复杂、地质构造活跃,为该地区泥石流提供了良好的孕育环境,也对人类生命财产构成了极大威胁,开展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可为地区防灾减灾明确重点区域。以西藏自治区波密县−墨脱县为研究区域,利用Pearson卡方检验算法优选出高程、坡度、地层岩性、降雨量等12个对泥石流影响较高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以研究区282个泥石流点和非泥石流点为样本数据库,基于ArcGIS平台利用信息量法和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4种易发性评价模型,并引入接受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和AUC(ROC曲线下方的积分面积)指标对泥石流易发性精度进行评估,得到了该地区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分区。研究表明:(1)考虑不同维度泥石流类型主控因素不同,采用纬度和气温相融合的归一化系数作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低海拔地区泥石流对温度的过度响应。(2)气温、距水系距离、距道路距离、地层岩性、高程是研究区泥石流发生的主控因素;植被覆盖率、地形湿度、坡度等因素也发挥着重要作用。(3)考虑泥石流灾害点和影响因子分级属性关系,对影响因子各分级属性赋分,作为输入特征进行训练,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平均AUC值为0.980,整体优于传统的信息量模型。(4)SVM模型的AUC值高达0.987,高易发区频率比率(FR)值为41.13且预测面积占比最小,具有在大尺度区域内进行高精度预测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方检验 评价指标优选 泥石流 易发性评价 高精度 信息量 机器学习 波密−墨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品包装机高速挂袋机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19
作者 刘庆运 姚红 +1 位作者 刘涛 王宇航 《现代制造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3-149,共7页
针对现有挂袋机构因同步性能不足,导致卫品包装机难以适应高速生产线包装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速挂袋机构,可实现高效的远距离同步挂袋过程。首先,通过分析挂袋动作,设计了一种基于凸轮连杆复合机制的高速挂袋机构方案;然后,构建了... 针对现有挂袋机构因同步性能不足,导致卫品包装机难以适应高速生产线包装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高速挂袋机构,可实现高效的远距离同步挂袋过程。首先,通过分析挂袋动作,设计了一种基于凸轮连杆复合机制的高速挂袋机构方案;然后,构建了该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得到了影响其同步性的关键因素以及实现挂袋轨迹所需的固定凸轮参数模型;在此基础上,以真空上下吸块同步性为优化目标,结合具体生产实例,利用MATLAB优化工具箱对高速挂袋机构进行参数优化设计,确定了最佳的机构参数和凸轮廓线;接着,利用ADAMS仿真得到运动曲线与MATLAB计算的理论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优化设计与运动学模型的准确性;最后,通过实际挂袋试验,进一步验证了设计的高速挂袋机构在提升卫品包装效率和合格率方面的显著优势,为高速生产线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品包装机 挂袋机构 数学模型 参数优化 高速挂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钢-混结合段疲劳性能研究
20
作者 王海波 王鸿燊 王文轩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74-1885,共12页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钢-混结合段的疲劳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2的关键格室构件进行设计寿命期内疲劳验证试验,用试验结果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各种参数下的疲劳应力幅进行计算,结合Eurocode 3中的相关规...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和评估钢-混结合段的疲劳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2的关键格室构件进行设计寿命期内疲劳验证试验,用试验结果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各种参数下的疲劳应力幅进行计算,结合Eurocode 3中的相关规定预测钢-混结合段的疲劳性能。另外,选择支持向量机对多参数下的钢-混结合段疲劳性能进行评估。采用交叉验证等方法,调优支持向量机的核函数系数G和正则化参数C,以确保模型的最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疲劳寿命预测结果准确率达98.78%,该方法为钢-混结合段的疲劳性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靠的分析方法,可为工程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结合段 疲劳寿命 支持向量机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