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雪被厚度对土壤温湿度的影响
1
作者 闫超 刘强 +3 位作者 孟庆峰 李靖彤 李琳 王文帆 《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6-18,共3页
以牡丹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为平台,针对雪被覆盖期(积雪形成期、积雪稳定期、积雪融化期)雪被厚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三者间的相关关系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在积雪期呈现先降低再升高趋势,同一时期的不同雪... 以牡丹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为平台,针对雪被覆盖期(积雪形成期、积雪稳定期、积雪融化期)雪被厚度、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三者间的相关关系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在积雪期呈现先降低再升高趋势,同一时期的不同雪被厚度土壤含水量无显著差异;积雪形成期及稳定期,雪被厚度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随着雪被厚度增加,土壤温度升高。该研究对加深非生长季土壤生态认知、解释温度升高、林窗或林冠下生境变化等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被 土壤 温带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兴安岭地区大型偶蹄类植物性可食资源质量的研究
2
作者 李云斌 牟溥 李硕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4-51,共8页
从食物链的角度来评价小兴安岭地区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猎物的不同类别植物性可食资源品质的季节变化与所在生态系统的影响.6类植物性可食资源(灌木叶、灌木茎、蕨类、苔草、其他草本和根)样品分春、夏、秋3季分别采自随机... 从食物链的角度来评价小兴安岭地区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猎物的不同类别植物性可食资源品质的季节变化与所在生态系统的影响.6类植物性可食资源(灌木叶、灌木茎、蕨类、苔草、其他草本和根)样品分春、夏、秋3季分别采自随机分布于5种森林类型的样方.比较不同林型、季节及不同类别植物性可食资源的粗蛋白、粗纤维含量,得到这些植物性可食资源品质在不同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分布和季节变化特点.研究发现:1)植物性可食资源的粗蛋白含量在不同森林类型、不同季节以及食物类别之间有显著差异,其中灌木叶、蕨类是粗蛋白含量最高植物性可食资源,且春季植物性可食资源粗蛋白平均含量最高,3个红松阔叶林型的可食资源粗蛋白平均含量最高;2)植物性可食资源的粗纤维含量仅在不同可食资源类别间差异显著,而季节与森林类型间差异不显著.在6类可食性资源中,灌木茎的粗纤维含量最高;灌木叶、蕨类粗纤维含量低且粗蛋白含量高而品质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虎猎物 大型草食动物食物品质 粗纤维 粗蛋白 温带针阔混交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添加对4种森林类型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胡钧宇 朱剑霄 +4 位作者 周璋 李鹏 崔珺 唐志尧 方精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4-910,共7页
为研究氮沉降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4种中国东部典型的森林类型(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及次生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调查林下植物多样性在氮添加处理1年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降低热带山地... 为研究氮沉降对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影响,选取4种中国东部典型的森林类型(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及次生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针阔混交林和寒温带针叶林),调查林下植物多样性在氮添加处理1年后的变化。结果表明:氮添加显著降低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和次生林林下物种丰富度,且下降幅度随氮添加浓度的上升而增加(p<0.05),同时氮添加也降低温带针阔混交林高氮样方的物种丰富度,但低浓度氮添加却增加林下物种丰富度(p<0.05)。另外,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寒温带针叶林(高氮样方除外),氮添加增加林下物种多样性,但变化不显著。Shannon-Wiener指数也显示相似的变化趋势。这些结果表明,1年的施氮处理对森林生态系统林下物种多样性有显著的影响,而不同处理水平在不同森林类型下的影响是不同的。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an 物种丰富度 Shannon—Wiener指数 热带山地雨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针阔混交林 寒温带针叶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