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DIATION- INDUCED PROGRESSIVE DECREASING IN THE EXPRESSION OF REVERSE TRANSCRIPTASE GENE OF hEST2 AND TELOMERASE ACTIVITY
1
作者 朱涵能 熊思东 程文英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01年第2期63-66,共4页
Objectives.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lomerase and the biological effect of radiation injury,and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human telomerase catalytic subunit gene (hEST2) reverse transcriptase(RT) ... Objectives. In order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lomerase and the biological effect of radiation injury,and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human telomerase catalytic subunit gene (hEST2) reverse transcriptase(RT) segment in the expression of telomerase activity. Methods. Tumor HeLa cells, KB cells and A431 cells were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change in telomerase activity after 60Co- ray irradiation at RNA level and protein level. Quantitative PCR and Northern blotting 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xpression of hEST2 RT segment that encodes seven motifs of the human telomeres, a PCR- based 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 (TRAP)was used to assay telomerase activity after exposure to radiation. Results. Both of telomerase activity and the expression hEST2 RT segment wer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dosage of radiation. In addition, testing the expression of motifs domain is similar to the measurement of telomerase activity. Conclusion. The detection of the hEST2 RT segment by Northern blotting and quantitative PCR are new methods for testing telomerase activity. Furthermore, radiation can cause a dose- dependent decrease in telomerase activity. The effect of radiation on telomerase is one possible reason for the death of cancer cells after irrad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lomerase hEST2 reverse transcriptase segment IRRADI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neoplasia of hydatidiform mole by detecting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mRNA expression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2
作者 Bao Lijun Xu Jing +3 位作者 Yang Shangwu Li Fen Zou Yuliang Huang Hui 《Journal of Medical Colleges of PLA(China)》 CAS 2010年第2期84-90,共7页
By setting up a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T-PCR assay to detect 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hTERT) mRNA in hydatidiform mole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 By setting up a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T-PCR assay to detect 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hTERT) mRNA in hydatidiform mole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hTERT mRNA and the prognosis of hydatidiform mole, and to evaluate the clinic value of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hTERT mRNA in the diagnosis of hydatidiform mole. Methods: A 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RT-PCR (FQ RT-PCR) assay based on TaqMan fluorescence methodology and the Light-Cycler system was used to quantify the full range of hTERT mRNA copy numbers in 30 samples of hydatidiform mole and the neoplasia of hydatidiform mole. The normalized hTERT (NhTERT) was standardized by quantifying the number of GAPDH transcripts as internal control and expressed as 100x (hTERT/GAPDH) ratio. Based on the prognosis of the hydatidiform mole,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o compare the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mRNA expression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Results: hTERT mRNA was both expressed in the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and pathological tissues in the mol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mol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values were 6.31±0.32 and 6.24±0.44,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0.05). Bu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values were 1.21±0.65 and 1.40±0.61, respectively,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 (P〉0.05) The values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hTERT mRNA by FQ RT-PCR is 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hTERT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may have potential use as a biomarker for the early detection of the prognosis of the hydatidiform m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Q RT-PCR Hydatidiform mole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其hTER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宋明旭 李莉华 +2 位作者 刘志辉 黄朝晖 周希科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3期25-26,共2页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LMWH作用于SGC-7901细胞不同时间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RT-PCR检测细胞hTERT mRNA。结果LMWH作用后...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LMWH)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及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LMWH作用于SGC-7901细胞不同时间后,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RT-PCR检测细胞hTERT mRNA。结果LMWH作用后,SGC-7901细胞的生长受抑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细胞停滞于G1期,其hTERT mRNA表达下降。结论LMWH可抑制SGC-7901细胞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阻滞细胞周期、降低hTERT 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 胃肿瘤 SGC-7901细胞 端粒酶逆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NA、p53和hTERT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4
作者 吴国英 朱玲 +1 位作者 冯振卿 彭韬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3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PCNA、p53蛋白和hTERT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口腔黏膜单纯增生(HP)9例,轻度异常增生(LD)11例,中度异常增生(MD)10例,重度异常增生(原位癌CIS)9例,鳞癌(SCC)11... 目的:探讨PCNA、p53蛋白和hTERT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口腔黏膜单纯增生(HP)9例,轻度异常增生(LD)11例,中度异常增生(MD)10例,重度异常增生(原位癌CIS)9例,鳞癌(SCC)11例中p53蛋白、PCNA和hTERTmRNA的表达。结果:PCNA、p53和hTERT在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中均有表达的异常。结论:hTERT、PCNA和p53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癌变的发生发展有关,它们的异常表达有助于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鳞癌的早期诊断,为研究癌前病变癌变的发生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前病变 鳞癌 端粒酶逆转录酶 增殖细胞核抗原 P5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T永生化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敏 陈小云 +3 位作者 王磊 王栋 蒋桃珍 王静文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8-62,共5页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诱导的永生化细胞兼具原代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传代细胞系连续传代的能力,是一种理想的细胞来源,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生物工程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主要就hTERT永生化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作...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诱导的永生化细胞兼具原代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传代细胞系连续传代的能力,是一种理想的细胞来源,在基础研究、临床应用和生物工程领域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本文主要就hTERT永生化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化 端粒 端粒酶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hter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K20 mRNA和hTERT mRNA在大肠癌围手术期血行微转移中的转录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谦 孙启龙 +3 位作者 王传新 张建业 王洪春 杨晓静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和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mRNA作为大肠癌围手术期血行微转移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0例大肠癌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外周血CK20mRNA和hTERTmRNA的表达,并对不同分化... 目的探讨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和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mRNA作为大肠癌围手术期血行微转移标志物的价值。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0例大肠癌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外周血CK20mRNA和hTERTmRNA的表达,并对不同分化程度、不同Dukes分期的大肠癌患者CK20mRNA和hTERTmRNA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40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20mRNA和hTERTmRNA的表达率,术前分别为47.5%(19/40)和45.0%(18/40),术中为70.0%(28/40)和70.0%(28/40),术后为10.0%(4/40)和32.5%(13/40)。除术后hTERTmRNA阳性率与术前无显著差异(P>0.05)外,术中外周血CK20mRNA、hTERTmRNA阳性率和表达强度(与内参照β-actin比值)均显著高于术前(P<0.01,P<0.05),术后明显低于术前和术中(P<0.01)。hTERTmRNA在低分化肿瘤的表达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而CK20mRNA在低分化肿瘤的表达强度低于高、中分化组(P<0.01)。大肠癌围手术期DukesB期和C+D期之间CK20mRNA和hTERTmRNA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血行微转移的发生几率较高,病理分化程度低者更易发生,但与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CK20mRNA和hTERTmRNA联合检测对大肠癌血液微转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判断围手术期血行微转移的良好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角蛋白20mRNA 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mRNA 逆转录聚舍酶链反应 大肠癌 围手术期 血行微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AFPmRNA、h-TERTmRNA检测对肝细胞肝癌患者预后的意义 被引量:3
7
作者 张利国 周杰 林建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5-7,共3页
目的检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mRNA)、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探索其在HCC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FQ-PCR检测60例HCC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hTERTmRNA的表达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CC患... 目的检测肝细胞肝癌(HCC)患者外周血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AFPmRNA)、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的表达,探索其在HCC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FQ-PCR检测60例HCC患者外周血中AFPmR-NA、hTERTmRNA的表达量,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HCC患者AFPmRNA、hTERTmRNA的表达量及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表达数量相应减少,阳性率也明显降低,以1周后下降最为显著(P<0.05)。在肿瘤标志物持续表达阳性的患者中,其术后复发率也明显高于阴性者(P<0.01)。结论外周血中定量检测AFPmRNA、hTERTmRNA的表达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术后HCC的微转移,预测肿瘤的复发倾向,为术后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微转移 荧光定量 甲胎蛋白信使核糖核酸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hTERT启动子、PE38KDEL片段质粒构建及其对人胰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宝玉 孙晋津 陈剑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4-6,共3页
目的构建含hTERT启动子和PE38KDEL片段的重组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对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法构建含hTERT启动子和PE38KDEL片段的重组表达质粒,并用双酶切法鉴定;将MiaPaCa2细胞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仅加入含10%... 目的构建含hTERT启动子和PE38KDEL片段的重组表达质粒,并观察其对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法构建含hTERT启动子和PE38KDEL片段的重组表达质粒,并用双酶切法鉴定;将MiaPaCa2细胞分为5组,A组为空白对照组,仅加入含10%FBS的DMEM;B、C、D、E组分别转染pIRES2-EGFP、phTERT-IRES2-EGFP、pPE38KDEL-IRES2-EGFP、phTERTp-PE38KEDL-IRES2-EGFP,采用TUNEL法检测MiaPaCa2细胞的凋亡指数。结果重组质粒的PCR产物及酶切后片段的测序结果与GeneBank报道序列一致。A组转染24、48 h时MiaPaCa2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7.12%±1.66%、24.86%±2.80%,B组分别为18.14%±1.61%、26.47%±2.71%,C组为19.08%±3.84%、27.42%±7.26%,D组为29.46%±2.86%、38.12%±3.19%,E组为72.16%±4.79%、86.40%±7.71%。B^E组与A组比较,P均<0.05;E组与D组比较,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含hTERT启动子和PE38KDEL片段的重组表达质粒,该质粒可促进人胰腺癌MiaPaCa2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 启动子 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 绿色荧光蛋白 基因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反义分子探针的制备与理化性质初步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荣福 刘萌 +1 位作者 张春丽 闫平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5-40,共6页
制备放射性核素99Tcm标记的针对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mRNA的反义分子探针,探讨其在体外的稳定性和相关理化性质。针对hTERT mRNA(GEN-BANK号为AF015950)的第2331~2348位核苷酸(含18个碱基)... 制备放射性核素99Tcm标记的针对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mRNA的反义分子探针,探讨其在体外的稳定性和相关理化性质。针对hTERT mRNA(GEN-BANK号为AF015950)的第2331~2348位核苷酸(含18个碱基),即5′-TCAAGAGCCACGTCTCTA-3′(hTERT SON),设计反义寡核苷酸序列(hTERT ASON)为5′-TAGAGACGTGGCTCTTGA-3′;对hTERTASON进行适当修饰。通过双功能螯合剂S-Acetyl NHS-MAG3进行放射性核素99Tcm标记。针对影响标记的主要因素(SnCl2用量、反应体积、反应时间等)进行条件摸索,建立最优化标记方案。纸层析法测定反义分子探针(99Tcm-hTERT ASON)的标记率和放射化学纯度,计算比活度。检测99Tcm-hTERT ASON的放射稳定性与序列稳定性,以及血清蛋白结合率。所有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2.0进行分析。室温下反应15~30 min后,99Tcm-hTERT ASON的标记率为76%±5%(n=5);在相同条件下,无双功能螯合剂作用,ASON的标记率仅为5.0%±1.6%(n=5);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99Tcm-hTERT ASON放射化学纯度达到96%以上,比活度为1 850 GBq/g。在不同条件下,99Tcm-hTERT ASON的放射化学纯度在24 h内均达到93%以上。PAGE凝胶电泳显示99Tcm-hTERT ASON在与人新鲜血清37℃孵育6 h内未发生任何降解。与人新鲜血清37℃孵育1、3和6 h后,99Tcm-hTERT ASON的血清蛋白结合率分别为15.0%±1.6%、18.0%±1.9%和20.0%±2.4%。99Tcm-hTERT ASON具有较高标记率、放射化学纯度和比活度;其放射稳定性和序列稳定性均良好,与血清蛋白结合率较低,适合作为反义显像剂用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催化亚单位(htert) S-Acetyl NHS-MAG3 99Tcm 分子探针 反义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T与血清CA125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诊断和评估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静 陈铭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5期12-13,16,共3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与血清CA125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试验组的46例子宫内膜癌术后标本和选作对照的同期内膜标本,包括20例不典型增生(EIN)、40例单纯及复杂增生和20例正...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与血清CA125联合检测对子宫内膜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试验组的46例子宫内膜癌术后标本和选作对照的同期内膜标本,包括20例不典型增生(EIN)、40例单纯及复杂增生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hTERT的表达,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术前血清CA125水平。结果 (1)hTERT在内膜癌组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单纯及复杂增生组和EIN组(P<0.05),hTERT对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为76.1%,特异度为80.2%,准确度为71.4%;上述四组中血清CA125在内膜癌组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各组(P<0.05),血清CA125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为56.5%,特异度为77.6%,准确度为74.6%;(2)病灶组织hTERT和血清CA125水平的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手术病理分期(FIGO分期,2009)及组织学分级有关联(P<0.05);(3)病灶组织hTERT和血清CA125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为80.6%,特异度为88.6%,准确度为81.4%,较hTERT和CA125单项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增高(P<0.05)。结论病灶组织hTERT联合血清CA125对子宫内膜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同时对评估预后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增生 CA125抗原 端粒酶逆转录酶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T基因转染人表皮干细胞的可行性研究
11
作者 王联群 刘德伍 +2 位作者 蓝蔚 林尊文 黄培信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质粒pIRES2-EGFP-hTERT转入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并用G418筛选法进行抗性克隆的筛选与培养。应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 目的观察外源性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质粒pIRES2-EGFP-hTERT转入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并用G418筛选法进行抗性克隆的筛选与培养。应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TERT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组hTERT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强于非转染组。结论外源性hTERT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端粒酶逆转录酶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毓麟珠通过调控沉默信息调节因子蛋白1/端粒酶逆转录酶改善自然衰老大鼠卵巢功能的作用机制研究
12
作者 王鹏旭 阮鑫 +1 位作者 杨青青 董晓英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4期729-735,共7页
目的 探讨中药毓麟珠对自然衰老大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蛋白1(sirtuins 1,SIRT1)/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TERT)的影响并分析其改善卵巢功能的机制。方法 选用24只雌性SD自然衰老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衰... 目的 探讨中药毓麟珠对自然衰老大鼠沉默信息调节因子蛋白1(sirtuins 1,SIRT1)/端粒酶逆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 TERT)的影响并分析其改善卵巢功能的机制。方法 选用24只雌性SD自然衰老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衰老给药组和衰老空白组,每组12只;另用6只育龄期雌性SD大鼠为青年对照组。衰老给药组大鼠予毓麟珠水煎液灌胃(10.08 g/kg),衰老空白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青年对照组正常饲养,连续给药6周后,取大鼠血清和卵巢。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卵巢组织形态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卵巢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丙二醛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卵巢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卵巢组织中促卵泡激素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 FSHR)和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卵巢组织中SIRT1、TERT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衰老空白组相比,衰老给药组卵巢组织中各级卵泡数量增多,形态规则,闭锁卵泡数量减少;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均降低(P<0.05);卵巢组织中GSH、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升高(P<0.05),丙二醛水平降低(P<0.05);端粒酶活性升高(P<0.05);促卵泡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表达明显上调(P<0.05);SIRT1、TERT蛋白的表达均有增加(P<0.05)。结论 毓麟珠可通过影响SIRT1及TERT的蛋白表达,改善自然衰老大鼠的卵巢微环境以及卵巢储备,进而延缓卵巢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毓麟珠 卵巢衰老 氧化应激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蛋白1 端粒酶逆转录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抑制hTERT对脑胶质瘤T98G细胞增殖及周期的影响
13
作者 王拓 王举波 +2 位作者 李超 董丹凤 王茂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5-559,共5页
目的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被抑制后胶质瘤细胞系体外增殖及周期的变化,以期寻找控制胶质瘤细胞恶性行为的有效途径。方法人工合成小干扰RNA(siRNA)序列,并将其通过lip2000转入体外培养的T98G胶质瘤细胞系中,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免... 目的研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被抑制后胶质瘤细胞系体外增殖及周期的变化,以期寻找控制胶质瘤细胞恶性行为的有效途径。方法人工合成小干扰RNA(siRNA)序列,并将其通过lip2000转入体外培养的T98G胶质瘤细胞系中,荧光显微镜观察转染效率,免疫印记检测蛋白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体外增殖表现,绘制生长曲线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成功转染siRNA,并有效抑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的活性,免疫印记验证干扰效果可靠,体外可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其抑制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条件下,可以通过siRNA有效抑制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从而有效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体外增殖,使胶质瘤细胞周期发生变化。这可能为胶质瘤的治疗带来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小干扰RNA 转染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T转染永生化新生大鼠耳蜗基底膜细胞的研究
14
作者 许映龙 刘晖 +1 位作者 王军利 许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85-688,共4页
目的通过基因转染法获得新生大鼠耳蜗基底膜细胞永生化细胞系。方法通过脂质体法将pCI-neo-hTERT质粒转染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耳蜗基底膜细胞,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系,并行转染细胞RT-PCR、端粒酶活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检测... 目的通过基因转染法获得新生大鼠耳蜗基底膜细胞永生化细胞系。方法通过脂质体法将pCI-neo-hTERT质粒转染原代培养的新生大鼠耳蜗基底膜细胞,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系,并行转染细胞RT-PCR、端粒酶活性、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检测。结果转染72h后RT-PCR检测到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阳性表达,转染细胞通过G418筛选传代后,可检测到端粒酶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转染细胞增殖活力增强不明显,但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通过脂质体转染hTERT基因,可使新生大鼠耳蜗基底膜细胞凋亡减少,传代能力增强,给耳蜗细胞实验提供足够的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蜗基底膜 细胞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体介导RNAi技术对HL-60细胞hTERT基因和细胞生长影响
15
作者 崔永忠 周龙豪 +2 位作者 石超 李丽 薛天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7年第1期79-83,共5页
目的探究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核糖核酸干扰(RNAi)对白血病HL-60细胞生长及hTERT基因的作用。方法用已经构建好的表达针对pSilencer1.0-U6/hTERT siRNA质粒载体,经RNAi-Mate转染试剂转染HL-60细胞。将转染细胞分为对照组(3亚组... 目的探究靶向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的核糖核酸干扰(RNAi)对白血病HL-60细胞生长及hTERT基因的作用。方法用已经构建好的表达针对pSilencer1.0-U6/hTERT siRNA质粒载体,经RNAi-Mate转染试剂转染HL-60细胞。将转染细胞分为对照组(3亚组)和实验组(3亚组),即pSilencer1.0-U6空质粒组、RNAi-Mate转染试剂组及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为3个对照组,pSilencer1.0-U6/hTERT质粒转染后24 h组、pSilencer1.0-U6/hTERT质粒转染后72 h组、pSilencer1.0-U6/hTERT质粒转染后120 h组为3个实验组。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细胞hTERT基因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hTERT蛋白的表达,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仪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实验组(3亚组)HL-60细胞hTERT蛋白表达水平(0.47±0.09、0.32±0.07、0.51±0.08)、mRNA(0.31±0.08、0.28±0.05、0.32±0.06)低于对照组(3亚组)(0.73±0.14、0.76±0.15、0.75±0.11,0.55±0.13、0.49±0.08、0.58±0.19);实验组(3亚组)细胞增殖抑制率[(23.7±4.0)%、(35.1±5.9)%、(29.6±3.8)%]及凋亡率[(11.95±3.61)%、(14.61±2.97)%、(12.82±3.01)%]均高于对照组(3亚组)(P<0.05),但实验组各亚组间、对照组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载体介导的靶向hTERT基因的RNAi技术在体外能抑制HL-60细胞hTERT蛋白和基因的表达,能抑制细胞增殖,增加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逆转录酶 RNA干扰 HL-60细胞 基因表达 细胞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hTERT与p16基因甲基化的表达
16
作者 冼磊 周华富 +1 位作者 张兴华 薛邦德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2期12-13,19,共3页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p16基因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45例NSCLC组织、21例肺正常组织hTERT和p16基因甲基化的表达。结果NSCLC、正常肺组织hTERTmRN... 目的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和p16基因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和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45例NSCLC组织、21例肺正常组织hTERT和p16基因甲基化的表达。结果NSCLC、正常肺组织hTERTmRNA的表达分别为2.854±0.728、2.042±0.37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CLC组织、肺正常组织p16基因甲基化阳性率分别为57.8%、14.3%(P<0.01)。hTERTmRNA与NSCLC病理类型相关,p16基因甲基化与NSCLC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结论hTERT与p16基因甲基化存在相关性,hTERT和p16基因甲基化的表达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端粒酶逆转录酶 基因 p16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介导的HSV-tk/GCV系统在hTERT启动子调控下治疗人膀胱癌的实验研究
17
作者 王亚轩 蔡文清 +3 位作者 黎玮 杨书文 李景东 齐进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26-28,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的腺病毒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丙氧鸟苷(GCV)系统在体外及荷瘤裸鼠体内对人膀胱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hTERT启动子及小鼠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调控的携带HSV-tk基因的重...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的腺病毒介导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丙氧鸟苷(GCV)系统在体外及荷瘤裸鼠体内对人膀胱癌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hTERT启动子及小鼠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调控的携带HSV-tk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hTERT-HSV/tk与Ad-CMV-HSV/tk)分别感染人膀胱癌细胞253 J和人正常肺成纤维细胞MRC-5,加入GCV,MTT法观察受染细胞的存活率。建立人膀胱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A组(Ad-hTERT-HSV/tk+GCV组)、B组(Ad-hTERT-HSV/tk+PBS组)、C组(PBS+GCV组)和D组(PBS对照组),观察各组肿瘤生长状况、重要脏器病理变化及裸鼠存活情况。结果体外实验表明,应用GCV处理后,Ad-CMV-HSV/tk对253 J和MRC-5细胞均有杀伤作用,而Ad-hTERT-HSV/tk只对膀胱癌细胞253 J具有杀伤作用。动物实验显示,A组移植瘤的体积和瘤重低于其他3组(P<0.01)。A组裸鼠平均存活期长于其他3组(P<0.01)。结论 hTERT启动子调控的重组腺病毒介导HSV-tk/GCV系统是一种安全、有效且靶向性高的基因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基因治疗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子 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肉瘤中hTERTmRNA和hTERT蛋白的表达
18
作者 王海斌 刘慧 +4 位作者 李新明 刘进 李峰 王瑞永 赵军方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06年第4期316-319,共4页
目的:探讨hTERTmRNA及hTERT蛋白在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7例口腔颌面部肉瘤和14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中hTERTmRNA和hTERT蛋白的表达,探讨口腔肉瘤组织中hTERT表达的生物学意义。结... 目的:探讨hTERTmRNA及hTERT蛋白在口腔颌面部肉瘤组织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7例口腔颌面部肉瘤和14例良性间叶组织肿瘤中hTERTmRNA和hTERT蛋白的表达,探讨口腔肉瘤组织中hTERT表达的生物学意义。结果:肉瘤中hTERT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62.2%/14.3%,P<0.05)。在低度、中度和高度恶性肉瘤组织中,hTERT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67%、50.00%和86.67%,统计分析显示低度恶性与高度恶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肉瘤中hTERTmRNA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原发肉瘤(P<0.05)。在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肉瘤中hTERTmRNA表达有升高趋势(P>0.05);口腔肉瘤中hTER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并随肉瘤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升高趋势,其中低度恶性肉瘤与高度恶性肉瘤比较差异显著(P<0.05)。hTERT蛋白表达与肉瘤复发密切相关(P<0.05),发生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的肉瘤中hTERT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hTERT基因在口腔颌面部肉瘤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瘤 端粒酶逆转录酶 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ERT启动子调控的NK4基因重组腺病毒表达系统的构建与鉴定
19
作者 黄桂填 肖焕擎 +3 位作者 曾山崎 徐波 蔡文松 李书华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02-105,111,共5页
目的:构建靶向结肠癌细胞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的NK4基因重组腺病毒并对该表达体系进行鉴定。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HTERT启动子(HTERTp)序列设计引物,以人胚肾293细胞提取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HTERTp,并将HTERT... 目的:构建靶向结肠癌细胞的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的NK4基因重组腺病毒并对该表达体系进行鉴定。方法:根据GenBank中的HTERT启动子(HTERTp)序列设计引物,以人胚肾293细胞提取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HTERTp,并将HTERTp序列克隆入pDC312质粒中,构建成HTERTp调控的腺病毒质粒pSG—HTERTp;NK4 cDNA酶切并回收克隆至pSG—HTERTp载体中,构建成pSG—HTERTp/pA—NK4穿梭质粒,脂质体法在293细胞中包装重组腺病毒;噬斑分析法筛选单克隆重组腺病毒;RT-PCR检测NK4基因的转录;Western Blot检测NK4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出成功构建出HTERT启动子调控的NK4基因重组腺病毒,滴度为4.5×10^9空斑形成单位(pfu)/mL,且PCR扩增及western bolt电泳均呈阳性表达。结论:成功构建出HTERT启动子调控的NK4基因重组腺病毒,为进一步研究NK4基因的作用机制打下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启动 NK4基因 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患者血浆hTERT D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20
作者 杨英俊 黄平 +4 位作者 李程华 董子鹤 李凤增 涂植光 陈辉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60-262,共3页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浆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DNA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HCC患者术前血浆标本,21例HBV感染者及29例健康体检者血浆标本,提取血浆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 目的检测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浆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DNA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0例HCC患者术前血浆标本,21例HBV感染者及29例健康体检者血浆标本,提取血浆DNA,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血浆hTERT DNA水平,分析3组间差异及与HCC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HCC患者血浆hTERT DNA水平明显高于HBV感染者和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CC患者血浆hTERT DNA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382,P<0.01);与TNM分期和门静脉癌栓密切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HBV感染及血清AFP水平不相关(P>0.05)。TNMⅠ~Ⅱ期及血清AFP≤20 ng/mL的HCC患者血浆hTERT DNA水平高于HBV感染者及体检健康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hTERT DNA检测对于HCC的早期筛查及病情监测有一定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血浆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DNA 循环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