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5篇文章
< 1 2 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retaceous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s from Songke Core-1(SK-1,N & S) of Songliao Basin,NE China
1
作者 Yiyi Zhang,Lina Bao School of the Earth Sciences and Resources,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62-262,共1页
The Songliao Basin,the biggest Cretaceous oil-gas producing lacustrine basin in northeast China, contains the giant Daqing Oilfield situated in the central part.Lacustrine setting dominated the basin during the Cretac... The Songliao Basin,the biggest Cretaceous oil-gas producing lacustrine basin in northeast China, contains the giant Daqing Oilfield situated in the central part.Lacustrine setting dominated the basin during the Cretaceous period.The SK-I drilling,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central part of the Songliao Basin,was completed in 2007 and is supposed to be a possible breakthrough in lake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Cretaceo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ngliao Basin CRETACEOUS phyto-plankton assemblagE SALINITY SK-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矽卡岩矿床模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谢桂青 纪云昊 +3 位作者 吴晓林 李伟 朱乔乔 张志远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19,共19页
【研究目的】矽卡岩矿床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矿床类型之一,是中国多数成矿区带的主攻找矿类型之一。矿床模型不仅用于刻画成矿理论,而且可以用于指导找矿勘查,是评价未发现矿床的重要技术方法,因此,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模型一直受到高度关注,... 【研究目的】矽卡岩矿床是地壳中最丰富的矿床类型之一,是中国多数成矿区带的主攻找矿类型之一。矿床模型不仅用于刻画成矿理论,而且可以用于指导找矿勘查,是评价未发现矿床的重要技术方法,因此,矽卡岩矿床的矿床模型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但系统总结近年研究进展相对薄弱。【研究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外矽卡岩矿床的资料,结合笔者长达20余年的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矽卡岩矿床模型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叙述全球矽卡岩矿床的研究历史和主要类型,总结矽卡岩矿床的矿物组合和分带模式及其控制因素,综述与斑岩有关的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远成矽卡岩矿床和交代火成岩矽卡岩矿床的研究现状。以中国长江中下游和江南造山带中段湘中地区矽卡岩矿床为对象,从成矿系统角度,构建氧化性矽卡岩铜铁金矿床组合模型和还原性矽卡岩钨金锑矿床组合模型。【结论】两组成矿系统矿床模型拓宽了找矿方向,展望了矽卡岩矿床模型未来研究方向,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矿床 矿物组合 分带模式 矿床模型 成矿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拼装体理论重新思考乡村旅游地演化 被引量:2
3
作者 徐红罡 李劼 王玉婷 《旅游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91,共13页
乡村旅游地的演化是旅游研究的重要议题。文章结合已有旅游与乡村实证研究,搭建拼装体理论下乡村旅游地演化过程和机制的分析框架,将乡村旅游地概念化为具有多重特性的旅游拼装体,组成拼装体的包括人、非人、话语和符号等要素,这些异质... 乡村旅游地的演化是旅游研究的重要议题。文章结合已有旅游与乡村实证研究,搭建拼装体理论下乡村旅游地演化过程和机制的分析框架,将乡村旅游地概念化为具有多重特性的旅游拼装体,组成拼装体的包括人、非人、话语和符号等要素,这些异质性要素具有与其他要素形成多种外部性关系的潜力,通过领域化、去领域化等过程,呈现出根茎式演化路径的特点。拼装体理论的关系性本体论和认识论,以及强调动态生成、非人类能动性和符号性等特点,为理解乡村旅游地动态发展演变过程中的非线性、偶然性、多元性、不稳定性提供了新视角。研究聚焦生成论的前沿思想,推进旅游目的地的理论建设更好地走向对现实问题的把握、阐释和干预,促进关系视角下的乡村研究,推动拼装体理论在旅游地理学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拼装体理论 旅游目的地演化 季节性 非人类能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煤岩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4
作者 田继先 石正灏 +5 位作者 李剑 沙威 蒋峥文 杨磊 鱼雪 蒲永霞 《岩性油气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5,共9页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煤岩气勘探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基于露头、钻井、地震及实验分析等资料,对侏罗系煤岩分布、品质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生气能力、储层条件、储-盖组合及含气性4个方面对成藏条件进行了评价,明确了其成藏模式... 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煤岩气勘探处于起步阶段,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基于露头、钻井、地震及实验分析等资料,对侏罗系煤岩分布、品质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生气能力、储层条件、储-盖组合及含气性4个方面对成藏条件进行了评价,明确了其成藏模式及资源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柴达木盆地侏罗系煤岩主要分布于中—下侏罗统湖西山组、小煤沟组和大煤沟组,厚度大,分布面积广,从山前地表到盆地腹地埋深近10000 m均有分布,生气能力强,为煤岩气的生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煤岩以半亮煤—亮煤为主,镜质组含量高,平均体积分数为65.5%,具有高挥发分、特低水分特征,煤岩品质好。(2)研究区侏罗系煤层岩性以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岩为主,煤岩厚度为1.0~80.0 m,TOC平均为57.60%,生烃潜量(S1+S2)平均为79.9 mg/g,氢指数最高达165 mg/g,盆地腹地埋深在4500 m以上,Ro普遍大于1.5%,最高可达3.5%或以上,整体生气能力强;发育气孔、微裂隙、残留组织孔和矿物晶间孔等4种孔隙类型,中、宏孔占比高,具有高含游离气的储集条件;湖沼沉积环境下形成了煤泥和煤砂2种储-盖组合。(3)研究区侏罗系煤层发育自生自储和下生上储2类成藏模式,初步估算煤岩气资源量达2.32×1012m^(3),勘探潜力大,鱼卡—九龙山地区中侏罗统和牛东—冷湖地区下侏罗统是深层煤岩气有利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气 游离气 煤泥组合 煤砂组合 自生自储 下生上储 侏罗系 鱼卡—九龙山地区 牛东—冷湖地区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南缘多滑脱层控制的冲断构造特征及深层油气勘探方向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宝利 贾承造 +6 位作者 刘可禹 邓勇 王伟 陈鹏 李超 陈佳 郭泊洋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3-606,共14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简称准南)前陆冲断带深层目标区构造变形的控制因素不清、古构造和滑脱层分布争议大、主力烃源岩展布不明等问题,基于最新“两宽一高”三维地震、重磁及钻井资料,结合前期的构造物理模拟与离散元数值模拟实验结果,... 针对准噶尔盆地南缘(简称准南)前陆冲断带深层目标区构造变形的控制因素不清、古构造和滑脱层分布争议大、主力烃源岩展布不明等问题,基于最新“两宽一高”三维地震、重磁及钻井资料,结合前期的构造物理模拟与离散元数值模拟实验结果,系统刻画准南深层先存古构造与滑脱层的空间分布,解析构造变形特征和形成机制,厘清多套烃源岩展布特征,重新梳理重点区带的油气成藏特征,进而探寻深层下组合油气勘探突破方向。研究表明:①构造变形受两期古构造与3套滑脱层叠合控制,滑脱层横向展布差异显著,侏罗系滑脱层厚度中等且分布广泛,白垩系滑脱层厚度最大但滑脱能力受限,古近系滑脱层薄但横向推覆距离大,由此划分出4层复式构造变形层序并提出“古凸横向分段控带、多滑脱层垂向控层”的构造成因模式;②烃源岩展布方面,首次通过高精度重磁与时频电磁资料联合刻画出二叠系烃源岩“西段窄槽、中段多凹、东段广盆”的分布模式,并重新厘定侏罗系烃源岩“泥岩西厚、煤岩东富”的展布特征;③基于构造变形强度、圈闭有效性及烃源-圈闭匹配关系,构建准南两套主力油气系统、4层复式油气成藏结构模式,将准南划分为“3段10带”,提出“集中勘探五大现实区、甩开突破三大潜力区、风险引领两大准备区”的准南深层下组合分层次勘探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南缘 前陆冲断带 冲断构造 滑脱层 构造变形机制 构造演化 深层下组合 油气成藏 深层油气勘探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下充填体−围岩组合体力学特性与能量演化规律
6
作者 邱华富 李宇航 +2 位作者 刘浪 梁超 丁自伟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88-701,共14页
为研究矸石胶结充填体-围岩组合体力学特性和能量演化规律,对不同接触面倾角的组合体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对破坏过程的力学特性、声发射特征和能量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触面倾角0°、15°和30°的组合体试... 为研究矸石胶结充填体-围岩组合体力学特性和能量演化规律,对不同接触面倾角的组合体试件进行单轴压缩试验,对破坏过程的力学特性、声发射特征和能量演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接触面倾角0°、15°和30°的组合体试件发生延性破坏,接触面倾角45°、60°、75°、90°的组合体试件发生脆性破坏。随着荷载的持续增大,组合体试件在峰值应力处都产生大量声发射信号;随接触面倾角的增大,拉伸破坏占比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在接触面倾角为45°时达到最大。不同接触面倾角组合体试件在峰值应力前弹性应变能呈非线性增加,耗散能曲线斜率随着接触面倾角增加逐渐减小;峰后破坏阶段曲线演化规律与组合体试件的破坏类型有关。延性破坏时,弹性能耗比曲线整体先下降,后在峰值应力处转为呈上升趋势;脆性破坏时,弹性能耗比曲线整体呈下降趋势,在峰值应力处达到最小值。声发射特征和能量演化规律与组合体试件破坏过程相关性较好,可为组合体破坏预测提供有效前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填体-围岩组合体 矸石胶结充填体 声发射 能量演化 弹性能耗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技术
7
作者 刘豇瑜 任登峰 +3 位作者 秦世勇 张键 晏楠 刘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84,共8页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超深、超高温、裂缝孔洞发育,纵向油柱高度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酸压改造面临巨大挑战。针对以上难题,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储层精细评估,提出采用立体酸压改造技术,形成人工裂缝+天然裂缝+溶蚀孔洞于一... 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碳酸盐岩储层超深、超高温、裂缝孔洞发育,纵向油柱高度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酸压改造面临巨大挑战。针对以上难题,通过地质工程一体化的储层精细评估,提出采用立体酸压改造技术,形成人工裂缝+天然裂缝+溶蚀孔洞于一体的复杂缝洞集合体,实现储层纵横向立体改造。结果表明:通过高低黏液体和远中近井分区溶蚀的液体组合模式,可实现人工裂缝+天然微缝的深度刻蚀;缝洞导向的一体化参数设计方法,设计的施工参数满足缝洞体的动用需求,同时,大油管浅下的完井工艺及配套承压能力达140 MPa的采油井口,保障了大排量立体酸压施工;采用立体酸压改造技术可极大提高超深碳酸盐岩酸压效果,满足断控缝洞型储层纵横向深度改造需求;现场应用表明,改造后平均单井初期产量为260 m3/d,高效支撑了富满油田的勘探开发。碳酸盐岩储层立体酸压技术可极大提高酸压效果,也可为类似储层的改造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酸压 复杂缝洞集合体 超深缝洞型 碳酸盐岩储层 塔里木盆地 富满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富碳酸盐页岩纹层组合对页岩油富集的控制作用——以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页岩为例
8
作者 李军亮 王民 +8 位作者 秦峰 王勇 魏晓亮 孟伟 沈安超 宋兆京 余昌琦 李俊乾 刘嘉祺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92-406,共15页
陆相页岩油勘探已取得突破,但页岩油富集高产的主控地质因素尚不清晰,制约着页岩油的高效开发。精细刻画不同纹层特征可揭示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本文以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富碳酸盐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鉴定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 陆相页岩油勘探已取得突破,但页岩油富集高产的主控地质因素尚不清晰,制约着页岩油的高效开发。精细刻画不同纹层特征可揭示页岩油富集主控因素。本文以济阳坳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富碳酸盐页岩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鉴定和场发射扫描电镜观察,剖析了典型纹层储集空间和含油性的特征,揭示了页岩纹层组合对页岩油富集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济阳坳陷沙河街组四段上亚段富碳酸盐页岩的纹层可划分为纤维状方解石纹层、泥晶方解石纹层、粉晶方解石纹层、富黏土矿物纹层和混合矿物纹层5种类型,主要发育“泥晶方解石纹层+富黏土矿物纹层+混合矿物纹层”和“纤维状方解石纹层+粉晶方解石纹层+富黏土矿物纹层+混合矿物纹层”2种纹层组合模式;富黏土矿物纹层和混合矿物纹层有机质含量高,是页岩油富集的物质基础;粉晶方解石纹层储集空间发育,是页岩油储集的优势纹层;富黏土矿物纹层与粉晶方解石纹层或泥晶方解石纹层叠置分布,可构成页岩油富集的最佳纹层配置,该类纹层组合的富碳酸盐页岩是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碳酸盐页岩 纹层组合 富集因素 页岩油 沙河街组 济阳坳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斯湾盆地油气分布有序性及成藏富集主控因素
9
作者 王建君 翟光明 +1 位作者 李浩武 张宁宁 《石油勘探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17-829,共13页
基于波斯湾盆地油气勘探实践成果和研究进展,以成藏组合为解剖单元,对油气分布的有序性及成藏富集主控因素开展分析。研究表明,该盆地以中阿拉伯次盆加瓦尔油田一带为中心,不同时代烃源岩生烃中心与富油气区带以顺时针同向旋转迁移;在... 基于波斯湾盆地油气勘探实践成果和研究进展,以成藏组合为解剖单元,对油气分布的有序性及成藏富集主控因素开展分析。研究表明,该盆地以中阿拉伯次盆加瓦尔油田一带为中心,不同时代烃源岩生烃中心与富油气区带以顺时针同向旋转迁移;在平面上总体呈现出“西油东气”、“盆地中心大油气田密集、边缘稀疏”有序分布的格局;垂向上油气系统复合及混源程度自西向东增大,与构造强度的“西弱东强”匹配良好,形成了“古生界富气、中生界富油、新生界油气均富集”的分布特征。波斯湾盆地油气大规模成藏富集和有序性分布主要受以下因素控制:(1)多套巨型烃源灶为近源成藏组合奠定了资源基础,侧向运移距离短的特点决定了油气富集于有效烃源岩展布区及附近;(2)台地区硬石膏盖层厚度小,但遭受的后期构造弱,良好的封盖性能使油气很难穿越盖层发生垂向浅层运聚;扎格罗斯造山带构造运动强烈,形成的冲断层和高角度裂缝沟通多套源储组合,但新近系Gachsaran组膏盐岩厚度大、塑性强,封盖性能普遍保持较好,盐下仍能形成大规模油气聚集;(3)各套成藏组合在烃源岩与储盖组合发育、烃源岩成熟生烃、圈闭形成等方面于时空上有序良好匹配,因此形成了丰富的多层系油气聚集。目前波斯湾盆地总体仍处于构造圈闭勘探阶段,有效烃源灶内的盐下远景圈闭依然为首选目标,中生界沉积相变化大的地区具备形成大规模岩性油气藏条件,深层古生界常规油气藏和下志留统Qusaiba段页岩气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有望成为未来重要的储量增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东 波斯湾盆地 油气分布 有序性 烃源岩 成藏组合 硬石膏盖层 盐下 油气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作用下不同高度比煤岩组合体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规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蔚默然 王开 +2 位作者 张小强 姜玉龙 蔡婷婷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1,共8页
为研究煤岩组合体在超临界CO_(2)作用下三轴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规律,采用超临界CO_(2)浸泡系统,对4种不同高度比煤岩组合体试件进行浸泡和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煤岩组合体高度比的增大,三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降低,破坏... 为研究煤岩组合体在超临界CO_(2)作用下三轴力学特性及能量演化规律,采用超临界CO_(2)浸泡系统,对4种不同高度比煤岩组合体试件进行浸泡和三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煤岩组合体高度比的增大,三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逐渐降低,破坏时应变变形逐渐增大。被超临界CO_(2)浸泡后,组合体三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随着煤岩高度比的增大,组合体三轴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劣化程度逐渐增大。组合体加载破坏后,岩体部分无明显裂隙,主要为煤体发生破坏,经超临界CO_(2)浸泡后,煤体破坏更为破碎。组合体总能量、弹性能、耗散能随煤岩高度比增大逐渐降低;超临界CO_(2)浸泡会使组合体总能量、弹性能、耗散能降低,但耗散能占比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煤岩组合体 高度比 三轴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能量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真空环境下碱激发模拟月壤物相分布特征与固化反应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羿舟 刘超 +1 位作者 刘化威 张韦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5-118,共14页
理解碱激发月壤的物相分布特征与固化反应机理是实现其作为月壤基建筑材料应用于月基建造的关键核心问题。本文制备了氢氧化钠基和硅酸钠基碱激发模拟月壤(AALRS, Alkali-activated lunar regolith simulant)净浆并在热真空环境下原位... 理解碱激发月壤的物相分布特征与固化反应机理是实现其作为月壤基建筑材料应用于月基建造的关键核心问题。本文制备了氢氧化钠基和硅酸钠基碱激发模拟月壤(AALRS, Alkali-activated lunar regolith simulant)净浆并在热真空环境下原位养护。通过扫描电镜(SEM)技术,结合降噪和聚类算法,开展背散射电子(BSE)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图像分析以表征物相分布特征。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和压汞法(MIP)进一步表征微观结构演化。结果表明:硅酸钠基AALRS相比氢氧化钠基AALRS有更高的抗压强度,其7d抗压强度增加了20.88MPa。相比氢氧化钠基AALRS,硅酸钠基AALRS的孔隙率更低,但孔隙直径更大,大孔数量更多。孔隙甄别尺度达到亚毫米级。开发智能高效的EDS图像定量化分析方法,实现以专业知识驱动向以数据结构驱动的分析路径转变,进而提高物相识别、划分和定量分析的准确性。硅酸盐低聚物的引入显著增加了硅酸钠基AALRS产物相的占比,并影响了凝胶产物的元素组成、化学结构和微观形貌。基于物相分布特征、微观结构演化和力学强度发展的角度,揭示了AALRS固化反应机理。研究成果为碱激发月壤基材料微观结构调控与月基工程结构设计提供重要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月壤 月球环境 力学性能 微观结构 物相分布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北摩天岭地区达亮和新村富铀矿床矿物学特征及对矿床成因的指示意义
12
作者 王勇剑 庞雅庆 +4 位作者 范洪海 吴玉 章健 杨航 麻乾坤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56-1273,共18页
为了进一步深化桂北摩天岭地区多阶段铀成矿机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分析测试技术,对该区两个典型富铀矿床(达亮和新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矿化蚀变特征、铀赋存状态和特征蚀变矿物(绿泥石、黄铁矿和沥青铀矿)地球化... 为了进一步深化桂北摩天岭地区多阶段铀成矿机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等分析测试技术,对该区两个典型富铀矿床(达亮和新村矿床)不同成矿阶段的矿化蚀变特征、铀赋存状态和特征蚀变矿物(绿泥石、黄铁矿和沥青铀矿)地球化学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达亮矿床以铀-绿泥石(黄铁矿)型矿石为主,其中铀主要以沥青铀矿、钛铀矿以及少量次生铀矿物形式存在;新村矿床以铀-硅化型和铀-萤石型矿化为主,铀赋存状态较为简单,主要以独立铀矿物-沥青铀矿为主,另有少量铀石。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达亮矿床沥青铀矿含有较高含量的Pb和REEs,而新村矿床沥青铀矿则相对富W和Ca,达亮矿床成矿期黄铁矿相对贫As,这些特征指示两种类型铀矿化均形成于中低温环境,岩体或邻近地层可能为铀矿化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根据绿泥石经验温度计,估算出达亮矿床成矿温度为218~243℃,与前人通过测定成矿期流体包裹体得到的均一温度基本一致,属中低温条件;新村矿床成矿前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219~243℃,明显高于成矿期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绿泥石的形成机制包括溶蚀-结晶和溶蚀-迁移-结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铀赋存状态 矿物组合 沥青铀矿 绿泥石 摩天岭地区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S3至MIS1时期闽东沿海地区高分辨率沉积与孢粉地层对古环境变化的响应特征
13
作者 王继龙 戴璐 +8 位作者 丁大林 曾剑威 吴中海 牛漫兰 王凤 彭博 武彬 张艺武 于俊杰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41,共13页
为探究气候与环境剧烈转变背景下沉积物及古植被的响应特征,在前期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供了更为详细的MIS3时期至MIS1早中期的沉积与孢粉地层数据,重建了古植被与沉积演化序列,讨论了古植被、沉积特征对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的关系... 为探究气候与环境剧烈转变背景下沉积物及古植被的响应特征,在前期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提供了更为详细的MIS3时期至MIS1早中期的沉积与孢粉地层数据,重建了古植被与沉积演化序列,讨论了古植被、沉积特征对气候、环境演化过程的关系。结果显示该区段岩性以砂质粉砂、粉砂质砂为主,每个钻孔均存在4个孢粉带,指示了不同的气候环境阶段。在MIS3早期与MIS1早—中期过渡阶段,出现了海相沟鞭藻囊孢及有孔虫内衬。通过地层沉积特征、孢粉特征与全球海平面、石笋δ18O曲线对比分析,发现宁德沿海岩芯在MIS3至MIS1时期沉积环境存在明显的波动,导致不同区域存在沉积间断。孢粉特征指示的MIS3中期区域气候冷期可能受H4事件影响,H3事件在沉积特征上有所响应,表明宁德地区环境受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影响,在万年尺度上受控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驱动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千年尺度也受到亚洲季风及Heinrich事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3—MIS1 孢粉组合 气候演化 HEINRICH事件 宁德三都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泥岩组合体冲击动力学及破坏特征实验研究
14
作者 汪翰林 李皋 +1 位作者 李红涛 王浩 《钻采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49,共9页
为深入探究气体钻井作业时钻遇砂泥岩互层时发生井壁失稳的机理,文章采用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系统,开展不同冲击载荷和静载条件下砂泥岩组合体冲击实验,分析砂泥岩组合体动力学特性、能量变化规律以及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砂... 为深入探究气体钻井作业时钻遇砂泥岩互层时发生井壁失稳的机理,文章采用霍普金森压杆实验系统,开展不同冲击载荷和静载条件下砂泥岩组合体冲击实验,分析砂泥岩组合体动力学特性、能量变化规律以及破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砂泥岩组合体动态应力-应变曲线均存在线弹性、塑性屈服、峰后应力积蓄、破坏卸荷4个阶段,其动态抗压强度随轴压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与冲击载荷和围压呈线性正相关关系;高冲击载荷下,砂泥岩组合体与压杆的波阻抗匹配效果更好,试样吸收的能量更多,三向静载增大会降低冲击载荷携带的能量进入岩石;砂泥岩组合体破坏主要表现在泥岩,砂岩更多承担能量蓄积与传递功能,冲击载荷对组合体破坏起正向激励作用,三向静载对组合体破坏起约束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气体钻井井壁失稳机理,为气体钻井安全作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泥岩组合体 霍普金森压杆 动力学特性 能量 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岩相组合及产能差异
15
作者 鲍李银 庞雄奇 +8 位作者 崔新璇 陈宏飞 高军 邹亮 赵振丞 王琛茜 王雷 李闻东 刘利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50,共15页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岩相类型及优势储层展布特征不清、油气资源开发难度较大问题。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及实验化验数据,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火山岩的岩相类型、储层物性与储集空间特征,建立了岩相组合模型,... 为解决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二叠系佳木河组火山岩岩相类型及优势储层展布特征不清、油气资源开发难度较大问题。基于岩心观察、测井分析及实验化验数据,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火山岩的岩相类型、储层物性与储集空间特征,建立了岩相组合模型,提出了对产能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准噶尔盆地金龙油田火山岩具有爆发相、溢流相和火山沉积相三大类。爆发相以熔结火山碎屑岩和安山质火山角砾岩为主,平均孔隙度大于10%,为主要储层;溢流相以熔岩为主,平均孔隙度小于6%,火山沉积相物性差。②研究区火山岩储层以气孔、杏仁体内孔及溶蚀孔为主,原生粒间孔较少,爆发相与溢流相顶部溶蚀孔洞发育最为显著。裂缝主要为构造缝和溶蚀缝,发育程度与到断裂距离紧密相关,中-酸性溢流相以斜交缝、网状缝为主,基性溢流相以高角度直劈缝为主。③研究区有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与中-酸性溢流相互层、基性热碎屑流亚相与基性溢流亚相频繁互层、中性空落亚相与中性溢流亚相互层、中性空落亚相与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互层等4种岩相组合。产能最高的为中性空落亚相与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互层组合,其次为中-酸性热碎屑流亚相与中-酸性溢流相互层组合、中性空落亚相与中性溢流亚相互层组合,基性热碎屑流亚相与基性溢流亚相频繁互层组合组合日产量最低。④储层有效厚度与含油饱和度对产能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孔隙度和地层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能差异 岩相组合 火山岩储层 佳木河组 金龙油田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城市拼装视角的共享单车理论解释——以广州市中心城区为例
16
作者 曹婧 李溁锋 +1 位作者 王亚 蔡晓梅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4-375,共12页
共享单车是与城市绿色发展相关的低碳基础设施。为了弥补现有研究对共享单车能动性关注不足的问题,文章以城市拼装为方法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揭示共享单车关系“黑箱”。首先,通过非线性和动态的关系视角阐释了共享单车在城市公共空间... 共享单车是与城市绿色发展相关的低碳基础设施。为了弥补现有研究对共享单车能动性关注不足的问题,文章以城市拼装为方法论,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揭示共享单车关系“黑箱”。首先,通过非线性和动态的关系视角阐释了共享单车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日常实践,发现共享单车是人与非人元素不断协商的社会关系产物;其次,从城市本体、社会-技术互动、技术对主体性影响3个方面反思,以期人文地理学者能结合全球城市化和智能化新趋势进行地理知识生产。通过对共享单车多元权力博弈和空间演化过程的分析,洞见了更广范围的社会和技术互动,并从新的视角为中国城市转型发展和治理提供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单车 拼装理论 城市拼装 分散的能动性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凌河—辽河三角洲平原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特征及物源示踪分析
17
作者 刘兴宝 田含笑 +1 位作者 郑厚义 胡克 《地质论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41-43,共3页
黏土矿物是由母岩在特定古气候条件下风化蚀变形成的,主要形成于地表条件下,在不同气候环境影响下黏土矿物其特征与组合是不同的(胡飞等,2024)。黏土矿物又因其具有相对稳定性,化学与其组合特征可作为分析某些特定海区物源特征的一种指... 黏土矿物是由母岩在特定古气候条件下风化蚀变形成的,主要形成于地表条件下,在不同气候环境影响下黏土矿物其特征与组合是不同的(胡飞等,2024)。黏土矿物又因其具有相对稳定性,化学与其组合特征可作为分析某些特定海区物源特征的一种指标。研究表明南黄海沉积物来源于黄河和长江,黏土矿物主要为陆源成因,组合为伊利石—蒙皂石—高岭石—绿泥石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组合特征 物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格达南缘断裂带的确立及其地质意义
18
作者 张坚烨 李永军 +3 位作者 郑孟林 王韬 李伟 王芊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581-2596,共16页
博格达地层小区与其相邻的依连哈比尔尕地层小区分区界线久存争议,与此对应的两构造单元界线亦有所争议。确定两地层小区各岩石地层单元之间的接触关系是回答前述科学问题的关键。本研究于博格达山南新发现并确立的博格达南缘断裂规模... 博格达地层小区与其相邻的依连哈比尔尕地层小区分区界线久存争议,与此对应的两构造单元界线亦有所争议。确定两地层小区各岩石地层单元之间的接触关系是回答前述科学问题的关键。本研究于博格达山南新发现并确立的博格达南缘断裂规模宏大、延伸稳定,属左行走滑断裂,南北两侧分别隐伏于吐哈盆地及准噶尔盆地。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工作并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完成精细化对比后发现,断裂南北盘地质体具有不同的变形史、沉积史及岩浆活动史。碎屑锆石指示断裂两盘晚石炭世同期陆源碎屑岩具有显著不同的物源组成和地质背景,暗示两套上石炭统分属两个沉积盆地,表明博格达南缘断裂具有分割地层小区的基本属性。博格达南缘断裂的确立,有效地限定了博格达地层小区与依连哈比尔尕地层小区的边界,为分区地层格架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格达南缘断裂 地层小区分区断裂 岩石组合 新疆博格达构造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以苏59区块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为例
19
作者 郭恒玮 宋荣彩 +3 位作者 刘金库 伏美燕 王长城 李可赛 《西北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河流三角洲发育多种类型岩相和岩相组合,不同岩相的砂岩物性有明显差异,但目前尚不明确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笔者以苏59区块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图像分析和薄片鉴定等实验方法,划分了研究区岩相类型... 河流三角洲发育多种类型岩相和岩相组合,不同岩相的砂岩物性有明显差异,但目前尚不明确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笔者以苏59区块上古生界石盒子组和山西组为例,通过岩心观察、图像分析和薄片鉴定等实验方法,划分了研究区岩相类型和岩相组合,并明确了岩相组合的韵律结构,从岩石组成、成岩改造的差异上探讨了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根据岩石粒度和沉积构造的研究,发现研究区苏59区块石盒子组和山西组砂岩来自北部多个物源,碎屑成分复杂、变化大。石盒子组和山西组发育5类岩相,粒序层理砾质粗砂岩、块状层理含砾粗砂岩、板状交错层理粗砂岩和块状层理粗砂岩为渗透率可达1×10^(−3)μm^(2)以上,为有利岩相类型。根据岩相类型和韵律结构将岩相组合划分为复合韵律组合、正韵律组合和反韵律组合。其中,正韵律组合发育的有利岩相所占比例最高,为有利岩相组合。通过对3类分流河道岩相组合的岩石组成、压实和溶蚀作用程度差异对比研究,认为盒8段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硅质胶结、黏土矿物胶结、碳酸盐胶结和溶蚀作用。岩屑砂岩主要的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和黏土胶结;岩屑石英砂岩的主要成岩作用为硅质胶结和溶蚀作用。其中正韵律组合中砂岩的杂基含量较低,压实作用相对较弱,溶蚀作用较强,是造成物性较好的主要原因。由于这类岩相组合中的砂岩具有粒度较粗且刚性碎屑颗粒含量较高的原始物质基础,导致原生孔得以保存,且为后期成岩流体提供了通道而发育较多铸模孔,因此粗-中粒砂岩正韵律组合是最有利的岩相组合类型。通过笔者的研究明确了研究区致密砂岩岩相组合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为河道相优质砂岩储层的勘探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 石盒子组 山西组 岩相组合 压实作用 储层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下组合重点勘探领域及突破方向
20
作者 林会喜 张奎华 +8 位作者 杨鑫 齐育楷 商丰凯 李超 李英强 孙炜 胡瀚文 刘玲 韩月卿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共18页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下组合(石炭系—三叠系)埋深大、勘探程度低,油气勘探领域与突破方向尚不明确。通过分析已发现的油气藏,明确盆地深层地质结构、沉积与成储条件,对重点勘探领域油气藏类型和油气成藏条件进行系统解剖,进而预测准噶尔... 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下组合(石炭系—三叠系)埋深大、勘探程度低,油气勘探领域与突破方向尚不明确。通过分析已发现的油气藏,明确盆地深层地质结构、沉积与成储条件,对重点勘探领域油气藏类型和油气成藏条件进行系统解剖,进而预测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下组合有利区带,指导深层-超深层油气勘探。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下组合发育火山岩、砂砾岩、细砂岩等多种类型储集岩,储层物性差异较大,在整体致密背景下仍然存在物性相对较好的优质储层,不同层系均有甜点发育,但是有效储层发育机理有所差异。根据源储配置关系,研究区下组合形成邻源火山岩潜山油气藏、源内-近源风城组—上乌尔禾组地层超覆油气藏、源上百口泉组地层-岩性油气藏和远源中—上三叠统岩性油气藏等4类油气藏组合。其中,远源中—上三叠统岩性油气藏埋藏较浅、多富集高产,是近期增储上产的现实领域,而邻源火山岩潜山油气藏和源内-近源风城组—上乌尔禾组地层超覆油气藏有利勘探面积大、资源丰富,是寻求大突破、大发现的重点领域。综合考虑重点勘探领域进行多层系兼探,以资源规模大、层系多、埋藏浅为有利条件,在准噶尔盆地腹部地区下组合优选出盆1井西凹陷西部缓坡带、盆1井西凹陷东部缓坡带和东道海子凹陷带3个Ⅰ类区带,以及阜康凹陷西部斜坡带、沙湾凹陷东北斜坡带2个Ⅱ类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组合 深层-超深层 成藏条件 勘探领域 腹部地区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