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8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柴达木盆地晚更新世岩相古地理特征
1
作者 张金明 潘彤 +4 位作者 宋泰忠 柯学 梁坤先 杨文军 张小瑾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58-1272,共15页
柴达木盆地地处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结合部,具有特殊的盆-山构造格局,盆地内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保存了从新生代早期至第四纪之间连续、完整的沉积记录。柴达木盆地晚更新世沉积物分为砾石层、砂层、黏土层和盐岩层... 柴达木盆地地处古亚洲构造域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的结合部,具有特殊的盆-山构造格局,盆地内新生代地层非常发育,保存了从新生代早期至第四纪之间连续、完整的沉积记录。柴达木盆地晚更新世沉积物分为砾石层、砂层、黏土层和盐岩层4大类,盆地边部以砾石层、砂层为主,厚度1~45 m;盆地中心以黏土层、盐岩层为主,厚度150~300 m。本次工作在对比56个钻孔、露头剖面资料基础上,对柴达木盆地晚更新世岩相古地理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晚更新世发育冲积扇相、辫状河相、湖泊三角洲相、淡水湖相、咸水湖相5类沉积相和15类沉积亚相;盆地边缘发育冲积扇相,辫状河相主要分布于阿拉尔、乌图美仁、大格勒、夏日哈、怀头塔拉等地区,辫状河相或河流三角洲相在盆地北缘面积变化明显,南缘变化不大。受共和运动的影响,柴达木古湖被完全肢解成彼此互不相连的多个小湖泊,大浪滩、察汗斯拉图、昆特依和马海等孤立湖盆的湖水急剧浓缩,为盐湖滨浅湖亚相沉积,一里坪地区为盐湖滨浅湖亚相,察尔汗、大柴旦地区主体仍为淡水—微咸水湖泊,尕海、可鲁克湖、托素湖为一个统一的淡水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相古地理 晚更新世 柴达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构造-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有利储集区带分布
2
作者 文龙 罗冰 +7 位作者 杨文杰 陈骁 张本健 许强 李明隆 肖笛 乔占峰 谭秀成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4-1063,共20页
中二叠世是四川盆地重要的构造转换期,因该时期多种构造共同作用,造成茅口组岩相古地理特征尚不明确,从而制约了有利储集相带预测。本研究通过对露头、钻井及地震资料的分析,厘清四川盆地茅口组沉积相类型,重建其构造-岩相古地理格局及... 中二叠世是四川盆地重要的构造转换期,因该时期多种构造共同作用,造成茅口组岩相古地理特征尚不明确,从而制约了有利储集相带预测。本研究通过对露头、钻井及地震资料的分析,厘清四川盆地茅口组沉积相类型,重建其构造-岩相古地理格局及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四川盆地茅口组主要发育8种岩石微相和9类典型微相组合序列,结合古生物、沉积构造等相标志,识别出碳酸盐岩缓坡和镶边碳酸盐岩台地2种沉积体系;(2)茅口组沉积时期主要分为3个构造-沉积演化阶段:(i)海西早期继承性古隆起发育期(SQ1-SQ2),四川盆地具有“西南高、东北低”的缓坡地貌格局,发育稳定的碳酸盐岩缓坡沉积环境,围绕川西南古隆起发育多带迁移性薄滩体;(ii)川北持续伸展期(SQ3-SQ5),勉略洋向北俯冲形成3期后撤式多级坡折带,导致川北地区逐级沉降为深水盆地,四川盆地出现显著的台-盆分异格局,沉积体系开始向镶边碳酸盐岩台地转变;(iii)地幔柱隆升-拉张期(SQ6),扬子西南缘峨眉山地幔柱隆升产生的远端拉张作用导致川西南坳陷带形成,这进一步加剧了四川盆地南部台地的分异,造成川西南地区向台内洼地演变;(3)茅口组孔洞型白云岩储集层和岩溶孔隙型灰岩储集层的分布均受古地貌和高能滩相控制,台缘滩和台内滩是茅口组储集层发育有利区带,其中后撤式多级坡折带控制的多期台缘滩带、环海西早期继承性古隆起的带状滩体、伸展背景下平行带状展布的台内滩带是茅口组滩相储集层的有利发育区。该研究重建了茅口组等时层序格架下的构造-岩相古地理格局,揭示有利储集相带分布规律,为茅口组油气规模发现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岩相古地理 沉积演化 有利储集区 茅口组 二叠系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洗象池组高频层序内部沉积相展布
3
作者 王纪煊 胡忠贵 +4 位作者 远光辉 胡九珍 李世临 苏楠 周刚 《地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45-864,共20页
四川盆地东部平桥1井取得天然气勘探突破表明洗象池组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然而,对四川盆地东部洗象池组层序地层划分和岩相古地理分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议,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进程。为此基于地震、钻井、岩芯、薄片、测井等基础资料和... 四川盆地东部平桥1井取得天然气勘探突破表明洗象池组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然而,对四川盆地东部洗象池组层序地层划分和岩相古地理分布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议,制约了下一步的勘探进程。为此基于地震、钻井、岩芯、薄片、测井等基础资料和碳氧同位素、U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数据,结合INPEFA测井旋回、小波变换和天文轨道周期分析,对洗象池组层序地层开展系统研究,恢复了洗象池组岩相古地理,建立了沉积模式。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洗象池组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SQ1~SQ5),13个四级层序(SSQ1~SSQ13);②洗象池组沉积时期研究区总体表现为西高、东低的古地理格局,发育局限台地相沉积,主要发育潮坪、颗粒滩和潟湖等3类沉积亚相,包括9种沉积微相;③东高西低的沉积格局、低纬度湿热的气候条件、扬子地块西侧古陆的扩大和水下隆起的活动共同影响了四川盆地东部地区洗象池组沉积期局限台地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洗象池组 层序地层 古地理 沉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地理学与新质生产力关系探析
4
作者 李新坡 郑秀娟 鲍志东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97-801,共5页
新质生产力概念自提出以来得到多个学科从不同角度的阐释,它与基础学科的古地理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数智时代下,新质生产力与古地理学的发展具有双向驱动作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古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古地理学研究服务... 新质生产力概念自提出以来得到多个学科从不同角度的阐释,它与基础学科的古地理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数智时代下,新质生产力与古地理学的发展具有双向驱动作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为古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古地理学研究服务于紧缺性矿产资源调查,在能源资源安全保障等方面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古地理大数据数智化的整合、分析和应用,可提高地质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和决策水平,同时也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人才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古地理学 战略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纪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对储集体的控制作用
5
作者 卢意 张春林 +1 位作者 由雪莲 聂宇晗 《海相油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9-132,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具有天然气勘探的潜力。为明确有利相带与储集体的分布规律,综合分析单井、野外露头、地震等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识别出不整合面和岩性转换面2种层序界面,由此将寒武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SS1、SS2)和8个三级层...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具有天然气勘探的潜力。为明确有利相带与储集体的分布规律,综合分析单井、野外露头、地震等资料,在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识别出不整合面和岩性转换面2种层序界面,由此将寒武系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SS1、SS2)和8个三级层序(SQ1—SQ8),每个三级层序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并以三级层序为编图单元,系统编制了寒武系三级层序格架内的8张岩相古地理图,分析三级层序格架下的岩相古地理展布特征。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经历2个沉积阶段:SQ1—SQ4为海进阶段,发育碳酸盐缓坡沉积;SQ5—SQ8为海退阶段,发育浅水型碳酸盐台地沉积。受控于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储层纵向上主要分布于SQ6—SQ8,储层类型主要包括白云石化鲕粒滩储层、表生岩溶储层及断溶体储层。受控于台缘相和高位体系域白云石化作用、古隆起的分布及断裂作用,平面上白云石化鲕粒滩储层主要分布于盆地西部、南部的台缘带,表生岩溶储层分布于古隆起周缘,断溶体储层孤立地分布于盆地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 岩相古地理 沉积体系 储集体 寒武纪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习水地区早二叠世古地理和古地貌及其对锂资源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邓旭升 熊兴国 +6 位作者 王文明 张德明 李月森 周武 赵磊 龚桂源 李治海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68-382,共15页
贵州习水地区发育下二叠统大竹园组铝质沉积物,具有碎屑状、砾屑状、包粒状和泥状结构,岩石类型与锂的富集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然而,目前对于该地区早二叠世的沉积古地理及古地貌缺乏较为详细和系统的研究,锂的富集与古地理和古地貌... 贵州习水地区发育下二叠统大竹园组铝质沉积物,具有碎屑状、砾屑状、包粒状和泥状结构,岩石类型与锂的富集程度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然而,目前对于该地区早二叠世的沉积古地理及古地貌缺乏较为详细和系统的研究,锂的富集与古地理和古地貌的相互关系尚不明确。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地区及其邻区下二叠统锂资源的找矿和勘查工作。在野外地质调查、浅表探矿工程和钻孔编录、系统取样的基础上,通过对大竹园组的岩性组合对比、沉积特征分析、地球化学数据及地层厚度统计等,划分了贵州习水地区早二叠世沉积微相,并编制了该时期的古地理和古地貌图,综合分析和探讨了古地理及古地貌对锂资源的控制作用。贵州习水地区在早二叠世位于近岸平原和黔北平原的交汇区域,古盐度分别表现为半咸水和淡水。沉积微相可划分为浅湖、高地、高地边缘、洼地边缘和洼地,古地貌整体呈现南西高、北东低;锂资源主要形成于洼地边缘,含锂岩石以碎屑状铝土岩为主;高地边缘中锂的富集程度相对较低,含锂岩石为包粒状、砾屑状铝土岩、铝土质泥岩,而洼地和浅湖的泥岩和铝土质泥岩中未发现锂的富集。综合分析认为,贵州习水地区锂的富集程度与淋滤作用相关,受古地理和古地貌控制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资源 古地理 古地貌 早二叠世 大竹园组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非毛塞几比盆地下白垩统尼欧可木阶海相烃源岩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7
作者 詹鑫 《地质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7-510,共14页
长期以来前人对毛塞几比盆地下白垩统尼欧可木阶烃源岩的研究极少且关注度不够,对尼欧可木阶烃源岩品质与生烃潜力认识不清,尤其是对尼欧可木阶优质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缺乏系统的研究。探讨其品质与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优质烃源岩发育主控... 长期以来前人对毛塞几比盆地下白垩统尼欧可木阶烃源岩的研究极少且关注度不够,对尼欧可木阶烃源岩品质与生烃潜力认识不清,尤其是对尼欧可木阶优质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缺乏系统的研究。探讨其品质与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优质烃源岩发育主控因素,可为盆地及其周缘油气勘探提供思路与依据。本文运用大洋钻探井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毛塞几比盆地尼欧可木阶烃源岩岩相、沉积相、有机相、古地理、古生态,详尽阐明了该区域尼欧可木阶烃源岩品质特征与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尼欧可木阶中-上部所对应的深水陆棚厌氧腐泥—腐殖有机相烃源岩品质最优。DSDP-367井瓦兰今阶TOC、S_(2)、HI指标与δ^(13)C_(carb)明显的同步耦合关系,表明瓦兰今期Weissert大洋缺氧事件是尼欧可木阶优质烃源岩发育的直接控制因素。在毛塞几比盆地及其周缘全面系统地开展尼欧可木阶烃源岩品质与生烃潜力评价,首次阐明了优质烃源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并指明了优质烃源岩的关键控制因素,为明确盆地油气勘探方向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中大西洋两岸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少井或无井条件下海相烃源岩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钻探井 岩相 沉积相 有机相 古生态 古地理 Weissert大洋缺氧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Late Paleozoic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of the Benxi and Taiyuan Formation Controls Coal Accumulation in Yuzhou,Henan China
8
作者 Yang Jiao,Xunlian Wang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44-145,共2页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i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Paleozoic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and its distribu- tion pattern in Henan Province,to resolve the issue of basi...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i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te Paleozoic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and its distribu- tion pattern in Henan Province,to resolve the issue of basic geological,exploration and prospecting services for the region.Yuzhou in Henan Provi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SEDIMENTARY CYCLE COAL measures Benxi-Taiyuan Form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沉积特征及有机质富集模式 被引量:3
9
作者 蔡振忠 徐帆 +3 位作者 杨果 李浩 胡方杰 林畅松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58-1269,共12页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西北部规模最大的含油气盆地,盆内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为一套富含有机质的泥岩和碳酸盐岩沉积,构成盆内最重要的烃源岩之一。本文基于露头、钻测井、地震、岩心岩屑等资料综合分析,简述玉尔吐斯组的岩相、沉积相和古地... 塔里木盆地是我国西北部规模最大的含油气盆地,盆内下寒武统玉尔吐斯组为一套富含有机质的泥岩和碳酸盐岩沉积,构成盆内最重要的烃源岩之一。本文基于露头、钻测井、地震、岩心岩屑等资料综合分析,简述玉尔吐斯组的岩相、沉积相和古地理分布特征,揭示富有机质沉积的分布及其控制因素。玉尔吐斯组以古暴露面为界可划分为三个层序,总体形成于被动陆缘混积的缓坡陆棚环境。可识别出10种岩相和7个岩相组合以及4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沉积古地理编图揭示由南西向北东方向依次展布混积潮坪、浅水内陆棚、深水外陆棚到深水盆地的沉积相带分布。富有机质沉积主要发育于深水外陆棚相带,以发育具有异常高的TOC值和丰度极高的微量元素的黑色泥页岩为特征。有机质的富集与高的古生产力和保存条件有关。热液活动带来了丰富的营养元素;上升洋流促进营养元素与正常海水的混合和扩散,形成富营养化的表层水;深水外陆棚区缺氧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古地理 富有机质沉积 制约因素 玉尔吐斯组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bscribing Advertisement for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To overseas readers
10
作者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74-74,共1页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will totally publish 4 issues in 2006 with RMB¥25.00 per copy and RMB¥ 100.00 per volume.The overseas readers can subscribe the journal directly from the editorial office.We only charge...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will totally publish 4 issues in 2006 with RMB¥25.00 per copy and RMB¥ 100.00 per volume.The overseas readers can subscribe the journal directly from the editorial office.We only charge the corresponding international postage in addition and the average postage is RMB¥30.00 terminally and RMB¥120.00 year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scribing Advertisement for 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 To overseas reader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Research on Bio-Palaeo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BPGIS) and Pala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A Case Study of the Bivalves in Late Triassic,Qinghai-Tibet Region
11
作者 Bin Hu Research Center for Tibetan Plateau Geology,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67-267,共1页
Bio-palaeogeography is the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fossils around the world or in a certain geographical area.GIS can deal with the data with geographical attributes with a very good solution.It provides a visual... Bio-palaeogeography is the study on the distribution of fossils around the world or in a certain geographical area.GIS can deal with the data with geographical attributes with a very good solution.It provides a visual query function for the geographic data,which helps us a lot with the study on the pala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This article designned and established a Bio-PalaeoGeographic Inf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palaeogeography GIS palaeog-eographic RECONSTR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富集域早古生代以来的古地理演化及其对成藏的控制:南美-北非-中东-中亚特提斯域古地理与油气资源 被引量:1
12
作者 鲍志东 王光付 +3 位作者 冯志强 郑秀娟 李新坡 孙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共4页
鉴于中国的油气需求与国内外油气资源禀赋,合理有效利用国外油气资源以缓解国内能源需求压力,顺应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趋势,成为国内各类油公司的时代责任与义务。地质研究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基础,因此组织了国外油气地质基础研究专栏。为... 鉴于中国的油气需求与国内外油气资源禀赋,合理有效利用国外油气资源以缓解国内能源需求压力,顺应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趋势,成为国内各类油公司的时代责任与义务。地质研究是油气勘探开发的基础,因此组织了国外油气地质基础研究专栏。为便于读者更好地阅读领悟本期刊发的5篇海外区域研究论文,部分编者撰写了这篇关于5篇海外论文的整体研究背景、各自成果特色及其创新认识相关性的推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 北非 滨里海 海外古地理与油气 文章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北D/C界线沉积特征及对台盆相间演化的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亮君 王璞珺 +11 位作者 吴继文 韦盛亮 户景松 吕勇 潘明 周嘉铭 林宇 廖家飞 韦伟 韦艾辰 李喜林 苏光样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4-1262,共19页
台盆相间是桂东北泥盆纪和石炭纪沉积的重要特色,而D/C界线又是台盆相间沉积最突出的一个时段之一。文章回顾并评述了桂东北D/C界线的研究历程、相序划分、主要代表剖面,认为桂东北D/C界线可划分为碎屑岩相序和碳酸盐岩相序以及它们的... 台盆相间是桂东北泥盆纪和石炭纪沉积的重要特色,而D/C界线又是台盆相间沉积最突出的一个时段之一。文章回顾并评述了桂东北D/C界线的研究历程、相序划分、主要代表剖面,认为桂东北D/C界线可划分为碎屑岩相序和碳酸盐岩相序以及它们的过渡类型。通过对20条典型剖面的岩性组合特征对比,恢复了桂东北D/C界线海平面相对下降期的岩相古地理,结果显示桂东北在该时期主要存在柳州、桂林两大台地以及多个小型台地,台地间普遍发育快速相变的台沟、盆地沉积,石炭纪初期海水变浅,台地分布范围显著扩大,江南古陆供给增强,台盆相间格局迅速发展。为了进一步探讨桂东北D/C界线的演化过程和背后的控制因素,文章分析了广西整体的台盆相间演化的阶段性、同沉积构造作用以及海平面变化的影响,梳理了台盆相间演化过程中沉积环境分异与构造运动-海平面的关系,认为在滇黔桂裂谷盆地在持续断陷发展的前提下,桂东北D/C界线沉积分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受冈瓦纳大陆冰川形成与消融导致的海平面异常波动,以及柳江运动引发的局部同沉积断陷强度差异变动影响,且构造和沉积要素在D/C界线的耦合作用达到最强,最终促进桂东北台盆相间格局在D/C界线达到鼎盛。在此模式下,可以将台盆相间的演化划分为4个阶段,早泥盆世中期—晚期为台盆相间格局的孕育期,早泥盆世晚期—中泥盆世晚期沉积开始分异,为台盆相间格局的发展期,晩泥盆世—早石炭世台-盆出现强烈分割,海平面异常下降和柳江运动同时作用于沉积,为台盆相间格局的鼎盛期,早石炭世之后,台盆相间沉积维持了一定时期的强度,晚石炭世开始海水逐步恢复正常后台盆相间逐渐减弱,为台盆相间格局的衰退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盆相间 D/C界线 桂东北 广西 泥盆纪 石炭纪 古地理 柳江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碳酸盐岩油气勘探与白云岩研究最新成果:第17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成果综述 被引量:1
14
作者 许红 张莉 +4 位作者 陈舒 付和平 韩超 马亚增 苏大鹏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5-486,共12页
简述了第17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大会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白云岩、深层碳酸盐岩尤其是白云岩成因理论研究新成果。统计含55个口头报告和15个展板;涉及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柴达木、吐哈和渤海湾等盆地白云岩成因与成储;深层、万米... 简述了第17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大会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白云岩、深层碳酸盐岩尤其是白云岩成因理论研究新成果。统计含55个口头报告和15个展板;涉及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柴达木、吐哈和渤海湾等盆地白云岩成因与成储;深层、万米超深层白云岩规模储集层形成、表征和保存机制;生物岩和碳酸盐岩形成过程的定量评价等。值得推荐10000 m超深层白云岩优质储集层特征和成因机制研究,坚持提出万米超深层白云岩勘探建议,成为白云岩成因理论研究指导生产实践的代表性成果,是2022年国际沉积学大会及近年国际白云岩成因基础研究成果应用薄弱环节补充;有关四川盆地深层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和成因机制的研究来自不同院校项目成果的总结。提出了深层白云岩成因成储、万米超深层白云岩优质储集层评价与勘探理论;尤其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U-Pb定年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实现了地质时期白云化作用特征和成因机制的定性定量分析;生物岩的讨论颇具特色;这些内容分别代表沉积学—岩相古地理学—矿物岩石学—新技术和白云岩成因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成果,总体创新深度、研究手段、系统理论和在油气勘探部署中的应用特征显著,是本次学术会议亮点。不足之处:仅见1篇海洋岛礁白云岩论文出现在展板中,预期18届克拉玛依会议将进一步深化上述领域的研究,海洋岛屿白云岩研究专题将备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白云岩新成果 古地理学与沉积学 万米深层白云岩 岛屿白云岩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及周缘岩相古地理与沉积演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文厚 张倩 +6 位作者 李兆雨 李克永 郭艳琴 冯娟萍 陈强 袁珍 马瑶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9-949,共21页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起始于中元古代,发育陆缘裂谷和陆内拗拉槽,沉积滨海相碎屑岩和潮坪相碳酸盐岩,新元古代盆地性质为大陆边缘地堑型坳陷,沉积滞留海盆碎屑岩、冰水沉积物组合及陆棚碎屑岩;早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克拉通盆地主... 鄂尔多斯盆地的沉积演化起始于中元古代,发育陆缘裂谷和陆内拗拉槽,沉积滨海相碎屑岩和潮坪相碳酸盐岩,新元古代盆地性质为大陆边缘地堑型坳陷,沉积滞留海盆碎屑岩、冰水沉积物组合及陆棚碎屑岩;早古生代寒武纪和奥陶纪的克拉通盆地主要沉积浅海碳酸盐岩,在西南缘发育沟-弧-盆体系;经过加里东运动抬升剥蚀后,开始了华北克拉通坳陷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发育了陆表海沉积,早二叠世晚期—中三叠世形成了近岸碎屑湖盆沉积;中晚三叠世延长期至早白垩世,鄂尔多斯盆地最终形成,进入大型内陆差异沉积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上三叠统、侏罗系和下白垩统是在鄂尔多斯盆地缓慢沉降过程中堆积的以河流-三角洲-湖泊相为特征的陆源碎屑岩系;新生代进入周边断陷发育阶段,先后发育河流-湖泊及风成沉积。这一系列沉积演化过程揭示了鄂尔多斯盆地复杂的地质历史和多样的沉积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拉通边缘叠合盆地 碎屑湖盆 岩相古地理 沉积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三叠系层序特征与沉积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贾进华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63-778,共16页
为阐明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三叠系的沉积特征、层序格架及沉积古地理,根据陆相层序地层学和湖盆沉积学研究思路,利用钻井、岩心、地震等基础资料,提出了井震结合层序划分、物源与沉积特征、沉积古地理分布与演化等研究新认识。将阿瓦... 为阐明塔里木盆地阿瓦提凹陷三叠系的沉积特征、层序格架及沉积古地理,根据陆相层序地层学和湖盆沉积学研究思路,利用钻井、岩心、地震等基础资料,提出了井震结合层序划分、物源与沉积特征、沉积古地理分布与演化等研究新认识。将阿瓦提凹陷三叠系俄霍布拉克组和克拉玛依组划分了7个三级层序,俄霍布拉克组分为5个层序(SQ1—SQ5),克拉玛依组分为2个层序(SQ6—SQ7)。各层序自下而上由低位体系域(LST)、湖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组成。研究认为阿瓦提凹陷三叠系发育多物源控制下的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滨浅湖亚相等沉积。凹陷周边存在4大物源,主要来自西南部巴楚隆起和西部柯坪断隆,其次是北部塔北隆起和东南部塔中隆起。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主要分布在凹陷的南部—西南部边缘,以辫状分流河道微相的粗粒砂岩和砂砾岩体为主。湖盆主体位于凹陷东部地区,向凹陷内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湖泊相,以水下分流河道、滩坝砂体为主。三叠纪湖盆经历了从初始形成、发育鼎盛、到充填消亡的过程。早三叠世早期(SQ1—SQ2),即俄霍布拉克组下段时期,是三叠纪阿瓦提湖盆的初始形成期。物源主要来自南部的巴楚隆起和西部的柯坪断隆地区,沉积相带从南向北呈不对称带状分布,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滨浅湖亚相等,湖盆呈南浅北深、西浅东深。早三叠世中—晚期(SQ3—SQ5),即俄霍布拉克组上段时期,是湖盆扩张发育鼎盛期。伴随着西南部和西部物源不断向盆地进积,形成扇三角洲相沉积。同时,湖盆向北部和北东部扩展,形成自南向北不断进积的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北东部为滨浅湖—半深湖亚相。中三叠世早—中期(SQ6—SQ7),即克拉玛依组沉积时期,是湖盆充填消亡期。沉降中心向北东方向迁移,物源不断进积造成湖盆迅速萎缩,直至消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阿瓦提凹陷 三叠系 层序 沉积古地理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非地区Ghadames盆地早古生代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忠民 李依霖 +12 位作者 郑乃熙 曹喆 吕雪雁 李宗峰 孙润明 夏昌盛 李磊 牛博 宿宇驰 张浩飞 冯志强 季汉成 鲍志东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7,共13页
北非地区Ghadames盆地已成为中国海外油气勘探与项目投资的重点盆地之一,对其早古生代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特征的准确认识是进一步勘探的基础,也是建立盆地早期构造与沉积演化过程的关键。以Gha dames盆地早古生界为研究目标,利用岩心... 北非地区Ghadames盆地已成为中国海外油气勘探与项目投资的重点盆地之一,对其早古生代沉积体系及岩相古地理特征的准确认识是进一步勘探的基础,也是建立盆地早期构造与沉积演化过程的关键。以Gha dames盆地早古生界为研究目标,利用岩心、地震与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开展古地貌恢复,对沉积体系、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进行探讨。结果表明,Ghadames盆地早古生代共发育4种沉积体系: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浅海。早中寒武世,阿瓦隆地体向波罗的板块漂移,原特提斯洋初步扩张,形成活动大陆边缘,盆地以陆相沉积为主;奥陶纪,盆地经加里东运动初步形成台内隆坳格局,Ghadames盆地西部和北部大范围剥蚀,冰川大规模出现,发育冰碛岩;早中志留世,古特提斯洋持续扩张,海平面不断上升,盆地北部发生大规模海侵,以浅海沉积环境为主,广泛发育放射性页岩与泥岩,是区域内重要的烃源岩与盖层;泥盆纪,海西运动使区域整体抬升,盆内海域范围减小,以陆相沉积为主。在此基础上,建立Ghadames盆地早古生代特提斯洋演化背景下的海陆过渡沉积模式,可为研究区下一步勘探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岩相古地理 沉积模式 早古生代 Ghadames盆地 北非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深水区古近系沉积物源演变及古地理意义 被引量:1
18
作者 向绪洪 张丽丽 +5 位作者 鲁毅 乔培军 陈淑慧 吴梦霜 马琼 邵磊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6-307,共12页
南海北部深水区古近纪经历了由陆到海的环境转换过程,沉积物源也随时间发生明显改变。由于水深的限制,目前对深水区的沉积物来源及古地理背景存在争议。通过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源汇对比方法,对南海北部珠二坳陷古近系沉积物来源进行... 南海北部深水区古近纪经历了由陆到海的环境转换过程,沉积物源也随时间发生明显改变。由于水深的限制,目前对深水区的沉积物来源及古地理背景存在争议。通过碎屑锆石U-Pb年龄谱系源汇对比方法,对南海北部珠二坳陷古近系沉积物来源进行系统研究。结果发现,在早中始新世,珠二坳陷沉积物以近源输入为特征,沉积物主要来自坳陷周缘的局部隆起区;晚始新世,源自坳陷西侧的昆莺琼古河为盆地提供大量沉积物,坳陷北侧的珠江沉积物对珠二坳陷影响较小;渐新世,珠江沉积物从北向南越过番禺低隆起进入珠二坳陷,与昆莺琼古河沉积物在白云凹陷北部和中西部混合沉积,形成大型河流三角洲体系。南海北部深水区古近系物源演变过程明显受中生代末区域构造古地理控制,查明该时期物源演变对恢复区域古地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珠二坳陷 古近纪 物源 古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地理学术论坛”第1—17期评述
19
作者 李新坡 郑秀娟 +3 位作者 朱筱敏 鲍志东 王媛 鲜本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2-508,I0001,I0002,I0003,共10页
以《古地理学报》中文版、英文版编辑部为主,联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国际古地理学会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同举办的“古地理学术论坛”,是促进古地理学创新发展、倡导开展公益学术讲座的学术交流平台。从2... 以《古地理学报》中文版、英文版编辑部为主,联合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国际古地理学会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共同举办的“古地理学术论坛”,是促进古地理学创新发展、倡导开展公益学术讲座的学术交流平台。从2022年9月论坛开始至2024年1月共举办了17期,共计邀请21位专家学者(包括外国专家4位)在论坛作报告。报告内容紧密结合生产实践和科技前沿,既有高屋建瓴的沉积古地理学综述,也有与油气勘探关系密切的沉积体系与沉积环境、源汇系统、层序地层学、深水沉积研究,以及与深时古环境重建有关的事件沉积、遗迹化石、古野火、碳酸盐沉积、构造古地理学研究,还包括铝土矿成因等矿产沉积学研究。总体看来,系列报告理论联系实践,既立足基础又关注前沿,受到学者们较高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学术论坛 沉积古地理 事件沉积学 源汇系统 层序地层学 深水沉积 碳酸盐岩 矿产沉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西二叠系铝土矿含矿岩系沉积相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启连 黄光琼 +13 位作者 韦访 黄文芳 邓军 李活松 韦良喜 蒙家锋 覃良朝 杨海 黄宝宁 吴含志 辛晓卫 马坚高 黎家龙 吴向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34-1755,共22页
桂西二叠系铝土矿含矿岩系沉积相研究薄弱,长期未能建立沉积层序。通过线路调查和剖面研究,将桂西二叠系铝土矿含矿岩系厘定为4个沉积相8个亚相,即顶部为沼泽炭泥相,上部为滨海平原泥岩相,中部为准平原铝土岩(矿)相,下部为滨湖-平原湖... 桂西二叠系铝土矿含矿岩系沉积相研究薄弱,长期未能建立沉积层序。通过线路调查和剖面研究,将桂西二叠系铝土矿含矿岩系厘定为4个沉积相8个亚相,即顶部为沼泽炭泥相,上部为滨海平原泥岩相,中部为准平原铝土岩(矿)相,下部为滨湖-平原湖泊铁铝质岩相。中部准平原相可分为凹地铝土岩夹泥岩亚相、缓坡残坡积铝土矿亚相、凹地沉积铝土矿亚相、斜坡铝土岩亚相。下部滨湖平原湖泊铁铝质岩相可分为滨浅湖铝土质泥岩-铁质泥岩-铁铝岩亚相和滨湖平原古土壤亚相。陆相火山灰在各相中均有残存。含矿岩系中泥岩成分变异指数ICV在1左右,表明存在沉积再循环,泥岩中化学蚀变指数CIA均大于97,显示风化程度高;亲硫元素(Cu、Zn、Co、Ni)和亲铁元素(V)在下部铁铝质岩相中普遍高于中上部铝土岩(矿)-泥岩相,亲氧元素(Th、U、Nb、Ta、Sn、W)则相反;铝土矿相稀土元素总量最高,中上部铝土岩(矿)-泥岩相中的δCe和LREE/HREE均明显高于铁铝质岩相。Fe2O3-Al2O3-SiO2投影表明,季风气候贯穿整个含矿岩系沉积,铝土矿相中的泥岩元素特征值在所有泥岩中均为极值,指示了极端红土化的存在,砾屑及元素地球化学显示含矿岩系具有继承性;对应4个沉积相,可推断3个演化阶段,第一阶段为红土聚集,第二阶段为准平原化(即铝土矿化),第三阶段为平原化;含矿岩系发育期间火山灰持续沉降。铝土矿是第二次风化壳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含矿岩系 沉积相 古气候 古地理 火山灰 桂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