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非接触测温技术的通电导线火蔓延特性实验研究
1
作者 张英 江勇 +1 位作者 林一凡 祁梅芳 《安全与环境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7,共7页
线缆起火过程中通常带有一定的电压并与周围环境形成相应的电场,从而影响火焰蔓延行为。固相传热在导线火蔓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对于通电导线,传统接触式测温方式不再适用。开展了不同电压下近地极通电导线火蔓延特性实验研究,... 线缆起火过程中通常带有一定的电压并与周围环境形成相应的电场,从而影响火焰蔓延行为。固相传热在导线火蔓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对于通电导线,传统接触式测温方式不再适用。开展了不同电压下近地极通电导线火蔓延特性实验研究,基于非接触红外测温技术,研究了通电导线火蔓延过程中火焰形态、气固相温度分布及固相传热的变化规律,进而揭示电场对火蔓延行为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电场的作用下,火焰尺寸随着电压的增大出现减小,并逐渐从导线上方拉至导线下方,火蔓延速率降低,在10 kV电压条件下出现熄灭;火蔓延速率主要受火焰宽度和线芯温度的影响,随着电压的增大火焰宽度减小,火蔓延速率不断降低,同时线芯在高电压下由热源转变为热汇,从而抑制火焰蔓延,并促进火焰熄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电导线 非接触红外测温技术 火蔓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盐深剖面测量数据预处理原理与方法分析
2
作者 姜德良 尹善明 +2 位作者 朱赛智 邓祥雨 吴易达 《海洋测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46,共5页
当前温盐深剖面测量仪器发展趋势呈现多样化和国产化特点,但相应的数据预处理研究往往仅针对某一特定仪器,缺少对处理原理、步骤顺序和质控原则的基础性探讨与通用性总结。基于这一现状,利用CTD、XCTD、Glider等多种仪器实测数据,结合... 当前温盐深剖面测量仪器发展趋势呈现多样化和国产化特点,但相应的数据预处理研究往往仅针对某一特定仪器,缺少对处理原理、步骤顺序和质控原则的基础性探讨与通用性总结。基于这一现状,利用CTD、XCTD、Glider等多种仪器实测数据,结合传感器工作原理,系统梳理了温盐深剖面数据预处理的基本步骤和原理方法,并基于实测数据质量控制效果,对数据预处理中各步骤的实际作用及使用原则展开分析,阐明了各步骤间的相互影响和注意事项,形成合理的处理流程建议,旨在为海洋调查和数据标准化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调查 温盐深剖面测量 数据预处理 传感器技术 方法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红外技术的非接触式酒精度检测系统
3
作者 曹志群 项高鹏 +1 位作者 胡临天 廖梓宏 《激光与红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8-413,共6页
酒精浓度的非接触式测量具有便捷快速,实时跟踪等特点,在酒业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基于酒精溶液近红外吸收光谱特性,使用1300 nm波长的激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开发了此套以STM32单片机为内核的酒精度快速检测系统。铟镓... 酒精浓度的非接触式测量具有便捷快速,实时跟踪等特点,在酒业生产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基于酒精溶液近红外吸收光谱特性,使用1300 nm波长的激光二极管和光电探测器开发了此套以STM32单片机为内核的酒精度快速检测系统。铟镓砷二极管探测器与配套硬件捕捉与转换光电信号,以检测电压差值反映酒精溶液的红外吸收,与酒精度多项式拟合建立检测模型,经温度修正后存入主控系统实现酒精浓度预测。实验表明,检测系统对样本组的拟合优度为0.9996,对验证组检测的平均标准偏差为0.158,远低于传统酒精计的0.5。结果表明,该检测系统相比于市场上现有红外检测系统具有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强、连续检测的特点,可在不破坏酒精样液的前提下实现对浓度的快速检测,满足市场上的工业标准与需求,对制酒业等相关行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 非接触式测量 近红外吸收光谱特性 近红外检测技术 温度修正 酒精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热岩定向钻井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宽 施山山 +3 位作者 张新刚 王跃伟 许洁 张恒春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4,共8页
为推动干热岩产业化步伐,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海共和盆地部署了我国首例干热岩试验性开发工程,采用一口直井注入和两口定向井采出的开发模式,文章就定向井钻井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主要为花岗岩,地层硬度大、研磨... 为推动干热岩产业化步伐,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青海共和盆地部署了我国首例干热岩试验性开发工程,采用一口直井注入和两口定向井采出的开发模式,文章就定向井钻井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应用。青海共和盆地干热岩主要为花岗岩,地层硬度大、研磨性强、温度高,加上大规模储存改造的影响,定向井钻井作业存在机械钻速低、碎岩工具寿命短、测量仪器耐温差、信号不稳定、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等技术难题。为保证钻井作业顺利推进,从井眼轨迹控制、提高井下工具耐温耐磨能力、提高钻井液高温流变性能、钻井液主动降温等技术手段入手,创新研发了耐高温MWD、抗高温聚合物钻井液体系、螺旋板式钻井液冷却装置等关键技术与装备,优选了“牙轮钻头+单弯螺杆+MWD”钻具组合,安全高效地完成了双靶点定向井施工,AB靶心的中靶精度分别为4.85 m和8.97 m,钻井周期缩短20%以上,并取得了最高进尺175.00 m、最快机械钻速3.74 m/h的提速增效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岩 定向钻井 高温随钻测控 聚合物钻井液 钻井液冷却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加热光纤光栅阵列液位测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戢雅典 范典 +1 位作者 王宇琦 周次明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9-966,共8页
安全可靠的液位测量是现代工业领域的重要技术需求之一,提出一种基于光加热光纤光栅阵列的液位测量方法,即利用泵浦光加热掺钴光纤,控制温度场,利用光栅阵列测量温度场分布,由于气液导热性能的差别,气液界面处温度突变,从而确定液位。... 安全可靠的液位测量是现代工业领域的重要技术需求之一,提出一种基于光加热光纤光栅阵列的液位测量方法,即利用泵浦光加热掺钴光纤,控制温度场,利用光栅阵列测量温度场分布,由于气液导热性能的差别,气液界面处温度突变,从而确定液位。实验中,将掺钴光纤与密集光栅阵列紧密固定在一起,将1.5 W的泵浦光输入衰减系数分别为0.71 dB/cm和0.28 dB/cm的掺钴光纤中,沿着光传播的方向,温度变化均呈指数函数衰减。液位测量的精度与范围由主要取决于泵浦光功率、掺钴光纤吸收系数,经对比最终选定0.28 dB/cm的掺钴光纤作为液位实验的加热光纤。实验测量了不同液位下的温度场分布,证明了利用测量温度分布来测量液位的可行性,液位变化范围0~88 mm以内的误差为2 mm。所提出的传感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在液位测量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传感技术 液位测量 布拉格光栅阵列 光加热 温度调制 温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水温盐深剖面测量技术综述 被引量:29
6
作者 张龙 叶松 +2 位作者 周树道 刘凤 韩月琪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481-489,共9页
温盐深是反应海洋物理学特性的重要参数,是海洋水文观测的基本要素。CTD剖面仪(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profiler)是进行海水温盐剖面观测的主要仪器,利用CTD剖面仪可精确测得水下不同深度上海水的温度和电导率参数,进而能够推... 温盐深是反应海洋物理学特性的重要参数,是海洋水文观测的基本要素。CTD剖面仪(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profiler)是进行海水温盐剖面观测的主要仪器,利用CTD剖面仪可精确测得水下不同深度上海水的温度和电导率参数,进而能够推算出海水盐度、密度、声速等相关信息,对于海洋经济开发、海上国防建设、海洋环境保护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温盐深剖面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现状,对几种典型的温盐深测量设备及各种海洋观测平台中搭载的CTD传感器进行了介绍,论述了CTD传感器的标定和测试技术,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测量 盐度测量 深度测量 CTD剖面仪 传感器技术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坝渗流热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2
7
作者 李端有 熊健 +1 位作者 於三大 王志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9-33,共5页
对土石坝渗流热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介绍,对土石坝的热学特性以及土石坝温度与渗流的关系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从理论上证明,利用分布式光纤量测得到的温度场,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可以得到渗流场的渗透系数... 对土石坝渗流热监测技术的基本原理、研究历史和现状进行了介绍,对土石坝的热学特性以及土石坝温度与渗流的关系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从理论上证明,利用分布式光纤量测得到的温度场,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可以得到渗流场的渗透系数,实现对渗流场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渗流热监测技术 温度 渗流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式多通道温度测试仪 被引量:13
8
作者 万相奎 秦树人 尹爱军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10,共5页
介绍了温度测试的现状和新兴的虚拟仪器技术 ,探讨了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温度测试领域的方法 ,结合实例分别对虚拟式多通道温度测试仪的主控模块 ,通道设置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 ,分析模块 ,显示模块 ,存储模块以及其他辅助功能的设计和... 介绍了温度测试的现状和新兴的虚拟仪器技术 ,探讨了将虚拟仪器技术应用于温度测试领域的方法 ,结合实例分别对虚拟式多通道温度测试仪的主控模块 ,通道设置模块 ,数据采集模块 ,分析模块 ,显示模块 ,存储模块以及其他辅助功能的设计和实现做了详细说明。实验表明本虚拟式温度测试仪测温响应时间短 ,测温范围宽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 ,可实现 0~ 10 0 0℃范围内测温 ,测温精度较高 ,既能实现在线分析又能实现离线处理。展示了虚拟仪器强大的生命力和温度测试的新方法 ,还展望了虚拟式温度测试仪的美好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仪器技术 多通道 温度测试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设备红外测温技术的实现 被引量:28
9
作者 陈琳 唐忠 崔昊杨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68,100,共6页
由于电力系统对电气设备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变电站等无人值岗的区域,其安全尤为重要,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电气设备进行有效监测,从而尽快发现故障。电气设备的故障大多表现为温度的异常,本文基于红外辐射原理,介绍了一种红... 由于电力系统对电气设备的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变电站等无人值岗的区域,其安全尤为重要,针对这种情况,需要对电气设备进行有效监测,从而尽快发现故障。电气设备的故障大多表现为温度的异常,本文基于红外辐射原理,介绍了一种红外测温的技术。通过TN9红外测温模块,对电气设备的某些部件进行温度监测,将红外模块测量的数据与设备正常运行时的温度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判断电气设备是否发生故障。红外测温技术是在带电状态下,快速准确无损地查找电气设备的缺陷,保证了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气设备 故障检测 红外技术 温度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高温测试技术 被引量:25
10
作者 王明瑞 王振华 +2 位作者 韩冰 李亚娟 葛新 《航空发动机》 2016年第5期87-93,共7页
依据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结构及RR等国外发动机公司的研制经验,阐述了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试验器应当采用的合理布局。结合各类主燃烧室试验器的结构,以测量燃烧室出口温度场为目的,介绍了4种可用于燃烧室试验器温度场测量的技术,同时给出... 依据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结构及RR等国外发动机公司的研制经验,阐述了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试验器应当采用的合理布局。结合各类主燃烧室试验器的结构,以测量燃烧室出口温度场为目的,介绍了4种可用于燃烧室试验器温度场测量的技术,同时给出了1种燃气分析燃烧温度通用计算方法。对4种高温测试技术在不同类型燃烧试验器上的应用特点进行了比较。指出燃气分析方法测量燃烧室出口温度场具有可测量高温、数据精度高、高压环境性能可靠、在使用寿命周期内成本低的优势,是目前温度场测试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试验器 测温技术 燃气分析 热电偶 光纤测温 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 燃烧室 航空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激光雷达大气温湿压探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东 姚清睿 +4 位作者 张思诺 高佳欣 王南朝 吴疆 刘崇 《中国光学(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3-257,共15页
温度、湿度、压强是3个重要的大气参数。快速、准确地了解大气的温度、湿度和压强信息及其变化趋势,对天气、气候、人工影响天气等研究有重要意义。拉曼激光雷达通过分离拉曼散射信号反演得到各种大气环境相关参数,可实现对大气参数廓... 温度、湿度、压强是3个重要的大气参数。快速、准确地了解大气的温度、湿度和压强信息及其变化趋势,对天气、气候、人工影响天气等研究有重要意义。拉曼激光雷达通过分离拉曼散射信号反演得到各种大气环境相关参数,可实现对大气参数廓线信息的高精度探测,在大气温湿压探测中独具优势与潜力。本文介绍了拉曼激光雷达对大气温度、湿度和压强的探测原理与反演方法,着重介绍了拉曼激光雷达中滤光片、标准具、光栅等常用分光器件的优缺点及其进展,以及拉曼激光雷达中涉及到的探测技术。最后例举了利用拉曼激光雷达对气象参数测量的典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激光雷达 温度测量 湿度测量 分光技术 光电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响应热流/温度传感器设计与特性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杨庆涛 白菡尘 +2 位作者 张涛 杨娟 王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7-934,共8页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长时间地面试验中同时测量壁面温度和热流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快速响应的新型热阻式热流传感器,在不同金属层界面上形成热电偶接点,通过测量交界面温度响应,获得传感器表面热流和温度。建立了传感器有限元数值模型,通...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长时间地面试验中同时测量壁面温度和热流的要求,设计了一种快速响应的新型热阻式热流传感器,在不同金属层界面上形成热电偶接点,通过测量交界面温度响应,获得传感器表面热流和温度。建立了传感器有限元数值模型,通过传感器内部传热计算,分析了其响应特性。数值计算结果表明:短时间响应后,传感器的内部温度响应和分布满足理论假定;在数据处理时考虑温差项和储能项,可同时得到传感器表面热流和温度,比稳态处理方法更真实地反映壁面温度对热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试验技术 热流传感器 热流测量 表面温度测量 有限元分析 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湿度对复合绝缘子红外测温的影响 被引量:39
13
作者 王黎明 付铠玮 +3 位作者 梅红伟 张福增 郭晨鋆 张中浩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955-1961,共7页
红外测温技术是检测复合绝缘子端部发热的常用手段。在目前使用过程中,红外测温结果受自然环境特别是环境湿度的影响较大。对深圳地区近5年的部分红外测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复合绝缘子高压端与低压端温差测量值与环境相对湿度的相关... 红外测温技术是检测复合绝缘子端部发热的常用手段。在目前使用过程中,红外测温结果受自然环境特别是环境湿度的影响较大。对深圳地区近5年的部分红外测温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复合绝缘子高压端与低压端温差测量值与环境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并在不同环境相对湿度下对复合绝缘子的性能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较高环境相对湿度条件下,复合绝缘子红外测温结果上升,介损角正切值逐步增大并趋于饱和。结合数据统计和试验结果,建议红外测温技术使用应在环境湿度低于67.5%时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子 受潮 红外测温技术 环境相对湿度 极化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肖衡林 鲍华 何俊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0期104-107,共4页
详细分析了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首先,在介绍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与测温原理基础上,分析了该技术能用于水电工程诸多方面的可行性。其次,介绍了该技术在渗漏监测方面的应用,给出了监测不同水工建筑物渗漏时的... 详细分析了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在水电工程中的应用。首先,在介绍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系统与测温原理基础上,分析了该技术能用于水电工程诸多方面的可行性。其次,介绍了该技术在渗漏监测方面的应用,给出了监测不同水工建筑物渗漏时的光纤布置方案与监测方案;通过监测实例介绍了如何利用该技术监测水库库水温度;依托实际工程,研究了该技术在混凝土坝施工过程中温度监控时光纤布设所遵循的原则和埋设的基本方法。最后,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利用该技术监测河流断面流速的基本思路与测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 渗漏 库水水温 温度监测 流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的堤坝渗漏监测 被引量:12
15
作者 何宁 丁勇 +3 位作者 吴玉龙 周彦章 李登华 何斌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7,共8页
渠道堤坝普遍存在渗透变形及渗漏破坏等工程问题,传统大坝及岸堤安全监测技术测点分散、容易漏测。在介绍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原型试验,开展了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方法比选、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分析、渗漏... 渠道堤坝普遍存在渗透变形及渗漏破坏等工程问题,传统大坝及岸堤安全监测技术测点分散、容易漏测。在介绍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原型试验,开展了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方法比选、测量精度和稳定性分析、渗漏监测及分析方法、常规监测技术对比分析、工程实践应用等研究,论证了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应用于堤坝渗漏监测的可行性和适用性。布里渊测温系统受温度和应变影响,测值波噪明显,光纤埋设及保护要求较高,拉曼测温系统可测得绝对温度,其测温稳定性及精度均优于布里渊测温系统;加热法和梯度法监测渠道堤坝渗漏在技术上均可行;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具有监测距离长、空间分辨率高、远程线性测量等特点,在渠道堤坝渗漏监测实践应用中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测温 堤坝 渗漏 室内试验 现场原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载流电枢表面瞬态温度场仿真与测量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玉燕 孙莎莎 +2 位作者 王振春 曹海要 战再吉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92-1698,共7页
高速滑动电接触属于特殊工况下的摩擦磨损问题。大载流条件下,电枢和滑轨接触表面间的瞬态温升是导致材料失效的重要原因。为研究引起电枢温升的因素,在传热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电接触副的二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研究... 高速滑动电接触属于特殊工况下的摩擦磨损问题。大载流条件下,电枢和滑轨接触表面间的瞬态温升是导致材料失效的重要原因。为研究引起电枢温升的因素,在传热学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电接触副的二维有限元模型,通过控制单一变量的方法,研究了各仿真参数对电枢温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电枢最高温度分别随电流、滑行距离、接触面摩擦因数的增大呈增长趋势,随接触压力的增大呈"U"型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电接触构件表面温度测量实验,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基本吻合,表明所建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为大载流高速滑动电接触中接触副材料的选取及如何降低温升、提高电接触性能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传热学 瞬态温度 有限元仿真 测量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物外延生长在线监测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超 张泽展 +6 位作者 陈磊 王飞 胡俊 梁莹林 姜晶 杨萍 马铁中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0-658,共9页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外延技术(MOCVD)是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进行金属输运的一种气相外延生长技术,是大规模生产第三代半导体光电子、微电子器件的重要方法,也是制备半导体异质结、超晶格、量子阱等低维结构的主要手段。第三代半导体材... 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外延技术(MOCVD)是利用金属有机化合物进行金属输运的一种气相外延生长技术,是大规模生产第三代半导体光电子、微电子器件的重要方法,也是制备半导体异质结、超晶格、量子阱等低维结构的主要手段。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飞速发展对MOCVD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MOCVD在线监测技术作为控制生长过程的前提,面临更多的挑战。该文综合介绍和比较了当今各种MOCVD在线监测技术的发展情况,并对MOCVD在线监测技术中的关键技术——红外测温、生产信息、曲率测量、光致发光做出简要介绍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率测量 生长信息 红外测温 MOCVD在线监测技术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结构内部瞬态非均匀温度场的重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石友安 魏东 +3 位作者 桂业伟 钱炜祺 曾磊 刘骁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47-2355,共9页
固体结构内部瞬态非均匀温度场的无损测量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材料加工和医疗卫生等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超声波脉冲回波法,建立了超声测量各向同性均匀介质结构内部瞬态温度分布的理论模型,发展了预测结构内部非均匀温度... 固体结构内部瞬态非均匀温度场的无损测量在航空航天、机械制造、材料加工和医疗卫生等领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超声波脉冲回波法,建立了超声测量各向同性均匀介质结构内部瞬态温度分布的理论模型,发展了预测结构内部非均匀温度场的灵敏度法和共轭梯度法,并系统比较分析了两种瞬态温度场重建算法的精度、抗噪性和稳定性等特性。实验验证表明:基于热传导反问题的两种方法,重建得到的结构内部瞬态非均匀温度分布精度均较高,实时性好,适用性强;对结构内部瞬态温度场的预测与评估以及探索研究结构内部量的新型测量和控制技术等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兵器科学与技术 瞬态温度场 超声测温 温度场重建 灵敏度法 共轭梯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冷条件下温度与热流复合传感器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庆涛 王辉 +1 位作者 朱新新 周平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93-202,共10页
针对飞行试验中参数测量需求,研究长时间飞行过程中无水冷条件下传感器表面温度和热流的快速响应测量技术。在分析环境特点和测量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自锁紧固的柱塞式复合传感器,根据圆柱体侧面的温度响应处理得到表面温度和热流。... 针对飞行试验中参数测量需求,研究长时间飞行过程中无水冷条件下传感器表面温度和热流的快速响应测量技术。在分析环境特点和测量需求的基础上,设计一种自锁紧固的柱塞式复合传感器,根据圆柱体侧面的温度响应处理得到表面温度和热流。提出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多项式拟合数据处理方法,有限元数值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够获得更好的数据抗畸变和抗噪声能力。标定该热流传感器的热流测量结果,得到不锈钢传感器的98%热流响应时间约为0.7 s,热流测量结果受到侧向隔热结构的影响明显。表面温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该传感器所测结果能够反映表面温度对热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仪表技术 表面温度 热流测量 快速响应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的库水温度测量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肖衡林 邓翔文 +1 位作者 何俊 宋桂红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5-88,共4页
详细介绍基于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的库水温度测量系统与测量方法。结合思安江水库工程,提出测温光纤布置方案与布设工艺。在周边缝与19号和15号面板共布置1 044.7m传感光纤,采用分布式光纤温度测量系统对思安江水库不同时期与不同水... 详细介绍基于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的库水温度测量系统与测量方法。结合思安江水库工程,提出测温光纤布置方案与布设工艺。在周边缝与19号和15号面板共布置1 044.7m传感光纤,采用分布式光纤温度测量系统对思安江水库不同时期与不同水位的库水温度进行测量,并分析测量数据。结果表明:库水温度曲线可分为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和稳定不变3个阶段,在距水面60 m以下库水温度保持在11℃左右。最后,对该测量方法进行讨论,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技术 库水温度 温度测量 思安江水库枢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