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逻辑、实践困境与路径创新 被引量:2
1
作者 朱为宏 刘慧 彭德雷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9,共9页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强化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已经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必答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但...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强化高校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能,已经成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必答题。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改革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路径,但仍面临科研人员的成果转化意识尚未普遍建立、具有转化价值的高质量专利储备不足、政策体系的协同性与执行力度有待提升、市场需求与产业发展之间的衔接机制不够畅通等问题。故亟须体系化协调各级政策的落实,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发展;营造“政产学研用”生态系统,加强实现产业化源头供给;强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制度体系化改革,形成新质生产力合力;建立人才、服务、耐心资本一体化机制,打造全链条的支撑体系。通过系统化、协同化的改革举措,真正释放高校科技创新活力,推动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原始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 政策协同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MATEL-ISM-BN的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预警模型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青娥 荆浩飞 +1 位作者 郭珍旭 王朝静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5-1327,共13页
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基于DEMATEL-ISM-BN系统地剖析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警模型。首先基于扎根理论,遵循“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 为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推动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基于DEMATEL-ISM-BN系统地剖析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警模型。首先基于扎根理论,遵循“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选择性编码”的流程,识别出21项风险因素并将其归纳为技术风险、管理风险、资源风险、效益风险。其次应用DEMATEL法辨析以上风险因素的属性、重要性及其相互影响程度,并通过ISM构建一个6级3阶的有向递接模型,以揭示风险因素间的作用路径。然后将ISM模型转化为贝叶斯网络拓扑结构,应用三角模糊数和DUOWA算子思想计算根节点先验概率,引入Noisy-orgate模型确定条件概率表,应用贝叶斯网络因果推理方法预测风险发生概率,利用逆向推理、敏感性分析和最大致因链分析等功能实现对风险事件发生诱因的实时诊断。最后选取典型案例并对风险预警模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结果显示,所构建的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预警模型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自膨胀吸能吸波抗岩爆支护技术尚未达到试验段试验标准,其中成果转化组织网络不健全、知识产权机制不健全为导致该风险事件发生的关键风险因素。研究结果将重大建设工程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风险的研究推向了新高度,为相关领域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借鉴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建设工程 技术创新 成果转化 风险预警 DEMATEL-ISM-BN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分权异构”模式——基于校企协同孵化与风险投资互联的多案例研究
3
作者 郭庆磊 李宇 《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9,共17页
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与企业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深度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关键。以四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为案例,系统地探索了... 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与企业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创新生态系统中深度融合,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的关键。以四所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实践为案例,系统地探索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与过程机制。研究发现: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权异构”模式存在科学边界、边界融合和市场边界三种构型,以应对科技成果转化制度逻辑的复杂性;校企协同孵化和风险投资互联构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生态环境,校企协同孵化是指高校与企业在同一创新平台直接交互与协同,高校的知识创新向后延伸至孵化阶段,企业的技术创新向前延伸至成果研发阶段;风险投资互联作为知识中介,以多种形式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包括内部风投、外部风投和联合风投三种形式。研究结论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分权异构”模式 校企协同孵化 风险投资互联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现状与对策
4
作者 黄文明 李世柱 +4 位作者 王海翔 李馨 臧秀法 刘颖 徐爱迪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6期112-115,共4页
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现状与对策研究,旨在为农业科技相关部门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该文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重要性,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现状。通过查阅资料与调查研究,详细介绍农业科技创新机制... 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现状与对策研究,旨在为农业科技相关部门推动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该文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重要性,阐述了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现状。通过查阅资料与调查研究,详细介绍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现状,同时分析了农业科技创新机制的研发投入强度、平台基建、高层次人才、效能发展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大农业科技财政资金研发投入,引进高层次人才给予绿色通道、探索激发效能潜力的创新生态体系、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机制建设,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农业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黑龙江省 机制 成果转化 创新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商和用户协同创新: 理论框架与研究展望
5
作者 陈劲 肖彬 刘沐洋 《技术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0-53,共14页
随着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的兴起,制造商与用户(MU)协同创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构建MU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梳理了MU协同创新的理论脉络,明确了MU协同创新与单一创新主体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包含角色、模式、过... 随着后熊彼特创新范式的兴起,制造商与用户(MU)协同创新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为构建MU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梳理了MU协同创新的理论脉络,明确了MU协同创新与单一创新主体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包含角色、模式、过程、机制和成果转化的MU协同创新理论框架,提出MU协同角色和协同模式驱动MU协同创新过程,制造商和用户将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采用不同的模式展开协同创新过程。从战略-知识-组织-数字4个方面构建了MU协同机制。并且,从成果转化的异质性需求、使用和验证的机会、创新成果首次采纳和扩散三个方面探寻MU协同成果转化。亦提出用户主导的、人工智能赋能以及生态系统情境下的MU协同创新三个未来研究方向。通过对MU协同创新理论框架的构建和未来研究方向的提出,为学术界和业界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商与用户协同创新 后熊彼特范式 协同创新过程 协同创新机制 数字协同 科技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创平台赋能科创人才成长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双螺旋共演模式:以深圳科创学院为例
6
作者 周文辉 白裕 周依芳 《中国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9-110,共12页
科创人才与科技成果协同涌现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命题。基于文献梳理与案例归纳,提出科创人才成长度与科技成果转化成熟度的双螺旋适配理念,并以深圳科创学院为例,系统刻画科创平台赋能二者螺旋共演的互促模式。研究发现:科... 科创人才与科技成果协同涌现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命题。基于文献梳理与案例归纳,提出科创人才成长度与科技成果转化成熟度的双螺旋适配理念,并以深圳科创学院为例,系统刻画科创平台赋能二者螺旋共演的互促模式。研究发现:科创平台通过整合硬科技产业链资源,构建“需求识别赋能—产品创新赋能—市场推广赋能”的全周期生态体系,赋能科创人才成长与科技成果转化在科技创新“0→1→N”各阶段形成螺旋式互促效应。研究结果为实现科创人才高效成长和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提供了“人事合一”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创平台 科创人才 科技成果转化 赋能 双螺旋共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会因“智慧”而创新吗?——来自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证据
7
作者 操小娟 钟方媛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共7页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与迭代演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选取2005—2023年我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期DID模型考察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显著影...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现代化深度融合与迭代演进,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选取2005—2023年我国283个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多期DID模型考察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智慧城市试点政策显著影响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试点政策实施促进了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不同区域、不同行政级别、不同发展类型的城市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具有异质性,相较于中西部地区城市、非中心城市和资源型城市,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东部地区城市、中心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的影响更为显著。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可以通过促进人才聚集对城市绿色技术创新产生影响,实现城市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提升。研究在前期智慧城市试点政策评估的基础上,从中观视角为后续城市层面的政策实施和推广提供了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城市试点 绿色技术创新 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政策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演进视角下科创型企业的创新扩散机制研究——基于中核海得威的探索性单案例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王泽鹏 杨斌 杨金东 《南开管理评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7-198,共12页
对于科创型企业来说,创新扩散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价值的核心环节,而技术演进可以看作企业创新扩散过程中的关键驱动力。本文选取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探索性单案例分析,探讨技术演进视角下科创型企业如何实... 对于科创型企业来说,创新扩散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价值的核心环节,而技术演进可以看作企业创新扩散过程中的关键驱动力。本文选取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探索性单案例分析,探讨技术演进视角下科创型企业如何实现创新扩散。研究发现:(1)技术演进视角下科创型企业创新扩散过程中存在选择式演进、变异式演进与重构式演进三种内在机制,体现为“技术驱动—需求驱动—场景驱动”关键要素的动态更迭;(2)作为企业创新扩散基础,科创型企业的资源集成路径表现为“资源组件适配—资源结构扩展—资源关系链接”动态转变;(3)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归纳出企业创新扩散的演进逻辑,与现有创新扩散研究的技术逻辑与市场逻辑相比,在扩散主体、扩散结构、扩散路径、扩散特征与扩散模式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逻辑特征。本文研究结论为科创型企业创新扩散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扩散 技术演进 科技成果转化 资源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机理、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鸿飞 赵春江 李瑾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2,共9页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 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颠覆性科技创新向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桥梁,贯穿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始终。论文明确了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认为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成果转化活动,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将颠覆性、原创性科技成果深度落地扎根至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可以促进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主要通过催生农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动能,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在高新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仍面临农业高新科技成果与产业发展需求脱节、成果转化机制尚不健全、跨领域协作难度大、缺乏高质量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推广队伍等诸多问题,需要深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打造高效的农业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对接平台,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人才队伍,促进高新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农业新质生产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高新技术 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产学研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空间集聚效应——基于统计数据与组基多轨迹解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红斌 张洪波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2-158,共7页
采用集聚度分析和组基轨迹模型对我国72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空间集聚效应、空间分异性及发展轨迹进行系统分析,分省区探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多轨迹趋势与驱动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整体形势趋好,空间集聚度正在减弱;... 采用集聚度分析和组基轨迹模型对我国72所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空间集聚效应、空间分异性及发展轨迹进行系统分析,分省区探讨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多轨迹趋势与驱动特征。研究发现,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整体形势趋好,空间集聚度正在减弱;但校际与地区发展轨迹间的分异性相对明显,超80%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不高。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质量发展,需深化区域合作与集群联动,强化协同创新与集群攻关,完善激励与产研融合机制,建设集成型的从业人才队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协同创新 产研融合 集群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仝宣文 陈庆庆 李霞 《重庆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4-105,共12页
地方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构建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及测度体系,用以分析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具体路径。通过对2015—2022年我国31... 地方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构建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框架及测度体系,用以分析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对新质生产力的影响及具体路径。通过对2015—2022年我国31个省份高校的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分析发现,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创新驱动与技术进步机制、知识溢出与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制显著提升新质生产力水平,展现了双重路径协同作用的系统性支撑。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发达地区凭借资源优势与市场化能力,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及其对新质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上显著优于欠发达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因技术吸收与应用能力突出,较传统产业在成果转化效率上具有显著优势。为提高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构建政策引导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从技术研发、中试验证到市场应用的全链条高效转化,打造以技术转移机构和产业园区为核心的开放协同创新生态系统;完善科研管理体制,通过优化科研成果收益分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深化科研组织模式,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搭建高效的科研资源整合平台,推动区域创新网络建设,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计划以吸引高端创新人才,助力传统产业实现智能化转型升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新质生产力 创新驱动 创新生态 区域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键核心技术群落识别与创新态势评估模型构建——基于全球PCT专利数据的实证研究
12
作者 孙明汉 魏雪迎 朱秀珠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9-139,共11页
当前,中国跨越要素驱动发展和资本驱动发展两个阶段,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成为全球技术创新核心参与者。使用专利大数据进行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研究日益丰富,但国内对全球关键核心技术群落识别与创新演化趋势的研究较少。基于全球4 6... 当前,中国跨越要素驱动发展和资本驱动发展两个阶段,进入创新驱动发展阶段,成为全球技术创新核心参与者。使用专利大数据进行科技管理与知识管理的研究日益丰富,但国内对全球关键核心技术群落识别与创新演化趋势的研究较少。基于全球4 611 149件PCT专利申请记录、14 887 452条IPC分类号信息和23 961 143条PCT专利引文信息构建RIT指数,对专利技术领域进行沉睡、衰退、新兴和强势4种类别划分;提取所有领域IPC共现关系,构建全局技术融合网络图谱;采用h-strength提取网络图谱核心结构,将网络社群算法识别与技术专家解读相结合,对结果进行细致解读。最终,共识别出全球、全领域两个超大、8个较大、30个中等和34个较小规模的关键核心技术群落。其中,生物医药、数字信息传输与无线通讯网络是当前全球技术创新的两大主要驱动力;光学系统和仪器整体呈现强势特征,半导体器件、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技术群落内部出现4种技术特征更迭。此外,中等规模催化剂、层状产品、增材制造、共聚物及共聚工艺、半透膜及制备、表面液体涂层等技术群落也呈现出强势特征。对全球技术创新演化前沿态势进行有效监测,可为跨国创新态势对比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T专利 技术融合 关键核心技术 技术群落识别 创新态势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抗肿瘤药物研发与产业化进展
13
作者 林逸君 《应用海洋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6-387,共12页
海洋富含结构新颖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持续开展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研发和获取专利知识产权是推动海洋抗肿瘤药物产业化的重要基础保障。本文阐述了数种已上市、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海洋抗肿瘤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历程,指出了研发创新过程存... 海洋富含结构新颖的抗肿瘤活性物质,持续开展海洋抗肿瘤活性物质研发和获取专利知识产权是推动海洋抗肿瘤药物产业化的重要基础保障。本文阐述了数种已上市、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海洋抗肿瘤药物研发和产业化历程,指出了研发创新过程存在的药源、人才、政策等方面瓶颈和产业化过程存在的临床、市场、资金等方面瓶颈问题,提出了构建抗肿瘤药源种质资源库、基因库,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精准药物设计来缓解药源问题,探索推动建设国家级海洋药物产业发展创新中心、药物研发委托外包研究机构等产业化专业化平台,拓展多样化的抗肿瘤产品等建议,立足于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禀赋,加大产学研合作,使我国海洋抗肿瘤药物研究形成有特色的发展方向和产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药物 抗肿瘤 产业发展创新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知识产权保护、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
14
作者 宗栋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6-152,共7页
选取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三者间关系。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且这一结论经过... 选取2009—2022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多维度实证检验知识产权保护、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三者间关系。研究发现,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有效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且这一结论经过内生性处理、调整研究样本、更换变量衡量方式等处理后依然成立。异质性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对东部地区、市场化程度高地区新质生产力的影响更为显著。传导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能够有效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进而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显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能够直接影响本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还可通过空间外溢效应作用于毗邻地区新质生产力发展。研究结论能够为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产权保护 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新质生产力 创新成果 现代化产业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创新研究
15
作者 刘洁 吴海平 +1 位作者 张志红 傅建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5期78-80,83,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创新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自主创新能力、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 乡村振兴战略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新的政策支持和市场机遇,探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创新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从自主创新能力、资金支持力度、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及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方面,分析了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实施产教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流程及建立科学的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机制等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高校 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策略 自主创新能力 转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乡村振兴的机制与路径探析
16
作者 张志红 吴海平 +1 位作者 刘洁 傅建平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5年第2期67-69,共3页
阐述了科技成果转化对乡村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耗减少及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科技成果转化对“未来乡村”“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建设的深远影响,针对当前乡村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困境,从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培育技术交易... 阐述了科技成果转化对乡村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耗减少及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揭示了科技成果转化对“未来乡村”“美丽乡村”“数字乡村”建设的深远影响,针对当前乡村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困境,从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培育技术交易平台、强化顶层设计、加强技术转移人才培养等四大机制及深化产学研用融合、优化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强化人才支撑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科技成果转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转化 乡村振兴 产业结构优化 绿色低碳 创新意识 产学研合作 人才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企业科技创新人才价值溯源分成评估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良锦 辜穗 +2 位作者 方峦 乐彦婷 李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151,共10页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而科技创新人才是创新过程中的第一要素。作为油气生产的主要参与主体,油气企业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依靠拥有高水平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为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动力,在人才价值...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力量,而科技创新人才是创新过程中的第一要素。作为油气生产的主要参与主体,油气企业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依靠拥有高水平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为了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动力,在人才价值创造与评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生产全要素视角下的科技创新价值分享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油气企业科技创新人才价值溯源分成评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油气企业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过程,匹配油气企业科技创新特征、具有产业适应性的人才价值评估理论与方法较少;(2)油气企业科技创新人才价值溯源分成,是以油气科技创新成果经济价值评估结果为前提对参与成果创造的团队和个人按照实际贡献进行价值追溯与量化的过程,需要通过对单项科技创新成果经济价值溯源和科技创新成果完成人价值溯源两次溯源来实现;(3)以创新成果为导向的科技创新人才价值贡献率是人才价值溯源分成的核心参数,由完成人参与度、完成人创新度、完成人贡献度为内容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共同确定。结论认为,该方法为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业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提供了参考,能够有效解决人才在油气科技创新活动中的经济价值量化问题,对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 科技创新人才 价值溯源分成 科技创新成果 经济价值 新质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研究——基于长短期视角 被引量:19
18
作者 张亚明 赵科 +1 位作者 宋雯婕 苏妍嫄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4,共7页
基于长短期视角,运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省级层面2016—2020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双重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短期看,我国各省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均值偏低,综合效率值呈现“中部>东部>西部”的空间格局,投入... 基于长短期视角,运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省级层面2016—2020年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进行双重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短期看,我国各省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均值偏低,综合效率值呈现“中部>东部>西部”的空间格局,投入产出松弛变量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从长期看,我国整体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略有下降,“追赶效应”和“增长效应”分别是各省份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驱动和制约因素;对比来看,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作用具有时间异质性,在短期中规模效率比纯技术效率更有效,而在长期中纯技术效率对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贡献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成果 成果转化 转化效率 科技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产托管服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探析——以安徽颍州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创新基地为例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欢 汪永武 +11 位作者 马斐 曹承富 吴子峰 乔玉强 李玮 张向前 赵竹 丁永刚 侯君佑 储艳梅 韩佩杰 杜世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3期246-251,共6页
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系统阐述了目前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并综合分析了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成果属性、转化动力、转化机制及农技推广模式等方面... 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系统阐述了目前安徽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模式,并综合分析了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成果属性、转化动力、转化机制及农技推广模式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新阶段对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联动发展以及农业生产托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理论框架,并以安徽颍州农业社会化服务科技创新基地为例,分析了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在推进科技创新和促进成果高效转化方面的正向作用,阐述了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系统、托管组织等主体在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的联动协作机制。提出了一条可行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基于生产托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以期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助力农业新技术推广到位、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 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 生产托管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的多元路径与异质性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张亚明 赵科 +1 位作者 刘海鸥 宋雯婕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52,共11页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协同创新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关键举措。本文从投入、产出、环境、互动四个层面构建协同创新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理论框架,以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 科技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协同创新是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关键举措。本文从投入、产出、环境、互动四个层面构建协同创新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理论框架,以中国30个省份为样本,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探究协同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的多元实现路径与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①单个协同创新要素不构成科技成果高转化效率的必要条件,但科研激励强度作为核心要素对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具有普适作用;②协同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的组态有三种,可归纳为科研环境驱动型和科研经费保障下的激励型两条实现路径,且前者包含案例最多;③科技成果非高转化效率并非高转化效率的对立面,科研素质不高是产生非高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④异质性分析表明,科研环境、科研产出、科研素质分别对东、中、西部地区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具有关键作用,科研投入和科研素质缺失则具有普遍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创新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科研环境 区域异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