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77篇文章
< 1 2 16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斯脉冲激光灼烧TC4钛合金时变温度场特性
1
作者 李隆 贺政隆 +5 位作者 李昕阳 宁江浩 纪玉潇 杨恒鑫 石镨 张春玲 《应用光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04-611,共8页
TC4钛合金具有优良的耐蚀性、低密度、高比强度及较好的韧性和焊接性等一系列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有限元分析方法为基础,利用热传导方程对TC4钛合金圆盘温度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脉冲激光加工金属材料的工... TC4钛合金具有优良的耐蚀性、低密度、高比强度及较好的韧性和焊接性等一系列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有限元分析方法为基础,利用热传导方程对TC4钛合金圆盘温度场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了脉冲激光加工金属材料的工作特点,建立了符合实际加工特点的热模型,数值分析了TC4钛合金温度场随激光功率、光斑半径及激光脉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若使用中心激光波长为1 064 nm,激光功率为2 kW,光斑半径为2 mm,激光脉宽为8 ms,脉冲重复频率为1 kHz,尺寸直径为Φ5.0 cm,厚度为5 mm的TC4钛合金,其在50 ms间具有的峰值温升为1 209.80 K;在相同条件下,当光斑半径分别为1.5 mm、2.0 mm、2.5 mm、5 mm时,钛合金端面的最高热形变量为30.033μm。研究结果将为激光加工钛合金时准确设置激光加工参数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tc4钛合金 脉冲激光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轴向超声振动辅助电火花铣削加工试验研究
2
作者 王岩 王雯瑀 +2 位作者 董颖怀 樊凌峰 刘启航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32,共8页
超声振动有助于改善电火花加工的表面形貌,但超声振动的加入也使得其材料去除机理更加复杂,难以形成标准化的工艺过程。为全面了解轴向超声振动辅助电火花加工的工艺特点,对TC4工件分别进行电火花铣削加工和轴向超声振动辅助电火花铣削... 超声振动有助于改善电火花加工的表面形貌,但超声振动的加入也使得其材料去除机理更加复杂,难以形成标准化的工艺过程。为全面了解轴向超声振动辅助电火花加工的工艺特点,对TC4工件分别进行电火花铣削加工和轴向超声振动辅助电火花铣削加工。选取不同的峰值电流、脉冲宽度、脉冲间隙和超声振幅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分析其表面粗糙度Ra。结果表明将轴向超声振动引入电火花铣削加工能够使表面粗糙度下降5.5%~18.9%,轴向超声振动的加入改变了极间能量分配关系,并减少了用于材料去除的能量。该研究为轴向超声振动辅助电火花铣削工艺的理论分析提供了数据支持,并为工艺参数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振动 电火花加工 铣削工艺 表面形貌 tc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抛光TC4钛合金高粗糙度表面及表面耐磨损行为
3
作者 戴峰泽 安春桥 +2 位作者 霍坤 何娟 陈希章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1-298,共8页
针对离心泵薄壁钛合金叶轮叶片表面粗糙度控制困难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砂石对叶片表面的磨损问题,分别在氩气和空气氛围下采用纳秒脉冲激光器对铣削后具有高粗糙度的TC4钛合金表面进行抛光,发现在氩气氛围下能获得更好的抛光效果,能使工件... 针对离心泵薄壁钛合金叶轮叶片表面粗糙度控制困难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砂石对叶片表面的磨损问题,分别在氩气和空气氛围下采用纳秒脉冲激光器对铣削后具有高粗糙度的TC4钛合金表面进行抛光,发现在氩气氛围下能获得更好的抛光效果,能使工件表面算术平均高度下降56.12%、表面硬度提高21.94%;而在空气环境下,工件表面获得了高硬度的氮化钛,表面算术平均高度下降了51.89%,硬度比原始表面提高了176.79%.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原始的工件表面和氩气氛围下抛光的工件表面均以磨粒磨损为主,其中在氩气氛围下抛光的工件由于抛光过程中获得了硬度较高的α′-Ti马氏体,因此表面的磨痕宽度更窄;而在空气氛围下则由于重熔层获得了高硬度氮化钛使得工件表面平均动摩擦系数从0.46降至0.16,显著提高了工件表面的耐磨性,磨痕宽度大幅降低,在与GCr15陶瓷球对磨过程中工件表面则主要表现为黏着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激光抛光 激光氮化 硬度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火温度对TA1/TC4波纹轧复合板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影响
4
作者 张鹏 宁少波 +4 位作者 王涛 任忠凯 赵浩 刘文文 郭继保 《塑性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2,共9页
对波纹轧制工艺制备得到的TA1/TC4复合板进行轧后退火研究,通过拉伸、拉剪测试以及界面微观组织表征,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波纹热轧TA1/TC4复合板变形失效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温退火(350~450℃)时,复合板基材的静态回复程度较低,复... 对波纹轧制工艺制备得到的TA1/TC4复合板进行轧后退火研究,通过拉伸、拉剪测试以及界面微观组织表征,研究了退火温度对波纹热轧TA1/TC4复合板变形失效行为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低温退火(350~450℃)时,复合板基材的静态回复程度较低,复合板内部的加工硬化现象仍较明显,导致复合板韧塑性能力提升不明显,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复合板塑性改善明显。当退火温度高于500℃时,复合板的拉伸和剪切性能下降明显,对复合板的综合力学性能存在不利影响。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500℃,1 h的退火条件下,复合板的综合力学性能最佳,此时屈服强度为802.3 MPa,剪切强度为366.54 MPa,伸长率接近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纹轧制 TA1/tc4复合板 退火温度 力学性能 界面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1合金显微组织特征参数与拉伸性能的定量关系
5
作者 王伟 侯妍 +3 位作者 辛社伟 罗炽铖 刘显昊 王成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327-2338,共12页
针对TC11钛合金显微组织特征参数与室温拉伸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尚未明确的问题,本文采用固溶时效热处理工艺调控锻态TC11钛合金的显微组织,结合ImageJ图像分析软件定量表征等轴α相含量、晶粒尺寸及片层α相厚度和长宽比,并采用多元非... 针对TC11钛合金显微组织特征参数与室温拉伸性能之间的定量关系尚未明确的问题,本文采用固溶时效热处理工艺调控锻态TC11钛合金的显微组织,结合ImageJ图像分析软件定量表征等轴α相含量、晶粒尺寸及片层α相厚度和长宽比,并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建立TC11显微组织特征参数与室温拉伸性能的定量关系模型。结果表明:同一时效温度下,固溶温度每升高10℃,等轴α相含量降低约14.8%,而等轴α相晶粒尺寸维持在4~6μm区间;同一固溶温度下,时效温度每升高10℃,片层α相长宽比平均能增加13.31。等轴α相含量和片层α相厚度是影响强度的关键因素,等轴α相含量增加或片层α相厚度减小均提高强度;而等轴α相晶粒尺寸与片层α相长宽比对塑性影响较深,增大等轴α晶粒尺寸或降低片层α相长宽比改善塑性。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呈现显著相关性(R^(2)>0.96),能准确表达TC11组织特征参数与拉伸性能的关系,对钛合金显微组织调控与力学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1钛合金 显微组织 拉伸性能 定量关系 多元非线性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0℃高周疲劳下TC17超声冲击强化表面状态演化规律研究
6
作者 谭靓 樊怡 姚倡锋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90-801,共12页
以TC17钛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冲击强化工艺试验、表面状态测试分析和400℃高周疲劳试验,分析了超声冲击强化表面粗糙度、表面几何形貌、表层残余应力、表层显微硬度和表层微观组织等表面状态特征在400℃拉/拉高周疲劳试验过程中的... 以TC17钛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冲击强化工艺试验、表面状态测试分析和400℃高周疲劳试验,分析了超声冲击强化表面粗糙度、表面几何形貌、表层残余应力、表层显微硬度和表层微观组织等表面状态特征在400℃拉/拉高周疲劳试验过程中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与超声冲击强化试样初始表面状态相比,试样在400℃下保温1 h后,表面粗糙度Ra从0.46μm增大到0.67μm,表面显微硬度从630 HV0.025降低至450 HV0.025,表面残余压应力从-640 MPa减小到-525 MPa,残余压应力峰值从-1088 MPa减小到-776 MPa,塑性变形层深度由20μm减小到13μm;400℃下试样疲劳断裂后,表面粗糙度为1.22μm,残余压应力影响层深度为70μm,塑性变形层深度为9μm,表层等轴状α相转变为长条状,平均晶粒面积由11.8μm 2增大至34μm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7钛合金 超声冲击强化 表面状态 高周疲劳 演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表面镍基涂层的微观组织及高温抗变形性能
7
作者 付宇明 李长城 +1 位作者 闫茂荣 郑立娟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8-117,共10页
为研究TC4表面激光熔覆涂层的耐高温抗变形性能,采用激光熔覆技术,以GH4169镍基高温合金粉末为基粉,HfC、ZrC、TaC、NbC过渡族碳化物为增强相,在TC4基材上制备不同比例的镍基金属-多元陶瓷复合涂层,通过组织表征和性能测试系统研究了不... 为研究TC4表面激光熔覆涂层的耐高温抗变形性能,采用激光熔覆技术,以GH4169镍基高温合金粉末为基粉,HfC、ZrC、TaC、NbC过渡族碳化物为增强相,在TC4基材上制备不同比例的镍基金属-多元陶瓷复合涂层,通过组织表征和性能测试系统研究了不同多元陶瓷粉末含量涂层的微观组织、涂层硬度和高温抗变形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碳化物陶瓷增强相的添加使涂层微观组织细化,硬度得到提升,当陶瓷增强相添加量为15%时涂层硬度最高,是基材的2.54倍;随温度升高,纯镍基熔覆涂层内部枝晶组织发生了溶解和分离,并逐渐等轴化;添加15%陶瓷粉末的镍基熔覆涂层中出现了枝晶破碎情况,熔覆层中弥散分布的陶瓷增强相发生了聚集长大现象;在3种高温压缩试验温度(700、800、900℃)下,试件的最大等效应力和最大等效应变均出现在基材内部,相比于TC4试件,激光熔覆试件在涂层结合区产生应力突变,涂层的抗变形能力有所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激光熔覆 微观组织 显微硬度 高温压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度球头刀四轴铣削TC4残余应力梯度分布反解
8
作者 周金华 齐琪 +1 位作者 任军学 詹梅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0-779,共10页
商用航空发动机大型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前缘金属加强边的内外型面精加工采用定制化锥度球头刀四轴铣削方式完成,该阶段引入的加工残余应力常常引起过大的弯扭变形而导致零件尺寸超差。针对锥度球头刀四轴铣削钛合金TC4,提出了一种基于薄... 商用航空发动机大型复合材料风扇叶片前缘金属加强边的内外型面精加工采用定制化锥度球头刀四轴铣削方式完成,该阶段引入的加工残余应力常常引起过大的弯扭变形而导致零件尺寸超差。针对锥度球头刀四轴铣削钛合金TC4,提出了一种基于薄板加工变形测试的铣削残余应力梯度分布逆向辨识方法。采用双曲正切模型对铣削残余应力梯度分布进行参数化表征,将残余应力梯度分布的求解转换为对两个待定系数k和ω的反解,通过测试钛合金试块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计算确定模型系数k,通过测试钛合金薄板铣削弯曲变形挠度反解出模型系数ω,以此确定残余应力梯度分布曲线。开展了4组钛合金TC4试块铣削验证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铣削残余应力梯度分布的平均预测准确率高达99.35%。与传统X射线测试法相比,所提出的方法避免了采用电解腐蚀剥层来测试亚表层残余应力,同时也充分考虑了铣削加工残余应力在已加工表面的分布不均匀性问题,即铣削加工残余应力离散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度球头刀 钛合金tc4 四轴铣削 残余应力 逆向辨识 离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_(2)添加量对激光熔覆Ni60A/TC4复合层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尹燕 赵奎安 +3 位作者 李辉 何明明 刘颖波 张瑞华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9-124,共6页
由于以往对添加CeO_(2)对TC4表面镍基/钛基熔覆层影响的研究较少,为解决TC4钛合金硬度低、耐磨性差的问题,通过同轴激光送粉熔覆技术在TC4表面制备了CeO_(2)/(70%Ni60A+30%TC4)复合熔覆层。利用光学显微镜和SEM对熔覆层组织形貌和晶粒... 由于以往对添加CeO_(2)对TC4表面镍基/钛基熔覆层影响的研究较少,为解决TC4钛合金硬度低、耐磨性差的问题,通过同轴激光送粉熔覆技术在TC4表面制备了CeO_(2)/(70%Ni60A+30%TC4)复合熔覆层。利用光学显微镜和SEM对熔覆层组织形貌和晶粒大小进行了分析对比,用XRD和EDS分析了熔覆层相组成。分析了CeO_(2)不同添加量对熔覆层成型质量和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CeO_(2)的加入抑制了熔覆层裂纹的产生,且添加量为0.3%时,熔覆层无裂纹,成型质量最好。CeO_(2)的添加并未改变熔覆层的基本相组成。随着添加量增加,熔覆层组织呈现先细化后又变粗大的规律,当添加量为0.3%时,组织最细小。熔覆层显微硬度明显高于基体,当添加量为0.3%时效果最显著,为883 HV左右,约为基材的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熔覆 CeO_(2) tc4 NI60A TIC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11钛合金表面TiN颗粒强化层组织与性能分析
10
作者 梁忠伟 林子顺 +3 位作者 唐荟 李天羿 张宇鹏 BALIGASIMA Patrick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9,共9页
提升TC11钛合金的耐磨损性能对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基于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工艺,通过将研磨球和TiN粉末混合研磨的方式,在TC11钛合金表面实现了晶粒细化和弥散强化,成功制备了基于TiN颗粒增强的强化层,对表面形貌和... 提升TC11钛合金的耐磨损性能对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安全性能至关重要。基于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工艺,通过将研磨球和TiN粉末混合研磨的方式,在TC11钛合金表面实现了晶粒细化和弥散强化,成功制备了基于TiN颗粒增强的强化层,对表面形貌和微观组织特征进行研究,并评估其耐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处理后的TC11钛合金样品表面粗糙度显著降低,表面硬度和耐磨损性能显著提升。与未处理和仅作普通研磨处理的样品相比,TiN颗粒增强的样品表面粗糙度分别降低了43.29%和23.14%,表面硬度分别提高了9.48%和1.8%,磨痕宽度分别降低了36.18%和33.18%。本文为改善TC11及其他钛合金材料的耐磨损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对提高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的服役性能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11钛合金 表面机械研磨处理 TiN颗粒 强化层 微观组织与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技术对TC6钛合金加工特性的应用研究
11
作者 张钊源 张维琨 +3 位作者 张耀武 张雪妮 李醒凯 鞠录岩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探究机加工中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技术对切削温度、材料塑性变形以及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方法针对TC6钛合金进行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切削加工应用试验,对比常温干切削和–27℃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切削以及改变加工参数对TC6材料已加工表... 目的探究机加工中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技术对切削温度、材料塑性变形以及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方法针对TC6钛合金进行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切削加工应用试验,对比常温干切削和–27℃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切削以及改变加工参数对TC6材料已加工表面缺陷、微观形貌及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分析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加工应用特点。结果相较于常温干切削,低温冷风微量润滑切削可以明显降低TC6材料在加工中因热量累积而导致的塑性变形,抑制了切削变形区材料与刀具因内摩擦加剧而导致的咬焊现象,减少了已加工表面黏屑、划痕、凹坑、撕裂、侧流等缺陷,有效提高了加工表面质量,与常温干切削加工相比,低温微量润滑切削的表面粗糙度值降低了19%;在加工参数为变量的切削中,提高进给量使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增加了49%,进给量对已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最大;提高背吃刀量使已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增加了43%,背吃刀量对表面质量的影响次之;切削速度对表面质量的影响最小,但背吃刀量和切削速度的增加易使工艺系统产生振动,造成不稳定切削现象。结论将低温冷风微量润滑技术应用在TC6材料的加工上对提高加工质量、满足低碳工业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6钛合金 低温冷风微量润滑 加工表面质量 粗糙度 车削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钛合金热拉伸变形行为及本构模型的建立
12
作者 刘大海 刘康 +2 位作者 杨亮 秦海 钱世伟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4-112,共9页
目的综合分析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微观组织对薄板TC4钛合金变形行为的影响机理;考虑温度与应变速率的影响,建立适用于宽温度范围、低应变速率(准静态)条件的本构模型。方法在温度为25~900℃、应变速率为0.00053 s^(−1)和温度为700~900... 目的综合分析变形温度、应变速率和微观组织对薄板TC4钛合金变形行为的影响机理;考虑温度与应变速率的影响,建立适用于宽温度范围、低应变速率(准静态)条件的本构模型。方法在温度为25~900℃、应变速率为0.00053 s^(−1)和温度为700~900℃、应变速率为0.00023~0.00080 s^(−1)的条件下,进行0.6 mm TC4钛合金单轴热拉伸试验。通过观察材料热拉伸变形后的微观组织变化情况,研究微观组织对热拉伸性能的影响。基于Hooke定律和Grosman方程建立此合金的本构模型。结果当温度由25℃升高到900℃时,屈服点应变由1.21%降低至0.52%。在700~900℃和0.00023~0.00080 s^(−1)条件下拉伸时,温度对材料的流变应力影响最大。通过分析微观组织形貌可知,原始TC4钛合金板材存在沿轧制方向分布的(α+β)组织。在700℃、0.00026 s^(−1)条件下拉伸时,得到细小均匀的等轴(α+β)组织;当温度上升至900℃时,得到较为粗大均匀的等轴(α+β)组织。结论当TC4钛合金在高温、低应变速率(准静态)条件下变形时,高温软化作用大于形变硬化作用,温度对合金流变应力的影响占主导地位,但应变速率对流变应力也有一定的影响,证明TC4钛合金为温度应变速率敏感型合金。在700℃、0.00026 s^(−1)条件下拉伸时,材料微观组织均匀细小,其综合力学性能相对最好。基于Hooke定律和Grosman方程建立此合金在700~900℃和0.00023~0.00080 s^(−1)条件下的本构模型,相关性系数R大于0.96,证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TC4钛合金在宽温度范围、低应变速率(准静态)下的高温变形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热拉伸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本构模型 低应变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nCHERS-TC/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51种药物残留
13
作者 文英会 张崇威 +3 位作者 刘占通 张辉鹏 王坤丽 陈红英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82-1289,共8页
建立了SinCHERS-TC/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51种药物残留的方法。称取2 g样品,经酸化乙腈及Mcllvaine-Na2EDTA缓冲盐混合溶液提取,借助挤压装置,将提取液滤过净化管,滤液经水1∶1稀释过滤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 建立了SinCHERS-TC/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51种药物残留的方法。称取2 g样品,经酸化乙腈及Mcllvaine-Na2EDTA缓冲盐混合溶液提取,借助挤压装置,将提取液滤过净化管,滤液经水1∶1稀释过滤后,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51种药物在0.5~1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均不小于0.999 0,检出限(LOD)为4~10μg/kg,定量下限(LOQ)为8~20μg/kg。以牛肉为基质,51种药物在LOQ、2LOQ、10LOQ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2.8%~109%,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30%~8.0%。该方法前处理简单、操作方便高效、灵敏度高、准确度好,适用于鸡肉、猪肉、牛肉、羊肉、鱼肉中51种药物残留的快速筛查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CHERS-tc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动物源性食品 药物残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Cu-Ti钎焊蓝宝石/中间层/TC4合金接头剪切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全明 肖俊峰 +3 位作者 唐文书 高松 孙华为 龙伟民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1,共7页
陶瓷/金属钎焊连接面临钎料对陶瓷表面润湿性差和钎焊接头残余应力难缓解等问题,文中分析了Ag-Cu-Ti系活性钎料和中间层特性对蓝宝石/TC4合金钎焊接头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元素含量增加,Ag-Cu-Ti系钎料熔化温度升高,固液相线... 陶瓷/金属钎焊连接面临钎料对陶瓷表面润湿性差和钎焊接头残余应力难缓解等问题,文中分析了Ag-Cu-Ti系活性钎料和中间层特性对蓝宝石/TC4合金钎焊接头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Ti元素含量增加,Ag-Cu-Ti系钎料熔化温度升高,固液相线温度区间相同.Ag-Cu-3Ti钎料熔化物相主要包括银基、钛基和晶体相等,晶体相主要包括CuTi,Cu_(3)Ti,CuO,TiO,Cu_(2)O,Ti_(2)O和TiAg等;蓝宝石与钎料之间形成致密冶金反应层,其组织主要由银基、铜基固溶体和多种稳定金属间化合物组成.采用Ag-Cu-3Ti钎料在870℃/20 min钎焊工艺下,添加0.2 mm 4J29片、铜片、钼片、钛纤维多孔材料、2 mm铜和钼片作中间层,钎焊蓝宝石/TC4合金接头剪切强度分别为26.74 MPa,15.20 MPa,15.78 MPa,3.11 MPa,23.73 MPa和30.49 MPa,蓝宝石/2 mm钼片/TC4合金钎焊接头剪切强度较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宝石 tc4合金 AG-CU-TI钎料 中间层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K202树脂对Mo(Ⅵ)/Tc(Ⅶ)的分离行为
15
作者 李斌亮 刘圆坤 +3 位作者 仝娟 张耀文 史克亮 杨军强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9-258,共10页
^(99)Tc^(m)(T_(1/2)=6.01 h)是99Mo的衰变子体,是目前核医学临床诊断应用最为广泛的放射性核素之一,然而用现有生产方式获得的^(99)Tc^(m)均需化学纯化分离步骤,操作复杂。因此,研究新型树脂材料对Mo(Ⅵ)/Tc(Ⅶ)的分离行为具有较大的... ^(99)Tc^(m)(T_(1/2)=6.01 h)是99Mo的衰变子体,是目前核医学临床诊断应用最为广泛的放射性核素之一,然而用现有生产方式获得的^(99)Tc^(m)均需化学纯化分离步骤,操作复杂。因此,研究新型树脂材料对Mo(Ⅵ)/Tc(Ⅶ)的分离行为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本工作从批式吸附实验、动态柱实验以及吸附机理三方面系统地探究了TK202树脂对Mo(Ⅵ)/Tc(Ⅶ)的分离性能,结果表明:TK202树脂在7 mol/L NaOH条件下对Re(Ⅶ)/Tc(Ⅶ)的吸附效果最佳,最大吸附分配系数K_(d)为118 mL/g;4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模型。此外,TK202树脂还表现出良好的辐照稳定性,且能在多种阴离子共存时选择性吸附Re(Ⅶ)。柱实验结果表明:TK202树脂对于Re(Ⅶ)的动态吸附容量为7.89 mg/g,Re(Ⅶ)的回收率接近100%。吸附机理经探究为双水相萃取。本工作对TK202树脂在Mo(Ⅵ)/Tc(Ⅶ)分离实际应用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基础和使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K202树脂 吸附 柱分离 Mo(Ⅵ)/tc(Ⅶ)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环境^(99)Tc的水平、来源、分析及示踪应用
16
作者 张佳琪 黄钊 +1 位作者 范煜坤 侯小琳 《中国无机分析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85-1404,共20页
人类核活动如核试验、乏燃料后处理、福岛核污染水排放等向海洋环境释放了大量高裂变产额核素-锝-99(^(99)Tc),然而其带来的潜在环境辐射和健康影响尚不完全明晰。此外,^(99)Tc的高水溶性和长半衰期等特性使其成为良好的海洋示踪剂,示... 人类核活动如核试验、乏燃料后处理、福岛核污染水排放等向海洋环境释放了大量高裂变产额核素-锝-99(^(99)Tc),然而其带来的潜在环境辐射和健康影响尚不完全明晰。此外,^(99)Tc的高水溶性和长半衰期等特性使其成为良好的海洋示踪剂,示踪研究洋流循环和水团交换等环境过程。目前,针对^(99)Tc的综述主要集中在各类样品中^(99)Tc分析方法,较少关注^(99)Tc的海洋环境行为和示踪应用。系统梳理海洋环境^(99)Tc的来源、行为规律及示踪应用现状对于理解其环境辐射危害、应对核污染排放、海洋环境过程示踪研究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对海洋生态系统中^(99)Tc的来源和分布进行系统总结,评述^(99)Tc分析方法的最新进展,重点聚焦在对^(99)Tc的环境行为,特别是^(99)Tc的海洋环境示踪应用,并对该领域面临的挑战与前景进行展望,以期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放的^(99)Tc在我国边缘海域和西太平洋海域的环境影响研究提供较为全面系统的基础信息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tc 海洋示踪 海水 分析方法 核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削参数对钻削TC4小孔切削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那春雨 姜增辉 +1 位作者 刘玮 王少涵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7-72,共6页
为研究钻削TC4小孔时切削力的特性,采用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试验方法,以钻头直径、钻削速度和进给量为因素,研究了主要钻削参数对钻头轴向力、扭矩的影响规律,并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轴向力及扭矩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钻削参数对轴向力及扭... 为研究钻削TC4小孔时切削力的特性,采用正交试验及单因素试验方法,以钻头直径、钻削速度和进给量为因素,研究了主要钻削参数对钻头轴向力、扭矩的影响规律,并依据试验结果建立了轴向力及扭矩的经验公式。结果表明,钻削参数对轴向力及扭矩的影响程度排序为d>f_(n)>v_(c),当钻削速度为20 m/min时轴向力及扭矩较低,有利于降低切削力引起的加工误差;轴向力及扭矩的经验公式拟合程度较高,显著性较强,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该试验系统参数范围内的钻头轴向力及扭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小孔 钻削 轴向力 经验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4磨削表面晶粒取向演变及微观形貌试验研究
18
作者 张志慧 赵嫚 +3 位作者 王荣 朱思远 茅健 张立强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6-64,共9页
为揭示工艺参数变化所引发的晶粒取向演变对Ti-6Al-4V(TC4)磨削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对TC4试样进行正交磨削试验,试验后通过SEM及光学轮廓仪观测磨削表面,得到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通过泰勒因子模型计算出各组试样晶粒取向对应... 为揭示工艺参数变化所引发的晶粒取向演变对Ti-6Al-4V(TC4)磨削表面微观形貌的影响,对TC4试样进行正交磨削试验,试验后通过SEM及光学轮廓仪观测磨削表面,得到试样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通过泰勒因子模型计算出各组试样晶粒取向对应的泰勒因子,进而分析工艺参数、晶粒取向演变、表面粗糙度、微观形貌间的映射关系。结果表明,表面粗糙度与泰勒因子、磨削深度和进给速度呈正相关,与砂轮线速度呈负相关。磨削深度对表面粗糙度影响最大,进给速度次之,砂轮线速度最小。降低泰勒因子、磨削深度、进给速度,提升砂轮线速度,能避免表面成形时发生现脆性变形,获得更好的磨削表面质量,同时兼顾磨削加工效率。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控制磨削加工表面质量和优化加工工艺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 磨削 晶粒取向 表面粗糙度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丸强化对选区激光熔化TC4钛合金表面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怡然 李磊 《粉末冶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7-376,共10页
分别使用ϕ2.3 mm、ϕ4.0 mm的陶瓷弹丸对选区激光熔化TC4钛合金试样进行喷丸强化处理,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材料表面性能综合测试仪、扫描电镜和维氏显微硬度计对试样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摩擦系数、表面磨损形貌和表面显微硬度... 分别使用ϕ2.3 mm、ϕ4.0 mm的陶瓷弹丸对选区激光熔化TC4钛合金试样进行喷丸强化处理,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材料表面性能综合测试仪、扫描电镜和维氏显微硬度计对试样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表面摩擦系数、表面磨损形貌和表面显微硬度进行观测与分析。结果表明,经过喷丸强化处理后,试样表面粗糙度降低80.2%~86.3%,其中,对于采用ϕ2.3 mm弹丸处理的试样,表面粗糙度随着喷丸强化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采用ϕ4.0 mm弹丸处理的试样,表面粗糙度随着喷丸强化时间的增加逐渐减小。喷丸直径、喷丸时间和作用载荷对试样的摩擦系数均有影响,在10 N载荷作用时,ϕ2.3 mm弹丸处理的试样摩擦系数变化较为明显,ϕ4.0 mm弹丸处理的试样摩擦系数波动较小;载荷增大到20 N时,ϕ2.3 mm弹丸处理后的试样平均摩擦系数波动减缓,ϕ4.0 mm弹丸处理试样的摩擦系数变化不大。喷丸强化处理后的选区激光熔化TC4合金表面有较明显的磨损痕迹和塑性变形破坏,磨损机理主要为磨粒磨损。通过弹丸直径与喷丸强化时间的合理搭配,改善了材料表面摩擦磨损性能,有效抑制了摩擦过程中材料的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区激光熔化tc4合金 喷丸强化 粗糙度 摩擦性能 耐磨性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冲击、喷丸及其复合强化对TC4钛合金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潘妃 王宁 +5 位作者 朱贤皓 武秋宇 张显程 陆体文 周留成 潘鑫磊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7-115,共9页
为提升Ti-6Al-4V(TC4)钛合金的疲劳性能,研究了激光冲击(LSP)、喷丸(SP)及其复合强化(LSP+SP)3种表面强化方法对TC4钛合金的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3种强化工艺后试样表层的残余应力分布,采用显微硬度仪测定显微硬... 为提升Ti-6Al-4V(TC4)钛合金的疲劳性能,研究了激光冲击(LSP)、喷丸(SP)及其复合强化(LSP+SP)3种表面强化方法对TC4钛合金的高周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3种强化工艺后试样表层的残余应力分布,采用显微硬度仪测定显微硬度,并在20℃拉伸高周疲劳加载条件下,基于升降法,分别进行疲劳极限的测试,建立了TC4钛合金疲劳寿命设计的Goodman曲线及公式和基于可靠度的P-Goodman曲线。与未强化的光滑试件相比,LSP、SP、LSP+SP试件的疲劳极限分别提升了18.2%、10.1%和26.6%;结合临界距离理论,得到考虑残余应力与平均应力的影响的Goodman模型,与复合强化高周疲劳试验数据对比,误差不超过5%;基于概率分布函数,确定了不同强化工艺、不同可靠度下的P-Goodman曲线,在相同外加载荷条件下,复合强化工艺的试样更不容易发生疲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c4钛合金 激光冲击 喷丸 疲劳极限 Goodman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