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长与异化:“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蒋喜锋 何文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7-130,共14页
“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合理限度的情感劳动是其职业适应及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借助情感劳动理论,采用质性访谈法探究“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乡村教育情境,以... “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合理限度的情感劳动是其职业适应及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借助情感劳动理论,采用质性访谈法探究“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的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乡村教育情境,以及这一情境中发生于教育教学、职业发展和行政事务等领域的情感事件,直接影响着“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策略的选择,如表层表演、深层表演和自然表达等,同时也造成了他们高强度的情感劳动,这导致他们在获得专业情感成长的同时,亦出现了情感倦怠、情感耗竭等情感异化问题。个体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是“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情感劳动负荷加剧的深层原因,如何使“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的情感劳动保持在合理的限度,促进其专业情感成长、消除情感异化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型”新生代乡村教师 情感劳动 教师情感成长 教师情感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理论体系、实践样态与时代路向 被引量:2
2
作者 付苏豪 李玉顺 +1 位作者 蒋芮 马凡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5-132,共8页
城乡教育均衡是国家实施教育带动乡村振兴的历史性与时代性战略命题,数字教育资源稀缺与优秀教师队伍匮乏深度刻画城乡教育不平等,然而传统东西部结对帮扶与资源跨区域输送实践难以满足乡村教育持续性与适切性的发展需要。面向乡村数字... 城乡教育均衡是国家实施教育带动乡村振兴的历史性与时代性战略命题,数字教育资源稀缺与优秀教师队伍匮乏深度刻画城乡教育不平等,然而传统东西部结对帮扶与资源跨区域输送实践难以满足乡村教育持续性与适切性的发展需要。面向乡村数字教育生态、城乡持续适切帮扶、理论吸纳转化实践的三重现实阻遏,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实现城乡数字教育资源、教师现代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区域教育文化优质均衡的四重理想寻绎提供新的机遇。为此,探索建构以数字生态赋能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供给、教育共同体群智协同共建共享、“异步教研+同步教研+示范课堂”重构乡村教师研修形态为主要特征的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系,并以涵盖全国14省市20县域的教师教研提升项目为例进行真实样态的立体评估,发现其能协同培育教师专业能力与学生学业素养,带动县域教育水平提升与乡村教育现代化跃迁。为促进理论体系迭代优化与城乡教育优质均衡深化发展,必须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平台精准功能服务;打通东西部城乡供需链,形成双边共建共享机制;创新项目管理评价制度,促生教师发展内生动力;联动县域师训部门协力,扩大项目造血辐射规模;重视师生数字素养培育,释放教育数字生态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数字化转型 城乡教育优质均衡 教育公平 乡村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留之间:西部乡村外地青年教师地缘身份认同研究——以X省Q镇为例
3
作者 郭学军 李若楠 王佳恒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4-64,共11页
外地青年教师群体的稳定留任,对于缓解西部乡村教师短缺问题、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以及缩小东西部城乡教育差距,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而现有研究对外地青年教师留任意愿的关键因素——地缘身份认同,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研究以8名在西部... 外地青年教师群体的稳定留任,对于缓解西部乡村教师短缺问题、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以及缩小东西部城乡教育差距,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而现有研究对外地青年教师留任意愿的关键因素——地缘身份认同,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研究以8名在西部乡村教学的外地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6个月的田野调查,运用推拉理论深入探讨了西部乡村外地青年教师地缘身份认同的复杂性。研究发现,8名青年教师目前虽在岗留任,但受地缘身份认同的影响,正面临长期留任与离职的抉择;情感诉求和文化感知是影响他们形成地缘身份认同的两大核心要素。国家应采取多元化的策略,减弱“推力”,增强“拉力”,提升外地青年教师的地缘身份认同,从而促进他们愿意长期留任,并为西部乡村教育事业的持续和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乡村 青年教师 地缘身份 推拉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费师范生“留乡任教”的诉求与进路
4
作者 侯延荣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4-18,共5页
公费师范生是乡村教育的关键依托,应引导其担负起振兴乡村文化的重任。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要以服务年限为约束,实现教育资源精准分配;以中介职能为抓手,推动教育公平的深层落实;以使命选择为抓手,推动从被动服从到主动承担的转变。公费... 公费师范生是乡村教育的关键依托,应引导其担负起振兴乡村文化的重任。公费师范生的培养,要以服务年限为约束,实现教育资源精准分配;以中介职能为抓手,推动教育公平的深层落实;以使命选择为抓手,推动从被动服从到主动承担的转变。公费师范生“留乡任教”是职业归属感与身份认同的内在诉求,经济补偿与职业发展空间的外部期待,文化适应、乡村融入与社会责任诉求。公费师范生“留乡任教”应完善奖惩机制,推动区域政策差异化发展;设立教育实践基地,健全全周期支持体系;促进双向交流,实现共同参与乡村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费师范生 留乡任教 奖惩机制 实践基地 双向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增加对西部农村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影响
5
作者 杨克文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69,共17页
使用2023年西部农村的调研数据,考察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增加对西部农村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增加能够提升西部农村青少年学习成绩,即使处理了内生性问题,该结果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增... 使用2023年西部农村的调研数据,考察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增加对西部农村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影响。结果发现,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增加能够提升西部农村青少年学习成绩,即使处理了内生性问题,该结果仍然稳健。异质性分析发现,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增加对非独生子女、母亲受教育程度较低青少年和男孩等弱势群体的学习成绩影响更大,这有利于缩小不同群体间的学业差距,促进教育公平。机制分析发现,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增加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和提升父母教育期望,进而对西部农村青少年的学习成绩产生正面影响。对此建议:政府继续增加对西部农村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学校通过优化管理,切实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家长给予孩子更多学习上的关注并增加教育投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农村 义务教育财政投入 青少年学习成绩 师生互动 父母教育期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回应:地方公费师范生回归乡土的教育之路 被引量:6
6
作者 许家盘 李如密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27-34,共8页
地方公费师范生是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生力军,其培养质量影响着乡村教育的发展质量。当前,职后地方公费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着无法为乡村学生提供文化适宜的教学和难于融入乡土世界的“离乡”困境。困境的... 地方公费师范生是乡村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是推动乡村教育振兴的生力军,其培养质量影响着乡村教育的发展质量。当前,职后地方公费师范生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着无法为乡村学生提供文化适宜的教学和难于融入乡土世界的“离乡”困境。困境的突破需要引入文化回应的教育理念,深刻理解文化回应的教育意蕴。基于文化回应的视角,地方公费师范生的职前培养中存在的乡土文化疏离、个体经验“冷遇”和协同培养缺失等问题,影响了地方公费师范生文化回应素养的生成及乡土情怀的厚植,阻碍了地方公费师范生回归乡土的实现。帮助地方公费师范生由“离乡人”回归为“在乡人”,需要以文化回应性课程与教学为抓手,在课程中渗透乡土知识,在教学中观照个体经验,在培养中展开多方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回应 地方公费师范生 乡土文化 乡村教育 回归乡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公共服务动机的测度:内涵结构与量表开发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姝 朱艳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3-138,201,202,共18页
激发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公共服务动机,对于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教育事业,提升民族地区乡村公共服务质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明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公共服务动机的测度,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聚焦于我国民族地... 激发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公共服务动机,对于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乡村教育事业,提升民族地区乡村公共服务质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为明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公共服务动机的测度,本研究综合运用了定性与定量的方法,聚焦于我国民族地区独特的制度和文化情境,通过扎根理论和因素分析,构建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公共服务动机的内涵结构和测度量表。具体而言,首先借助扎根理论,通过深入剖析我国民族地区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以揭示其公共服务动机的概念、结构及其维度;其次,通过编制量表和进行因素分析,以探索、验证并明晰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公共服务动机的具体测度。研究发现:第一,我国民族地区多元的民族文化(尤其是饮食文化)和地理经济环境是导致教师公共服务动机复杂多元的首要因素;第二,西方常用量表的四个维度在中国情境下依然存在,但是表现形式有一定差异;“使命担当与师德操守”、“自我实现”成为与中国制度文化情境和教师职业公共性紧密关联的两个新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服务动机 民族地区 乡村教师 量表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高校师生党员提升服务“三农”能力培训体系构建
8
作者 陆红飞 经松 +2 位作者 刘梅 甄博 刘松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23期17-21,25,共6页
该研究旨在构建江苏高校师生党员提升服务“三农”能力的培训体系,特别是突出智慧农业在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以推动乡村振兴。首先分析当前“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然后详细规划培训体系的构建,包括培训内容、方式、周期... 该研究旨在构建江苏高校师生党员提升服务“三农”能力的培训体系,特别是突出智慧农业在服务体系中的作用,以推动乡村振兴。首先分析当前“三农”问题的现状和数字农业的发展趋势,然后详细规划培训体系的构建,包括培训内容、方式、周期等,并结合实际案例阐述数字农业如何服务乡村振兴。最后,提出未来发展建议,包括持续深化专业培训内容、扩大实践锻炼范围、加强领导力培养的实效性、拓展创新教育形式、进一步完善培训评估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高校 师生党员培训 “三农”服务 智慧农业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山区不同类型农户对宅基地流转的认知与响应——基于重庆市云阳县568户农户调查 被引量:74
9
作者 周婧 杨庆媛 +3 位作者 张蔚 王宁 张凌华 杨逢渤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17,共7页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兼业活动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及其决策因子,为政府制定"以人为本"的宅基地流转办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l,ogistic分析法,参与式农村评估法。研究结果:(1)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 研究目的:基于农户兼业活动探讨不同类型农户宅基地流转行为及其决策因子,为政府制定"以人为本"的宅基地流转办法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社会学理性选择理论l,ogistic分析法,参与式农村评估法。研究结果:(1)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普遍偏低,且从纯农业户到非农业户意愿逐渐减弱;(2)兼业程度由低到高,宅基地流转决策因子沿生存—经济—社会方向转移,纯农业型为生存理性,农业主导型为生存与经济理性,农工兼具型为经济理性,非农主导型与非农业型以社会理性为主导;(3)农户普遍倾向"以房换房"的置换流转方式,其次是"以房换钱"为入股的流转方式,出售、抵押、出租等方式较少。研究结论:宅基地流转决策中不同类型农户对生存、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关注不同,但总体上保障性心理大于经济利益,这也是宅基地流转缓慢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制度 贫困山区 农户 兼业 宅基地流转 云阳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调查:现状、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127
10
作者 陈向明 王志明 《开放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9,共9页
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的投入,各省市根据地区实际状况也探索了各具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然而,教师培训制度和实践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浮现出来。为了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当前我国教师培训制度和实际运作情... 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加大了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的投入,各省市根据地区实际状况也探索了各具特色的教师培训模式。然而,教师培训制度和实践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浮现出来。为了更加准确、深入地了解当前我国教师培训制度和实际运作情况,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东、中、西部)开展了调研。样本覆盖11个省(直辖市),并兼顾了城乡以及不同层次学校的教师、培训者、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研究共回收教师问卷9,197份,培训者问卷298份;访谈300余人,观察了各类培训课堂及中小学课堂,并收集了大量实物及政策文本。研究发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培训层级的中心在逐渐下沉,校本研修已占最大比例;培训的内容理论太多,而且仍采用大班讲授的方式,很难满足教师对教学实际操作的需求;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教师的培训机会明显少于城市教师,用于培训的经济支出负担过重,而且出现了"中部低洼"现象;培训者培训严重不足,自身的专业发展难以保证。研究建议:建立开放、有序的教师培训体系;提高培训质量;改进培训的激励和评估制度;完善教师培训的财政保障体系;加大对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教师培训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培训 义务教育 农村贫困地区教师 教师培训的财政投入 教师培训的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退耕还林农户返耕决策的因素识别与分析 被引量:38
11
作者 朱山涛 张世秋 +3 位作者 陶文娣 吴丹 谢旭轩 岳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5期108-112,共5页
可持续收入能力是西部贫困地区退耕还林农户返耕决策的关键,而可持续收入能力又可以表征为收入水平、途径和结构,以及决定其实现的各种条件。理论分析与调研结果发现,农户可持续收入能力受制于自身资本积累,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三方... 可持续收入能力是西部贫困地区退耕还林农户返耕决策的关键,而可持续收入能力又可以表征为收入水平、途径和结构,以及决定其实现的各种条件。理论分析与调研结果发现,农户可持续收入能力受制于自身资本积累,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三方面。其中,人力和物资等资本存量不足限制了农户在可能的收入途径间的选择;自然条件影响农户依靠自然资源所获得的收入;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就业机会缺乏等经济条件制约了退耕还林后短期内农户形成较稳定的收入途径和结构。本文提出政策调整的方向应该是消除这些限制因素的影响,为退耕还林农户可持续收入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以确保退耕还林的长期生态效果的巩固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贫困地区 可持续收入 退耕还林 返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思考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华 张志元 郭威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4-48,共5页
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有必要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医疗救助制度,要正确处理好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关系。福利经济学、凯恩斯经济理论和剑桥学派的社会救助思想是我国... 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是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组成部分,有必要对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实施医疗救助制度,要正确处理好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关系。福利经济学、凯恩斯经济理论和剑桥学派的社会救助思想是我国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的理论基础。我国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制度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需要确立政府在医疗救助中的主体地位,扩大农村大病医疗救助的范围,建立社会救助机构和基金,完善医疗救助政策法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贫困人口 医疗救助 社会救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农村地区高血压及其合并症的经济负担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崔颖 刘军安 +4 位作者 叶健莉 王齐 杨丽 石淑华 卢祖洵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7-218,226,共3页
目的:对贫困农村地区高血压及其合并症的经济负担进行测量和估算,为降低农村心脑血管慢性病家庭的疾病经济风险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取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方式收集高血压及其合并症的经济负担资料,对疾病负担进行定量分析,计算高血压及... 目的:对贫困农村地区高血压及其合并症的经济负担进行测量和估算,为降低农村心脑血管慢性病家庭的疾病经济风险提供政策建议。方法:采取面对面的问卷调查方式收集高血压及其合并症的经济负担资料,对疾病负担进行定量分析,计算高血压及其合并症的直接医疗费用、直接非医疗费用以及间接经济负担指标。结果:高血压年例均经济负担为1322.67元;脑卒中年例均经济负担为6458.70元;冠心病年例均经济负担为3426.65元。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3.7%,间接经济负担占36.3%;脑卒中直接经济负担占68.1%,间接经济负担占31.9%;冠心病直接经济负担占76.5%,间接经济负担占23.5%。结论:贫困农村高血压及其合并症家庭经济负担较重,政府要从健康安全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控制农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农村 高血压及其合并症 疾病负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片特困地区易地扶贫移民生计恢复力评估 被引量:36
14
作者 刘伟 黎洁 徐洁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73-680,共8页
借鉴社会-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恢复力概念,结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基于资本的评估方法,构建易地扶贫移民生计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陕南安康市3个区县的657份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微观农户视角... 借鉴社会-生态系统研究领域的恢复力概念,结合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基于资本的评估方法,构建易地扶贫移民生计恢复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陕南安康市3个区县的657份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微观农户视角实证分析和评估易地扶贫移民的生计恢复力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易地搬迁农户物质、社会资本分布不均衡,不同搬迁类型和时间对农户生计资本分化产生作用。物质、金融和社会资本积累水平以及环境、健康服务可及性等均是搬迁户提升生计恢复力的前提和基础,而搬迁类型对移民生计恢复力表现出显著的负向作用。建议政府充分发挥政策优势,针对不同搬迁类型和时间移民进行精准帮扶,着力解决搬迁户生计资本的薄弱环节,不断提升其生计恢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生计恢复力 农户 因子分析法 连片特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新生代乡村教师城市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59
15
作者 郑新蓉 王成龙 佟彤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77,共8页
1980年代之后出生的新生代乡村教师,从出生到就业的人生经验与20世纪90年代开启的社会和教育变革是同轨的;他们是第一代完成离土、离乡、离农户身份与角色转变的乡村教师。乡村教师"城市化"特征是指在我国特定的城镇化进程中... 1980年代之后出生的新生代乡村教师,从出生到就业的人生经验与20世纪90年代开启的社会和教育变革是同轨的;他们是第一代完成离土、离乡、离农户身份与角色转变的乡村教师。乡村教师"城市化"特征是指在我国特定的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师所表现出来疏离乡村、趋向城市的态度和行为,主要表现在居住地点、子女教育、择偶与婚恋、网络消费、育儿方式、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城市化趋势相对应的是新生代教师对乡村的陌生感或疏离状态。他们的城市化特质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并将对其个人命运、乡村教育和社会产生很大影响,对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建议在政策上制定更有利于乡村教育和青年教师成长的各项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乡村教师 城市化 疏离乡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地区幼儿教师培训状况与发展建议 被引量:30
16
作者 林媛媛 张克明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8-32,38,共6页
当前各种"国培""省培"幼儿教师培训计划开展得热火朝天,然而贫困地区幼儿教师培训却较少受到关注。调查研究显示,贫困地区幼儿教师培训现状不容乐观,不仅其培训内容难、虚、统、杂,培训形式难以满足当地教师的需要... 当前各种"国培""省培"幼儿教师培训计划开展得热火朝天,然而贫困地区幼儿教师培训却较少受到关注。调查研究显示,贫困地区幼儿教师培训现状不容乐观,不仅其培训内容难、虚、统、杂,培训形式难以满足当地教师的需要,而且贫困地区幼儿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少,困难多。为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应加强对贫困地区幼儿教师培训的专项投入和相关制度管理,建立和完善富有实效性的主题式培训内容体系,建构具有层次性与互动性的培训形式,在改善贫困地区幼儿教师生存状态的基础上,为其培训和专业发展拓宽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教育 教师培训 幼儿教师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幼教师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84
17
作者 于冬青 梁红梅 《学前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16,共4页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师资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幼教师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历、职称和社会待遇等方面。从其产生背景来看,农村社会的二元结构、脱离农村教育实际的教师政策、城乡有别的社会待遇以及断档的师资培训是其... 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师资问题。当前我国农村幼教师资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学历、职称和社会待遇等方面。从其产生背景来看,农村社会的二元结构、脱离农村教育实际的教师政策、城乡有别的社会待遇以及断档的师资培训是其根源所在。政府应从确立农村幼教师资身份、修订教师编制标准、建构城乡幼教师资流动机制等方面促进我国农村幼教师资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师资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贫困地区的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蔡荣生 赵亚平 吴克禄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0-54,共5页
中国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在于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但中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效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政府必须实施有效的公共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把农村劳动力纳入规范化、制... 中国贫困农民的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在于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但中国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有效地促进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政府必须实施有效的公共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把农村劳动力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建立健全劳务转移就业的组织体系,加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增加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大扶贫力度,从而实现中国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的合理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地区 剩余劳动力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忠县农村贫困居民就医行为定性调查 被引量:8
19
作者 廖薇薇 周燕荣 +1 位作者 钟晓妮 王润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5期711-714,共4页
目的:了解忠县农村居民,尤其是其中的弱势人群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状况。探讨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寻求获得有效服务的途径,为贫困农村卫生改革制定相关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访谈的调查方式,调查了忠县的3个乡镇的24户农... 目的:了解忠县农村居民,尤其是其中的弱势人群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状况。探讨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寻求获得有效服务的途径,为贫困农村卫生改革制定相关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个案访谈的调查方式,调查了忠县的3个乡镇的24户农村居民,并结合重庆市第三次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发现忠县农村居民中,经济收入低下,疾病意识差是阻碍卫生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结论: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建立,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素质,加强农村的医疗卫生知识的宣传、是提高该地区农民的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服务利用 农村居民 三峡库区 贫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公路规模与结构因素在贫困地区影响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建康 魏雯 +1 位作者 马建飞 郭敏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4,共8页
中央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高度重视,农村公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研究选取县级面板数据,在对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比较研究中,阐释了农村公路从规模和结构两个维度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机理... 中央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高度重视,农村公路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研究选取县级面板数据,在对贫困县和非贫困县的比较研究中,阐释了农村公路从规模和结构两个维度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机理。研究发现:在当前贫困地区交通条件较为落后的背景下,县、乡、村道规模的增加对贫困地区农业经济增长仍然存在较强的正向影响;贫困地区与非贫困地区的等外公路(主要是村道)对经济增长的正向拉动作用极为显著,贫困地区的高等级公路中,二级公路的积极贡献较大,而在非贫困地区,一级公路对农业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较大。在政策方面较有意义的启示是,村道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显著,意味着全国建制村通硬化路政策不仅符合民生的要求,对提高农业总产值、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此外,研究发现二级公路在贫困县的积极影响,为下一步贫困地区农村公路重点投资方向提供可参考的定量研究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路 规模 结构 农业经济增长 贫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