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8篇文章
< 1 2 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模式茶园绿盲蝽发生动态及不同杀虫剂的防效研究
1
作者 肖文敏 吴焕焕 +4 位作者 任志红 张虹 杨圣祥 孙海伟 王欢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6-141,共6页
本试验调查了泰山茶区茶园、菊花园、菊茶间作园3种植模式下绿盲蝽发生时期的虫口数量,并在茶园绿盲蝽秋季回迁期进行了不同杀虫剂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期为本茶区绿盲蝽的发生与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9—11月、4—6月为茶园绿盲蝽主要... 本试验调查了泰山茶区茶园、菊花园、菊茶间作园3种植模式下绿盲蝽发生时期的虫口数量,并在茶园绿盲蝽秋季回迁期进行了不同杀虫剂的防治效果试验,以期为本茶区绿盲蝽的发生与防控提供参考。结果表明,9—11月、4—6月为茶园绿盲蝽主要发生期,成虫在9月中旬至10月下旬、5月中旬至6月上旬发生量较大。对3种种植模式下秋季绿盲蝽发生动态监测发现,9月份菊花盛花期对绿盲蝽具有明显的吸引作用,且对临近茶园的绿盲蝽回迁产生影响;10月,菊花萎凋后,处于花期的茶树对绿盲蝽的吸引作用开始突显,因此菊花园绿盲蝽数量迅速减少,而菊茶间作园绿盲蝽则由菊花转移至茶树继续为害。不同杀虫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联苯菊酯对茶园回迁期绿盲蝽的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其他药剂,第3次用药后7 d防效可达到80%以上,在生产中可作为茶园回迁期绿盲蝽防治的首选药剂。此外,茶园周围杂草可帮助绿盲蝽藏匿取食为害,应将秋季茶园杂草一并纳入防控范围,提高茶园绿盲蝽秋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盲蝽 茶园 种植模式 发生规律 杀虫剂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肥果茶园”新理念、效应及应用
2
作者 高嵩涓 张宇亭 曹卫东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88-596,共9页
我国果园和茶园(果茶园)普遍立地条件差,加之清耕粗放管理且过度依赖化肥,导致土壤及养分流失严重,引发果茶园土壤退化,果品和茶叶品质下降。果茶园里种植利用绿肥,不仅为果茶园提供大量有机肥源,还兼具生物耕作、绿色覆盖等功能,有效... 我国果园和茶园(果茶园)普遍立地条件差,加之清耕粗放管理且过度依赖化肥,导致土壤及养分流失严重,引发果茶园土壤退化,果品和茶叶品质下降。果茶园里种植利用绿肥,不仅为果茶园提供大量有机肥源,还兼具生物耕作、绿色覆盖等功能,有效保障果品、茶叶的稳产提质。绿肥是高品质果茶园管理的核心配套技术,更是未来我国果业、茶业提质增效的首选路径。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将绿肥作为我国果茶园建设基本配置的“绿肥果园、绿肥茶园”新理念,并综述了绿肥果茶园的综合效应。运用绿肥果茶园理念与实践,果实、茶叶产量稳定,果品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和糖酸比均提高;土壤物理性状明显改善,有机质和速效养分含量增加;土壤温度和湿度更适宜,水土和养分流失减少,杂草及害虫得到抑制。我国果茶园面积1640万hm^(2),现有绿肥果茶园面积约为121万hm^(2),仅占果茶园总面积的7%,因此,推广绿肥果茶园的空间和潜力巨大。我国绿肥果茶园的应用,主要有北方落叶果园的绿肥覆盖循环利用和南方果茶园的冬绿肥覆盖免耕压草、冬夏绿肥周年覆盖等方式。北方落叶果园多选择抗旱抗寒能力较强的毛叶苕子、箭筈豌豆等豆科作物,以及十字花科的二月兰、油菜,或者禾本科的鼠茅草、黑麦草等。南方果茶园主要选择毛叶苕子、光叶苕子、紫云英、箭筈豌豆、山黧豆等豆科作物作为冬绿肥。未来,应从绿肥种质资源创新,绿肥−果树及茶树一体化养分和水分管理,土壤和果品及茶叶品质指标体系构建,模式优化与配套机械化技术,“绿肥+”果品及茶叶产业化路径建设等方面,构建绿肥果茶园技术与理论体系,推进绿肥果茶园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果茶园 应用方式 未来技术与理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质生产力视角下江苏数字茶园发展模式研究
3
作者 代升飞 李园莉 +3 位作者 汤茶琴 郑旭雅 倪盼 沈晓冉 《中国茶叶》 2025年第3期76-82,88,共8页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江苏数字茶园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对其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了江苏数字茶园建设的现状... 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江苏数字茶园作为农业科技创新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融合发展的典型代表,对其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及其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分析了江苏数字茶园建设的现状、挑战与机遇,进而提出了江苏数字茶园“智慧茶园”“生态茶园”“文化茶园”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并从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产业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文章提出了优化江苏数字茶园发展模式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江苏乃至全国的数字农业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数字茶园 发展模式 江苏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萁生物炭辅配有机肥对茶园土壤养分释放及土壤保水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戴锦浩 胡文静 熊维彬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为探究稀土微肥对茶园土壤养分释放及土壤保水能力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设置七种对照处理,研究芒萁生物炭与有机肥在不同炭肥比下混合制成的稀土微肥添加对土壤总氮释放、土壤容重、土壤持水量和土壤孔隙度的作用,揭示稀土微肥的... 为探究稀土微肥对茶园土壤养分释放及土壤保水能力的影响,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设置七种对照处理,研究芒萁生物炭与有机肥在不同炭肥比下混合制成的稀土微肥添加对土壤总氮释放、土壤容重、土壤持水量和土壤孔隙度的作用,揭示稀土微肥的保水保肥性能。结果表明:(1)芒萁生物炭和有机肥混合施用能有效减小土壤氮释放速率,减少土壤氮素向深层土壤的淋失,提高土壤保肥能力。(2)施用混合肥料可显著降低土壤容重、改善土壤孔隙结构和提高土壤持水性能,但施用混合肥料的炭肥比对土壤容重、壤孔隙结构和土壤持水能力并无显著影响。综上,芒萁生物炭辅配有机肥施用具有良好的保水保肥性能,对茶园土壤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生物炭肥料 土壤养分 土壤保水能力 芒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种植方式对茶园土壤酸碱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沈星荣 汪秋红 +4 位作者 胡强 王东辉 傅尚文 韩文炎 李鑫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1-268,共8页
土壤过度酸化是影响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有机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酸碱度的长期影响,以常规茶园为对照,研究了我国18个省份84个产茶县有机管理1~21 a对茶园土壤pH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茶园比常规茶园土壤pH平均高0.... 土壤过度酸化是影响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解有机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酸碱度的长期影响,以常规茶园为对照,研究了我国18个省份84个产茶县有机管理1~21 a对茶园土壤pH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茶园比常规茶园土壤pH平均高0.36,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有机管理年份的增加,茶园土壤pH总体为先显著上升、后显著下降并维持相对平稳,有机管理1~5、6~10、11~15、16~21 a的pH比常规茶园分别高0.48、0.23、0.28和0.30,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有机管理方式还有利于土壤pH向最适合茶树生长发育的方向发展,pH 4.5~5.5的茶园占比,常规茶园为41.9%,有机管理1~5、6~10、11~15、16~21 a的茶园分别为53.1%、48.9%、58.7%和66.7%,总体随有机管理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可见,有机管理方式能防止茶园土壤严重酸化,使土壤pH向着最适合茶树生长发育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管理 茶园 土壤 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用不同调理剂对酸化茶园土壤化学性质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凌彩金 周巧仪 +4 位作者 魏岚 梁冬霞 郜礼阳 刘淑媚 朱小曼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1期85-97,共13页
针对茶园土壤酸化问题,利用不同配方调理剂对其进行土壤改良。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的方法,以种植英红九号年限分别为2年(幼龄)和8年(成龄)茶园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处理:不施调理剂(CK)、调理剂Ⅰ(生物炭,T1)、调理剂Ⅱ(生物炭+石灰,T2)... 针对茶园土壤酸化问题,利用不同配方调理剂对其进行土壤改良。采用田间微区试验的方法,以种植英红九号年限分别为2年(幼龄)和8年(成龄)茶园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不同处理:不施调理剂(CK)、调理剂Ⅰ(生物炭,T1)、调理剂Ⅱ(生物炭+石灰,T2)及调理剂Ⅲ(生物炭+碱渣钙镁肥,T3),施用量为20 t·hm^(-2)。通过2年定位试验,研究3种调理剂对茶园土壤的主要化学性质及茶叶品质的影响。土壤分析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年的试验周期中,2种茶园的土壤pH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试验4个月后施用调理剂Ⅰ、Ⅱ、Ⅲ的幼龄茶园土壤pH值分别升高了0.11、0.20和0.22个单位,成龄茶园pH值分别升高了0.15、0.16和0.38个单位,但经过16个月后pH值又会逐渐下降。幼龄茶园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有显著升高,而成龄茶园只有速效钾含量显著升高。茶叶品质分析表明,与CK相比,试验4个月后幼龄茶园调理剂处理组茶叶的水浸出物含量分别显著增加6.66%、6.30%和6.80%。施用调理剂可以改善茶园酸性土壤,增加土壤肥力和茶叶内含物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茶园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s of Tannic Acid on Active Aluminum Species Distribution in Various Tea Soils
7
作者 You-Jian Su Wan-You Liao +3 位作者 Ye-Jun Wang Yong-Li Zhang Yi Luo Shan-Guo Hu 《茶叶》 2013年第4期299-307,共9页
Effects of tannic acid on active aluminum species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pH tea soils in Yunnan and Jiangxi tea gardens were studied by field observation and laboratory analysis.There were 4 species of active alumi... Effects of tannic acid on active aluminum species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pH tea soils in Yunnan and Jiangxi tea gardens were studied by field observation and laboratory analysis.There were 4 species of active aluminum in the tea soil,i.e.,exchangeable aluminum Al3 +,unimer hydroxyl aluminum Al(OH)2 +Al(OH)+2,acid-soluble aluminum Al(OH)03and humic-acid aluminum Al-HA.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annic acid at levels 0 ~0.4 mmol/kg and 0 ~ 2.0 mmol/kg,with the rising of soil pH value,the content of exchangeable aluminum decreased significantly,hydroxyl aluminum,acid-soluble aluminum and humic-acid aluminum were increased gently.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annic acid increased to above 2.0 mmol/kg,the inhibition of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tannic acid on content of active aluminum was strengthened with the rising of soil pH value and variation law of 20 ~ 40 cm soil layer was similar to 0 ~ 20cm soil layer.Generally speaking,the content of active aluminum in upper layer of soil were more than subsoil and total content of active aluminum in Yunnan tea soils were higher than Jiangxi tea soils.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soil pH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ydroxyl aluminum,humic-acid aluminum,pHBC(r = 0.796,0.960,0.852;p < 0.01,0.01,0.01) in 0 ~ 20cm soil layer.pHBC were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ed with exchangeable aluminum(r =- 904,p < 0.01),hydroxyl aluminum(r =- 645,p < 0.05),and with humic-acid aluminum have a positive correlation,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as0.795(P < 0.05).Meanwhile,the tannic acid addition concentration were 0 ~ 0.4 mmol/kg soils pH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while samples attains a peak pH value afterwards decrease continuousl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H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annic acids accords with the equation:Y pH=- 0.04C DN+3.82(R2= 0.95,P < 0.01).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tannic acid up to about 8.0 ~ 12.0 mmol/kg,soil pH keep unchanged.Therefore,we can clearly draw that effects of tannic acid on active aluminum content of the inflection point is not the same in different region of tea garden soil.Low concentration tannic acid can improve the soil content of various forms of aluminum,but with the increase in the amount of tannic acid,the various forms of aluminum content are inhibited.With the soil pH increased,high concentrations tannic acid on the inhibition of the release of active aluminum increased.pH and tannic acid on the total amount of active aluminum garden soil was mutual weakening effect relationshi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形态分布 土壤活性 茶园土壤 单宁酸 土壤PH值 浓度增加 实验室分析 交换性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推动茶叶质量安全全程管控能力提升 被引量:3
8
作者 陈红平 蔡晓明 +1 位作者 吴正浩 袁海波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现阶段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高,饮茶安全有保障。茶叶饮用安全得益于茶叶科技创新日益发展,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清洁化茶叶加工技术、茶叶质量安全精准检测技术与风险评估理论创新,将茶叶质量安全从末端监管调整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 现阶段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高,饮茶安全有保障。茶叶饮用安全得益于茶叶科技创新日益发展,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清洁化茶叶加工技术、茶叶质量安全精准检测技术与风险评估理论创新,将茶叶质量安全从末端监管调整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过程,为茶叶质量安全风险监测、风险控制与风险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科学支撑。性诱剂化学生态防控技术、杀虫灯与诱虫色板物理诱杀技术、茶尺蠖与茶毛虫病毒生物防治技术、以草抑草绿色除草技术等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从源头提升了茶叶农药残留控制水平;清洁化能源加热替代传统的燃煤燃材加热方式,显著降低了茶叶加工中环境污染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质谱创新技术将茶叶质量安全检测提升到高通量精准检测与非靶向筛查水平,速测创新技术前移了茶叶农药残留的监测环节。文章介绍了近年来我国茶叶质量安全水平,分析了科技创新对茶叶质量安全全程管控能力提升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叶质量安全 茶园绿色防控 茶叶清洁化生产 高通量精准检测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茶区幼龄茶园高效管理技术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东娜 罗凡 +3 位作者 李兰英 高万君 梁星 尧渝 《中国茶叶》 2024年第6期63-68,共6页
幼龄茶园管护存在的前期投入较大、投产周期较长、技术要求较高等突出问题,是制约茶农收入和良种更换积极性的关键所在。文章总结了四川茶区幼龄茶园高效栽培管理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以推动幼龄茶园优质、降本、高效栽培管理,为促进茶园... 幼龄茶园管护存在的前期投入较大、投产周期较长、技术要求较高等突出问题,是制约茶农收入和良种更换积极性的关键所在。文章总结了四川茶区幼龄茶园高效栽培管理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以推动幼龄茶园优质、降本、高效栽培管理,为促进茶园优良茶树新品种更新换代及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龄茶园 茶园管理 茶树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配施有机肥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类群的影响
10
作者 颜明娟 陈玉真 +3 位作者 林诚 吴一群 郑向丽 王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959-2973,共15页
为评估有机肥配施化肥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于田间试验条件下选取了连续6年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单施化肥+清园处理(CFC)、有机肥配施化肥(OF)和有机肥配施化肥+种植绿肥(OFM)5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 为评估有机肥配施化肥对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于田间试验条件下选取了连续6年不施肥(CK)、单施化肥(CF)、单施化肥+清园处理(CFC)、有机肥配施化肥(OF)和有机肥配施化肥+种植绿肥(OFM)5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施肥措施对酸性茶园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群落结构、功能类群及共现性网络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CF处理降低了土壤pH,但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和全磷含量,而OF和OFM处理在提高土壤pH的同时增加了土壤速效养分和有机质含量。CF和CFC处理降低土壤细菌群落Alpha多样性指数,OFM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细菌Sobs、Ace、Chao1和Shannon指数(P<0.05)。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分析)及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施肥措施显著改变了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R^(2)=0.4421,P=0.001),OF处理富集了有益于土壤碳氮循环和抑制病原菌的物种。FAPROTAX细菌功能预测表明,茶园土壤细菌生态功能类群以化能异养、有氧化能异养、固氮作用、纤维素分解和硝酸盐还原作用功能类群为主,OF处理提高了捕食性或外寄生作用、光异养作用、光养作用、光合自养硫氧化、光能自养功能及氮循环功能细菌种群丰度。施肥措施均增加了细菌共现性网络边数、平均连通度和平均路径长度,细菌网络的规模增大,细菌群落间互相作用更复杂。细菌网络均以正相关为主(比例为58.03%~77.78%),施肥后物种间竞争作用进一步加强。施肥处理下细菌分子网络平均路径距离较长,平均聚类系数降低、细菌群落作用的响应速度变慢、群落结构稳定性提高,其中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细菌群落结构稳定性要优于CF处理。冗余分析和Mantel test分析结果表明,速效磷和pH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和多样性的主要影响因子。总体而言,有机肥配施化肥改变了茶园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促进了土壤细菌碳氮循环功能,提高了细菌网络规模和群落互作,有机肥替代使细菌群落网络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构建一个健康稳定的土壤细菌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有机肥配施化肥 细菌多样性 细菌群落结构 细菌功能类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肥对茶园昆虫和蜘蛛群落的影响
11
作者 李丹 李华锋 +2 位作者 饶振煜 岑伊静 曹藩荣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0-75,共6页
为了评估微生物肥对茶园昆虫和蜘蛛群落的影响,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比较了单施微生物肥、单施复混肥(有机肥与化肥混合)的茶园昆虫和蜘蛛群落的发生数量,统计各处理间的群落优势类群,分析主要害虫小贯松村叶蝉(Matsumurasca onukii)种群... 为了评估微生物肥对茶园昆虫和蜘蛛群落的影响,以单施化肥为对照,比较了单施微生物肥、单施复混肥(有机肥与化肥混合)的茶园昆虫和蜘蛛群落的发生数量,统计各处理间的群落优势类群,分析主要害虫小贯松村叶蝉(Matsumurasca onukii)种群数量消长动态。结果表明,微生物肥处理的茶园昆虫和蜘蛛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为2.07和0.45,均显著高于复混肥和化肥处理组的,说明微生物肥处理的茶园昆虫群落结构更复杂,生态系统物种丰富,稳定性更好;微生物处理组的茶园昆虫群落优势集中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最小,分别为0.31和0.55,也说明其物种最丰富,群落处于稳定状态;单施微生物肥对茶园小贯松村叶蝉种群数量控制效果显著。施用微生物肥能显著影响茶园昆虫和蜘蛛群落结构,降低害虫小贯松村叶蝉的种群数量,处理后的茶园昆虫和蜘蛛群落结构更加复杂,生态系统物种丰富,群落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肥 茶园 昆虫 蜘蛛 小贯松村叶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效出口茶基地高产稳产管护技术——以婺源为例
12
作者 马立锋 李延升 +5 位作者 黄彤 杨向德 方丽 曾建明 陈敏 阮建云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2期13-16,共4页
针对出口绿茶生产茶园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茶园养分管理技术、机械深施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和树冠培养技术为核心的出口茶园高效管护技术模式,在婺源示范应用后,实现了高产稳产。该模式既提高了茶叶品质,又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值... 针对出口绿茶生产茶园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茶园养分管理技术、机械深施技术、土壤改良技术和树冠培养技术为核心的出口茶园高效管护技术模式,在婺源示范应用后,实现了高产稳产。该模式既提高了茶叶品质,又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值得在出口绿茶茶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婺源茶园 出口绿茶 管护技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化肥减施的认识误区及实施建议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立锋 卓荣华 《中国茶叶》 2024年第2期56-59,共4页
茶园化肥减施是不是茶园不让施化肥了,是不是不施肥的茶叶品质更好?茶园化肥减施,茶叶还能长好吗?针对化肥减施行动实施以来,部分茶叶生产者的认识误区,讨论了茶园施肥的必要性、化肥减施的紧迫性,以及合理的化肥减施措施及成效。茶园... 茶园化肥减施是不是茶园不让施化肥了,是不是不施肥的茶叶品质更好?茶园化肥减施,茶叶还能长好吗?针对化肥减施行动实施以来,部分茶叶生产者的认识误区,讨论了茶园施肥的必要性、化肥减施的紧迫性,以及合理的化肥减施措施及成效。茶园施肥不足会影响茶树的正常生长,茶叶减产降质明显;施肥过量则会使土壤质量恶化,同样对茶树生长不利。只有通过合理施肥,并配套增效技术,才能促进茶树正常生长。茶园化肥减施要根据不同生产茶园具体情况进行,基本原则为总氮控制、磷钾基准养分合理配比,有机肥替代(以纯N计)比例25%~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化肥减施 有机肥替代 增效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茶园套种灵芝栽培技术
14
作者 刘新永 林忠宁 +1 位作者 陆烝 范颖洁 《中国茶叶》 2024年第9期72-76,共5页
生态茶园套种灵芝是一种低碳循环的农业模式,不仅能够增加茶园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提升茶园的建设与管理水平,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文章分析了生态茶园套种灵芝模式的优点,并根据生产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生态茶园套种灵芝的... 生态茶园套种灵芝是一种低碳循环的农业模式,不仅能够增加茶园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提升茶园的建设与管理水平,具有良好的生态和经济双重效益。文章分析了生态茶园套种灵芝模式的优点,并根据生产中的实践经验,总结了生态茶园套种灵芝的栽培技术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茶园 灵芝 套种 茶菌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湄潭县茶园土壤主要养分变化特征浅析
15
作者 郭灿 段学艺 +3 位作者 高秀兵 曹雨 匡模 王校常 《茶叶》 2024年第4期221-226,共6页
掌握茶园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特征,是茶园科学精准施肥及土壤改良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湄潭县8个乡镇18个茶园为对象,通过检测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中微量元素Mg、Ca、Cu、Fe、Mn、Zn、Al等含量,分析茶园土壤... 掌握茶园土壤主要养分的变化特征,是茶园科学精准施肥及土壤改良的重要依据。本文以湄潭县8个乡镇18个茶园为对象,通过检测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及中微量元素Mg、Ca、Cu、Fe、Mn、Zn、Al等含量,分析茶园土壤主要养分的年际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中,湄潭茶园土壤夏秋季主要养分含量下降明显,尤其是碱解氮含量;不同年际中(2009年到2022年),茶园土壤pH值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为强酸性,氮、磷、钾含量及微量元素Fe、Mn、Al含量显著增加,Mg、Ca、Cu含量显著降低,且Mg、Ca元素含量严重不足,Zn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综上,湄潭县茶园土壤主要养分年际和季节性变化显著,生产上需结合茶园土壤变化特征,适当控制氮肥投入的同时增加磷钾肥的施用,注重增施有机肥及中性或碱性肥料,从而改善茶园土壤环境,保障茶叶持续优质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湄潭县 土壤养分 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和常规管理对茶园土壤固碳的影响——以林地为对照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玉婷 黄鑫慧 +6 位作者 李浩 王彪 李攀锋 崔吉晓 隋鹏 高旺盛 陈源泉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3-60,共8页
为探究有机和常规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选择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常规管理茶园、有机管理茶园和附近自然林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通过测定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EOC)、非活性有机碳(NLOC)、... 为探究有机和常规管理方式对茶园土壤有机碳的影响,选择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常规管理茶园、有机管理茶园和附近自然林地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通过测定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机碳(SOC)、易氧化有机碳(EOC)、非活性有机碳(NLOC)、颗粒态有机碳(POC)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含量,计算土壤各组分有机碳的分配比例以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研究3种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各组分含量和质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常规管理茶园的SOC含量和储量分别比自然林地低48.67%~51.94%和27.25%~35.71%(P<0.05),而有机管理茶园的SOC含量和储量比常规管理茶园分别高52.09%~62.86%、15.54%~20.26%(P<0.05)。2)常规管理茶园的EOC、NLOC、POC和MOC含量均低于自然林地(P<0.05),而有机管理茶园的EOC、NLOC、POC和MOC含量比常规管理茶园分别高出46.39%~57.89%、54.24%~66.15%、80.87%~121.01%和40.07%~46.28%(P<0.05)。3)与自然林地相比,常规管理茶园的POC/SOC、NLOC/SOC较低,有机管理茶园的POC/SOC、NLOC/SOC则高于常规管理茶园。4)常规管理茶园具有较高的CPAI和较低的CPMI,常规管理茶园的CPMI比自然林地低24.53%~46.12%,有机管理茶园的CPMI比常规管理茶园高67.88%~100.33%,其差异均显著(P<0.05)。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与自然林地相比,常规管理的茶园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库质量下降,存在一定程度的土地退化,而有机管理是提高茶园土壤碳库质量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有机管理 土壤有机碳 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自然林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分析的2000—2022年中国茶园土壤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与来源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琰琥 陈潇涵 +3 位作者 张晓晴 任大军 张淑琴 陈旺生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52,共16页
重金属污染是影响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我国主要茶产区(湖北、湖南、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搜集调查茶园土壤重金属Cu、Pb、As、Hg、Cd、Cr、Zn、Ni污染的相关文献,使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单个研究的... 重金属污染是影响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产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针对我国主要茶产区(湖北、湖南、福建、云南、贵州、四川等省份),搜集调查茶园土壤重金属Cu、Pb、As、Hg、Cd、Cr、Zn、Ni污染的相关文献,使用Meta分析方法计算单个研究的权重,从而获得各省份及全国茶园土壤重金属浓度的加权平均值,采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地质积累指数法进行生态风险评估,并通过APCS-MLR模型进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与背景值相比,8种重金属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其中Hg、Cd污染较为严重,Hg中度及以上风险主要分布在贵州、陕西、四川和安徽等内陆省份,Cd中度及以上风险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海南等沿海省份,两种重金属主要表现为轻微至中度风险。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茶园或农业用地重金属含量普遍较高,Cd、Hg是污染程度较为严重的元素。来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主成分分别为自然源、工业活动污染源、交通废气污染源、农业活动污染源,工农业活动是主要污染因素,Hg主要来自工业活动,Cd主要来自农业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土壤 重金属污染 META分析 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种植对茶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严钰萧 周大鹏 +4 位作者 杨艳芬 谢瑾 吕才有 杨广容 文勤枢 《茶叶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60,共15页
为揭示有机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以云南省勐腊县3座代表性古茶山(蛮砖、易武、攸乐)的古茶园、现代茶园、橡胶园、荒地4种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其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分... 为揭示有机种植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以云南省勐腊县3座代表性古茶山(蛮砖、易武、攸乐)的古茶园、现代茶园、橡胶园、荒地4种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其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分析有机种植及种植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与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种植可促进土壤有机质积累和氮磷钾养分含量提高。3座茶山土壤细菌共有运算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OTU)数目为381个,其中,易武荒地特有OTU最多(293个),蛮砖橡胶园特有OTU最少(28个);而真菌共有OTU数目仅为24个,蛮砖古茶园特有OTU最多(337个),易武现代茶园特有OTU最少(55个)。细菌的Shannon多样性指数达5.88~6.62,明显高于真菌的2.71~4.30。茶园土壤优势细菌和真菌门与非茶园土壤基本相似,但酸微菌目(Acidimicrobiales)、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Varibacter属、黄色杆菌科(Xanthobacteraceae)、硝化螺菌属(Nitrospira)、Bryobacter属、Acidibacter属、浮霉菌科(Planctomycetaceae)等在不同茶山和土地利用方式间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与荒地和橡胶园相比,茶园土壤真菌群落的毛壳菌科(Chaetomiaceae)、青霉菌属(Penicillium)、镰刀菌属(Fusarium)、木霉属(Trichoderma)、被孢霉属(Mortierella)、伞菌目(Agaricales)和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等的相对丰度较高。细菌群落丰度指数Chao1与土壤全氮和全磷呈显著正相关,3座茶山的细菌群落组成较真菌群落更为稳定。除个别茶园土壤外,有机种植下土壤细菌丰度随年限增加而上升,真菌丰度随年限增加先降低后升高,现代茶园和古茶园细菌与真菌的多样性水平则随种植年限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微生物 群落结构组成 多样性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生态茶园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邢瑶 李欢 杨亦扬 《中国茶叶》 2024年第10期72-77,共6页
茶叶绿色生产是茶产业发展的方向,生态茶园建设是推动茶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江苏省生态茶园发展历程,对其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江苏省生态茶园具有区域建设潜力大、园... 茶叶绿色生产是茶产业发展的方向,生态茶园建设是推动茶业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重要途径。文章介绍了江苏省生态茶园发展历程,对其建设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出江苏省生态茶园具有区域建设潜力大、园地建设条件完善、无性系良种占比高、茶园复合模式丰富、绿色技术应用突出等特点。同时,针对江苏省生态茶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加强深入研究集成、强化发展保障、拓宽转化路径等发展建议,以期为江苏茶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省 生态茶园 现状 发展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芝市茶园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1
20
作者 叶童 付景博 +3 位作者 吴金次仁 刘少群 孙彬妹 郑鹏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0期92-96,共5页
为全面了解林芝市茶园土壤的肥力水平,本研究在波密县、察隅县、墨脱县、易贡茶场、察隅农场和鲁朗景区管理委员会6个茶叶主产区,从茶园及其附近农田、荒地取土91份,选取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铜、有效... 为全面了解林芝市茶园土壤的肥力水平,本研究在波密县、察隅县、墨脱县、易贡茶场、察隅农场和鲁朗景区管理委员会6个茶叶主产区,从茶园及其附近农田、荒地取土91份,选取土壤有机质、pH值、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有效钼、有效硫、有效硅和水溶性盐总量15个评价指标,以农田土壤为对照,综合评价林芝市茶园土壤肥力。结果表明:茶园土壤有机质高于附近农田土壤,茶园土壤pH值低于附近农田土壤,茶园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土壤养分与附近农田土壤整体差异不大。茶园科学合理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但长期种植茶叶会造成土壤酸化,降低土壤某些养分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土壤肥力 综合评价 西藏林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