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PLC测定冠心七味片中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的含量 被引量:17
1
作者 吴燕红 黄鸣清 +4 位作者 李卓明 顾铠 周长凤 赵学军 苏子仁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92-495,共4页
目的:建立复方制剂冠心七味片(丹参,山奈,降香,檀香等)中多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5μm,250mm×4.60mm)色谱柱;以甲醇-0.2%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70mm。... 目的:建立复方制剂冠心七味片(丹参,山奈,降香,檀香等)中多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 C18(5μm,250mm×4.60mm)色谱柱;以甲醇-0.2%醋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70mm。结果:甲氧基桂皮酸乙酯、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120—0.840μg(r=0.99995),0.015~0.105(r=1.00000),0.007~0.049(r=0.99990),0.022—0.154(r=0.99995);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98.293%,97.561%,98.226%,96.302%,RSD分别为1.10%,1.84%,1.29%,1.10%。结论:本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本制剂中各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七味片 丹参酮ⅡA 丹参酮 隐丹参酮 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Ⅱ_A对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21
2
作者 张冬梅 秦英 +3 位作者 牛福玲 朱陵群 王硕仁 姜良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34-1936,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酮ⅡA(TSN)对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及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差速贴壁法提取原代CFs,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合成,RT-PCR法半定量... 目的:通过观察丹参酮ⅡA(TSN)对AngⅡ诱导的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增殖及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探讨其抗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差速贴壁法提取原代CFs,采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数目,ELISA法检测Ⅰ型胶原合成,RT-PCR法半定量检测Ⅰ胶原mRNA表达。结果:①AngⅡ组OD值高于空白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ngⅡ+TSN组OD值低于AngⅡ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AngⅡ组有促进心肌成纤维细胞分泌Ⅰ型胶原的作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ngⅡ+TSN组Ⅰ型胶原含量低于AngⅡ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AngⅡ组Ⅰ型胶原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ngⅡ+TSN组Ⅰ型胶原mRNA表达低于AngⅡ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ngⅡ可直接诱导CFs的增殖,促进其分泌Ⅰ型胶原,并能显著增加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TSN对AngⅡ诱导的CFs增殖及Ⅰ型胶原分泌增加,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强均有抑制作用。提示:TSN抗心肌纤维化作用的产生可能与丹参酮ⅡA抑制心脏局部的RAS系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心肌成纤维细胞 胶原 Ang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Ⅰ抑制小鼠B16黑色素瘤细胞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蕾 陈璐 +3 位作者 李蒙蒙 金王东 王飘逸 单乐天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18,共5页
将丹参酮Ⅰ(含量为90%)配制成不同浓度作用于体外培养的B16细胞,对B16细胞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生长抑制率,收集并采用PI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5、4、3μg/mL)丹参酮... 将丹参酮Ⅰ(含量为90%)配制成不同浓度作用于体外培养的B16细胞,对B16细胞用MTT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生长抑制率,收集并采用PI染色,观察细胞的形态,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5、4、3μg/mL)丹参酮I对B16细胞的抑制作用均有明显的剂量和时间效应;丹参酮I可以使B16细胞周期的构成发生明显的变化;丹参酮I对B16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作用机制之一是使S期细胞的比例降低,促使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I 抑制增殖 B16黑色素瘤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研究丹参酮Ⅰ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姜吉刚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286-1288,1292,共4页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丹参酮Ⅰ(TSNⅠ)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反应的特征。试验发现:丹参酮Ⅰ对人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由Stern-Vol 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得到的荧光猝灭常数,判断由于与丹参酮Ⅰ反应而导...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丹参酮Ⅰ(TSNⅠ)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反应的特征。试验发现:丹参酮Ⅰ对人血清白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根据由Stern-Vol 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得到的荧光猝灭常数,判断由于与丹参酮Ⅰ反应而导致人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属静态猝灭。并从所计算得到的热力学参数ΔH和ΔS,推断人血清白蛋白与丹参酮Ⅰ反应的结合力为静电力。根据同步荧光光谱研究的结果表明:人血清白蛋白的构象不因与丹参酮Ⅰ反应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光谱法 丹参酮 人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Ⅰ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作用及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蔡双朋 李俊 +2 位作者 黄成 孟晓明 陈培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74-977,共4页
目的探讨丹参酮Ⅰ对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高浓度胰岛素诱导建立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模型;MTT法确定丹参酮Ⅰ的给药浓度;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丹参酮Ⅰ对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测... 目的探讨丹参酮Ⅰ对Hep 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高浓度胰岛素诱导建立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模型;MTT法确定丹参酮Ⅰ的给药浓度;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丹参酮Ⅰ对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测定蛋白络氨酸磷酸酶1B(PTP1B)、磷酸化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P-AKT)、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以10-7mol/L胰岛素诱导24 h成功建立了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模型;MTT筛选出了78、156、312 ng/ml丹参酮Ⅰ给药浓度;丹参酮Ⅰ呈浓度依赖地增加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葡萄糖消耗量;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TP1B表达升高、P-AKT表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Ⅰ给药组PTP1B的表达浓度依赖性地降低、P-AKT的表达浓度依赖性地升高。结论丹参酮Ⅰ能改善胰岛素抵抗Hep G2细胞,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TP1B的表达,进而促进了P-AKT/AKT信号通路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蛋白络氨酸磷酸酶1B 丹参酮 胰岛素抵抗 HEPG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Ⅰ对2型糖尿病ICR小鼠抗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吴胜 蔡双鹏 +2 位作者 李小枫 黄成 李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286-1291,共6页
目的观察丹参酮Ι对高脂高糖饮食结合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模型ICR小鼠肝脏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小鼠T2DM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丹参酮Ι(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二甲双胍(Met)... 目的观察丹参酮Ι对高脂高糖饮食结合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诱导的2型糖尿病(T2DM)模型ICR小鼠肝脏的影响并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小鼠T2DM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丹参酮Ι(高剂量、中剂量、低剂量)组、二甲双胍(Met)组和吡格列酮(Pio)组,随后这6组继续给于高脂高糖饲料喂养3周,每天注射相应浓度的药物,同时,对7组(包括正常组)小鼠每周测一次空腹血糖和体重。3周末,取小鼠肝脏,运用HE染色观察各组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蛋白激酶B(Akt)、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丹参酮Ι高剂量组可以降低T2DM ICR小鼠的血糖(P<0.05),增加其体重(P<0.05)。丹参酮Ι3个剂量组肝组织中未见明显细胞质肿胀和细胞核固缩现象,且组织中炎症较轻。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丹参酮Ι高剂量组可以降低T2DM ICR小鼠肝脏组织中PTP1B蛋白的表达(P<0.05)。Western blot法显示,丹参酮Ι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可以降低T2DM ICR小鼠肝脏组织中PTP1B蛋白的表达(P<0.05),各组中Akt的表达均无明显差异,丹参酮Ι高剂量组可以提高T2DM小鼠肝脏中P-Akt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高剂量的丹参酮Ι可以降低STZ诱导的T2DM小鼠的空腹血糖水平和肝损伤,同时降低肝脏PTP1B的表达,提高肝脏P-Akt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丹参酮 链脲佐菌素 动物模型 PTP1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Ⅰ、二甲双胍和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黑素瘤模型小鼠的抑瘤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赵亚宁 薛冰华 +2 位作者 秦亚茹 吴祖泽 段海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66-872,共7页
目的研究丹参酮Ⅰ(TanⅠ)、二甲双胍(Met)和阿司匹林(Asp)联合应用对黑素瘤模型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右前腋下sc接种B16F10细胞制备黑素瘤模型。根据体质量分为8组,即模型组、TanⅠ组(20 mg·kg^(-1),ip)、As... 目的研究丹参酮Ⅰ(TanⅠ)、二甲双胍(Met)和阿司匹林(Asp)联合应用对黑素瘤模型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右前腋下sc接种B16F10细胞制备黑素瘤模型。根据体质量分为8组,即模型组、TanⅠ组(20 mg·kg^(-1),ip)、Asp组(210 mg·kg^(-1),饮用)、Met组(70 mg·kg^(-1),饮用)、Asp+Met组、TanⅠ+Asp组、TanⅠ+Met组和TanⅠ+Asp+Met组,每组10只。每只小鼠摄水量约7 m L·d^(-1),连续给药18 d。隔天称量小鼠体质量,每天测量皮下肿瘤直径。给药结束后将小鼠处死,测瘤质量,计算抑瘤率。制备脾和肝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肿瘤组织中CD8+T,CD4+T和Treg细胞百分比。ELISA检测肿瘤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实验期间,各组小鼠体质量(包括瘤质量)均呈上升趋势;与模型组比较,TanⅠ+Asp+Met组体质量增加减慢(P<0.01)。实验结束时,各组存活小鼠肝和脾组织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小鼠存活数分别为:模型组8/10,TanⅠ组8/10,Asp组7/10,Met组7/10,TanⅠ+Asp组8/10,TanⅠ+Met组8/10,Asp+Met组7/10,TanⅠ+Asp+Met组5/10。与模型组比较,TanⅠ,Asp和Met单用组及两两联用组肿瘤体积和瘤质量无明显变化;TanⅠ+Asp+Met组肿瘤体积和瘤质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P<0.05),抑瘤率为46.2%。与模型组比较,TanⅠ,Asp和Met单用组及两两联用组肿瘤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TanⅠ+Asp+Met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增加(P<0.05)。TanⅠ+Met组肿瘤组织中IL-6,IL^(-1)β和TNF-α含量较模型组升高(P<0.01,P<0.05,P<0.05),TanⅠ+Asp+Met组IL-6含量升高(P<0.01)。结论 TanⅠ+Asp+Met联用可抑制黑素瘤模型小鼠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肿瘤组织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和IL-6含量有关,但副作用可能性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素瘤 肿瘤微环境 丹参酮 阿司匹林 二甲双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中3种丹参酮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及液相色谱分析 被引量:35
8
作者 李迎春 曾健青 +1 位作者 刘莉玫 金雪松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0-42,共3页
用超临界CO2 流体及共溶剂乙醇萃取丹参中的 3种丹参酮 ,分别采用正交设计法和系统法考察了萃取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在甲醇 水 (体积比为 80∶2 0 )溶液为流动相和检测波长为 2 80nm的条件下 ,以外标法检测... 用超临界CO2 流体及共溶剂乙醇萃取丹参中的 3种丹参酮 ,分别采用正交设计法和系统法考察了萃取中的主要影响因素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在甲醇 水 (体积比为 80∶2 0 )溶液为流动相和检测波长为 2 80nm的条件下 ,以外标法检测了萃取产物中 3种丹参酮的含量。实验得到的最佳条件为 :萃取压力 2 0MPa ;萃取温度 4 5℃ ;分离温度 35℃ ;共溶剂 95 % (体积分数 )乙醇 ;流量 1 0mL/min。建立的HPLC测定方法简便快捷 ,准确度高 ,重现性良好 ,相关系数r为 0 9994~ 0 99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2 37%~ 3 4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丹参酮 超临界二氧化碳 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丹参 隐丹叁酮 中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二萜醌的细胞毒活性及构效关系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罗厚蔚 韦苞洋 +2 位作者 刘全海 陈秀华 冯怡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 :丹参二萜醌的结构 -细胞毒活性的关联与探讨。方法 :应用 CHARM( Chemistry at HarvardMacro Molecular Mechanics)力场 ,用 powell方法优化本文涉及的丹参二萜醌及其类似物分子的几何构型 ,经优化后的分子构象采用 quanta软件包... 目的 :丹参二萜醌的结构 -细胞毒活性的关联与探讨。方法 :应用 CHARM( Chemistry at HarvardMacro Molecular Mechanics)力场 ,用 powell方法优化本文涉及的丹参二萜醌及其类似物分子的几何构型 ,经优化后的分子构象采用 quanta软件包作 CNDO计算 ,以获取量子化学参数 ,并对这些参数进行分析。结果 :A环是芳环的丹参酮也包栝三环二萜凡具有平面环系统结构的均有可能对小鼠淋巴白血病细胞显示明显的细胞毒活性。在二氢呋喃环的氧原子 -3(如二氢丹参酮 - 、隐丹参酮 )较之含呋喃环氧原子 -3的丹参酮其局部电荷更负 ,因而也就使化合物具有更大的极性从而增强了细胞毒性。具有对称结构的含 1 ,4对萘醌生色团的丹参新醌 A或B较 1 ,2邻萘醌的如 Ro-0 90 6 80和二氢丹参酮 - 的细胞毒活性均显著降低。所有丹参酮及其类似物的疏水基团均远远多于亲水基团 ,因此它们均不溶于水 ,但可在水中以某种方式形成胶体颗粒 ,其中的一些参数如偶极距、范特华力、亲水指数 ,均可影响到它们的疏水相互作用。丹参酮 - 本身细胞毒活性很低 ,但通过 Mannich反应 ,在呋喃环上引进含氮杂环后其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I 二氢丹参酮-I 丹参二萜醌 细胞毒活性 构效关系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丹参药材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31
10
作者 翟学佳 徐锦凤 《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10期1345-1348,共4页
目的建立丹参药材水溶性成分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和脂溶性成分中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汉邦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为0.1%甲酸-... 目的建立丹参药材水溶性成分中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和脂溶性成分中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丹参酮II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汉邦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A为0.1%甲酸-水(V/V),流动相B为乙腈,线性洗脱梯度为0~10 min,B相10%~20%,10~27 min,B相20%~33%,27~30 min,B相33%~70%,30~50 min,B相70%~85%;柱温:20℃;流速:1 mL.min-1;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80 nm。结果丹参素、原儿茶醛、丹酚酸B、二氢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和丹参酮IIA在0.037 2~118.000 0,0.017 4~8.900 0,0.141~450.000,0.018 8~56.800 0,0.049 7~158.000 0,0.021 5~78.500 0,0.096 2~308.000 0 mg.L-1浓度范围内均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2);各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均在98.5%~101.5%,RSD均<1.98%(n=6);日内日间精密度良好,RSD均<2.16%。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丹参药材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丹参素 丹酚酸B 二氢丹参酮I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丹参保健茶中3种丹参酮含量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德军 张源源 苟琼心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4期19356-19357,共2页
[目的]用HPLC测定丹参保健茶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Insertsil ODS-SP(4.6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V∶V=62∶38),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5μl... [目的]用HPLC测定丹参保健茶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和丹参酮ⅡA的含量。[方法]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Insertsil ODS-SP(4.6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V∶V=62∶38),等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70 nm;流速为1.0 ml/min;进样量为15μl,柱温30℃。[结果]3种丹参酮成分得到较好地分离,丹参保健茶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2%、98.7%、98.4%(RSD值分别为1.20%、1.96%和1.74%,n=3);样品中3种丹参酮含量分别为1.19、0.79和2.25 mg/g。[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简便快速,可用于丹参保健茶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保健茶 隐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ⅡA HPL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丹参酮超声提取及其主要成分的HPLC法测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源源 田友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083-2084,共2页
[目的]提取总丹参酮并测定其中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方法]运用超声技术提取总丹参酮,并对提取物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含量进行HPLC测定。[结果]总丹参酮提取物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成分完全分离,含量分别为100.4... [目的]提取总丹参酮并测定其中3种主要成分的含量。[方法]运用超声技术提取总丹参酮,并对提取物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含量进行HPLC测定。[结果]总丹参酮提取物中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成分完全分离,含量分别为100.4、69.9和124.4 mg/g。[结论]HPLC法简便快速,稳定可靠,对总丹参酮提取物的质量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丹参酮 超声提取 隐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ⅡA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根部直径与其活性成分含有量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尉广飞 李翠 +2 位作者 刘谦 李佳 张永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780-1784,共5页
目的探讨丹参根部直径大小与其活性成分含有量间的相关性。方法 HPLC法测定4个平均直径(1.366、1.085、0.808和0.360 cm)丹参根中的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和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含有量,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探讨丹参根部直径大小与其活性成分含有量间的相关性。方法 HPLC法测定4个平均直径(1.366、1.085、0.808和0.360 cm)丹参根中的脂溶性成分(隐丹参酮、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和水溶性成分(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含有量,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直径最小的丹参根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和隐丹参酮的含有量分别是直径最大的150%、193.71%、533.33%,200%和377.78%。结论丹参加工时不应将细条及须根丢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直径 隐丹参酮 丹参酮 丹参酮ⅡA 丹酚酸B 迷迭香酸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