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螺距螺杆真空泵内部工作过程建模与热力分布规律
1
作者 孟雨 孙显彬 +2 位作者 乔中涛 尚允坤 张黎明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13-522,共10页
掌握螺杆真空泵内部工作过程是设计高性能螺杆转子的基础,文章对变螺距螺杆真空泵工作过程进行了建模分析。首先,基于简化泄漏通道几何结构模型,构建了螺杆真空泵泊肃叶流、库爱特流两种流动方式下粘滞流、过渡流、分子流三种流态的基... 掌握螺杆真空泵内部工作过程是设计高性能螺杆转子的基础,文章对变螺距螺杆真空泵工作过程进行了建模分析。首先,基于简化泄漏通道几何结构模型,构建了螺杆真空泵泊肃叶流、库爱特流两种流动方式下粘滞流、过渡流、分子流三种流态的基于时间的内部泄漏通道级间泄漏模型;然后,基于气体运输条件假设,构建了内部吸气阶段、压缩阶段、反冲阶段及排气阶段气体运输模型;最后基于内部泄漏通道级间泄漏模型和气体运输模型,揭示了内部质量、压力和温度分布情况以及泄漏流速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入口压力减小,内部质量减小,压力减小,温度升高,泄漏质量占总质量比例升高;(2)随着间隙减小,内部质量减小,排气温度减小,泄漏质量占总质量比例减小;(3)吸气和压缩阶段,主要泄漏通道为齿尖啮合间隙(凹面间隙),排气阶段,主要泄漏通道为齿顶间隙。研究结果对螺杆转子设计以及螺杆真空泵性能优化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螺距螺杆真空泵 泄漏模型 运输模型 热力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年海水倒灌事件长江口海域风浪潮特征分析
2
作者 吴旭云 丁骏 秦涛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44,共11页
2024年我国沿海部分区域发生了两次海水倒灌,引发全国关注。基于实测资料和浪潮耦合数值模型,分析两次海水倒灌事件期间长江口海域风浪潮特征,研究海水倒灌事件成因和机制。结果表明:两次事件均与强北风过境有关,但又显著不同。10月海... 2024年我国沿海部分区域发生了两次海水倒灌,引发全国关注。基于实测资料和浪潮耦合数值模型,分析两次海水倒灌事件期间长江口海域风浪潮特征,研究海水倒灌事件成因和机制。结果表明:两次事件均与强北风过境有关,但又显著不同。10月海水倒灌事件前期异常北风占主导,但后期东海出现强东北偏东风,渤黄海罕见的二次增水是北风松弛阶段回荡的开尔文波和东海强东北偏东风过程诱发的陆架强迫波共同作用的结果,二者的贡献占比为42%和58%,受陆架波的影响,此事件期间长江口海域出现两次增水过程。11月海水倒灌事件中北风持续时间更长,空间范围更大,长江口海域出现先增水后减水的特征。今后需要重点关注冷空气松弛阶段的风场变化,特别是异常偏东风过程,为极端突发海水倒灌灾害防御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倒灌 风暴潮 陆架波 浪潮耦合模型 长江口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速列车接地系统参数对车体电流及过电压平衡的优化
3
作者 刘建城 孙传铭 +3 位作者 张作钦 颜靖东 肖嵩 郭裕钧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1-173,共13页
由于高速列车的不断提速,接地系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当列车与轨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会产生加剧接地回流现象,导致列车车体电位升高,造成轴承和接地碳刷、绝缘节、车载传感器等异常甚至损坏等问题。针对目前高速列车存在的接地回流和... 由于高速列车的不断提速,接地系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当列车与轨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会产生加剧接地回流现象,导致列车车体电位升高,造成轴承和接地碳刷、绝缘节、车载传感器等异常甚至损坏等问题。针对目前高速列车存在的接地回流和车体电位的问题以及高速列车接地系统二维模型无法基于径向参数的基础上对同一车轴左右两侧电位进行仿真分析等存在的不足,当前有必要对高速列车综合接地系统进行更为完善的三维建模,并对接地系统的接地方式和接地参数等进行优化分析,以达到抑制接地电流和降低车体电位的目的。首先,基于RCL测试仪对车体的阻抗和感抗参数以及车体尺寸实际参数等实测数据及理论分析,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前提下,分别从牵引变压器、接触网以及高速列车车载变压器、高压电缆、车体等方面,完成了高速列车综合接地系统三维电路模型的构建;同时,结合列车经过吸上线工况下的动态接地回流试验与高速列车升弓和闭合VCB的静态过电压测试试验,将仿真结果同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三维模型的可靠性;最后,基于三维仿真模型,对接地系统的径向参数及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的三维分布进行优化设计,优化后,流过列车各保护接地的接地电流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分布更加均匀,同时车体电位也在安全限值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三维模型 接地回流 车体过电压 接地阻抗参数 接地布局方案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液返排速度对支撑剂回流量及其在裂缝内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22
4
作者 王雷 张士诚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102,110,共3页
根据压裂过程中压裂液返排时裂缝内支撑剂的运动特性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了裂缝内压裂液返排及支撑剂的回流过程,通过模拟计算发现压裂液的返排速度对支撑剂的回流量及支撑剂在裂缝内的分布影响很大。随着压裂液返排速度的增大,支撑剂... 根据压裂过程中压裂液返排时裂缝内支撑剂的运动特性建立了数学模型,模拟了裂缝内压裂液返排及支撑剂的回流过程,通过模拟计算发现压裂液的返排速度对支撑剂的回流量及支撑剂在裂缝内的分布影响很大。随着压裂液返排速度的增大,支撑剂的回流量逐渐增加,但增加的幅度逐渐变缓;支撑剂在裂缝内的分布状况则随着压裂液返排速度的增大而逐渐变好。计算结果表明,为了获得较好的支撑剂缝内分布,在施工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应尽量提高压裂液的返排速度,既可改善支撑剂在裂缝内的分布,又减少了压裂液对地层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返排 速度 支撑剂回流 支撑剂缝内分布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低渗透储层压后返排制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锋 陈晓明 +4 位作者 洪将领 王晓磊 张洪杰 吴彦先 陈伟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22-629,共8页
压后返排作为压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压裂工程师的广泛关注,特别对于低渗透储层而言,如不能及时返排出储层中的压裂液,压裂液将会进入储层深部,对储层产生二次伤害。但如果返排速度过快,又会导致支撑剂发生回流,降低压裂效果... 压后返排作为压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得到了压裂工程师的广泛关注,特别对于低渗透储层而言,如不能及时返排出储层中的压裂液,压裂液将会进入储层深部,对储层产生二次伤害。但如果返排速度过快,又会导致支撑剂发生回流,降低压裂效果,严重的会导致井筒及井口装置的破坏。因此,低渗透储层返排控制的一个重要关键技术就是优化合理的返排流速。返排见气前,本文基于物质平衡原理,利用渗流力学和工程流体力学理论,建立了支撑剂回流及裂缝闭合时间计算模型,得到了不同时刻井口压力与最佳油嘴匹配关系图。当返排见气后,研究并分析了见气后油嘴变大的原因,给出了具体的油嘴制定方法。以新疆低渗透储层X井为例,制定了返排优化方案,取得了较好的返排效果,该方法对同类储层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返排 支撑剂回流 数学模型 优化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液强制返排及支撑剂回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胡景宏 何顺利 +2 位作者 李勇明 邓燕 赵金洲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57-61,共5页
如何科学合理选择放喷油嘴尺寸,同时准确预测裂缝闭合时间,是压裂液强制返排的核心.根据支撑剂运移和压裂液强制返排机理,同时考虑支撑剂受力、压裂液二维滤失、压裂液压缩性和井筒摩阻,并结合物质平衡原理、岩石力学和流体力学的相关理... 如何科学合理选择放喷油嘴尺寸,同时准确预测裂缝闭合时间,是压裂液强制返排的核心.根据支撑剂运移和压裂液强制返排机理,同时考虑支撑剂受力、压裂液二维滤失、压裂液压缩性和井筒摩阻,并结合物质平衡原理、岩石力学和流体力学的相关理论,建立了裂缝闭合前后放喷油嘴尺寸选型的支撑剂运移及力学模型和裂缝强制闭合时间计算模型.采用建立的模型,不仅可使放喷油嘴尺寸定量化,同时在不需要冗长的压降数据情况下,就能确定裂缝强制闭合时间.经实例验证,本模型的计算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实际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强制返排 裂缝闭合 支撑剂回流 模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意愿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于水 姜凯帆 孙永福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11期97-101,共5页
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的人口"空心化"现象愈加严重,给农村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农村多元化产业,进行农村的就地城镇化,吸引外出农民回流,在家乡就近就业,实现治理人口"空心化&qu... 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农村的人口"空心化"现象愈加严重,给农村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农村多元化产业,进行农村的就地城镇化,吸引外出农民回流,在家乡就近就业,实现治理人口"空心化"和推动城镇化建设的双赢。文章基于苏北农村的调研,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外出农民就近就业意愿。结果表明:农民回流意愿与受教育程度、外出收入所占比例、回家频次、家中是否有老人或学生、对当地教育和基础设施满意度等显著相关。分析农民工回流意愿,对治理农村人口"空心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外出劳动力 回流意愿 PR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潮河口治河围涂工程促淤方法探讨——以钱塘江河口尖山一期促淤围涂工程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熊绍隆 潘存鸿 +1 位作者 曾剑 陈武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65-70,共6页
首先简单介绍了潮汐河口治河围涂工程一般促淤方法及其研究手段 ,接着阐述了泥沙淤积模型试验在促淤工程科研中的应用 ,随后结合围涂工程实践探讨了回流促淤机理 ,比较了不同工程布置方案的回流特征与淤积效果 ,提出了一般情况下较为合... 首先简单介绍了潮汐河口治河围涂工程一般促淤方法及其研究手段 ,接着阐述了泥沙淤积模型试验在促淤工程科研中的应用 ,随后结合围涂工程实践探讨了回流促淤机理 ,比较了不同工程布置方案的回流特征与淤积效果 ,提出了一般情况下较为合理的促淤围涂工程布置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 围涂工程 促淤方法 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全桥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回流功率特性优化 被引量:15
9
作者 杨博 葛琼璇 +1 位作者 赵鲁 周志达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6990-6999,共10页
双向全桥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dual bridge series resonant DC/DC converter,DBSRC)具有控制简单、损耗低等优点,在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场合具有应用前景。然而若系统参数选择不当,会产生较大回流功率,使开关管的损耗增大,系统效率降低... 双向全桥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dual bridge series resonant DC/DC converter,DBSRC)具有控制简单、损耗低等优点,在电力电子牵引变压器场合具有应用前景。然而若系统参数选择不当,会产生较大回流功率,使开关管的损耗增大,系统效率降低。为了降低系统运行时的回流功率,该文分析DBSRC的工作原理及换流过程,利用微分方程得到系统模型,进而总结DBSRC的3种稳态工作模式及回流功率在不同工作模式的表达式。通过优化电压增益(M)、开关频率谐振频率比(F)、谐振回路的特性阻抗(Zr)参数,达到在宽负载范围内降低系统回流功率的目的。最后,构建一个35 kW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证明了DBSRC模型的正确性及回流功率特性优化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全桥串联谐振DC/DC变换器 建模 回流功率 电压增益 特性阻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倒灌对鄱阳湖水文水动力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云良 姚静 张奇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27-1237,共11页
倒灌是发生在湖泊与周围水体交汇处的一个重要物理过程,对湖泊水文水动力与水环境带来严重影响或干扰,进而对湖泊水质产生重要的影响或控制作用.本文采用统计方法和二维水动力-粒子示踪耦合模型来分析倒灌物理成因、倒灌发生判别与指示... 倒灌是发生在湖泊与周围水体交汇处的一个重要物理过程,对湖泊水文水动力与水环境带来严重影响或干扰,进而对湖泊水质产生重要的影响或控制作用.本文采用统计方法和二维水动力-粒子示踪耦合模型来分析倒灌物理成因、倒灌发生判别与指示以及倒灌对鄱阳湖水文水动力的影响.统计表明,流域"五河"入湖径流、长江干流径流情势以及两者叠加作用均是倒灌的影响因素,但长江干流径流情势是影响或者控制倒灌频次与倒灌强度的主要因素."五河"来水与长江干流的流量比可用来判别与指示倒灌发生与否.当流量比低于约5%时,倒灌可能发生且最大发生概率可达25%;当流量比高于10%时,倒灌发生概率则低于2%.水动力模拟结果表明,倒灌对湖区水位与流速的影响向湖区中上游逐渐减弱,湖泊水位和流速受影响最为显著的区域主要分布在贯穿整个湖区的主河道,而浅水洪泛区的水位和流速则受倒灌影响相对较小.倒灌使得湖泊空间水位提高约0.2~1.5 m,湖泊主河道的流速增加幅度可达0.3 m/s.粒子示踪结果表明,倒灌导致湖区水流流向转变约90°~180°,倒灌导致的水流流向变化能够使湖区大部分粒子或物质向上游迁移约几千米至20 km,且粒子在下游主河道的迁移距离要明显大于中上游洪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灌 水动力-粒子示踪模型 流量比 水文水动力 鄱阳湖 长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对鄱阳湖倒灌影响的微模型模拟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志寰 朱立俊 +3 位作者 王建中 范红霞 刘贝贝 陈槐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4-53,共10页
微模型试验技术具有模型规模小、试验周期短和经济性好等优势,可用于研究大范围和复杂系统的江湖关系问题,但国内应用实例较少,其相似理论和模型设计关键技术值得深入研究。基于研究长江与鄱阳湖江湖倒灌规律的需要,探讨了江湖倒灌微模... 微模型试验技术具有模型规模小、试验周期短和经济性好等优势,可用于研究大范围和复杂系统的江湖关系问题,但国内应用实例较少,其相似理论和模型设计关键技术值得深入研究。基于研究长江与鄱阳湖江湖倒灌规律的需要,探讨了江湖倒灌微模型应遵循的相似律和微模型设计方法,提出了微模型阻力相似及模型物理量测控的解决方案,建立了平面比尺1∶6 500、垂直比尺1∶150的长江-鄱阳湖-“五河”尾闾微模型。经实测水文资料验证,该模型在水位、流速及长江对鄱阳湖倒灌时间和倒灌流量等方面与原体具有较好相似性,所用模型设计和模拟方法为进一步推广微模型试验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为研究河流、湖泊、河口、海岸等大尺度和复杂水沙运动问题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模型 鄱阳湖 倒灌 流量变态 江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微推力器点火过程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腾 方蜀州 +1 位作者 刘旭辉 马红鹏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290-1296,共7页
为研究点火元器件加热区域受限下固体微推力器的局部点火过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基于流固耦合传热模型和局部网格重构技术建立了推力器局部点火模型,研究了常压环境下的固体微推力器点火过程,分析了点火过程中推力器内燃气的流动和传热... 为研究点火元器件加热区域受限下固体微推力器的局部点火过程,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基于流固耦合传热模型和局部网格重构技术建立了推力器局部点火模型,研究了常压环境下的固体微推力器点火过程,分析了点火过程中推力器内燃气的流动和传热特性,并结合仿真所得推力-时间曲线与全表面点火模型和Jongkwang Lee提出的局部点火模型进行了对比。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推进剂产生燃气往未燃推进剂表面的热反馈,推进剂燃面逐渐扩大。点火过程中喷喉燃气流速未达到声速,外界反压使微喷管内产生逆压梯度,导致喷管扩张段内出现边界层分离。由于喷管扩张段后部逆压梯度随时间增大,喷管扩张段后部回流相应加剧,从而增强了壁面表面的对流换热和燃气主流的动能耗散。模型的推力上升趋势与实际情况更加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微推力器 局部点火模型 逆压梯度 回流 热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没丁坝坝后水流结构PIV试验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贾国珍 佘俊华 +1 位作者 王涛 张冠卿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86,213,共4页
为揭示淹没丁坝坝后区域的水流特性,在实验室水槽中,采用平面二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2D-PIV),测量了光滑固定底床上单个丁坝在完全淹没条件下的坝后水平流场及垂向流场。通过分析测量获得了原始粒子图像和淹没丁坝坝后不同位置的平面二... 为揭示淹没丁坝坝后区域的水流特性,在实验室水槽中,采用平面二维粒子图像测速技术(2D-PIV),测量了光滑固定底床上单个丁坝在完全淹没条件下的坝后水平流场及垂向流场。通过分析测量获得了原始粒子图像和淹没丁坝坝后不同位置的平面二维时均速度场和涡量场,并耦合水平面流场与铅垂面流场结果,给出了丁坝坝后流场的部分三维特性。结果表明,淹没丁坝坝后存在明显的回流区,且在回流区内同时存在尺度大致相同的竖轴漩涡和横轴漩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没 单丁坝 回流区 流场 PIV 水槽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锤泵空气罐气体热力学过程的系统辨识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甲振 杨开林 +3 位作者 郭永鑫 郭新蕾 施春蓉 张国鹏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98-301,共4页
通过对一种自主原创的新型水锤泵的模型实验,研究了空气罐的热力学过程及液位特性对水锤泵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分析空气罐气体热力学过程的系统辨识方法,并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系统辨识,得到了影响气体热力学过程的关键参数—多变指数k的变... 通过对一种自主原创的新型水锤泵的模型实验,研究了空气罐的热力学过程及液位特性对水锤泵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分析空气罐气体热力学过程的系统辨识方法,并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系统辨识,得到了影响气体热力学过程的关键参数—多变指数k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空气罐气体热力学过程的多变指数介于等温过程(k=1.0)与绝热过程(k=1.4)之间,一般小于1.2,并且随着扬程的增加而减小。输水阀关闭过程中,空气罐内的水向泵体回流,使得扬水量减小,因此,改善输水阀的启闭特性,减小回流量,可提升水锤泵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锤泵 模型实验 空气罐 系统辨识 输水阀 多变指数 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羽流预测计算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尹乐 周进 +3 位作者 杨乐 吴建军 李自然 李洁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7-172,共6页
为了能够将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成功地运用于空间,需对其羽流进行研究。将一维MHD双温放电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为入口条件,运用DSMC(Direct Simulation Monte-Carlo)/PIC(Particle in Cell)流体混合算法一体化模拟实验室PPT羽流。验证计算... 为了能够将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成功地运用于空间,需对其羽流进行研究。将一维MHD双温放电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为入口条件,运用DSMC(Direct Simulation Monte-Carlo)/PIC(Particle in Cell)流体混合算法一体化模拟实验室PPT羽流。验证计算显示该模型具有一体化模拟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羽流的能力。对不同初始放电能量下的羽流场进行模拟,给出了离子、中性粒子、电子温度、轴线上质量流率和出口平面返流质量流率的变化情况。计算结果显示高放电能量下返流量更大,同时中性粒子在返流中所占比例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MC/PIC流体混合算法 一维双温放电模型 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 羽流 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运行接地回流特性分析及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国强 桂志远 +3 位作者 李宇星 刁超健 魏文赋 杨泽锋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6-153,共8页
动车组运行工况复杂且车体结构具有差异性,车下各轴端接地电流分配不均,给接地碳刷维护带来不便。为探究动车组接地回流的基本分布规律,找出改善接地回流的方法,基于PSCAD仿真软件建立动车组在高速铁路上过吸上线动态仿真模型,并结合现... 动车组运行工况复杂且车体结构具有差异性,车下各轴端接地电流分配不均,给接地碳刷维护带来不便。为探究动车组接地回流的基本分布规律,找出改善接地回流的方法,基于PSCAD仿真软件建立动车组在高速铁路上过吸上线动态仿真模型,并结合现场实测数据验证仿真模型的可靠性,探明动车组与吸上线的相对位置移动时动车组接地回流变化规律。通过分析动车组运行过程中不同车体的各个轴端接地装置处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接地电流大小变化趋势,提出对动车组头尾车保护接地加装接地电阻器以及在部分保护接地回路串接阻值不同的接地电阻器两种接地方式优化方案。仿真结果表明:优化方式一保护接地电流较大的1车接地电流整体降低了50%;优化方式二使各车保护接地电流大小限制在72 A以内。优化后的接地方式抑制了保护接地电流大小并使各轴端接地电流分布均匀,以上结论为设计更优良的接地方案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高速铁路 PSCAD 吸上线 动态仿真模型 接地电阻器 接地回流 接地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马拉雅碰撞带的构造演化 被引量:19
17
作者 崔军文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05-112,共8页
通过对喜马拉雅碰撞带构造单元划分和组成的研究,从俯冲和碰撞带前缘加积作用、深层底辟和热隆扩展作用及岩石圈深部物质流动——“回流”作用等3个方面阐明了喜马拉雅碰撞带的构造演化,提出了喜马拉雅碰撞带的构造演化模式——渐进式... 通过对喜马拉雅碰撞带构造单元划分和组成的研究,从俯冲和碰撞带前缘加积作用、深层底辟和热隆扩展作用及岩石圈深部物质流动——“回流”作用等3个方面阐明了喜马拉雅碰撞带的构造演化,提出了喜马拉雅碰撞带的构造演化模式——渐进式陆内变形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喜马拉雅碰撞带 热隆扩展 构造演化 碰撞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ühni萃取柱连续相返混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邰德荣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337-344,共8页
在直径72.45mm的K(?)hni萃取柱中,以甲基异丁基酮/H_2O为实验体系,用返流模型和稳态示踪技术,研究了连续相的返混.结果表明,随着涡轮转速增大,返混系数呈线性增大;在较低的转速下,分散相流速对返混影响不明显,随着流速增大,返混稍有减小... 在直径72.45mm的K(?)hni萃取柱中,以甲基异丁基酮/H_2O为实验体系,用返流模型和稳态示踪技术,研究了连续相的返混.结果表明,随着涡轮转速增大,返混系数呈线性增大;在较低的转速下,分散相流速对返混影响不明显,随着流速增大,返混稍有减小;而随着连续相流速增大,返混明显减小.本文给出了连续相返混系数的经验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hni 萃取柱 萃取 设备 轴向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新特点研究——基于刘易斯模型局限性修正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刘芬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13年第1期24-28,41,共6页
刘易斯模型假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是彻底的、不可逆的;转移主体是纯粹的经济人;转移过程中农业生产方式是不变的,这些假定都与我国现实不吻合,因此也不能够解释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仍然存在、农民工工资上涨和民工荒三者同时并... 刘易斯模型假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是彻底的、不可逆的;转移主体是纯粹的经济人;转移过程中农业生产方式是不变的,这些假定都与我国现实不吻合,因此也不能够解释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仍然存在、农民工工资上涨和民工荒三者同时并存的特殊现象。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表现出具有可逆性,劳动力转移决策具有多因性,农业生产方式具有可变性等新特点。基于新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新特点,提出要提高城市化质量,促进农民工向市民身份转变,继续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产业梯度转移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刘易斯模型 农民工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有源直流变换器回流功率优化控制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永 张亚光 李丽宏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72-175,共4页
针对电力电子变压器中双有源全桥DC/DC变换器输出效率的优化控制问题,为降低变换器的回流功率,实现系统轻载时高效输出,提出基于三重移相的优化控制方法。使用傅里叶变换将周期性方波的电压源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正弦波激励源之和的形式... 针对电力电子变压器中双有源全桥DC/DC变换器输出效率的优化控制问题,为降低变换器的回流功率,实现系统轻载时高效输出,提出基于三重移相的优化控制方法。使用傅里叶变换将周期性方波的电压源信号分解成不同频率正弦波激励源之和的形式,采用相量分析法建立系统数学模型,降低传统积分法建模过程的运算量。分析三重移相控制下端电压相量的运行区域,根据相量图构建电压三角形,得出最小回流功率下系统移相角的最优组合,以降低变换器的无功损耗,提高系统输出效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在轻载时可以大幅降低变换器的回流功率,提高变换器输出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流功率优化控制 双向有源直流变换器 电压源信号分解 建模过程运算量 电压相量运行区域分析 移相角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