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3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rrosion risk assessment of chloride-contaminated concrete structures using embeddable multi-cell sensor system 被引量:2
1
作者 卢爽 巴恒静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230-237,共8页
Monitoring the service condi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requires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properties and corrosion rate of structural steels surrounded by concrete.A multi-cell sensor system that included a refe... Monitoring the service condition of concrete structures requires the 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properties and corrosion rate of structural steels surrounded by concrete.A multi-cell sensor system that included a reference electrode,a chloride content sensor,a macrocell current unit and an electrical resistance measurement unit was developed.This system provided the following important electrochemical data in the cover-zone concrete on site:open circuit potential,macrocell current from anodes to cathode,chloride profile,concrete resistance and corrosion rate of built-in anode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crocell current increases when the chloride content in concrete is higher.Thus,monitoring the chloride content is a good method for monitoring the corrosion state.The chloride ion content and cover depth are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electrical resistance of concrete.Without considering the temperature and time,a simplified model of the instantaneous corrosion rate of steel rebar in a concrete structure based on the measured chloride contents and concrete resistance was proposed.The test results further 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this simplified predicting 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structures corrosion rate RESISTANCE chloride content macrocell current multi-cell sens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duction of Cr(Ⅵ) with a relative high concentration using different kinds of zero-valent iron powders: Focusing on effect of carbon content and structure on reducibility 被引量:4
2
作者 LV Jin-fang TONG Xiong +2 位作者 ZHENG Yong-xing XIE Xian HUANG Ling-yu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9期2119-2130,共12页
Reduction of Cr(VI)using zero-valent iron(ZVI)could not only decrease the amounts of chemicals used for reduction,but also decrease the discharge of sludge.In order to find a desirable ZVI material,reduction of Cr(VI)... Reduction of Cr(VI)using zero-valent iron(ZVI)could not only decrease the amounts of chemicals used for reduction,but also decrease the discharge of sludge.In order to find a desirable ZVI material,reduction of Cr(VI)with a relative high concentration using different kinds of ZVI powders(mainly carbon differences)including reduced Fe,grey cast iron,pig iron,nodular pig iron was carried out.Parameters such as ZVI dosage,type and size affecting on Cr(VI)reduction were firstly examined and grey cast iron was selected as a preferable reducing material,followed by pig iron.Additionally,it was found that the parameters had significant influences on experimental kinetics.Then,morphology and composition of the sample before and after reaction were characterized by SEM,EPMA and XPS analyses to disclose carbon effect on the reducibility.In order to further interpret reaction mechanism,different reaction models were constructed.It was revealed that not only the carbon content could affect the Cr(VI)reduction,but also the carbon structure had an important effect on its re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lative high concentration Cr(VI) REDUCTION ZVI powder carbon content carbon 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bservations of TEC Depletion,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ROTI and Scintillation Associated with ESF Irregularities over South China 被引量:1
3
作者 DENG Kun MA Yonghui +2 位作者 LIU Minbo GUO Zhixiong WANG Shu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1-340,共10页
The observations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scintillation,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depletion,the 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 and Rate of TEC Index(ROTI) over south China were presented.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 The observations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 scintillation,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depletion,the 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 and Rate of TEC Index(ROTI) over south China were presented.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GPS observations at stations of Shenzhen and Guangzhou from 2011 to 2012.This study reported that the ratio of simultaneous occurrences of TEC depletions with strong scintillation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EC depletions with weak scintillations in vernal and autumnal equinoxes of 2011 over South China.The number of the periodic structures of TEC with depletion contained was greater than that with no depletion contained corresponding to strong scintillations.The structure of the slab of plasma irregularities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the simultaneous occurrences of TEC depletion with strong scintillations and ROTI.Before and during the occurrences of strong scintillation,there was Large-Scale Wave Structure(LSWS) which provided the seed ionization perturbation to trigger ESF irregularities and contributed to the 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scintillation Total Electron Content(TEC) TEC depletion Periodic structure of TEC Rate of TEC Index(ROT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Ring-shaped Structure of Plasma Bullet
4
作者 YAN Wen LIU Fucheng WANG Dezhen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309-2316,共8页
The formation of plasma bullets’ring-shaped structure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helium is analyzed by using a coupled fluid model.The model consists of a two-dimension neutral gas flow module and a one-dimension plasma... The formation of plasma bullets’ring-shaped structure in atmospheric pressure helium is analyzed by using a coupled fluid model.The model consists of a two-dimension neutral gas flow module and a one-dimension plasma dynamics module.The obtained radial distributions of the electron’s number density and the nitrogen’s metastable number density have different structures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reactions or air contents in the model.It shows that total 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staining the discharge,and together with Penning process,they lead to the shifted-off structure of electron number density.Meanwhile,the ring structure of plasma bullets forms mainly due to the excitation reaction of nitrogen molecule on air cont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等离子体 环形结构 形成机理 子弹 电子数密度 等离子体动力学 环状结构 控制模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水稻-罗氏沼虾轮作模式对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养分供应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梅 周聃 +3 位作者 张艳 倪蒙 邹松保 原居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37-748,共12页
为研究新构建的水稻-罗氏沼虾(稻虾)轮作种养系统对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养分供应能力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客观综合评价新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本研究通过现场采样、室内化学指标测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稻虾轮作... 为研究新构建的水稻-罗氏沼虾(稻虾)轮作种养系统对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养分供应能力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客观综合评价新建稻虾综合种养系统的经济和生态效益,本研究通过现场采样、室内化学指标测定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了稻虾轮作模式3个生产阶段(放虾前、收虾后和收稻后)两个土层(0~20 cm和20~40 cm)土壤的物理性质、还原性物质、全量和速效养分及菌群结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收虾后和收稻后0~20 cm土层>2 mm土壤团聚体占比显著低于20~40 cm (P<0.05),0.25~2 mm和<0.25 mm土层的土壤团聚体占比均大于放虾前;收虾后20~40 cm土壤还原性指标显著大于0~20 cm (P<0.05),收虾后和收稻后有机还原性物质、Fe^(2+)和Mn^(2+)含量均显著大于放虾前(P<0.05);0~20 cm土壤全量和速效养分含量均高于20~40 cm,收虾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高于放虾前(P<0.05);收虾后和收稻后的OTU数量显著高于放虾前(P<0.05);收虾后和收稻后Candidatus_Solibacter、Citrobacter和Bacillus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放虾前(P<0.05);土壤团聚体(0.2~2.5 mm)、全氮、全钾和毛管孔隙度是驱动土壤微生物菌群变异的主要影响因子。综上,新建的稻虾轮作模式有助于改善复垦耕层土壤物理结构,增强土壤缓冲能力,提高养分供应能力及菌群多样性,且对0~20 cm表层土壤改善效果优于20~40 cm土层,但同时可能会增加土壤次生潜育化风险。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优化稻虾种养策略以最大程度发挥其经济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稻-罗氏沼虾轮作 土壤物理性质 还原性物质含量 土壤养分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工程教育学教材建设:逻辑框架与内容结构
6
作者 吴宏超 赵军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20,共7页
工程教育学对全球军事防御和工业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我国工程教育学的设立旨在深化工程教育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变革,加快构建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体系。教材建设是工程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关键途径,但国内外工程教育学教材存在系统性和逻... 工程教育学对全球军事防御和工业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我国工程教育学的设立旨在深化工程教育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变革,加快构建卓越工程师自主培养体系。教材建设是工程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关键途径,但国内外工程教育学教材存在系统性和逻辑性不足的问题。中国工程教育学教材建设应扎根工程教育学实践,依据学科内在逻辑和社会需求逻辑,构建包含学科维、工程维、教育维和话语维的内容结构。这一教材体系为中国工程教育学教材建设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设路径与内容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学 教材体系 逻辑框架 内容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课程内容结构化及其教学意义
7
作者 郭华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0-59,共10页
课程内容从来都是结构化的,只是形态不同。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程内容结构化,是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活动的有机整合,是课程内容结构化的新形态。基于课程内容结构化新形态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能够整体把握... 课程内容从来都是结构化的,只是形态不同。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课程内容结构化,是学科知识结构与学生活动的有机整合,是课程内容结构化的新形态。基于课程内容结构化新形态的教学实践,要求教师能够整体把握课程内容,能够以基本概念为核心整体规划教学活动,关注知识结构的情境化功能,通盘设计学生活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拥有索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内容结构化 学习经验 学生活动 教学情境 单元整体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高含泥铜钼矿混合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婉婷 蓝卓越 +3 位作者 简胜 谢峰 李云川 李雄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1-451,共11页
以普朗铜矿的低品位斑岩型硫化铜钼矿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原矿品位低、含泥量高、矿物成分复杂和嵌布粒度细等问题,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磨矿细度、pH值、抑制剂种类及用量、捕收剂种类及用量和起泡剂MIBC用量对铜钼混合浮选... 以普朗铜矿的低品位斑岩型硫化铜钼矿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原矿品位低、含泥量高、矿物成分复杂和嵌布粒度细等问题,在工艺矿物学研究的基础上,考察了磨矿细度、pH值、抑制剂种类及用量、捕收剂种类及用量和起泡剂MIBC用量对铜钼混合浮选的影响。最终确定了粗选条件: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65%,pH值为10,水玻璃用量150 g/t,捕收剂组合MCO+煤油(20+60) g/t,起泡剂MIBC用量50 g/t。此条件下,获得的铜钼混合粗精矿铜品位为6.77%,回收率为74.61%,钼品位为0.40%,回收率为75.94%。进一步通过对比粗精矿再磨位置、再磨细度及闭路浮选流程,最终确定粗精矿直接再磨至-0.038 mm占90%,采用粗磨-粗精再磨-一粗两精三扫-中矿混合返回粗选的闭路浮选流程,获得的铜钼混合精矿铜品位为23.32%,总回收率为80.50%,钼品位为1.20%,总回收率为74.56%。该研究成果为低品位高含泥铜钼矿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钼混合浮选 低品位 高含泥 药剂制度 流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西大安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微观孔隙结构与含气性控制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馨佩 刘成林 +7 位作者 蒋立伟 冯德浩 邹辰 刘飞 李君军 贺昱搏 董明祥 焦鹏飞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0-245,共16页
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地区是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的勘探新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控制作用仍不清楚,制约了页岩气勘探进程。基于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及核磁共振实验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 四川盆地渝西大安地区是五峰组-龙马溪组深层页岩气的勘探新区,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但页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气性的控制作用仍不清楚,制约了页岩气勘探进程。基于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及核磁共振实验分析测试资料,研究了五峰组-龙马溪组不同岩相深层页岩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含气性差异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①大安地区深层页岩主要发育硅质页岩相、混合硅质页岩相、含黏土硅质页岩相和黏土质/硅质混合质页岩相,孔隙类型以有机质孔为主,发育晶间孔、溶蚀孔和黏土矿物层间孔,可见有机质充填缝、黏土矿物层间缝和构造应力缝。②深层页岩孔隙结构主要为介孔(2~50 nm)和宏孔(>50 nm)。TOC含量增加有利于微孔(<2 nm)和宏孔发育,硅质矿物含量增加促进宏孔发育,黏土矿物含量增加促进介孔发育。③深层页岩含气性与TOC、硅质矿物含量成正相关,宏孔体积增大页岩气含气量增加;高硅质含量的页岩相含气性最好,是深层页岩气富集的有利岩相。④中浅层页岩主要发育微孔和介孔,以吸附气为主。深层页岩主要发育介孔和宏孔,以游离气为主。深层页岩中宏孔的发育有利于游离气的储集,增加了深层页岩的含气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含气性 五峰组-龙马溪组 深层页岩气 大安地区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马尼地平原料药中杂质的结构确证及含量测定
10
作者 龙珊珊 叶霜 +2 位作者 庄钰金 任凤英 杨晨 《中国测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5-103,共9页
基于合成工艺路线,对盐酸马尼地平原料药中的杂质进行分离、确证结构和含量测定,以Agilent ZORBAX SB-C18(4.6 m×250 mm,5μm)为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29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流量为1 mL/min,流动相A为0.01 mol/L乙酸铵溶液... 基于合成工艺路线,对盐酸马尼地平原料药中的杂质进行分离、确证结构和含量测定,以Agilent ZORBAX SB-C18(4.6 m×250 mm,5μm)为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29 nm,柱温为40℃,进样量为20μL,流量为1 mL/min,流动相A为0.01 mol/L乙酸铵溶液,流动相B为乙腈,梯度洗脱。试验结果表明在盐酸马尼地平合成工艺路线下,生成工艺副产物间硝苯地平,在酸性条件下产生杂质5-(3-硝基苯基)-3-甲基-2-环己烯-1-酮,在光照射下产生杂质脱氢马尼地平。盐酸马尼地平和各杂质在检测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r^(2)≥0.999 7),精密度、溶液稳定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0%(n=6),三个杂质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47%~102.56%,RSD均不大于2.0%(n=9);这些杂质的研究对盐酸马尼地平的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马尼地平 杂质 结构确证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状态对硅质胶结砂岩抗拉特性的影响及颗粒流模拟
11
作者 朱作祥 骆祚森 +2 位作者 李建林 邓华锋 王乐华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4-92,共9页
为探究含水砂岩胶结微细观结构特征变化与抗拉特性的关系和影响机制,以三峡库区常见的硅质胶结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含水状态下砂岩的巴西劈裂试验及微细观结构测试;基于室内试验结果,提出含水砂岩胶结软化的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开... 为探究含水砂岩胶结微细观结构特征变化与抗拉特性的关系和影响机制,以三峡库区常见的硅质胶结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不同含水状态下砂岩的巴西劈裂试验及微细观结构测试;基于室内试验结果,提出含水砂岩胶结软化的颗粒流数值模拟方法,开展砂岩劈裂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含水状态对砂岩的抗拉强度和破坏特征均会产生影响。从干燥到饱水状态,砂岩抗拉强度下降了49.93%,破坏形态由沿中线笔直断裂向沿中线弧状弯曲断裂转变。(2)微细观测试结果发现,随含水率增大,砂岩劈裂断面的穿颗粒断裂破坏形式逐渐减少,转化为穿颗粒断裂与沿颗粒断裂复合破坏形式,很好地解释了砂岩宏观破坏特征随含水率的变化规律。(3)试验砂岩胶结物中存在增生型和沉淀型两种硅质胶结物,增生型胶结基本不受含水状态的影响,而沉淀型胶结易遇水软化,是砂岩抗拉强度随含水率变化的重要原因。(4)PFC^(3D)模拟发现,随沉淀型胶结软化程度的增加,试样裂纹起裂点逐渐提前,沉淀型胶结断裂逐渐取代增生型胶结断裂,最大接触力不断减小,抗拉强度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巴西劈裂试验 含水率 砂岩 微细观结构 离散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醋酸棉酚的制备、结构确证及定量分析
12
作者 张辉 刘滋烁 +2 位作者 王宇 沈静 姚军 《化学与生物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63,共6页
利用手性拆分试剂拆分混旋醋酸棉酚,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后,经酸水解反应得到左旋醋酸棉酚粗品,并采用中压制备色谱进一步纯化;通过比旋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确证其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其含... 利用手性拆分试剂拆分混旋醋酸棉酚,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后,经酸水解反应得到左旋醋酸棉酚粗品,并采用中压制备色谱进一步纯化;通过比旋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高分辨质谱确证其结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其含量。结果表明,混旋醋酸棉酚经衍生化反应、硅胶柱色谱分离、酸水解反应、中压制备色谱纯化后得到左旋醋酸棉酚,结构准确,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其含量为98.60%,核磁共振氢谱法测得其含量为97.64%。该分离制备纯化方法可成功得到较高纯度的左旋醋酸棉酚,结构确证和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旋醋酸棉酚 结构确证 核磁共振氢谱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脂含量对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点渗滤液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
13
作者 唐航 秦勇 吴伟祥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436,共13页
针对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点渗滤液油脂含量高、波动大的特点,设置1.0、2.5、5.0、10.0、15.0 g/L 5个不同易腐垃圾渗滤液油脂含量梯度,评估油脂含量对渗滤液厌氧消化过程产甲烷效能、物质降解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一定... 针对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点渗滤液油脂含量高、波动大的特点,设置1.0、2.5、5.0、10.0、15.0 g/L 5个不同易腐垃圾渗滤液油脂含量梯度,评估油脂含量对渗滤液厌氧消化过程产甲烷效能、物质降解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一定范围内,油脂含量对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点渗滤液厌氧产甲烷无直接抑制作用,随着油脂从1.0 g/L提升至15.0 g/L,单位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累计产甲烷量从81.36 mL/g提升至91.29 mL/g。但油脂降解周期长,在发酵前6 d主要水解成长链脂肪酸(long-chain fatty acid,LCFAs),随后才进一步降解为挥发性脂肪酸并转化为甲烷,导致短停留时间(6 d)内高含油渗滤液产气不佳并存在长链脂肪酸抑制风险。油脂含量主要对厌氧产甲烷过程中细菌群落结构产生影响,在厌氧发酵第6天时随油脂含量提升(由1.0 g/L提升至15.0 g/L)颤螺旋菌科(Oscillospiraceae)细菌相对丰度由1.20%显著提升至17.92%(P<0.05),在渗滤液油脂降解产甲烷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发现为易腐垃圾资源化利用站点含油渗滤液处理技术的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腐垃圾渗滤液 油脂含量 厌氧消化 长链脂肪酸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作对植烟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及烟叶化学成分影响的Meta分析
14
作者 矣小鹏 廖永琴 +7 位作者 韩天华 赵应辉 施竹凤 普特 何永宏 李学卫 杨佩文 贺彪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8,共13页
为了探究轮作种植模式对植烟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及烟叶化学成分影响,揭示影响烟叶化学品质的关键因子,在Web of Science、Spring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Google Scholar等中英文数据库,以长期定位试验、烟草轮作、土壤理化性质、... 为了探究轮作种植模式对植烟土壤理化和生物学特性及烟叶化学成分影响,揭示影响烟叶化学品质的关键因子,在Web of Science、Spring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和Google Scholar等中英文数据库,以长期定位试验、烟草轮作、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和烟叶化学成分为关键词,筛选代表性文章51篇,涉及轮作试验194个,非轮作对照试验51个,提取有效田间数据1008组,通过Meta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揭示轮作对烟叶化学成分的影响因素。Met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科类作物与烟草轮作显著改善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等质量指标及提高烟叶钾(42.46%)、糖碱比(40.86%)、烟碱(38.59%)、还原糖(38.59%)和总糖(38.51%)等化学成分指标(P<0.05),使各成分更加协调,其中,以烤烟-禾本科轮作模式的效果最好;化学成分含量还受年均温度、年降水量和土壤类型等因素的影响。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1:R^(2)=0.4468,2:R^(2)=0.4673)、有机质含量(1:R^(2)=0.5089,2:R^(2)=0.3674)、酸性磷酸酶活性(1:R^(2)=0.3161,2:R^(2)=0.3850)和微生物Ace指数(1:R^(2)=0.2026,2:R^(2)=0.2660)与烟叶糖碱比(1:R^(2))和钾含量(2:R^(2))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是影响烟叶钾含量的主要因素,微生物Ace指数和碱解氮含量是影响糖碱比的主要因素。轮作模式对烟草叶片化学成分有显著影响。具体而言,禾本科-烟草轮作模式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以及烟叶的化学成分都有积极的影响。Meta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发现。基于这些结果,建议实施禾本科和烟草轮作制度,以提高烟草生产的质量和效率。该系统应综合考虑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和土壤质量指标,优化烟草生长条件。通过调整轮作制度和土壤管理方法,农民可以在保持烟草质量的同时获得更高的产量,从而提高工业产量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轮作 烟叶化学成分 META分析 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花紫薇新品种‘云裳’光合特性研究
15
作者 莫小雪 孙利娜 +2 位作者 林茂 周冰月 叶明琴 《广西林业科学》 2025年第3期339-344,共6页
为探究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新品种‘云裳’的光合特性,观测其物候期及叶片结构、色素含量和光合参数,并与大花紫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云裳’和大花紫薇物候期相近,在落叶期和展叶初期均出现红叶现象,其叶片结构、... 为探究大花紫薇(Lagerstroemia speciosa)新品种‘云裳’的光合特性,观测其物候期及叶片结构、色素含量和光合参数,并与大花紫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云裳’和大花紫薇物候期相近,在落叶期和展叶初期均出现红叶现象,其叶片结构、色素含量和光合参数均有一定差异。‘云裳’叶片厚度及叶片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厚度均极显著大于大花紫薇;‘云裳’叶片具有更发达的表皮细胞和排列更紧密的栅栏组织。展叶初期,‘云裳’叶片花色苷含量极显著高于大花紫薇,其叶片偏紫红色。‘云裳’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均值显著高于大花紫薇;‘云裳’和大花紫薇叶片均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大花紫薇叶片光合“午休”现象更明显。与大花紫薇相比,‘云裳’表现出较好的光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结构 色素含量 光合参数 大花紫薇 ‘云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基于技术差距视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宁烨 崔欣欣 王金婷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9-597,共9页
OFDI逆向技术溢出是使中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增加产品附加值进而增强中国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实现途径.运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2003~2017年面板数据,通过建立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出口竞争力的无门槛回归模... OFDI逆向技术溢出是使中国出口产品的比较优势由劳动力成本优势向技术优势转变、增加产品附加值进而增强中国出口竞争力的重要实现途径.运用中国各省市自治区2003~2017年面板数据,通过建立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出口竞争力的无门槛回归模型及技术差距门槛回归模型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与中国出口竞争力之间的作用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出口竞争力存在正向作用,技术差距对二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产生影响,上述关系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DI 逆向技术溢出 出口技术含量 出口贸易结构 技术差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亚热带山地常绿阔叶林树种木质部经济学谱分析
17
作者 甘晶僖 张峰 +1 位作者 黄冬柳 朱师丹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1-139,共9页
南亚热带中山地带的山地常绿阔叶林(简称山地林)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但是对山地林树种的环境适应策略仍缺乏了解。该研究基于南亚热带山地林固定监测样地,对25种代表性常绿树种的木质部解剖结构、饱和含水量、机械强度以及水力结构等性... 南亚热带中山地带的山地常绿阔叶林(简称山地林)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但是对山地林树种的环境适应策略仍缺乏了解。该研究基于南亚热带山地林固定监测样地,对25种代表性常绿树种的木质部解剖结构、饱和含水量、机械强度以及水力结构等性状进行测定,分析木质部经济学谱系,阐明山地林树种的生理生态策略。结果表明,边材比导率与导管密度和导管腔比例显著相关,但是其他木质部结构特征与生理功能之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缺乏共同的结构基础导致木质部水力学性状、饱和含水量和机械强度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山地林树种不支持木质部经济学谱系关系。边材比导率和栓塞抗性之间无权衡关系,可能与山地林较低的环境选择压力有关。群落重要值较高的树种具有较低的木材密度以及较高的边材比导率和饱和含水量,说明提高木质部水分运输能力和储水能力有利于适应山地环境。该研究揭示了山地林常绿树种木质部性状组合的多样性,有利于树种共存和应对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结构 机械强度 水力学 木材密度 饱和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9Al-xCa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18
作者 赵信毅 张海洋 +2 位作者 肖遥 覃鸿 李天庆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6,共8页
目的研究高温下Ca含量对镁合金等温氧化行为的影响,分析Ca元素在氧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为镁合金在高温下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Mg-9Al-xCa合金体系为对象﹐对铸态合金组织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自主设计的实验设备在480℃下对不同Ca含量... 目的研究高温下Ca含量对镁合金等温氧化行为的影响,分析Ca元素在氧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为镁合金在高温下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Mg-9Al-xCa合金体系为对象﹐对铸态合金组织进行分析。同时利用自主设计的实验设备在480℃下对不同Ca含量镁合金进行了不同时长的等温氧化实验,对氧化增重进行了测量,对合金氧化层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利用热力学计算揭示了作用机理。结果Mg-9Al合金中主要相组成为基体α-Mg相以及晶界处的Mg17Al12相。当添加Ca元素后,合金主要由α-Mg、晶界处的Mg17Al12相和Al_(2)Ca相组成,其中Al_(2)Ca相与α-Mg形成(α+Al_(2)Ca)共晶。随着Ca含量的增加,合金熔体凝固时生成的Mg17Al12相逐渐减少,组织中(α+Al_(2)Ca)共晶比例不断提高。在氧化200 min后,Mg-9Al合金氧化增重达到32.781 mg/cm^(2),氧化层形貌形成凸起和凹陷结构,含Ca镁合金氧化增重大幅度降低,Mg-9Al-5.0Ca氧化增重仅为0.046 mg/cm^(2),不同Ca含量镁合金氧化层形貌表现出差异性。由热力学计算得知,在Ca含量大于0.4%(质量分数)情况下,Ca元素可更容易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以CaO为主的氧化层。结论Ca含量是影响镁合金氧化行为的关键因素,随着Ca含量的增加,镁合金的抗氧化性能逐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高温氧化 Ca含量 铸态组织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析师跟踪网络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曾婉慧 王生年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91-105,共15页
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分析师信息共享网络模型,研究分析师跟踪网络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网络能促进信息传播,从而提高股价信息含量;这种影响在分析师开展实地调研、明星分析师比例较... 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分析师信息共享网络模型,研究分析师跟踪网络对股价信息含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网络能促进信息传播,从而提高股价信息含量;这种影响在分析师开展实地调研、明星分析师比例较高以及分析师地理位置分布更广时更为显著,且企业盈余管理水平越高、行业竞争程度越低,分析师跟踪网络的信息溢出效应越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网络通过提高个体分析师的预测准确性从而提升股价信息含量。结论表明,分析师跟踪网络促进了分析师个体信息的外溢传播,有利于改善证券市场定价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师跟踪网络 网络中心度 网络结构洞 股价信息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增减湿条件下黄土胶黏粒运移规律试验研究
20
作者 郝志桃 李喜安 +2 位作者 安明晓 杨亚军 高荣荣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52,共15页
为了探究循环增减湿过程中胶黏颗粒运移对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开展了表观形貌、剪切强度、扫描电镜及Mapping和XRF等试验,分析了不同黏粒含量与不同干湿工况下试样质量参数、表面裂隙率、剪切参数、微结构特征及粒子赋存与含量变化... 为了探究循环增减湿过程中胶黏颗粒运移对黄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开展了表观形貌、剪切强度、扫描电镜及Mapping和XRF等试验,分析了不同黏粒含量与不同干湿工况下试样质量参数、表面裂隙率、剪切参数、微结构特征及粒子赋存与含量变化的差异性,研究了不同环境下循环增减湿与结构力学以及结构性成因的内在关系。结果表明:开放环境中试样的质量变化参数和表观裂隙率均随干湿频次与黏粒含量的增多而增大,封闭环境的总体变化参数和变化总参数的变化量都较小,只有经过大量的增减湿累积才能产生较少的裂隙与裂纹;而在相同正压力条件下,开放环境的剪切强度随干湿次数的增加而降低,封闭环境的剪切强度则随循环次数的增多而升高;微观图像显示开放环境中Na元素的图像亮度逐渐变暗,而封闭环境中高频次干湿黄土的图像更亮,且元素分布状态更均匀;不同环境中粒子运移的差异性是导致黄土结构特征和强度特性差异的关键因素。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循环增减湿黄土的结构性变化及粒子迁移本质,为地质工程和岩土工程领域的相关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循环 胶黏粒运移 赋存环境 黏粒含量 结构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