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对关联词连用现象探究——以“虽然但是”为例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锐欣 刘彬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2,共10页
现代汉语中成对关联词“虽然……但是……”一般用来连接分句、标明让步转折关系,但在日常语言运用尤其是网络语言中可以连用为“虽然但是”。连用之后,“虽然但是”的句法功能更加丰富,可以作为插说语,也可以用作句间连词,整体还可充... 现代汉语中成对关联词“虽然……但是……”一般用来连接分句、标明让步转折关系,但在日常语言运用尤其是网络语言中可以连用为“虽然但是”。连用之后,“虽然但是”的句法功能更加丰富,可以作为插说语,也可以用作句间连词,整体还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句子成分;具有容认性让步义、无条件让步义和补充说明义等语义特征;还具有表达婉转语气、引出主观评价等语用价值。在网络语言特区视角下,社会心理需求、语言经济原则以及韵律限制是“虽然但是”这一特殊的连用结构得以形成的主要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虽然但是” 句法语义特点 语用功能 形成动因 语言特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计符号学的图标设计 被引量:44
2
作者 周煜啸 罗仕鉴 陈根才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19-1328,共10页
为进一步探讨图标设计的识别性问题,提出了基于设计符号学的图标设计方法.该方法将图标设计分成语意、语构、语境和语用4个维度,根据设计符号学原理对图标设计与用户研究进行认知、整合上的创新,构成一个闭环式的图标设计理论模型;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图标设计的识别性问题,提出了基于设计符号学的图标设计方法.该方法将图标设计分成语意、语构、语境和语用4个维度,根据设计符号学原理对图标设计与用户研究进行认知、整合上的创新,构成一个闭环式的图标设计理论模型;分析了基于设计符号学的图标设计过程,以图标代数理论为基础提出基于设计符号学的图标设计表达模型,探讨了语意和语构2个维度的重要性.采用.NET技术在Windows 7平台上构建了一个辅助图标设计过程的计算机原型系统IDAS1.0,其中包括快速设计模块、设计符号学评价模块和知识库模块.基于该系统可以实现图标方案的快速生成,构建设计知识库及获取专家的设计符号学评价,从而提高图标的设计和认知效率,验证了基于设计符号学的图标设计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标设计 设计符号学 语意 语构 语境 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宾结构带宾语”格式成因探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朱军 盛新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7-42,共6页
"动宾结构带宾语"格式的产生及流行,有醒目、简洁以及认知方便等方面的语用动因,并在句法和语义上有一定的依据。句法上主要是通过动宾式动词的词化、喻化和类化等手段实现的;语义上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才可以构成"动... "动宾结构带宾语"格式的产生及流行,有醒目、简洁以及认知方便等方面的语用动因,并在句法和语义上有一定的依据。句法上主要是通过动宾式动词的词化、喻化和类化等手段实现的;语义上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才可以构成"动宾结构带宾语"格式:动词具有位移性或者原来是三价动词;作用于人与人、人与单位之间具有反对等关系的交互动词、两个宾语在语义上具有属种关系或限制和被限制关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宾结构带宾语 语用动因 句法成因 语义动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P+一个”格式 被引量:9
4
作者 张则顺 丁崇明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2-37,共6页
对人的判定评价的"NP+一个"格式有入句语义限制,NP应具有[+人][+类指][+突出][+文化义][+主观色彩]等语义特征;"NP+一个"格式的格式义是"某人是NP这类人当中典型的一个",句法功能带有谓词性结构的特征;... 对人的判定评价的"NP+一个"格式有入句语义限制,NP应具有[+人][+类指][+突出][+文化义][+主观色彩]等语义特征;"NP+一个"格式的格式义是"某人是NP这类人当中典型的一个",句法功能带有谓词性结构的特征;该格式在语体色彩、主观色彩、信息焦点和语篇功能方面有着独特的语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P+一个”格式 语义限制 格式义 句法功能 语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培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34-139,共6页
文章分析了把字句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征 。
关键词 把字句 句法 语义 语用 条件限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语法、语义、语用角度划分英语歧义类型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晓红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83-86,共4页
文章从歧义产生的根源出发,来探讨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将英语歧义分为语法歧义、语义歧义、语用歧义三种类型。句法多义及多层次性是歧义产生的基础,语义上的多义为歧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语用则为歧义提供成立的依据及多种解释的可能... 文章从歧义产生的根源出发,来探讨英语中的歧义现象。将英语歧义分为语法歧义、语义歧义、语用歧义三种类型。句法多义及多层次性是歧义产生的基础,语义上的多义为歧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而语用则为歧义提供成立的依据及多种解释的可能性及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语歧义 语法 语义 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N_1+N_2”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刘顺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4-37,共4页
“一 +N1+N2 ”序列包含着两种不同的类别 :名词性偏正短语和主谓短语 ,N1的语义特征决定了“一 +N1+N2 ”的类别。文章分析了该格式产生歧义的原因 ,指出以主谓短语“一 +N1+N2 ”构成的主谓句 ,在语用功能上是凸显主观大量 。
关键词 临时量词 句法 语义 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说句系学 被引量:16
8
作者 范晓 《汉语学习》 CSSCI 1999年第6期2-5,共4页
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来研究句子,认为任何句子都是句法、语义和语用的统一体,从句法平面可抽象出句型,从语义平面可抽象出句模,从语用平面可抽象出句类;句型、句模和句类综合成的抽象的句子就是句样;句例和句样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的理论来研究句子,认为任何句子都是句法、语义和语用的统一体,从句法平面可抽象出句型,从语义平面可抽象出句模,从语用平面可抽象出句类;句型、句模和句类综合成的抽象的句子就是句样;句例和句样是具体和抽象的关系;某种语言的句系,是指该语言的句样系统,即是该语言的句型子系统、句模子系统、句类子系统互相结合、纵横交错形成的网络系统。然后提出了研究句系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研究句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最后建议建立一门新的学科——句系学,并呼吁大家共同努力来构建现代汉语的句系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系 句型 句模 句类 句样 句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一) 被引量:60
9
作者 范晓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12,共12页
0.引言 :论述了语序的重要性 ,认为语序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或语法手段 ;总结了语序研究的概况 ,指出汉语语法学界历来重视汉语语序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着不少分歧 ,有待于进行深入研究。 1.论述了语序的性质和研究语... 0.引言 :论述了语序的重要性 ,认为语序是一种重要的语法形式或语法手段 ;总结了语序研究的概况 ,指出汉语语法学界历来重视汉语语序的研究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也存在着不少分歧 ,有待于进行深入研究。 1.论述了语序的性质和研究语序的目的、方法 :认为语序不等于词序 ,应该把语序和词序严格区别开来 ,指出“词序”是指词的排序或语法单位的排序 ,“语序”是指结构成分的排序 (即“成分序”) ,并论证了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指出研究语序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语法结构的内部成分的排序规则 ,以便更好地概括静态句子的基本类型和动态句子的语序变化 ;讨论了研究语序的方法 ,强调要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 (句法语序、语义语序、语用语序 ) ,要区别静态语序和动态语序 ,要区别倒装移位和非倒装移位 ,要区别个例和类型。2 .论述了句法语序 :指出句法语序是指句法结构中句法成分的排序 ;较详细地讨论了汉语句法语序在静态短语中的一般规则和在动态句子中的变化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序 词序 句法语序 语义语序 语用语序 常式 变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句法、语义和语用角度划分英语歧义的类型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丽君 侯先绒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840-843,共4页
根据歧义产生的根源,从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角度将英语歧义分为句法性歧义、语义性歧义和语用性歧义三种类型。大量实例表明句法多义是歧义产生的基础,语义上的多义是歧义产生的条件,而语用则为歧义提供成立的依据。
关键词 英语 句法性歧义 语义性歧义 语用性歧义 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汉语的语序问题(二) 被引量:38
11
作者 范晓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8-28,共11页
3.论述了语义语序 :指出语义语序是指语义结构中语义成分的排序 ;较详细地讨论了汉语语义语序在静态短语中的一般规则和在动态句子中的变化规则。4 .论述了语用语序 :指出语用语序是指语用结构中语用成分的排序 ;较详细地讨论了汉语语... 3.论述了语义语序 :指出语义语序是指语义结构中语义成分的排序 ;较详细地讨论了汉语语义语序在静态短语中的一般规则和在动态句子中的变化规则。4 .论述了语用语序 :指出语用语序是指语用结构中语用成分的排序 ;较详细地讨论了汉语语用语序在静态孤立句中的一般规则和在动态语境句中的变化规则。 5 .论述了制约语序的因素 :认为应区别“语序一般规则”的制约因素和“语序变动规则”的制约因素 ;指出在做出解释时 ,既要重视内部解释 ,也要重视外部解释 ;认为制约“语序一般规则”的因素主要是逻辑因素、认知心理因素、语用表达因素、习惯因素 ,制约“语序变动规则”的因素主要有句法因素、语义因素、语用因素。 6.论述了句子的常规语序和非常规语序 :认为句子的语序有常式和变式之别 ,由常式语序形成的句子是常式句 ,由变式语序形成的句子是变式句 ;指出了区别常式句和变式句 ,主要是看语序的变动是不是倒装移位、成分移位后该句子的结构有没有起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序 词序 句法语序 语义语序 语用语序 常式 变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i+NP句法异位的语用动机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杨永忠 《汉语学报》 2007年第1期58-65,共8页
句法结构和概念结构属于两个不同的层面。在共时平面上,形式和意义之间总体上是对称的,但有时由于形式滞后、意义掣肘和语用等方面的考虑也会产生悖逆,形成句法异位和语义异指。Vi+NP就是一种句法异位,整个句子结构由于介词省略而发生异... 句法结构和概念结构属于两个不同的层面。在共时平面上,形式和意义之间总体上是对称的,但有时由于形式滞后、意义掣肘和语用等方面的考虑也会产生悖逆,形成句法异位和语义异指。Vi+NP就是一种句法异位,整个句子结构由于介词省略而发生异位,NP原来与介词一道充当Vi的补语,由于介词省略而提升为Vi的宾语。根据语义指向规则,动词作用于名词宾语,当动词后的名词不受动词支配但仍旧与动词组配时,形成语义异指,同时带来语义值的变动,不同的句式,形成不同的意象。句法异位是语用动机促动的结果,是说话人试图表达某种信息意图而采用的句法手段,是一种带有明显语用动机的“明示”行为,是说话人表白交际意图的心智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NP 句法异位 语义异指 语用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他+数量名”构式之语用观 被引量:3
13
作者 侯国金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9,112,共9页
本文先介绍和评价了"V他+数量名"构式研究中的语义观(以陆俭明[2002]为代表)、句法观(以徐杰[1999]为代表)、认知观(主要是熊学亮[2007]的构式观,即"动补宾"观,王寅、王天翼[2009]的构式观,即"传承整合法"... 本文先介绍和评价了"V他+数量名"构式研究中的语义观(以陆俭明[2002]为代表)、句法观(以徐杰[1999]为代表)、认知观(主要是熊学亮[2007]的构式观,即"动补宾"观,王寅、王天翼[2009]的构式观,即"传承整合法"),然后着重阐述了"语用观"。该观点主要采用"标记二分法",在分析"V+名1+名2"构式的基础上,把"V他+数量名"构式分为"无标记双宾结构"和"有标记双宾结构"两大类,而有标记类又有标记强弱之别。文章结尾还讨论了"他"在该构式中的语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宾构式 语义观 句法观 认知观 语用观 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赣方言的特殊给予句式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云晚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2-167,共6页
湘赣方言中存在表示动作的"N给予物"置于中性动词给予动词前的特殊句式"N给予者N给予物VN接受者"。此类句式湖南、江西使用较多,为高频地区,在湖北、安徽、福建、广西使用较少。其来源于古汉语,是在给予句式"... 湘赣方言中存在表示动作的"N给予物"置于中性动词给予动词前的特殊句式"N给予者N给予物VN接受者"。此类句式湖南、江西使用较多,为高频地区,在湖北、安徽、福建、广西使用较少。其来源于古汉语,是在给予句式"N给予者VN接受者N给予物"基础上通过移位的方式派生出来的,是其语用变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赣方言 给予句式 句法-语义特点 语用特点 语用变体 方言地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说超句句式 被引量:1
15
作者 赵国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18-122,156,共5页
超句句式是大于小句、由至少一个非内嵌依附小句构成的句子形式,其中的非内嵌依附小句是不作其他小句的成分而又在语法语义上依附于其他小句或者整个句式的小句。对超句句式进行准确描写和充分解释,既需要语法语义的分析方法,也离不开... 超句句式是大于小句、由至少一个非内嵌依附小句构成的句子形式,其中的非内嵌依附小句是不作其他小句的成分而又在语法语义上依附于其他小句或者整个句式的小句。对超句句式进行准确描写和充分解释,既需要语法语义的分析方法,也离不开修辞语用的分析手段。探讨超句句式不仅有助于语言本体的研究,而且有助于语言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句式 超句句式 语法语义分析 修辞语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顿V”语序带来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储泽祥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06,共11页
现代汉语里“V一顿”比“一顿V”常见。本文在系统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一顿V”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本文的观察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典型的“一顿V”具有过程性特征,V是持续性及物动词,表示损耗、伤害性动作,要求... 现代汉语里“V一顿”比“一顿V”常见。本文在系统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一顿V”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本文的观察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典型的“一顿V”具有过程性特征,V是持续性及物动词,表示损耗、伤害性动作,要求受事必须出现;(二)“一顿V”可以充当遭受义动词、给予义动词的宾语,表现出一定的体词性,有一定的指称作用;(三)“一顿V”可以受介宾短语“对/把/被+N”修饰,但不受能愿助动词修饰,不带“了”,具有动作和结果的一体性特征;(四)“一顿V”虽然结构比较紧密,但可以插入副词“好”来表示程度,并带有感叹意味,且“好”倾向放在单音V前边,当双音V包含程度义时,“好”只能放在“一顿”前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顿V” 语序 句法特征 语义特征 语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词+大+名词”短语浅探
17
作者 谷晓恒 李晓云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9-24,共6页
本文对“数词+大+名词”短语进行较为全面的描写,认为该短语中的数词以“一”至“十”十个基数词为主,且不同的基数词使用频率不均衡,对后面的名词会起制约作用;形容词“大”是用来突显这一短语结构所示语义信息的标记形式;名词以双音... 本文对“数词+大+名词”短语进行较为全面的描写,认为该短语中的数词以“一”至“十”十个基数词为主,且不同的基数词使用频率不均衡,对后面的名词会起制约作用;形容词“大”是用来突显这一短语结构所示语义信息的标记形式;名词以双音节抽象名词为主,包括程度、根由、性质、事件、策略等几类。文章还进一步分析了该短语的句法功能、语义特征和语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词+大+名词”短语 语法功能 语义 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厉害”作补语的特点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军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5-51,共7页
“厉害”在“得”后可作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作程度补语时又带有状态补语的某些特征。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厉害”作补语时的特殊点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得出了结论。“厉害”在语义指向上具有多重性 ,这种多重性使得“厉... “厉害”在“得”后可作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作程度补语时又带有状态补语的某些特征。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对“厉害”作补语时的特殊点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得出了结论。“厉害”在语义指向上具有多重性 ,这种多重性使得“厉害”作补语时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行词 “得”后成分 程度补语 状态补语 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得”字句研究述评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豫峰 《汉语学习》 2000年第2期23-28,共6页
本文对现代汉语“得”字句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和评论。全文分别对“得”字句的句法结构、内部分段、“得”后的主谓结构、重复动词的“得”字句、“得”字句的变换等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了总结,指出过去人们比较重视句法描写,取得了一定的... 本文对现代汉语“得”字句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和评论。全文分别对“得”字句的句法结构、内部分段、“得”后的主谓结构、重复动词的“得”字句、“得”字句的变换等问题的研究现状作了总结,指出过去人们比较重视句法描写,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到了80年代才开始注意语义分析,进入90年代人们逐渐自觉地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来考察“得”字句,但这样的分析才刚刚起步,许多问题有待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得”字句 句法 语义 语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成描写原则下的副题元理论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玉海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0-95,共6页
副题元是当代理论语义学中较为特殊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现象,展开的研究将基于莫斯科语义学派集成描写理论原则,从句法语义和语用性能两个大的方面对这一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该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参考、运用价... 副题元是当代理论语义学中较为特殊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现象,展开的研究将基于莫斯科语义学派集成描写理论原则,从句法语义和语用性能两个大的方面对这一理论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该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有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参考、运用价值,对于题元理论问题和一系列语义、句法问题的深入探讨以及句子语义的把握、动词的正确使用都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描写 副题元 句法语义 语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