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温经化瘀止痛法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血清E_2、P、PGE_2、PGF_(2α)、TXB_2及6-Keto-PGF_(1α)的影响 被引量:34
1
作者 马青 师伟 +3 位作者 刘少玲 李霞 赖楠楠 王东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81-1284,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温经化瘀止痛法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前列腺素E_2(PGE_2)、前列腺素F_(2α)(PGF_(2α))、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方... 目的:通过研究温经化瘀止痛法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血清雌二醇(E_2)、孕酮(P)、前列腺素E_2(PGE_2)、前列腺素F_(2α)(PGF_(2α))、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F_(1α)(6-Keto-PGF_(1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参考文献法建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和西药组,分别给药6 d,于末次给药30 min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缩宫素,观察其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E_2、P、PGE_2、PGF_(2α)、TXB2及6-Keto-PGF_(1α)的含量。结果:中药小剂量组和中药大剂量组均可延长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疼痛潜伏时间,减少其子宫痉挛收缩引起的疼痛反应,降低血清E_2、PGF_(2α)和TXB2的含量,有效升高血清PGE_2及6-Keto-PGF_(1α)的水平,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大剂量组血清P含量较模型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经化瘀止痛法的止痛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控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血清前列腺素、E_2含量以及TXB2与6-Keto-PGF_(1α)比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经化瘀止痛法 香延止痛方 原发性痛经 寒凝血瘀证 前列腺素 雌、孕激素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大鼠血ET-1、NO、TXB_2、6-Keto-PGF_(1α)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朋 杨明会 +3 位作者 李绍旦 霍旺 刘毅 张俊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1049-1050,共2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检测模型大鼠血管活性物质ET-1、NO、TXB2、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ET-1、NO、T...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检测模型大鼠血管活性物质ET-1、NO、TXB2、6-Keto-PGF1α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血ET-1、NO、TXB2水平显著升高,6-Keto-PGF1α水平降低,TXB2/6-Keto-PGF1α值显著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管活性物质失衡参与了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的病理变化过程,血管内皮功能紊乱主导了寒凝血瘀证的内在病理机制,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寒凝血瘀证 血管内皮功能紊乱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血栓素B2 6-酮-前列腺素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毒、瘀理论探讨痛风的发病机制
3
作者 任妮娜 凌益 +2 位作者 马武开 曾苹 姚血明 《辽宁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4-47,共4页
痛风在过去称为“富贵病”“贵族病”,目前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病。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痛风发病越来越年轻化。中医历代医家对痛风认识深刻,中医治疗痛风疗效显著。根据中医文献和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出脾肾亏虚是痛风发病的根本原因,... 痛风在过去称为“富贵病”“贵族病”,目前是一种常见的风湿病。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升,痛风发病越来越年轻化。中医历代医家对痛风认识深刻,中医治疗痛风疗效显著。根据中医文献和多年临证经验,总结出脾肾亏虚是痛风发病的根本原因,毒热是痛风发病的重要条件,毒蕴血瘀是痛风发病的病机关键,内外相引为发为痛风。文章通过详细阐述虚、毒、瘀理论应用于痛风病机,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中医、中西结合治疗痛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毒蕴血瘀 因虚致实 脾肾亏虚 中医药 发病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药灸联合经痛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航 陈莹 孙晶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6-159,共4页
目的观察隔药灸联合经痛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8月—2023年5月就诊于医院且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隔药灸联合经痛汤治疗,隔药灸组单纯... 目的观察隔药灸联合经痛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1年8月—2023年5月就诊于医院且符合诊断标准的90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患者,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试验组给予隔药灸联合经痛汤治疗,隔药灸组单纯使用隔药灸治疗,中药组单纯服用经痛汤治疗。3组患者均于每次月经前7 d开始治疗,其中隔药灸组连续治疗7 d,中药组连续治疗14 d,试验组方法同前两组联合,3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记录各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症状量表及计算各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各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症状量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的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症状量表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评分明显低于中药组和隔药灸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6.5%,28/29)明显高于中药组(84.3%,25/30)及隔药灸组(70.0%,21/30)。结论隔药灸联合经痛汤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较单纯隔药灸或单纯服用经痛汤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寒凝血瘀型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香草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美安 黄凤 +3 位作者 梁晓庆 蓝小琪 崔祥祥 曾雪琪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9-888,共10页
目的探讨兰香草水煎液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60只健康SPF级SD雌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布洛芬组、兰香草高剂量组、兰香草中剂量组、兰香草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寒... 目的探讨兰香草水煎液对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的防治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将60只健康SPF级SD雌性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布洛芬组、兰香草高剂量组、兰香草中剂量组、兰香草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寒冷刺激联合苯甲酸雌二醇以及缩宫素建立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模型。于造模第5天开始灌胃给药,连续给药10 d。观察记录大鼠症状表现,测定大鼠扭体反应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大鼠血清中血浆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_(2))、6-酮前列环素F_(1α)(6-Ketoprostacyclin F_(1α),6-Keto-PGF_(1α))、雌二醇(estradiol,E_(2))和孕酮(progesterone,PROG)水平,测定大鼠子宫组织中前列腺素F_(2α)(prostaglandin F_(2α),PGF_(2α))、前列腺素E_(2)(prostaglandin E_(2),PGE_(2))、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和钙离子(calcium,Ca^(2+))水平,以及计算子宫、卵巢脏器指数并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寒凝血瘀证症状及扭体反应,子宫、卵巢组织形态出现明显增生、炎症、水肿等病变,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中TXB_(2)、E_(2)水平和E_(2)/PROG比值明显升高(P<0.01)以及6-Keto-PGF_(1α)和PROG水平明显降低(P<0.01),子宫指数和卵巢指数均明显增高(P<0.01),子宫组织中PGF_(2α)、Ca^(2+)水平和PGF_(2α)/PGE_(2)比值明显升高(P<0.01)以及PGE_(2)、NO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兰香草水煎液可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症状表现和子宫、卵巢组织形态病变,显著延长扭体反应潜伏时间和降低扭体次数(P<0.01),显著降低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全血粘度(P<0.01),降低血清中TXB_(2)、E_(2)水平及E_(2)/PROG比值和升高血清中6-Keto-PGF_(1α)、PROG水平,降低子宫指数和卵巢指数(P<0.01,P<0.05),降低子宫组织中PGF_(2α)、Ca^(2+)水平及PGF_(2α)/PGE_(2)比值(P<0.01,P<0.05)和升高子宫组织中PGE_(2)、NO水平(P<0.01)。结论兰香草水煎液可有效改善寒凝血瘀证原发性痛经大鼠的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鼠血清中TXB_(2)、6-Keto-PGF_(1α)、E_(2)、PROG水平和子宫组织中PGF_(2α)、PGE_(2)、NO、Ca^(2+)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香草 寒凝血瘀证 原发性痛经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的优化筛选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谢波 邓海山 +1 位作者 喻斌 方泰惠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62-265,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冷冻时间对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建立的影响,从而为中医学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5组,即空白组、5d组、10d组、15d组、20d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置于0℃冰水中15min,每日1次,各组分别冷冻相应天数... 目的探讨不同冷冻时间对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建立的影响,从而为中医学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方法将大鼠随机分5组,即空白组、5d组、10d组、15d组、20d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置于0℃冰水中15min,每日1次,各组分别冷冻相应天数,造成寒凝血瘀模型。观察血常规、卵巢和子宫指数和血液流变指标。结果与空白组比较,造模5d和10d组大鼠红细胞可见显著降低和APTT的显著延长(P<0.01);另外造模5天还可见血浆黏度、低转速全血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的显著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显著增加,血红蛋白显著降低,子宫指数可见显著减少(P<0.05~0.01)。造模10d组还可见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显著增加,TT的显著缩短(P<0.05~0.01)。造模10d和15d虽然均可见红细胞压积的显著减少,但是造模10d组却可见红细胞变形指数的降低,而造模15d却见其变形指数的显著增加(与空白组比较,P<0.01),TT的显著缩短(P<0.05),血浆黏度的显著增加(P<0.01),另外APTT也有缩短的趋势。而当造模时间延长到20d,反而可见PT和APTT的显著延长(P<0.01)。但是各组大鼠肛温在整个造模过程中未见显著改变(与空白组比较,P>0.05)。结论造模10d和15d可见大鼠出现凝血功能增强,并且15d组血液流变学异常最明显。该造模方法为中医寒凝血瘀证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凝血瘀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因子、炎性介质及血管舒缩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刘丹 池玉梅 +6 位作者 邓海山 康安 谢波 韩疏影 方泰惠 张良 喻斌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49-253,共5页
目的考察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因子、炎性介质及血管舒缩因子的影响,探讨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证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冰水浴及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方法造成SD大鼠寒凝血瘀模型,对其血液流变学、氧化应激因子、... 目的考察少腹逐瘀汤对寒凝血瘀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因子、炎性介质及血管舒缩因子的影响,探讨少腹逐瘀汤治疗寒凝血瘀证相关疾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冰水浴及注射盐酸肾上腺素方法造成SD大鼠寒凝血瘀模型,对其血液流变学、氧化应激因子、炎性介质及血管舒缩因子进行测定。结果经少腹逐瘀汤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丙二醛(MDA)、白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2α(TNF-2α)、内皮素-1(ET-1)及ET-1/一氧化氮(NO)比值均明显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则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且血清IL-6、TNF-2α与MDA、ET-1呈正相关,与SOD、NO、NOS呈负相关。血清NO、NOS与SOD呈正相关,与MDA呈负相关;ET-1与SOD呈负相关,与MDA呈正相关。结论寒凝血瘀大鼠体内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与内皮功能障碍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少腹逐瘀汤可通过调节血清氧化应激因子活性,抑制炎性介质合成与释放,改善血管舒缩运动,治疗寒凝血瘀证相关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腹逐瘀汤 寒凝血瘀 氧化应激因子 炎性介质 血管舒缩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寒热药性的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赵珊珊 郝艳玲 +4 位作者 袁凤刚 贾先红 毛承飞 周钦荣 朱红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3-978,共6页
目的探讨四种临床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寒热药性差异。方法将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8)、寒凝血瘀证实验组(SCCBS,n=40)和瘀热互结证实验组(SHBS,n=40)。两实验组各自再分为5小组(红花黄色素组、大株红景天组、丹参... 目的探讨四种临床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寒热药性差异。方法将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8)、寒凝血瘀证实验组(SCCBS,n=40)和瘀热互结证实验组(SHBS,n=40)。两实验组各自再分为5小组(红花黄色素组、大株红景天组、丹参川芎嗪组、血塞通组、对照组)。各给药组大鼠在造模同时给药,每天1次,持续14 d,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在寒凝血瘀证中,可使大鼠的血流变学指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改善(P<0.05,P<0.01),肾上腺素(ADR)、促甲状腺素(TSH)升高(P<0.01);而在瘀热互结证中,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在寒凝血瘀证及瘀热互结证中,均可使大鼠的血流变学指标、ET、NO改善(P<0.05,P<0.01),但ADR、TSH均无明显变化(P>0.05)。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瘀热互结证中,可使大鼠的血流变学指标、ET、NO改善(P<0.05,P<0.01),ADR、TSH下降(P<0.01);而在寒凝血瘀证中,仅血流变学中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P<0.05)。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在瘀热互结证中,可使大鼠的部分血流变学指标、ET、NO改善(P<0.05,P<0.01);而在寒凝血瘀证中,仅血流变学中红细胞聚集指数可见改善(P<0.05),两证中ADR、TSH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药性偏温,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药性偏寒,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用血塞通药性相对较平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 注射用血塞通(冻干) 活血化瘀 寒凝血瘀证 瘀热互结证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毛纤孔菌对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谱效关系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庆杰 包海鹰 +1 位作者 图力古尔 李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35,共6页
目的:观察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对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粗毛纤孔菌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血瘀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低、高剂量粗毛纤孔菌子实体(S1~S6)组,共15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连续灌给... 目的:观察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对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粗毛纤孔菌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血瘀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低、高剂量粗毛纤孔菌子实体(S1~S6)组,共15组,每组12只。各组大鼠连续灌给药7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蒸馏水),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和浸入冰水中造成寒凝血瘀证模型。检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谱效分析。结果:寄生于不同树种的粗毛纤孔菌的黄色子实体(S3~S6)均具有改善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作用,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粗毛纤孔菌黄色子实体组大鼠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均降低(P<0.05)。粗毛纤孔菌的黑色子实体(S1和S2)具有与黄色子实体相似的功效,但与模型组比较,粗毛纤孔菌黑色子实体组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谱效分析,11个色谱峰对应的成分与大鼠血浆黏度变化密切相关,相关系数均>0.8;经鉴定,其中4个化合物为phellibaumin A、phelligridin C(反式)、phelligridin D和3′4′-dihydroxy-5-[(11-hydroxyphenyl)-6,7-vinyl]-3,5-dioxa-fluoren-5-one。结论:寄生于不同树种的粗毛纤孔菌的黄色子实体均可以降低大鼠血浆黏度和全血黏度,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毛纤孔菌 寒凝血瘀证 血液流变学 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月经病寒凝血瘀证与ET、NO的关系及加减温经汤对其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苏健 杜惠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571-1574,共4页
目的:探讨月经病寒凝血瘀证与血浆及经血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关系及加减温经汤对其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运用加减温经汤治疗后外周血浆及经血中ET、NO、雌二醇(E2)和孕酮(P)的变化,并设30... 目的:探讨月经病寒凝血瘀证与血浆及经血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关系及加减温经汤对其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30例月经病寒凝血瘀证患者运用加减温经汤治疗后外周血浆及经血中ET、NO、雌二醇(E2)和孕酮(P)的变化,并设30例正常妇女对照组。结果:(1)患者组与正常组血浆相比,ET、NO、P含量变化不明显(P>0.05);血浆E2明显降低(P<0.05)。患者组治疗后血浆ET、NO、P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血浆E2明显升高(P<0.05)。(2)与正常组经血相比,患者组经血ET升高、NO降低、E2明显降低(P<0.05),经血P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经血ET降低、NO增高、E2增高(P<0.05),治疗后经血P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3)患者组经血ET与E2呈负相关关系(r=-0.54,P<0.05),NO与E2呈正相关关系(r=0.61,P<0.05)。结论:月经病寒凝血瘀证的发生与血管舒缩因子ET、NO表达失衡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经病 寒凝血瘀证 内皮素 一氧化氮 雌二醇 孕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朋 杨明会 +3 位作者 李绍旦 霍旺 刘毅 张俊修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3期506-508,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运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Bax、Bcl-2蛋白的表达;透射...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及Bax、Bcl-2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大剂量静脉注射建立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运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凋亡指数;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Bax、Bcl-2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肌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升高(P<0.05),Bax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Bcl-2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Bax/Bcl-2显著升高(P<0.01),透射电镜下可见部分心肌细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线粒体聚集、肿胀,部分膜破裂,嵴降解。结论: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心肌缺血损伤的病理过程,Bax/Bcl-2表达失衡激活线粒体途径参与了冠心病心绞痛寒凝血瘀证心肌细胞凋亡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心绞痛 寒凝血瘀证 细胞凋亡 超微结构 BAX B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鹏军 孙明谦 +1 位作者 苗阳 刘玲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1393-1396,共4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探索代谢组学在缺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缺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患者各18例,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对样本进行检测,用主... 目的:研究缺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的血浆代谢组学特征,探索代谢组学在缺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缺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患者各18例,利用液相色谱质谱(LC/MS)联用技术对样本进行检测,用主成分分析(PCA)及偏最小二乘分析判别法(PLS-DA)处理图谱数据,研究两组血浆代谢物图谱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血浆LC-MS图谱的PCA及PLS-DA分析显示,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能够被明显区分,两组血浆代谢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缺血性心力衰竭阳虚水停证较气虚血瘀证,3种溶血磷脂酰胆碱类物质含量降低,3种肉碱类物质含量升高,2中脂肪酸类物质含量升高,肌酐含量升高。结论:缺血性心力衰竭阳虚水停证和气虚血瘀证具有不同的代谢模式,两组能量代谢及磷脂代谢存在差异。以LC-MS为技术特点的代谢组学研究方法能够将两者区分,为中医证候的客观诊断提供了新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力衰竭 气虚血瘀证 阳虚水停证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关林教授治疗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从脾胃论治临床经验总结 被引量:35
13
作者 李峥 杨关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9-571,共3页
胸痹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基本病机为心阳痹阻。痰瘀互结证是其最主要证候之一,多由人体正气亏虚,而致痰浊、瘀血留聚而引起。杨关林教授,致力于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证候特征的研究与治疗,对胸... 胸痹典型的症状表现为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基本病机为心阳痹阻。痰瘀互结证是其最主要证候之一,多由人体正气亏虚,而致痰浊、瘀血留聚而引起。杨关林教授,致力于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证候特征的研究与治疗,对胸痹心痛痰瘀互结证的辨证论治从脾胃着手,有独到见解,运用健脾益气,活血祛痰等治法之汤药,同时注重患者精神情志因素以及气候环境因素,防治并用,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痹心痛 痰瘀互结证 从脾胃论治 冠心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积病角度论治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 被引量:3
14
作者 代波 陈露 +2 位作者 林思伟 王权胜 宾彬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72-75,共4页
精索静脉曲张常引起阴囊疼痛,精液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重要病因之一。目前,中医药治疗轻中度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有较好效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重度曲张性不育症亦有较好效果。然而,中医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的机制还不是十分... 精索静脉曲张常引起阴囊疼痛,精液异常,是导致男性不育症的重要病因之一。目前,中医药治疗轻中度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有较好效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重度曲张性不育症亦有较好效果。然而,中医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的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内经》中最早提出“积”的概念,古代医籍将“积”归于“积聚”“癥瘕”范畴,并指出积病多因寒凝、气滞、血瘀、津液凝涩,日久而成,并提出相应的治则。临证中发现,积病与精索静脉曲张有类似的表现,均为“有形”之状与疼痛不适,同时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形成亦与寒凝、气滞、血瘀、津液凝涩有关系。因此,积病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方面与筋瘤类似,故认为可以从积病的角度认识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为临床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性不育症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病 精索静脉曲张 不育症 肾虚 气滞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素云教授辨证治疗肺结节病经验 被引量:40
15
作者 张盼 李素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3期462-463,466,共3页
肺结节病类属中医"积聚"范畴,基本病机是痰瘀痹阻肺络而发病。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标实主要为痰瘀痹阻,临证应注重豁痰化瘀散结;本虚主要为肺、脾、肾三脏气虚,临证应把握主证,辨肺、脾、肾三脏之所属,给予对症... 肺结节病类属中医"积聚"范畴,基本病机是痰瘀痹阻肺络而发病。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标实主要为痰瘀痹阻,临证应注重豁痰化瘀散结;本虚主要为肺、脾、肾三脏气虚,临证应把握主证,辨肺、脾、肾三脏之所属,给予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病 积聚 豁痰化瘀散结 辨证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NT-proBNP及心肌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鹏军 苗阳 刘玲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1397-1399,1403,共4页
目的:探索缺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与N端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 目的:探索缺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与N端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及心肌损伤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缺血性心力衰竭患者36例,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各18例,检测患者血中NT-proBNP及心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的含量,比较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NT-proBNP及cTnT含量的差异,进一步对差异指标进行ROC曲线分析,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分析差异指标与阳虚水停证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心力衰竭阳虚水停证较气虚血瘀证NT-proBNP及cTnT含量升高(P<0.05);阳虚水停证与气虚血瘀证NT-proBNP及cTnT的ROC曲线分析显示,NT-ProBNP曲线下面积0.91,cTnT曲线下面积0.79(P<0.05);cTnT及NT-ProBNP与阳虚水停证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分别为0.50、0.72(P<0.05)。结论:NTproBNP及cTnT可以为缺血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和阳虚水停证的辨证分型提供检测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心力衰竭 气虚血瘀证 阳虚水停证 NT-PROBNP CT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期痴呆模型大鼠炎性因子变化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诚 郭蕾 +3 位作者 陈燕清 秦亚莉 于红 郭斌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9期1990-1993,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期痴呆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剖析IL-6及TNF-α含量的变化是否能成为反映两种证型的特异性微观指标。方法:采用间隔一周分别结扎左、右颈总动脉造成痴呆模型,叠加腹腔注射D-... 目的:观察老年期痴呆病证结合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剖析IL-6及TNF-α含量的变化是否能成为反映两种证型的特异性微观指标。方法:采用间隔一周分别结扎左、右颈总动脉造成痴呆模型,叠加腹腔注射D-半乳糖建立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在疾病模型基础上分别施以投喂高脂饲料和低温环境刺激,建立两种病证结合(痰浊阻窍证和寒凝血瘀证)的老年期痴呆大鼠模型。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定IL-6和TNF-α的含量。结果:老年期痴呆组、痰浊阻窍证组、寒凝血瘀证组大鼠的IL-6及TNF-α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老年期痴呆组、痰浊阻窍证组、寒凝血瘀证组大鼠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L-6、TNF-α不适合作为寒凝血瘀证、痰浊阻窍证的特异性生物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期痴呆 病证结合 寒凝血瘀证 痰浊阻窍证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病蓄血证的证型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国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91-393,共3页
对照审视《伤寒论》原文 10 6条和 12 4条 ,分析“热结膀胱”与“太阳随经”、“热在下焦”及“太阳病不解”与“太阳病六七日”的不同内涵 ,对太阳病蓄血证进行辨析 ,认为太阳蓄血证有两个证型 ,其一是热结膀胱型 ,其二是热瘀肠府型。... 对照审视《伤寒论》原文 10 6条和 12 4条 ,分析“热结膀胱”与“太阳随经”、“热在下焦”及“太阳病不解”与“太阳病六七日”的不同内涵 ,对太阳病蓄血证进行辨析 ,认为太阳蓄血证有两个证型 ,其一是热结膀胱型 ,其二是热瘀肠府型。“热结膀胱”为邪热随经入府 ,病变部位就在膀胱 ;“热在下焦”是一动态概念 ,意指太阳之邪随手太阳小肠经内传小肠 ,邪热移入大肠而与瘀血互结的病变过程 ,其病变部位终至大肠。两者无论在邪气化热入里的途径、病变部位、证候表现方面 ,还是病势转归、治则及治法方面均有所不同 ,两者不可不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太阳病 蓄血证 中医证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种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研究进展与评述 被引量:11
19
作者 于嘉莹 张会永 +4 位作者 王凤 李威莹 郭星池 吴威 杨关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855-4864,共10页
目的 探讨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以及模型评价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查阅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从建刊-2021年9月20日的相关文献。结果 通过回顾血瘀证的造模方法,将其分为中医的造模方法和现代医学造模方法。将血瘀证动物... 目的 探讨血瘀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以及模型评价的研究进展。方法 检索查阅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从建刊-2021年9月20日的相关文献。结果 通过回顾血瘀证的造模方法,将其分为中医的造模方法和现代医学造模方法。将血瘀证动物模型按中医病因细分为寒凝血瘀、气滞血瘀、痰浊血瘀、热毒血瘀、气虚血瘀、阳虚血瘀、阴虚血瘀、血虚血瘀、外伤血瘀共九种证的造模方法。现代医学造模方法主要是通过注射肾上腺素、高分子右旋糖苷和四氯化碳(CCl4)以及病证结合的方法进行造模。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大部分血瘀证动物模型所对应的中医特征已经较明确,但仍有部分模糊,且模型评价种类繁多;(2)微观指标评价体系虽已经初步建立但还有不明确的地方;(3)宏观指标虽已经较明确但还没有规范化以及反证方剂的选择有些混乱,关于血瘀证动物模型还尚未形成一个标准的评价体系。结论 本文概括了现阶段血瘀证动物模型主要的造模方法和评价指标,希望为之后的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瘀证 动物模型 肾上腺素 高分子右旋糖苷 寒凝血瘀证 气虚血瘀证 气滞血瘀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韩延华从外感寒热之邪致瘀治疗血瘀型崩漏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舒婷 韩延华 +2 位作者 杨丽珍 贾丽妍 张跃辉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40-42,共3页
崩漏为中医妇科急症之一,治疗时多先以止血治标,再以承源复旧治其本。然其中血瘀型崩漏在治疗时既要止血以达治标的目的,又要活血祛瘀治其根本,故治疗相对不易。而同为瘀血型崩漏,在致瘀因素不同时,韩延华教授的治疗方法亦有差异。外感... 崩漏为中医妇科急症之一,治疗时多先以止血治标,再以承源复旧治其本。然其中血瘀型崩漏在治疗时既要止血以达治标的目的,又要活血祛瘀治其根本,故治疗相对不易。而同为瘀血型崩漏,在致瘀因素不同时,韩延华教授的治疗方法亦有差异。外感寒邪,寒克胞脉,寒凝致瘀,治疗时以散寒祛瘀为主,方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外感热邪,热与血结,或血煎灼成块,治疗时以清热逐瘀,固经止血为主,方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化裁。故血瘀型崩漏,使用正确的祛瘀之法,审因论治才能得到较好收效。篇幅原因,文章仅从外感寒热致瘀两方面介绍韩延华教授的诊治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延华 崩漏 血瘀证 外感寒热 寒凝血瘀 热结血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