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馈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系统次/超同步振荡中交互作用的定量分析
1
作者 朱林 赵心悦 +2 位作者 钟丹婷 武志刚 管霖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129,共12页
为定量研究双馈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系统控制回路间的交互作用对次/超同步振荡的影响,提出一种结合模态分析法和相对增益矩阵法的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双馈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并将其与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进行阶跃响... 为定量研究双馈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系统控制回路间的交互作用对次/超同步振荡的影响,提出一种结合模态分析法和相对增益矩阵法的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双馈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并将其与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进行阶跃响应对比,验证了小信号模型的正确性;接着,采用模态分析法确定了影响系统稳定性的主导次/超同步振荡模式,通过参与因子的计算得到了振荡模式的主要参与变量,为后续不同控制环节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分析奠定了基础;然后,引入相对增益矩阵证实交互作用的存在,量化并比较主导振荡模式主要变量所在的控制回路间交互作用的强弱,将后续研究定位于风电场的转子侧换流器控制回路和MMC-HVDC中的定V/f控制回路;最后,根据相对增益矩阵的数值随影响因素的变化,定量评价了系统并网的电气距离及控制器参数对控制回路间交互作用程度的影响,并通过时域仿真法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当电气距离增加或MMC-HVD侧的定V/f控制比例系数增大时,双馈风机侧的RSC控制回路与定V/f控制回路间的交互作用增大,系统的稳定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场 MMC-HVDC技术 次/超同步振荡 相对增益矩阵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质量模型的运动想象脑电数据增强
2
作者 付荣荣 孟云 +2 位作者 黄晓东 陈浩 吴娜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62-768,共7页
针对脑机交互系统发展中数据不足的问题,通过神经质量模型合成事件相关去同步(ERD)和事件相关同步(ERS)特征,节省模型训练时间,避免数据过拟合。引入了基于脑同侧运动感觉区μ/β节律的ROI神经元群模型,调整幅值的加减常数后,生成模拟ER... 针对脑机交互系统发展中数据不足的问题,通过神经质量模型合成事件相关去同步(ERD)和事件相关同步(ERS)特征,节省模型训练时间,避免数据过拟合。引入了基于脑同侧运动感觉区μ/β节律的ROI神经元群模型,调整幅值的加减常数后,生成模拟ERD/ERS信号。实验证明,模拟信号与真实信号在共空间模式特征上相似,滤波和共空间模式特征提取后的机器学习分类准确率接近真实数据。混合不同比例的模拟和真实数据,对分类准确率的影响不大,验证了基于神经质量模型的模拟信号对ERD/ERS信号进行数据增强的有效性。这一方法有望在小样本数据集下用于算法创新和检验,同时可以缩短实验时间,为脑机交互系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交互 数据增强 脑电信号 神经元群模型 事件相关同步 事件相关去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互动中师生脑间同步性及其调节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巩芳颍 孙逸梵 +3 位作者 贺琴 石可 刘伟 陈宁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2-464,共13页
教学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社会心理过程。本文聚焦于言语、非言语以及混合互动三种具体教学互动形式,发现元认知加工、心理理论、工作记忆、言语加工、情绪等相关脑区的协同作用构成了教学互动的神经基础。特别是人际脑间同步性(IBS)在... 教学互动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社会心理过程。本文聚焦于言语、非言语以及混合互动三种具体教学互动形式,发现元认知加工、心理理论、工作记忆、言语加工、情绪等相关脑区的协同作用构成了教学互动的神经基础。特别是人际脑间同步性(IBS)在识别有效教学互动中具有重要的神经标记物意义,且受到教学能力、教学策略、知识经验、情绪等多因素的调节。未来研究方向应侧重于细化这三种教学互动的共享和特异性神经机制,进一步考察IBS的其他调节因素,并在研究设计和方法拓展上凸显教学研究的生态效度,以准确反映教学实践的真实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互动 认知神经机制 脑间同步性 调节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现实机器人的虚实同步手势交互方法
4
作者 王振宇 许驰 +1 位作者 李琳 洪悦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90-2296,共7页
针对增强现实场景下,动态人机交互的感知能力差、同步精度低、执行效率低等问题,建立了增强现实机器人虚实同步交互架构,提出了虚实同步手势交互方法。首先,提出手势识别与虚实坐标映射方法,利用姿态解析与正/逆运动学矩阵将手势姿态映... 针对增强现实场景下,动态人机交互的感知能力差、同步精度低、执行效率低等问题,建立了增强现实机器人虚实同步交互架构,提出了虚实同步手势交互方法。首先,提出手势识别与虚实坐标映射方法,利用姿态解析与正/逆运动学矩阵将手势姿态映射到机器人关节,完成虚实同步的双向控制,提升系统的可操作性与感知能力;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位置矢量的低通滤波算法,降低虚实交互的噪声影响,提升人机交互的顺畅性;最后,搭建了机器人虚实交互的原型系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路径调整与姿态跟踪中,最大误差控制在±0.01 m以内,验证了系统在机器人虚实同步上的适用性与高精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现实 手势交互 机器人 姿态跟踪 虚实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间同步性的产生机制及其功能
5
作者 术鑫迪 刘菡茵 +2 位作者 王瑾 刘志远 刘兰芳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9-451,共13页
通过同时记录社会互动中多名个体的脑信号,超扫描研究普遍观测到个体间脑活动信号的同步性(inter-brain synchronization,IBS)。通过共同表征和相互预测机制,个体间相似的感觉输入、运动输出和注意唤醒等间接因素以及个体间信息传递活... 通过同时记录社会互动中多名个体的脑信号,超扫描研究普遍观测到个体间脑活动信号的同步性(inter-brain synchronization,IBS)。通过共同表征和相互预测机制,个体间相似的感觉输入、运动输出和注意唤醒等间接因素以及个体间信息传递活动会驱动IBS的产生。其中,镜像神经元系统、心智系统和相互注意−脑间同步−奖赏环路发挥了重要作用。IBS的强弱受互动类型与强度、任务情境、人际关系、个体特征与状态的调节。IBS可能在人际动作协调、语言交流和建立社会联结方面具有功能性意义。后续研究可深入探究“共同表征”与“相互预测”机制的关系、人际“去同步”、跨脑可塑性和不同交互形式的异同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互动 脑间同步性 共同表征 预测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动反馈促进说服的作用机制:双人近红外研究
6
作者 李杨卓 张如倩 +2 位作者 宋森森 李先春 罗俊龙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05-819,I0003,I0004,共17页
现有说服领域研究大多仍停留在对信息内容的机械理解,忽视了说服的互动性。本研究通过创设高生态效度的双人说服范式,结合近红外功能成像技术,探究互动反馈对说服行为的影响及其认知和神经基础。结果表明,相较于无互动反馈条件,互动反... 现有说服领域研究大多仍停留在对信息内容的机械理解,忽视了说服的互动性。本研究通过创设高生态效度的双人说服范式,结合近红外功能成像技术,探究互动反馈对说服行为的影响及其认知和神经基础。结果表明,相较于无互动反馈条件,互动反馈提高了说服结果和感知说服力,并增强了说服者和被说服者在右侧额中、左侧颞顶的脑−脑同步,且该脑−脑同步正向预测了说服结果。在说服策略使用上,相较于支持性说服策略,互动反馈中说服者更频繁地使用反驳性策略,且脑−脑同步有效识别和追踪了两种不同策略。综上,本研究为理解互动反馈如何促进人际说服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深入解析人际神经科学背后复杂且真实的说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服 互动反馈 说服策略 近红外功能成像技术 脑−脑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电场并网引起火电机组多模态次同步谐振机理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马燕峰 程有深 +2 位作者 赵书强 赵志冲 王翌静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95-1410,共16页
双馈风电场接入含串补输电线路系统时,会对火电机组次同步谐振(SSR)产生影响,但其次同步控制互作用(SSCI)对火电机组SSR的影响尚未明确。该文针对风火打捆经串补外送系统,对各元件进行“模块化”建模,通过将火电机组复频域模型推广至双... 双馈风电场接入含串补输电线路系统时,会对火电机组次同步谐振(SSR)产生影响,但其次同步控制互作用(SSCI)对火电机组SSR的影响尚未明确。该文针对风火打捆经串补外送系统,对各元件进行“模块化”建模,通过将火电机组复频域模型推广至双馈风机(DFIG),提出一种适用于含双馈风电场系统的分散消元式复转矩系数法。利用该方法从阻尼特性角度阐释系统引起多模态SSR机理,并分析主导振荡因素对SSR的影响。结果表明,串补是引发SSR的主导因素,不同串补度可能会引发不同模态的SSR,同时DFIG并网可能引入SSCI助增某个弱阻尼模态SSR分量,引发新的SSR模态失稳,当两者作用于不同模态时,将可能导致系统出现多模态SSR;在一定串补度范围内,降低串补度有利于SSR稳定性;串补输电线路电阻对不同模态阻尼产生的影响不同,合理的电阻值有利于降低SSR风险;随着双馈风电场容量的增加,火电机组阻尼增大,SSR稳定性提高;基于PSCAD/EMTDC的时域仿真和实际系统算例验证了所提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场 复转矩系数法 阻尼特性 次同步谐振 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双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
8
作者 何国锋 赵乐 +3 位作者 郑士成 陈关旭 李国娇 李睿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125,共10页
针对双馈风机经串补并网引发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ub-synchronous control interaction,SSCI)问题,提出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谐波补偿控制策略。基于双馈风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和串补输... 针对双馈风机经串补并网引发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ub-synchronous control interaction,SSCI)问题,提出一种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谐波补偿控制策略。基于双馈风机(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和串补输电线路的等效阻抗电路,利用阻抗法分析了系统发生SSCI的原因和特性;设计有源电力滤波器,通过向有源电力滤波器内部控制器注入包含无功电流和振荡电流在内的谐波参考电流来抑制风电场的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该谐波电流参考值可通过并网采样电流减去其有功电流获得,有功电流则通过对APF直流侧电压采用一阶自抗扰控制(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ADRC)获得;仿真验证了所提APF补偿控制策略在抑制SSCI方面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阻抗分析 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 有源电力滤波器 自抗扰控制 抑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高动态星座网络信息同步方法
9
作者 孔祥磊 孙弋舒 +2 位作者 吴学友 高建威 田志新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5-142,共8页
多星完成协同任务规划的关键输入要素是卫星掌握全星座状态信息。面向大规模星座星间拓扑高动态变化、星地任务传输或星间任务传输链路频繁切换,提出一种分布式自主任务规划信息同步方法。通过将星座网络在离散时间域上进行拆分,充分考... 多星完成协同任务规划的关键输入要素是卫星掌握全星座状态信息。面向大规模星座星间拓扑高动态变化、星地任务传输或星间任务传输链路频繁切换,提出一种分布式自主任务规划信息同步方法。通过将星座网络在离散时间域上进行拆分,充分考虑星座网络拓扑的规则性和不可预测性,针对卫星状态具备可预测性和不可预测性,设计星座卫星之间的信息全局透明化交互策略。该策略实现分布式星上自主协同决策,显著降低对地面测控资源的依赖,提升星座自主任务规划的智能性和执行能力。对星间链路频繁断开、重建、卫星故障或新卫星补充导致的星座拓扑变化,该策略具备快速调整能力。仿真校验了理论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星座 高动态网络 分布式交互 状态信息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信号、投资者互动与股价同步性
10
作者 牛彪 杜雨晴 《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5-83,共9页
数字化转型信号向资本市场传递了公司对数字化转型所持的态度,资本市场的正向反馈是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动力。考察数字化转型信号能否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探究投资者互动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信号可以作为特... 数字化转型信号向资本市场传递了公司对数字化转型所持的态度,资本市场的正向反馈是公司数字化转型的动力。考察数字化转型信号能否提高资本市场定价效率,探究投资者互动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信号可以作为特质信息融入股价,最终降低股价同步性。调节效应表明,投资者与上市公司互动在数字化转型信号与股价同步性之间发挥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信息能力越强、投资者信息需求越低时,数字化转型信号对股价同步性的降低作用越显著,且投资者互动在两者之间发挥的促进作用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信号 股价同步性 投资者互动 资本市场定价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递课堂多向互动教学如何促进乡村学校教育质量提升 被引量:4
11
作者 穆肃 周德青 +1 位作者 眭慧 梁海欣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4,共8页
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最直接地体现在乡村学校课堂教学中。专递课堂通过线上线下双师同步教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薄弱学校因缺少师资而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成为乡村教学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方式。互动是影响远程在线... 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最直接地体现在乡村学校课堂教学中。专递课堂通过线上线下双师同步教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薄弱学校因缺少师资而开不出开不足开不好国家规定课程的问题,成为乡村教学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方式。互动是影响远程在线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互动的层次与水平关乎在线教学质量的达成。然而在实践中,专递课堂教学的师生互动层次和水平却并不高,主要表现为:线上教师与现场教师缺少及时的交流和协作、现场教师教学参与度不高、互动频次偏少且互动质量偏低。为解决以上困境,应以“多向互动”为切入点,基于教师—教师、教师—学生、学生—学生、学生—内容、教师—内容5种基本互动类型,突出教学中“师—师—生—内容”协同共生,构建“线上教师与现场教师互动、线上/现场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跨云端同步互动、学生与教学内容互动”的专递课堂多向互动教学模式。基于该模式开展的英语专递课堂教学互动分析结果表明:专递课堂教学中存在上述5种互动类型,体现了多向互动的典型特征;多向互动通常发生在多维空间的同一时刻,体现出教学互动的复杂性;其呈现出师生互动为主,生生互动、学生与内容互动为辅的整体形态,有助于提升在线教学的临场感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递课堂 双师教学 多向互动 乡村学校 等效交互理论 教学数字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交互式多模型的永磁同步电机无感控制 被引量:1
12
作者 金爱娟 孙治鑫 李少龙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3-190,共8页
目的改善包装印刷机器的控制性能,减少包装印刷机器所用传感器数量和电机控制系统成本,减小包装印刷机械装置故障率和电机体积,针对传统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中模型可能不匹配实际工况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多模型无感控制策略。方法基于... 目的改善包装印刷机器的控制性能,减少包装印刷机器所用传感器数量和电机控制系统成本,减小包装印刷机械装置故障率和电机体积,针对传统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中模型可能不匹配实际工况的问题,提出一种自适应多模型无感控制策略。方法基于传统扩展卡尔曼滤波,引入多模型,在输入环节依靠状态转移概率矩阵实现多个模型间的交互,并借助隐马尔可夫模型,设计多模型的状态序列和观测序列,将观测得到的矩阵对多模型交互环节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进行迭代更新,提高模型面对环境扰动时的匹配程度。结果Matlab/Simulink仿真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使转速的估计精度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在面对环境扰动时,其抗扰动能力显著提高。结论与传统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相比,改进算法提高了系统控制精度,提高了动态性能和鲁棒性,改进后算法更适合应用于包装印刷机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扩展卡尔曼滤波器 交互式多模型 隐马尔可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机床加工的总线数字量模块开发与试验研究
13
作者 靖娟 金卫凤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99,共7页
为了满足数控机床加工对信号量数据采集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的应用需求,如机床加工现场的轴运动位移硬件限位信号、气阀水阀信号、刀具测量等信号,同时能与可编程控制器建立通信进行数据交互,可实现信号量检测与控制功能。文章设计并... 为了满足数控机床加工对信号量数据采集传输的实时性和稳定性的应用需求,如机床加工现场的轴运动位移硬件限位信号、气阀水阀信号、刀具测量等信号,同时能与可编程控制器建立通信进行数据交互,可实现信号量检测与控制功能。文章设计并开发基于以太网通讯技术的EtherCAT通信协议的数字量模块,对数字量模块软硬件设计内容与数据交互程序的执行流程进行研究,并通过配合标准EtherCAT通信主站TwinCAT进行试验,证明开发的数字量模块能与控制器主站正常建立通信并进行数据传输,且与EtherCAT总线通信数据周期保持同步。基于数字量信号检测设计出机床刀径测量方案,应用该数字量模块在机床加工中进行量刀试验,结果表明通过数字量模块对检测信号的实时响应计算得到的机床刀具磨损误差满足应用要求,具有工程实际价值,达到了研究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erCAT总线 数字量模块 数据交互 实时同步 机床量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端近区光伏电站对LCC-HVDC系统稳定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于清 李大虎 +3 位作者 姚伟 宗启航 周泓宇 文劲宇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0-182,共13页
中国湖北等地已形成高比例新能源和直流共同馈入的新型受端电力系统,光伏电站馈入直流受端换流站近区时,电力电子设备次同步振荡特性及子系统间交互作用有待分析。采用特征值分析法,对大规模光伏电站馈入对直流系统稳定性影响展开研究... 中国湖北等地已形成高比例新能源和直流共同馈入的新型受端电力系统,光伏电站馈入直流受端换流站近区时,电力电子设备次同步振荡特性及子系统间交互作用有待分析。采用特征值分析法,对大规模光伏电站馈入对直流系统稳定性影响展开研究。首先,建立了大规模光伏电站直流受端并网系统小信号分析模型,从模态角度证实光伏电站馈入对直流系统稳定性存在较大影响。进一步,通过主导模态观察各子系统间的交互作用特性,以减小系统次同步振荡风险为目标,整定光伏控制参数可行域。最后,定义子系统参与度,衡量运行参数对系统间次同步交互作用的影响,得出受端电网强度较小、光照强度较大时,光伏电站与直流系统间交互作用更强的结论,同时在设计光伏电站并网时应选取阻抗比小的导线,减小光伏并网线路距离。研究结论可为光伏并网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输电 光伏电站 次同步振荡 交互作用 特征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输电方式下风电接入对传统火电次/超同步振荡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秀 李增尧 +3 位作者 胡浩然 潘玲 张鹏 徐立成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8-118,共11页
随着风电等新能源并网容量的增加,电网中风电的大规模接入为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新的挑战。当风电机组接入火电系统时,风电机组与传统火电因交互影响产生的次同步振荡的机理尚未明确,因此值得进一步来探讨。文中采用特征值分析法建立了... 随着风电等新能源并网容量的增加,电网中风电的大规模接入为系统的稳定性带来了新的挑战。当风电机组接入火电系统时,风电机组与传统火电因交互影响产生的次同步振荡的机理尚未明确,因此值得进一步来探讨。文中采用特征值分析法建立了风火混合经交流串补及柔性直流输电并网外送系统的状态空间模型,并通过对比分析研究了风机的接入对传统火电固有振荡模式的影响,进一步地,通过改变并网距离等参数来分析系统结构参数对风机与火电交互作用引发的次/超同步振荡模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揭示了交流输电与直流输电两种不同输电方式下风电接入对传统火电次/超同步振荡的影响机理与因素;并利用PSCAD/EMTDC平台进行时域仿真证实了所建立系统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互作用 双馈风机 传统火电 次/超同步振荡 柔性直流输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压气机转子叶片非同步振动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汪松柏 霍嘉欣 +3 位作者 赵星 陈勇 吴亚东 张军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5-643,共9页
压气机转子叶片非同步振动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气动弹性问题,表现为叶片振动频率与转频不同步且具有锁频现象,严重影响航空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运行安全,目前对其产生机理并不完全清楚.为了深入研究压气机内不稳定流动与叶片非同步振动之... 压气机转子叶片非同步振动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新气动弹性问题,表现为叶片振动频率与转频不同步且具有锁频现象,严重影响航空发动机的可靠性和运行安全,目前对其产生机理并不完全清楚.为了深入研究压气机内不稳定流动与叶片非同步振动之间的耦合机制,基于时间推进的方法建立了多级压气机转子叶片全环的双向流固耦合模型,数值研究了刚性叶片与非同步振动柔性叶片的非定常流场、气流激励频率和结构响应特征,揭示了压气机转子叶片非同步振动的流固耦合机制.结果表明:近失速工况下,转子叶尖吸力面径向分离涡的周期性脱落及再附过程是导致叶尖压力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其3倍谐波激励频率与转子一阶弯曲固有频率接近,提供了叶片非同步振动的初始气流激励源.叶片非同步振动发生时,位移响应表现为等幅值的极限环特征,振动以一阶弯曲模态主导,径向分离涡产生的非整数倍气流激励频率及其谐波频率最终锁定为叶片一阶弯曲固有频率,非同步振动的运动胁迫使得相邻通道叶尖流场周向趋于一致.研究成果及对叶片非同步振动流固耦合机制的认识可为压气机内部不稳定流动诱发的叶片振动失效分析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气机转子叶片 非同步振动 流固耦合 极限环 非定常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融合视域下同步课堂教学交互意蕴价值、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韦怡彤 邹敏 +2 位作者 田俊 王萱 周庭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5-113,共9页
同步课堂通过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当前,随着同步课堂在我国的常态化按需应用,课堂情感交互不足、临场感偏低、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状日益显现,成为同步课堂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基于联通主义理论,... 同步课堂通过优化区域资源配置,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当前,随着同步课堂在我国的常态化按需应用,课堂情感交互不足、临场感偏低、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状日益显现,成为同步课堂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基于联通主义理论,依托新兴技术,设计了融合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社会交互空间的同步课堂教学空间模型。在剖析同步课堂教学要素和空间特征的基础上,该研究构建了包括人机交互、人际交互和人知交互的同步课堂教学交互模型,并在湖北省咸安区同步课堂开展实践应用。围绕三年级音乐课的课前准备、情境呈现、新知探究、巩固练习、在线展示、总结评价和课后温习七个环节设计了教学交互实施策略,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结果发现,教学点和中心校学生在教学交互干预后,学生学习投入度都有所提高,师生情感体验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课堂 空间融合 联通主义 教学交互 学习投入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功率交互振荡抑制策略 被引量:5
18
作者 贾焦心 秦本双 +2 位作者 颜湘武 陈一丹 杨添淇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3-209,共7页
在指令功率发生扰动时,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环路易产生功率交互振荡,威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功率交互振荡抑制策略。基于相对增益矩阵原理研究不同系统参数变化时虚拟同步发电机输出功率间... 在指令功率发生扰动时,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环路易产生功率交互振荡,威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的功率交互振荡抑制策略。基于相对增益矩阵原理研究不同系统参数变化时虚拟同步发电机输出功率间交互作用的变化规律;采用转速阻尼功率高通反馈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有功功率-频率控制环路,并通过绘制Bode图对比传统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与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的暂态和稳态性能;利用相对增益矩阵原理分析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策略的有功功率环路交互作用情况。仿真及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策略可有效实现虚拟同步发电机交互振荡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网型逆变器 相对增益矩阵 改进虚拟同步发电机 交互振荡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驱风电场并网对直流输电引起的火电机组轴系扭振影响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本锋 董涵枭 +1 位作者 卢亚军 钟启迪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971-1984,共14页
火电机组与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CC-HVDC)间的次同步交互作用会引发火电机组轴系扭振(SSTI),而直驱风电场(DDWF)接入LCC-HVDC送端对SSTI阻尼特性的影响与机理尚未明确,相关研究有待开展。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基于DDWF与火电打捆经... 火电机组与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LCC-HVDC)间的次同步交互作用会引发火电机组轴系扭振(SSTI),而直驱风电场(DDWF)接入LCC-HVDC送端对SSTI阻尼特性的影响与机理尚未明确,相关研究有待开展。针对上述问题,该文基于DDWF与火电打捆经LCCHVDC送出系统,采用模块化建模法建立了小信号模型,使用特征值法分析了DDWF的接入与参数变化对LCC-HVDC引起的火电机组SSTI阻尼的影响;同时,针对特征值分析结果进行了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DDWF会与火电机组共同承担LCC-HVDC的功率波动,削弱火电机组与LCC-HVDC间的次同步交互作用,从而增大SSTI阻尼,降低SSTI风险;当DDWF的容量增大、风速提升时,SSTI阻尼增大;当DDWF与LCC-HVDC整流站间电气距离增大时,SSTI阻尼降低;当LCC-HVDC整流侧由定电流控制转为定功率控制,或逆变侧由定电压控制转为定关断角控制时,SSTI阻尼降低。基于PSCAD/EMTDC平台进行了时域仿真,验证了特征值分析与机理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换相换流器高压直流输电 直驱风电场 特征值分析 轴系扭振 风火打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多流融合仿真的交互同步接口算法
20
作者 刘科研 李昭 +2 位作者 龙江 毛润宇 尹忠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00-3709,共10页
为研究分析当前新形态复杂配电网系统可靠性、电压稳定和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综合考虑能量流、信息流、控制流及业务流的多流融合仿真的同步接口算法研究,通过对比研究了4种典型接口算法,研究了基于反馈电流滤波的理想变压器模型(ideal ... 为研究分析当前新形态复杂配电网系统可靠性、电压稳定和高效运行的有效手段,综合考虑能量流、信息流、控制流及业务流的多流融合仿真的同步接口算法研究,通过对比研究了4种典型接口算法,研究了基于反馈电流滤波的理想变压器模型(ideal transformer model,ITM)改进接口算法。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将物理侧测到的电流经过滤波器反馈给数字侧,优化了ITM算法的稳定条件,减小了数模两侧的延迟,提高了多流融合仿真系统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可见基于反馈电流滤波的ITM改进接口算法有效平衡了配网多流融合实时仿真中同步接口的稳定性和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多流融合 接口算法 滤波器 交互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