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状地基中刚性承台群桩竖向力学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早 黄茂松 戴兵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46-450,共5页
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建立分层土中单桩的荷载传递矩阵,并考虑被动桩与桩周土的相互作用,建立被动桩的位移控制方程,得到两根桩的相互影响系数α.提出了刚性承台下受荷群桩的位移内力计算的解析方法,并和有限元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得... 基于Winkler地基模型,建立分层土中单桩的荷载传递矩阵,并考虑被动桩与桩周土的相互作用,建立被动桩的位移控制方程,得到两根桩的相互影响系数α.提出了刚性承台下受荷群桩的位移内力计算的解析方法,并和有限元计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桩 桩-桩相互作用 荷载传递矩阵 成层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波在一维光子晶体中传播行为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卜涛 李福利 冯宇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0-203,共4页
由Kronig-Penney模型导出了光波在一维光子晶体中传播的群速度的解析表达式,利用传输矩阵法对一维光子晶体的色散关系和群速度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光波在光子晶体中传播的群速度与光子带隙结构及色散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 由Kronig-Penney模型导出了光波在一维光子晶体中传播的群速度的解析表达式,利用传输矩阵法对一维光子晶体的色散关系和群速度分布特征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光波在光子晶体中传播的群速度与光子带隙结构及色散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光子导带内的群速度为有限值,在光子禁带的边缘,群速度迅速减小而趋于0,光的传播具有显著的带边延迟效应.同时,在反常色散区,群速度为负值,光的传播表现出明显的超光速现象.光子晶体的结构参数直接影响光波在光子晶体中的群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带隙 光子晶体 传输矩阵法 群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射线传输系统的推广及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谭康伯 梁昌洪 袁浩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22-625,共4页
基于高频射线理论,并通过Fermat原理以一致的形式讨论了左、右手媒质界面上电波或光波的折射特性.在所得折射定律的基础上结合引入相位的辛空间坐标,对矩阵光学进行了推广.相应传输理论的表示仍然保持了Gauss理论的辛几何本质,从而可以... 基于高频射线理论,并通过Fermat原理以一致的形式讨论了左、右手媒质界面上电波或光波的折射特性.在所得折射定律的基础上结合引入相位的辛空间坐标,对矩阵光学进行了推广.相应传输理论的表示仍然保持了Gauss理论的辛几何本质,从而可以适用于左、右手媒质混合的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光学 左手媒质 Fermat原理 折射 辛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系统微穿孔管消声器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6
4
作者 刘志恩 沈健 +1 位作者 卢炽华 陈弯 《声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15-720,共6页
针对某车型进气系统在高转速时的宽频带进气噪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结构。根据传递矩阵法,建立了有流条件下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传递损失计算模型;针对研究车型进气口噪声的频谱特性,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多腔微穿孔管消... 针对某车型进气系统在高转速时的宽频带进气噪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结构。根据传递矩阵法,建立了有流条件下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传递损失计算模型;针对研究车型进气口噪声的频谱特性,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阻抗管台架和实车测试验证了消声器消声效果。结果表明,优化的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能够有效拓宽降噪频带,消声器传递损失预测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一致,验证了所提出的传递损失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及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在实车进气系统中采用该微穿孔管消声器后,进气噪声在600~1800 Hz中高宽频段以及200~400 Hz低频段均有明显降低,证实了所提出的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的实际宽频消声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气系统 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 传递矩阵法 多种群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递辛矩阵群收敛于辛Lie群 被引量:1
5
作者 钟万勰 高强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7-551,共5页
通过作用量变分原理,给出了Hamilton正则方程离散积分的传递辛矩阵表示,利用Hamil-ton正则方程给出了其对应的Lie代数。说明了当时间区段长度趋近于0时,离散系统积分的传递辛矩阵群收敛于连续时间Hamilton系统微分方程分析积分得到的辛... 通过作用量变分原理,给出了Hamilton正则方程离散积分的传递辛矩阵表示,利用Hamil-ton正则方程给出了其对应的Lie代数。说明了当时间区段长度趋近于0时,离散系统积分的传递辛矩阵群收敛于连续时间Hamilton系统微分方程分析积分得到的辛Lie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散积分 传递辛矩阵 HAMILTON 辛Lie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效的电主轴系统复频率计算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毛文贵 刘桂萍 +2 位作者 韩旭 郭维祺 林禄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164-168,174,共6页
针对电主轴各向异性轴承-转子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复频率计算方法。该方法用八个动力特性系数代替非线性油膜力,首先对Riccati传递矩阵法进行改进,修改了典型单元的状态向量,采用Riccati分块矩阵递推,直接获得了电主轴系统的特... 针对电主轴各向异性轴承-转子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种高效的复频率计算方法。该方法用八个动力特性系数代替非线性油膜力,首先对Riccati传递矩阵法进行改进,修改了典型单元的状态向量,采用Riccati分块矩阵递推,直接获得了电主轴系统的特征多项式隐式表达。接着,针对实际工程中只关注系统共振区域中临界转速的现象,先采用幅角原理判定这一共振区域中特征多项式根的个数,再进行求解,求解时就只需求出工程中所关注共振区域内的根,从而提高了求解效率。然后,采用双种群进化策略对电主轴系统特征多项式的根进行求解,该方法避免了传统的抛物线法对初值选取的敏感,可以快速地求得电主轴系统的复频率,且可避免漏根现象。最后,作为算例,对一划分为8个轴段的电主轴系统的复频率作了计算,并与抛物线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主轴 复频率 改进的Riccati传递矩阵法 幅角原理 双种群进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局部环Z/2^kZ上斜对称矩阵标准形和伪辛群的阶 被引量:3
7
作者 吴炎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72-785,共14页
设 R=Z/2 k Z( k>1 )是 2为非单位的有限局部环 .该文首先确定了 R上斜对称矩阵标准形 .设 Gmp ( R,H) ={P∈ GLm( R) | PH P′=H}是由矩阵 H 确定的伪辛群 ,其中 H=0 I( v)- I( v) 0 Δ,Δ=2 k- 11- 1 0 .其次 ,计算了伪辛群 Gm P(... 设 R=Z/2 k Z( k>1 )是 2为非单位的有限局部环 .该文首先确定了 R上斜对称矩阵标准形 .设 Gmp ( R,H) ={P∈ GLm( R) | PH P′=H}是由矩阵 H 确定的伪辛群 ,其中 H=0 I( v)- I( v) 0 Δ,Δ=2 k- 11- 1 0 .其次 ,计算了伪辛群 Gm P( R,H )的阶 | Gm P( R,H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局部环R=Z/2^kZ 斜对称矩阵 伪辛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环上典型群BN-对构造
8
作者 秦玉芳 南基洙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51-1054,共4页
构造群的BN-对是Building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BN-对都对应一个Weyl群,通过研究Weyl群可以得到群的各种性质,从而BN-对成为研究群的一个重要工具.假定R是一个局部环,通过采用矩阵方法构造了R上一般线性群、辛群、正交群的BN-对... 构造群的BN-对是Building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BN-对都对应一个Weyl群,通过研究Weyl群可以得到群的各种性质,从而BN-对成为研究群的一个重要工具.假定R是一个局部环,通过采用矩阵方法构造了R上一般线性群、辛群、正交群的BN-对.构造了局部环上一族具有包含关系的一般线性群的BN-对,并且证明了这组一般线性群和对应的BN-对之间满足一个交换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环 典型群 初等辛矩阵 BN-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考图像集的鲁棒性层次结构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娜 覃锐华 +2 位作者 王特 张栋 宋悦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4-77,共4页
针对文物色彩复原中彩色参考图像集建立的多因素定性决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色彩复原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史料记载、专家经验并结合现场调研中对实际褪色问题的分析,归纳出能代表文物色彩的本体元素,研究其与褪色的内在联系... 针对文物色彩复原中彩色参考图像集建立的多因素定性决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色彩复原层次结构模型。通过史料记载、专家经验并结合现场调研中对实际褪色问题的分析,归纳出能代表文物色彩的本体元素,研究其与褪色的内在联系。利用专家群组决策,由色彩元素的采集、知识发现、主要影响因素确定、层次结构分析、建立专家判断矩阵、判断矩阵的求解、建立带权重的色彩复原层次结构模型共七步,建立色彩复原层次结构模型。采用"两级滤波法"逐层求解模型判断矩阵权重,实现基于该模型的参考图像集查找系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准确地为褪色图像查找参考图像组合,给后续色彩复原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物数字化保护 层次结构模型 群组决策 判断矩阵 色彩复原 颜色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桩基础分析实用方法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福敏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1994年第2期60-68,共9页
本文根据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力学模型,借用水平面弯曲梁传递矩阵,结合《公路桥涵设计规范》桥梁群桩的计算假定,建立了一套精确而实用的,非常适合于微机计算的桥梁桩基础内力的计算公式,经示例计算,证明本方法解析桥梁桩基础精确... 本文根据弹性地基梁理论建立力学模型,借用水平面弯曲梁传递矩阵,结合《公路桥涵设计规范》桥梁群桩的计算假定,建立了一套精确而实用的,非常适合于微机计算的桥梁桩基础内力的计算公式,经示例计算,证明本方法解析桥梁桩基础精确、可靠,可供工程实际设计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地基梁 曲梁 传递矩阵 群桩 计算公式 桥梁 桩基础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依目标群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特性及其应用
11
作者 张干宗 严小颖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81-89,共9页
本文对相依目标群的状态转移概率矩阵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到了若干重要结论。
关键词 相依目标群 概率 矩阵 军事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角转移矩阵重整化群方法及其应用
12
作者 何春山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0-34,共5页
相变和临界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研究的主要手段是重整化群理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重整化群思想的数值模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够精确地计算系统处于临界状态时的物理参数。该文采用角转移矩阵重化群方法计算了无外场二... 相变和临界现象在自然界普遍存在,研究的主要手段是重整化群理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基于重整化群思想的数值模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能够精确地计算系统处于临界状态时的物理参数。该文采用角转移矩阵重化群方法计算了无外场二维伊辛模型的临界耦合常数,得到了准确度为10-5的数值计算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转移矩阵重整化群 二维伊辛模型 临界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支承转子系统辛空间传递矩阵法及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娟娟 崔升 冯永新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32-36,62,共6页
由变分原理出发,引入对偶变量,将多支承转子系统导入辛体系,推导出转子系统在辛空间中的传递辛矩阵格式,体现了保辛的性质。建立多支承转子系统模型,运用MATLAB对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求得固有频率等模态参数,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方法计算值... 由变分原理出发,引入对偶变量,将多支承转子系统导入辛体系,推导出转子系统在辛空间中的传递辛矩阵格式,体现了保辛的性质。建立多支承转子系统模型,运用MATLAB对模型进行计算分析,求得固有频率等模态参数,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方法计算值相吻合。通过与传统方法的计算结果比较证明了该计算方法的有效性。求解得到转子系统各阶临界转速,探讨了支承刚度的改变对转子各阶临界转速的影响,为多支承转子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子系统 辛空间 传递矩阵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周期性增益介质的临界长度 被引量:1
14
作者 彭鹏 王永昌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29-733,共5页
用传输矩阵方法研究了一维周期性增益介质的透射频谱随系统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对层数一定的介质,透射率在某些频率上有很大的峰值;增加层数,尖峰在频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会发生移动,且对不同的频段,其位置随介质层数的变化规律... 用传输矩阵方法研究了一维周期性增益介质的透射频谱随系统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对层数一定的介质,透射率在某些频率上有很大的峰值;增加层数,尖峰在频谱图上出现的位置会发生移动,且对不同的频段,其位置随介质层数的变化规律是不同的·考察了这种系统中每个频率的光所对应的临界长度,解释了不同频段激光出现位置随层数变化的规律·比较了周期系统和随机系统中临界长度与频率关系的异同,用群速度理论和能带理论对此做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输矩阵 透射率 临界长度 群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转移矩阵的土壤直埋电缆群稳态温升快速算法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傅晨钊 司文荣 +2 位作者 祝令瑜 李红雷 姚周飞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4-139,共6页
文中研究了一种基于转移矩阵和热传导场可叠加原理的方法,以实现对复杂土壤直埋电缆群稳态温升的快速计算。将电缆群的共同作用离散为多根电缆单独作用的组合,两两间的相互影响利用转移系数描述,进而通过有限元计算获得表征电缆群热学... 文中研究了一种基于转移矩阵和热传导场可叠加原理的方法,以实现对复杂土壤直埋电缆群稳态温升的快速计算。将电缆群的共同作用离散为多根电缆单独作用的组合,两两间的相互影响利用转移系数描述,进而通过有限元计算获得表征电缆群热学特性的转移矩阵,从而实现快速计算。在算例验证中,分别用有限元方法和文中所述方法计算了6根直埋土壤电缆群的温升,并对结果进行对比,证明了基于转移矩阵快速算法求解的准确性。之后利用有限元计算和通用软件CYMCAP提取转移矩阵后计算温升,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矩阵 土壤直埋 电缆群 温升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荷载作用下部分埋入群桩的水平振动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程镇 任青 +1 位作者 吕洪勇 颜超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7年第4期216-222,共7页
首先将成层地基中的部分埋入桩看作成Winkler地基上的梁,采用传递矩阵法来考虑土体的分层情况,推导出水平分布荷载作用下部分埋入单桩振动公式;然后在被动桩和周围土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部分埋入桩的桩-桩相互作用模型,通过讨论参... 首先将成层地基中的部分埋入桩看作成Winkler地基上的梁,采用传递矩阵法来考虑土体的分层情况,推导出水平分布荷载作用下部分埋入单桩振动公式;然后在被动桩和周围土体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建立了部分埋入桩的桩-桩相互作用模型,通过讨论参数埋入比L1/L2、桩间距s/d和θ角对桩-桩相互作用因子的影响,得到了部分埋入群桩的动力特性模型,并计算解得群桩的桩身变形以及内力;结果验证了这些因素对于部分埋入群桩中桩-桩相互作用因子有很大影响,并且在浅层土中时能量大部分被土体释放,说明表层土对桩的约束起主要作用,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部分埋入群桩 水平分布动荷载 WINKLER地基 传递矩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场调制下石墨烯中Hartman效应的研究
17
作者 马姚 林鑫 许怀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7-160,164,共5页
从理论上研究了电磁场调制下非本征石墨烯中的Hartman效应。利用相位移动及传递矩阵的方法计算粒子隧穿的群延迟时间τg,系统地分析群延迟时间与不同参数(如粒子能量E、入射角度θ、电磁场强度U和A珤等)之间的关系。石墨烯中的载流子是... 从理论上研究了电磁场调制下非本征石墨烯中的Hartman效应。利用相位移动及传递矩阵的方法计算粒子隧穿的群延迟时间τg,系统地分析群延迟时间与不同参数(如粒子能量E、入射角度θ、电磁场强度U和A珤等)之间的关系。石墨烯中的载流子是狄拉克费米子,故用狄拉克方程表征。研究发现在势垒宽度足够大时,石墨烯中的狄拉克费米子隧穿通过势垒的群延迟时间τg与势垒宽度无关,证明Hartman效应不仅存在于静电场下零带隙的石墨烯中,还存在于电磁场调制下非本征(非零带隙)的石墨烯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Hartman效应 群延迟时间 传递矩阵 电磁势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直埋电缆群缆芯温升快速算法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傅晨钊 郝谦 +1 位作者 梁永春 司文荣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0-136,共7页
简便、快速和准确地评估直埋电缆群缆芯温升对于保证其可靠、安全运行,以及管理电缆群的实时负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直埋电缆群周围热媒介导热系数已知时,电缆本体和相邻电缆间均可以用线性方程表示其热过程,从而可以构建一个转移... 简便、快速和准确地评估直埋电缆群缆芯温升对于保证其可靠、安全运行,以及管理电缆群的实时负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直埋电缆群周围热媒介导热系数已知时,电缆本体和相邻电缆间均可以用线性方程表示其热过程,从而可以构建一个转移矩阵来实时估算电缆缆芯温升。利用有限元计算结果,获得电缆本体缆芯温升与发热样本数据组,以及相邻电缆间的发热与温升样本数据组,再利用数据拟合,获得缆芯温升与缆芯损耗、介质损耗、金属套损耗,以及相邻电缆损耗之间的关系,获得自热导系数和互热导系数,构建出直埋电缆群缆芯温升快速计算的转移矩阵。通过对12根两层三芯电缆群的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转移矩阵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计算速度较快,便于现场工程人员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直埋 转移矩阵 电缆群 缆芯温升 有限元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MD的统计特性及其对光脉冲传播的影响
19
作者 邓屹 黄德修 +1 位作者 李宏 王铁军 《光通信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6-39,共4页
由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可以得出与光纤参数有关的琼斯矩阵。文章采用此法得到的琼斯矩阵法研究了一阶偏振模色散(PMD)的统计特性,并通过求解耦合非线性薛定谔方程仿真了PMD对于光脉冲传输的影响。
关键词 偏振模色散 群时延差 琼斯传输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