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静压下两间隙气体开关结构及电场优化设计
1
作者 卢勇 张永民 +2 位作者 王昊东 张少杰 邱爱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4-163,共10页
为解决可控冲击波设备的两间隙气体火花开关在非常规页岩油开发中结构强度不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静压、有限空间中的气体火花开关结构强度与电场分布同步优化的设计方法。基于有限元模拟与理论分析,评估了50 MPa外部高静压对气... 为解决可控冲击波设备的两间隙气体火花开关在非常规页岩油开发中结构强度不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高静压、有限空间中的气体火花开关结构强度与电场分布同步优化的设计方法。基于有限元模拟与理论分析,评估了50 MPa外部高静压对气体火花开关结构强度的影响,针对结构强度足够的气体火花开关模型,通过高斯定理对开关内部的电场分布进行了优化分析,给出了两电极气体火花开关结构强度与电场分布同步优化的设计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开关结构强度主要与腔室壁厚正相关,而壁厚的增加会提高开关异常放电概率,在特定的壁厚参数下,电极半径存在最佳值使得绝缘子表面电场强度最低。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对现有开关电场分布进行了优化分析,优化后的开关间隙电场的不均匀度有轻微提高,而高压绝缘子内、外表面电场强度分别衰减了59.6%与31.0%。通过先增加结构强度、后优化电场分布的方法,实现了对冲击波设备的两电极气体火花开关结构强度与电场分布的同步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火花开关 有限元模拟 高静压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6 kV环保型GIS隔离接地开关的绝缘性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顾乐 汤凯航 +3 位作者 叶建斌 苏海博 黎旭 林艺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2-91,共10页
为了减少开关设备中温室气体SF6的使用,本文设计了一种采用“真空开断+洁净空气”绝缘方案的126 kV环保型GIS并重点研究其隔离接地开关的绝缘性能。首先基于SF6母线绝缘验证试验研究了不同工作气压条件下洁净空气绝缘介质的击穿特性,依... 为了减少开关设备中温室气体SF6的使用,本文设计了一种采用“真空开断+洁净空气”绝缘方案的126 kV环保型GIS并重点研究其隔离接地开关的绝缘性能。首先基于SF6母线绝缘验证试验研究了不同工作气压条件下洁净空气绝缘介质的击穿特性,依据该特性确定了洁净空气绝缘介质的许用设计场强值;再利用许用场强值及设备尺寸确定了环保型GIS的工作压力(0.65 MPa);最后以0.65 MPa下的洁净空气许用设计场强要求为约束条件,构建仿真模型研究隔离接地组合开关的结构设计对其内部电场分布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隔离触头边缘倒角位置和盆式绝缘子空气、导体、环氧材料三相交界处均为绝缘薄弱环节;结合GIS样机的验证试验,本文设计的环保型GIS隔离接地开关的绝缘性能符合设计要求,洁净空气绝缘介质的许用场强确定方法具有合理性和裕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绝缘GIS 洁净空气 隔离接地开关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功率Z-pinch装置5MV主开关及开关区设计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洪涛 王玉娟 +11 位作者 夏明鹤 关永超 傅贞 丁胜 任靖 孟维涛 戴英敏 韩文辉 丁伯南 丰树平 谢卫平 邓建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9-462,共4页
基于激光等离子体和过电压波击穿原理研制了应用于高功率“Z-pinch”装置的22级5 MV激光触发多级多通道开关,采用钳位环技术解决了狭小空间的匀场问题,过压自击穿间隙场分布不均匀度约为0.080,激光触发间隙场分布不均匀度约为0.056,由... 基于激光等离子体和过电压波击穿原理研制了应用于高功率“Z-pinch”装置的22级5 MV激光触发多级多通道开关,采用钳位环技术解决了狭小空间的匀场问题,过压自击穿间隙场分布不均匀度约为0.080,激光触发间隙场分布不均匀度约为0.056,由绝缘部件沿面电场强度决定的系统安全系数约为0.8。根据J.C.Martin公式和静电场分析计算结果,解决了高功率“Z-pinch”装置主开关及开关区的工程设计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触发多级多通道开关 开关区 钳位环 绝缘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ns级抖动环形电极场畸变火花隙开关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远 刘小平 +3 位作者 伍登学 何辉 王永伟 周符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6-48,75,共4页
研制了最高工作电压100kV的一种环形电极场畸变火花隙开关,计算和模拟了开关内部电场分布。通过实验检测了开关的耐压特性以及不同电压下的开关动作延迟时间和抖动。结果表明欠压比相同时,开关抖动随电极间距增大而增大,在间距3mm时开... 研制了最高工作电压100kV的一种环形电极场畸变火花隙开关,计算和模拟了开关内部电场分布。通过实验检测了开关的耐压特性以及不同电压下的开关动作延迟时间和抖动。结果表明欠压比相同时,开关抖动随电极间距增大而增大,在间距3mm时开关工作稳定、动作时间延迟小,抖动<1ns,但开关电极间距小时,工作电压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畸变开关 环形电极 抖动 静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间隙气体开关的电场分布特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隆晨 张乔根 +2 位作者 刘轩东 童歆 王喆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02-606,共5页
为了寻求可用于快前沿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最理想的多间隙气体开关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计算了几种不同电极结构气体开关内各间隙在开关触发前后的电场分布,并利用新型开关电路模型研究了气体开关触发导通前均压措施对开关内部各... 为了寻求可用于快前沿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最理想的多间隙气体开关结构,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计算了几种不同电极结构气体开关内各间隙在开关触发前后的电场分布,并利用新型开关电路模型研究了气体开关触发导通前均压措施对开关内部各间隙电场分布均匀性的影响,以及触发后各中间电极对主电极杂散电容与气体开关内电场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圆形环状结构电极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多通道放电,降低开关的电感及抖动;在开关各个间隙之间并联相同阻值的电阻可以有效地改善开关直流耐压特性;在开关触发导通时,各间隙的电压分布主要与触发电压的上升时间、各个电阻及杂散电容值有关;触发电压的上升时间越短,杂散电容值对间隙电压分布的影响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开关 电极结构 电场分布 杂散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避雷器的静态电位分布计算方法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秀娟 陈维江 +4 位作者 沈海滨 贺子鸣 陈立栋 车文俊 宋继军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5期130-134,共5页
可控避雷器的晶闸管开关中晶闸管的等效电容CT随端电压UT的变化而变化,在计算可控避雷器静态电位分布时,须考虑该特点。将"场路结合法"与CT随UT的变化规律相结合,提出了可控避雷器静态电位分布计算方法,即先建立受控元件、固... 可控避雷器的晶闸管开关中晶闸管的等效电容CT随端电压UT的变化而变化,在计算可控避雷器静态电位分布时,须考虑该特点。将"场路结合法"与CT随UT的变化规律相结合,提出了可控避雷器静态电位分布计算方法,即先建立受控元件、固定元件和晶闸管均压电阻的电场数值计算模型,求出等效杂散电容网络;再通过试验检测和曲线拟合,求出晶闸管CT和UT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建立可控避雷器等效电路模型,将CT和UT之间的函数代入电路模型中,通过反复迭代,求得各电极电位UFi与避雷器端电压Us之间的函数;最后将UFi与Us之间的函数代入电场数值计算模型中,求出可控避雷器静态电位分布随Us的变化规律。经试验验证,该计算方法用于求解可控避雷器静态电位分布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控避雷器 晶闸管阀 等效电容 场路结合法 电位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磁记录薄膜交换耦合作用及开关场分布的测量 被引量:1
7
作者 肖娜 李松 +1 位作者 任玉平 秦高梧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8-222,共5页
采用Lakeshore7407型振动样品磁强计,以Co-Pt垂直磁记录薄膜为例,详细介绍了垂直薄膜等温剩磁(isotherm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IRM)曲线、直流退磁剩磁(direct current demagnetization remanence,DCD)曲线的测量方法和退磁因子的... 采用Lakeshore7407型振动样品磁强计,以Co-Pt垂直磁记录薄膜为例,详细介绍了垂直薄膜等温剩磁(isothermal remanent magnetization,IRM)曲线、直流退磁剩磁(direct current demagnetization remanence,DCD)曲线的测量方法和退磁因子的计算方法,并给出根据退磁场修正后的IRM和DCD曲线计算垂直磁记录薄膜曲线和开关场分布(SFD)的方法.最后详细讨论了薄膜的微观组织和易磁化轴取向分布对退磁场、交换耦合作用和SFD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磁场的存在使得直接测量得到的晶粒间交换耦合作用偏小,开关场分布宽化;影响晶粒间交换耦合作用的内在原因是介质的微观组织和易磁化轴的取向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磁记录 CO-PT 交换耦合 开关场分布 退磁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车组高压隔离开关电极结构优化 被引量:11
8
作者 律方成 马建桥 +3 位作者 刘宏宇 汪佛池 贾步超 杨升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546-3553,共8页
国内外针对动车组高压系统绝缘特性研究甚少,分析动车组隔离开关电场分布并选择结构合理的电极参数,对动车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因此基于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动车组隔离开关高压侧电极结构优化策略研究... 国内外针对动车组高压系统绝缘特性研究甚少,分析动车组隔离开关电场分布并选择结构合理的电极参数,对动车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因此基于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开展动车组隔离开关高压侧电极结构优化策略研究。建立动车组隔离开关3维模型,分析高压端电极结构优化前后复合绝缘子电位、电场分布变化趋势。仿真分析电极结构参数(环半径R,管半径r)对电位、电场分布的影响。实验比较电极结构优化前后耐压性能变化趋势,在高速风洞试验室验证了优化后的电极机械连接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现有动车组隔离开关高压端电极边缘存在明显的棱角,复合绝缘子伞裙四周电位分布不均匀。优化后的电极可有效降低电位梯度,优化后的轴向及沿面电场强度最大值小于0.45 kV/mm。结构优化后的隔离开关工频、雷电冲击耐压值及机械强度均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高压隔离开关 结构优化 电场强度分布 耐压试验 风洞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MV自耦式紫外预电离开关的设计 被引量:2
9
作者 李俊娜 薛斌杰 +3 位作者 贾伟 陈维青 汤俊萍 邱爱慈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255-1258,共4页
基于紫外预电离技术和阻容耦合电路研制了应用于高功率装置的三串联3MV自耦式紫外预电离开关。该开关由紫外预电离间隙和开关主间隙组成。根据同类开关在脉冲电压下的击穿数据推算出3MV开关的间隙距离,开关主间隙的电场不均匀系数为1... 基于紫外预电离技术和阻容耦合电路研制了应用于高功率装置的三串联3MV自耦式紫外预电离开关。该开关由紫外预电离间隙和开关主间隙组成。根据同类开关在脉冲电压下的击穿数据推算出3MV开关的间隙距离,开关主间隙的电场不均匀系数为1.58。采用台阶屏蔽技术使开关有机玻璃筒外沿面最大电场小于50kV/cm,满足设计要求。设计紫外预电离间隙击穿电压为主脉冲电压的1%,理论模拟计算表明,在0.1~0.7MPa范围内,预电离间隙电压大于在此范围内间隙击穿电压,保证可靠预电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气体开关 紫外预电离 绝缘 电场分布 脉冲功率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龙二号”气体火花开关中绝缘结构的电场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3
10
作者 武庆周 李劲 +4 位作者 李远 高峰 黄子平 陈茂 刘邦亮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1-75,共5页
气体火花开关作为重要部件被大量地应用于直线感应加速器和Z箍缩等大型脉冲功率装置中。绝缘结构设计不合理会使得气体火花开关中出现局部电场畸变和电荷积聚等现象。在高电压脉冲下长时间或高频次运行时,火花开关中的绝缘子会发生沿面... 气体火花开关作为重要部件被大量地应用于直线感应加速器和Z箍缩等大型脉冲功率装置中。绝缘结构设计不合理会使得气体火花开关中出现局部电场畸变和电荷积聚等现象。在高电压脉冲下长时间或高频次运行时,火花开关中的绝缘子会发生沿面闪络现象,直接影响到脉冲功率装置的正常运行。鉴于此,对气体火花开关中的绝缘结构进行了有限元电场分析,用表面电荷的积聚定性解释了沿面闪络发生的原因。通过对绝缘子的几何结构和电极尺寸的优化设计,有效降低了绝缘子表面和电极表面的电场强度,其中阳极三结合点场强从9.4kV/mm降至1.5kV/mm,阴极三结合点场强从2.95kV/mm降至0.98kV/mm,绝缘子表面最高场强从10.8kV/mm降至4.95kV/mm。优化后的绝缘结构电场分布较为合理,降低了由于表面电荷的积聚而引发沿面闪络的概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火花开关 沿面闪络 表面电荷 绝缘子 电场分布 绝缘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kV电缆线路带电作业用消弧开关的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5
11
作者 秦勇明 苏梓铭 +3 位作者 刘庭 肖宾 周蠡 王朋 《陕西电力》 2016年第10期42-46,56,共6页
为研制适用于10 kV电缆线路带电作业的小型化快分快合操作机构,针对其使用需求设计了10 kV新型带电作业用消弧开关,对该开关在工频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下内部电场的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与优化设计,最后对优化后的开关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为研制适用于10 kV电缆线路带电作业的小型化快分快合操作机构,针对其使用需求设计了10 kV新型带电作业用消弧开关,对该开关在工频电压和操作过电压下内部电场的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与优化设计,最后对优化后的开关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新型带电作业用消弧开关内部由于静触头爪钩部位存在尖端效应导致该处电场强度较大,经优化设计后该消弧开关可承受42 kV工频电压,且该消弧开关可明显观察分合闸状态并实现快分快合,可快速可靠地切断较大的容性电流,满足10 kV电缆线路带电作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电作业 消弧开关 灭弧室 触头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lumlein主放电开关中绝缘结构对沿面闪络电压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武庆周 李劲 +5 位作者 李远 黄子平 荆晓兵 高峰 陈茂 刘邦亮 《强激光与粒子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78-82,共5页
Blumlein主放电开关作为关键部件被大量地应用于强流电子直线感应加速器等大型脉冲功率装置中,其中绝缘子在主开关中起隔离水或油与气体的作用。设备在高电压脉冲下长时间或高频次作用时,绝缘子气体侧会出现沿面闪络现象,严重影响直线... Blumlein主放电开关作为关键部件被大量地应用于强流电子直线感应加速器等大型脉冲功率装置中,其中绝缘子在主开关中起隔离水或油与气体的作用。设备在高电压脉冲下长时间或高频次作用时,绝缘子气体侧会出现沿面闪络现象,严重影响直线感应加速器的可靠运行。对Blumlein主放电开关中的绝缘结构进行了电场仿真计算,通过对绝缘子的几何结构和电极形状的优化设计,有效调控了绝缘子表面和电极表面的电场分布,试制了不同构型的绝缘子,开展了在标准雷电波脉冲条件下的沿面闪络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绝缘子的最低和最高沿面闪络电压相比原始结构分别提升了约35.9%和3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lumlein主放电开关 沿面闪络 绝缘子 电场分布 绝缘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直流切换下环氧树脂表面电场分布特性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谢庆 吕天舒 +3 位作者 宋岩泽 段祺君 吴悦 夏国巍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30,共7页
高压气体绝缘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用盆式绝缘子通常采用环氧树脂浇注而成,在直流电压下易积聚表面电荷,进而诱发沿面闪络。为了研究直流电压作用后切换交流电压情况下的环氧树脂界面电气性能,通过Comsol有限元... 高压气体绝缘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用盆式绝缘子通常采用环氧树脂浇注而成,在直流电压下易积聚表面电荷,进而诱发沿面闪络。为了研究直流电压作用后切换交流电压情况下的环氧树脂界面电气性能,通过Comsol有限元软件构建了环氧树脂仿真模型,分别对直流电压、交直流电场切换瞬态下的表面电荷积聚和表面电场分布情况进行了仿真计算;通过仿真对比分析了表面电导率、交流电压初始相位对交直流电压切换时刻环氧树脂界面特性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为GIS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切换 环氧树脂 表面电荷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尺寸平行电极的边缘电场效应 被引量:1
14
作者 任海霞 刘立人 《光电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2-106,共5页
电场分布是影响集成电光器件特性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了有限尺寸平行电极的电场分布,得到了其电荷分布密度、电容、电场强度的数学解析式,并分析了边缘电场效应,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在集成电光器件中相邻光通道互不干扰所需的平行电极对... 电场分布是影响集成电光器件特性的主要因素。本文研究了有限尺寸平行电极的电场分布,得到了其电荷分布密度、电容、电场强度的数学解析式,并分析了边缘电场效应,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在集成电光器件中相邻光通道互不干扰所需的平行电极对的间隔距离。最后以单晶1×4光开关为例给出了当电极板长度为5mm、宽度为2mm、电极板间距为2mm时,离开电极板边缘3mm处的电场强度就已经降到电极板中心处的5%左右,引起的信道串扰约为0.25%,可忽略不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光学 1×N电光开关 边缘电场效应 有限尺寸平行电极 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调间隙亚纳秒气体开关的优化设计
15
作者 张现福 陆巍 +2 位作者 陈志刚 杨周炳 刘天文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80-1384,共5页
对用于UWB-1系统的可调间隙亚纳秒气体开关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并采用Ansoft软件分别对开关绝缘子和电极处的静电场进行了模拟。优化后的调节旋钮在实验调试中使用方便,能准确地测量开关间隙的大小。绝缘子结构优化后,局部场强集中点的... 对用于UWB-1系统的可调间隙亚纳秒气体开关进行了结构优化设计,并采用Ansoft软件分别对开关绝缘子和电极处的静电场进行了模拟。优化后的调节旋钮在实验调试中使用方便,能准确地测量开关间隙的大小。绝缘子结构优化后,局部场强集中点的最大场强降低为126.6 kV.mm-1,低于理论击穿场强,满足了绝缘要求。对优化后的亚纳秒气体开关进行了高压实验,结果表明:绝缘子处没有击穿现象发生,开关工作稳定,输出脉冲的前后沿变快且脉宽变窄。系统重复频率5 Hz运行时,优化后的脉冲前后沿和脉宽分别比优化前减小了130,120和100 ps。系统重复频率100 Hz运行时,优化后的脉宽比优化前减小了150 ps,比重复频率5 Hz运行时只增加了30 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宽带 可调间隙开关 亚纳秒脉冲 气体开关 优化设计 静电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栓安装方式对动车组高压隔离开关电场分布与闪络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6
16
作者 马建桥 律方成 +3 位作者 汪佛池 陈小强 贾步超 刘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351-3360,共10页
动车组高压隔离开关高压侧金具螺栓连接方式影响其附近空气域电场强度。分析螺栓连接方式对电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选择合理的优化方案,对降低局部电场强度值和提高绝缘子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三维制图软件与有限元静电场模... 动车组高压隔离开关高压侧金具螺栓连接方式影响其附近空气域电场强度。分析螺栓连接方式对电场分布的影响规律并选择合理的优化方案,对降低局部电场强度值和提高绝缘子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三维制图软件与有限元静电场模块联合仿真和污闪试验等手段开展动车组高压隔离开关螺栓安装策略优化研究。建立三维模型,分析不同螺栓安装方式下高压侧局部空气域表面及沿线电位、电场分布的变化趋势。人工气候室内开展污闪试验,验证了螺栓端部对闪络放电通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有连接方式容易形成螺栓端部对绝缘子高压侧1号伞裙边缘的放电通道,优化后的螺栓连接方式可有效降低局部区域电位梯度,降低了螺栓同伞裙边缘之间空气间隙被击穿后形成放电通道的可能性,研究结果可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车组 隔离开关 安装方式 电场强度分布 闪络特性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法的110kV隔离开关带电更换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湘奇 夏增明 +5 位作者 章健军 唐祥盛 周丰 曾祥君 罗日成 童诚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9-115,共7页
当前110kV变电站隔离开关只能进行停电检修,因操作复杂、检修时间过长,降低了系统供电可靠性,急需研究一种带电更换隔离开关的新方法。从电磁场理论出发,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110kV隔离开关进行建模、对作业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作业过... 当前110kV变电站隔离开关只能进行停电检修,因操作复杂、检修时间过长,降低了系统供电可靠性,急需研究一种带电更换隔离开关的新方法。从电磁场理论出发,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110kV隔离开关进行建模、对作业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作业过程中隔离开关周围电磁场分布和变化规律,为现场作业方式和安全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仿真结果表明:在引流线之间加装分流装置对其进行分流,可有效减少隔离开关周围的电磁场;拆卸引流线夹过程中场强增大迅速,可能会超过临界值,需要对其采取灭弧等保护措施;作业过程中,地表电磁场相对较低,满足标准要求;仿真结果证明了作业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kV隔离开关 变电站带电作业 有限元法 电磁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套管电场强垂直分量对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黄哲恒 梅红伟 +3 位作者 高超 李恩文 张福增 王黎明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838-2845,共8页
为研究变压器套管电场的强垂直分量对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对3种电场分布不同的绝缘结构开展了真型试验。在2种波前时间下,获得了50%放电电压特性曲线,同时建立了110kV油纸电容式变压器套管模型,仿真研究了3种结构的电场分布情况,并... 为研究变压器套管电场的强垂直分量对操作冲击放电特性的影响,对3种电场分布不同的绝缘结构开展了真型试验。在2种波前时间下,获得了50%放电电压特性曲线,同时建立了110kV油纸电容式变压器套管模型,仿真研究了3种结构的电场分布情况,并通过高速摄影仪观测了3种结构操作冲击放电的过程。结果表明:垂直电场分量通过改变电场不均匀程度会影响操作冲击放电特性;去除电容芯子使垂直电场加强的结构,在操作冲击电压下发生了滑闪放电,空气间隙击穿的迎面流注–先导过程被滑闪放电取代,与标准套管相比,由于电场均匀性提高以及滑闪放电发展受伞裙阻挡,操作冲击放电电压预计升高约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套管 电场强垂直分量 操作冲击电压 电场分布 滑闪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高压交流开关型可控避雷器稳态电压分布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秀娟 陈维江 +4 位作者 宋继军 赵大翠 贺子鸣 田宏伟 时卫东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87-1991,共5页
特高压交流开关型可控避雷器在结构型式上与常规避雷器不同,可控避雷器中,避雷器受控元件与控制单元并联,稳态运行电压下,控制单元处于分闸状态,开关断口间电容和断口对地电容对避雷器受控元件、乃至避雷器本体的电压分布都会产生影响... 特高压交流开关型可控避雷器在结构型式上与常规避雷器不同,可控避雷器中,避雷器受控元件与控制单元并联,稳态运行电压下,控制单元处于分闸状态,开关断口间电容和断口对地电容对避雷器受控元件、乃至避雷器本体的电压分布都会产生影响。控制单元和避雷器本体的相对位置和距离不同,影响程度不同。需要对开关型可控避雷器的稳态电压分布进行专门研究,包括理论计算和试验测试。给出开关型可控避雷器的结构;利用场-路结合法对可控避雷器的稳态电压分布进行计算;利用光纤-电流法对可控避雷器的电压分布进行试验测试;将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给出了可控避雷器稳态电压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是确定特高压交流开关型可控避雷器的结构型式和样机研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型可控避雷器 特高压交流避雷器 断口电容 稳态电压分布 场-路结合法 光纤-电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