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倾倒边坡中建设地下调压室的工程地质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黄振伟 茆金柱 +2 位作者 蒲进 马力刚 潘坤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0-137,共8页
扎拉水电站调压室建在山体倾倒边坡内,对该边坡及围岩稳定性的系统研究至关重要。根据岩体结构和变形破坏类型的差异,采用岩体结构、岩层转角、风化等定性因素结合波速比定量因素进行综合分区;通过现场超常规原位试验,结合反演计算,综... 扎拉水电站调压室建在山体倾倒边坡内,对该边坡及围岩稳定性的系统研究至关重要。根据岩体结构和变形破坏类型的差异,采用岩体结构、岩层转角、风化等定性因素结合波速比定量因素进行综合分区;通过现场超常规原位试验,结合反演计算,综合提出各区适宜的岩体抗剪强度参数;采用数值分析法模拟倾倒边坡变形破坏模式,并通过多种解析法校验边坡稳定性。结果表明:边坡倾倒岩体可分为层状弯曲区、碎裂拉张区、散体坠覆区;厂后倾倒边坡的主要失稳形式为拉裂-滑移-剪断和块体卸荷崩落;在倾倒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安全系数应取现行技术标准规定范围内的较大值,有利于保障倾倒边坡滑移稳定和坡内洞室围岩变形稳定。研究成果解决了地质条件局限和水工结构要求之间的突出矛盾,在中国水利水电建设中具有开创意义,可为倾倒边坡中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倾倒边坡 地下调压室 地质特征 围岩稳定性 原位试验 应力应变数值分析 扎拉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工顺序对陡坡偏压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王薇 邹江海 +1 位作者 潘文硕 李师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8-33,共6页
为了研究陡坡偏压条件下不同施工顺序对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考虑"先浅后深"与"先深后浅"两种施工顺序,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弹塑性分析模型进行了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不同... 为了研究陡坡偏压条件下不同施工顺序对小净距隧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结合工程实例,考虑"先浅后深"与"先深后浅"两种施工顺序,通过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三维弹塑性分析模型进行了施工全过程数值模拟,重点分析了不同施工顺序对地表边坡、拱圈特征点围岩以及中夹岩柱的影响,并计算了不同施工顺序下的隧道开挖安全系数。结果表明:先施工深埋侧隧道会加剧围岩整体偏压效应,并会对中夹岩柱处围岩产生往返的扰动,不利于围岩稳定性的控制,且先开挖浅埋侧隧道的安全性高于先开挖深埋侧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陡坡 偏压 施工顺序 围岩稳定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家塬隧道穿越滑坡段的综合整治技术及评价 被引量:14
3
作者 谷拴成 王兵强 +1 位作者 王剑 贺维庚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8,共6页
研究目的:以西宝高速公路唐家塬隧道为工程背景,探讨隧道穿越滑坡段的变形与围岩压力分布情况。在滑坡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滑坡体综合整治措施;采用多方位的监控量测措施全程监控隧道开挖施工扰动对滑坡体变形的影响,并对滑... 研究目的:以西宝高速公路唐家塬隧道为工程背景,探讨隧道穿越滑坡段的变形与围岩压力分布情况。在滑坡稳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滑坡体综合整治措施;采用多方位的监控量测措施全程监控隧道开挖施工扰动对滑坡体变形的影响,并对滑坡体和隧道的稳定性进行评价。研究结论:(1)唐家塬隧道开挖前期,滑坡基本稳定,掌子面推进到距离监测断面50 m处,滑坡体变形增大,且掌子面到达监测断面时,监测点位移变化速率最大,随着隧道支护和抗滑桩加固作用的发挥,在掌子面推进到距离监测断面30 m后,滑坡基本恢复稳定;(2)监测初期,由于滑坡和地形偏压的影响,围岩压力显著增大,随着隧道支护作用的加强,逐渐趋于稳定,且围岩压力和地表沉降出现明显不对称现象;(3)本文探讨穿越滑坡段隧道施工与其相互影响,提出综合整治方案,并开展隧道的变形与围岩压力监测,其对类似工程选线、整治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滑坡体 坡体变形 围岩压力 综合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电工程环境边坡危岩体危害程度确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胡金山 闵勇章 +2 位作者 刘永波 曹建平 马德林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2-76,82,共6页
危岩体危害程度是指度量致灾体的活动程度、活动特征、地理分布及其对受灾体的影响程度。它不仅与危岩体稳定性有关,还与其危害对象、离危害对象高度、危岩体规模有关,其它情况相同下,规模越大、高度越高其危害越大,即危害程度级别越高... 危岩体危害程度是指度量致灾体的活动程度、活动特征、地理分布及其对受灾体的影响程度。它不仅与危岩体稳定性有关,还与其危害对象、离危害对象高度、危岩体规模有关,其它情况相同下,规模越大、高度越高其危害越大,即危害程度级别越高。通过对已建及在建水电工程环境边坡危岩体系统研究,建立一套危岩体稳定性评价、危害程度分级体系,根据危害程度分级提出危岩体防治措施一般选取原则。首先根据水电工程环境边坡危岩体所影响水工建筑物级别、部位、人员密集活动程度对危害对象进行分级,然后根据危岩体自身的稳定性、规模及其离危害对象的高度建立危岩体危害程度分级方法,提出危岩体防治措施一般选取原则。将该方法应用于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承建的大多数水电工程环境边坡危岩体评价及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边坡 危岩体 危害对象 危害程度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坡条件下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解析法 被引量:20
5
作者 严涛 李坤杰 +5 位作者 牟智恒 张佳鑫 于丽 李琦 李国庆 彭涛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31-536,共6页
目前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主要采用隧规计算方法,而对于左右洞隧道洞门不在同一里程,一侧需要开挖路基边坡,使隧道从自然放坡状态转为邻路基变坡状态的工况,隧规不适用于计算其围岩压力.依托安徽某高速公路,运用极限平衡原理推导了邻路... 目前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主要采用隧规计算方法,而对于左右洞隧道洞门不在同一里程,一侧需要开挖路基边坡,使隧道从自然放坡状态转为邻路基变坡状态的工况,隧规不适用于计算其围岩压力.依托安徽某高速公路,运用极限平衡原理推导了邻路基变坡条件下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解析解.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变坡的存在,深埋侧修正算法计算竖向围岩压力小于规范法,相对误差为15.98%,水平围岩压力保持不变;浅埋侧修正算法计算竖向围岩压力及水平压力均小于规范法,其竖向压力相对误差为24.93%,水平压力相对误差为5.50%,变坡的存在对浅埋侧影响较大;对比围岩竖向及水平偏压率,有变坡围岩偏压率更大;围岩位移、应力及等效应力,有变坡约为无变坡的1~5倍,围岩及结构更加偏于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偏压隧道 变坡 围岩压力 解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埋双连拱隧道围岩—边坡体系变形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黄润秋 肖华波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8年第5期584-591,共8页
双连拱隧道是一种新的隧道形式,由于其整体跨度大、结构复杂、施工工序繁琐,在地形偏压、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修建双连拱隧道难度较高,尤其在洞口段容易出现衬砌开裂、边坡变形等一系列工程问题。结合安徽铜黄高速公路汤屯段富溪隧道... 双连拱隧道是一种新的隧道形式,由于其整体跨度大、结构复杂、施工工序繁琐,在地形偏压、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修建双连拱隧道难度较高,尤其在洞口段容易出现衬砌开裂、边坡变形等一系列工程问题。结合安徽铜黄高速公路汤屯段富溪隧道进口段工程,采用地质条件研究与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偏压双连拱隧道围岩—边坡体系在施工过程中应力应变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综合分析表明,富溪隧道进口段处于F5断层影响带内,岩体呈碎裂结构,同时,受到地形偏压影响,隧道开挖后衬砌和围岩表现为沉降变形和侧向变形,进口边坡在隧道围岩变形的诱导下,表现为"蠕滑-拉裂"变形破裂。根据以上研究成果,提出了富溪隧道变形治理应以控制进口段隧道拱顶的变形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连拱隧道 偏压 围岩—边坡体系 蠕滑-拉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隧邻接工程多源损伤室内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广臣 傅鹤林 巢万里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57-165,共9页
对Ⅳ、Ⅴ级围岩条件下的桥隧邻接工程,由于施工过程中桥、隧、岩的相互作用或运营中的汽车荷载及其冲击作用的影响而产生的力学行为、作用效应等进行了系统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桥隧邻接施工过程对桥、隧结构各部位的受力、变... 对Ⅳ、Ⅴ级围岩条件下的桥隧邻接工程,由于施工过程中桥、隧、岩的相互作用或运营中的汽车荷载及其冲击作用的影响而产生的力学行为、作用效应等进行了系统的室内模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桥隧邻接施工过程对桥、隧结构各部位的受力、变形、位移、沉降以及洞口围岩的压力、沉降和稳定性等均产生很小的影响;但桥头邻接端的汽车荷载及其冲击作用易使桥梁跨中、邻接端及隧道洞身产生较明显的沉降,并使桥头桩基础顶部产生一定的水平位移。因此,应对桥梁的各关键部位及桥头斜坡岩土体等采取局部加强措施,或减小桥梁跨径,加大邻接长度,避免过大的汽车荷载并减小汽车冲击影响等,防止桥梁各关键部位因不利作用而损伤甚至破坏,避免桥头桩基础产生过大沉降或斜坡岩土体出现失稳、滑坡等病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隧邻接工程 室内模型试验 桥隧结构 洞周围岩 桥头斜坡岩土体 力学行为 多源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坡面浅埋偏压隧道松动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23
8
作者 刘翔 房倩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4-70,共7页
根据变坡面浅埋偏压隧道的结构和受力建立计算模型,由计算模型推导隧道深、浅埋侧棱体横截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根据极限平衡法求解变坡面浅埋偏压隧道深、浅埋侧的推力,进而推导出变坡面条件下浅埋偏压隧道松动围岩压力的计算公式。由... 根据变坡面浅埋偏压隧道的结构和受力建立计算模型,由计算模型推导隧道深、浅埋侧棱体横截面面积的计算公式;再根据极限平衡法求解变坡面浅埋偏压隧道深、浅埋侧的推力,进而推导出变坡面条件下浅埋偏压隧道松动围岩压力的计算公式。由计算公式可知:当地面坡度增大时,水平侧压力系数也随之增大;随着两侧土体对拱顶上覆土层推力的增大,拱顶的垂直土压力减小而隧道的水平侧压力增大。以贵广高速铁路贺街隧道洞口的变坡面浅埋偏压段为例,运用给出的变坡面浅埋偏压隧道松动围岩压力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规范法的计算结果和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实际工程中,当隧道两侧土体表面坡度变化较大时,给出的变坡面浅埋偏压隧道松动围岩压力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更加切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偏压隧道 变坡面 围岩压力 水平侧压力系数 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卸荷松动带变形特点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军怀 余永志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6,共3页
岩质人工高边坡的形成常常引起稳定和变形等方面的工程问题。为了探讨裂隙岩体开挖边坡的变形特点,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的变形监测和地质研究成果为例,根据变形位移过程并比照开挖过程分析,认为整个边坡岩体卸荷过程须经历预变... 岩质人工高边坡的形成常常引起稳定和变形等方面的工程问题。为了探讨裂隙岩体开挖边坡的变形特点,以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的变形监测和地质研究成果为例,根据变形位移过程并比照开挖过程分析,认为整个边坡岩体卸荷过程须经历预变形阶段、剧变形阶段、渐变形阶段和后变形阶段等4个阶段。开挖边坡卸荷岩体可为3个带:表层松动带、卸荷变形带以及应力调整带。并对一些与边坡变形有关的因素,如结构面的产状、密度和规模,以及加固效果等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边坡 变形观测 多级船闸 三峡水利枢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屏一级水电站右岸施工期安全监测及围岩稳定性分析
10
作者 黄志鹏 董燕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175-1178,共4页
介绍了锦屏一级水电站右岸导流洞的工程地质概况及施工期安全监测成果,对围岩及边坡的变形、应力规律及特征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围岩及边坡处于稳定状态。
关键词 锦屏一级水电站 导流洞 边坡 围岩 安全监测 稳定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转地下开采引起露天采场边坡垮塌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姜安民 董彦辰 +2 位作者 江学良 熊奇伟 王飞飞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17,共4页
以某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引起露天采场边坡垮塌为研究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展现了矿体开采过程中围岩塑性区发展过程,并分析了围岩塑性区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空区上部岩层主要以拉伸破坏模式为主,其他部位岩层主... 以某金属矿山露天转地下开采引起露天采场边坡垮塌为研究背景,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展现了矿体开采过程中围岩塑性区发展过程,并分析了围岩塑性区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空区上部岩层主要以拉伸破坏模式为主,其他部位岩层主要以剪切破坏为主,西部边坡坡面的一侧已经与地下采空区塑性区相互贯通。(2)东部矿体采用充填法开采,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地表塌陷;产生塑性区的部位为西部边坡和靠近西部边坡的露天采场底部。(3)开采前期西部矿体在西部边坡坡面和露天采场底部产生的塑性区较多;开采后续水平矿体对地表塑性区的产生影响不大。(4)模拟矿体开采过程,可将产生的塑性区划分为3个阶段,有2个突变点:第1个阶段对应西部边坡开始出现裂缝、局部垮塌滑坡;第2阶段对应边坡出现较大范围垮塌滑坡、露天采场底部出现裂缝、西部边坡脚出现塌陷孔洞;第3阶段塑性区占比逐渐增加。研究成果可为矿山滑坡治理和矿山安全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转地下 地下开采 露天边坡 边坡垮塌 数值模拟 围岩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露天边坡下采区大巷围岩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保宽 吴吉南 +1 位作者 朱建明 徐金海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9-62,共4页
露天边坡下布置大巷及其围岩稳定性研究,是露井联采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以平朔矿区典型的露井联采矿井——安家岭二号井为分析对象,采用现场观测、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安家岭露天矿北帮下布置的4#煤二采区三条采区大巷围岩稳定性进... 露天边坡下布置大巷及其围岩稳定性研究,是露井联采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文以平朔矿区典型的露井联采矿井——安家岭二号井为分析对象,采用现场观测、数值模拟等手段,对安家岭露天矿北帮下布置的4#煤二采区三条采区大巷围岩稳定性进行研究,得出了大巷围岩变形破坏的主应力为水平主应力,大巷变形破坏以平行工作面方向的巷道变形破坏为主,大巷破坏顺序是先里后外的递进过程,大巷围岩破坏特征是帮破坏为主。同时研究表明,工作面停采线是决定大巷围岩稳定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井联采 边坡下采区大巷 围岩稳定 停采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变坡下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杜建明 房倩 +2 位作者 海路 麦海颖 王赶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4088-4098,共11页
为研究地表变坡下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采用极限平衡法求解隧道深、浅埋侧滑动阻力及水平侧压力系数,进而建立围岩压力计算公式。首先与规范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再通过算例分析变坡段坡度对浅埋侧滑动阻力及水平侧压力系数... 为研究地表变坡下浅埋偏压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方法,采用极限平衡法求解隧道深、浅埋侧滑动阻力及水平侧压力系数,进而建立围岩压力计算公式。首先与规范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再通过算例分析变坡段坡度对浅埋侧滑动阻力及水平侧压力系数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对所推公式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与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变坡段的存在,有变坡深埋侧围岩的垂直压力比无变坡的垂直压力小,水平压力保持不变;有变坡浅埋侧围岩的垂直压力比无变坡的垂直压力大,水平压力比无变坡的小,表明变坡段的存在对隧道浅埋侧围岩压力的影响较大。对比围岩垂直及水平方向偏压率,可知变坡段的存在降低了围岩垂直方向的偏压率,增大了围岩水平方向的偏压率,其主要受隧道浅埋侧滑动岩土体体量变化的影响。随上变坡面坡度增大,浅埋侧滑动阻力与水平侧压力系数逐渐减小,围岩垂直压力逐渐增大,水平压力逐渐减小,偏压现象逐渐严重。随下变坡面坡度增大,浅埋侧滑动阻力与水平侧压力系数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主要受浅埋侧滑动块体体积与质量变化的影响。结果验证了分析模型与计算公式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坡面 浅埋偏压隧道 围岩压力 极限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帮采煤技术在乌兰煤矿的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德军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8-40,45,共4页
结合乌兰煤矿各煤层实际赋存特征,自主研发了边帮采煤工艺,理论计算确定了边帮采煤技术支撑煤柱宽度,同时数值模拟分析了各采硐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利用连续采煤机改装而成的边帮采煤机,配套连续运输车和集中控制室,可实... 结合乌兰煤矿各煤层实际赋存特征,自主研发了边帮采煤工艺,理论计算确定了边帮采煤技术支撑煤柱宽度,同时数值模拟分析了各采硐巷道围岩变形和破坏特征。结果表明,利用连续采煤机改装而成的边帮采煤机,配套连续运输车和集中控制室,可实现采硐内无人作业,自动化程度高,安全回收边帮压覆煤炭资源;边帮采煤技术在乌兰煤矿实践成功,对回收边帮压煤提供了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帮压煤 边帮采煤 采硐 无人作业 围岩变形 破坏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净距隧道洞口段围岩变形与坡体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5
15
作者 宋洋 常泳涛 +1 位作者 李永启 刘金明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33,共10页
针对浅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围岩-边坡地形偏压影响及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施工步问题,引用强度折减法为依据,建立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仿真模型计算隧道安全系数,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隧道稳定性,结果表明:隧道开挖会使边坡滑移范... 针对浅埋小净距隧道洞口段施工围岩-边坡地形偏压影响及施工过程中的危险施工步问题,引用强度折减法为依据,建立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的仿真模型计算隧道安全系数,并结合现场监测数据对比分析隧道稳定性,结果表明:隧道开挖会使边坡滑移范围向坡顶和坡脚扩展,滑体在隧道中夹岩处分流,使先行洞以扩张形变为主后行洞以压缩形变为主;先行洞内侧上部、外侧上部开挖及后行洞核心土弧形导坑开挖为围岩扰动相对较大施工步,中夹岩、左洞左拱脚与右洞右拱腰为小净距隧道围岩最危险部位,应针对工程实际偏压情况加强支护措施.上半断面的开挖过程造成的围岩扰动大于下半段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偏压小净距隧道 洞口段 围岩变形 边坡稳定性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四楼煤矿大坡度下山回撤技术应用实践 被引量:10
16
作者 魏玉杰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97,共4页
陈四楼煤矿21015采煤工作面终采位置平均坡度大。由于地质条件限制,为确保安全高效回撤采煤工作面设备,需采用下山回撤的方式。在综合考虑工作面实际条件和回撤工艺的技术基础上,通过优化收尾工艺、设置留架绞车和调整支架回撤施工工序... 陈四楼煤矿21015采煤工作面终采位置平均坡度大。由于地质条件限制,为确保安全高效回撤采煤工作面设备,需采用下山回撤的方式。在综合考虑工作面实际条件和回撤工艺的技术基础上,通过优化收尾工艺、设置留架绞车和调整支架回撤施工工序的方法,实现了采煤工作面设备大坡度下山安全回撤,解决了回撤过程中的难题,为下山条件下的采煤工作面设备回撤提供了一种新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大坡度 采区下山 围岩支护 工作面回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连拱隧道边坡地震响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继琪 江学良 +3 位作者 杨慧 赵富发 刘潺 石洪涛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97-606,共10页
利用MIDAS 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一个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模型,并利用振动台试验进行验证,探究了含连拱隧道边坡地震响应特性,分析了隧道的存在和隧道的位置对边坡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边坡加速度放大系数沿坡高向... 利用MIDAS GTS有限元软件建立一个含连拱隧道软弱围岩边坡模型,并利用振动台试验进行验证,探究了含连拱隧道边坡地震响应特性,分析了隧道的存在和隧道的位置对边坡动力响应特性的影响。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边坡加速度放大系数沿坡高向上表现出非线性变化趋势,并表现出趋表效应。坡体底部测点卓越频率为7Hz,顶部测点卓越频率为4.8Hz,说明边坡削弱地震波高频段,放大低频段并改变其频谱成分。(2)含连拱隧道边坡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值为2.04,不含隧道边坡加速度放大系数最大值为1.88。含连拱隧道边坡加速度响应的非线性特征更明显,更不利于边坡稳定。连拱隧道的存在使得边坡受力不确定性增加,边坡动力响应更加复杂。(3)连拱隧道位置不同,对边坡的地震动力响应特性也不尽相同。连拱隧道距坡面越近,边坡受到的影响越大,越不利于边坡稳定。研究结果对含连拱隧道边坡抗震设计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工程 连拱隧道 软弱围岩边坡 振动台模型试验 加速度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压高帮回采巷道围岩稳定性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申斌学 袁超峰 +3 位作者 古文哲 刘治成 宋天奇 潘浩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50-55,共6页
动压高帮回采巷道是指受动压影响严重、巷帮高度较大的巷道,该类巷道不仅在掘进期间要经历掘进过程的扰动,而且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要先后经历相邻工作面和本工作面的回采扰动,使得该类巷道的围岩变形破坏过程异于常规的回采巷道,且高帮围... 动压高帮回采巷道是指受动压影响严重、巷帮高度较大的巷道,该类巷道不仅在掘进期间要经历掘进过程的扰动,而且在后期使用过程中要先后经历相邻工作面和本工作面的回采扰动,使得该类巷道的围岩变形破坏过程异于常规的回采巷道,且高帮围岩的稳定性相对较弱。以某矿动压高帮回采巷道15312工作面进风平巷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动压高帮回采巷道变形破坏机理,并据此优化了动压高帮回采巷道的支护参数。通过分析15312工作面进风平巷的破坏特征,得出影响该进风平巷围岩稳定性的因素主要包括围岩自身强度、巷道断面尺寸、围岩所处的应力环境和围岩支护强度。从围岩自身强度低、巷道断面尺寸大和围岩所处的应力环境较为复杂的角度控制巷道稳定性较为困难,因此确定从优化巷道支护参数的角度来提高巷道整体的稳定性,即采取增大巷道两帮支护强度和支护范围的措施。数值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支护参数优化后的围岩支护应力场近似呈圆形,且其帮部围岩支护应力场范围较大,更适合15312工作面进风平巷围岩稳定性控制。现场锚杆和锚索受力情况监测结果表明,支护参数优化后,能实现动压高帮回采巷道的围岩稳定性控制,围岩变形量较小,控制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巷道支护 动压高帮回采巷道 围岩稳定性控制 围岩破坏机理 支护参数优化 支护强度 支护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边坡危岩的旋翼机环绕航摄处理与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张玉涛 王仕富 +2 位作者 孙保燕 莫春华 薛伟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6,共8页
针对小范围危岩在单体类圆台形边坡精细化三维模型生产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边坡坡度对危岩地段开展环绕框架式加渐进式影像数据采集方法,分层分域采集边坡危岩的影像信息,并运用倾斜摄影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同时运用传统模仿五镜头航摄... 针对小范围危岩在单体类圆台形边坡精细化三维模型生产中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边坡坡度对危岩地段开展环绕框架式加渐进式影像数据采集方法,分层分域采集边坡危岩的影像信息,并运用倾斜摄影技术进行三维重建;同时运用传统模仿五镜头航摄建模方法在桂林某铁路段危岩边坡开展了三维重建对比实验并进行了精度分析。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高质地建立类圆台形边坡危岩的实景三维模型,有利于对危岩隐患进行区域锁定与阶段性监测,并为基础空间体数据采集提供较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危岩 旋翼机 环绕航摄 实景三维模型 隐患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隧道深基坑仰坡开挖与支护数值模拟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小军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2-818,共7页
为了降低地下隧道深基坑施工风险,避免基坑仰坡开挖过程中造成坍塌事故,以重庆九号线从岩寺站的隧道掘进机始发洞口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对基坑南侧仰坡的分级分层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不同支护方式下仰坡开挖产生的围岩变形规律与特征... 为了降低地下隧道深基坑施工风险,避免基坑仰坡开挖过程中造成坍塌事故,以重庆九号线从岩寺站的隧道掘进机始发洞口深基坑工程为背景,对基坑南侧仰坡的分级分层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在不同支护方式下仰坡开挖产生的围岩变形规律与特征,并结合现场实时监测数据对深基坑开挖过程进行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深基坑仰坡实测水平位移与数值模拟结果变化规律基本一致,计算模型反映了基坑因开挖而引起的水平变形,数值模拟结果合理。深基坑仰坡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增大而增大,最大值位置从二级坡中点附近逐渐下移到一级坡中点附近;采用喷锚支护的支护方式,相比单纯锚杆支护与未支护下的基坑开挖,支护效果更加显著,最大水平位移有明显减小,表明该深基坑采用的开挖与支护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深基坑 隧道掘进机始发洞口 仰坡 围岩变形 安全性分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