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ACHEⅡ评分系统在S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
作者 叶向红 彭南海 +2 位作者 江方正 李维勤 刘云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第2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用于SICU护理管理的可行性及临床使用的价值。方法:对2005-2009年入住该院SICU病房的所有病人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针对分值高的项目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最终分析不同分值与护...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用于SICU护理管理的可行性及临床使用的价值。方法:对2005-2009年入住该院SICU病房的所有病人进行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针对分值高的项目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最终分析不同分值与护理相关并发症的关系。结果:其评分的分值越高,病人的HAP、气管插管、精神障碍、计划外拔管、压疮、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等均有相应的增加,在采取一定预防措施后,二者依然呈正相关。结论:在SICU中应用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对病人进行危重度的评估,并对其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合理安排护士人力,对不同分值的病人给予不同的护理关注度,是一种科学的危重病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控制营养状态评分联合C-反应蛋白预测衰弱患者术后入ICU的价值
2
作者 江芷霞 梁好 +11 位作者 路世龙 陈蕊 方嘉敏 汪志玲 廖惠莲 徐明明 陈玉梅 李燕芬 董丽娟 郭银桂 王宁 魏琳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47-954,共8页
目的探讨术前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联合C-反应蛋白(CRP)预测外科手术衰弱患者术后入ICU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共7家医院行外科手术的衰弱患者344例,男127例,女217例,年龄60~85岁,BMI 13.0~36.6 kg/m^(2),ASAⅠ—Ⅲ级。根据术后是否入... 目的探讨术前控制营养状态(CONUT)评分联合C-反应蛋白(CRP)预测外科手术衰弱患者术后入ICU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共7家医院行外科手术的衰弱患者344例,男127例,女217例,年龄60~85岁,BMI 13.0~36.6 kg/m^(2),ASAⅠ—Ⅲ级。根据术后是否入ICU将患者分为两组:ICU组和非ICU组。收集术前3 d内血清白蛋白(ALB)浓度、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M)、总胆固醇(TC)浓度和CRP浓度并计算CONUT评分。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CONUT评分、CRP浓度及手术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NUT二分类评分及CRP浓度与术后入ICU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术前CONUT评分、术前CRP及联合检测预测衰弱患者术后入ICU的价值。通过Bootstrap方法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共21例(6.1%)患者术后入ICU。单因素分析显示,ICU组年龄明显大于非ICU组(P<0.05)。与非ICU组比较,ICU组1周内久坐行为明显增多,年龄校正查尔森合并症指数(ACCI)评分明显升高,全麻手术占比明显增大,术中输血量明显增多,CRP浓度明显升高,高CONUT评分占比明显增大(P<0.05),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及LYM计数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CONUT评分(OR=5.091,95%CI 1.010~25.657,P=0.049)和术前CRP浓度升高(OR=1.014,95%CI 1.003~1.025,P=0.015)为衰弱患者术后入ICU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CONUT评分、术前CRP浓度及联合检测预测衰弱患者发生术后入ICU的AUC分别为0.680(95%CI 0.585~0.775)、0.689(95%CI 0.559~0.818)和0.751(95%CI 0.666~0.835)。两个联合指标的预测效能在Bootstrap内部验证模型中输出的AUC为0.747,敏感性为71.4%,特异性为73.7%。结论CONUT评分联合CRP能有效预测衰弱患者术后是否入IC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弱 控制营养状态评分 C-反应蛋白 术后入ICU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U术后谵妄的发生及管理现状 被引量:6
3
作者 冯海丽 廖春燕 +1 位作者 陈世娟 秦润秀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502-2504,共3页
从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术后谵妄的临床特点、谵妄管理现状以及早期活动的预防措施进行阐述。
关键词 重症医学 术后谵妄 外科重症监护室 危重症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SS在SICU护理工作量评定与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彦虎 周苗苗 吴晓英 《中国护理管理》 2008年第11期41-44,共4页
目的:应用治疗干预计分系统(TISS)评定、分析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护理工作量,为临床管理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观察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SICU半年内每天的护理记录并收集366例患者每天的TISS计分,统计SICU病房每天所有患者的TISS... 目的:应用治疗干预计分系统(TISS)评定、分析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护理工作量,为临床管理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观察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SICU半年内每天的护理记录并收集366例患者每天的TISS计分,统计SICU病房每天所有患者的TISS总分。结果:根据TISS给定的分级方法,826例次SICU患者的TISS计分均数为39.52,约需要1:1的护患比。其中有46.97%例次的TISS计分在40~87分之间,属于TISS分类Ⅳ级的重患者,需要1名或者1名以上的护士直接护理。SICU每天护理工作总量的TISS计分均数为195.74,每天满足患者直接护理需要的护士岗位职数为15人。TISS的76个护理干预项目中,心电图监护、每24小时的常规摄入及排出、留置导尿管的操作频次占前3位。结论:SICU护士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TISS为SICU护理工作量的评估和人力资源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护患比例失调,护士编制不足,是监护病房亟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干预评分 护理工作量 护患比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量白蛋白尿预测SICU术后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燕婷 皋源 +1 位作者 王祥瑞 杭燕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1-454,共4页
目的观察外科监护室(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水平术前和术后的变化,探讨MAU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比较两者预测SICU术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留取100例收入SICU患者的术前及术后... 目的观察外科监护室(sur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ICU)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水平术前和术后的变化,探讨MAU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关系,比较两者预测SICU术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留取100例收入SICU患者的术前及术后6 h的尿液标本,测定尿白蛋白含量和尿肌酐。分别以尿白蛋白排泄率(urine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或尿白蛋白/尿肌酐比值(microalbuminuia/urinary creatinine ratio,MACR)来评价MAU水平。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术后入SICU 24 h后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SICU术后患者MAU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UAER、MACR均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218,P<0.05;r=0.461,P<0.01)。100例研究对象中,死亡5例,存活95例。死亡组无论是UAER、MACR,还是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均<0.05)。UAER、MACR及APACHEⅡ评分在对SICU术后患者死亡预测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下所占面积(area under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ROC)分别为0.773、0.918和0.941。当以MACR>14.8mg/mmol为分界时,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77%。结论SICU术后患者MAU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可以用来评价疾病严重程度并预测预后。术后患者MACR阈值取14.8 mg/mmoL可同时获得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白蛋白尿 APACHEⅡ评分 外科监护室 预后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疗法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5
6
作者 陈宇革 杨亚平 +2 位作者 朱莉 商慧兰 龚蔚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年第10期17-18,70,共3页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改善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不良情绪及疼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全身麻醉手术后进入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专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音乐疗法对改善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不良情绪及疼痛的效果。方法将90例全身麻醉手术后进入外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术后采用专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音乐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3、5天的抑郁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ous scale,VAS)、收缩压和舒张压。结果治疗前和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SDS、VAS评分及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和第5天,观察组患者的SDS、VAS评分及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音乐疗法可减轻ICU患者的抑郁情绪,稳定血压,减轻疼痛,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疗法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抑郁 疼痛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脑电双频指数评估重症病人镇静深度的可行性 被引量:22
7
作者 田阿勇 孙艳红 王俊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7-268,共2页
目的 :研究应用脑电双频指数 (BIS)评估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SICU)病人镇静深度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入SICU需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病人 30例 ,分为 2组 ,均连续监测脉搏 ,心电图 ,血压 ,脉搏血氧饱和度 ,BIS。分别使用微量泵匀速输入咪达唑... 目的 :研究应用脑电双频指数 (BIS)评估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SICU)病人镇静深度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入SICU需呼吸机辅助通气的病人 30例 ,分为 2组 ,均连续监测脉搏 ,心电图 ,血压 ,脉搏血氧饱和度 ,BIS。分别使用微量泵匀速输入咪达唑仑与丙泊酚维持镇静。均使用微量泵匀速输入芬太尼镇痛。每隔 30min用Ramsay评分评估镇静深度 ,用统计学方法计算相关系数 ,比较相关性。结果 :两组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91 ,- 0 .8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说明使用不同镇静药时BIS与Ramsay评分均呈负相关 ,且有很好的相关性。并且同一Ramsay评分时BIS值有较小差异 ,呈正态分布。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双频指教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咪达唑仑 丙泊酚 RAMSAY镇静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监测与暴发控制 被引量:6
8
作者 邢玉斌 索继江 +6 位作者 常东 于勇 魏华 贾宁 宋青 杨金娟 杨慧格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针对某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频繁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开展目标性监测,以了解其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一个月内SICU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病例根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确定... 目的针对某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频繁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开展目标性监测,以了解其感染情况和危险因素,提出控制措施。方法对一个月内SICU所有住院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医院感染病例根据国家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确定。监测护士严密观察出入ICU患者情况,填写《ICU病人日志与月报表》。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均应按要求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监测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留置导尿管、使用动静脉插管和呼吸机等介入性操作。22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2.7%,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为40.9%,日医院感染发病率为43.8‰;侵入性操作相关的泌尿道感染、血液感染、肺部感染的日发病率分别为26.8‰、9.5‰、65.8‰。其中一个病例同时有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菌血症。从患者标本分离的致病菌包括嗜麦芽窄食单胞菌、草绿色链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色假单胞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木糖氧化无色杆菌及热带念珠菌等,同时对这些致病菌进行了药敏试验。监测期间对一起感染暴发进行了控制。结论S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应采取综合措施和严格的管理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重症监护室 交叉感染 目标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主动筛查及定植危险因素 被引量:15
9
作者 张艳青 郭燕艺 +2 位作者 甘明秀 连双庆 林璇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650-653,共4页
了解某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多重耐药菌(MDRO)的定植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主动筛查MDRO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6月1日—8月31日入住该院SICU≥24 h的患者进行主动筛查,检测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 了解某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多重耐药菌(MDRO)的定植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临床主动筛查MDRO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6月1日—8月31日入住该院SICU≥24 h的患者进行主动筛查,检测患者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E.coli/Kp)定植情况,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入住SICU≤48 h的患者MRSA及ESBL+E.coli/Kp检出率分别为11.00%、73.00%;入住SICU〉7 d者MRSA及ESBL+E.coli/Kp新增检出率分别达16.67%、44.44%。入住SICU前住院时间〉7 d[OR95%CI:4.48(1.21~16.65)]是患者入住SICU时检出MRSA的独立危险因素,APACHEⅡ评分≥16分[OR95%CI:6.36(1.47~27.54)]是患者入住SICU〉48 h检出MRSA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住SICU患者MDRO检出率高,随着住SICU时间的延长,MDRO的检出率不断上升。医院应开展主动筛查,及时发现MDRO定植患者,通过实施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重症监护室 多重耐药菌 定植 主动筛查 医院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靶控输注在外科ICU病人清醒镇静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曹铭辉 梁建军 +4 位作者 纪风涛 叶西就 杨勇志 吴强 苗利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9期628-630,共3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应用于外科ICU(SICU)病人清醒镇静的可行性.方法60例SICU病人随机分成四组:C组使用普通微泵连续输注丙泊酚,2 mg·kg-1·h-1;Ⅰ~Ⅲ组均使用Diprifusor TCI系统输注丙泊酚,TCI浓度分别为0.5、1.0、1... 目的探讨丙泊酚靶控输注(TCI)应用于外科ICU(SICU)病人清醒镇静的可行性.方法60例SICU病人随机分成四组:C组使用普通微泵连续输注丙泊酚,2 mg·kg-1·h-1;Ⅰ~Ⅲ组均使用Diprifusor TCI系统输注丙泊酚,TCI浓度分别为0.5、1.0、1.5 μg/ml.监测不同时点的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对所有病人进行镇静/警醒评分.结果Ⅰ组各时点的镇静评分、BIS均高于Ⅱ、Ⅲ组和C组(P<0.05);Ⅱ、Ⅲ组低血压、镇静不足、过度镇静的发生率比C组少(P<0.05);Ⅰ组的镇静不足发生率高于Ⅱ、Ⅲ组(P<0.05).结论丙泊酚TCI应用于SICU病人清醒镇静对呼吸循环影响小,镇静效果理想,操作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靶控输注 脑电双频指数 清醒镇静 外科ICU ICU病人 清醒镇静 靶控输注 丙泊酚 外科 Diprifusor TCI系统 微泵连续输注 脑电双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3
11
作者 周晴 钟鸣 +3 位作者 胡必杰 阴忆青 黄声雷 诸杜明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52-356,共5页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查阅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上海中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量(以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表示),及同期该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查阅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上海中山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抗菌药物使用量(以antibiotics use density,AUD表示),及同期该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检出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的耐药率,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2009年4月至2011年9月该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送检的临床标本中所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429株(不包括2周内重复菌株),标本来源大部分为痰标本(92.3%)。在2009年和2011年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抗菌药的耐药率分别为:亚胺培南9.1%和45.7%、头孢哌酮-舒巴坦1 8.2%和42.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2.7%和48.6%,上述结果显示该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有上升。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27.3%和54.3%,P<0.01)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4.6%和14.3%,P<0.01)的检出率也明显升高。亚胺培南(AUD:2.32上升至4.96)、头孢哌酮-舒巴坦(AUD:0.16上升至7.5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AUD:2.19上升至4.76)的使用强度呈明显上升。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与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570,P值为0.067。亚胺培南的使用强度与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0.01,R=0.881)及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0.031,R=0.647)的发生率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发生率也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使用强度相关(P=0.038,R=0.630)。结论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的增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血管外科ICU 66例心脏移植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 被引量:21
12
作者 胡晓红 邓敏 史嘉玮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552-555,共4页
目的 了解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脏移植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对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某医院心脏移植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心血管外科ICU66例心脏移植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16例(18例次),ICU医... 目的 了解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心脏移植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对2013年7月1日—2014年6月30日某医院心脏移植住院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 心血管外科ICU66例心脏移植患者共发生医院感染16例(18例次),ICU医院感染发病率为24.24%。其医院感染发病率(24.24%)、VAP发病率(7.58%)均高于非移植患者(分别为6.24%、1.72%)(χ^2值分别为33.718、12.199,均P〈0.001)。其中下呼吸道7例次,呼吸机相关肺炎(VAP)6例次,菌血症3例次,表浅切口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各1例次。分离病原菌:真菌8株,肺炎克雷伯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各2株,阴沟肠杆菌、溶血不动杆菌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各1株。结论 心脏移植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较高,主要感染类型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体为真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移植 心血管外科 重症监护病房 ICU 医院感染 目标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重症监护室5年医院感染资料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何清 陈燕涛 +2 位作者 曾丽萍 叶华 钟贵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51-254,234,共5页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SICU 2004年10月-2009年9月间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5年平均医院感染率为9.79%(119/1 216),常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40.25%)、腹腔(28.39%)和血流(9.32%... 目的了解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SICU 2004年10月-2009年9月间医院感染情况。结果 5年平均医院感染率为9.79%(119/1 216),常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40.25%)、腹腔(28.39%)和血流(9.32%)。检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7.03%(185/276),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22.83%(63/276),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10.14%(28/276)。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检出率分别为38.46%和34.7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在相应细菌中的构成比分别为60.00%和58.82%。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敏感率较高,达86%以上;非发酵菌严重耐药,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达45%以上;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具有高抗菌活性,敏感率达100%。结论 SICU医院感染及感染病原菌的耐药问题严重,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并及时掌握病原菌的耐药性变化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 外科 医院感染 病原菌 抗菌药物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ICU腹腔感染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护理 被引量:3
14
作者 郑桃花 叶向红 +3 位作者 彭南海 李维勤 赵允召 任建安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24期1875-1877,共3页
目的探讨外科ICU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10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或肠瘘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床边行CBP治疗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结果 107例患... 目的探讨外科ICU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行连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10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或肠瘘合并腹腔感染患者床边行CBP治疗的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结果 107例患者中死亡11例,放弃治疗6例,余90例患者行CBP治疗24 h后症状、体征改善。所有患者在CBP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导管感染32例(29.90%),意外拔管3例(2.80%),凝血8例(44.85%),血流动力学改变5例(14.01%)。结论腹腔感染患者行CBP治疗对清除炎症介质和细胞毒素、替代肾脏功能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也带来了额外的风险;加强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重视血流动力学监测和预见性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感染 外科ICU 连续性血液净化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 被引量:13
15
作者 瞿介明 何礼贤 +4 位作者 李华茵 胡洁 潘珏 黄德骧 李锡莹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5期342-345,共4页
目的 研究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发病与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并了解VAP的病原体分布及细菌耐药性变化。方法 1994年1月~1996年12月3a期间本院SICU收治60例VAP为感染组,同期机械通气未产生VAP的24例为对照... 目的 研究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患者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发病与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并了解VAP的病原体分布及细菌耐药性变化。方法 1994年1月~1996年12月3a期间本院SICU收治60例VAP为感染组,同期机械通气未产生VAP的24例为对照组。采用SAS统计软件包分别就影响VAP发病和预后的11项和10项可能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细菌的耐药性测定采用微量药敏稀释法。结果 (1)单变量分析显示胃管留置、H2受体阻断剂、利尿剂、糖皮质激素、多种抗生素、呼气末正压(PEEP)、重复气管插管、插管时间延长均与VAP发病有关。(2)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示多种抗生素应用、气管插管时间延长、重复气管插管、H2受体阻断剂具有显著意义(P<0.01)。(3)单因素分析示胸腹部联合手术、休克、肾功能减退、菌血症与VAP预后相关,而多元回归分析仅有胸腹部联合手术、菌血症在影响VAP预后方面具有显著意义(P<0.01)。(4)革兰阳性细菌占24.3%(23株),革兰阴性杆菌(GNB)占73.9%(71株),其中肠杆菌科细菌仅占23.8%,非发酵菌占50.1%,真菌占2.1%(2株)。(5)药敏测试结果示GNB对12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耐药,尤其绿脓杆菌、其他假单胞菌、不动杆菌等非发酵菌的耐药率更高。结论 多种抗生素应用、气管插管时间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 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肺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监护室病人家属需求和心理状况调查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玉梅 马丽英 王玉梅 《护理研究》 2003年第08A期886-887,共2页
目的 :了解外科监护室 (SICU )病人家属的需求和心理状况。方法 :对87例病人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家属对SICU的各项需求值在 3.88分~ 4.72分 (总分 5分 ) ,对SICU各方面满意值在4.5 2分~ 4.72 (总分 5分 ) ,焦虑值比常人高 ,焦虑... 目的 :了解外科监护室 (SICU )病人家属的需求和心理状况。方法 :对87例病人家属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家属对SICU的各项需求值在 3.88分~ 4.72分 (总分 5分 ) ,对SICU各方面满意值在4.5 2分~ 4.72 (总分 5分 ) ,焦虑值比常人高 ,焦虑值与家属认为亲人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与家属对访客制度的满意程度呈负相关。结论 :家属对SICU有较高需求 ,他们比常人焦虑 ,医护人员应尽量满足家属合理需求 ,减轻其焦虑心理 ,以更好地发挥家属对SICU病人的正性支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监护室 家属 需求 心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建设,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被引量:126
17
作者 李六亿 李洪山 +6 位作者 郭燕红 樊静 孟莉 姚洪 胡必杰 吴安华 徐英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07-512,共6页
目的通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我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能力,加大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力度,提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水平。方法整个项目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央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导尿管相关... 目的通过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建设项目的实施,加强我国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能力,加大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的落实力度,提升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水平。方法整个项目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央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CLABSI)、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手术部位感染(SSI)、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血液透析中心(室)、多重耐药菌(MDRO)医院感染防控7个子项目,通过召开项目启动会、基线调查、统一培训,参与项目的医院按照统一的要求、方法与内容进行调查。2013年10月项目正式实施;2013年10月—2014年3月:进行医院感染流行病学及防控措施实施情况的调查;2014年4—9月:实施各项干预防控措施,并监测干预措施的依从性。结果全国共有52所医院参与该项目,49所医院上报数据。重症监护病房(ICU)器械插管相关感染,VAP、CLABSI和CAUTI发病率分别为8.89‰、1.32‰和2.02‰;综合ICU VAP、CLABSI和CAUTI发病率分别为9.6‰、1.4‰和2.2‰。干预前后ICU VAP、CAUTI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CU手卫生依从率为76.73%(29 361/38 267),通过采取干预措施,总依从性和各类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均有提升,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该项目加大了医院感染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力度,降低了相关医院感染发病率,提升了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能力,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能力 建设 管理 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机相关肺炎 中央静脉插管相关血流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多重耐药菌 手卫生 依从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科ICU老年患者实施分类监护实践与效果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月英 叶向红 +1 位作者 虞文魁 黎介寿 《中国护理管理》 2010年第3期32-34,共3页
目的:研究在外科ICU老年患者中应用分类监护的护理管理方法,对ICU感染控制情况、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相关情况。方法:将手术后入住普外科ICU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类,采用危重感染老年患者A区监护,危重非感染的老年患者B区监护的管理方法... 目的:研究在外科ICU老年患者中应用分类监护的护理管理方法,对ICU感染控制情况、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相关情况。方法:将手术后入住普外科ICU的老年患者进行分类,采用危重感染老年患者A区监护,危重非感染的老年患者B区监护的管理方法。选择入住B区监护986人作为观察组,与分类监护前入住监护病房的危重老年患者998人相比较。结果:分类监护后感染控制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相关情况有显著差异。结论:分类监护的管理方法具有适应患者病种和病情需要、有效控制感染,保证外科ICU患者监护质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ICU 老年患者 分类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某“三甲”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晓宁 杨雪松 马谢民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第10期47-49,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目标监测法收集该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所有入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患者的监测数据。结果:2279例患者中有28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2.... 目的:了解北京市某"三甲"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目标监测法收集该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所有入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患者的监测数据。结果:2279例患者中有283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2.4%;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例次率为59.0%(222/376),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占下呼吸道感染的例次率为63.9%(142/222);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白色念珠菌等。结论:S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侵袭性操作相关感染占主要部分,以VAP为著。预防与控制SICU的医院感染,应加强侵袭性操作的目标监测和医院管理人员、医护人员、医疗辅助人员、患者及家属等的密切协作,提高规章制度的执行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感染 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医学科严重大出血患者预后危险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翔 刘大为 +2 位作者 隆云 姚波 苏龙翔 《协和医学杂志》 2016年第5期371-378,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医学科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严重大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全部收住ICU 24 h内输注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超过20 U的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生存...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医学科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严重大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全部收住ICU 24 h内输注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超过20 U的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生存组与死亡组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这些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共纳入严重大出血患者141例,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分别为78例和63例,住院死亡率44.7%。其中非手术相关大出血78例,手术相关大出血63例。全部严重大出血患者死亡组ICU输RBC量(P=0.002)、非手术相关大出血患者的比例(P=0.002)以及来自急诊的大出血患者的比例(P=0.010)均显著高于生存组,而来自手术科室患者的比例低于生存组(P=0.001),输RBC前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明显较生存组差(P均<0.05)。在非手术相关大出血患者中,死亡组感染造成大出血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P=0.009),而应激性溃疡导致大出血患者的比例(P=0.048)、输RBC前血小板水平(P=0.003)和采用手术止血措施的患者比例(P=0.039)均显著低于生存组。在手术相关大出血患者中,死亡组ICU输RBC量显著多于生存组(P=0.019),输RBC前基线肝、肾功能受损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凝血功能紊乱(P=0.014,OR=3.594)及入ICU后仍存在活动性大出血(P=0.025,OR=2.680)为全部严重大出血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凝血功能紊乱及入ICU后仍存在活动性大出血是严重大出血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大出血 预后 危险因素 手术止血 重症医学科病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