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合渤海绥中361油田二元复合驱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张新民 郭拥军 +4 位作者 冯茹森 柳建新 张健 吕鑫 曹旭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2-325,361,共5页
本文在渤海绥中361海上油藏条件下,测定了由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为主的表面活性剂(辛基酚基聚氧乙烯醚TX100与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按质量比1∶4)与疏水缔合聚合物组成的SP二元复合驱体系的黏度及其与渤海绥中361脱气原油间的界面... 本文在渤海绥中361海上油藏条件下,测定了由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为主的表面活性剂(辛基酚基聚氧乙烯醚TX100与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按质量比1∶4)与疏水缔合聚合物组成的SP二元复合驱体系的黏度及其与渤海绥中361脱气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并考察该体系的抗温性、耐盐性、吸附性及老化稳定性等,测定了该驱油体系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中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在三层非均质岩心上进行了表面活性剂浓度不同的6个室内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为3000 mg/L表面活性剂+1750 mg/L聚合物的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温、抗盐、抗剪切性及老化稳定性;该二元复合驱油体系黏度达40 mPa.s以上,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数量级,同时该体系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中均能建立较高的阻力系数与残余阻力系数;室内驱油实验表明,在三层非均质岩心中,聚合物浓度为1750 mg/L,二元体系与原油界面张力由100mN/m(表面活性剂0 mg/L)降至10-2mN/m(表面活性剂750 mg/L)数量级时提高采收幅度很大;当界面张力由10-2mN/m(表面活性剂750 mg/L)降至10-3mN/m(表面活性剂1000 3000 mg/L),复合驱采收率增加幅度很小;总体上,该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可提高采收率3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 疏水缔合聚合物 黏度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羧酸盐与烷基苯磺酸盐复配体系在弱碱、无碱条件下的界面活性 被引量:10
2
作者 黄宏度 陈友猛 +2 位作者 陈勇 何归 张群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7-190,共4页
系统地考察了质量比4:1的石油羧酸盐工业产品IC0439与烷基苯磺酸盐近期产品复配物的界面活性。所有实验表面活性剂体系均用大庆采油四厂污水配制,含有1500mg/L的HPAM和Na2CO3(弱碱体系)或NaCl(无碱体系)。当复配表面活性剂浓度(以活性物... 系统地考察了质量比4:1的石油羧酸盐工业产品IC0439与烷基苯磺酸盐近期产品复配物的界面活性。所有实验表面活性剂体系均用大庆采油四厂污水配制,含有1500mg/L的HPAM和Na2CO3(弱碱体系)或NaCl(无碱体系)。当复配表面活性剂浓度(以活性物计)为62.5~2000mg/L、Na2CO3浓度为6000~12000mg/L或NaCl浓度为2000~12000mg/L时,实验体系与大庆采油四厂原油间出现超低界面张力(45℃,稳定值),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比单一烷基苯磺酸盐体系明显改善,在无碱条件下改善幅度更大。认为该复配体系对加碱生成的天然表面活性物质的依赖性小,NaCl对表面活性剂在油水两相的分布影响更为有效。为达到相同岩心驱油水平所需的表面活性剂浓度,该复配驱油体系为1500~2000mg/L,大大低于烷基苯磺酸盐驱油体系(3000mg/L),表面活性剂费用可减少2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羧酸盐 烷基苯磺酸盐 复配表面活性剂 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 超低界面张力 化学驱油剂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东二元驱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复配增效作用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红艳 曹绪龙 +2 位作者 张继超 李秀兰 张爱美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56-361,共6页
报道了孤东PS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中所用胜利石油磺酸盐SLP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间的复配增效作用研究结果。等摩尔比的磺酸盐AS与非离子剂LS54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能迅速达到平衡且平衡值σe低。AS/LS45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随LS45加入... 报道了孤东PS二元复合驱先导试验中所用胜利石油磺酸盐SLP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间的复配增效作用研究结果。等摩尔比的磺酸盐AS与非离子剂LS54溶液的动态表面张力能迅速达到平衡且平衡值σe低。AS/LS45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随LS45加入比例的增大不断降低,σe值则迅速降低并维持低值。当油相为正辛烷、甲苯、甲苯+正辛烷(1∶2)时,在磺酸盐SDBS中加入非离子剂LS45、TX、Tween、AES后,油水界面张力均大幅降低;在正辛烷中加入甲苯,可以降低与水相间的界面张力。用介观尺寸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模拟,求得SDBS+TX在油水界面的分布密度较SDBS大大增加,导致界面张力大幅下降。按以上原理复配的3 g/L SLPS+1g/L非离子剂+1.7 g/L聚合物超低界面张力体系,室内物模实验中提高采收率18.1%。在孤乐七区西南Ng54-61层10注16采试验区,从2004年6月起注入SP二元体系(4.5 g/L SLPS+1.5 g/L非离子剂+1.7 g/L聚合物),降水增油效果显著,截止2008年3月,试验区提高采收率5.7%,中心井区提高采收率12.7%且采出程度达到54%。图7表2参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 混合表面活性剂 石油磺酸盐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协同效应 表面张力 界面张力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 胜利孤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锦州9-3油田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刘义刚 卢琼 +2 位作者 王江红 王成胜 吴文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8-70,73,共4页
随着锦州9-3油田的不断开发,含水率上升很快,为了在平台有效期内开采更多的原油,针对该油田的油藏条件,进行了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低质量分数的OS表面活性剂及二元复合体系均可使油水界面张力稳定... 随着锦州9-3油田的不断开发,含水率上升很快,为了在平台有效期内开采更多的原油,针对该油田的油藏条件,进行了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的研究。结果表明,低质量分数的OS表面活性剂及二元复合体系均可使油水界面张力稳定地保持超低水平(10^(-3)mN/m),与二元复合体系配伍性好、粘度保持率高(大于90%)、耐高矿化度。质量分数为0.10%的OS表面活性剂与质量分数为0.12%的3640C聚合物构成了二元复合体系,运用该体系比单独使用质量分数为0.12%的3640C聚合物驱油可提高采收率4.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 超低界面张力 二元复合驱 甜菜碱型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配表面活性剂对三元复合体系界面张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闫义田 王克亮 +1 位作者 王娟 潘志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24-225,228,共3页
研究了石油羧酸盐与不同磺酸盐的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测定了复配表面活性剂在大庆油砂上的吸附量。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优于单一的磺酸盐体系。将少量磺酸盐与石油羧酸盐复配,可使体系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碱度范围拓宽,初始界面... 研究了石油羧酸盐与不同磺酸盐的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测定了复配表面活性剂在大庆油砂上的吸附量。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界面活性优于单一的磺酸盐体系。将少量磺酸盐与石油羧酸盐复配,可使体系达到超低界面张力,碱度范围拓宽,初始界面张力变低。复配表面活性剂吸附过程中羧酸盐起到了牺牲剂作用,降低了磺酸盐的吸附损失,复配体系的这些特点对提高驱油效率很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体系 界面张力 三元复合驱 磺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聚驱后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艳华 孔柏岭 +3 位作者 吕帅 张伊琳 林杨 束华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8-291,295,共5页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断块稠油油藏条件,考察了SP二元复合体系的最佳配方、乳化性和热稳定性,并用最佳配方的SP二元复合体系进行了聚合物驱后复合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最佳SP二元复合体系(2000 mg/L ZL-I+3000 mg/L OCSB)的黏度为...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断块稠油油藏条件,考察了SP二元复合体系的最佳配方、乳化性和热稳定性,并用最佳配方的SP二元复合体系进行了聚合物驱后复合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最佳SP二元复合体系(2000 mg/L ZL-I+3000 mg/L OCSB)的黏度为59.5 mPa.s、界面张力7.87×10-3 mN/m,与聚合物溶液相比,黏度上升2 mPa.s、界面张力下降3~4个数量级,毛管数大幅度提高,具备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能力。SP二元复合体系与原油形成的乳化液黏度大于二元体系的黏度,乳化作用良好,可以进一步改善流度比。60℃下老化120天后SP二元复合体系中HPAM的水解度缓慢上升后维持在30%~40%,黏度始终保持平稳上升,变化规律与单一聚合物溶液相似;界面张力值在老化期间上升半个数量级以内,盐析程度较单一表面活性剂溶液大幅改善。岩心驱油实验表明,聚合物驱后进行二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10%OOIP以上,说明古城油田泌123断块稠油油藏采用二元复合驱作为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 聚合物驱后 乳化 水解度 提高采收率 稠油油藏 河南古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多种调驱剂的驱油效果对比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子健 卢祥国 +4 位作者 张婧 张宝岩 金玉宝 张月仙 宋茹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74,共6页
为了优选出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增油效果最好的调驱剂体系,以大庆杏树岗油田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了恒速和恒压条件下的多种调驱剂在强碱三元复合驱后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注入高浓度聚合物溶液、无... 为了优选出强碱三元复合驱后增油效果最好的调驱剂体系,以大庆杏树岗油田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了恒速和恒压条件下的多种调驱剂在强碱三元复合驱后的驱油效果。结果表明,强碱三元复合驱后注入高浓度聚合物溶液、无碱二元复合体系、弱碱三元复合体系、"聚合物凝胶+无碱二元复合体系"组合以及"聚合物凝胶+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组合都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其中"聚合物凝胶+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组合液流转向效果较好,含水率下降幅度较大,采收率增幅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调驱剂体系 物理模拟 聚合物凝胶 组合液 液流转向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抗盐体系注入性能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周泉 张世东 周万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20-125,共6页
针对M油田目的层油藏物性差、非均质强、矿化度高等问题,研究了新型双烷基甘油醚衍生表面活性剂(diGE-EO)的耐温抗盐性能,并利用霍尔曲线对比研究了聚合物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抗盐体系的注入性能,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抗盐... 针对M油田目的层油藏物性差、非均质强、矿化度高等问题,研究了新型双烷基甘油醚衍生表面活性剂(diGE-EO)的耐温抗盐性能,并利用霍尔曲线对比研究了聚合物和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抗盐体系的注入性能,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抗盐体系提高M油田目的层原油采收率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双烷基甘油醚衍生表面活性剂(diGE-EO)在质量浓度高于3500 mg/L时依然保持较好的抗盐性能,在85℃条件下放置超过45 d,仍能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5.73×10^(-3)mN/m,处于超低界面张力范围,可满足高矿化度油藏开发的要求。同时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抗盐体系的注入性能。结果表明,当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达到1500 mg/L、岩心渗透率低于200 mD时,单独注入聚合物难度增大;存在表面活性剂情况下,注入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该结果为M油田二元复合驱项目方案设计及现场实施提供了室内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 注入性能 表面活性剂 抗盐体系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羧基甜菜碱二元复合体系驱替水驱后残余油的机理 被引量:8
9
作者 夏惠芬 王刚 +2 位作者 鞠野 刘仁强 诸葛祥龙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57-361,共5页
实验研究在30℃下进行。实验聚表二元复合体系为1.0 g/L HPAM、2.0 g/L羧基甜菜碱在矿化度3.7 g/L的模拟大庆油田采出水中的溶液,与模拟大庆油(黏度10 mPa.s)间的界面张力为5.8×10-3mN/m,1-1000 s-1范围的表观黏度与1.0 g/L HPAM... 实验研究在30℃下进行。实验聚表二元复合体系为1.0 g/L HPAM、2.0 g/L羧基甜菜碱在矿化度3.7 g/L的模拟大庆油田采出水中的溶液,与模拟大庆油(黏度10 mPa.s)间的界面张力为5.8×10-3mN/m,1-1000 s-1范围的表观黏度与1.0 g/L HPAM溶液十分接近。在玻璃刻蚀大庆油藏仿真均质微观模型上,水驱20 PV的采收率为55.795%,注入20 PV二元体系使采收率增加39.724%;在二元复合体系驱替过程中,注入、采出口之间主流区域内的水驱后残余油在二元复合体系作用下发生变形,伸长并形成油丝,主要以油丝的形式被驱出;过渡区和边角区的残余油则主要以W/O乳状液的形式被驱出。W/O乳状液中的乳化水滴通过圈闭、Y型孔道挤压及水滴变形、断裂这3种方式形成并汇集为比较连续的W/O乳状液流,二元复合体系以W/O乳状液的形式由主流区扩展到两侧的过渡区,再进入边角区,启动死油区的残余油,从而扩大了波及体积,提高了驱油效率。图5参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 羧基甜菜碱 微观均质模型 化学驱油 驱油机理 残余油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低渗透砂岩油层的新型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高明 宋考平 +1 位作者 陈涛平 刘春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5-267,244,共4页
报道了以中部有芳环的长链烷基为亲油基的一种新的驱油用磺基甜菜碱SLB-13,给出了化学结构,讨论了亲油基最佳结构。45℃时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0.05~3.0g/L宽浓度范围可产生超低(10^-3mN/m)油水界面张力。在尺寸4.5×4.5... 报道了以中部有芳环的长链烷基为亲油基的一种新的驱油用磺基甜菜碱SLB-13,给出了化学结构,讨论了亲油基最佳结构。45℃时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0.05~3.0g/L宽浓度范围可产生超低(10^-3mN/m)油水界面张力。在尺寸4.5×4.5×3.0(cm)、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0.72、平均渗透率29×10^-3~45×10^-3μm^2的石英砂胶结岩心上,使用黏度10mPa·s的模拟油,在45℃考察了水驱之后注入0.3PV化学剂段塞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及段塞注入性和提高波及体积能力(通过Ps/Pw值即注剂注水最大压差比),结果如下。1.0和3.0(g/L)SLB-13段塞仅提高采收率4.62%和3.41%,Ps/Pw值为0.37和0.43,注入性好但不能提高波及体积;0.4HPAM(M=4.8×10^6)段塞提高采收率7.22%,Ps/Pw=1.05;3.0+0.4、1.0+0.4、1.0+0.8SLB-13+HPAM复合段塞分别提高采收率8.68%、11.74%、16.20%,Ps/Pw值分别为1.04、1.37、2.30,最佳段塞为1.0+0.4S阻13+HPAM。SLB-13可用于大庆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表3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基甜菜碱 驱油表面活性驱 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磺基甜菜碱/聚合物复合体系 注入性 驱油效率 非均质人造岩心 低渗透砂岩油藏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技术室内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秋芬 江建林 罗晓义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7-81,共5页
针对高温高盐的中原油田,考察了石油磺酸盐MJ2和DQ分别与M=2.4×10^7的HPAM Y2、疏水基含量0.25%的疏水缔合聚合物AP—P5组成的4个表聚二元体系98℃下的界面张力、表观黏度、耐盐性和热稳定性。配液用水为矿化度122.4g/L、含... 针对高温高盐的中原油田,考察了石油磺酸盐MJ2和DQ分别与M=2.4×10^7的HPAM Y2、疏水基含量0.25%的疏水缔合聚合物AP—P5组成的4个表聚二元体系98℃下的界面张力、表观黏度、耐盐性和热稳定性。配液用水为矿化度122.4g/L、含钙镁的胡12块产出水,在考察耐盐性时使用NaCl盐水,基础实验体系含石油磺酸盐3.0g/L,含聚合物1.5g/L。含MJ2的表聚二元体系与胡12块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在含盐量30~210g/L时维持10^-3~10^-4mN/m超低值,受含盐量的影响相对较小,动态界面张力迅速达到稳定。含Y2的表聚二元体系即使Y2浓度增至2.5g/L,黏度仍小于10mPa·s。含AP-P5的表聚二元体系在温度超过60℃后,黏度快速上升,在AP-P5浓度超过1.0g/L后,98℃黏度快速上升,含盐量达到230g/L时为54~59mPa·s。3.0g/L MJ2+1.5g/LAP-P5体系为最佳体系,在98℃老化150天过程中界面张力波动小,150天后黏度31.3mPa·s。在98℃用此体系在天然岩心上驱油,注入段塞体积为0.25~0.30PV,采收率提高值为14.3%~15.8%。图8表3参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油体系 石油磺酸盐/疏水缔合聚合物体系 界面张力 黏度 耐盐性 热稳定性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表二元体系组成优化及驱替特征实验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怀军 张杰 +1 位作者 卢祥国 苑盛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2-107,共6页
针对大港油田港西三区油藏特点、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深入调研聚/表二元复合驱驱油机理和理论基础上,以物理化学、高分子材料学和油藏工程为理论指导,以化学分析、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港西三区储层条件为对象开展了聚/表... 针对大港油田港西三区油藏特点、开发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深入调研聚/表二元复合驱驱油机理和理论基础上,以物理化学、高分子材料学和油藏工程为理论指导,以化学分析、仪器检测和物理模拟为技术手段,以港西三区储层条件为对象开展了聚/表二元复合驱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随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增加,二元复合驱采收率增加,但增幅较小,合理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2.0g/L;随聚合物质量浓度升高,聚合物驱和二元复合驱采收率增加,但增幅较小,合理聚合物质量浓度约为1.5 g/L;随聚合物质量浓度增加,二元复合体系流度控制能力对采收率贡献率增加,但增幅逐渐趋于稳定;在影响采收率2个基本要素中,驱油剂流度控制能力对采收率的贡献率要远大于洗油效率的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表二元体系 合理质量浓度 产出/投入 贡献率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表二元体系流度控制作用对采收率的影响——以大港孔南高凝高黏油藏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怀军 张杰 +1 位作者 曹伟佳 苏鑫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83-89,共7页
大港油田孔南地区油藏具有高凝、高黏和高矿化度等特点,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亟待采取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措施。为考察聚/表二元复合体系流度控制能力对采收率的影响,以目标油藏储层岩石和流体物性为模拟对象,开展了聚/表二元复合体系黏... 大港油田孔南地区油藏具有高凝、高黏和高矿化度等特点,水驱开发效果较差,亟待采取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技术措施。为考察聚/表二元复合体系流度控制能力对采收率的影响,以目标油藏储层岩石和流体物性为模拟对象,开展了聚/表二元复合体系黏度对采收率影响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非均质油藏,与洗油能力相比,聚/表二元复合体系流度控制能力对采收率贡献率超过70%。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考虑,目标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合理黏度比(μp/μo)为1-2。通过在聚合物干粉熟化过程中添加除垢剂,不仅可以消除钙镁离子对聚合物增黏性的不利影响,而且除垢剂与水中钙镁离子作用形成的微米级固体颗粒可以随聚合物溶液进入岩石孔隙,产生良好液流转向效果,技术经济效果十分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高黏油藏 聚/表二元体系 流度控制作用 影响因素 物理模拟 机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类油层缔合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性能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广宇 许智禹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1-126,共6页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剩余地质储量大,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油田保持稳产的主要开发对象,其较低的渗透率、较强的非均质性及较高的黏土含量等储层物性条件,给常规线性聚合物强碱三元复合驱的经济有效实施带来一定挑战.为此,以中等相对分子质... 大庆油田二类油层剩余地质储量大,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油田保持稳产的主要开发对象,其较低的渗透率、较强的非均质性及较高的黏土含量等储层物性条件,给常规线性聚合物强碱三元复合驱的经济有效实施带来一定挑战.为此,以中等相对分子质量疏水缔合聚合物、复合表面活性剂(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为研究对象,研究该无碱二元体系对大庆油田二类油层的适用性.室内研究结果表明,该二元体系具有良好的增黏性能,并能在较宽的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范围内(0.03%~0.3%)与大庆原油形成10q mN/m数量级的超低界面张力.此外,该二元体系还表现出较好的老化稳定性能、抗吸附性能、乳化性能及注入传导性能.通过采用物理模拟驱油实验,研究并确定了体系配方中的聚合物质量浓度、用量及段塞组合方式,室内条件下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油层 疏水缔合聚合物 双子表面活性剂 二元复合驱 体系性能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硅磷酸盐复合体系驱油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袁新强 李佰广 赵劲毅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0-174,共5页
报道了用可溶性硅磷酸盐替代NaOH构成的可用于大庆油田的三元及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能的室内研究结果,实验温度45℃。一般性地介绍了该可溶盐的化学结构及作用原理。该可溶盐商品有缓蚀阻垢作用。由4~12g/L该可溶盐、1~4g/L烷基苯... 报道了用可溶性硅磷酸盐替代NaOH构成的可用于大庆油田的三元及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能的室内研究结果,实验温度45℃。一般性地介绍了该可溶盐的化学结构及作用原理。该可溶盐商品有缓蚀阻垢作用。由4~12g/L该可溶盐、1~4g/L烷基苯磺酸盐、1.2g/L聚合物组成的三元复合体系与原油之间产生超低(10-3mN/m)界面张力。分别与12/3/1.2(g/L)NaOH/表/聚三元体系及1.2(g/L)聚合物溶液相比,12/3/1.2可溶盐/表/聚三元体系和8/1.2可溶盐/聚二元体系,在0.2时人造均质岩心中的流动压差相近,流度控制能力较强,根据岩心分流率测定结果,高、中、低渗(1.2、0.6、0.2μm^2)并联岩心中调剖能力相当但耐水冲刷能力较强。在高、中、低渗并联岩心上,水驱后注入0.5PV8/3/1.2可溶盐像/聚体系的采收率增值(37%)与12/3/1.2强碱像/聚体系相当,如将可溶盐浓度提高至12g/L,则采收率增值可达40.7%。表4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硅磷酸盐 可溶性硅磷酸盐/烷基苯磺酸盐/聚合物三元体系 可溶性磷硅酸盐/聚合物二元体系 复合驱油剂 流动压降 分流 驱油效率 非均质岩心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凝高黏高盐均质油藏聚/表二元复合驱合理黏度比——以大港孔南地区储层条件为例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杰 杨怀军 +2 位作者 曹伟佳 苏鑫 卢祥国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29-34,共6页
针对大港油田孔南地区高凝高黏高盐油藏的特点,采用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和岩心驱油实验装置,开展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了聚/表二元复合驱采收率增幅与岩心渗透率之间关系机理。结果表明,对... 针对大港油田孔南地区高凝高黏高盐油藏的特点,采用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和岩心驱油实验装置,开展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了聚/表二元复合驱采收率增幅与岩心渗透率之间关系机理。结果表明,对于非均质性较弱储层,随岩心渗透率增加,聚/表二元体系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减小。随聚/表二元体系与原油黏度比(μsp/μo )和岩心渗透率增大,采收率增幅增加,但增幅增加速度减小。随储层平均渗透率增加,岩石吼道尺寸增大,不可及体积减小。因此,储层平均渗透率大小会影响聚/表二元复合体系储层适应性,进而影响聚/表二元复合驱增油效果。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考虑,目标油藏均质储层聚/表二元复合驱合理黏度比(μsp/μo )范围在0.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凝高黏高盐油藏 聚/表二元体系 均质岩心 驱油效率 影响因素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设计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58
17
作者 曹绪龙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5-121,共7页
为进一步提高聚驱后油藏采收率,针对聚驱后油藏非均质性强、剩余油普遍分布的特点,提出了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包括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通过研究黏弹性颗粒驱油剂的溶胀能力、黏弹性、滤过... 为进一步提高聚驱后油藏采收率,针对聚驱后油藏非均质性强、剩余油普遍分布的特点,提出了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包括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通过研究黏弹性颗粒驱油剂的溶胀能力、黏弹性、滤过能力和在岩心中运移性能,及其与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之间相互作用,得到了适合于胜利高温高盐油藏和聚合物驱后油藏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1000mg/L PPG+1000mg/L聚合物+0.3%胜利石油磺酸盐+0.1%非离子表面活性剂1709。结果表明,PPG可遇水溶胀,耐盐性能好,在油藏中具有封堵和运移性能,较单一聚合物能够更好地提高波及体积。在含水98%条件下注入0.3倍孔隙体积的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13.6%(OOIP)。该体系可应用于高温高盐油藏或聚合物驱后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HPCF) 提高采收率(EOR) 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 聚合物 表面活性剂 黏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盐油藏S/P二元复合驱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华斌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6-339,共4页
针对高温(98℃)、高盐(矿化度122.4 g/L)、不宜使用含碱驱油剂的中原胡12块砂岩油藏,实验考察了S/P二元复合驱替液的配方和性能.实验温度98℃,实验溶液用矿化度122.4 g/L、Ca2++Mg2+ 1.0 g/L的油田污水配制,实验原油地下密度0.8236 g/c... 针对高温(98℃)、高盐(矿化度122.4 g/L)、不宜使用含碱驱油剂的中原胡12块砂岩油藏,实验考察了S/P二元复合驱替液的配方和性能.实验温度98℃,实验溶液用矿化度122.4 g/L、Ca2++Mg2+ 1.0 g/L的油田污水配制,实验原油地下密度0.8236 g/cm3,地下粘度9.11 mPa·s.从11种商品表面活性剂中筛选出的石油磺酸盐MJ2和DQ,0.4%溶液的界面张力平衡值达10-3 mN/m超低值.=1.7×107、2.4×107的商品HPAM Y1、Y2与MJ2、DQ(0.3%)的二元体系粘度(7.34 s-1,下同)很低,<4 mPa·s,疏水基摩尔分数为0.20%、0.25%的商品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AP-P5的二元体系粘度高,当聚合物浓度为1.5 g/L时MJ2/AP-P5体系的粘度>50 mPa·s.1.5 g/L AP-P5/MJ2和DQ体系在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为0.1%~0.3%时出现宽的高粘度峰.AP-P5/MJ2和DQ体系在11000 r/min剪切0.5分钟后静置时,60分钟粘度恢复率为80%,10小时为85%.在天然岩心中注入0.25 PV 0.05%~0.50% MJ2/1.5 g/L AP-P5体系,采收率随MJ2质量分数增大而提高,MJ2为0.25%时采收率比水驱提高20%.图5表2参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复合驱油体系 石油磺酸盐偷水缔合聚合物复合体系 配方研究 应用性能 高温高盐砂岩油藏 中原胡状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复配体系提高石油采收率研究与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绳德强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86-93,共8页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化学复配体系提高石油采收率研究中的最新成果。报导了碱(A)/聚合物(P)二元及碱(A)/表面活性剂(SF)/聚合物(P)三元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IFT)、粘度(μ)、碱耗、化学剂的吸附滞留、活性图等方面的工作。对这类体...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化学复配体系提高石油采收率研究中的最新成果。报导了碱(A)/聚合物(P)二元及碱(A)/表面活性剂(SF)/聚合物(P)三元复配体系的界面张力(IFT)、粘度(μ)、碱耗、化学剂的吸附滞留、活性图等方面的工作。对这类体系的驱油机理和高采牧率低费用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介绍了复合驱油的三个现场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复合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矿化度对二元体系吸附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郭淑凤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6年第2期97-99,103,共4页
以孤岛中一区Ng3为目标研究区块,针对0.4%SLPS+0.15%HPAM-1、0.3%SLPS+0.1%P1709+0.15%HPAM-1两个体系开展了不同矿化度、不同温度下吸附前后界面张力试验。结果表明,矿化度对0.4 SLPS+0.15%HPAM-1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大于温度。温度和... 以孤岛中一区Ng3为目标研究区块,针对0.4%SLPS+0.15%HPAM-1、0.3%SLPS+0.1%P1709+0.15%HPAM-1两个体系开展了不同矿化度、不同温度下吸附前后界面张力试验。结果表明,矿化度对0.4 SLPS+0.15%HPAM-1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大于温度。温度和矿化度对0.3%SLPS+0.1%P1709+0.15%HPAM-1体系界面张力的影响不大,在矿化度为5 000 mg/L^60 000 mg/L,该体系存在一个最佳含盐量。不同矿化度下,两体系吸附前后界面张力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矿化度 化学驱 二元体系 吸附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