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J-1数据和V-I-S模型的城市不透水层变化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单丹丹 杜培军 +1 位作者 夏俊士 柳思聪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11年第4期92-99,共8页
选择2008年和2010年徐州市城区的HJ-1A/1B多光谱遥感图像,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多层感知器(MLP)神经网络和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3种混合像元分解方法,基于V-I-S(植被-不透水层-土壤)模型提取城市不透水层。对3种方法的精度... 选择2008年和2010年徐州市城区的HJ-1A/1B多光谱遥感图像,利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LSMM)、多层感知器(MLP)神经网络和自组织映射(SOM)神经网络3种混合像元分解方法,基于V-I-S(植被-不透水层-土壤)模型提取城市不透水层。对3种方法的精度分析对比表明,MLP方法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能够比较清晰地反映出徐州市城市化的发展。对两个时相多光谱影像提取的不透水层信息的分析表明,徐州市近两年的发展中心已逐渐向城市边缘地带扩展,其主要原因在于经济的迅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 不透水层 线性光谱混合模型 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FM的太原西山矿山修复区生态地表区划与景观特征研究
2
作者 雷泽鑫 孔令飞 +2 位作者 章诗芳 高静 赵旭强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77-786,共10页
【目的】以景观视角为切入点,针对太原西山修复区,探讨其生态地表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景观特征,构建精细化生态地表区划方法,为区域生态保护与景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与多尺度分割技术... 【目的】以景观视角为切入点,针对太原西山修复区,探讨其生态地表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与景观特征,构建精细化生态地表区划方法,为区域生态保护与景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分类与多尺度分割技术生成地理对象,并利用自组织特征映射网络(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FM)对其景观属性进行聚类分析。通过半变异函数和块基比值确定特征尺度,筛选关键景观格局指数作为聚类输入变量,并对聚类结果进行调整以完成生态地表区划。【结果】研究区域被划分为6类生态地表类型:平原植被丰茂地表、构筑物及附属地表、居住地表、生态修复地表、道路及附属地表和山地植被地表。其中,平原植被丰茂地表为区域生态基质,山地植被地表呈现高异质性,而生态修复地表则体现了动态过渡特征。研究结果揭示了修复区生态地表的空间异质性。SOFM结合景观格局分析,能够有效识别修复区生态地表类型及其特征,为区域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精细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类似区域的景观生态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地表 矿区生态修复 SOFM 景观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丙烯酸酯-聚氨酯共混膜的自组织梯度化结构
3
作者 辛华 张辉 +1 位作者 赵星 李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35-842,共8页
通过细乳液聚合法,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醇(PTMG)、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三羟甲基丙烷(TMP)及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A)为原料,制备不同FA用量的氟化聚氨酯(PUFPA)乳液。采用FTIR、AFM、SEM-EDS、XPS考察了FA用量对PUFP... 通过细乳液聚合法,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聚醚二醇(PTMG)、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三羟甲基丙烷(TMP)及全氟烷基乙基丙烯酸酯(FA)为原料,制备不同FA用量的氟化聚氨酯(PUFPA)乳液。采用FTIR、AFM、SEM-EDS、XPS考察了FA用量对PUFPA乳胶膜自组织梯度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FA质量分数为40%(PUFPA40%)时,乳胶膜膜-空气(F-A)面与膜-基材(F-P)面表面自由能差异显著,断面出现相分层,含氟组分(FPA)在F-A面开始富集,乳胶膜呈明显梯度化结构;乳胶膜经热处理(110℃,2 h)后,膜F-A面水接触角达到132.5°,疏水程度增大,膜正反面的表面自由能差异进一步增大,断面分层更明显,且从膜F-A面到膜F-P面沿厚度方向氟元素浓度逐渐降低,梯度化结构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混膜 表面性能 自组织结构 梯度化结构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风-光-火博弈并网的电网自组织临界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于群 宋康 +2 位作者 曹娜 贺庆 杨学涛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18-225,共8页
为研究大规模风、光电厂同时并网时电网自组织临界性的演化规律,并寻找电网最强健时的并网策略,将博弈论应用于风、光并网。文章首先建立了风-光-火三方并网的合作博弈模型,基于电网停电事故损失负荷幂律分布的回归方程分维来评价风-光... 为研究大规模风、光电厂同时并网时电网自组织临界性的演化规律,并寻找电网最强健时的并网策略,将博弈论应用于风、光并网。文章首先建立了风-光-火三方并网的合作博弈模型,基于电网停电事故损失负荷幂律分布的回归方程分维来评价风-光-火三方博弈并网策略的优劣性,并采用粒子群算法寻找电网最强健与最脆弱时的并网策略;其次,为了观察新能源出力占比增加时,电网自组织临界状态的演化规律,提出了用停电事故损失负荷的幂律特性曲面来表征自组织临界状态演化的方法;再次,采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电网较脆弱状况下的停电规模与频数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模拟电网停电事故损失负荷的分布规律;最后,以IEEE39节点系统为例,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规模风光电厂 博弈论 自组织临界性 幂律特性曲面 对数正态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性理论问题 被引量:7
5
作者 董祚继 程雅淇 +1 位作者 孟海燕 王赛红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5,共9页
研究目的:从规划理论构成入手,讨论国土空间的系统科学理论、动态平衡原理、演化组织机制等基础性理论问题,为规划实践提供指导。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构成远远超出传统的建筑学范畴,大量融入地理学、... 研究目的:从规划理论构成入手,讨论国土空间的系统科学理论、动态平衡原理、演化组织机制等基础性理论问题,为规划实践提供指导。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规划的理论构成远远超出传统的建筑学范畴,大量融入地理学、生态学、海洋学、信息学、经济学、管理学、民法学、景观学等学科知识。(2)国土空间规划的对象是“地理综合体”,规划理论主要来源于不同尺度“地理综合体”的系统科学原理,包括地球表层系统科学理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土地系统科学理论、景观生态学理论、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等。(3)国土空间规划本质上是通过对国土空间系统要素的调控,保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畅通即动态平衡,包括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经济系统的动态平衡、社会系统的动态平衡和国土空间系统的综合动态平衡。(4)国土空间系统的演化发展是自组织机制与他组织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组织机制包括规模演化机制、结构演化机制和格局演化机制,他组织机制主要包括空间规划、用途管制、民主监督和信息监管等。研究结论: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产物和新时代国家空间治理的重要工具,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亟待推进理论创新及其基础上的制度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规划 规划理论 地球表层系统科学 动态平衡 自组织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局部感知的无人艇集群过复杂障碍场方法
6
作者 刘昊 张云飞 赵继成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829-2840,共12页
针对当前基于中央控制策略解决无人艇(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过复杂障碍场智能化程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感知的USV集群自主决策通过复杂障碍场方法。所提方法采用自组织协同思想,利用USV的局部感知能力获取周边水域的... 针对当前基于中央控制策略解决无人艇(unmanned surface vehicle,USV)过复杂障碍场智能化程度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感知的USV集群自主决策通过复杂障碍场方法。所提方法采用自组织协同思想,利用USV的局部感知能力获取周边水域的有效信息,将自组队形和自主避障决策权交由USV执行,促使集群自组织通过复杂障碍场并达成无序到有序的队形演化。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的集群过复杂障碍场过程明显优于基于人工势场的同类方法。所提方法可在确保生存率前提下自组织实时集群自组队形、自主避障和自适应航行,对提升集群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艇集群 局部感知 复杂障碍场 自组队形 安全规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阳极氧化膜纳米孔阵列结构的自组织过程分析 被引量:20
7
作者 巩运兰 王为 +1 位作者 王惠 郭鹤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9-201,共3页
提出了在铝阳极氧化膜的生长过程中存在两种力的作用,一种是在阻挡层形成时就已经存在的由于基体铝与氧化铝之间晶格不匹配产生的内应力的作用,另一种是随着纳米孔的形成,存在于纳米孔内壁的表面张力的作用.铝阳极氧化膜纳米孔阵列的自... 提出了在铝阳极氧化膜的生长过程中存在两种力的作用,一种是在阻挡层形成时就已经存在的由于基体铝与氧化铝之间晶格不匹配产生的内应力的作用,另一种是随着纳米孔的形成,存在于纳米孔内壁的表面张力的作用.铝阳极氧化膜纳米孔阵列的自组织过程是在这两种力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这两种力的大小随着纳米孔形貌的变化而改变,当铝阳极氧化膜中的纳米孔呈规则的六角排列时,这两种力达到平衡,此时体系的能量也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阳极氧化膜 纳米孔阵列结构 自组织过程 内应力 表面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路sEMG时序分析的人体运动模式识别方法 被引量:33
8
作者 佟丽娜 侯增广 +3 位作者 彭亮 王卫群 陈翼雄 谭民 《自动化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10-821,共12页
针对主动康复训练中人体运动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路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m,sEMG)时序特征的人体运动模式识别方法.设计评估类周期sEMG信号波形相似度的方法来对多路sEMG信号进行特征选择;以二维科荷伦自组织竞争网络(Se... 针对主动康复训练中人体运动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路表面肌电(Surface electromyogram,sEMG)时序特征的人体运动模式识别方法.设计评估类周期sEMG信号波形相似度的方法来对多路sEMG信号进行特征选择;以二维科荷伦自组织竞争网络(Self-organization mapping net,SOM)对多路信息进行编码;最后,建立描述各运动过程多路sEMG时序特征的隐马尔科夫模型(Hidden Markov model,HMM),基于最大似然估计法对多模型匹配进行综合判决获取识别结果.并在对下肢踏车、椭圆、步行运动模式的识别实验中,相对于经典线性及非线性算法,识别率由72.5%和88.33%提高到91.67%,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表面肌电 人体运动意图识别 自组织神经网络 隐马尔科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亲性共聚物与PVDF共混合金膜的结构控制与表面自组装行为 被引量:5
9
作者 徐又一 章帆 +1 位作者 朱利平 王建宇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13,共9页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合成了一系列可用于聚偏氟乙烯(PVDF)膜共混改性的两亲性共聚物,这些共聚物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包括接枝、嵌段、交替、超支化等)和链形态(包括梳状、哑铃状、链球状等).将这些两亲性共聚物与PVDF膜材料进行溶液共混... 从分子结构设计出发,合成了一系列可用于聚偏氟乙烯(PVDF)膜共混改性的两亲性共聚物,这些共聚物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包括接枝、嵌段、交替、超支化等)和链形态(包括梳状、哑铃状、链球状等).将这些两亲性共聚物与PVDF膜材料进行溶液共混,通过溶液相转化法制备共混合金膜.在对成膜体系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的基础上,调控成膜工艺参数,实现了对PVDF共混合金膜的结构控制.通过研究发现:两亲性共聚物在成膜过程中自发地向膜表面迁移富集,并进行自组装,显著改善了PVDF膜的亲水性和抗污染性能.通过两亲性共聚物中的反应性基团,还可在膜表面固定某些功能分子或基团,进一步对膜进行表面修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亲性共聚物 聚偏氟乙烯 结构控制 表面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离子束参数诱导单晶硅纳米微结构与光学性能 被引量:7
10
作者 陈智利 刘卫国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490-2495,共6页
使用微波回旋共振离子源,研究了低能Ar+离子束正入射时不同离子柬能量和束流密度对单晶硅(100)表面的刻蚀效果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离子柬能量为1000eV,束流密度为88-310μA/cm2时,样品表面出现自组装纳米点状结构,且随着... 使用微波回旋共振离子源,研究了低能Ar+离子束正入射时不同离子柬能量和束流密度对单晶硅(100)表面的刻蚀效果及光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离子柬能量为1000eV,束流密度为88-310μA/cm2时,样品表面出现自组装纳米点状结构,且随着离子柬流密度增加排列紧密而有序;粗糙度呈现先减小后迅速增大的趋势,在160~A/cm2附近达到极小值;刻蚀后,近红外波段内平均透过率由53%提高到57%以上,且随着纳米自组装结构有序性的提高而增大。当束流密度为270μA/cm2,能量为500~l500eV时。样品表面出现纳米点状结构,且随着离子束能量的增加趋于密集有序;粗糙度呈现先缓慢增加,在l100ev附近达到极大值,之后粗糙度迅速下降;刻蚀后样品透过率明显提高,且平均透过率随着点状结构有序性的提高而增大;刻蚀速率与离子束能量的平方成正比。自组织纳米结构的转变是溅射粗糙化和表面驰豫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刻蚀 自组织纳米结构 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度(RMS) 光学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参量反演与遗传自组织神经元网络联合估算子像元地表温度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贵军 柳钦火 +1 位作者 刘强 顾行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84-492,共9页
在热红外遥感成像模拟中,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温度场景可以由中、低分辨率的热红外遥感数据估算得出。基于可见光-近红外数据反演的若干地表参量和低分辨率的地表温度数据,在二者间引入遗传自组织神经元网络,建立非线性像元分解方法,最... 在热红外遥感成像模拟中,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温度场景可以由中、低分辨率的热红外遥感数据估算得出。基于可见光-近红外数据反演的若干地表参量和低分辨率的地表温度数据,在二者间引入遗传自组织神经元网络,建立非线性像元分解方法,最终获得高空间分辨率的地表温度场景。利用ASTER卫星产品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对于无法直接进行高分辨率地表温度反演,或缺少大量地表先验知识情况下,该方法只需利用两组遥感数据即可估算出不同地表覆盖下子像元地表温度,方法简便易行,精度较高,为快速模拟和估算高分辨率地表温度分布提供了一条新途径。最后对方法的估算精度、适用性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像元 地表温度 地表参量 遗传自组织特征映射 神经元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子高阶模糊变动的飞机操纵面故障趋势预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董磊 任章 李清东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32-237,共6页
针对飞机操纵面故障趋势预测问题,结合系统可测状态参量能间接表现操纵面故障情况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多因子高阶模糊变动的方法。将传统的模糊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进行扩展,利用多元时间序列的变动值构建多辅助因子模糊逻辑关系。采用自... 针对飞机操纵面故障趋势预测问题,结合系统可测状态参量能间接表现操纵面故障情况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多因子高阶模糊变动的方法。将传统的模糊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进行扩展,利用多元时间序列的变动值构建多辅助因子模糊逻辑关系。采用自组织映射(SOM)方法将整个论域划分为不等长度的多个论域区间,并重新设定所属论域区间的隶属度。根据时间序列的周期性特点,建立多因子高阶模糊变动预测模型。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针对飞机转弯时左副翼损伤故障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并与传统模糊时间序列预测方法进行对比,用两种方法得到的预测结果通过建立好的故障映射模型进行故障类型和故障程度的判别,仿真结果充分表明了多因子高阶模糊变动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故障趋势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时间序列 故障预测 自组织映射 区间长度 操纵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ohonen神经网络的B样条曲面重构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彦革 刘旭敏 陈婧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2018-2021,共4页
探讨了三维散乱数据点的自由曲面自组织重构方法。建立了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的矩形网格重构模型及其训练算法。所建模型利用神经元对曲面散乱数据点的学习和训练来模拟曲面上点与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节点连接权向量集作为对散乱... 探讨了三维散乱数据点的自由曲面自组织重构方法。建立了基于自组织特征映射神经网络的矩形网格重构模型及其训练算法。所建模型利用神经元对曲面散乱数据点的学习和训练来模拟曲面上点与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节点连接权向量集作为对散乱数据点集的工程近似化并重构曲面样本点的内在拓扑关系。通过该方法不仅能够对无规则散乱数据点进行逼近,并且通过该方法得到的曲面也可以作为后继曲面重构的初始曲面。仿真实验表明,所建神经网络模型可实现三维密集无规则数据点的曲面自组织重构集自压缩于一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面重构 B样条曲面 KOHONEN神经网络 自组织特征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膜基材对含氟丙烯酸酯/聚氨酯复合乳液自组织梯度化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辛华 刘建芳 +2 位作者 杨江鹏 张辉 赵星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9-65,共7页
采用细乳液法制备含氟丙烯酸酯/聚氨酯复合乳液FPAPU,研究4种不同表面性能的成膜基材(铝板、不锈钢板、PTFE板、玻璃板)对FPAPU乳胶膜中含氟组分自组织梯度化分布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板和不锈钢板上成膜其梯度化结构不明显;而在P... 采用细乳液法制备含氟丙烯酸酯/聚氨酯复合乳液FPAPU,研究4种不同表面性能的成膜基材(铝板、不锈钢板、PTFE板、玻璃板)对FPAPU乳胶膜中含氟组分自组织梯度化分布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板和不锈钢板上成膜其梯度化结构不明显;而在PTFE和玻璃板基材上成膜后,存在一定梯度化结构。特别是在玻璃板上成膜,含氟组分含量从膜-基材(F-S)面向膜-空气(F-A)面梯度化增加,膜两面差异性明显,其表面自由能差异达到11.71 mN/m,从F-S面到F-A面形成明显分层结构,F-A面粗糙度较大,水和油(二碘甲烷)在其上的接触角可达到121.6°及90.6°,具备优异的疏水疏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丙烯酸酯 梯度化 成膜基材 表面性能 自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斜入射离子束诱导单晶硅纳米结构与光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智利 刘卫国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26-831,共6页
为了研究低能Ar+离子束在不同入射角度下对单晶硅表面的刻蚀效果及光学性能,使用微波回旋共振离子源,对单晶Si(100)表面进行刻蚀,采用原子力显微镜、非接触式表面测量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刻蚀后硅片的表面形貌、粗糙度和光学... 为了研究低能Ar+离子束在不同入射角度下对单晶硅表面的刻蚀效果及光学性能,使用微波回旋共振离子源,对单晶Si(100)表面进行刻蚀,采用原子力显微镜、非接触式表面测量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刻蚀后硅片的表面形貌、粗糙度和光学透过率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当离子束能量为1000 eV、束流密度为265μA.cm-2、刻蚀时间为30 min时,离子束入射角度从0°增加到30°,样品表面出现条纹状结构。入射角度在0°~15°,随着角度增加,样品表面粗糙度增加,条纹周期减小,光学透过率提高;而在15°~30°范围内,随着角度增加,粗糙度开始减小,条纹周期增大,同时光学透过率降低。继续增加入射角度,条纹状结构逐渐消失,入射角度到45°时,粗糙度和光学透过率达到最小值;增加入射角度到55°,样品表面出现自组织点状结构,表面粗糙度急剧增大,光学透过率随着角度增加开始增加;继续增加离子束入射角度到80°,表面粗糙度和光学透过率继续增加,样品表面呈现出均匀有序的自组织柱状结构;此后,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表面粗糙度又开始减小,光学透过率降低。自组织条纹结构到柱状结构的转变是溅射粗糙化和表面驰豫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能离子束刻蚀 自组织纳米结构 表面形貌 表面粗糙度 光学透过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组织神经网络模态振幅算法及其在南海海面高度异常年际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金宝刚 张韧 +2 位作者 王辉赞 范磊 栾毅 《海洋学研究》 2010年第4期76-82,共7页
作为一种非监督分类方法,自组织神经网络在气象和海洋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该方法无法给出要素场典型模态随时间变化的振幅。基于所输入要素场与典型模态场的相似程度能够反映出典型模态在该时刻强弱程度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简便易... 作为一种非监督分类方法,自组织神经网络在气象和海洋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该方法无法给出要素场典型模态随时间变化的振幅。基于所输入要素场与典型模态场的相似程度能够反映出典型模态在该时刻强弱程度的思想,提出了一种简便易行的自组织神经网络模态振幅算法,并应用于南海海面高度异常研究。根据该算法计算出了1993—2008年南海海面高度异常年际变化空间分布模态相应的振幅,根据振幅时间序列进一步正确计算出了Nio 3指数与这些模态的延迟相关关系,表明本文模态振幅算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织神经网络 模态振幅 南海 海面高度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面土壤细沟侵蚀自组织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郁挺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9-11,共3页
坡面土壤细沟侵蚀过程是坡面土壤颗粒的一种宏观定向有序运动,这种现象在耗散结构中称为自组织现象。细沟侵蚀愈剧烈,对土地生产力的破坏愈严重。本文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对坡面土壤细沟侵蚀进行了分析,对细沟侵蚀的防治进行了探索,提... 坡面土壤细沟侵蚀过程是坡面土壤颗粒的一种宏观定向有序运动,这种现象在耗散结构中称为自组织现象。细沟侵蚀愈剧烈,对土地生产力的破坏愈严重。本文利用耗散结构理论对坡面土壤细沟侵蚀进行了分析,对细沟侵蚀的防治进行了探索,提出了一些新的治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面蚀 细沟侵蚀 自组织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曲面和自组织系统的自由曲面重构研究
18
作者 许斌 唐立新 师汉民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4-466,共3页
基于局部二次曲面拟合的SFS方法将图像中的每个像素视为具有决策能力的生命单元,以灰度图像为模板,在此模板引导下,模仿生物群体的自组织行为,实现自由曲面的三维重构。在图像平面的局部区域内,利用局部灰度信息拟合二次曲面来得到自由... 基于局部二次曲面拟合的SFS方法将图像中的每个像素视为具有决策能力的生命单元,以灰度图像为模板,在此模板引导下,模仿生物群体的自组织行为,实现自由曲面的三维重构。在图像平面的局部区域内,利用局部灰度信息拟合二次曲面来得到自由曲面的微观模型。微观模型通过自组织系统的计算,即可得到宏观的自由曲面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得到理想的自由曲面,且比同类方法在计算精度上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暗变化恢复形状 二次曲面 自组织系统 自由曲面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沉积物粒度特征区分不同级地貌面的方法对比——以青衣江流域地貌面为例
19
作者 刘睿 姜大伟 +2 位作者 李安 郭长辉 张世民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37-855,共19页
利用河流地貌面研究构造变形需要区分不同级地貌面,这对于侵蚀、风化严重的地区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文中尝试利用组成地貌面的沉积物特征对其进行区分,并以青衣江流域地貌面为实例,对采集于不同地貌面的29个样本分别采用传统粒度分析、... 利用河流地貌面研究构造变形需要区分不同级地貌面,这对于侵蚀、风化严重的地区是比较困难的。为此,文中尝试利用组成地貌面的沉积物特征对其进行区分,并以青衣江流域地貌面为实例,对采集于不同地貌面的29个样本分别采用传统粒度分析、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网络分析及系统聚类分析3种方法进行分类。结果表明:传统粒度分析方法、SOFM网络方法及聚类分析方法都能够区分不同成因的地貌面,同时对于成因相同的不同级河流阶地,能够区分低级阶地(T1、T2)和高级阶地(T3、T4)。对于低级阶地(T1、T2),SOFM网络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能够进行一定的区分,而传统粒度分析方法的效果较差。整体而言,SOFM网络方法操作简单,分类结果清晰直白、误差较小,对于识别不同级地貌面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这一研究结果将为区分不同级地貌面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貌面 沉积特征 粒度分析 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 系统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溶剂复合纳滤膜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20
作者 何鹏鹏 赵颂 +2 位作者 毛晨岳 王志 王纪孝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727-747,共21页
耐溶剂纳滤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用于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商品耐溶剂纳滤膜大多是采用相转化法制备的整体皮层非对称膜,膜皮层较厚,通量较低。耐溶剂复合纳滤膜由基膜和分离层组成,具有薄皮层、高溶剂通量和高溶质截留率的优点。耐溶... 耐溶剂纳滤是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用于有机混合物的分离。商品耐溶剂纳滤膜大多是采用相转化法制备的整体皮层非对称膜,膜皮层较厚,通量较低。耐溶剂复合纳滤膜由基膜和分离层组成,具有薄皮层、高溶剂通量和高溶质截留率的优点。耐溶剂复合纳滤膜的制备与改性也因此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本文从界面聚合、表面涂覆、层层自组装、原位生长、有机-无机杂化和表面改性六个方面介绍耐溶剂复合纳滤膜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溶剂纳滤 界面聚合 表面涂覆 层层自组装 原位生长 有机-无机杂化 表面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