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石墨超声振动辅助高速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与优化
1
作者 周玉海 王成勇 +3 位作者 乔西铭 李伟秋 李文红 陈守峰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4-42,共9页
为改善石墨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加工质量,基于响应曲面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超声振动辅助高速铣削实验,选取切削深度、切削宽度、切削速度和超声振幅作为输入参数,将表面粗糙度Ra作为输出参数,进而构建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研究加工工艺参数... 为改善石墨超声振动辅助铣削加工质量,基于响应曲面法进行四因素三水平超声振动辅助高速铣削实验,选取切削深度、切削宽度、切削速度和超声振幅作为输入参数,将表面粗糙度Ra作为输出参数,进而构建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研究加工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优化加工参数。使用响应曲面法建立加工参数与表面粗糙度的二次回归模型,其校正系数为95.98%,表面粗糙度回归模型显著、可靠性好。研究结论显示,超声振幅A对石墨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显著;随切削速度增大Ra呈现先减小后增大趋势,随切削宽度增大Ra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进给速度增大Ra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经优化分析和实验验证,获得表面粗糙度Ra最小的最优组合切削参数:切削速度为180 m/min,切削深度为1 mm,进给速度为1146 mm/min,超声振幅为1.4μm,所得优化工艺参数为企业加工石墨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同性石墨 响应曲面法 表面粗糙度 二阶回归模型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响应面法的Ti-6Al-4V ELI钛合金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庆贞 魏学涛 +2 位作者 张涛 张磊 魏旭东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43-649,共7页
本研究采用端面铣削方式对Ti-6Al-4V ELI(TC4)钛合金进行加工,结合工艺参数进行建模以预测工件的表面质量并确定最佳切削参数。为了实现对工件表面质量的精确预测,在三轴数控加工中心上进行了相应的试验。试验基于Box Behnken方法(BBD)... 本研究采用端面铣削方式对Ti-6Al-4V ELI(TC4)钛合金进行加工,结合工艺参数进行建模以预测工件的表面质量并确定最佳切削参数。为了实现对工件表面质量的精确预测,在三轴数控加工中心上进行了相应的试验。试验基于Box Behnken方法(BBD)进行了四因素和三水平的设计,减少了试验所需的数目。试验中选择切削深度、切削宽度、切削速度和每齿进给量作为输入参数,将每次试验所测量的表面粗糙度作为输出参数。最终采用响应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建立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之间的二次关系,并进行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以评估所建立的模型。同时,利用RSM进行优化分析,确定铣削参数以实现最小表面粗糙度。分析表明,使用RSM建立铣削参数与表面粗糙度的二次回归模型,其校正系数为96.16%,模型能够较好反应输入参数与表面粗糙度的映射关系,该方法能够提供可靠的用于输入参数限制内任何铣削条件的表面粗糙度预测。经优化分析和试验验证,所得铣削参数能够获得较小的表面粗糙度,可应用于实践生产中的工艺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二次回归模型 表面粗糙度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科宝肉鸡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23
3
作者 曹赞 高振华 +5 位作者 陈广信 黎秋平 陈彩文 张少成 黄志鹏 丁志鹏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553-2564,共12页
本试验通过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1~21日龄肉鸡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的最佳组合效应。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科宝肉鸡480只,随机分为1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其中1~8组为试验组,9~12... 本试验通过二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1~21日龄肉鸡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的最佳组合效应。试验选取1日龄健康、体重接近的科宝肉鸡480只,随机分为12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其中1~8组为试验组,9~12组为中心组(即0水平组),试验期为21 d。分别以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为自变量,以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等各项指标作为因变量拟合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饲粮中的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对1~21日龄肉鸡的平均日增重、料重比、胸肌率、腿肌率和腹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从响应面图和回归分析显示,当饲粮代谢能水平为10.05~12.40 MJ/kg时,随着粗蛋白质水平的上升,平均日增重逐渐增大,粗蛋白质水平进一步增加对于平均日增重影响逐渐变小,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1.80 MJ/kg和22.85%时,可达到最大平均日采食量;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15 MJ/kg和20.65%时,料重比最小为1.65;当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在12.05~12.15 MJ/kg和20.85%~21.25%时,可以获得较高的胸肌率和腿肌率,同时腹脂率较低。综上所述,饲粮代谢能和粗蛋白质水平分别为12.05~12.45 MJ/kg和20.65%~21.25%,1~21日龄肉鸡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均达到较好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能 粗蛋白质 肉鸡 生产性能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3D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次正交试验优化的隧道围岩稳定可靠度方法 被引量:17
4
作者 苏永华 李翔 +1 位作者 丁云 孙晓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6-332,共7页
通过把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和显著性检验结合起来,构建出了各类因素对结构特征值影响程度的判别方法。将该方法植入隧道围岩稳定响应面可靠性分析程序中,建立了具有识别基本因素重要性程度功能的状态函数优化方法,消除了序列响应... 通过把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设计和显著性检验结合起来,构建出了各类因素对结构特征值影响程度的判别方法。将该方法植入隧道围岩稳定响应面可靠性分析程序中,建立了具有识别基本因素重要性程度功能的状态函数优化方法,消除了序列响应面状态函数建立时不能判断基本因素对结构状态重要性程度的缺陷。利用MATAB搜索技术求解基于状态函数优化方法改进的响应面可靠度指标,解决了分析结果失真问题。上述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具有较高效率的复杂地层隧道围岩稳定可靠度响应面分析技术。通过某工程实例研究,演示了该技术的运行过程和操作程序,并在效率、分析结论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了对比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可靠度 二次正交组合试验 响应面 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在害虫天敌捕食效应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吴进才 沈斌斌 庞雄飞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0年第2期16-24,共9页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四种蜘蛛(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asecticeps,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a,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和菱头跳蛛Bianar hotingchlehi)复合种群对白背飞虱Sogateila furcifera若虫的捕食作用及... 本文应用二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四种蜘蛛(食虫瘤胸蛛Oedothorax iasecticeps,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a,粽管巢蛛Clubiona japonicola和菱头跳蛛Bianar hotingchlehi)复合种群对白背飞虱Sogateila furcifera若虫的捕食作用及交互效应。对白背飞虱捕食的数学模型为: Y=13.1492+0.4583x1-0.125x2+0.625Zx3+1.0417X4+13.9583x5-0.9375x1x2+0.4375x1x3-0.0625x1x4+2.25x1x5+0.1875x2x3+0.1875x2x4-0.3125x2x5-0.6875x3x4+0.5625x3x5+0.0625x4x5+0.1008x12-0.2742x22+1.2258x32+0.1008x42+4.4758x52对上述模型进行了主效应及两个变量对一个因变量交互作用反应面分析。结果种间、种内个体间均存在干扰效应,这与田间调查结果一致。白背飞虱若虫的被捕食数与四种蜘蛛间形成多种形状的反应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害虫 天敌捕食 二次回归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啤酒糟蛋白提取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6
作者 刘长江 宗绪岩 +2 位作者 刘玲 李丽 许金光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4-106,共3页
为了更好地利用啤酒糟中含有的蛋白成分,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对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二次多项式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啤酒糟蛋白提取率与提取条件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探讨了因素相互间的影响和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利用岭脊分析的方... 为了更好地利用啤酒糟中含有的蛋白成分,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对糟蛋白提取率的影响,并利用二次多项式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啤酒糟蛋白提取率与提取条件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并探讨了因素相互间的影响和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利用岭脊分析的方法得到较佳的提取条件为pH 10.5,液料比15.0∶1,45.7℃提取59.9min。通过方差分析和判定系数检验,证明该模型拟合度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验设计 数学模型 二次多项式回归 响应面 岭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21~42日龄肉仔鸡胆碱和蛋氨酸需要量 被引量:5
7
作者 王斯佳 蔡辉益 +4 位作者 刘国华 闫海洁 廖瑞波 邓会玲 汤建平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19-1029,共11页
本试验以低胆碱、低蛋氨酸饲粮为基础饲粮,通过两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21~42日龄肉仔鸡胆碱和蛋氨酸需要量进行研究。试验选用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80只,随机分为12个组,其中1~8组为试验组,9~12组为中心组,每组4个重... 本试验以低胆碱、低蛋氨酸饲粮为基础饲粮,通过两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21~42日龄肉仔鸡胆碱和蛋氨酸需要量进行研究。试验选用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480只,随机分为12个组,其中1~8组为试验组,9~12组为中心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公母各占1/2。分别以胆碱和蛋氨酸为自变量,以反映肉仔鸡生长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各项指标为因变量拟合回归方程,估计21~42日龄肉仔鸡胆碱和蛋氨酸的需要量。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胆碱和蛋氨酸水平对21~42日龄肉仔鸡的平均日采食量、料重比、腹脂率和肝脂率有显著影响(P<0.05)。当胆碱水平在860~1 120 mg/kg时,肉仔鸡平均日采食量随着蛋氨酸水平的增加而升高,蛋氨酸水平增至0.40%后,继续增加对平均日采食量的改善作用不明显;蛋氨酸水平在0.35%~0.42%,胆碱水平在860~1 120 mg/kg时,肉仔鸡的料重比达到最低值;蛋氨酸水平在0.30%~0.47%时,随着胆碱水平的增加肉仔鸡腹脂率呈下降趋势;当蛋氨酸水平在0.30%~0.40%,胆碱水平在1 000~1 400 mg/kg时,肉仔鸡肝脂率随着胆碱水平的增加和蛋氨酸水平的降低呈下降趋势。在本试验条件下,当胆碱水平为990~1 030 mg/kg,蛋氨酸水平为0.40%~0.43%时,肉仔鸡可达到最佳生长性能;当胆碱水平为1 780~1 880 mg/kg,蛋氨酸水平为0.37%~0.38%时,肉仔鸡可达到最佳屠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碱 蛋氨酸 肉仔鸡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工具箱的精密车削表面粗糙度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翟元盛 梁迎春 王洪祥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2-25,共4页
通过优化切削参数(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可以获得精密车削马氏体3J33最佳表面粗糙度。切削试验采用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使用谢菲尔大学研究的遗传算法工具箱所获得的在特定约束条件下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应用遗传算法对切削... 通过优化切削参数(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可以获得精密车削马氏体3J33最佳表面粗糙度。切削试验采用二次旋转组合设计的方法,使用谢菲尔大学研究的遗传算法工具箱所获得的在特定约束条件下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应用遗传算法对切削用量对表面粗糙度的优化计算,并将其结果和非线性优化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两种计算结果基本吻合。本文的目的在于在特定切削参数条件下预测表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切削参数 二次旋转组合设计 精密车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削条件的优化及表面粗糙度的预测与控制 被引量:6
9
作者 池龙珠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58-161,共4页
利用信噪比试验设计法和二次回归设计技术,对平面磨削中砂轮转速、工件速度、径向进给量及砂轮粒度等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各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砂轮粒度、径向进给量、砂轮转速和工件速度。同时建... 利用信噪比试验设计法和二次回归设计技术,对平面磨削中砂轮转速、工件速度、径向进给量及砂轮粒度等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进行了分析,各因素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砂轮粒度、径向进给量、砂轮转速和工件速度。同时建立起表面粗糙度的回归预测模型,并以F检验法对其进行检验,回归预测模型的显著性水平为0.01,回归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噪比试验设计法 二次回归设计技术 磨削加工条件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数控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技术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隋秀凛 杨小萍 +1 位作者 张家泰 葛江华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5113-5116,5130,共5页
分析了影响数控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球头铣刀的表面粗糙度关于其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经显著性检验,该模型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该模型为虚拟数控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的建模提供了理论依据。开... 分析了影响数控铣削加工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球头铣刀的表面粗糙度关于其影响因素的数学模型。经显著性检验,该模型预测精度高,泛化能力强。该模型为虚拟数控铣削表面粗糙度预测的建模提供了理论依据。开发了基于DELPHI的可视化交互式的仿真系统,实现了虚拟数控铣床的表面粗糙度的在线预测。有助于理解表面粗糙度随铣削参数改变的规律,也为铣削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数控铣削 表面粗糙度 预测技术 多元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BN刀具断续车削Cr12MoV钢表面粗糙度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魏文静 沈浩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14-1517,共4页
使用PCBN(聚晶立方氮化硼)刀具对不同硬度淬火模具钢Cr12MoV进行强断续车削试验。基于正交设计法,运用Minitab16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得出工件硬度及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实现切削参数的优选;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 使用PCBN(聚晶立方氮化硼)刀具对不同硬度淬火模具钢Cr12MoV进行强断续车削试验。基于正交设计法,运用Minitab16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得出工件硬度及切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程度,实现切削参数的优选;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表面粗糙度的线性预测模型和指数预测模型,并对这两种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影响表面粗糙度值的主次关系是工件硬度、切削速度、背吃刀量、进给量;线性预测模型平均误差不超过7%,能很好地对表面粗糙度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续车削 正交设计法 表面粗糙度 多元回归分析法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SM的SiC单晶片切割过程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淑娟 万波 胡超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2-459,共8页
SiC单晶体是一种高硬度、高脆性的难加工材料,其切割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切割表面质量、锯切力以及线锯使用寿命有重要的影响。以线锯速度、工件进给速度和工件转速为设计因子进行三因子三水平的中心复合试验设计,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试验... SiC单晶体是一种高硬度、高脆性的难加工材料,其切割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对切割表面质量、锯切力以及线锯使用寿命有重要的影响。以线锯速度、工件进给速度和工件转速为设计因子进行三因子三水平的中心复合试验设计,采用响应曲面法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分别建立表面粗糙度、锯切力和线锯寿命的响应面模型,获得了三个单目标优化的切割工艺参数。同时根据响应面模型,建立了表面粗糙度、锯切力和线锯寿命同时达到均衡优化的模型,根据满意度函数方法,得到最佳的切割工艺参数。多目标优化结果表明:当SiC切片表面粗糙度的预测值为0.6951μm,锯切力预测值为2.665 15 N,线锯寿命预测值为519.87 min时,获得了最佳的切割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单晶体 响应曲面法(RSM) 多目标优化 工艺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晶体材料飞刀切削加工工艺的分析与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玲 刘益嘉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39-144,共6页
采用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KDP晶体的切削加工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利用单点金刚石飞刀切削(single point diamond turning,SPDT)技术对其进行切削。对试验结果进行测量与分析,确定合理的试验因素及水平,分析加工工艺参数的单因... 采用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设计方法,对KDP晶体的切削加工工艺进行优化设计;利用单点金刚石飞刀切削(single point diamond turning,SPDT)技术对其进行切削。对试验结果进行测量与分析,确定合理的试验因素及水平,分析加工工艺参数的单因素和交互因素对KDP晶体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最后得到最优工艺参数组合:刀具圆弧半径为5 mm,转速为800 r/min,进给量为1μm/r,背吃刀量为21μm,加工出的KDP晶体表面粗糙度值为0.017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DP晶体 单点金刚石飞刀切削 二次通用回归旋转组合试验 粗糙度 单因素 交互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回归设计技术的平面磨削表面粗糙度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池龙珠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4-37,共4页
以砂轮转速、工件速度、磨削深度及砂轮粒度作为试验因素并各取三水平,选用标准正交表进行平面磨削实验,并利用回归设计技术建立了表面粗糙度的二次回归预测模型。利用F检验和决定系数r2对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得到回归预测模型的显著性... 以砂轮转速、工件速度、磨削深度及砂轮粒度作为试验因素并各取三水平,选用标准正交表进行平面磨削实验,并利用回归设计技术建立了表面粗糙度的二次回归预测模型。利用F检验和决定系数r2对预测模型进行了检验,得到回归预测模型的显著性水平为0.01,决定系数r2为0.964,表明其回归效果及回归方程的拟合度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磨削 表面粗糙度 正交试验 回归设计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钢精密超精密镜面加工技术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关佳亮 徐真真 +3 位作者 张孝辉 尚海洋 郭奎崇 王建杰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353-361,共9页
目的利用ELID磨削技术对ZGMn13Cr2高锰钢进行精密超精密镜面磨削加工试验研究,解决其加工性能差的问题,以提升表面质量,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试验,探究不同试验因素对ZGMn13Cr2高锰钢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对各因素工艺参数进... 目的利用ELID磨削技术对ZGMn13Cr2高锰钢进行精密超精密镜面磨削加工试验研究,解决其加工性能差的问题,以提升表面质量,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试验,探究不同试验因素对ZGMn13Cr2高锰钢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规律,并对各因素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法对MSG-612 CNC超精密成型平面磨床进行ELID磨削工艺模块化改造后,采用240#、W10粒度的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对直径Φ50 mm、厚度10 mm的样件进行ELID磨削加工,对比两种粒度砂轮的加工效果。应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进行工艺试验,搭建表面粗糙度二次回归数学模型,探究不同试验因素对工件表面质量的影响程度,使用判定系数R2检验二次回归模型对实际情况的拟合程度。最后,由lingo软件对二次回归数学模型进行优化,得出ZGMn13Cr2高锰钢ELID磨削各试验因素工艺参数的最佳组合。结果经W10金属结合剂金刚石砂轮加工后,样件获得较高精度的镜面效果,两种粒度所加工的样件表面均无烧伤。判定系数R2检验二次回归模型对实际情况的拟合度为99.24%,模型的预测结果对实际加工有指导意义。优化得出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砂轮线速度35 m/s,电解电压90 V,砂轮进给量2μm,电解间隙0.734 mm。结论ELID精密超精密镜面磨削加工技术可大幅提高ZGMn13Cr2高锰钢的加工效率和加工精度,减少工件表面烧伤,在高锰钢磨削加工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GMn13Cr2高锰钢 ELID磨削技术 在线电解 二次回归通用旋转设计 优化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雨养垄系机械化优质高效配套技术的小麦产量及效益模型
16
作者 冷志杰 台莲梅 郭玉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61-164,共4页
对小麦雨养垄系机械化优质高效配套技术进行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 ,建立了优化产量及效益模型 ,分析了各试验因素的关系 ,筛选出优化产量及优化效益的小麦栽掊方式 。
关键词 雨养垄系机械化配套技术 小麦 产量 效益模型 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试验 产量 技术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鲢鱼糜斩拌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王蒙娜 熊善柏 +2 位作者 尹涛 尤娟 胡杨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61-65,71,共6页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了白鲢冷冻鱼糜斩拌过程中的氯化钠质量分数、斩拌转速、斩拌时间和真空度4个工艺参数对凝胶强度的影响,并对斩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斩拌时间和转速对凝胶强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 采用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方法,分析了白鲢冷冻鱼糜斩拌过程中的氯化钠质量分数、斩拌转速、斩拌时间和真空度4个工艺参数对凝胶强度的影响,并对斩拌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斩拌时间和转速对凝胶强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氯化钠浓度对凝胶强度有显著影响(p<0.05)。4个工艺参数对凝胶强度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斩拌时间、斩拌转速、氯化钠质量分数、真空度。优化的斩拌工艺参数为:氯化钠质量分数1.04%、斩拌转速3 000 r·min-1、斩拌时间14.17 min和真空度80 k Pa。在优化的工艺参数下,验证实验所得样品的凝胶强度为3 086 g·mm,符合预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鲢鱼糜 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设计 斩拌条件 凝胶强度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混合磨料水射流切割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花煜昌 刘力红 杜鹏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7-62,共6页
采用前混合磨料水射流对Q235碳素结构钢进行切割实验,测量样品切口表面粗糙度;研究前混合磨料水射流的切割压力、喷嘴出口直径、切割靶距、切割速度和切割深度对样品切口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合实验数据,建立表面粗糙度二次非线性回... 采用前混合磨料水射流对Q235碳素结构钢进行切割实验,测量样品切口表面粗糙度;研究前混合磨料水射流的切割压力、喷嘴出口直径、切割靶距、切割速度和切割深度对样品切口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结合实验数据,建立表面粗糙度二次非线性回归预测方程。研究结果表明:前混合磨料水射流的切割压力、喷嘴出口直径与表面粗糙度呈负相关关系;切割靶距、切割速度、切割深度与表面粗糙度呈正相关关系;各因素的影响权重大小依次为:喷嘴出口直径、切割深度、切割压力、切割速度、切割靶距;影响表面粗糙度的实质因素为磨料流量和磨料能量;建立的表面粗糙度二次非线性回归预测方程的平均偏差为7.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混合磨料水射流 表面粗糙度 二次非线性回归预测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