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sing sensitiv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to detect binding of peptide molecules and immobilized vancomycin
1
作者 何永辉 刘斌 +2 位作者 詹艳峰 刘又年 向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4期1024-1028,共5页
To perform the mechanism study of special association for vancomycin and D-Ala-D-Ala-containing peptides on the interface of solution and self-assemble monolayer, the binding between vancomycin and pentapeptide (Lys-... To perform the mechanism study of special association for vancomycin and D-Ala-D-Ala-containing peptides on the interface of solution and self-assemble monolayer, the binding between vancomycin and pentapeptide (Lys-Lys-Gly-D-Ala-D-Ala) was investigated by flow injection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FI-SPR) and flow injection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FI-QCM). To facilitate the formation of a compact vancomycin adsorbates layer with a uniform surface orientation, vancomycin molecules were attached onto a preformed alkanethiol self-assembled monolayer. By optimizing the conditions for the binding between Lys-Lys-Gly-D-Ala-D-Ala and vancomycin on the assembled chip, the detecting limit of Lys-Lys-Gly-D-Ala-D-Ala was greatly improved (reaching 0.5 ×10^- 6 mol/L or 7.5 × 10^-12 mol). The equilibrium constant of the association of Lys-Lys-Gly-D-Ala-D-Ala with vancomycin was also obtained (KAds=5.0×10^4 L/to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ow injection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VANCOMYCIN Lys-Lys-Gly-D-Ala-D-Ala BINDING sensitiv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of phase-sensitiv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 based on enhanced optical transmission through arrays of nanoholes in silver films
2
作者 YANGT HO H p 《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 2010年第1期57-63,共7页
A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phase-sensitiv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 sensor based on Extraordinary Optical Transmission(EOT) is proposed to monitor the binding of organic and biological molecules to the silver su... A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phase-sensitive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 sensor based on Extraordinary Optical Transmission(EOT) is proposed to monitor the binding of organic and biological molecules to the silver surface. The 2D nanohole-array configuration is well suited for dense integration in a sensor chip. The optical geometry is collinear, which simplifies the alignment with respect to the traditional Kretschmann arrangement for SPR sensing. Various design parameters of the device have been studied by simulation. The heterodyne technique is used to improve the sensitivity. The optimiz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ensor has the advantages of achieving high resolution and a wide dynamic range simultane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等离子体 生物传感器 纳米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sm of 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and Its Application to Highly Sensitive Protein Detection 被引量:2
3
作者 Ozaki Y Itoh T +3 位作者 Yoshida K Kitahama Y Han X X Zhao B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96-398,共3页
Surface-enhanced resonance Raman scattering(SERRS)has recently attracted great interest in analytical science due toenormous enhancement factors that have decreased the detec-tionli mits of a wide variety of molecules... Surface-enhanced resonance Raman scattering(SERRS)has recently attracted great interest in analytical science due toenormous enhancement factors that have decreased the detec-tionli mits of a wide variety of molecules to the single moleculelevel.The SERRS-electromagnetic(EM)model describessingle-molecule SER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拉曼散射 电磁群 电磁波 单分子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R效应的双凹槽单通道光子晶体光纤高折射率传感器
4
作者 程灿儿 黄川洋 +8 位作者 张秋楠 张钊 杨军 童章伟 邵伟佳 唐剑 邵来鹏 胡君辉 王咏梅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125,共9页
传感器种类繁多,光纤传感器以其小型化、性能优良等特点从众多传感器中脱颖而出。基于此,本文以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理论为支撑点,使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设计并研究一种D型双凹槽单通道光子晶体光纤高折射率传感器。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优... 传感器种类繁多,光纤传感器以其小型化、性能优良等特点从众多传感器中脱颖而出。基于此,本文以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理论为支撑点,使用有限元方法进行计算,设计并研究一种D型双凹槽单通道光子晶体光纤高折射率传感器。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优结构参数下该传感器传感效果良好,在1.32~1.41的宽检测范围内,最大灵敏度达到16200 nm/RIU,最大品质因数可达255.92 RIU-1。由此可知,本文所设计的传感器符合现代化发展需求,有望在医疗检测、生物传感等多方面实现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 传感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折射率 双凹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R效应的深刻蚀微开口双芯对称D型PCF传感器
5
作者 彭江 王静 《光通信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5,共7页
为了进一步提升生物传感器传感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效应的深刻蚀微开口双芯对称D型光子晶体光纤(PCF)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堆叠、拉伸技术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制备,具有2种不同直径的气孔,且这2种气孔呈对称结... 为了进一步提升生物传感器传感性能,设计了一种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效应的深刻蚀微开口双芯对称D型光子晶体光纤(PCF)传感器。该传感器采用堆叠、拉伸技术和化学气相沉积(CVD)技术制备,具有2种不同直径的气孔,且这2种气孔呈对称结构。介绍了采用该传感器的葡萄糖浓度检测系统原理,仿真分析了金属材料、气孔参数、抛光参数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折射率检测范围为1.26~1.41时,传感器的最大波长灵敏度、分辨率和葡萄糖浓度检测灵敏度分别可达24600 nm/RIU、4.06×10^(-6)RI U和2.73 n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折射率传感 生物传感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舌、分子互作与分子对接联用技术的鲜味肽呈味特征评价及分子机制解析
6
作者 陈万超 李文 +3 位作者 吴迪 张忠 李佳霖 杨焱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2-111,共10页
为探究鲜味多肽呈味特征及其与鲜味受体相互作用机制,以5种大球盖菇鲜味肽(EP-6、SG-7、PH-5、SE-6、ES-7)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评定、电子舌分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分子互作技术及分子对接联用技术,系统评价了5种鲜味肽的鲜味强度... 为探究鲜味多肽呈味特征及其与鲜味受体相互作用机制,以5种大球盖菇鲜味肽(EP-6、SG-7、PH-5、SE-6、ES-7)为研究对象,采用感官评定、电子舌分析、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分子互作技术及分子对接联用技术,系统评价了5种鲜味肽的鲜味强度并解析其与鲜味受体分子的作用机理。通过感官评分(0~10)与滋味稀释分析发现,EP-6与ES-7鲜味评分最高,分别为6.90±0.88、6.70±0.95,阈值分别为0.178 mmol/L和0.167 mmol/L,低于0.3 mg/mL谷氨酸钠(MSG)的阈值(1.774 mmol/L)。电子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两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91.8%,EP-6与ES-7鲜味强度接近质量分数为0.1%的MSG的鲜味强度,且与感官评定结果一致。SPR动力学分析表明,ES-7与T1R3-VFD受体结合亲和力最强(KD=1.471×10^(-6) mol/L),结合解离速率呈“快上快下”特征;分子对接结果进一步揭示,EP-6与SG-7的对接能量最低,分别为-436.52、-397.81 kJ/mol,其稳定性依赖于ASN68、GLU45、HIS278等关键残基的氢键与疏水作用。此外,含硫氨基酸Cys等通过巯基作用延长鲜味感知,与感官评定的味感绵长特征相印证。通过电子舌、分子互作与分子对接多技术联用构建鲜味肽综合快速评价体系,可突破传统感官评定主观局限,明确鲜味受体结合域核心结合位点,并揭示含硫氨基酸对鲜味持久性的调控作用。研究旨在为天然鲜味增强剂的理性设计与高值化应用,以及食品风味精准调控技术的开发提供分子层面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味肽 分子互作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分子对接 鲜味受体 T1R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的计量溯源方法研究
7
作者 李兰英 陶晴 刘刚 《计量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8-753,共6页
根据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a resonance, SPR)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核心原理,提出了一种以折射率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蔗糖标准物质的计量溯源方法。首先制备了蔗糖标准溶液,使用折光仪对其进行定值。然后将折射率值溯源至阿贝折... 根据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a resonance, SPR)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核心原理,提出了一种以折射率为理论基础并结合蔗糖标准物质的计量溯源方法。首先制备了蔗糖标准溶液,使用折光仪对其进行定值。然后将折射率值溯源至阿贝折射仪标准块,从而建立折射率的校准依据,实现折射率重复性检测、折射率标准值1.330~1.400范围内的线性校准,以及分析仪相对基线噪声和相对基线漂移的分析。最后,利用梯度稀释的蔗糖纯度标准物质,完成了检测限的校准。首次建立了全面、科学和有效的SPR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的计量溯源方法,可应用于基础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研制领域的相关仪器计量校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计量学 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折射率 蔗糖标准物质 校准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研究进展(特邀)
8
作者 王琦 张滇澐 +2 位作者 张丽超 祁志美 赵勇 《红外与激光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7-174,共18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SPRI)技术作为一种免标记、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技术,因其在实时监测和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方面的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SPR I技术通过检测生物传感芯片上配位体与分析物之间的...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aging,SPRI)技术作为一种免标记、高灵敏度的生物传感技术,因其在实时监测和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方面的能力而受到广泛关注。SPR I技术通过检测生物传感芯片上配位体与分析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进而探测物质的性质和结构。介绍了SPRI的基本原理,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和SPRI的详细机制。SPR现象是由于光波与金属表面自由电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当光波与表面等离子体发生共振时,反射光强度会大幅度地减弱,这一现象可以用来监测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SPRI技术则是将SPR技术与成像技术结合,通过监测生物芯片表面的折射率变化来实时检测分子相互作用,确定分析物浓度和相互作用的亲和力,随后深入剖析了近年来在成像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显著进步与革新,这些进步不仅提升了成像的分辨率与精确度,还极大地拓展了SPRI技术的应用范围。此外,还探讨了SPR I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包括细胞研究、生物标志物检测和细菌和病毒检测等方面。最后,对SPR I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预计随着技术的进步,SPR I技术在检测灵敏度、成像速度和便携性等方面将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 棱镜耦合 非棱镜耦合 成像技术提升 生物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长型SPR检测仪的灵敏度探讨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海波 徐抒平 +2 位作者 刘钰 菅晓光 徐蔚青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157-2161,共5页
利用自行设计构建的可变入射角的波长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检测仪,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测定了不同入射角度(80°~66°)的共振曲线,经过处理得到共振峰位、半高宽及灵敏度随入射角和样品折射率变化的三维图像.在此基础上... 利用自行设计构建的可变入射角的波长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检测仪,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测定了不同入射角度(80°~66°)的共振曲线,经过处理得到共振峰位、半高宽及灵敏度随入射角和样品折射率变化的三维图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波长型SPR检测仪的主要参数对仪器性能的影响,从理论和实验上证明了影响灵敏度的主要因素为共振波长,并且随着共振波长的增大,检测灵敏度迅速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 波长型spr检测仪 灵敏度 入射角 共振波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传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刘国华 常露 +3 位作者 张维 邝丽丽 尹文武 牛文成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共5页
SPR传感器已经成为检测、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有些国家已经生产出商业化的SPR传感系统。对SPR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工作原理、技术参数与分类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SPR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分子检测领域的应用和SPR传感技术的... SPR传感器已经成为检测、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有些国家已经生产出商业化的SPR传感系统。对SPR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工作原理、技术参数与分类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SPR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分子检测领域的应用和SPR传感技术的研究发展前景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 表面等离子波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R光谱分析的液体折射率测量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曾捷 梁大开 +1 位作者 曾振武 杜燕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23-727,共5页
文章从电磁场理论和射线理论的角度,详细讨论了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工作原理,分析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光谱共振波长与液体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相关光谱检测技术,获得八种不同类型分析醇所对应的SPR光谱曲线族,其共... 文章从电磁场理论和射线理论的角度,详细讨论了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工作原理,分析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光谱共振波长与液体介质折射率之间的对应关系。采用相关光谱检测技术,获得八种不同类型分析醇所对应的SPR光谱曲线族,其共振波长随液体折射率的增大而逐渐向长波长方向偏移。通过对乙醇与乙二醇混合液体所对应的共振光谱分析,实现对两者配比浓度的测定。整个传感系统结构简单,测量光路部分实现全光纤化,不仅能够对目标测量介质的实时、快速、精确测量,还可用于特殊测量场合,实现远程遥测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光谱分析 表面等离子体波 光纤传感器 折射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免疫竞争法研究小分子吗啡与其抗体间作用的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受惠 崔小强 +2 位作者 杨帆 倪永年 杨秀荣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1770-1774,共5页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 SPR)主要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本文采用溶液竞争法 ,测定了小分子吗啡与其抗体作用的结合常数 K1,并计算了吗啡抗体与吗啡化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 K2 .证明了多抗对抗原的亲和力较单抗大 ,并表明...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 ( SPR)主要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 ,本文采用溶液竞争法 ,测定了小分子吗啡与其抗体作用的结合常数 K1,并计算了吗啡抗体与吗啡化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 K2 .证明了多抗对抗原的亲和力较单抗大 ,并表明大分子蛋白质的存在对抗体与待测物的结合有阻碍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动力学 吗啡 溶液竞争法 免疫分析 抗体 止痛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激元共振(SPR)传感器理论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国华 文可 牛文成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3,共3页
在基于ATR方法的SPR传感器设计和制作的工作中,为了得到更加优化的性能,对其原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从表面激元波和全反射消逝波的数学模型入手,得到了共振角的数学关系及几个结论,并以金膜为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关键词 传感器 表面激元共振 表面激元波 衰减全反射 消逝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生物传感器检测牛奶中氨苄青霉素残留 被引量:6
14
作者 苏洋 张婉洁 +2 位作者 徐可欣 刘瑾 石婷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0-42,47,共4页
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的高灵敏性与抗原抗体的高亲和性相结合,通过自组装分子技术将抗生素的单克隆抗体固定到传感器金膜表面,用于特异性吸附牛奶中的抗生素,实现了抗生素残留的快速、痕量检测。由于牛奶的成分复杂,在测量过... 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传感器的高灵敏性与抗原抗体的高亲和性相结合,通过自组装分子技术将抗生素的单克隆抗体固定到传感器金膜表面,用于特异性吸附牛奶中的抗生素,实现了抗生素残留的快速、痕量检测。由于牛奶的成分复杂,在测量过程中牛奶中的某些成分产生的非特异性固定引入了极大的测量误差。因此,对牛奶进行了脱脂和稀释预处理,通过实验比对发现,对牛奶进行脱脂并稀释4倍后,其产生的非特异性固定基本消除,接近了纯水的测量水平。最后,对预处理后的牛奶进行了多浓度测量,并建立了不同浓度的氨苄青霉素牛奶样品的工作曲线。所采用传感器的最低测量限(LOD)达到了1.56μg/L(变异系数为7.8%),低于欧盟规定的牛奶中氨苄青霉素的最低检出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残留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免疫测定 抗体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标记抗体增强SPR检测大肠杆菌O157∶H7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霞 李蓉卓 +2 位作者 李蕾 李文进 周春娇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33-1338,共6页
将金纳米粒子(AuNPs)标记的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的多克隆抗体(PAb)作为二抗,采用氨基偶联法将PAb固定在传感器表面作为一抗,通过三明治方法用双通道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传感器对E.coli O157∶H7进行检测,并与SPR直接... 将金纳米粒子(AuNPs)标记的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的多克隆抗体(PAb)作为二抗,采用氨基偶联法将PAb固定在传感器表面作为一抗,通过三明治方法用双通道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SPR)传感器对E.coli O157∶H7进行检测,并与SPR直接法检测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直接法的检出限为103cfu/mL,线性范围为103~109cfu/mL;AuNPs增强三明治法的检出限为10 cfu/mL,线性范围为10~1010cfu/mL,灵敏度比直接法提高了100倍,且具有更宽的检测范围.本方法不仅检测时间短,而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粒子 大肠杆菌O157∶H7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 标记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精度SPR生物传感器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7
16
作者 杨军 王敏 +3 位作者 李圆怡 战磊 吴松 胡宁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6-98,102,共4页
表面等离体共振(SP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检测、生化免疫分析、药物筛选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角度检测型SPR生物传感器。该装置采用角度连续扫描的方式,利用2个独立的步进电机分别驱动固定有棱... 表面等离体共振(SP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表面检测、生化免疫分析、药物筛选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介绍一种自行设计的基于Kretschmann结构的角度检测型SPR生物传感器。该装置采用角度连续扫描的方式,利用2个独立的步进电机分别驱动固定有棱镜和光电检测器件的大小转盘,可以进行单一样本的高精度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具有很高的重复性与稳定性,噪声小、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体共振 Kretschmann结构 转角式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u纳米粒子表面等离子共振效应(SPR)增强Au/Bi_2WO_6异质纳米结构的光催化活性 被引量:6
17
作者 王丹军 王婵 +4 位作者 赵强 郭莉 杨晓 吴娇 付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9-666,共8页
采用水热-光还原法在三维Bi_2WO_6的二级结构纳米片表面原位沉积Au纳米粒子(Au NPs),成功获得了具有可见光响应活性的Au/Bi_2WO_6异质光催化剂,并借助XRD、FE-SEM、HR-TEM、XPS和UV-Vis-DRS谱等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形貌和光吸收特性进行... 采用水热-光还原法在三维Bi_2WO_6的二级结构纳米片表面原位沉积Au纳米粒子(Au NPs),成功获得了具有可见光响应活性的Au/Bi_2WO_6异质光催化剂,并借助XRD、FE-SEM、HR-TEM、XPS和UV-Vis-DRS谱等手段对其物相组成、形貌和光吸收特性进行表征,以罗丹明B(Rh B)和苯酚为模型污染物对其光催化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纯Bi_2WO_6相比,所得Au/Bi_2WO_6异质纳米结构对染料降解具有较高的活性,当Au负载量为1.5at%时,Au/Bi_2WO_6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最好,其光催化降解Rh B和苯酚的表观速率常数分别是纯Bi_2WO_6的1.5倍和2.2倍。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光生空穴(h+)和?O2–是Rh B在Au/Bi_2WO_6催化材料上光催化降解的主要活性物种。机理分析表明,Au/Bi_2WO_6活性增强归因于光生电子从Bi_2WO_6的导带向Au NPs表面迁移,降低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率,同时,Au NPs的等离子共振效应(SPR)拓展了催化剂在可见光区的响应范围,从而显著提高了Au/Bi_2WO_6异质光催化的剂活性。Au NPs修饰Bi_2WO_6异质催化剂光太阳能驱动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潜在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Bi2WO6异质纳米结构 光催化剂 光还原法 电子转移 等离子共振效应(s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R传感器的应用及其发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颖娜 常丽萍 郭淑琴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32-36,共5页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传感器是一项新兴的生物化学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方便快捷、可实现在线检测等许多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环境保护、食品工业等直接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诸多领域。首先介绍了SPR传感器的发展历史及其工...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传感器是一项新兴的生物化学检测技术,具有灵敏度高、检测方便快捷、可实现在线检测等许多优点,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环境保护、食品工业等直接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诸多领域。首先介绍了SPR传感器的发展历史及其工作原理,然后综述了SPR传感器的结构和分类,具体包括棱镜耦合式SPR传感器、集成光波导耦合式SPR传感器、光纤SPR传感器和光栅耦合式SPR传感器的结构,着重描述了SPR传感器的最新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分布式SPR传感器、光纤SERS传感器的发展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传感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棱镜 光波导 光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PR生物传感器检测缺血修饰白蛋白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广 陈龙聪 +3 位作者 李贤 杨萌 陈萌梦 熊兴良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4-146,156,共4页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检测对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纳米金颗粒和混合巯基自组装于金膜表面上,研制了一种快速检测IMA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同时比较了直接法和抑制法的检测下限。结果表明:直接检... 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检测对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利用纳米金颗粒和混合巯基自组装于金膜表面上,研制了一种快速检测IMA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生物传感器。同时比较了直接法和抑制法的检测下限。结果表明:直接检测法可以检测到393ng/L的IMA,而抑制检测法检测限小于5.0 ng/L。与现有的IMA检测方法相比,SPR生物传感器具有特异性好、检测下限低以及检测耗时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混合巯基自组装 缺血修饰白蛋白 纳米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SPR生物传感器检测酸菜发酵液中大肠杆菌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文浩 郑先哲 初国超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7-121,共5页
应用SPR传感器可以快速检测酸菜发酵液中的大肠杆菌,以便检测和控制酸菜发酵液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保证发酵食品安全。采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增大SPR传感器折射信号,获得了传感器的折射率与大肠杆菌浓度的回归方程,实现了对酸菜发酵液中... 应用SPR传感器可以快速检测酸菜发酵液中的大肠杆菌,以便检测和控制酸菜发酵液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保证发酵食品安全。采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增大SPR传感器折射信号,获得了传感器的折射率与大肠杆菌浓度的回归方程,实现了对酸菜发酵液中大肠杆菌浓度快速,精确检测,提高大肠杆菌检测限到104cf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 酸菜发酵液 大肠杆菌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 检测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