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省海水贝类养殖高质量发展探究
1
作者 李楠 戚佳妮 +4 位作者 成丽娜 吴金浩 胡超魁 赫健 王昆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79-81,共3页
基于调研结果,文中从养殖规划布局、养殖容量和养殖结构等角度,结合海域承载力水平对养殖海域的养殖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资政建议和技术对策,以期为辽宁省海水贝类养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海水贝类养殖 养殖容量 海域承载力 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洋贝类结构的仿生水润滑轴承增载减摩性能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金磊 梁鹏 +4 位作者 郭峰 李书义 张晓寒 马旭 朱忆玺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79-90,共12页
目的提高水润滑轴承的承载性能和减摩性能。方法在水润滑轴承表面设计不同形状的海洋贝类织构,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对仿生水润滑轴承进行研究,分析织构形状、织构位置、织构密度及织构轴向分布率对轴承润滑特性的影响。结果通过比较仿生轴... 目的提高水润滑轴承的承载性能和减摩性能。方法在水润滑轴承表面设计不同形状的海洋贝类织构,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对仿生水润滑轴承进行研究,分析织构形状、织构位置、织构密度及织构轴向分布率对轴承润滑特性的影响。结果通过比较仿生轴承和光滑轴承,发现具有仿生织构的轴承承载力显著提高,且泥蚶织构轴承的承载力最大(78.76 N)。3种海洋贝类织构形状差异会影响微动压效应,泥蚶织构、菲律宾蛤仔织构和文蛤织构使得水膜“高压区”分别呈现“子弹形”“U形”和“圆斑形”。织构密度的增加可提升轴承的承载能力和减摩效果,在讨论的织构密度中,当织构密度为34.7%时,增载减摩性能最优。随着织构轴向分布率的增大,产生微动压效应的区域由轴承中部向两端逐步扩展,分布率达到90%时,最大水膜压力可提升19.45%且摩擦因数低于0.01进入“超低摩擦”状态。结论与其他2种贝类织构相比,泥蚶织构对水润滑轴承性能的提升最大,且织构分布于光滑轴承主承载区“下游”位置最能发挥织构的附加动压效应,织构密度和轴向分布率的增大均能提升轴承的承载性能及减摩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贝类织构 水润滑轴承 流固耦合 承载性能 减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配体的麻痹性贝类毒素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3
作者 李敬慧 周迎 秦伟 《海洋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46,共12页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是全球近海污染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藻毒素,严重威胁海洋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快速灵敏地检测环境和海产品中的PSTs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存在仪器设备昂贵、操作步骤繁... 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Toxins,PSTs)是全球近海污染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类藻毒素,严重威胁海洋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快速灵敏地检测环境和海产品中的PSTs至关重要。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存在仪器设备昂贵、操作步骤繁琐、检测耗时长等问题,不能满足现场快速检测的需求。基于核酸适配体的生物传感器因其具有操作简单、灵敏、便携等优点,在PSTs检测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系统综述了近年来PSTs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基于不同信号传导机制的PSTs检测手段,探讨了核酸适配体技术用于PSTs检测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开发核酸适配体传感器用于PSTs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安全 核酸适配体 麻痹性贝类毒素 电化学传感 光学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储量的海洋牧场贝类增养殖品种优化
4
作者 宋瑞强 杨蓓蓓 +1 位作者 杨双 杨勋 《河北渔业》 2025年第3期11-13,共3页
为调整滨州市贝类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水域贝类的固碳量、充分挖掘海洋碳汇潜力,通过对比无棣正海海洋牧场示范区现有主要贝类资源的固碳量和碳储量,辅以水体和沉积物中的碳含量分析,确定文蛤为该海洋牧场固碳优势贝类品种。建议在该海... 为调整滨州市贝类养殖结构、提高养殖水域贝类的固碳量、充分挖掘海洋碳汇潜力,通过对比无棣正海海洋牧场示范区现有主要贝类资源的固碳量和碳储量,辅以水体和沉积物中的碳含量分析,确定文蛤为该海洋牧场固碳优势贝类品种。建议在该海洋牧场将文蛤投放量增至现有数量的5~8倍,并适当降低四角蛤蜊投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州 固碳量 海洋牧场 贝类 品种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海水经济贝类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5
作者 田吉腾 吴薇 +4 位作者 李嘉伟 孙秀俊 席瑞 周丽青 吴彪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4年第2期91-98,共8页
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海水贝类养殖产量在海水养殖总产量中占比最高,并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在新技术、新产业及新业态飞速发展背景下,中国贝类产业在绿色健康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由于中国沿海海域的养殖... 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大国,海水贝类养殖产量在海水养殖总产量中占比最高,并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在新技术、新产业及新业态飞速发展背景下,中国贝类产业在绿色健康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然而,由于中国沿海海域的养殖环境差异较大,而且不同贝类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模式多样,因此,在高质新品种创制、大规格苗种培育及供应、装备机械化智能化提升、全产业链条融合发展等方面仍面临较大挑战,限制了海水贝类产业的绿色发展进程。针对现存问题,结合政策支持、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等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海水贝类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水贝类 贝类养殖 绿色发展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海水贝类增养殖学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构建
6
作者 栗志民 刘志刚 申玉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6期279-282,共4页
海水贝类增养殖学课程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我国海洋类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海水贝类增养殖学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化发展提供... 海水贝类增养殖学课程是水产养殖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我国海洋类人才培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海水贝类增养殖学课程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行的策略和路径。梳理和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对混合式教学的概念界定,提出混合式教学是充分发挥“线上”+“线下”2种教学优势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海水贝类增养殖学课程在线教学资源建设、总体设计思路、思政育人设计和教学内容的组织实施4个方面阐述了该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遵循多元化的构建特点,即评价方式多元化、评价主体多元化和评价内容多元化。构建了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考核评价体系模型,加大了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体现了知识、能力、素质和思政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教学模式 海水贝类增养殖学 多元化 考核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鱼类和贝类染色体组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7
作者 王梅林 郑家声 +1 位作者 朱丽岩 戴继勋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277-284,共8页
综述迄今为止已报道的我国 38种海洋鱼类和 2 2种海洋贝类的染色体组型 ,以及其中 6种鱼和 1种贝的 C-带、Ag- NOR带等细胞遗传学研究的结果 ,并对这项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作了展望。
关键词 海洋 鱼类 贝类 染色体组型 带型 遗传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细菌对赤潮藻生长及其产毒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苏建强 郑天凌 +1 位作者 俞志明 宋秀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4-49,共6页
采用麻痹性贝类毒素小白鼠生物测定法 ,研究了在可控生态条件下两株海洋细菌S1 0 、P42 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及其产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菌株S1 0 在较高浓度下对藻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较低浓度下抑藻生长作用较弱 ,不同... 采用麻痹性贝类毒素小白鼠生物测定法 ,研究了在可控生态条件下两株海洋细菌S1 0 、P42 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及其产毒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菌株S1 0 在较高浓度下对藻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在较低浓度下抑藻生长作用较弱 ,不同浓度的菌株S1 0 均能有效地抑制藻细胞内麻痹性贝类毒素的产生 ,且在较低浓度下效果较好 ;菌株P42 对该藻的作用恰好与S1 0 相反 ,在较低浓度下明显抑制藻细胞的生长 ,不同浓度的菌株P42 也能有效地抑藻产毒 ,且在较高浓度下作用较明显。实验用的藻株毒力约为 ( 0 .95— 1 2 .1 4)× 1 0 - 6MU/cell,属于低毒藻株 ,该藻株在培养第 1 4天达到毒性最高峰 ,峰值为 1 2 .1 4× 1 0 - 6MU/cell,之后逐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塔玛亚历山大藻 麻痹性贝毒 海洋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海洋贝类重金属污染及食用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蔡艳 周亦君 +6 位作者 吴晓艺 吴哲铭 梁兴维 郑安然 钟莺莺 俞雪钧 杨震峰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26-1134,共9页
为全面了解常见海产贝类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对3个不同养殖区域内水煮加工后的牡蛎、缢蛏和血蚶体内的Cd、Cr、Cu、Pb、甲基Hg和无机As等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利用体外生物可利用度分析贝类中重金属在人体胃肠道中的溶解和转化情况,并采用... 为全面了解常见海产贝类的重金属污染状况,对3个不同养殖区域内水煮加工后的牡蛎、缢蛏和血蚶体内的Cd、Cr、Cu、Pb、甲基Hg和无机As等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利用体外生物可利用度分析贝类中重金属在人体胃肠道中的溶解和转化情况,并采用生物质量指数(Pi)和靶标危害系数(THQs)对贝类食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牡蛎中重金属污染水平较高,且Cu、Cd是牡蛎的主要污染因子。Pb和Cd的单项污染指数平均值分别达到4.6675和1.0601,综合污染指数最大值达7.6552,说明部分贝类达到重度污染。体外生物利用度模型表明,贝类中的重金属在人体胃肠道环境下不能完全溶解,其生物利用度在1.1975%~69.5775%之间。采用THQs值评价贝类中金属元素总量和体外消化模型后的含量,以金属总量进行评价时,77.78%贝类样品的THQs值大于1.0;以体外消化模型后的金属元素含量评价时,3个养殖区的牡蛎和象山缢蛏的THQs值大于1.0,表明长期食用牡蛎对人体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并且各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依次为Cd〉无机As〉Cu〉Pb〉甲基Hg〉Cr。本研究结果为评价重金属对人类健康的风险提供了更为可靠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贝类 重金属污染 生物利用度 食用风险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模型估算胶州湾菲律宾蛤仔养殖容量 被引量:18
10
作者 刘学海 王宗灵 +2 位作者 张明亮 王波 孙丕喜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33-740,共8页
贝类的养殖容量是养殖功能海域的生态系统所能容纳的最大养殖个体数量.本文由实测资料建立了胶州湾生态模型 ,计算了浮游植物生物量 ,进而依据饵料收支平衡关系 ,估算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容量 ,研究结果表明 ,各养殖区不同规格蛤... 贝类的养殖容量是养殖功能海域的生态系统所能容纳的最大养殖个体数量.本文由实测资料建立了胶州湾生态模型 ,计算了浮游植物生物量 ,进而依据饵料收支平衡关系 ,估算了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养殖容量 ,研究结果表明 ,各养殖区不同规格蛤仔的养殖容量在1月或3月份最大 ,9月份最小 ;胶州湾5个养殖区内 ,2~2.6cm、2.6~3.3cm和3.3~4cm3种壳长规格菲律宾蛤仔的平均养殖容量分别为603枚/m2 、441枚/m2和362枚/m2 ,胶州湾菲律宾蛤仔的播放密度已经饱和 ;为了保持最大产量、提高养殖品质的同时并将苗种成本降至最低 ,可适当降低播放密度 ;建议红岛东、红岛南、红岛西、胶州、黄岛等5个养殖区菲律宾蛤仔的放养密度分别为718枚/m2 、693枚/m2 、557枚/m2 、805枚/m2和654枚/m2 ,胶州湾平均放养密度为690枚/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态动力学 养殖容量 模型 贝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产贝类调味品的生产技术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志军 贺红军 +1 位作者 马敬俊 张永勤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8-21,共4页
概述了国内海产调味品的现状,并介绍了几种海产贝类调味品的加工工艺。
关键词 海产贝类 贝类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贝类附着敌害生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2
作者 李太武 苏秀榕 +2 位作者 迟庆宏 杨文新 刘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14,共3页
对大连市长海县海域养殖贝类附着敌害生物的种类、附着方式、危害及防治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报告附着敌害生物共 17种 ,其中植物 6种 :海带、裙带菜、鼠尾澡、鹿角藻、萱藻、囊藻 ;动物 11种 :紫贻贝、沙海螂、皮海绵、薮枝螅、细指海葵... 对大连市长海县海域养殖贝类附着敌害生物的种类、附着方式、危害及防治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报告附着敌害生物共 17种 ,其中植物 6种 :海带、裙带菜、鼠尾澡、鹿角藻、萱藻、囊藻 ;动物 11种 :紫贻贝、沙海螂、皮海绵、薮枝螅、细指海葵、才女虫、蛰龙介虫、麦杆虫、藤壶、柄海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贝类 附着敌害生物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产贝类养殖进展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23
13
作者 王如才 郑小东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75-780,共6页
综述了我国贝类养殖中养殖面积、产量和养殖种类不断增加 ;苗种生产技术不断完善 ;引种和育种得到了飞速发展 ,混养与轮养技术取得的宝贵经验等成绩。总结了目前存在并急需解决的引种和育种、污染、超负荷养殖、病害等问题 ,提出了今后... 综述了我国贝类养殖中养殖面积、产量和养殖种类不断增加 ;苗种生产技术不断完善 ;引种和育种得到了飞速发展 ,混养与轮养技术取得的宝贵经验等成绩。总结了目前存在并急需解决的引种和育种、污染、超负荷养殖、病害等问题 ,提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和战略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产养殖 贝类 引种 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育种技术在海水养殖贝类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4
作者 张玉勇 常亚青 宋坚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杂交育种 贝类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贝类利用模式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君 孙恢礼 +3 位作者 吴园涛 翁世兵 林丽云 孙小钰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0-75,共6页
首次将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应用于海洋贝类利用模式上。根据海洋贝类利用技术产业发展的特性和趋势,设计构建了由确定目标和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3个步骤组成的评价体系,挑选了具有典型代表的2种扇贝利用模式进行评价,对其生... 首次将产品生命周期评价方法(LCA)应用于海洋贝类利用模式上。根据海洋贝类利用技术产业发展的特性和趋势,设计构建了由确定目标和范围、清单分析、影响评价3个步骤组成的评价体系,挑选了具有典型代表的2种扇贝利用模式进行评价,对其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固体废弃物、富营养化、温室效应、酸化影响和潜在影响进行对比评价。评价结果显示其中资源消耗、温室效应、酸化影响、潜在健康影响的影响潜值模式2(产品模式为扇贝柱、复合氨基酸、鱼虾饵料和贝壳工艺品)比模式1(产品模式为扇贝柱、食用贝边、鱼虾鲜饵料和饲料添加剂)低;而固体废弃物、富营养化的影响潜值,模式2比模式1高。本评价方法可用于选择和优化海洋贝类的绿色化高值利用模式。研究表明,利用文章提出的海洋贝类利用评价方法可以有效掌握贝类利用的整个过程的环境行为,确定其中优化资源、节省能源和减少污染的关键步骤,为优化利用模式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贝类 生命周期评价 扇贝 高值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沙湾贝类养殖海域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8
16
作者 王增焕 柯常亮 +1 位作者 王许诺 李刘冬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3期24-30,共7页
根据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对流沙湾贝类养殖海域渔业环境综合调查的数据,对海水环境质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综合评价了海水有机污染和营养水平,并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累积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盐度、溶解氧(... 根据2008年5月至2009年2月对流沙湾贝类养殖海域渔业环境综合调查的数据,对海水环境质量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讨论,综合评价了海水有机污染和营养水平,并对沉积物重金属的累积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盐度、溶解氧(DO)、化学耗氧量(COD)、无机氮(D IN)和活性磷酸盐(PO43-)呈季节性变化,其中盐度和D IN的季节变化与该海域季节性降水有关,而DO、COD和PO43-的变化与浮游植物和贝类养殖有关。评价结果显示,流沙湾海域水质清洁,海水氮(N)营养盐过剩而磷(P)贫乏,属于P限制型中等富营养化海域;调查海域沉积物中砷(As)和铅(Pb)处于无污染状态,汞(Hg)和镉(Cd)处于轻度污染,铜(Cu)在部分区域处于中度污染状态;Cu、Pb、As、锌(Zn)和铬(Cr)的潜在生态危害属于轻微,Hg和Cd的潜在生态危害处于中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评价 生态危害 贝类养殖海域 流沙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环境因子对海洋贝类幼虫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5
17
作者 包永波 尤仲杰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海洋贝类 幼虫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州海产贝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检查 被引量:4
18
作者 诸葛青云 胡昕 +3 位作者 潘长旺 梁韶晖 黄慧聪 谭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11-612,共2页
目的了解温州市海洋贝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污染状况。方法 2009年7月在温州沿海地区抽取贝类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在100份样品中,Lm阳性3份,占总数的3.00%。结论温州市海洋贝类已受到Lm的污染,应... 目的了解温州市海洋贝类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的污染状况。方法 2009年7月在温州沿海地区抽取贝类样品进行微生物检测。结果在100份样品中,Lm阳性3份,占总数的3.00%。结论温州市海洋贝类已受到Lm的污染,应加强卫生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污染 贝类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贝类配子及胚胎的低温冷冻保存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岩 陈四清 +1 位作者 于东祥 孙珊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2004年第6期73-78,共6页
综述了海产贝类配子及胚胎的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发展现状 ,对目前的文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 ,讨论了冷冻保存的降温程序、抗冻剂配方以及评价保存效果的指标等方面的问题 ,并对目前在海产贝类配子和胚胎的低温冷冻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 综述了海产贝类配子及胚胎的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发展现状 ,对目前的文献进行了汇总和分析 ,讨论了冷冻保存的降温程序、抗冻剂配方以及评价保存效果的指标等方面的问题 ,并对目前在海产贝类配子和胚胎的低温冷冻研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冷冻保存 海产贝类 配子 胚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沟湾农药残留及贝毒对海洋环境质量影响和主要食用贝类健康风险评估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丕喜 郝林华 +8 位作者 杜蓓蓓 韩彬 高春蕾 张志新 连岩 田金玲 赵城南 孔昊明 李连森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91,共11页
根据2009-04—2010-02隔月6个航次桑沟湾9个调查站位贝类养殖区有机氯(OCPs)、有机磷(OPPs)农药残留和麻痹性贝毒(PSP)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它们在该海域海水中、表层沉积物中和主要贝类(栉孔扇贝、太平洋牡蛎和菲律滨蛤仔)体内的... 根据2009-04—2010-02隔月6个航次桑沟湾9个调查站位贝类养殖区有机氯(OCPs)、有机磷(OPPs)农药残留和麻痹性贝毒(PSP)的调查资料,分析了它们在该海域海水中、表层沉积物中和主要贝类(栉孔扇贝、太平洋牡蛎和菲律滨蛤仔)体内的含量水平,就农药残留及贝毒污染对海洋环境质量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和类别划分,并对主要食用贝类中农药残留和贝毒的暴露水平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桑沟湾贝类养殖区海水质量、沉积物质量和养殖贝类质量水平范围为1~2级,平均分别为2级、1级和1级,养殖生态环境综合质量水平为2级;总体上,该海域海洋环境综合质量处于良好水平,贝类产区生态环境质量为1类区(清洁区)。即该海域农药残留及贝毒污染对海洋环境质量影响较小或无明显影响。另外,针对食用桑沟湾贝类水产品的消费人群进行了农药残留及贝毒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调查人群食用贝类中OCPs中的HCHs和DDTs、OPPs中的马拉硫磷和甲基对硫磷、PSP的日摄入量分别为0.75,2.11,0.19,0.09和1.22μg/(人·d),其摄入量低于ADI的推荐限值,因此桑沟湾主要食用贝类中农药残留及贝毒污染的健康风险处于安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沟湾 海洋环境质量 农药残留 麻痹性贝毒 食用贝类 健康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