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锌冶炼废水反渗透高倍浓缩工艺改造工程实例
1
作者 夏传 刘双 +4 位作者 高伟 王水云 李绪忠 李运龙 袁静怡 《工业水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5-199,共5页
以西南地区某锌冶炼废水工程为例,针对锌冶炼废水系统存在的产水率低、产水水质差的情况,从工程概况及物料计算出发,重新设计深度处理工艺及选型设备,最终确定采用“中、高压反渗透浓缩减量+低压反渗透脱盐淡化”深度处理工艺。废水依... 以西南地区某锌冶炼废水工程为例,针对锌冶炼废水系统存在的产水率低、产水水质差的情况,从工程概况及物料计算出发,重新设计深度处理工艺及选型设备,最终确定采用“中、高压反渗透浓缩减量+低压反渗透脱盐淡化”深度处理工艺。废水依次经过多介质过滤器、外压式超滤装置、螯合树脂软化,出水进入中压反渗透(一级RO)+高压碟管式反渗透(DTRO)浓缩,中高压RO浓水冲渣消耗,中高压RO产水再辅以低压反渗透(二级RO)脱盐淡化,二级RO产水回用作循环水系统的补充水。该改造工程实现了废水高倍浓缩,产水总溶解性固体(TDS)26~37 mg/L、总硬度(以CaCO_(3)计)2~8 mg/L、电导率34.8~78.2μS/cm,浓水外排率≤15%,系统回收率≥68%,脱盐率≥98%,废水资源化的运行成本为7.63元/m^(3)(扣减收益),为锌冶炼废水反渗透高倍浓缩处理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冶炼废水 膜高倍浓缩 水盐平衡 废水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含盐矿井水处理利用技术综述
2
作者 毛维东 郭中权 +7 位作者 付元 杨久利 徐旭峰 吴艳涛 唐志鹏 张军 崔东锋 朱俊兆 《煤炭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65-376,共12页
我国煤炭生产以井工开采为主,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含盐矿井水在排放量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煤矿含盐矿井水是指水中全盐量超过1000mg/L的矿井水。根据离子成份占比不同,我国含盐矿井水分为氯化物型、硫酸盐型、碳酸盐型、氯化物–硫酸盐... 我国煤炭生产以井工开采为主,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含盐矿井水在排放量的占比呈现上升趋势。煤矿含盐矿井水是指水中全盐量超过1000mg/L的矿井水。根据离子成份占比不同,我国含盐矿井水分为氯化物型、硫酸盐型、碳酸盐型、氯化物–硫酸盐型和复合型等5个类型,其中以氯化物型、硫酸盐型、氯化物–硫酸盐型为主。针对矿井水全盐量超标问题,国家及地方均出台了限盐排放要求,开展了含盐矿井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和实际应用。阐述了国内外含盐矿井水处理技术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分析了预处理工艺、膜浓缩工艺和蒸发结晶工艺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含盐矿井水全过程处理技术采用“预处理+多级膜浓缩+分盐结晶”的组合工艺,按膜浓缩预处理工艺的不同,分别论述了高效反渗透处理技术(HERO)和适度分步协同处理技术(SPMS2)的技术特点、适用范围和应用现状;按分盐结晶工艺的不同,分别论述了蒸发分盐结晶技术和纳滤分盐结晶技术的技术特点、适用范围和应用现状。针对当前膜浓缩技术和蒸发结晶技术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提出:持续开发高效短流程膜浓缩和低碳蒸发结晶处理技术和设备;持续研究低价值副产盐转化和高价值成分的提取技术;积极探索低品位热源、地热或光伏电能与含盐矿井水联合处理模式;积极探索区域含盐矿井水的集中处理模式;探讨离网新能源应用的技术、政策、经济可行性,研究自然强化蒸发浓缩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盐矿井水 适度分步协同处理 高效反渗透 膜浓缩 蒸发结晶 脱盐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品位铋多金属精矿加压碱浸分离钼、钨、硫和铋 被引量:1
3
作者 何鲁华 彭俊 +4 位作者 沈裕军 刘强 周小舟 朱安宇 王垣智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7-71,共5页
针对传统铋精矿冶炼原料适应性差、不适于低品位铋精矿、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率低、火法冶炼产生低浓度SO_(2)治理难、成本高等问题,以柿竹园低品位铋多金属精矿为原料,提出加压氧化碱浸分离钼、钨、硫和铋的新工艺,研究了碱用量、时间、... 针对传统铋精矿冶炼原料适应性差、不适于低品位铋精矿、有价金属综合回收率低、火法冶炼产生低浓度SO_(2)治理难、成本高等问题,以柿竹园低品位铋多金属精矿为原料,提出加压氧化碱浸分离钼、钨、硫和铋的新工艺,研究了碱用量、时间、温度、总压及液固比等因素对钼、钨、硫、铋浸出率的影响。在优化工艺条件下,钼、钨、硫的浸出率分别达99.73%、90.81%和97.69%,铋不浸出在渣中富集,实现了低品位铋多金属精矿中钼、钨、硫与铋的高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品位铋多金属精矿 加压碱浸 高效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浆固形物含量及浆液深度对腐竹生产及品质的影响
4
作者 张炎 任广跃 +2 位作者 段续 刘文超 王喆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6-202,共7页
目的:确定腐竹高效优质生产适宜的豆浆固形物含量和浆液深度。方法:探究豆浆固形物含量和浆液深度对腐竹得率、成膜速率、营养成分、机械性能、蒸煮损失率和复水比等的影响。结果:当豆浆固形物含量为6%,豆浆浆液深度为6 cm时,腐竹得率(3... 目的:确定腐竹高效优质生产适宜的豆浆固形物含量和浆液深度。方法:探究豆浆固形物含量和浆液深度对腐竹得率、成膜速率、营养成分、机械性能、蒸煮损失率和复水比等的影响。结果:当豆浆固形物含量为6%,豆浆浆液深度为6 cm时,腐竹得率(34.68%)和营养物质含量最高,其蛋白质含量为51.05%,脂肪含量为23.42%,且抗拉强度和复水性较好,分别为3.74 MPa和3.80 g/g。结论:综合考虑腐竹得率、成膜速率和食用品质等指标,建议采用豆浆固形物含量6%,豆浆浆液深度6 cm进行腐竹的高效优质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竹 豆浆固形物含量 豆浆浆液深度 高效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光光伏电池系统热管式换热器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海飞 邵永辉 +3 位作者 杨慧涵 王韵杰 黄华龙 杨洁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73,共7页
针对在高倍聚光下光伏电池效率受表面温度的影响,文章对聚光光伏电池系统中耦合翅片热管散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水冷、风冷情况下,研究了热管散热器的翅片数量、分布、流体流量对电池效率、温度表面均匀性的影响,并将研究结果与... 针对在高倍聚光下光伏电池效率受表面温度的影响,文章对聚光光伏电池系统中耦合翅片热管散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在水冷、风冷情况下,研究了热管散热器的翅片数量、分布、流体流量对电池效率、温度表面均匀性的影响,并将研究结果与普通散热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水冷型热管散热器的电池表面温差较低,均匀性和电池效率较高;在流量为0.64 m/s,翅片间距为1.5 mm,翅片厚度为0.4 mm的工况下,电池的综合性能最优,表面温度为314 K,温差小于1 K,均匀性良好,电效率为31.25%,热效率为66.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光光伏电池 高倍聚光 热管散热器 表面温度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浓度聚合物驱油方法 被引量:22
6
作者 杨付林 杨希志 +2 位作者 王德民 李君 刘洋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26,共3页
在室内两维纵向非均质岩心上,研究了高质量浓度聚合物驱注入时机、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段塞体积及段塞组合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质量浓度越高,采收率越大,产出液处理量越小,经济效益越大;越早转注高质量浓度聚合物... 在室内两维纵向非均质岩心上,研究了高质量浓度聚合物驱注入时机、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段塞体积及段塞组合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质量浓度越高,采收率越大,产出液处理量越小,经济效益越大;越早转注高质量浓度聚合物驱采收率越大;随着聚合物段塞体积的增大,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加,但聚合物段塞体积增大到一定值后,采收率增加的速率开始变缓;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越高,驱油效果越好;在聚合物总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阶梯段塞驱油效果略优于整体段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高采收率 黏弹性 高质量浓度聚合物 驱油效果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芍药甙的含量 被引量:15
7
作者 蒋学华 刘世端 +1 位作者 徐萍 郑琰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9-30,共2页
建立了血浆中芍药甙的分析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998。选定间羟基苯甲酸为内标。以内标加校正因子定量可以提高方法精密度。校正因子的测定结果符合《中国药典(1990年版)》中色谱法的规定。方法平均回收率97.13%,最低检测量为5.6ng;... 建立了血浆中芍药甙的分析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0.9998。选定间羟基苯甲酸为内标。以内标加校正因子定量可以提高方法精密度。校正因子的测定结果符合《中国药典(1990年版)》中色谱法的规定。方法平均回收率97.13%,最低检测量为5.6ng;日内变异系数为0.39%,日间变异系数为1.17%。本方法为芍药甙的体内样品分析提供了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同时,利用该法对含芍药的百合固金汤冲剂进行了家兔体内吸收的初步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芍药甙 血浆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苯胺饱和颗粒活性炭生物再生特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爱丽 杨桦 +1 位作者 金若菲 周集体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7,共7页
采用分批培养法,对吸附苯胺饱和颗粒活性炭进行了生物再生,考查了其生物再生特性.结果表明:生物再生速率与微生物生长状况和初始生物量有关.微生物适应期,再生效率快速增长,以水的解吸作用为主.微生物对数生长期,再生效率下降,主要是由... 采用分批培养法,对吸附苯胺饱和颗粒活性炭进行了生物再生,考查了其生物再生特性.结果表明:生物再生速率与微生物生长状况和初始生物量有关.微生物适应期,再生效率快速增长,以水的解吸作用为主.微生物对数生长期,再生效率下降,主要是由于降解速率慢的有机中间产物被活性炭吸附.微生物稳定期,再生效率缓慢上升,主要是由苯胺及其降解速率慢的中间产物的解吸速率慢造成的.增加初始生物量可以提高生物再生速率.再生过程中,表观苯胺的降解和矿化基本同步,中间产物处于吸附-解吸动态平衡.饱和苯胺活性炭在生物再生中,可以解除高浓度苯胺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从而提高苯胺的生物降解速率.再生平衡时再生效率与初始生物量和微生物生长状况无关,受苯胺及其中间产物的解吸速率控制.5次吸附饱和-再生平衡循环的再生效率稳定在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苯胺废水 颗粒活性炭 生物再生 再生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入口浓度下PV型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计算 被引量:6
9
作者 罗晓兰 易伟 +1 位作者 张海玲 魏耀东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417-2423,共7页
基于Muschelknautz分离模型,以PV型旋风分离器为对象,针对高入口浓度的分离效率的计算,将旋风分离器分离空间的气固分离过程划分为2个区域,提出了串级分离模型。当入口浓度大于临界入口浓度时,旋风分离器内有器壁附近的颗粒支配区和中... 基于Muschelknautz分离模型,以PV型旋风分离器为对象,针对高入口浓度的分离效率的计算,将旋风分离器分离空间的气固分离过程划分为2个区域,提出了串级分离模型。当入口浓度大于临界入口浓度时,旋风分离器内有器壁附近的颗粒支配区和中心区域的气体支配区。颗粒支配区内颗粒速度大于气体速度,颗粒夹带气体沿器壁螺旋下行进入灰斗被全部捕集,形成了颗粒的一级分离;气体支配区内气体速度大于颗粒速度,气体携带颗粒做旋转运动进行离心分离过程,形成了颗粒的二级分离。旋风分离器总的气固分离过程是一级分离和二级分离的叠加。通过高入口浓度的实验对串级分离模型进行了验证,基于串级分离模型给出的PV型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与实测值较吻合。研究表明旋风分离器临界入口浓度对总效率的计算影响较大。串级分离计算模型包含了结构参数和气、固相物性等参数,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可以满足PV型旋风分离器的工程计算和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风分离器 高入口浓度 分离效率 分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压缩式热泵蒸发系统在碱液浓缩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赵庆霞 陶乐仁 +5 位作者 黄理浩 高祥虎 高晓凯 魏义平 程建 密洁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93,共3页
采用双效逆流机械压缩式热泵对纺织印染厂的废碱液进行蒸发浓缩回收再利用。给出了系统流程,进行了一效、二效蒸发器热平衡计算与系统能效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可以把质量分数6%的稀碱液浓缩到25.5%,系统能效比为12.26,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关键词 碱液浓缩 热泵蒸发 高能效 板式升膜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井下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技术 被引量:37
11
作者 杨宝贵 王俊涛 +2 位作者 李永亮 李文超 李峥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2-26,共5页
为有效控制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结合煤矿充填开采现状,提出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方法。运用相似模拟方法,从上覆岩层的移动形式、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工作面周期来压强度及合理支架工作阻力等多个... 为有效控制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移动,进一步提高煤炭资源采出率,结合煤矿充填开采现状,提出煤矿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方法。运用相似模拟方法,从上覆岩层的移动形式、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范围、工作面周期来压强度及合理支架工作阻力等多个方面,研究了高浓度胶结充填开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以此矿压显现规律为依据,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充填开采液压支架和隔离支架,使之能够在形成较大充填空间的同时,减小工作面充填前顶板下沉量。同时阐述了高浓度胶结充填工作面布置形式及充填基本工艺,实现采煤和充填材料凝固平行作业,有效提高了工作面充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胶结充填 矿压显现规律 充填液压支架 采出率 充填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油藏条件下聚合物驱油效率实验——以泌阳凹陷双河油田为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韩杰 张丽庆 +1 位作者 周永强 汤达祯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97-800,共4页
针对泌阳凹陷双河V下区块高温(84.3℃)低渗透的油藏条件,选取不同水解度的聚合物1630s和ZL-I进行驱油效率实验。通过不同浓度聚合物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实验发现,高浓度聚合物由于具有较高的粘弹性,驱油效率明显高于低浓度聚合物,但考虑到... 针对泌阳凹陷双河V下区块高温(84.3℃)低渗透的油藏条件,选取不同水解度的聚合物1630s和ZL-I进行驱油效率实验。通过不同浓度聚合物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实验发现,高浓度聚合物由于具有较高的粘弹性,驱油效率明显高于低浓度聚合物,但考虑到经济因素,建议注入浓度为1 600~2 000 mg/L。不同段塞尺寸驱替实验说明,注入大段塞聚合物比注入低段塞驱油效率更高,但超过0.5 PV时驱油效率提高缓慢,故段塞尺寸为0.4~0.5 PV。由聚合物老化前、后对比驱油实验得出,低水解度聚合物1630s更适合此高温油藏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度 水解度 段塞尺寸 驱油效率 高温油藏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煤层注液态CO_2压裂增透技术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砺 魏高明 +3 位作者 李珍宝 张继兵 吴鹏 李秀山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11,共6页
基于液态CO_2的低温冻结及相变增压特性能够有效致裂煤体,可以达到煤层增透的目的。在淮南矿区张集北矿17246工作面开展了煤层注液态CO_2压裂增透技术工业性试验,沿工作面走向布置2个压裂钻孔、12个抽采钻孔,分2个阶段进行压裂试验,压... 基于液态CO_2的低温冻结及相变增压特性能够有效致裂煤体,可以达到煤层增透的目的。在淮南矿区张集北矿17246工作面开展了煤层注液态CO_2压裂增透技术工业性试验,沿工作面走向布置2个压裂钻孔、12个抽采钻孔,分2个阶段进行压裂试验,压注液态CO_2共计4.0 t。对Y1、Y2压裂钻孔的压力、流量及泵压进行在线监测,实测压裂后连续26 d瓦斯抽采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压裂液流量随压力升高呈现波动特性,试验工艺系统稳定;抽采支管的瓦斯纯流量是压裂前的2.1~3.2倍,瓦斯浓度是压裂前的1.6~3.1倍,累计26 d的瓦斯抽采总量为32 288.57 m3,与普通密置钻孔抽采瓦斯技术相比,经液态CO_2压裂后煤层瓦斯抽采效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煤层 液态CO2 压裂增透 瓦斯浓度 瓦斯纯流量 抽采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灰在高温旋风除尘器内捕集过程数值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姚锡文 许开立 +3 位作者 张秀敏 徐青伟 李力 李季硕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7-192,共6页
生物质气化站旋风除尘器的内部流场为高温强旋湍流流场,研究其中生物质飞灰颗粒在该高温流场中的运动和分布规律十分必要。鉴于高温下测量飞灰颗粒的运动和分布规律较为困难,应用FLUENT软件对高温旋风除尘器内部风流-飞灰耦合运移规律... 生物质气化站旋风除尘器的内部流场为高温强旋湍流流场,研究其中生物质飞灰颗粒在该高温流场中的运动和分布规律十分必要。鉴于高温下测量飞灰颗粒的运动和分布规律较为困难,应用FLUENT软件对高温旋风除尘器内部风流-飞灰耦合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旋风除尘器内部的静压、动压和全压分布均呈现良好的轴对称性;飞灰颗粒整体浓度分布呈螺旋状分布,分离空间的浓度较高,而环形空间顶端出现"顶灰环"现象,器壁附近则呈现波浪状;当燃气温度为200℃时,旋风除尘器的分离效率在风速为24 m/s时最高;在生物质气化站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进入旋风除尘器燃气的实际温度来调节风机参数,以使燃气的进口速度调到最佳,进而使分离效率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灰 旋风除尘器 高温燃气 浓度分布 进口风速 分离效率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吸入容积效率实测活塞泵排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光明 马星民 +2 位作者 赵巧芝 辛晨 吴淼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985-1990,共6页
为了能够准确测量活塞泵实际排量,根据往复式活塞泵排量计量原理,基于测量吸入容积效率的方法来计算活塞泵实际排量。首先针对影响吸入容积效率的主要因素,自行研制了一种高浓度黏稠物料吸入容积效率测试装置,然后简要介绍了测试装置的... 为了能够准确测量活塞泵实际排量,根据往复式活塞泵排量计量原理,基于测量吸入容积效率的方法来计算活塞泵实际排量。首先针对影响吸入容积效率的主要因素,自行研制了一种高浓度黏稠物料吸入容积效率测试装置,然后简要介绍了测试装置的组成及测试原理,建立了基于吸入容积效率计算实际排量的数学模型,再者开展高浓度煤泥实验,通过改变煤泥的质量分数、吸料速度、料缸长径比等工况来研究大口径活塞泵吸入容积效率,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该方法计算活塞泵实际排量,不仅更符合工程实际,而且能够研究何种工况下实际排量更接近于理论排量,为提高泵送效率及工程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浓度黏稠物料 活塞泵排量 吸入容积效率 测试装置 高浓度煤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H缓凝型高性能减水剂的研制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振平 蒋正武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28-133,共6页
比较了木质素磺酸钙和木质素磺酸钠2种普通减水剂的基本性能,并对几种糖类缓凝剂与萘系高效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复合掺加时的减水增强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缓凝剂组分并将其与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萘系高效减水剂复... 比较了木质素磺酸钙和木质素磺酸钠2种普通减水剂的基本性能,并对几种糖类缓凝剂与萘系高效减水剂、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复合掺加时的减水增强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选择合适的缓凝剂组分并将其与木质素磺酸盐减水剂、萘系高效减水剂复合,配制出了掺量低(质量分数为0.30%~0.50%)、减水率大、具有一定缓凝作用、后期增强效果相当明显的高性能减水剂TSH.另外比较了TSH与普遍使用的萘系高效减水剂SN-Ⅱ的一些主要性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减水剂 TSH 萘系高效减水剂 缓凝型 木质素磺酸盐 研制 木质素磺酸钠 木质素磺酸钙 主要性能指标 增强效果 试验研究 质量分数 缓凝剂 减水率 复合 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浓度聚合物驱油体系对不同渗透率油层的动用状况研究 被引量:14
17
作者 胡锦强 吴文祥 张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5-87,共3页
本研究中使用分子量2.5×107的一种抗盐HPAM,柱状人造均质岩心,实验条件模拟大庆主力油藏条件,聚合物溶液用矿化度3700 mg/L的盐水配制。聚合物溶液在岩心中的阻力系数Fr和残余阻力系数Frr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大和岩心渗透率的减小而增... 本研究中使用分子量2.5×107的一种抗盐HPAM,柱状人造均质岩心,实验条件模拟大庆主力油藏条件,聚合物溶液用矿化度3700 mg/L的盐水配制。聚合物溶液在岩心中的阻力系数Fr和残余阻力系数Frr随聚合物浓度的增大和岩心渗透率的减小而增大,高浓(2500 mg/L)溶液与常浓(1000 mg/L)溶液的Fr值比和Frr值比,岩心Kg=1.0μm2时最小,分别为3.7和3.2,Kg=1.5μm2时最大,为30.0和29.3,Kg=0.5μm2时为3.3和14.1。在Kg为2.26,0.47,0.15μm2的高、中、低渗三岩心并联的非均质模型上,水驱之后注入高浓溶液0.570 PV,与注入常浓溶液1.425 PV相比,高、中、低渗岩心和岩心组的聚驱采收率增值分别提高1.6%,2.1%,8.9%和4.2%,最终采收率分别提高2.0%,2.9%,9.1%和4.7%。讨论了常浓和高浓聚合物驱中不同渗透率油层(岩心)的动用程度。表3参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溶液 高浓度 渗流参数 驱油效率 非均质物理模型 聚合物驱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体企业金融化抑制了企业创新吗?——基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创新双元视角 被引量:33
18
作者 潘海英 王春凤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9-58,共10页
基于2009—2017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创新投资和创新效率双元视角考察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并分析在不同内外部环境下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化显著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投资和创新效率。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低相比,... 基于2009—2017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从创新投资和创新效率双元视角考察金融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效应,并分析在不同内外部环境下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化显著抑制了企业的创新投资和创新效率。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低相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时金融化对创新投资的抑制作用增强,对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则会减弱;客户集中度高缓解了金融化对创新效率的负面影响,而财务柔性削弱了金融化对创新投资的负面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金融化对创新投资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即存在一个合理的金融化水平波动区间,在这一区间内金融化对创新投资的“挤出”效应最小,但无证据表明金融化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此外,金融化还会通过抑制创新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应发挥深远的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化 创新投资 创新效率 全要素生产率 高质量发展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 客户集中度 财务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精矿提质降杂技术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樊绍良 段其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8-41,共4页
论述了铁精矿提质降杂是铁矿选矿厂生存及发展的需要 ,介绍了铁精矿提质降杂的工艺、设备、药剂 。
关键词 品质 杂质 铁精矿 提质降杂 弱磁选精选设备 反浮选工艺 高效捕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下游洪水冲淤特性及高效输沙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李小平 李勇 曲少军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71-73,共3页
以黄河下游实测洪水资料为基础,对洪水冲淤特性及高效输沙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洪水平均流量大于2 000 m3/s后,排沙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洪水平均含沙量的大小;②输沙水量与排沙比的关系因含沙量的不同而分带分布,同一含沙量级洪... 以黄河下游实测洪水资料为基础,对洪水冲淤特性及高效输沙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洪水平均流量大于2 000 m3/s后,排沙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洪水平均含沙量的大小;②输沙水量与排沙比的关系因含沙量的不同而分带分布,同一含沙量级洪水的输沙水量随着排沙比的增大而减小,当排沙比达到一定程度后,随着排沙比的增大,输沙水量不再明显减小;③可以用平均流量为3 200 m3/s、平均含沙量为65 kg/m3的水沙搭配来代表黄河下游高效输沙洪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沙比 高效输沙洪水 冲淤特性 平均流量 平均含沙量 黄河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