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supercritical CO_2 fluid technique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hBMP-2-loaded PLLA microspheres
1
作者 Jiang Wu1,Yunqing Kang2,Guangfu Yin2,Huaiqing Chena(aInstitute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West China Center of Medical Sciences,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b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64)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2009年第S1期114-114,共1页
Introduction The use of supercritical fluids such as supercritical CO<sub>2</sub>(scCO<sub>2</sub>) has provided a ’clean’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methods of protein delive... Introduction The use of supercritical fluids such as supercritical CO<sub>2</sub>(scCO<sub>2</sub>) has provided a ’clean’ and 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traditional methods of protein delivery systems.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LA A supercritical co2 fluid technique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evaluation of rhBMP-2-loaded PLLA microspheres SEDS c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模型的超临界CO_(2)压裂返排微观机制
2
作者 谢平 王海柱 +4 位作者 王斌 张云鹏 徐润滋 麦汉 董卓鑫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7-65,74,共10页
为揭示超临界CO_(2)压裂后压裂流体的返排机制,设计搭建了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实验平台,设计制作了含天然微裂缝的微流控模型,研究了超临界CO_(2)压裂后CO_(2)返排规律,对比了CO_(2)和常规水基压裂液返排特征及储层流体运移分布规律。结... 为揭示超临界CO_(2)压裂后压裂流体的返排机制,设计搭建了高温高压微观可视化实验平台,设计制作了含天然微裂缝的微流控模型,研究了超临界CO_(2)压裂后CO_(2)返排规律,对比了CO_(2)和常规水基压裂液返排特征及储层流体运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CO_(2)的可压缩性与溶解性是影响超临界CO_(2)返排的重要因素,使得CO_(2)在地层中几乎无游离态残余,同时也导致CO_(2)的返排速度更慢,返排时间更长。明确了裂缝走向与压力梯度的夹角是影响压裂液缝内返排的主要因素,夹角<45°时,压力对缝内流体的驱动效果较为明显,返排效果较好;夹角>45°时,返排效果较差。研究结果可为CO_(2)压裂返排工艺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返排 超临界co_(2) 微裂缝 储层流体运移 微观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靶点的对比分析
3
作者 周贝 王伟雄 +3 位作者 赵子博 郭玉英 胡裕泽 王一飞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7,共16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体外实验,对比分析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理,为以艾叶挥发油为基础开发抗特应性皮炎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 2流体...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细胞体外实验,对比分析水蒸气蒸馏提取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药效成分和作用机理,为以艾叶挥发油为基础开发抗特应性皮炎的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使用水蒸气蒸馏法和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法提取艾叶挥发油,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化学成分。使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2种艾叶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相关靶点和通路,并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探究2种挥发油抗特应性皮炎的活性。结果: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Artemisia argyi essential oil obtained by steam distillation,AEOSD)中有65种化合物,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挥发油(Artemisia argyi essential oil obtained by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AEOSFE)中有89种化合物,有44种化合物同时存在于2种挥发油中。网络药理学分析发现,桉叶油醇、α-蛇麻烯是AEOSD抗特应性皮炎的主要潜在药效成分,丁香酚、桉叶油醇、α-蒎烯是AEOSFE抗特应性皮炎的主要潜在药效成分;AEOSD可能通过调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生物合成过程、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正向调节生物过程、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来影响特应性皮炎的进展,而AEOSFE可能通过调控NO的生物合成过程、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的分化、PI3K-Akt信号通路及炎症介质调节TRP通道等来影响特应性皮炎的进展。体外实验结果表明,AEOSD和AEOSFE均能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的NO过度释放,可分别减少靶点炎症因子IL-1β、IL-6、TNF和IL-1β、IL-6、PTGS2的表达。结论:AEOSD和AEOSFE在化学成分组成和抗特应性皮炎的作用靶点通路上有所不同,但对RAW264.7细胞的抗炎活性均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挥发油 特应性皮炎 网络药理学 水蒸气蒸馏 超临界co 2流体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春沟区块页岩气超临界CO_(2)增能压裂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余前港 荣双 +4 位作者 毛国扬 崔连文 彭根博 向传刚 王旭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7-83,共7页
目的目前,超临界CO_(2)压裂应用前景广阔,为更好地指导现场应用,亟需明确超临界CO_(2)压裂的起裂压力和裂缝扩展规律。方法考虑压裂过程温度变化对CO_(2)物性的影响以及岩石中的热应力作用,建立热流固耦合超临界CO_(2)压裂模型。探究了... 目的目前,超临界CO_(2)压裂应用前景广阔,为更好地指导现场应用,亟需明确超临界CO_(2)压裂的起裂压力和裂缝扩展规律。方法考虑压裂过程温度变化对CO_(2)物性的影响以及岩石中的热应力作用,建立热流固耦合超临界CO_(2)压裂模型。探究了水平应力差、天然裂缝逼近角以及CO_(2)注入温度对裂缝起裂的影响。结果在阳春沟Y井开展的现场试验表明:与水力压裂相比,超临界CO_(2)压裂可以明显降低裂缝起裂压力,即使在高水平应力差下,仍可以获得复杂的裂缝形态;天然裂缝逼近角增大,起裂压力随之增大,裂缝复杂程度增加;CO_(2)注入温度与地层温差越大,热应力作用越明显,裂缝形态越复杂。结论现场应用显示注入前置超临界CO_(2)可以有效降低起裂压力,有利于提高后续水力压裂的缝内净压力,增强储层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压裂 热流固多场耦合 热应力 相场模型 阳春沟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干法压裂用支化硅氧烷及含氟聚合物类增稠剂研究现状与应用进展
5
作者 杜代军 李金涛 +2 位作者 蒲万芬 赵金洲 熊颖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72,共11页
近年来,CO_(2)干法压裂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无水压裂技术已成为致密油气藏开发的重要研究方向。经调研发现,CO_(2)干法压裂技术尚未成熟,主要是因液态或超临界CO_(2)黏度低而存在滤失量大、携砂性能差等问题,需要加入增稠剂来提高CO_(2)的... 近年来,CO_(2)干法压裂技术作为一种新型无水压裂技术已成为致密油气藏开发的重要研究方向。经调研发现,CO_(2)干法压裂技术尚未成熟,主要是因液态或超临界CO_(2)黏度低而存在滤失量大、携砂性能差等问题,需要加入增稠剂来提高CO_(2)的黏度。针对硅氧烷类增稠剂需借助大量助溶剂、其他增稠剂而增稠效果不理想、温度压力适应性差等问题,从增稠机理和增稠特性两方面概述了目前支化硅氧烷类(不使用或少量使用助溶剂)及含氟类增稠剂CO_(2)压裂液增稠剂的研究进展,并在增稠特性部分综述了这两类增稠剂的结构特征和性能特点。其次,对国内相关液态CO_(2)和超临界CO_(2)干法压裂技术现场应用进行综述。最后,分别从增稠机理、增稠性能和现场应用方面对干法压裂CO_(2)增稠剂及其压裂液体系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压裂 超临界co_(2) 增稠剂 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渗透率储层超临界CO_(2)改造模拟研究
6
作者 孙景行 孙晓冬 +2 位作者 郭东明 李守定 赫建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4-1346,共13页
水力压裂是非常规能源开发中的一种高效储层改造方法,近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压裂液,相比于水基压裂液由于其具有更高的压裂能力而备受关注。但在基质渗透率(RMP)相对较高的储层岩石中,将超临界二氧化碳... 水力压裂是非常规能源开发中的一种高效储层改造方法,近年来超临界二氧化碳(S-CO_(2))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压裂液,相比于水基压裂液由于其具有更高的压裂能力而备受关注。但在基质渗透率(RMP)相对较高的储层岩石中,将超临界二氧化碳用于压裂会出现较高的滤失。本文通过离散裂缝网络(DFN)方法对考虑天然裂缝系统的不同储层进行了模拟,对用水压裂(WF)和用S-CO_(2)压裂(SCF)在不同岩石基质渗透率储层中的适用性及压裂能力进行了模拟研究。与常用的水基压裂液相比,在等同条件下S-CO_(2)的黏度和密度较低,更容易使储层岩石破裂并生成更为复杂的裂缝网络。但是在岩石基质渗透率相对较高的储层中,裂缝不断扩展会导致S-CO_(2)滤失量的不断加剧,严重影响裂缝流体压力的提升,并进一步影响到裂缝的扩展。数值模拟结果也呈现了压裂期间裂缝长度增长趋势出现近水平发展拐点,而这一现象恰恰反映流体滤失对裂缝扩展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提高压裂液注入速度可以缩短压裂时间,从而有效降低滤失对压裂的影响。计算结果清楚地表明了岩石基质渗透率的重要性,这一结果可以直接用于S-CO_(2)压裂适用性及生产能力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储层压裂 岩石基质渗透率 压裂液滤失 位移间断边界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聚酯纱线的超临界CO_(2)萃取除油工艺 被引量:1
7
作者 郑福尔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5-80,共6页
再生聚酯在纺纱时需加入纺丝油剂,油剂会影响后续染色过程。为减少油剂对后续染色过程的影响,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研究了再生聚酯纱线在超临界体系下的除油效果,选取除油温度、压力、时间、CO_(2)流量作为研究因素,利用响应面... 再生聚酯在纺纱时需加入纺丝油剂,油剂会影响后续染色过程。为减少油剂对后续染色过程的影响,采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法,研究了再生聚酯纱线在超临界体系下的除油效果,选取除油温度、压力、时间、CO_(2)流量作为研究因素,利用响应面法对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进一步对除油后纱线性能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除油温度64℃,除油压力21 MPa,除油时间60 min,CO_(2)流量415 kg/h,在此条件下再生聚酯纱的除油率可达到78%,超临界CO_(2)除油后的纱线表面油剂有一定减少,纱线物理结构未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流体 响应面 再生聚酯 除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超临界流体工艺对退化的Ni/β-Ga_(2)O_(3)肖特基势垒二极管电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宋昱杉 陈浩 +7 位作者 李松 杨明超 杨松泉 杨森 周磊簜 耿莉 郝跃 欧阳晓平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74-1583,共10页
先进半导体工艺是提升β-Ga_(2)O_(3)基器件电学性能和修复其在工作环境中性能退化效应的关键技术。近年来,低温超临界流体工艺在降低半导体器件界面态、修复刻蚀工艺损伤和提高器件稳定性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本研究采用130℃和20 MP... 先进半导体工艺是提升β-Ga_(2)O_(3)基器件电学性能和修复其在工作环境中性能退化效应的关键技术。近年来,低温超临界流体工艺在降低半导体器件界面态、修复刻蚀工艺损伤和提高器件稳定性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本研究采用130℃和20 MPa的N_(2)O流体,对暴露在空气环境中导致电学性能退化的Ni/β-Ga_(2)O_(3)肖特基势垒二极管(SBDs)进行处理,通过电流-电压和电容-电压特性表征,探究低温超临界流体(SCF)处理前、后电学性能退化的SBDs器件导通特性和击穿特性的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经SCF处理的SBDs正向饱和电流密度的升高伴随着体电子陷阱的减少和串联电阻的降低;肖特基势垒高度的提高和耗尽层的展宽有效抑制了电子隧穿,进而导致了漏电流的减小。此外,研究表明,退化后的Ni/β-Ga_(2)O_(3)SBDs的金半接触界面态密度未受到SCF处理的显著影响,具有大时间常数的界面缺陷也未对肖特基势垒高度产生明显影响。本研究为低温超临界流体工艺在优化β-Ga_(2)O_(3)基器件性能方面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超临界流体工艺 超宽禁带半导体 β-Ga_(2)O_(3) 肖特基势垒二极管 界面态密度 电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提取甜橙皮精油的研究 被引量:62
9
作者 孙爱东 葛毅强 +2 位作者 倪元颖 阎红 蔡同一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8,共2页
采用甜橙皮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在超临界状态下,粉碎度、温度、压力、静态萃取与动态萃取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为批量生产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甜橙皮 精油 橙皮油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麦胚芽油的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孙爱东 尹卓容 +4 位作者 蔡同一 景奉水 陶吉寒 郝鲁江 张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68-70,共3页
采用麦胚芽作为实验材料,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在超临界状态下,预处理条件(水分含量,粉碎方法、粉碎度)、萃取条件(萃取温度与压力)、分离条件(分离温度与压力)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分析了操作条件对油脂质量特别是VE的影响;确... 采用麦胚芽作为实验材料,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在超临界状态下,预处理条件(水分含量,粉碎方法、粉碎度)、萃取条件(萃取温度与压力)、分离条件(分离温度与压力)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分析了操作条件对油脂质量特别是VE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路线,为批量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胚芽油 co2 超临界萃取 植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技术在油脂和脂肪酸分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45
11
作者 邵荣 钱仁渊 +2 位作者 秦金平 云志 史美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9-12,共4页
综述了超临界CO2 萃取分离油脂、脂肪酸的研究进展 ,讨论了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 ,指出可通过在体系转变压力下、温度略高于溶剂临界温度的操作条件范围内寻找最优操作条件 。
关键词 油脂 脂肪酸 分离 超临界co2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被孢霉菌丝体油脂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爱东 尹卓容 +3 位作者 蔡同一 景奉水 郝鲁江 葛毅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5-229,共5页
采用被孢霉菌丝体作为实验材料,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在超临界状态下,预处理条件(水分含量、粉碎方法、粉碎度)、萃取条件(萃取温度与压力)、分离条件(分离温度与压力)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分析了操作条件对油脂质量特别是γ-亚麻... 采用被孢霉菌丝体作为实验材料,比较系统地研究了在超临界状态下,预处理条件(水分含量、粉碎方法、粉碎度)、萃取条件(萃取温度与压力)、分离条件(分离温度与压力)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分析了操作条件对油脂质量特别是γ-亚麻酸(GLA)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路线,为批量生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孢霉菌丝体 油脂 超临界流体 萃取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革的CO_2超临界流体脱灰 被引量:12
13
作者 李志强 廖隆理 +3 位作者 冯豫川 陈敏 程海明 王英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132,F003,共3页
Deliming using CO 2 Supercritical Fluid(CO 2 SCF) as a reactant was investigated,and the effect of the pressure,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deliming and degrease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 2 SCF can be use... Deliming using CO 2 Supercritical Fluid(CO 2 SCF) as a reactant was investigated,and the effect of the pressure,temperature and time on the deliming and degrease was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 2 SCF can be used as a deliming agent.Deliming using CO 2 SCF as reactant had some advantages such as rapidity and completness compared to completely than conventional methods,and can pavoidnt the formation of calcium spot.Furthermore,this new deliming method had some degreasing abi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超临界流体 皮革制造 脱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胍胶泡沫压裂液流变特性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王志刚 王树众 +2 位作者 林宗虎 王斌 张爱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2-45,共4页
泡沫压裂在提高低渗砂岩和碳酸盐储层的油气产量方面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效果 ,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过去针对CO2 泡沫压裂液的实验研究大多压力较低 ,CO2 处于气体状态 ,而在实际压裂工艺中对CO2 泡沫压裂液来说 ,CO2 常处于超临界状态。为... 泡沫压裂在提高低渗砂岩和碳酸盐储层的油气产量方面取得了极其显著的效果 ,得到了广泛应用。但过去针对CO2 泡沫压裂液的实验研究大多压力较低 ,CO2 处于气体状态 ,而在实际压裂工艺中对CO2 泡沫压裂液来说 ,CO2 常处于超临界状态。为了更好地预测压裂效果 ,对处于超临界状态时的CO2 泡沫压裂液的流变参数进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为此 ,建立了一套大型的高压、高温实验系统 ,利用管式流变仪来研究实际压裂条件下CO2 泡沫压裂液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 :该压裂液具有剪切稀化性质 ,可用幂律模型处理 ;通过数据处理得到了该压裂液在不同压力、温度和泡沫质量下的有效粘度、流变指数和流变系数 ;并详细研究了压力、温度和泡沫质量对泡沫压裂液有效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02/胍胶泡沫压裂液 流变特性 剪切稀化流体 油气田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制革铬鞣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廖隆理 李志强 +5 位作者 但卫华 冯豫川 陈敏 曾睿 申传峰 但年华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97-101,共5页
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CO2 超临界流体装置实施铬鞣操作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运用正交实验法找到了在SCF -CO2 条件下实施铬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浴温 40℃ ,压力 1 2MPa,时间 2 .5h ,粉状铬粉剂用量 6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复实验 ,实验研... 利用自行设计制造的CO2 超临界流体装置实施铬鞣操作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运用正交实验法找到了在SCF -CO2 条件下实施铬鞣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浴温 40℃ ,压力 1 2MPa,时间 2 .5h ,粉状铬粉剂用量 6 %。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重复实验 ,实验研究表明 :自行设计制造的CO2 超临界流体装置基本上可以满足制革中铬鞣的工艺要求 ,同常规铬鞣相比 ,所得坯革的收缩温度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超临界流体 制革 铬鞣 收缩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酮 ⅡA 的 CO_2 超临界流体萃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家良 崔英德 黄慧民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8期91-93,共3页
本文利用CO2超临界流体从中药丹参中提取其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确定了其较佳的提取工艺参数.
关键词 丹参 在酮ⅡA 超临界流体 co2 萃取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技术研究中药百里香挥发性化学成分 被引量:22
17
作者 孙彬 王鸿 +1 位作者 陆曼 田暄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990-996,共7页
采用分析型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技术 ( SFE- CO2 )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 ( SD) ,提取中药百里香挥发油 ,并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从中分别鉴定出61个和 5 0个化合物 ,主要包括 :百里酚、石竹烯、桉油精、伞... 采用分析型超临界 CO2 流体萃取技术 ( SFE- CO2 )与传统水蒸气蒸馏法 ( SD) ,提取中药百里香挥发油 ,并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提取物的化学成分。从中分别鉴定出61个和 5 0个化合物 ,主要包括 :百里酚、石竹烯、桉油精、伞花醇、芳樟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水蒸气蒸馏 色谱/质谱 中药 百里香 挥发性化学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超临界流体介质中无污染制革技术研究(Ⅲ) CO_2超临界流体介质中的皮革染色研究 被引量:15
18
作者 廖隆理 冯豫川 +1 位作者 陈敏 李志强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1999年第4期6-12, ,共7页
以制革常规染料作代表研究了CO2 超临界流体介质代替水介质用于皮革染色的体系组成、工艺方法及最优化条件, 并与以水介质中的常规染色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CO2 超临界流体介质代替水作介质可用于皮革染色, 并且具有节... 以制革常规染料作代表研究了CO2 超临界流体介质代替水介质用于皮革染色的体系组成、工艺方法及最优化条件, 并与以水介质中的常规染色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CO2 超临界流体介质代替水作介质可用于皮革染色, 并且具有节约染料、上染率高、染料分散均匀、结合牢固等优点, 是一种新的无污染的染色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超临界流体 皮革染色 无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在金属铀表面吸附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薛卫东 朱正和 +3 位作者 陈长安 邹乐西 张广丰 孙颖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8-152,共5页
依据实验数据 ,假定CO2 在金属铀表面吸附氧化初期形成的吸附中间体为UCO2 。根据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ecke3lyp方法计算得UCO2 (C2v构型 )分子的5A1态能量最低 ,这与用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与群论确定UCO2 的基电子状态为5A1的结果一致... 依据实验数据 ,假定CO2 在金属铀表面吸附氧化初期形成的吸附中间体为UCO2 。根据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ecke3lyp方法计算得UCO2 (C2v构型 )分子的5A1态能量最低 ,这与用原子分子反应静力学与群论确定UCO2 的基电子状态为5A1的结果一致。计算表明 ,CO2 在金属铀表面的吸附是放热反应 ,其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减少 ,其吸附热在 1atm下为 5 1.6 8kJ .mol-1,该值大于 40kJ.mol-1,故CO2 在金属铀表面的吸附是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铀 表面吸附 超临界co2 密度泛函 超临界二氧化碳 超临界萃取 化学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螯合萃取金属离子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9
20
作者 崔洪友 沈忠耀 王涛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19,共6页
介绍了一种新型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螯合萃取技术。讨论了螯合剂、温度、压力、p H、基质、修饰剂、被萃元素的存在形态等因素对超临界 CO2 螯合萃取的影响。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螯合萃取 金属离子 分离 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