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SFE-MD技术分离提纯玫瑰精油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韩荣伟 庄桂东 +4 位作者 安桂香 于忠娜 段元斐 张军 迟玉森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3-557,共5页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萃取平阴玫瑰浸膏,用分子蒸馏技术(MD)进行精制,所得玫瑰精油呈淡黄色,质量标准达到FCC(2004),得率由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的0.03%提高到0.1%.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温度50 ... 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技术(SFE)萃取平阴玫瑰浸膏,用分子蒸馏技术(MD)进行精制,所得玫瑰精油呈淡黄色,质量标准达到FCC(2004),得率由传统水蒸气蒸馏法的0.03%提高到0.1%.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温度50 ℃,CO2流量25 kg/h,萃取时间2.5 h;分子蒸馏温度为80~120 ℃;所得精油GC-MS分析,检测出63种成分,主体呈香成分为酯类物质,质量分数超过50%,相对分子质量主要集中在200~2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油 超临界CO2萃取 分子蒸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蛇床子SFE萃取产物的质量监控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文良 弥宏 +3 位作者 窦英 陈永红 王友兵 任玉林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45-648,共4页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中药蛇床子SFE萃取过程中主要成分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进行快速、无损检测.以HPLC分析值作参比值,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红外光谱信息与各组分含量间的定量校正模型.讨论了波长范围的选择和主成分数对PLS... 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中药蛇床子SFE萃取过程中主要成分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进行快速、无损检测.以HPLC分析值作参比值,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红外光谱信息与各组分含量间的定量校正模型.讨论了波长范围的选择和主成分数对PLS定量预测蛇床子萃取物中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含量能力的影响,并对预测集样品含量进行预测,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蛇床子 超临界CO2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近红外光谱法非破坏监控蛇床子SFE-CO_2萃取物的质量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晔 王彬 +4 位作者 曲楠 赵羚志 李文良 弥宏 任玉林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1-345,共5页
将人工神经网络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相结合,对蛇床子超临界CO2萃取物中的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同时进行快速、非破坏的定量分析.分别利用萃取物的原始光谱和两种预处理光谱(一阶导数和标准归一化)建立了网络的数学校正模型,并把所得结果进... 将人工神经网络与近红外漫反射光谱相结合,对蛇床子超临界CO2萃取物中的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同时进行快速、非破坏的定量分析.分别利用萃取物的原始光谱和两种预处理光谱(一阶导数和标准归一化)建立了网络的数学校正模型,并把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确定用一阶导数光谱所建立的模型为最佳网络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近红外漫反射光谱 蛇床子 超临界CO2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E法和SD法提取木贼挥发油化学成分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静 杨彬 +1 位作者 穆鑫 杨天鸣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0年第3期90-94,共5页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SFE)法和水蒸气蒸馏(SD)法提取木贼挥发油,用GC-MS法进行成分鉴定,用归一法测其相对含量。SFE法提取木贼挥发油的出油率为2.10%,SD法提取木贼挥发油的出油率为0.86%。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鉴定出61个成分,占总... 分别采用超临界CO2萃取(SFE)法和水蒸气蒸馏(SD)法提取木贼挥发油,用GC-MS法进行成分鉴定,用归一法测其相对含量。SFE法提取木贼挥发油的出油率为2.10%,SD法提取木贼挥发油的出油率为0.86%。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物鉴定出61个成分,占总成分的22.2%;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物鉴定出43个成分,占总成分的19.6%。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植物挥发油具有产率高、产品质量好、提取速度快等特点,适用于中草药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木贼 超临界CO2萃取 水蒸气蒸馏 GC-MS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与页岩相互作用机制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一波 陈耀旺 +3 位作者 赵金洲 王志强 魏兵 Kadet Valeriy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0-1194,共15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与页岩相互作用机制及规律对页岩油气开发非常重要。目前缺少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页岩储层后页岩润湿性、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规律的研究。为了明确在不同条件下经过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处理后页岩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变... 超临界二氧化碳与页岩相互作用机制及规律对页岩油气开发非常重要。目前缺少对超临界二氧化碳注入页岩储层后页岩润湿性、孔隙度和渗透率变化规律的研究。为了明确在不同条件下经过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处理后页岩矿物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四川盆地龙马溪地区页岩为研究对象,对其总有机碳含量、矿物成分、表面形貌及低压N2和CO_(2) 吸附进行了测试。通过对不同浸泡时间、压力和含水条件下页岩处理前、后的物理性质和微观结构进行定量表征,研究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对页岩孔隙度、渗透率以及润湿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浸泡时间和浸泡压力的增加,页岩中的黏土矿物和碳酸盐矿物(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降低,石英含量增加,有机质含量降低明显。②扫描电镜图像显示页岩中微观孔隙结构变化受萃取作用、溶蚀作用和吸附膨胀作用共同影响。页岩中微观孔隙结构的变化导致了页岩孔隙度和渗透率的改变。页岩渗透率变化受到黏土矿物、碳酸盐矿物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③超临界二氧化碳浸泡处理后页岩的润湿性发生改变,随着浸泡时间和压力的增加,页岩-水接触角增大,页岩的润湿性由强水湿转变为弱水湿和中等润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蚀 萃取 渗透率 润湿性 超临界二氧化碳 页岩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元宝枫籽油工艺优化 被引量:6
6
作者 蒋雨桥 赵仲恺 张文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5,共6页
为了得到品质优良的元宝枫籽油产品,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元宝枫籽油,以油脂萃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并对所得元宝枫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理化指标、甾醇和生育酚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 为了得到品质优良的元宝枫籽油产品,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元宝枫籽油,以油脂萃取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工艺条件,并对所得元宝枫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理化指标、甾醇和生育酚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元宝枫籽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原料粒度380~830μm(20~40目)、二氧化碳流量28 L/h、萃取温度37℃、萃取压力44 MPa、萃取时间100 min,在该条件下油脂萃取率达(98.7±0.2)%;元宝枫籽油中神经酸含量高达9.34%,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6.7%,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相关标准,总甾醇和总生育酚含量分别为988.1μg/g和991.4μg/g,综合品质优于正己烷萃取和低温压榨制取的油脂。综上,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元宝枫籽油的萃取率高,产品品质优良,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提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宝枫籽油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脂肪酸组成 油脂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超临界CO_(2)萃取油基钻屑油相工艺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王道乐 杜国勇 李绥昌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1-146,共6页
目的对超临界CO_(2)萃取油基钻屑中油相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的重要参数进行具体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得出萃取时间、压力、温度和超临界CO_(2)流量等参数的优化数据。... 目的对超临界CO_(2)萃取油基钻屑中油相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方法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影响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的重要参数进行具体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模拟得出萃取时间、压力、温度和超临界CO_(2)流量等参数的优化数据。结果响应曲面分析了各变量之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基于萃取数据建立了二次多项式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实验结果,得出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 MPa、温度323.15 K、时间90 min和流量25.0 L/h。结论通过具体实验数据结合响应曲面法得出了最佳萃取条件,在该条件下油类最大去除率为95.22%。利用气相色谱仪-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萃取物前后性状未发生明显变化,该方法能够更好地实现固液分离和资源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响应曲面法 萃取 油基钻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叶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的成分鉴定及其抗炎、抗肿瘤活性检测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最 尤月娇 +3 位作者 刘闯 张炜 王一飞 王治平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3-538,共16页
目的:针对性分离艾叶(Artemisia argyi L.)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的萜类化合物,并评估其抗炎、抗肿瘤活性,以期为高效低毒的抗炎、抗肿瘤药物先导物提供基础。方法:将风干的艾叶碾碎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精油。利用多种... 目的:针对性分离艾叶(Artemisia argyi L.)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的萜类化合物,并评估其抗炎、抗肿瘤活性,以期为高效低毒的抗炎、抗肿瘤药物先导物提供基础。方法:将风干的艾叶碾碎后,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精油。利用多种分离色谱柱(硅胶柱、ODS、MCI、LH-20、半制备HPLC等)对精油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鉴定分离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通过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ride,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的抗炎活性;使用CCK8法测定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及其对正常细胞的毒性。结果:从艾叶中分离得到28个单体化合物,包括3个单萜、21个倍半萜、1个二萜和3个脂肪醇类化合物。化合物4、5、6、9、10、14、15具有抗炎活性,其中化合物4、9与15的抗炎活性显著,其IC 50值分别为(1.8±0.3)μmol/L、(1.2±0.1)μmol/L与(1.5±0.2)μmol/L,CC 50分别是(28.6±1.5)μmol/L、(15.6±0.6)μmol/L和(18.9±0.7)μmol/L。化合物4、5、6、9、14具有抗肿瘤活性,化合物4与5的抗肿瘤活性较为显著,对肿瘤细胞U251与A549的IC 50值分别为(5.9±0.6)μmol/L、(6.3±0.1)μmol/L与(13.5±0.9)μmol/L、(20.5±0.6)μmol/L,对正常细胞BV2的CC 50值分别为(41.0±1.2)μmol/L与(37.4±0.2)μmol/L,具有一定的安全性。结论:从艾叶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中分离出28个化合物,化合物1、9、11、12、23、24为首次从艾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9与15展现出显著的抗炎活性,而化合物4与5则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药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叶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萜类化合物 倍半萜内酯 抗炎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漆籽中漆蜡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韩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3期128-131,141,共5页
采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可破坏漆籽果皮细胞结构,加速细胞内漆蜡的溢出。本文以漆蜡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漆蜡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漆籽果皮的超声波预处理(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频率30 kHz)可... 采用超声波的空化效应可破坏漆籽果皮细胞结构,加速细胞内漆蜡的溢出。本文以漆蜡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漆蜡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漆籽果皮的超声波预处理(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30 min、超声频率30 kHz)可有效提高漆籽果皮中漆蜡提取率;以乙酸乙酯为夹带剂,在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120 min、萃取压力40 Pa、二氧化碳流速30 L/h的条件下进行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对漆籽果皮中漆蜡的提取率为41.3%;采用超声波辅助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漆蜡各指标符合《漆蜡》(GB/T 17526—2008)中食品用漆蜡质量指标的要求(除酸值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籽 漆蜡 超临界二氧化碳 超声辅助萃取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萃取法制备辣椒红色素 被引量:18
10
作者 王玉琪 陈开勋 +1 位作者 姚瑞清 郑岚 《化学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9-12,共4页
将原料干红辣椒采用溶剂法提取出辣椒树脂中间产品,并以其为原料进行了超临界CO2制备辣椒红色素的实验研究。通过对超临界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与装料系数的相关实验研究,确定出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备辣椒红色素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 将原料干红辣椒采用溶剂法提取出辣椒树脂中间产品,并以其为原料进行了超临界CO2制备辣椒红色素的实验研究。通过对超临界萃取压力、温度、时间与装料系数的相关实验研究,确定出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备辣椒红色素的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最优工艺参数为: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35℃,萃取时间6 h,装料系数0.7。制取的辣椒红色素产品符合中国国家标准,主要指标色价、己烷残留等均优于国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二氧化碳 萃取 辣椒红色素 辣椒树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和超临界CO_2萃取杜仲籽油工艺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麻成金 张永康 +2 位作者 马美湖 欧阳辉 黄群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1-135,共5页
通过微波萃取和超临界CO2萃取杜仲籽油的正交试验,考察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环己烷为萃取剂,原料粉碎度40目,溶剂与物料质量比值为5.0,微波功率700W,每次微波辐射时间50s,微波累计辐... 通过微波萃取和超临界CO2萃取杜仲籽油的正交试验,考察影响萃取效果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条件。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环己烷为萃取剂,原料粉碎度40目,溶剂与物料质量比值为5.0,微波功率700W,每次微波辐射时间50s,微波累计辐射8次,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为27.07%。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70min、分离温度30℃、CO2流量25~30kg/h,原料粉碎度40目,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27.76%。并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油脂得率和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所需时间最短,油脂得率较高;超临界CO2萃取所得杜仲籽油的品质最优,是提取优质杜仲籽油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 微波萃取 工艺条件 理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红辣椒的夹带剂筛选 被引量:21
12
作者 臧志清 周端美 林述英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08-212,共5页
研究了夹带剂:水、乙醇和丙酮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及分离红辣椒中辣素和红色素的影响。提出了定量评价夹带剂效应的两个参数:增大系数和选择性。研究表明,三种夹带剂对辣素和红色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夹带增大效应。水为夹带剂能提高辣... 研究了夹带剂:水、乙醇和丙酮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及分离红辣椒中辣素和红色素的影响。提出了定量评价夹带剂效应的两个参数:增大系数和选择性。研究表明,三种夹带剂对辣素和红色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夹带增大效应。水为夹带剂能提高辣素的选择性,有利于分离;而乙醇和丙酮的添加,不利于分离。以水为夹带剂,采用一级萃取二级分离流程。在19~20MPa的压力下萃取,把辣素和红色素一起萃取出来;然后减压到中间压力,实施第一级分离,色素单独沉淀析出,获得纯净红色素产品;最后把流体降至低压,第二级分离,使溶解的辣素沉淀,第二级分离的萃取物中,以辣素为主而带有少量红色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超临界二氧化碳 萃取 夹带剂 色素 辣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咖啡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韩佳宾 陈静 +1 位作者 王静康 封顺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27,共3页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咖啡因高新技术经历了由理论的提出到工业的应用 ,由间歇法到半连续法生产的发展历程。我国科技工作者利用此项技术创造性地开发了茶叶综合利用方法 ,在提取的不同阶段 ,在超临界流体中添加不同的添加溶剂来提取出茶...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咖啡因高新技术经历了由理论的提出到工业的应用 ,由间歇法到半连续法生产的发展历程。我国科技工作者利用此项技术创造性地开发了茶叶综合利用方法 ,在提取的不同阶段 ,在超临界流体中添加不同的添加溶剂来提取出茶叶中的咖啡因以及茶叶中富含的茶多酚、芳香精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二氧化碳 萃取 咖啡因 研究进展 茶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五味子果实超临界CO_2萃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0
14
作者 聂江力 裴毅 祖元刚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13-215,共3页
通过正交设计的试验方法,探讨了超临界CO2 法萃取五味子果实中木脂素的工艺条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120min。
关键词 萃取工艺 北五味子 果实 超临界CO2法 最佳工艺条件 试验方法 正交设计 萃取压力 萃取温度 萃取时间 木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葡萄籽油的研究 被引量:41
15
作者 唐韶坤 李淑芬 +1 位作者 叶春皓 田松江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3-27,共5页
葡萄籽油中富含亚油酸和其它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传统的葡萄籽油提取方法存在着收率低和溶剂残留的问题。今基于对酿酒过程中废弃葡萄籽的开发利用,探讨了采用绿色洁净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废弃葡萄籽... 葡萄籽油中富含亚油酸和其它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传统的葡萄籽油提取方法存在着收率低和溶剂残留的问题。今基于对酿酒过程中废弃葡萄籽的开发利用,探讨了采用绿色洁净分离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废弃葡萄籽中萃取葡萄籽油的可行性,重点考察了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用量及不同原料对葡萄籽油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萃取压力对产率的影响较温度显著,实验确定适宜工艺条件为萃取温度55C,萃取压力30MPa。此条件下以张裕酒厂提供的籽为原料所得产率为9.71%,同时气相色谱分析表明,葡萄籽油产品中含有72.05%的亚油酸。另外,分别以三种不同来源的葡萄籽为原料进行实验,研究显示,葡萄籽油产率随原料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产率较高者可达13.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 葡萄籽油 超临界流体萃取 分离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分子蒸馏对白术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和GC-MS分析 被引量:47
16
作者 张忠义 王鹏 +1 位作者 雷正杰 吴惠勤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1-64,共4页
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白术挥发油 ,然后用分子蒸馏对所得的萃取物进行精分离 ,得到蒸出物 ;超临界萃取物收率为2.42 % (w) ,分子蒸馏蒸出物收率26.3% (w) ;对超临界萃取物和分子蒸馏蒸出物分别进行GC -MS分析 ,结果超临界萃取物检测... 用超临界CO2 萃取技术提取白术挥发油 ,然后用分子蒸馏对所得的萃取物进行精分离 ,得到蒸出物 ;超临界萃取物收率为2.42 % (w) ,分子蒸馏蒸出物收率26.3% (w) ;对超临界萃取物和分子蒸馏蒸出物分别进行GC -MS分析 ,结果超临界萃取物检测出33个化合物 ,分子蒸馏蒸出物检测出27个化合物 ,主要成分均为2,7_二甲氧基_3,6_二甲基萘、γ_芹子烯、大根香叶烯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超临界萃取 分子蒸馏 白术 挥发油 提取 分离 GC-MS分析 气相色谱-质谱法 二氧化碳 中草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萃取人参皂苷及HPLC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樊红秀 刘婷婷 +2 位作者 刘鸿铖 崔海月 王大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121-126,共6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人参中的人参皂苷,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萃取方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夹带剂用量以及萃取次数对人参皂苷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萃取人参皂苷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萃取物...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人参中的人参皂苷,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萃取方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夹带剂用量以及萃取次数对人参皂苷提取率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对超临界CO2萃取人参皂苷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萃取物中的人参皂苷单体Rg1、Re、Rb1、Rc、Rb2、Rd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以100g人参粉为原料、70%乙醇溶液为夹带剂,采用预浸-动态萃取法,在萃取压力30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4h、夹带剂用量200mL、萃取次数为2次的条件下进行超临界萃取,总皂苷的提取率可达到(1.1053±0.0491)%,其中人参皂苷单体Rg1、Re、Rb1、Rc、Rb2、Rd的提取率分别为(0.1862±0.0205)%、(0.1710±0.0114)%、(0.3656±0.0306)%、(0.1408±0.0033)%、(0.1370±0.0121)%、(0.1047±0.0061)%。超临界CO2萃取人参皂苷的提取率低于传统溶剂法,但其具有的分离工艺简单、无溶剂污染、保护热敏性物质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人参皂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技术在废次烟叶中提取纯化茄尼醇的应用 被引量:15
18
作者 朱松 陈尚卫 +2 位作者 张海波 戴军 王洪新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5期22-26,共5页
以废次烟叶为原料,对超临界CO2萃取茄尼醇进行研究,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夹带剂用量、萃取时间对茄尼醇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获得茄尼醇最适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h,75%的乙醇作为夹带剂,用量为6mL/... 以废次烟叶为原料,对超临界CO2萃取茄尼醇进行研究,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夹带剂用量、萃取时间对茄尼醇得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获得茄尼醇最适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25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2h,75%的乙醇作为夹带剂,用量为6mL/g。提取液经皂化、酸化后,用正己烷萃取得到30.5%的茄尼醇粗品。粗品经重结晶后得到80.8%茄尼醇产品,进一步通过柱色谱分离,用石油醚-乙酸乙酯(8/1,V/V)洗脱,收集相关流份,结晶得到纯度为99.3%的茄尼醇产品,整个工艺过程中茄尼醇产品的得率为0.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次烟叶 茄尼醇 超临界CO2萃取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胚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 被引量:24
19
作者 程霜 崔庆新 冯泽静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29-33,共5页
研究了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玉米胚芽油的条件 ,着重研究了萃取压力、温度、萃取时间和CO2 流量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 ,优化了萃取工艺条件 ;萃取压力 35Mpa ,温度 50℃ ,时间 3h ,CO2 流量 34kg/h ,并利用GC/MS分析了最佳条件下萃取的玉米... 研究了超临界CO2 流体萃取玉米胚芽油的条件 ,着重研究了萃取压力、温度、萃取时间和CO2 流量对油脂萃取率的影响 ,优化了萃取工艺条件 ;萃取压力 35Mpa ,温度 50℃ ,时间 3h ,CO2 流量 34kg/h ,并利用GC/MS分析了最佳条件下萃取的玉米胚芽油成分组成。并比较了超临界C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萃取 玉米胚芽油 优化 工艺条件 超临界CO2 压力 温度 萃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莓果渣中花色苷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14
20
作者 秦公伟 韩豪 +1 位作者 丁小维 王艳龙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2,117,共5页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蓝莓果渣中的花色苷,通过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蓝莓果渣中花色苷的影响顺序为:萃取时间>萃取压力> CO2流率>萃取温度,当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 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提取蓝莓果渣中的花色苷,通过4因素3水平的Box-Behnken中心组合实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显示,各因素对蓝莓果渣中花色苷的影响顺序为:萃取时间>萃取压力> CO2流率>萃取温度,当萃取温度40℃,萃取时间1. 86 h,萃取压力34. 7 MPa,CO2流率4. 5 L/min时,蓝莓果渣中花色苷的得率最高达1. 483 6 mg/g,与模型预测的最大得率误差仅为0. 095%,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的花色苷纯度较高,用体积分数60%的乙醇溶液溶解时,色价达E1%1 cm(530. 8 nm)达41. 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花色苷 提取 超临界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