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于太赫兹天文探测的微波动态电感探测器研究进展
1
作者 石佩玲 贺青 《强激光与粒子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7-162,共16页
太赫兹波是介于微波和远红外区域之间的毫米/亚毫米波,波长从3 mm到30μm。自宇宙开始以来发射的所有可探测光子中,98%落在太赫兹和远红外区域,其中许多光子来自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其他重要的发射来自大量的受激分子,这些分子在太赫兹范... 太赫兹波是介于微波和远红外区域之间的毫米/亚毫米波,波长从3 mm到30μm。自宇宙开始以来发射的所有可探测光子中,98%落在太赫兹和远红外区域,其中许多光子来自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其他重要的发射来自大量的受激分子,这些分子在太赫兹范围内具有明亮的光谱发射特征。基于太赫兹的天文观测技术在天体物理和宇宙学的研究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对星际原子、分子和尘埃的太赫兹观测可以洞察宇宙星际介质的内部条件,并提供对恒星、行星、星系和宇宙本身起源和演化的独特观察窗口。近年来,许多大型天文望远镜不断部署基于微波动态电感探测器(MKID)的太赫兹探测器,MKID成为了太赫兹天文探测领域重要的技术手段。主要阐述MKID的基础原理和应用在太赫兹探测领域的研究进展,通过MKID在多个太赫兹天文探测项目的应用总结,厘清MKID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和架构,梳理MKID取得的突破,并对其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赫兹 电感探测器 天文探测 超导谐振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透镜阵列用于线列红外探测器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新宇 易新建 +3 位作者 赵兴荣 麦志洪 何苗 刘鲁勤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47-152,共6页
采用离子束刻蚀制备了线列长方形拱面熔凝石英微透镜阵列,用准分子激光扫描消融法淀积了性能均匀而且稳定的YBa2Cu3O7-δ高温超导薄膜,用湿法刻蚀制备了超导薄膜器件,用微透镜阵列与超导薄膜器件耦合构成组合式红外探测器... 采用离子束刻蚀制备了线列长方形拱面熔凝石英微透镜阵列,用准分子激光扫描消融法淀积了性能均匀而且稳定的YBa2Cu3O7-δ高温超导薄膜,用湿法刻蚀制备了超导薄膜器件,用微透镜阵列与超导薄膜器件耦合构成组合式红外探测器.测试了组合器件在1~5μm红外波段的光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微透镜 超导 红外探测器 微透镜 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NSPD与SPAD探测器的激光测距系统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晓英 贾磊 +4 位作者 朱江 闫夏超 张蜡宝 康琳 吴培亨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78-384,共7页
通过实验比较研究了基于SNSPD与SPAD探测器的激光测距系统.实验中,当接收回波端衰减120 d B时,天空光背景可忽略,基于SPAD的激光测距系统探测概率低于0.2%,而基于SNSPD的激光测距系统探测概率达35%;当激光发射频率低于1 k Hz,基于SNSPD... 通过实验比较研究了基于SNSPD与SPAD探测器的激光测距系统.实验中,当接收回波端衰减120 d B时,天空光背景可忽略,基于SPAD的激光测距系统探测概率低于0.2%,而基于SNSPD的激光测距系统探测概率达35%;当激光发射频率低于1 k Hz,基于SNSPD的激光测距系统探测概率比SPAD高60%以上.研究表明:在探测弱信号回波光子时,SNSPD的探测性能远远优于SPAD,其原因是SNSPD具有较低的暗计数和高探测概率.与此同时,在接收端无衰减情况下,天空光背景会带来暗计数,影响测距系统信噪比.通过仿真分析表明,当背景亮度L0高于30 W/(m^2·sr)时,该基于SNSPD的激光测距系统的信噪比低于6,可能影响测距系统稳定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 激光测距 光子计数 暗计数 天光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阵列探测技术在激光测距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海涛 李祝莲 +5 位作者 汤儒峰 翟东升 李荣旺 皮晓宇 伏红林 李语强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2-139,共8页
高精度的空间碎片观测数据对航天器碰撞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激光测距技术是目前空间目标距离测量中精度最高的一种技术,但大多数空间碎片上并未携带角反射器装置,激光测距回波信号较弱。阵列探测技术可以提高回波信号较弱的空间碎片激光... 高精度的空间碎片观测数据对航天器碰撞预警具有重要意义,激光测距技术是目前空间目标距离测量中精度最高的一种技术,但大多数空间碎片上并未携带角反射器装置,激光测距回波信号较弱。阵列探测技术可以提高回波信号较弱的空间碎片激光测距探测成功概率,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15年开始开展基于阵列探测技术的激光测距试验,2017年成功将阵列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和多通道事件计时器等阵列探测技术应用于激光测距试验系统中,分别在2017年3月和2018年3月的激光测距试验中,成功采集2×2和4×4阵列激光测距数据。其中探测到最小目标为轨道高度约1 000 km、大小为雷达截面(Radar Cross Section,RCS) 0.045 m^2的空间碎片;探测到最远目标为斜距约5 000 km、大小为RCS 18.25 m^2的空间碎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碎片激光测距 阵列探测技术 阵列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 多通道事件计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微透镜阵列的制作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新宇 易新建 +3 位作者 赵兴荣 麦志洪 何苗 刘鲁勤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1997年第8期710-714,共5页
叙述了采用氩离子束刻蚀的方法制作线列长方形拱面石英微透镜阵列.所制单元石英微透镜底部的外形尺寸为(300×106)um2,平均冠高7.07μm,平均曲率半径202.19μm,平均焦距404.38μm,平均F2数为3.82,平均光焦度2.47×... 叙述了采用氩离子束刻蚀的方法制作线列长方形拱面石英微透镜阵列.所制单元石英微透镜底部的外形尺寸为(300×106)um2,平均冠高7.07μm,平均曲率半径202.19μm,平均焦距404.38μm,平均F2数为3.82,平均光焦度2.47×103屈光度,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表面探针测试表明,所制线列石英微透镜阵列的图形整齐均匀,单元长方形拱面石英微透镜的轮廓清晰,表面光滑平整.所制微透镜阵列用于高Tc超导红外探测器阵列的实验证实,微透镜的引入可以显著改善超导探测器的光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氩离子束刻蚀 石英微透镜阵列 红外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高温超导红外探测器的电极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黄江平 李国桢 +5 位作者 曾群德 张敏 黄宗坦 李丹 卢俊杰 马晖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45,共3页
介绍了多元高温超导探测器的电极制备,对电极制备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出的电极质量良好,又保持了原超导膜的超导性。采用该电极结构制备的12元高温超导探测器,已有较好的光电性能,初步验证... 介绍了多元高温超导探测器的电极制备,对电极制备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制备出的电极质量良好,又保持了原超导膜的超导性。采用该电极结构制备的12元高温超导探测器,已有较好的光电性能,初步验证了高温超导探测器,可应用于热成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高温超导 探测器 电极制备 红外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超导红外探测器的电极工艺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江平 李国桢 +4 位作者 曾群德 卢俊杰 李丹 黄宗坦 董先庆 《红外技术》 EI CSCD 1995年第6期4-7,共4页
介绍了高温超导红外探测器电极材料的选择和制备。选用先蒸银、后蒸金,再合金化的电极工艺。芯片装配成器件后,器件性能稳定,膜层牢固,接触电阻小。
关键词 高温超导 红外探测器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超导GdBa_2Cu_3O_(7-δ)薄膜测辐射热型红外探测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姚久胜 王瑞兰 +4 位作者 宣毅 李宏成 樊江水 周燕 万云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8,共8页
用高TcGdBa2Cu3O7-δ薄膜设计并研制了单元及2×2阵列型红外探测器。其中2×2阵列型器件的四个单元探测器的Tc值及R-T特性相差≤3%。使用500K黑体及He-Ne激光作为辐照源。单元及阵列器件最好... 用高TcGdBa2Cu3O7-δ薄膜设计并研制了单元及2×2阵列型红外探测器。其中2×2阵列型器件的四个单元探测器的Tc值及R-T特性相差≤3%。使用500K黑体及He-Ne激光作为辐照源。单元及阵列器件最好的结果为噪声等效功率NEP(500,10,1)分别为3.6×10-12和4.1×10-12W/Hz1/2,归一化探测率分别为1.6×1010和1.2×1010cmHz1/2/W;响应率分别为8.2×104和7.2×104V/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导薄膜 红外探测器 高温超导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红外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应用前景 被引量:4
9
作者 汤锦亚 《红外技术》 CSCD 1996年第1期19-24,共6页
一般半导体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只对一定的波长范围有响应,而超导红外探测器就不存在这一缺点,它在紫外、红外、亚毫米波、微波波段都能保持高灵敏度和极快的响应速度。80年代中后期,单元超导红外探测器的NEP已达10-12WHZ... 一般半导体红外探测器的性能只对一定的波长范围有响应,而超导红外探测器就不存在这一缺点,它在紫外、红外、亚毫米波、微波波段都能保持高灵敏度和极快的响应速度。80年代中后期,单元超导红外探测器的NEP已达10-12WHZ1/2。近10多年来,超导红外探测器已经实现了从单元到线列、面阵的过渡,90年代初,8×8元和4×128元面阵已经成熟,更大规模的面阵也在试验中。另外,在超导红外焦平面列阵中已采用了A/D转换。随着高Tc超导红外技术及相关技术的发展,预计不久即可在军事和其它领域实现许多新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超导 红外探测器 超导膜 超导红外焦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超导红外探测器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江平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92-295,301,共5页
概述了高温超导红外探测器的优势, 介绍了其探测机理及目前国内外探测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高温 超导 红外探测器 测辐射热计 热成像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微米结构高Tc超导探测器研制
11
作者 刘心田 陆惠秀 +5 位作者 刘兴海 李标 褚君浩 胡一贯 洪义麟 傅绍军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81-385,共5页
应用同步辐射技术对YBCO超导薄膜进行光刻,获得0.8μm间隔的折线结构,研制成亚微米结构高Tc超导薄膜红外探测器,敏感元接收红外辐射能量提高约42%.器件的最好探测率D*达到1.8×1010cmH1/2ZW-1... 应用同步辐射技术对YBCO超导薄膜进行光刻,获得0.8μm间隔的折线结构,研制成亚微米结构高Tc超导薄膜红外探测器,敏感元接收红外辐射能量提高约42%.器件的最好探测率D*达到1.8×1010cmH1/2ZW-1,工作温度约90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器 超导器件 YBCO 高TC 亚微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量子响应高温超导薄膜红外探测器
12
作者 赵举廉 赵忠耀 +3 位作者 杨俊霞 褚云汉 李鸿勋 陈羽 《红外技术》 CSCD 1994年第4期17-18,16,共3页
基于超导探测器具有量子响应的实验论据,用量子理论导出高温超导薄膜探测器的,表明超导探测器的正比于超导薄膜长厚比的平方根,而与宽度无关。因此,采用超导薄膜(减小厚度),同时将薄膜光刻成弯曲线条或蛇形,增加其长度,将获得... 基于超导探测器具有量子响应的实验论据,用量子理论导出高温超导薄膜探测器的,表明超导探测器的正比于超导薄膜长厚比的平方根,而与宽度无关。因此,采用超导薄膜(减小厚度),同时将薄膜光刻成弯曲线条或蛇形,增加其长度,将获得高D*值的超导探测器。这是具有量子响应的超导探测器的重要结论。它为超导红外探测器的研制、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器 量子响应 高温 超导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T_c超导4×4元面阵研制
13
作者 刘心田 李标 +3 位作者 石保安 刘兴海 陈惠秀 诸君浩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1998年第4期42-46,共5页
选用高Tc超导薄膜YBa3Cu3O7-8,引用微加工技术,制出了4×4元面阵红外探测器,超导膜用湿法工艺光刻成折线结构,总线长约2000μm,可提高敏感元工作电阻率。对于4×4元列阵,16个敏感元公用电极的安... 选用高Tc超导薄膜YBa3Cu3O7-8,引用微加工技术,制出了4×4元面阵红外探测器,超导膜用湿法工艺光刻成折线结构,总线长约2000μm,可提高敏感元工作电阻率。对于4×4元列阵,16个敏感元公用电极的安排是关键。在设计中,16个敏感元是同时读取信号,其探测率D在1.2×108~7.2×108cmHz1/2W-1之间,工作温度为88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探测器 高Tc超导器件 焦平面列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式熔凝石英微透镜阵列-线列Yba_2Cu_3O_(7-δ)高温超导薄膜红外探测器的研究
14
作者 张新宇 李保平 +2 位作者 易新建 何苗 赵兴荣 《量子电子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52-459,共8页
采用准分子激光扫描消融法淀积YB32C23O7-δ高温超导薄膜,利用常规光刻工艺制备线列高温超导薄膜器件,采用离子束刻蚀制备与高温超导薄膜器件匹配的熔凝石英微透镜阵列,测试了微透镜/高温超导薄膜器件所构成的混合结构在1~5μm红... 采用准分子激光扫描消融法淀积YB32C23O7-δ高温超导薄膜,利用常规光刻工艺制备线列高温超导薄膜器件,采用离子束刻蚀制备与高温超导薄膜器件匹配的熔凝石英微透镜阵列,测试了微透镜/高温超导薄膜器件所构成的混合结构在1~5μm红外波段的几项重要的光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柱微透镜 红外探测器 高温超导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超导红外探测器综述
15
作者 黄江平 《红外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13-16,24,共5页
概述了高温超导红外探测器的优势,介绍了其探测机理及目前国内外探测器的发展方向,并简述了我们的研究近况。
关键词 高温超导 红外探测器 热成像 超导红外焦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红外焦平面列阵研制进展
16
作者 王泽和 《红外技术》 CSCD 1992年第1期1-4,共4页
大面积凝视红外焦平面列阵(ICPA)代表了红外前视探测器件的发展方向。但在半导体红外FPA研究中却面临许多棘手的重大技术问题,而理论和研究都证明,采用全新的超导FPA却可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一个侧面概述了超导红外FPA的特性... 大面积凝视红外焦平面列阵(ICPA)代表了红外前视探测器件的发展方向。但在半导体红外FPA研究中却面临许多棘手的重大技术问题,而理论和研究都证明,采用全新的超导FPA却可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本文从一个侧面概述了超导红外FPA的特性及有关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平面列阵 超导技术 红外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S用超导薄膜制备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贤文 徐骁龙 +9 位作者 李劲劲 王雪深 钟青 曹文会 白剑楠 张硕 刘想靓 司坤宇 周哲海 甘海勇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4-188,共5页
超导转变边沿传感器(TES)是光强单位坎[德拉]量子化所需的单光子探测器,金属超导薄膜物理特性的研究是TES研究的基础。采用不同电源功率磁控溅射制备高纯Al、Ti超导纳米薄膜,分析其薄膜生长速率随气压和功率的变化。利用表面应力仪及电... 超导转变边沿传感器(TES)是光强单位坎[德拉]量子化所需的单光子探测器,金属超导薄膜物理特性的研究是TES研究的基础。采用不同电源功率磁控溅射制备高纯Al、Ti超导纳米薄膜,分析其薄膜生长速率随气压和功率的变化。利用表面应力仪及电学测量仪,分析薄膜表面应力及电学特征。最后将薄膜放入商用稀释制冷机中,进行超低温测试,获得其超导特性。研究发现超导转变温度T c以及转变沿宽度ΔT是影响TES能量分辨率以及时间常数的重要参数。实验结果将为TES器件的制备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超导薄膜 TES 单光子探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导单光子探测技术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忠祥 韩正甫 +1 位作者 刘云 郭光灿 《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共8页
单光子探测是弱光测量技术的核心,在量子信息、物理、生物、化学和天文学领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传统以光电倍增管或雪崩二极管为基础的单光子探测器的低灵敏度和高暗计数限制了信噪比的提高,低计数率限制了测量速度和动态范围。本文综... 单光子探测是弱光测量技术的核心,在量子信息、物理、生物、化学和天文学领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传统以光电倍增管或雪崩二极管为基础的单光子探测器的低灵敏度和高暗计数限制了信噪比的提高,低计数率限制了测量速度和动态范围。本文综述了以超导材料作为光敏感器件的单光子探测技术,其量子效率、暗计数率和计数率远高于传统的单光子探测器,它们的出现势必给单光子测量相关学科带来巨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探测 转换边界传感器(TES) 超导单光子探测器(SSP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探测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9
作者 程碑彤 代千 +3 位作者 谢修敏 徐强 张杉 宋海智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01-609,共9页
单光子探测器能够探测极微弱光信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民用和国防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传统光电探测器件不断优化和改进的同时,其它新型光电探测器件也得到了极大发展且取得了重要技术成果。为深入... 单光子探测器能够探测极微弱光信号,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民用和国防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传统光电探测器件不断优化和改进的同时,其它新型光电探测器件也得到了极大发展且取得了重要技术成果。为深入了解单光子探测器的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总结了目前具有代表性的单光子探测器在研究现状、技术难点和最新技术突破等方面的关键信息,分析了光电倍增管和雪崩光电二极管等传统单光子探测器的优势与不足以及之后的技术发展方向,同时还介绍了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和基于新型2维材料的雪崩光电二极管等几类具有良好光电性能和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型单光子探测器,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测器 单光子 光电倍增管 雪崩光电二极管 超导 2维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山大学月球激光测距研究与实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高添泉 张才士 +16 位作者 李明 李语强 韩西达 练军想 刘胜前 黎樽彪 涂良成 吴先霖 杨山清 叶贤基 闫勇 张蜡宝 张鸿博 张锦绣 周立祥 赵勇志 赵宏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7-252,共6页
地月激光测距是"天琴计划"0123技术路线图中的第"0"步,为实现引力波探测卫星的高精度定轨及相关科学研究,本文开展了月球激光测距分析与实验研究,分析系统探测能力和测距精度。中山大学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以下简... 地月激光测距是"天琴计划"0123技术路线图中的第"0"步,为实现引力波探测卫星的高精度定轨及相关科学研究,本文开展了月球激光测距分析与实验研究,分析系统探测能力和测距精度。中山大学天琴计划激光测距台站(以下简称"天琴台站")采用1.2 m口径激光测距望远镜,激光波长1064 nm,激光能量320mJ,激光重复频率100 Hz,激光脉宽80 ps,首次采用2×2多元阵列超导探测器进行月球激光测距。天琴台站于2019年6月8日(农历初六)晚首次获得来自Apollo 15角反射器阵列有效回波信号4组,随后于2019年11月7日(农历十一)晚成功接收到来自月面全部5个激光角反射器阵列的有效回波信号,测距精度达到cm量级,标致着天琴台站已经具备常规月球激光测距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球激光测距 超导阵列探测器 激光角反射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