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2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f the Contact Force in Free-form Surfaces Compliant EDM Polishing by Robot 被引量:2
1
作者 ZHAN Jian-ming 1, ZHAO Ji 2, XU Shu-xin 1, ZHU Pei-xi ng 1 (1. College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2, China 2. Office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Chin 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69-,共1页
With an elastic negative pole being driven by ultra so nic vibration and being moved along the surface of work-piece compliantly by ro bot, a new kind of effective EDM, the compliant EDM, cuts the electrically condu c... With an elastic negative pole being driven by ultra so nic vibration and being moved along the surface of work-piece compliantly by ro bot, a new kind of effective EDM, the compliant EDM, cuts the electrically condu ctive materials away and polishes work-piece of free-form surface. The study o f the contact force between the end of polishing tool and the surface of work-p iece is the key for the compliant EDM to study its cutting mechanism and to make better use of it. This paper makes a model for the contact force and verifies i t by experiments and simulatio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lastic body kinetics and dynamic stress concentration. The research work shows that this contact force i s caused by both the electrical impulsion of EDM and the mechanical force of ult rasonic vibration, the discharge frequency of compliant EDM has a much more clos er connection with the vibration frequency of polishing tool rather than the fre quency of ultrasonic vibr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 compliant EDM polishing free-form surfac es contract for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olution of aggregate surface texture due to tyre-polishing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先华 B.STEINAUER 王大为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259-265,共7页
Three kinds of aggregates were polished by genuine pneumatic rubber tyres.The initial states of surface texture and dynamic friction coefficient were measured and their developments in polishing process were monitored... Three kinds of aggregates were polished by genuine pneumatic rubber tyres.The initial states of surface texture and dynamic friction coefficient were measured and their developments in polishing process were monitored.The characterizations of height distribution and power spectral density of aggregate surface texture were estimated.The changes of micro-texture were also investigated based on a fractal filtering method with sound theoretical backgrounds of rubber friction on rough surfaces.Global height reduction and differential removal of mineral component are observed in polishing process.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yre-polishing action plays the critical roles in the micro-scale texture,and the evolution of friction of aggregate is governed by the micro-texture changes due to the differential removal of mineral compon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yre polishing dynamic friction coefficient aggregate surface texture MICRO-TEX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fect-free surface of quartz glass polished in elastic mode by chemical impact reaction 被引量:1
3
作者 彭文强 关朝亮 李圣怡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4438-4444,共7页
Removal of brittle materials in the brittle or ductile mode inevitably causes damaged or strained surface layers containing cracks, scratches or dislocations. Within elastic deformation, the arrangement of each atom c... Removal of brittle materials in the brittle or ductile mode inevitably causes damaged or strained surface layers containing cracks, scratches or dislocations. Within elastic deformation, the arrangement of each atom can be recovered back to its original position without any defects introduced. Based on surface hydroxylation and chemisorption theory, material removal mechanism of quartz glass in the elastic mode is analyzed to obtain defect-free surface. Elastic contact condition between nanoparticle and quartz glass surface is confirmed from the Hertz contact theory model. Atoms on the quartz glass surface are removed by chemical bond generated by impact reaction in the elastic mode, so no defects are generated without mechanical process.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on a numerically controlled system for nanoparticle jet polishing, and one flat quartz glass was polished in the elastic mode. Results show that scratches on the sample surface are completely removed away with no mechanical defects introduced, and microroughness(Ra) is decreased from 1.23 nm to 0.47 nm. Functional group Ce — O — Si on ceria nanoparticles after polishing was detected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by FTIR, XRD and XPS spectra analysis from which the chemical impact reaction is valid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fect-free surface chemical impact reaction nanoparticle jet polishing elastic m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termination of efficient superfinishing conditions for mirror surface finishing of titanium 被引量:2
4
作者 KIM Jin-seob LIM Eun-seong JUNG Yoon-gy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155-162,共8页
To determine mirror surface finishing conditions and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superfinishing conditions for pure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s, an abrasive film is used when superfinishing is performed under varying co... To determine mirror surface finishing conditions and efficient and economical superfinishing conditions for pure titanium and titanium alloys, an abrasive film is used when superfinishing is performed under varying conditions. These conditions include the workpiece rotation speed, the oscillation speed, the contact pressure of the roller, the hardness of the roller, and the type of abrasive film. The superfinishing device is applied to polishing a thin and long cylindrical bar. A micro-finishing film and a lapping film were used as abrasive films. A1203 grains or SiC grains were used as abrasives.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a polished workpiece was measured using a stylus-type surface-roughness measuring instrument. As a result, the conditions to improve the polishing surface efficiently include high values for the workpiece rotation speed, oscillation speed and contact pressure. The roller hardness has no effect on the efficient polishing conditions. The mirror finish of a surface can be created using lapping film of 3 μm with Al2O3 grains after polishing to a steady surface roughness under the efficient polishing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FINISHING mirror surface finishing abrasive film surface roughness TITANIUM optimal polishing ti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emical-mechanically polishing large area free-standing CVD diamond films 被引量:1
5
作者 ZHANG Pingwei TONG Tingting CAI Yunhong 《金刚石与磨料磨具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72,共4页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is used to polish large area free-standing CVD diamond films with diameters of 66 mm.The influence of polishing plates(iron plate,asphalt plate and soft cushion)and oxidizing agents(K_2S_...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is used to polish large area free-standing CVD diamond films with diameters of 66 mm.The influence of polishing plates(iron plate,asphalt plate and soft cushion)and oxidizing agents(K_2S_2O_8 and K_2FeO_4)on polishing results are investigated.Profilometer(tip radius 5μm),optical microscope and Raman spectroscopy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polishing effects of the CVD diamond films.Results show that the material removal rate of iron plate is the highest,while the surface polished by soft cushion is the most uniform with roughness of 2nm.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oxidizing agent is K_2FeO_4.In conclusion,the optimum polishing conditions are soft cushion and K_2FeO_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ishing PLATE OXIDIZING agent material REMOVAL rate surface ROUGHNES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水基两相流对SLMCoCrMo燃油喷嘴微细复杂流道的光整研究
6
作者 边娟鸽 王百川 +3 位作者 王超 张超 米天健 郝娟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0-127,共8页
随着SLM CoCrMo燃油喷嘴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不断提升,化学、电化学、磨粒流、磨料水射流等目前常见抛光方法对消除燃油喷嘴内流道表面缺陷均存在较大局限性,因此改善SLM CoCrMo燃油喷嘴微细复杂内流道的表面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 随着SLM CoCrMo燃油喷嘴在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需求不断提升,化学、电化学、磨粒流、磨料水射流等目前常见抛光方法对消除燃油喷嘴内流道表面缺陷均存在较大局限性,因此改善SLM CoCrMo燃油喷嘴微细复杂内流道的表面质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基于高速水基磨粒两相流抛光方法,选用碳化硅作为磨粒材料制备低黏水基抛光介质,在不同的抛光压力条件下对SLM燃油喷嘴二维试样内流道进行光整处理。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流体动力特性检测平台、洛氏硬度计等检测手段对比分析抛光前后内流道表面微观形貌、表面粗糙度、尺寸精度、流量及洛氏硬度。结果表明,高速水基磨粒两相流可显著去除SLM燃油喷嘴内流道表面的黏粉、台阶等缺陷,口径尺寸精度均在合理范围内。随着抛光压力由2 MPa增大至3.5 MPa,流道壁面由部分去除到基本完全去除,最终转变为明显子弹流状的过磨痕迹,流道表面粗糙度、洛氏硬度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当抛光压力为2.5 MPa时,抛光后的流道表面粗糙度达到最小值1.415μm(原始9.090μm),流道口径扩大尺寸控制精度较好,去除速率由0.0127 mm/min增大至0.0143 mm/min,喷嘴流量由原始12.47 kg/h增加至21.47 kg/h,流道表面洛氏硬度由原始27.4 HRC提升至32.6 HRC,内流道表面光整效果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水基磨粒两相流 抛光压力 表面粗糙度 去除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面三维形貌的镜面铝光泽度研究
7
作者 王栋 陈磊 +3 位作者 马启昌 刘继刚 李朝锋 方治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26-131,共6页
为了改善镜面铝表面的光泽度,通过研磨抛光试验结合统计学以及光学原理,系统探讨了三维形貌参数与光泽度的关系,并建立算数平均高度(Sa)、最小自相关长度(Sal)、界面扩展面积比(Sdr)与光泽度(Gloss)之间的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Sa和Sd... 为了改善镜面铝表面的光泽度,通过研磨抛光试验结合统计学以及光学原理,系统探讨了三维形貌参数与光泽度的关系,并建立算数平均高度(Sa)、最小自相关长度(Sal)、界面扩展面积比(Sdr)与光泽度(Gloss)之间的经验公式。研究结果表明,Sa和Sdr与光泽度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而Sal与光泽度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Sa和光泽度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多个形貌参数综合影响光泽度;基于Sa、Sal和Sdq建立的光泽度经验模型的平均预测误差为4.42%,所有预测误差均在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面铝 三维形貌参数 光泽度 研磨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磨和抛光参数对(001)面β-Ga_(2)O_(3)单晶衬底表面质量的影响
8
作者 高飞 王英民 +3 位作者 程红娟 张嵩 董增印 辛倩 《半导体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5-921,共7页
衬底的表面质量对卤化物气相外延(HVPE)法生长的同质外延薄膜的质量至关重要。研究了(001)面β-Ga_(2)O_(3)单晶衬底研磨和抛光工艺中研磨盘材质、研磨压力、抛光垫种类等参数对材料去除速率(v_(R))、表面粗糙度(R_(a))和表面质量的影... 衬底的表面质量对卤化物气相外延(HVPE)法生长的同质外延薄膜的质量至关重要。研究了(001)面β-Ga_(2)O_(3)单晶衬底研磨和抛光工艺中研磨盘材质、研磨压力、抛光垫种类等参数对材料去除速率(v_(R))、表面粗糙度(R_(a))和表面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树脂铜盘、树脂锡盘和SUBA800抛光垫配合3μm粒径的多晶金刚石液研磨,均可以实现塑性域去除,v_(R)分别为3.13、1.23、0.25μm/min,R_(a)分别为16.2、13.2和7.81 nm。在化学机械抛光(CMP)过程中,抛光垫的物性参数直接影响v_(R)和表面质量,采用阻尼布可以实现R_(a)小于0.2 nm、无亚表面损伤的原子级平整表面。采用此衬底进行HVPE法生长的同质外延薄膜形貌均匀,未发现加工相关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01)面β-Ga_(2)O_(3) 原子级平整 表面粗糙度 材料去除速率 化学机械抛光(C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9玻璃磁流变抛光材料去除效率的动态预测与工艺优化
9
作者 卢明明 刘宇强 +2 位作者 林洁琼 杨亚坤 孙少毅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9-66,共8页
该研究旨在精确预测磁流变抛光K9玻璃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除率,并找到最佳工艺参数组合。采用了响应面法(RSM)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材料去除率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最优工艺参数的搜索。首先,利用响应面法构建了动态预... 该研究旨在精确预测磁流变抛光K9玻璃加工过程中的材料去除率,并找到最佳工艺参数组合。采用了响应面法(RSM)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材料去除率预测模型,并进行了最优工艺参数的搜索。首先,利用响应面法构建了动态预测模型,将工件转速、偏摆速度和工作间隙作为输入,K9玻璃的材料去除率作为输出,并研究了工艺参数与材料去除率之间的交互影响。随后,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进行全局寻优,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最优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构建的动态预测模型具有高精度,相关系数R^(2)=0.9887,调整决定系数R_(adj)^(2)=0.9388。各工艺参数与材料去除率均存在交互作用,但工件转速与工作间隙的交互作用影响最小。粒子群优化算法寻优得到的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工件转速600 r/min、偏摆速度102 mm/min、工作间隙2.5 mm。预测的K9玻璃的材料去除率为0.739μm/min,实际为0.719μm/min,误差仅为2.8%。该研究为磁流变抛光K9玻璃的材料去除效率动态预测及工艺参数优化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9 磁流变抛光 响应曲面法 粒子群优化算法 材料去除率 动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及其合金超精密抛光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韩嘉茹 蒋淼锦 +4 位作者 陈倚 魏雅晓 乔冬升 徐姿仪 弓爱君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7-109,共13页
镍及其合金作为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对其表面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然而,由于其韧性高、硬度高、导热系数小,可加工性较差,传统表面加工方法存在加工硬化、表面划痕、加工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对镍及其合金进行超精密抛光已成为一... 镍及其合金作为高新技术领域的重要基础材料,对其表面质量的要求日益提升。然而,由于其韧性高、硬度高、导热系数小,可加工性较差,传统表面加工方法存在加工硬化、表面划痕、加工效率低等问题,因此对镍及其合金进行超精密抛光已成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方向。聚焦于高效率、高质量、低损伤抛光,综述了应用于镍及其合金加工的电化学抛光(ECP)、化学机械抛光(CMP)、磁流变抛光(MRF)与激光抛光(LP)技术的原理、特点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从表面质量、抛光效率、形状限制、环境污染以及加工成本这几个方面对各超精密抛光技术进行了对比,并概述了不同抛光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不同种类镍合金所适用的抛光方法。归纳总结发现,ECP与CMP成本较低,是目前加工镍及其合金的主流方式,但其抛光液存在污染。MRF与LP对环境友好,可用于复杂形状表面的抛光,但操作过程复杂、成本较高。最后基于目前镍及其合金超精密抛光所存在的问题与现有的技术,对超精密抛光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镍及其合金的超精密抛光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合金 抛光 材料去除机理 抛光效率 表面质量 超精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超快激光抛光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志 董世运 +3 位作者 闫世兴 刘晓亭 李立伟 夏丹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33,共15页
增材制造(AM)具有加工步骤简单、可原位制造、可定制零件等突出特点,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汽车制造等领域获得了广泛认可。但是增材制造的金属零件表面粗糙度较高、成形尺寸精度较差,需要进行表面抛光才能使用,这限制了该技术优势的... 增材制造(AM)具有加工步骤简单、可原位制造、可定制零件等突出特点,在航空航天、生物医疗、汽车制造等领域获得了广泛认可。但是增材制造的金属零件表面粗糙度较高、成形尺寸精度较差,需要进行表面抛光才能使用,这限制了该技术优势的发挥。如何突破这一技术瓶颈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原位抛光是其中一个分支。基于此,综述了超快激光抛光增材制造金属零件的新进展。概述了金属增材制造的主要工艺、零件表面的主要缺陷以及主要的抛光技术,总结归纳了传统激光抛光的不足和超快激光抛光的加工优势;重点综述了金属的超快激光抛光发展、超快激光抛光机制、金属AM零件的超快激光抛光发展现状、设备集成发展等方面的内容;最后指出了超快激光抛光增材制造零件及其设备的发展方向,对该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本文填补了在增材制造金属零件表面超快激光抛光方面的综述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材制造 表面后处理 激光技术 超快激光 激光抛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束抛光对单晶硅表面质量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12
作者 赵仕燕 郭海林 +6 位作者 黄思玲 张旭 夏超翔 王大森 聂凤明 裴宁 李晓静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121,共9页
离子束抛光作为一种超精密加工技术,被应用于材料表面抛光的精抛阶段,而其原子量级的去除效果使得它的加工过程与加工效果难以直接观察,因此为了能够从微观尺度研究离子束抛光的加工效果以及加工参数对材料表面粗糙度与表面损伤的影响,... 离子束抛光作为一种超精密加工技术,被应用于材料表面抛光的精抛阶段,而其原子量级的去除效果使得它的加工过程与加工效果难以直接观察,因此为了能够从微观尺度研究离子束抛光的加工效果以及加工参数对材料表面粗糙度与表面损伤的影响,提出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离子束抛光过程,通过对氩离子轰击单晶硅的仿真模拟,分析加工参数对单晶硅表面粗糙度与晶格损伤的影响规律,指导实际的加工工艺设计.研究发现,在不同加工角度下,离子剂量对于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不同,低角度(0°~40°)低剂量以及高角度(>50°)高剂量的加工有助于达到较低的表面粗糙度;随着加工角度的增加,离子束对晶体表面造成的损伤逐渐减少,当加工角度大于40°时能够大幅度减少晶格损伤.模拟结果显示在实际的离子束抛光过程中,为了得到高质量的表面,应该采取高角度高剂量的加工方式以达到既降低材料表面粗糙度又减小对材料表面晶格产生损伤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束抛光 表面质量 分子动力学 单晶硅 加工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被动柔顺控制的航空发动机叶片修复系统
13
作者 任育成 王阳 +3 位作者 张劲琦 朱光 李论 赵吉宾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84,共8页
叶片表面热障涂层随着工作时间延长,表面会逐渐开裂失效,为了保护叶片基体,需要对叶片进行修复,重新覆盖涂层。针对修复过程中,需要先把叶片表面原有涂层全部去除,避免新涂层涂覆效果差的同时还需要满足航空发动机叶片表面修复的高质量... 叶片表面热障涂层随着工作时间延长,表面会逐渐开裂失效,为了保护叶片基体,需要对叶片进行修复,重新覆盖涂层。针对修复过程中,需要先把叶片表面原有涂层全部去除,避免新涂层涂覆效果差的同时还需要满足航空发动机叶片表面修复的高质量、高效率和高一致性要求,提出基于主被动柔顺控制叶片全型面修复系统。针对某型号叶片的修复过程,采用3种磨抛工艺方式的去除模型进行提取与处理。对叶片表面热障涂层高效去除及叶片精确修正提出集成磨抛方案,基于此方案对叶片进行磨抛加工,并对集成磨抛修复叶片典型部位进行实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主动力控结合被动柔顺的机器人磨抛系统可以应用于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全型面修复;经过上述方法修复后的叶片残留涂层全部被去除,表面粗糙度降至0.4μm以内,叶片的去除量稳定控制在0.02 mm左右,满足修复叶片的表面质量及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涂层 磨抛工艺方法 机器人磨抛系统 主被动柔顺 全型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孔壁粗糙度下自由射流失稳特性实验研究
14
作者 蒋家伟 费立涵 +4 位作者 尤冠文 刘奥 刘明阳 汤成龙 黄佐华 《宇航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35-1143,共9页
为探讨姿轨控发动机喷嘴内壁粗糙度对自由射流失稳特性的影响,采用流体抛光工艺,通过调节不同粒度的磨料和抛光时间来调控喷嘴内壁的粗糙度,并在多种射流流速条件下对自由射流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流体抛光工艺可显著降低喷嘴内... 为探讨姿轨控发动机喷嘴内壁粗糙度对自由射流失稳特性的影响,采用流体抛光工艺,通过调节不同粒度的磨料和抛光时间来调控喷嘴内壁的粗糙度,并在多种射流流速条件下对自由射流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流体抛光工艺可显著降低喷嘴内壁粗糙度,喷嘴的流量系数随抛光时间的增加和磨料粒度的细化而增大,并能够降低整体供给系统的压力。在射流失稳的演化过程中,观察到了由抛光工艺引发的低速“摆动”和高速“散开”两种无效模式。此外,使用并验证了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射流表面波波幅提取方法。将流体抛光工艺应用于喷嘴加工及处理过程,能够有效改善喷嘴性能,提高射流的稳定性,为喷嘴加工工艺优化及发动机性能提升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孔喷嘴 流体抛光 粗糙度 破碎模式 表面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对单晶硅精抛的影响
15
作者 王雪洁 王辰伟 +4 位作者 罗翀 周建伟 陈志博 杨啸 刘德正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4-150,共7页
针对单晶硅精抛后存在沾污等缺陷,目前采用的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剂存在泡沫多或是大幅度影响去除速率等问题,选取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作为抛光液添加剂。在SiO_(2)磨料质量分数为0.5%且抛光液pH为10.5的条件下,... 针对单晶硅精抛后存在沾污等缺陷,目前采用的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剂存在泡沫多或是大幅度影响去除速率等问题,选取高分子聚合物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作为抛光液添加剂。在SiO_(2)磨料质量分数为0.5%且抛光液pH为10.5的条件下,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的PVA对单晶硅(Si)精抛的影响,并通过拉曼光谱、XPS分析PVA的吸附方式及其作用机制。大颗粒粒度仪、接触角测量仪以及AFM和SEM分析结果表明,单晶硅精抛光液中加入PVA可以提高抛光液的润湿性,降低硅表面的颗粒沾污,提高抛光后的表面质量;拉曼光谱、XPS表征结果表明,抛光液中加入PVA会生成更多的Si-OH,保护了Si表面,减少了Si表面的颗粒数量,改善了硅表面的表面质量;在单晶硅精抛光液中加入PVA,可以满足集成电路单晶硅CMP精抛的去除速率的要求,并且能够大幅降低硅表面的颗粒沾污;当PVA质量分数为0.15%时,单晶硅精抛的去除速率为210 nm/min且抛光后的表面颗粒数量下降95%以上,具有较好的表面质量(Sq=0.32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晶硅 化学机械抛光 颗粒沾污 表面质量 去除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激光抛光钛合金表面的磨损性能研究
16
作者 尹衍恒 赵朕 +2 位作者 李庆 刘大猛 李伟青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8-227,共10页
目的系统探索连续激光参数对Ti6Al4V抛光表面摩擦磨损性能及抛光精度的影响规律。通过精细调控激光参数,揭示钛合金表面精密抛光与磨损性能提升的关键技术和深层物理机制,满足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高端应用领域对高性能材料的严格要求... 目的系统探索连续激光参数对Ti6Al4V抛光表面摩擦磨损性能及抛光精度的影响规律。通过精细调控激光参数,揭示钛合金表面精密抛光与磨损性能提升的关键技术和深层物理机制,满足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高端应用领域对高性能材料的严格要求。方法采用连续激光抛光技术对Ti6Al4V钛合金表面进行激光处理。通过改变实验条件(包括离焦距离、激光功率和扫描速度),系统研究激光参数对钛合金表面形貌、表面粗糙度及摩擦因数的影响规律。结果经连续激光抛光处理后,Ti6Al4V钛合金的表面粗糙度由原始状态显著降至0.412μm,降幅约为87%,而摩擦因数降低了约16%。通过理论分析进一步揭示了热毛细效应调控和晶粒细化机制在材料表面处理中的关键作用,指出这2种机制分别对提高材料抛光效果和降低摩擦因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结论通过优化连续激光参数(功率P=30 W,扫描速度v=1000 mm/s,离焦距离z=2 mm,光斑直径d=0.035 mm),采用连续激光抛光技术不仅能显著降低钛合金表面的粗糙度,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其摩擦磨损性能,为Ti6Al4V钛合金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等精密机械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表面处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抛光 钛合金 抛光工艺 表面粗糙度 摩擦因数 耐磨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秒激光抛光金属钛表面研究
17
作者 杨肖康 李朋 +2 位作者 王自 王明伟 刘洪亮 《光电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3-71,共9页
使用波长为515 nm的飞秒激光对金属钛表面实施抛光操作,深入剖析在不同激光参数条件下加工区域表面形貌的形成机制。通过改变激光焦点位置抑制驼峰状结构的产生,加工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给出抛光金属钛最佳激光参数窗口。实验发现,激光焦... 使用波长为515 nm的飞秒激光对金属钛表面实施抛光操作,深入剖析在不同激光参数条件下加工区域表面形貌的形成机制。通过改变激光焦点位置抑制驼峰状结构的产生,加工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给出抛光金属钛最佳激光参数窗口。实验发现,激光焦点处于样品表面时,随着加工层数的递增,驼峰状结构尺寸不断增大,并由样品划痕处逐步蔓延至整个加工区域。当能量密度达25.88 J/cm2时,正离焦量在0至2.5 mm范围内逐渐增大,驼峰状结构随之逐渐减小直至完全消失,抛光深度从38.94μm提升至108.02μm;当离焦量为2.5 mm时,表面粗糙度从原始的1.496μm降低至0.314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秒激光加工 金属钛 抛光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渣改质及其在磁性复合流体抛光中的应用
18
作者 王有良 于璞垚 +1 位作者 尹新城 张文娟 《光学精密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4-95,共12页
为了提高镍渣的再利用性,基于镍渣中的磁性元素,提出一种将镍渣改质后应用于磁性复合流体(Magnetic Com-pound Fluid,MCF)精密抛光的方法,研究抛光过程中改质渣含量对MCF的抛光质量的关系。通过对镍渣进行熔融氧化、破碎、磁选获得具有... 为了提高镍渣的再利用性,基于镍渣中的磁性元素,提出一种将镍渣改质后应用于磁性复合流体(Magnetic Com-pound Fluid,MCF)精密抛光的方法,研究抛光过程中改质渣含量对MCF的抛光质量的关系。通过对镍渣进行熔融氧化、破碎、磁选获得具有磁性的改质渣,分析其组分及磁性能。通过观察含有不同质量分数改质渣的MCF抛光液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抛光后表面形貌特征,分析其对粗糙度Ra和材料去除率的影响规律;通过观察外加磁场下MCF抛光前后的形貌特征,探究改质渣对MCF抛光液磁簇成型的影响;通过测量不同抛光液的抛光作用力,分析MCF形貌与抛光作用力的内在联系。最后,通过观察含有改质渣的MCF抛光簇的微观形貌特征,结合MCF形貌、抛光力特征构建含改质渣的MCF抛光液的抛光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改质渣的饱和磁化强度是镍渣的5.64倍;随着改质渣的质量分数的增加,MCF抛光性能下降;在改质渣含量为10%时,MCF抛光10 min后,工件表面粗糙度从0.502μm降低至0.010μm,表面粗糙度下降率Ra达到97.966%;相较于使用无改质渣的MCF抛光后的表面粗糙度下降率仅下降了0.482%;对比使用改质渣含量为15%的MCF抛光后的下降率则高出3.603%;材料去除率达到1.237×108μm3/min;随着改质渣含量的增加,抛光时磁性颗粒形成的链状结构曲度增加,抛光力下降,进而影响其抛光性能;结合抛光性能,剪切力,磁簇的微观结构,提出了含改质渣的MCF的抛光机理。镍渣改质后可应用于MCF抛光,当MCF抛光液中改质渣质量分数低于10%时,抛光性能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复合流体 镍渣 抛光 表面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材制造316L内表面脉冲电解质等离子体抛光工艺研究
19
作者 徐培元 顾琳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4-88,共5页
为提高增材制造316L不锈钢部件内表面质量,采用脉冲电解质等离子体抛光技术对其内表面进行抛光实验。基于部分因子实验和响应曲面实验,分析了加工电压、电解液温度、脉宽、脉间、电极进给速度对内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对改善效果进行望... 为提高增材制造316L不锈钢部件内表面质量,采用脉冲电解质等离子体抛光技术对其内表面进行抛光实验。基于部分因子实验和响应曲面实验,分析了加工电压、电解液温度、脉宽、脉间、电极进给速度对内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并对改善效果进行望大优化。结果表明,当抛光电压为287 V,电解液温度为60℃,脉宽、脉间均为25 ms,进给速度为50 mm/min时,内表面粗糙度可由Ra7μm降低至Ra2.98μm,处于95%置信区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等离子体抛光 增材制造 响应曲面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钠-乙二醇系锻造GH3536高温镍基合金电化学抛光机理研究
20
作者 张士达 孙嘉骏 +2 位作者 张建华 孙颖丽 尹瀛月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4-39,45,共7页
针对电化学抛光中电解液的环境风险问题,通过采用动电位极化、交流阻抗、恒电位极化、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方法,研究环保型氯化钠和乙二醇深共溶溶剂(DES)中锻造GH3536合金的电化学抛光机理及处理后合金的表面质量... 针对电化学抛光中电解液的环境风险问题,通过采用动电位极化、交流阻抗、恒电位极化、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及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方法,研究环保型氯化钠和乙二醇深共溶溶剂(DES)中锻造GH3536合金的电化学抛光机理及处理后合金的表面质量与机械性能。结果表明,经过15 min的电化学抛光后,表面粗糙度由初始值Ra1.4μm降至Ra0.2μm,表面硬度从(228.0±7.3)HV降低到(194.0±2.5)HV。通过建立DES体系中锻造GH3536合金的电化学抛光定性模型,为高效精密加工镍基高温合金等航空航天领域关键部件的工艺优化提供新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电化学抛光 钝化膜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