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Super High-Speed Grinding of Ductile Material 被引量:3
1
作者 SHIMIZU Jun EDA Hiroshi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302-,共1页
This study aims to reduce the work-affected layer of the machined surface by carrying out the grinding at the speed over static pr o pagation speed of plastic wave of ductile materials and also aims to clarify suc h s... This study aims to reduce the work-affected layer of the machined surface by carrying out the grinding at the speed over static pr o pagation speed of plastic wave of ductile materials and also aims to clarify suc h super high-speed machining mechanism.This paper reports on the result obtain ed through the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on the super-spee d grinding below and beyond static propagation speed of aluminum.From the simul ation results,it is verified that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is reduced when the m a chining speed exceeds the material static propagation speed of plastic wave and its mechanism is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ordinary grinding process .Experimental results also show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urface integrity when t he machining speed exceeds the material static propagation speed of plastic wav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lecular dynamics grinding propagation speed of pl astic wave work-affected lay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CAD/CAM system and profile measuring device for CNC grinding machine to obtain an optimal grinding speed 被引量:2
2
作者 LIM Sang-Heon KIM Jae-Hyun LEE Choon-Man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146-152,共7页
Cam mechanics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devices for generating irregular motions and is widely used in automatic equipment,such as textile machines,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and other automatic devices.In order to ... Cam mechanics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devices for generating irregular motions and is widely used in automatic equipment,such as textile machines,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and other automatic devices.In order to obtain a positive motion from the follower using a rotating cam,its shape should be correctly designed and manufactured.The development of an adequate CAD/CAM system for a cam profile CNC grinding machine is necessary to manufacture high-precision cams.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he development of a CAD/CAM system and profile measuring device for a CNC grinding machine to obtain an optimal grinding speed with a constant surface roughness.Three types of disk cams were manufactured using the proposed algorithm and procedures to verify effectiveness of the developed CAD/CAM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 CAD/CAM system CNC grinding machine optimal grinding spee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oretical Study on Non-transmission High Efficient Parallel Camber Grinding Machine
3
作者 LI Yu-peng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Yanshan University, Qinhuangdao 066004, China)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36-,共1页
Be directed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CNC grinding machine towards high precision and high efficiency, some general weaknesses of existing camber grinding machine are analyzed in detail. In order to deve... Be directed agains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CNC grinding machine towards high precision and high efficiency, some general weaknesses of existing camber grinding machine are analyzed in detail. In order to develop new type CNC camber grinding machine that can grind complex die, and genuinely achieved accurate feed and high efficient grinding, a new type camber grinding machine is put forward, called non-transmission virtual-shaft CNC camber grinding machine. Its feed system is a parallel mechanism that is directly driven by linear step motor. Therefore, traditional transmission types, such as the ball lead-screw mechanisms, the gears, the hydraulic transmission system, etc. are cancelled, and the feed system of new type CNC camber grinding machine can truly possess non-creep, good accuracy retentiveness a wide range of feed-speed change, high kinematical accuracy and positioning precision, etc. In order to realize that the cutting motion is provided with high grinding speed, step-less speed variation, high rotational accuracy, good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non-transmission, the driving technology of hollow rotor motor is applied to drive the spindle of new type grinding machine,thus leading to the elimination of the transmission parts of cutting motion. The principle structure model of new type camber grinding machine is advanced. The selection, control gist and driving circuit line of the linear step motor are expounded. The main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advantages of non-transmission virtual-shaft CNC camber grinding machine are introdu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mber grinding machine non-transmission precision feed high speed grin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岔打磨对车轮磨耗下列车动力学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肖乾 杨逸航 《铁道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7,共6页
研究目的:本研究针对380A型列车在通过特定道岔时车体振动加速度超限的问题,旨在通过采集列车车轮及道岔钢轨廓形数据,制定和实施详细的打磨方案,并通过仿真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打磨对列车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以提高列车通过... 研究目的:本研究针对380A型列车在通过特定道岔时车体振动加速度超限的问题,旨在通过采集列车车轮及道岔钢轨廓形数据,制定和实施详细的打磨方案,并通过仿真模拟与现场实测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打磨对列车动力学特性的影响,以提高列车通过道岔时的稳定性。研究结论:(1)研究发现多组列车车轮存在多边形磨耗、扁疤磨耗及凹坑磨耗现象,同时高速道岔轨面出现多种病害,这些病害对列车动力学特性有显著影响;(2)为了提高作业效率,对打磨目标廓形进行了简单优化,以适应实际打磨需求;(3)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结果表明,打磨后列车通过道岔时轮轨横向力及垂向力最大值分别降低了45.79%和15.40%;车体横向加速度及垂向加速度最大值分别降低了36.96%和30.00%;(4)现场实测数据显示,打磨后列车通过道岔时车体最大横向加速度降低至0.64m/s^(2),较打磨前降低55.86%;轮轨横向力及垂向力最大值分别为34.51kN和152.47kN,较打磨前降低42.82%和17.38%;(5)通过道岔打磨可以有效改善车轮磨耗条件下列车的动力学特性,对提高高速列车运行稳定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列车 道岔钢轨打磨 多边形磨耗 扁疤磨耗 车辆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道岔磨耗钢轨智能打磨研究
5
作者 肖乾 杨逸航 +3 位作者 林凤涛 赵康云 陈琦琦 胡伟豪 《铁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2-143,共12页
列车通过道岔时,轮轨磨耗导致车体横向加速度超限现象频发。钢轨打磨是缓解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缺乏完善的打磨体系指导铁路工人,以致打磨后车体横向加速度未得到明显改善。针对车体横向加速度超限的列车车轮廓形及相应道岔钢轨廓... 列车通过道岔时,轮轨磨耗导致车体横向加速度超限现象频发。钢轨打磨是缓解该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缺乏完善的打磨体系指导铁路工人,以致打磨后车体横向加速度未得到明显改善。针对车体横向加速度超限的列车车轮廓形及相应道岔钢轨廓形进行详尽的数据收集与分析,优化道岔打磨的目标廓形和方案,构建打磨车智能打磨体系,为现场作业提供精准的钢轨打磨方案。研究表明,轮轨磨耗导致道岔钢轨轨面出现不平顺。运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曲线拟合技术,结合优化遗传算法和车辆动力学模型,以减少打磨量,改善轮轨接触性能,提升打磨效率为目标,从而计算出理想的打磨目标优化廓形。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平台建立智能打磨体系,可以实时计算道岔打磨优化方案,有效指导现场施工。建立车辆-道岔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打磨效果,计算表明,当车辆以300 km/h的速度通过打磨后的道岔时,车体最大横向加速度、最大脱轨系数和最大磨耗指数分别比打磨前降低69.31%、6.67%和55.38%。因此,采用道岔钢轨智能打磨体系,不仅提高了打磨工作的效率,还显著改善了轮轨磨耗,增强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道岔钢轨打磨 智能打磨 车体加速度 轮轨磨耗 车辆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岔磨车钢轨打磨方案优化设计
6
作者 许玉德 王章 +1 位作者 胡猛 吴琰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69-1275,共7页
为解决目前高铁道岔钢轨打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依靠经验选择打磨模式的问题,以CMC-16型道岔打磨车为研究对象,建立钢轨廓形和砂轮的参数化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模拟钢轨打磨过程,分析岔磨车常用9种打磨模式的角度分布和作用结果;在此基础... 为解决目前高铁道岔钢轨打磨作业过程中存在的依靠经验选择打磨模式的问题,以CMC-16型道岔打磨车为研究对象,建立钢轨廓形和砂轮的参数化表达式,通过数值计算模拟钢轨打磨过程,分析岔磨车常用9种打磨模式的角度分布和作用结果;在此基础上,以实现理论打磨后钢轨廓形与目标廓形最佳匹配为设计原则,提出一种岔磨车钢轨打磨方案设计的改进方法,并通过现场试验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以打磨车现有模式为基础设计打磨廓形,现场试验中实际打磨后廓形与理论打磨后廓形相比较,最大打磨量差值为0.16 mm,且在-10°~55°的打磨范围内廓形基本重合,打磨效果较好,能够避免打磨模式不可控和过于依靠人为经验的问题;通过该方法设计得到的打磨方案由每一遍作业的打磨模式序号组成,可直接作为打磨车计算机控制单元的输入参数,更为贴合现场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轨打磨 岔磨车 数值模拟 打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K7玻璃磨削加工平台构建与实验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封超 张金峰 +1 位作者 王保义 蒋忠贇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磨削颤振是砂轮与工件间的强烈振动,它的存在降低了工件的表面质量,加速砂轮磨损,解决的关键是加工过程稳定。首先搭建磨削加工实验平台,并为了研究不同参数对加工稳定性的影响,定义了状态向量,通过Runge-Kutta法求解微分方程。其次以加... 磨削颤振是砂轮与工件间的强烈振动,它的存在降低了工件的表面质量,加速砂轮磨损,解决的关键是加工过程稳定。首先搭建磨削加工实验平台,并为了研究不同参数对加工稳定性的影响,定义了状态向量,通过Runge-Kutta法求解微分方程。其次以加工BK7玻璃为例,选取进给速度和砂轮长度2个参数的稳定和不稳定点进行实验。最后使用Matlab将采集到的数据生成时域信号图和功率谱图,对于进给速度,不稳定区域点的时域信号图和功率谱图峰值分别高达0.620 2 mm和0.128 5 dB,而稳定区域点的峰值仅为0.295 4 mm和0.009 9 dB;对于砂轮长度,不稳定区域点的时域信号图和功率谱图峰值分别高达2.011 9 mm和0.160 4 dB,而稳定区域点的峰值仅为0.225 8 mm和0.006 9 dB。分析时域信号图可以判断颤振情况,观察功率谱图可以发现能量的变化规律,二者结合有助于判定系统稳定状态,指导加工参数的合理选择,有效减少加工颤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削 平台构建 进给速度 砂轮长度 实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凸轮轴高速磨削烧伤机理分析与在线监测系统研究
8
作者 邓朝晖 卓荣锦 +3 位作者 陈敬强 葛吉民 吕黎曙 刘伟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84-1795,共12页
凸轮轴非圆轮廓高速磨削过程容易发生磨削烧伤,导致表面质量和使用寿命下降甚至报废,因此开展了凸轮轴高速磨削烧伤机理分析与在线监测系统研究。探讨了工艺参数对磨削烧伤的影响规律,通过表面形貌和硬度分析提出了磨削烧伤量化评价方法... 凸轮轴非圆轮廓高速磨削过程容易发生磨削烧伤,导致表面质量和使用寿命下降甚至报废,因此开展了凸轮轴高速磨削烧伤机理分析与在线监测系统研究。探讨了工艺参数对磨削烧伤的影响规律,通过表面形貌和硬度分析提出了磨削烧伤量化评价方法;利用频域和时频域分析方法进行信号处理与特征提取,并分析了传感信号与磨削烧伤的关系;基于ReliefF提取了与磨削烧伤具有高相关性的AE信号特征,基于遗传算法-支持向量机(GA-SVM)建立了磨削烧伤监测模型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开发了凸轮轴高速磨削烧伤在线监测系统并实现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凸轮轴 高速磨削 磨削烧伤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旋冲钻磨水泥塞提速机理及效率研究
9
作者 刘望 郭朝辉 +4 位作者 蒋子璇 管锋 田海锋 李梓睿 夏雨生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3,共7页
高速旋冲钻磨水泥塞时,高速的旋转切削与高频的轴向冲击相结合,能够显著提高钻磨水泥塞效率,但对其提速机理尚不够明晰。建立了PDC齿高速旋冲切削水泥塞模型,揭示了其提速机理,研究了钻头转速、冲击幅值及冲击频率对切削水泥塞效率的影... 高速旋冲钻磨水泥塞时,高速的旋转切削与高频的轴向冲击相结合,能够显著提高钻磨水泥塞效率,但对其提速机理尚不够明晰。建立了PDC齿高速旋冲切削水泥塞模型,揭示了其提速机理,研究了钻头转速、冲击幅值及冲击频率对切削水泥塞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高速旋冲切削作用下水泥塞内部应力沿着切削方向和其斜下方延伸更远,水泥塞更易萌生和发展裂纹,产生块状岩屑,形成破碎坑,有效增加PDC齿吃入深度,从而提高PDC齿切削水泥塞效率;随着转速的增加,水泥塞破碎体积呈线性增长趋势,PDC齿对应的水平切削力增大,且波动更为剧烈,但破碎深度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当转速为150 r/min时破碎深度最大;冲击幅值的增大能够有效提高切削水泥塞效率,减小PDC齿的水平切削力;水泥塞破碎效率随着冲击频率的增加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最佳频率为400 Hz。所得结果可为现场钻磨水泥塞作业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磨 水泥塞 高速旋冲 切削效率 提速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钢轨机械化打磨高效集尘系统优化与试验研究
10
作者 蔡昌胜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64,共5页
以某型号机械化钢轨打磨车集尘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整体式、分体式两种集尘装置的气流和风阻进行仿真分析,并对分体式集尘装置进行粉尘收集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体式集尘装置具备滤清精度高、含尘裕量大、工作寿命... 以某型号机械化钢轨打磨车集尘装置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整体式、分体式两种集尘装置的气流和风阻进行仿真分析,并对分体式集尘装置进行粉尘收集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体式集尘装置具备滤清精度高、含尘裕量大、工作寿命长、工作可靠、减少人工劳动强度等优势。当打磨车以4.5 m/s的速度匀速向前、向后运动时,分体式集尘装置风量增加,进风口风阻较大,正压空间较少,利于集尘;同时箱体内部气流均匀,不会产生二次扬尘,集尘效果更优。当入风口风速在56.8~62.4 m/s,出风口风速在34.8~39.2 m/s时,分体式集尘装置的除尘效率在99.86%~99.93%,清灰性能满足出风口粉尘浓度小于等于5 mg/m^(3)的评定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钢轨打磨车 集尘装置 仿真分析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步检测头发中2′-氯地西泮等5种新型滥用药物
11
作者 叶小兰 刘红梅 +3 位作者 陈实 肖蓉 钱荣敬 唐超群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55-460,共6页
建立了快速定量检测头发中2′-氯地西泮等5种新型滥用药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PLC-MS/MS)。头发样品用高速湿法研磨提取后,以含5 mmol乙酸铵和0.1%甲酸的水溶液和含5 mmol乙酸铵和0.1%甲酸的甲醇作为流动相,通过Por... 建立了快速定量检测头发中2′-氯地西泮等5种新型滥用药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UPLC-MS/MS)。头发样品用高速湿法研磨提取后,以含5 mmol乙酸铵和0.1%甲酸的水溶液和含5 mmol乙酸铵和0.1%甲酸的甲醇作为流动相,通过Poroshell 120 EC-C18色谱柱(100 mm×3.0 mm,2.7μm)分离。质谱采用带喷射流技术的电喷雾离子源(ESI),在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下扫描定量2′-氯地西泮等5种新型滥用药物。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峰面积与浓度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回归系数(R^(2))均≥0.9990,检出限为0.5~1.0 pg/mg。在低、中、高3个浓度添加水平下,回收率为84.2%~103%,日内和日间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2%。该方法采用效率高、溶剂消耗量少的前处理手段和喷射流离子聚焦电喷雾离子化技术,具有检测灵敏度高、准确性好等优点,为监控5种新型滥用药物提供了高效、可行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湿法研磨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 喷射流技术 新型滥用药物 头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轴承大尺寸钢球光球加工技术
12
作者 袁浩 刘疆 +2 位作者 胡伟平 孙永杰 胡瑾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3-67,共5页
针对国内现有风电轴承大尺寸钢球光球机加工精度低,加工效率低的问题,对钢球在光球机动、静磨盘沟道内的运动规律、受力特点和磨削机理进行分析,光球时钢球受到的磨削力与动、静磨盘沟道深度比有关,并基于ADAMS仿真得到最佳动、静磨盘... 针对国内现有风电轴承大尺寸钢球光球机加工精度低,加工效率低的问题,对钢球在光球机动、静磨盘沟道内的运动规律、受力特点和磨削机理进行分析,光球时钢球受到的磨削力与动、静磨盘沟道深度比有关,并基于ADAMS仿真得到最佳动、静磨盘沟道深度比为7∶3,去两极和环带、成形、走圆工序最佳动磨盘转速分别为90,120,90 r/min。样机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光球机的光球效率提高了30%,球形误差至少提高了0.2 mm,表面粗糙度Ra值至少减小了0.03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风电轴承 钢球 仿真 磨削 转速 加工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H-SiC高速纳米磨削的去除行为及亚表面损伤机制的分子动力学仿真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耿瑞文 双佳俊 +3 位作者 谢启明 杨志豇 周星辰 李立军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91-198,共8页
6H-SiC在光电子等领域应用广泛,作为典型的硬脆性材料,其材料去除行为及亚表面损伤机制目前尚不清晰,高效地获得光滑、平坦、低损伤的表面仍十分困难。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磨削速度对6H-SiC去除行为及亚表面损伤的影响。结果表... 6H-SiC在光电子等领域应用广泛,作为典型的硬脆性材料,其材料去除行为及亚表面损伤机制目前尚不清晰,高效地获得光滑、平坦、低损伤的表面仍十分困难。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研究磨削速度对6H-SiC去除行为及亚表面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磨削时原子层有两条去除路径,即向左上方形成切屑,向右下方形成加工表面。在磨削深度为1 nm、磨削速度为100 m/s的条件下,工件通过相变、堆垛层错、晶格畸变和原子空位产生塑性变形,从而导致工件材料的去除。随着磨削速度增加,磨粒所受的平均切向磨削力和摩擦因数都减小。相比100 m/s,磨削速度为200、400 m/s时,平均切向磨削力分别减少了52.3%和55%,摩擦因数分别减少了7.4%和11.9%。增大磨削速度可以减小工件亚表层的损伤深度,提高工件表面材料的去除率,改善工件表面的加工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H-SIC 分子动力学 材料去除行为 亚表面损伤机制 高速纳米磨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五轴平台的枞树型轮槽铣刀加工工艺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晨阳 唐清春 +3 位作者 周乐安 魏巍 潘英广 王太子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轮槽成型铣刀是加工汽轮机轮毂槽的重要工具,其结构复杂且加工困难。为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以某型高速钢轮槽铣刀为例,提出基于五轴平台的加工工艺方法。使用UG软件基于五轴车铣复合机床规划粗加工刀具路径,并采用专用后置处理器生成数... 轮槽成型铣刀是加工汽轮机轮毂槽的重要工具,其结构复杂且加工困难。为提高加工效率和精度,以某型高速钢轮槽铣刀为例,提出基于五轴平台的加工工艺方法。使用UG软件基于五轴车铣复合机床规划粗加工刀具路径,并采用专用后置处理器生成数控加工程序,通过虚拟机床进行仿真验证;采用NUMROTO软件规划精加工路径,获得磨削NC代码并进行虚拟加工验证;进行实际切削验证,通过DOOSAN PUMA SMX2600ST车铣复合加工中心对刀具进行粗加工后,在SAACKE UWIF五轴工具磨床上完成刀具的精加工。实验结果证明,该工艺方法不仅能保证产品质量符合工艺设计要求,而且制造效率提高了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槽铣刀 五轴联动机床 虚拟仿真 高速钢 磨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内圆轴向超声高速磨削理论建模与试验研究
15
作者 吴金津 王旭 +3 位作者 袁巨龙 苑泽伟 王安静 陈聪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9-132,共14页
目的以GCr15材料的6309型轴承内圆为研究对象,探究高转速超声磨削过程中超声辅助振动对磨粒运动轨迹、磨削后表面粗糙度、圆度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超声内圆磨削磨粒切削轨迹及超声振幅与砂轮转速对轨迹影响的理论仿真,构... 目的以GCr15材料的6309型轴承内圆为研究对象,探究高转速超声磨削过程中超声辅助振动对磨粒运动轨迹、磨削后表面粗糙度、圆度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规律。方法基于超声内圆磨削磨粒切削轨迹及超声振幅与砂轮转速对轨迹影响的理论仿真,构建磨削去除量与磨削表面粗糙度的理论模型,通过对轴承内圆进行超声磨削试验,研究高转速(16000~22000 r/min)下各工艺参数对内圆表面质量的影响并验证理论粗糙度评价模型。结果超声振幅的增大使磨粒与内圆接触轨迹变长,但随砂轮转速的提高,磨粒切削轨迹的密集程度也有所下降。振幅和砂轮转速的增大可使切削去除量增大、粗糙度降低,铬刚玉粒度100#陶瓷结合剂砂轮磨削GCr15轴承内圆后,其表面质量更有优势,单因素下表面质量变化趋势与理论分析结果相一致。结论在相同磨削参数下,1.5μm振幅超声磨削可使内圆圆度降至0.92μm,粗糙度降至130.5 nm,与传统磨削相比,粗糙度最高减小了41.5%,圆度最高减小了52.6%。在高转速下,各因素按砂轮对磨削后表面质量的影响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砂轮转速、超声振幅、进给速度,当磨粒线速度超过41.8 m/s、进给速度超过600 mm/min、振幅超过1.5μm时,表面质量呈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向超声内圆磨削 高速 去除量 磨粒轨迹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RP砂轮高速外圆磨削稳定性分析
16
作者 秦鹏 冯伟 +4 位作者 刘斐 张霖 杨淮文 曹乐 张国建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6-84,共9页
为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CFRP砂轮高速外圆磨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铁木辛柯梁理论对具有阶梯特征的工件进行动力学分析,结合锤击试验测得砂轮动态特性,对高速磨削过程中的砂轮-工件两自由度系统进行了磨削稳定性分析。在对阶梯工件进行动力... 为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对CFRP砂轮高速外圆磨削稳定性的影响,采用铁木辛柯梁理论对具有阶梯特征的工件进行动力学分析,结合锤击试验测得砂轮动态特性,对高速磨削过程中的砂轮-工件两自由度系统进行了磨削稳定性分析。在对阶梯工件进行动力学分析的过程中,发现阶梯特征对于动态特性的影响较小,误差小于2%。在稳定性分析中发现,不同的砂轮转速和不同的工件磨削位置均会影响磨削稳定性。磨削位置越靠近工件中心,工件刚度越弱,磨削稳定性降低易诱发颤振;而在靠近顶尖支撑的位置,由于工件刚度增强,该位置的磨削稳定性将同时受到工件和砂轮的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磨削试验验证了分析方法的有效性,试验结果表明,工件磨削位置的刚度差异将会影响加工表面质量,由磨削失稳导致的粗糙度增幅可达5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RP砂轮 高速磨削 阶梯工件 铁木辛柯梁理论 磨削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道岔钢轨打磨廓形及磨耗规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马思远 王树国 +1 位作者 杨东升 王璞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共6页
针对多条线路上车站内18号高速道岔进行系统的现场试验,研究其目标打磨廓形的实际情况和道岔区钢轨磨耗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目前全路道岔区基本上还是以60 kg/m钢轨轨头廓形作为目标打磨廓形。顺向过岔时直尖轨的垂向磨耗整体较曲尖轨... 针对多条线路上车站内18号高速道岔进行系统的现场试验,研究其目标打磨廓形的实际情况和道岔区钢轨磨耗演变规律。结果表明:目前全路道岔区基本上还是以60 kg/m钢轨轨头廓形作为目标打磨廓形。顺向过岔时直尖轨的垂向磨耗整体较曲尖轨更严重,曲尖轨的侧向磨耗明显大于直尖轨;逆向过岔时直尖轨、曲尖轨的垂向磨耗基本上和顺向过岔时规律相同,径向磨耗整体大于顺向过岔时的,应重点关注。顺向、逆向过岔时,长心轨的垂向磨耗不断增大,最终趋于稳定,叉跟尖轨的垂向磨耗和侧向磨耗均是在开始承载位置处磨耗量值最大。顺向过岔时长心轨径向磨耗在顶宽40 mm之后均处于相对较大值,叉跟尖轨径向磨耗峰值主要出现在顶宽20 mm处;逆向过岔时长心轨径向磨耗峰值主要出现在顶宽71 mm处,叉跟尖轨径向磨耗峰值出现位置和顺向过岔时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道岔 现场试验 打磨廓形 钢轨磨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器材SAE1008低碳钢高速磨削砂轮工艺优化
18
作者 张楠 李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23-226,231,共5页
利用CBN砂轮高速磨削处理技术,对体育器材用SAE1008钢开展单因素测试,对比了不同磨削工艺下表层残余应力变化特征,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砂轮线速度到达60m/s时,获得了较大切向力,残余压应力相对其它工艺条件明显减小... 利用CBN砂轮高速磨削处理技术,对体育器材用SAE1008钢开展单因素测试,对比了不同磨削工艺下表层残余应力变化特征,并分析了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当砂轮线速度到达60m/s时,获得了较大切向力,残余压应力相对其它工艺条件明显减小。当砂轮进给速增大后,形成线性降低的残余压应力,获得了更大比磨削能和更小残余压应力。位于(0.5~0.6)mm/min范围内呈现拉应力状态,应力作用造成的层深介于(100~150)μm,形成了更高磨削温度。230/270砂轮相对其它砂轮在磨削阶段形成更小表面残余应力,沿深度方向也产生了残余拉应力。该研究为设计减小残余拉应力以及改善钢材工件表面组织结构完整性的高速磨削技术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磨削 残余应力 工艺参数 单因素测试 SAE1008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承内圈沟道磨削热应力场有限元仿真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莹 王德祥 +1 位作者 郭峰 栗心明 《轴承》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37,共7页
针对轴承套圈滚道磨削加工时过大的热应力会导致滚道表层产生热损伤的问题,联合ABAQUS及Hyper-Mesh建立B7008C角接触球轴承内圈沟道磨削热应力场有限元模型,开发DFLUX子程序减少模型分析步的数量,克服了网格数量庞大导致磨削热源无法沿... 针对轴承套圈滚道磨削加工时过大的热应力会导致滚道表层产生热损伤的问题,联合ABAQUS及Hyper-Mesh建立B7008C角接触球轴承内圈沟道磨削热应力场有限元模型,开发DFLUX子程序减少模型分析步的数量,克服了网格数量庞大导致磨削热源无法沿沟道整周移动的问题,揭示了内圈沟道磨削热应力场的形成机制与演化规律,得到了内圈沟道表层产生残余拉应力的临界温度,并分析了工艺参数对内圈沟道残余拉应力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当磨削热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强度时,内圈沟道表层才会产生残余拉应力,产生残余拉应力的临界温度约为420℃;随着热流密度的增大及工件转速的减小,内圈沟道表层的残余拉应力和分布深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滚动轴承 角接触球轴承 滚道 磨削 热应力 残余应力 热流密度 转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幅高速精密挠性辊筒磨削工艺和动平衡方法的研究
20
作者 王苏黔 刘云亮 汪旭栋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4年第7期52-56,63,共6页
随着人造板装备技术的成熟,客户对人造板的板面要求逐渐提高,砂磨机作为板面加工的最后一段工序,对板面的质量影响至关重要,而砂磨机运行的质量主要靠砂架辊筒的加工精度来保证,如何提高辊筒的加工质量,数控轧辊磨和挠性动平衡机是不可... 随着人造板装备技术的成熟,客户对人造板的板面要求逐渐提高,砂磨机作为板面加工的最后一段工序,对板面的质量影响至关重要,而砂磨机运行的质量主要靠砂架辊筒的加工精度来保证,如何提高辊筒的加工质量,数控轧辊磨和挠性动平衡机是不可缺少的两种重要生产设备,磨削和动平衡工艺同等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架系统 宽幅高速 挠性辊筒 精密磨削 特殊标定动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