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uper-SBM模型的中东欧国家碳排放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秦毓翔 黄蕊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81-592,共12页
全面综合评估中东欧国家碳排放效率对于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以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中东欧国家2010—2020年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并深入分析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 全面综合评估中东欧国家碳排放效率对于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以及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基于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对中东欧国家2010—2020年的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并深入分析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动态演进,最后采用Tobit模型探究中东欧国家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中东欧国家低碳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碳排放效率平均值从2010年的0.57增加到2020年的0.74,但各国存在显著差异。希腊、立陶宛和斯洛文尼亚的碳排放效率值明显高于其他国家,波罗的海国家和斯洛文尼亚的碳排放效率提升幅度最大。不同因素对中东欧各国碳排放效率产生不同影响。能源强度和人口总量是制约捷克和北马其顿等国碳排放效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外国直接投资净流入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立陶宛、罗马尼亚、北马其顿和希腊碳排放效率的提升。研究结果可为中国-中东欧国家开展绿色发展国际合作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效率 super-SBM模型 TOBIT模型 中东欧国家 时空演变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省农业生态效率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梁伟红 邓春梅 +3 位作者 叶露 刘燕群 王丹阳 李玉萍 《热带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6-245,共10页
基于海南省18个市(县)2012—2022年县域行政单元农业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结合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海南省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2—2022年,海南省农业生... 基于海南省18个市(县)2012—2022年县域行政单元农业面板数据,运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结合空间相关性分析方法,分析海南省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Tobit回归模型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2—2022年,海南省农业生态效率均值呈现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明显分级特征;海南省市(县)域尺度农业生态效率逐年明显改善,农业生态效率均值为0.541,达到均值以上的市(县)数为7个。(2)空间变化上,总体呈现中部向东西部扩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同时完全有效和效率较高呈现块状和链条式分布特征,效率中等类型市(县)围绕着完全有效和效率较高市(县)分布;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的投影趋势线均呈现倒“U”型特征。(3)在省域尺度下,农民收入水平、农业机械化强度、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强度和城镇化率是对海南省农业生态效率时空演变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在不同区域尺度下,农民收入水平是对东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城镇化率、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强度和农田灌溉率是对中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城镇化率、农民收入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强度和农田灌溉率是对西部地区农业生态效率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总体而言,海南省各市(县)农业生态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各区域农业生态效率存在一定差异。未来应因地制宜探索不同地区农业发展重点,切实提升农业生态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效率 影响因素 超效率SBM模型 TOBIT模型 海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韩晓晨 刘雨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目的]探究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低碳减排和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22年下辽河平原区32个农业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进... [目的]探究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时空演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展低碳减排和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借助超效率SBM模型对2009-2022年下辽河平原区32个农业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Tobit模型等分析各县(市、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研究期内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均值为1.014,大部分处于最优状态以上,效率水平呈轻微下降态势。研究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相关性;研究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局部空间集聚现象,但大多数区域的集聚效应并不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集聚区域的位置也在不断变化;下辽河平原区耕地绿色利用效率自西向东呈轻微倒U形,且西部略高;自南向北呈U形,且南部略高。[结论]通过Tobit模型分析得出,农村居民人均播种面积和政府支农力度对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具有正向影响,耕地复种指数、单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效率呈负向影响,说明目前下辽河平原区各区域耕地绿色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未来应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构建区域协同机制,发挥高值区域引领作用,以促进整个区域耕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全面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效率SBM模型 耕地绿色利用效率 时空演化 聚集效率 资源配置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国土空间效率演进特征与综合分区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强 高威 江婉婷 《中国土地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2-104,共13页
研究目的:揭示国土空间效率分异特征与演进规律,构建国土空间效率综合分区为国土空间利用和治理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空间聚合法。研究结果:(1)各个空间效率均具上升态势,国土空间效率与城镇空间效率... 研究目的:揭示国土空间效率分异特征与演进规律,构建国土空间效率综合分区为国土空间利用和治理优化提供参考。研究方法:超效率SBM模型,探索性数据分析,空间聚合法。研究结果:(1)各个空间效率均具上升态势,国土空间效率与城镇空间效率呈“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农业空间效率分异以粮食主产区为主体动态演进,生态空间效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格局,且各空间效率关联性均以集聚为主导。(2)分类型空间效率分区反映主导空间效率对主体功能要求的多元响应,但各主体功能与其所对应的主导空间效率的协调状态均不理想。(3)国土空间效率—主体功能共进区反映国土空间利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要求,国土空间效率牵引—主体功能失衡区体现国土空间效率综合效应的带动作用,国土空间效率劣势—主体功能牵引区中主体功能借助主导空间效率发挥支撑作用,国土空间效率—主体功能共退区表征主体功能实现与国土空间综合利用相对失衡。研究结论:国土空间效率存在优化空间且空间异质性显著,针对各分区的空间效率特点及所存问题,提出精细化国土空间利用优化策略,因地制宜地开展系统性国土空间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效率 演进特征 综合分区 超效率SBM模型 城市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政策是否有效提升高校科研创新效率——基于2010-2020年教育部直属72所高校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韩振 刘思成 姚昊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02,共12页
“双一流”建设政策是否有效促进科研创新效能提升,并支撑科技强国和创新高地建设,是教育政策成效评估中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基于2010—2020年教育部直属72所高校的面板数据,使用超效率SBM模型和PSM-DID模型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类型和不... “双一流”建设政策是否有效促进科研创新效能提升,并支撑科技强国和创新高地建设,是教育政策成效评估中亟待研究的重要议题。基于2010—2020年教育部直属72所高校的面板数据,使用超效率SBM模型和PSM-DID模型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类型和不同战略地区的高校科研创新效率存在差异性;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对入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科研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且通过系列稳健性检验;高校师资结构、经费结构、地方经济对科研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影响;“双一流”建设政策对中部地区、大理类高校科研创新效率提升更为明显。研究建议,因地制宜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区域高校差异化协同发展;完善多层次人才引育体系,促进学科交叉与集群创新高地;构建以“质量与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提升高校科研创新实质性贡献;前移创新链条重心,主动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双重差分法 超效率SBM模型 科研创新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建筑业绿色发展效率的评价与优化
6
作者 齐锡晶 张梦星 张升进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123,共9页
基于建筑业绿色发展及其效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ML(slacks-based measure-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测算2008~2021年全国层面,省、市、自治区层面的建筑业绿色发展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建筑业绿色发展静... 基于建筑业绿色发展及其效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SBM-ML(slacks-based measure-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测算2008~2021年全国层面,省、市、自治区层面的建筑业绿色发展静态效率和动态效率.测算结果显示,我国建筑业绿色发展静态效率整体呈波动上升态势,有9年的效率值大于1,表明建筑业绿色发展相对有效;建筑业绿色发展效率平均每年提升1.7%,但不同年份动态效率的稳定性有待提高.各省、市、自治区建筑业绿色发展静态效率呈现“东南高、西北低”分布,且其效率水平呈明显的“高、中、低”分化;动态效率差异性较大,但未见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分析测算结果,为优化建筑业绿色发展效率、促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从政策、企业两方面提出因地制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业 绿色发展效率 超效率SBM-ML模型 评价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新价值链视角下建筑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研究——基于超效率网络SBM模型和BMA方法的实证分析
7
作者 程敏 易小凤 王方亮 《运筹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6-163,共8页
为了解建筑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超效率网络SBM模型和DEA窗口分析法相结合对2016-2020年我国48家建筑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 为了解建筑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超效率网络SBM模型和DEA窗口分析法相结合对2016-2020年我国48家建筑业上市公司的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采用贝叶斯模型平均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各年48家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均值介于0.50~0.54之间,技术创新效率有待提升;(2)根据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将样本企业分为四类,8家企业属于高效集约型、12家企业属于低研发高转化型、9家企业为高研发低转化型、19家企业为粗放低效型;(3)成立年限、成长能力和盈利能力对建筑业上市公司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规模、研发财力资源投入强度、政府扶持以及研发人力资源投入强度对其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效率改善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价值链 技术创新效率 建筑业 超效率网络SBM模型 贝叶斯模型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评价及门槛效应
8
作者 高楠 周瑛 +2 位作者 张新成 李锦敬 耿泽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7,共14页
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松驰变量测度(slack-based measure,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东、中、西地区及全国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通过Arc... 基于中国30个省域2006—2020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松驰变量测度(slack-based measure,SBM)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对东、中、西地区及全国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进行静态与动态分析,通过ArcGIS深入剖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借助固定效应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分析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的影响因素及门槛效应。研究发现:研究时段内,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持续变缓;各省域间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呈现不均衡状态,形成“东部>西部>中部”的区域格局;基于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的分析显示,居民文化消费需求、政府重视程度和规模效应均显著影响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此外,全国和东、中部地区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对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分别存在基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的单门槛与双门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共文化 乡村振兴 超效率SBM模型 Malmquist指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集聚对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作用机制研究——基于黄河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9
作者 薛选登 张悦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188,198,共8页
探究农业生产集聚对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影响对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农业用水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尼系数和Super-SBM测度了2002—2022年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集聚度和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并使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分析了生产... 探究农业生产集聚对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影响对于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及农业用水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尼系数和Super-SBM测度了2002—2022年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集聚度和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并使用面板数据计量模型分析了生产集聚对农业用水绿色效率的影响,同时利用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集聚度呈现出非均衡的发展态势,其中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生产集聚度逐渐增加,而上游地区则减少;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呈现出“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整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农业生产集聚度与农业用水绿色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生产集聚主要通过规模化经营和调整城乡收入差距来影响农业用水绿色效率。基于此,黄河流域内的9个省(区)应当充分利用其地理优势,通过实施规模化适度经营、调节城乡收入差距以及推动科技进步等措施来提高农业用水绿色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集聚 农业用水绿色效率 基尼系数 super-SBM 面板数据 中介效应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能-碳三维足迹的中国碳排放效率研究
10
作者 杨传明 王帆临 沈洁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8-190,共13页
水-能-碳足迹贯穿经济生产的各个部门,任何单一足迹变化将会产生联动效应,进而影响碳排放效率。以往的研究主要从生产过程的直接资源消耗和单一资源投入角度测算碳排放效率,较少考虑碳排放的其他来源以及由中间生产或消费产生的碳排放... 水-能-碳足迹贯穿经济生产的各个部门,任何单一足迹变化将会产生联动效应,进而影响碳排放效率。以往的研究主要从生产过程的直接资源消耗和单一资源投入角度测算碳排放效率,较少考虑碳排放的其他来源以及由中间生产或消费产生的碳排放。为此该研究设计超效率EBM模型,分别评估基于水-能-碳三维足迹的直接碳排放效率、间接碳排放效率及综合碳排放效率,选择2002-2022年中国各省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显示:直接、间接和综合碳排放效率在时间上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趋势,综合碳排放效率在不同程度上受直接碳排放效率和间接碳排放效率双重影响;技术进步是提升碳排放效率的主要驱动因素,直接碳排放效率技术进步指数最高,综合碳排放效率次之,间接碳排放效率最低;碳排放效率在空间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梯度分布格局,效率重心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和科技创新是驱动碳排放效率提升的重要动力,城镇化率和产业结构对3种碳排放效率存在异质性影响,耗水强度和能源消耗则对3种碳排放效率起着抑制作用。基于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求更好提升中国各省份基于水-能-碳三维足迹的碳排放效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能-碳 投入产出 碳排放效率 时空差异 超效率EB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河南省生态效率测评及影响因素
11
作者 杨勇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3-705,共13页
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实施过程中采取的土地、产业、人口、财政等政策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多源数据和超效率SBM模型,计算了2005~2018年河南省区县生态效率;采用变异系数、标准差椭圆系统刻画了... 主体功能区规划促进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同发展,实施过程中采取的土地、产业、人口、财政等政策对生态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基于多源数据和超效率SBM模型,计算了2005~2018年河南省区县生态效率;采用变异系数、标准差椭圆系统刻画了县域尺度和主体功能区尺度生态效率演变规律;利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分析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策略对生态效率空间异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河南省生态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区县差异随时间的推移有所减少;(2)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平均生态效率最高,其次为国家级重点开发区与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省级重点开发区与农产品主产区平均生态效率最低;(3)土地利用多样化指数、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地方财政一般支出额等因素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呈现出带状或片状空间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时空演变 超效率SBM模型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多源数据 空间分异 主体功能区 河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辽宁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天阳 谢立勇 +4 位作者 邓天乐 祖天时 赵洪亮 郭李萍 王鑫彤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24-434,共11页
为科学核算辽宁省农业碳排放强度和碳减排潜力,基于2000—2021年辽宁省农用物资投入、农地利用、土壤碳排放、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5部分20类碳源的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并采用碳源系数法对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采用超效率SB... 为科学核算辽宁省农业碳排放强度和碳减排潜力,基于2000—2021年辽宁省农用物资投入、农地利用、土壤碳排放、水稻种植和畜禽养殖5部分20类碳源的统计数据,构建农业碳排放测算体系,并采用碳源系数法对农业碳排放量进行测算,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辽宁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及其投入指标松弛量;进一步运用LMDI模型分解农业碳排放主要的驱动因素: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农业劳动力规模,计算其贡献值并探究其碳排放的效益值。结果表明:1)22年间辽宁省农业碳排放总量在前11年持续增长,后11年波动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波动降低。2)农用物资投入、农地利用、土壤碳排放、水稻种植、畜禽养殖导致的农业碳排放量年平均占比依次为36.72%、0.23%、11.36%、5.12%和46.58%。3)22年间,农业碳排放效率由0.19提升至1.04,主要因为投入指标的持续优化,具体表现为农业从业人数、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膜使用量和农药使用量等松弛量均逐渐减少。4)农业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劳动力规模,其累计碳排放效应分别为8712.01万和266.98万t,其占比分别为46.02%和1.41%;碳减排的驱动因素为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其累计碳排放效应分别为−9596.30万、−238.09万和−116.33万t,占比分别为50.69%、1.26%和0.61%。建议通过减少种植业化肥使用、优化畜禽养殖管理、提升农业技术效率、合理调整经营规模和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辽宁省农业低碳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碳排放效率 驱动因素 超效率SBM模型 LMDI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评价及演化特征分析
13
作者 董大朋 陆小翠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08-211,249,共5页
基于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11—2020年江苏省64个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GML指数法分析生产率变动的动力来源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整体上实现了平稳且快速增长,其中... 基于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数据,运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2011—2020年江苏省64个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以GML指数法分析生产率变动的动力来源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县域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整体上实现了平稳且快速增长,其中苏南地区的增长表现要优于苏中和苏北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农业技术进步,而农业技术效率整体上呈现出下降态势,并且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演化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最后,从强化农业技术应用、协调区域农业发展、制定差异化发展政策等方面,提出提升江苏省农业绿色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县域 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SBM超效率模型 GM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效率SBM-ML模型的5个造纸大国生态效率测算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沙沙 乔元波 +1 位作者 谢运生 邓蕙菁 《中国造纸》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6,共12页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造纸行业资源环境利用效率亟待提升,本研究基于2010—2019年美国、中国、日本、巴西和加拿大5个造纸大国的面板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造纸行业的生态效率,选用Malmquist-Luenberger(ML)指...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造纸行业资源环境利用效率亟待提升,本研究基于2010—2019年美国、中国、日本、巴西和加拿大5个造纸大国的面板数据,采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了造纸行业的生态效率,选用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模型探索其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国家造纸行业生态效率差异大且各具不同演变特征:美国、日本、巴西、加拿大、中国造纸行业的生态效率10年均值分别为0.9327、0.8951、0.7541、0.4853、0.3462。美国造纸行业生态效率呈现波动上升的“W”型变化态势;中国造纸行业生态效率呈现逐年递增的变化态势;日本和巴西的造纸行业生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变化态势;加拿大造纸行业生态效率呈现先下降后平稳变化态势。各国家造纸行业生态效率变化受到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美国、日本、巴西和加拿大4个国家造纸行业生态效率的ML指数受技术进步(TC)指数的影响更大,中国则受到效率改进(EC)指数的影响更大。表明资源利用和管理极大地影响着生态效率的高低,同时政策和市场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且可持续的。最后从技术革新、资源利用管理以及污染物防控等方面提出了造纸行业的未来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纸行业 生态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 非期望产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测度及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鑫铎 李红玲 +1 位作者 王昱 傅书勇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57,共8页
目的探讨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以及各地区统计局统计年鉴数据,基于超效率三阶段松弛值测算(SBM)模型评价中国29省市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 目的探讨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及其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202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以及各地区统计局统计年鉴数据,基于超效率三阶段松弛值测算(SBM)模型评价中国29省市医药制造业的技术创新效率,然后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和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全国29省市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平均值为0.49,东部>中部>西部。医药制造业技术创新效率与其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且该作用在发展水平由低到高的地区呈现边际效应递减的规律,地区之间医药制造业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结论建议中西部医药制造业发展相对薄弱省份改善创新环境与人才供给,以提升技术创新效率;推动技术创新效率较强地区与周边地区之间的交流联系以及合作;促进国内头部制药企业提高创新药的研发投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药制造业 技术创新效率 产业发展 超效率三阶段SBM模型 空间计量模型 面板分位数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农业绿色增长:基于投入产出结构与技术赋能视角 被引量:2
16
作者 卢京宇 郭俊华 李振华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29,共6页
发展数字经济是破解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两难”悖论的重要手段。文章从投入产出结构与技术赋能视角切入,运用包含“经济-资源-能源-环境”要素的超效率SBM-GML模型测算农业绿色增长指数,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农业绿色增长的理论框架... 发展数字经济是破解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两难”悖论的重要手段。文章从投入产出结构与技术赋能视角切入,运用包含“经济-资源-能源-环境”要素的超效率SBM-GML模型测算农业绿色增长指数,在构建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农业绿色增长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绿色增长的影响机制与作用方式。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农业绿色增长;要素配置效应、能源节约效应、减排降碳效应是数字经济促进农业绿色增长的重要机制;农业绿色技术进步与农业绿色技术效率改善是数字经济驱动农业绿色增长的重要方式,而且相较而言,农业绿色技术进步是主要的绿色增长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农业绿色增长 超效率SBM模型 GML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和能值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晓雪 张军以 +1 位作者 邱大鹅 张凤太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31-3848,共18页
农田生态系统是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半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其系统的生态效率与稳定运行成为耕地利用研究的重要议题。将自然能值输入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输出纳入耕地利用生态效率(CLUE)评估框架,基于耕地的自然能值和生态系统服... 农田生态系统是支撑人类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半人工半自然生态系统,其系统的生态效率与稳定运行成为耕地利用研究的重要议题。将自然能值输入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输出纳入耕地利用生态效率(CLUE)评估框架,基于耕地的自然能值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利用非期望产出Super-SBM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分析中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05、2010、2015、2020年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及其驱动因素。结果显示:(1)时间维度上,2005—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均值总体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CLUE均值由2005年0.678增至2020年0.980,增幅较为显著。(2)空间维度上,2005—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均值整体上呈“中西高、东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CLUE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庆部分,CLUE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四川部分,地形地貌导致的耕地可利用性差异是造成CLUE空间异质性的主要原因。(3)2005—2020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受多种自然、社会经济因子的交叉影响,其中日照时数和降水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主要表现为负向影响;人均GDP、乡村劳动力数量、农业机械总功率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CLUE主要表现为正向影响。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加强高标农田建设及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推动农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地理时空加权回归(GTWR)模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专业化对农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来自设施蔬菜主产区的微观证据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景政 穆月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4-146,共13页
专业化和绿色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逐步趋紧的现实背景下,专业化生产对农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种植专业化与农业环境技术效率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环渤海设施蔬菜优势产区452个种植... 专业化和绿色化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在资源和环境双重约束逐步趋紧的现实背景下,专业化生产对农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对种植专业化与农业环境技术效率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环渤海设施蔬菜优势产区452个种植户样本数据,借助包含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测算农业环境技术效率,并使用Tobit模型就种植专业化对农业环境技术效率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1)样本种植户平均环境技术效率为0.521,仍有较大提升潜力;(2)分设施类型来看,相较于温室生产,大棚生产种植户因绿色管理和技术水平更高而具有较高的环境技术效率;分省份来看,样本种植户环境技术效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天津、北京、山东、辽宁和河北;(3)种植专业化会显著提升农业环境技术效率,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克服内生性问题后,该结论仍然成立;(4)相较于种植规模大、人力资本水平高的农户,种植专业化对小规模种植户、人力资本水平较低农户的农业环境技术效率提升效果更加明显。因此,加强对专业化种植户的政策和绿色生产技术支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鼓励专业化生产,是推动农业生产绿色低碳转型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专业化 农业绿色转型 农业环境技术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设施蔬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秋宇 关全力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8,共7页
为探讨新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实现农业节水目标,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制度框架下,归纳了样本地区沙雅县和大河沿子灌区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模式,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样本地区农业用水效率进行了测算;在归纳总结两地... 为探讨新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农业用水效率的影响,实现农业节水目标,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制度框架下,归纳了样本地区沙雅县和大河沿子灌区的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模式,运用超效率SBM模型对样本地区农业用水效率进行了测算;在归纳总结两地改革模式的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探究了新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影响农业用水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两地的农业用水效率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态势,降水量、农业终端水价、是否执行奖补制度对农业用水效率具有正向作用,改革面积、灌溉定额对农业用水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农业用水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TOBI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时空特征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翟梦新 陆玉麒 +2 位作者 胡舒云 邵海雁 孙林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3,共11页
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106个地级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探究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时空演变、交互特征及区域差异,构建“供应方—需求方—监管方—基础环境”多维影响因子框架,以时空... 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测度2012—2021年长江经济带106个地级市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运用泰尔指数、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探究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时空演变、交互特征及区域差异,构建“供应方—需求方—监管方—基础环境”多维影响因子框架,以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各因子影响作用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W”形演变趋势,且保持“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布态势;高效率城市由分散分布向下游集中,较高效率城市由集中于下游趋于分散,中等效率城市向下游北部转移,挤占了原低效率城市分布空间,中下游快增长型城市占比较少;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局部空间格局稳定,空间关联类型存在明显转移惰性,分流域动态性呈现“上游>中游>下游”态势;企业规模、环境规制、经济基础、对外开放以及降水在全域总体起促进作用,其余因子作用效果空间异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超效率SBM模型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空间异质性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