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产广适超甜玉米萃甜611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1
作者 郭华 周安来 +3 位作者 周月梅 陈城 邓坤鹏 郭明明 《长江蔬菜》 2025年第6期33-35,共3页
萃甜611是以自交系Lv甜-003为母本、自交系Lvh020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黄色超甜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株高约220 cm,果穗长筒形,有剑叶,单穗质量450~500 g,苞叶深绿色,双穗率高。2020-2021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区鲜食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 萃甜611是以自交系Lv甜-003为母本、自交系Lvh020为父本配制而成的黄色超甜玉米新品种。该品种株型半紧凑,株高约220 cm,果穗长筒形,有剑叶,单穗质量450~500 g,苞叶深绿色,双穗率高。2020-2021年参加国家黄淮海区鲜食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2 a区试平均产量14988.0 kg/hm^(2),比对照增产13.7%,表现出熟性早、丰产性高、抗逆性强、广适性好的特点,适宜在国家黄淮海区鲜食玉米推广种植。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玉202205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萃甜611 选育 农艺性状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甜玉米籽粒乳熟期碳水化合物变化及食用品质 被引量:45
2
作者 乐素菊 刘厚诚 +1 位作者 张璧 王晓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1,共3页
对超甜玉米乳熟期籽粒成分和食用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籽粒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在授粉后16~18d有一峰值,含水量和还原糖含量一直下降,粗纤维含量的变化较为复杂.品尝评分与籽粒成分的相关分析表明,食用口感与甜度极显著正相关,蔗糖... 对超甜玉米乳熟期籽粒成分和食用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籽粒可溶性糖和蔗糖含量在授粉后16~18d有一峰值,含水量和还原糖含量一直下降,粗纤维含量的变化较为复杂.品尝评分与籽粒成分的相关分析表明,食用口感与甜度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和粗纤维与食用口感的相关系数为0 925和-0 965,均达极显著水平,含水量与食用口感也关系密切;蔗糖是可溶性糖的主要组成,对甜度起主要作用.以籽粒成分和有效积温可较准确地确定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籽粒 乳熟期 碳水化合物 食用品质 变化规律 采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甜玉米籽粒果皮厚度及灌浆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乐素菊 张璧 +1 位作者 刘厚诚 王晓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3-15,共3页
对4个不同超甜玉米品种籽粒果皮厚度及灌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不同授粉天数的果皮厚度差异明显;同一品种籽粒内不同部位间的果皮厚度也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灌浆前期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胚背面的果皮较胚面薄,之后这... 对4个不同超甜玉米品种籽粒果皮厚度及灌浆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不同授粉天数的果皮厚度差异明显;同一品种籽粒内不同部位间的果皮厚度也有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在灌浆前期更为明显,主要表现为胚背面的果皮较胚面薄,之后这种差异逐渐缩小.灌浆期间,籽粒体积和鲜质量变化呈Logistic曲线,相应的拐点分别是授粉后12 1和12 7d;籽粒含水量直线下降,干物质则直线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玉米籽粒 果皮厚度 灌浆特性 籽粒体积 鲜质量 拐点 Logistic曲线 干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甜玉米果皮结构与籽粒柔嫩性的关系 被引量:23
4
作者 乐素菊 肖德兴 +3 位作者 刘鹏飞 曾慕衡 王伟权 王晓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11-2116,共6页
为探讨果皮结构与籽粒柔嫩性的关系,研究了T4、T5、T19、T38和T39等5个超甜玉米(Z.mays subsp.mays)自交系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甜玉米果皮由多层细胞构成,最外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角质化。食用品质口感良好的T38和T3... 为探讨果皮结构与籽粒柔嫩性的关系,研究了T4、T5、T19、T38和T39等5个超甜玉米(Z.mays subsp.mays)自交系籽粒不同发育时期的解剖结构。结果表明甜玉米果皮由多层细胞构成,最外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角质化。食用品质口感良好的T38和T39自交系具有果皮薄、细胞层数少、果皮细胞壁纤维化和木质化程度低等特征;T4和T5具有果皮厚、构成果皮的细胞层数多和果皮细胞壁纤维化和木质化程度高等特点,口感较差;T19果皮细胞密度大,细胞纤维化和木质化程度极高,在这5个自交系中口感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果皮结构 柔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甜玉米籽粒糖分积累和蔗糖代谢酶活性动态变化 被引量:21
5
作者 赵福成 景立权 +2 位作者 陆大雷 王桂跃 陆卫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230-2237,共8页
以超甜玉米扬甜2号和超甜135为材料,研究籽粒发育过程中灌浆特性、淀粉含量、皮渣率、糖组分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糖组分积累和蔗糖代谢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灌浆过程中超甜玉米籽粒鲜重先升后降,鲜百粒重两品种均在... 以超甜玉米扬甜2号和超甜135为材料,研究籽粒发育过程中灌浆特性、淀粉含量、皮渣率、糖组分和蔗糖代谢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分析糖组分积累和蔗糖代谢酶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灌浆过程中超甜玉米籽粒鲜重先升后降,鲜百粒重两品种均在授粉后22 d达最大值。籽粒干重积累曲线拟合为Richards方程,最大灌浆速率出现在授粉后16~17 d,之后下降。籽粒淀粉含量和皮渣率随授粉后天数逐渐上升。随着灌浆进程,2品种籽粒可溶性总糖(TSS)、蔗糖和水溶性多糖(WSP)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葡萄糖、果糖、甘露醇含量先降后升趋势,山梨醇含量两品种间变化不一致。甜玉米中催化蔗糖合成和分解的酶主要有蔗糖磷酸合成酶(SPS)和蔗糖合成酶(SS),SS催化的反应是可逆的。SPS和SS合成方向活性的变化呈先升后降趋势,与蔗糖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SS分解方向活性呈上升趋势,与葡萄糖、果糖和甘露醇呈显著负相关。甜玉米籽粒中糖分积累是蔗糖代谢酶SPS、SS(合成和分解方向)协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探讨了超甜玉米糖分积累的酶学机制,为新品种选育和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糖组分 蔗糖代谢 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甜玉米种子活力研究 被引量:32
6
作者 王青峰 宫庆友 +1 位作者 沈凌云 李小琴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7,共4页
以13个种子活力表现差异显著的超甜玉米自交系为研究对象,采用Griffing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了其配合力和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亲本的GCA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其均可将自身种子活力遗传特性高效率地传给子代和F1代杂交组合。超甜玉... 以13个种子活力表现差异显著的超甜玉米自交系为研究对象,采用Griffing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分析了其配合力和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亲本的GCA值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其均可将自身种子活力遗传特性高效率地传给子代和F1代杂交组合。超甜玉米种子活力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99.48%和58.79%,亲本的遗传能力较高,在种子活力遗传效应中,固定遗传的加性效应显著,是可以早代选择的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种子活力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玉米和超甜玉米苗期蔗糖合成酶与磷酸蔗糖合成酶的活力比较 被引量:17
7
作者 高向阳 徐凤彩 +1 位作者 赵亚华 梅志弘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6-48,共3页
以普通玉米和超甜玉米为试材 ,比较两玉米品种在苗期的蔗糖合成酶与磷酸蔗糖合成酶的酶活力变化 .结果表明 ,从胚芽期到五叶期 ,超甜玉米和普通玉米的蔗糖合成酶、磷酸蔗糖合成酶的活力逐渐升高 。
关键词 普通玉米 超甜玉米 蔗糖合成酶 磷酸蔗糖合成酶 活力比较 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超甜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贺囡囡 韦桂旺 +2 位作者 冯云敢 蒙云飞 韦爱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521-2529,共9页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超甜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新品种的进一步大面积推广,提高农业种植效益提供科学的栽培依据。【方法】以超甜玉米新品种桂甜161和桂甜17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 【目的】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超甜玉米新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新品种的进一步大面积推广,提高农业种植效益提供科学的栽培依据。【方法】以超甜玉米新品种桂甜161和桂甜171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2个新品种在广西农业科学院明阳基地和广西横县试点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并利用DPS软件对产量、果穗外观品质和倒伏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种植密度对2个新品种的株高、穗位高、穗行数和行粒数以及桂甜171的穗长和穗粗影响不大,桂甜161的穗长和穗粗随着密度增加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个品种的茎粗和单穗重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减小,产量和倒伏率随着密度的增加逐渐增大;横县试点桂甜161和桂甜171的产量高于明阳试点;桂甜171不管是植株性状、果穗性状还是产量都优于桂甜161;桂甜161在密度为46425株/hm^2时综合权重最大,桂甜171在密度为53565株/hm^2时综合权重最大。【结论】桂甜161和桂甜171的适宜种植密度分别是46425和53565株/hm^2;2个品种在横县试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桂甜171是一个综合性状更优的超甜玉米新品种,推广潜力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超甜玉米 农艺性状 产量 综合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沙引发对超甜玉米种子活力及其生理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22
9
作者 赵光武 孙群 王建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47-151,共5页
本文对改善超甜玉米种子活力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沙引发结合4种药剂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超甜玉米“绿色超人”种子活力;处理后种子电解质渗漏均明显降低,尤以沙引发+核黄素处理的种子电解质渗漏最慢,且幼苗CAT和SOD活性均得到显著... 本文对改善超甜玉米种子活力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沙引发结合4种药剂处理均可显著提高超甜玉米“绿色超人”种子活力;处理后种子电解质渗漏均明显降低,尤以沙引发+核黄素处理的种子电解质渗漏最慢,且幼苗CAT和SOD活性均得到显著提高,并延缓了它们在低温胁迫下的降解速度。在此基础上用沙引发+核黄素处理其他7种超甜玉米种子,其出苗率、出苗速度、膜系统完整性或SOD活性等指标在不同品种上也得到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药沙引发 种子活力 生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个超甜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配合力及育种潜力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冯云敢 韦桂旺 +3 位作者 韦爱娟 蒙云飞 贺囡囡 张述宽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027-2032,共6页
【目的】对新引进8个超甜玉米自交系的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及育种潜力分析,为评价和利用玉米新种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将5个被测系(HT32、德甜15、2650R、T026和YC09)与3个测验系(HJZ33、德甜18和YC26)测交组配1... 【目的】对新引进8个超甜玉米自交系的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及育种潜力分析,为评价和利用玉米新种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将5个被测系(HT32、德甜15、2650R、T026和YC09)与3个测验系(HJZ33、德甜18和YC26)测交组配15个杂交组合,并对自交系及杂交组合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结果】8个自交系中,HT32、2650R、T026、HJZ33、德甜18和YC26等一般配合力(GCA)效应值在大部分性状上表现为正值;2650R×HJZ33、德甜15×德甜18、T026×德甜18和HT32×YC26等4个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值在大部分性状上也表现为正值。除穗位高和小区产量性状外,其余8个性状的GCA方差较大且远高于SCA方差,株高、穗长、秃尖长、穗行数和籽粒宽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均高于42.00%,而穗位高、果穗粗、行粒数、籽粒深和小区产量等5个性状狭义遗传力低于32.00%。【结论】8个自交系中,在重要性状GCA上表现好的自交系有:HT32、2650R、T026、H.JZ33、德甜18和YC26;在产量及外观商品性上表现突出的组合有:2650R×HJZ33、德甜15×德甜18、T026×德甜18和HT32×YC26;株高、穗长、秃尖长、穗行数和籽粒宽可在早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配合力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收获时间对超甜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贺囡囡 冯云敢 +4 位作者 韦桂旺 蒙云飞 韦爱娟 卢生乔 黄爱花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29-933,共5页
【目的】研究授粉后不同收获时间对超甜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收获时间,为农业生产中提前收获超甜玉米种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授粉后不同时间收获的超甜玉米自交系T026、GTL271、YC26、HJZ33和超甜玉米组合YC26/T026、YC2... 【目的】研究授粉后不同收获时间对超甜玉米种子质量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收获时间,为农业生产中提前收获超甜玉米种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授粉后不同时间收获的超甜玉米自交系T026、GTL271、YC26、HJZ33和超甜玉米组合YC26/T026、YC26/HJZ33、GTL271/YC26为试验材料,研究广西和海南两地不同收获时间对种子百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结果】广西秋季收获的种子百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基本低于海南冬季收获的种子,4个自交系种子授粉后34~42 d的百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在不同生态环境下表现较好,授粉后第26天表现较差;3个组合种子授粉后34~38 d的百粒重、发芽势和发芽率在不同生态环境下表现较好,授粉后第26天表现较差。【结论】超甜玉米的适宜收获时间是授粉后34~38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收获时间 百粒重 发芽势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播期对秋植超甜玉米产量及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7
12
作者 廖长见 张扬 +2 位作者 卢和顶 林建新 陈山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89-1293,共5页
在秋季生产条件下,探讨不同的播种期对超甜玉米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量影响:通过不同播种期各品种产量的多重比较,在福建适当迟播,可以提高产量;通过不同品种在不同播种期的产量情况的多重比较,在试验设计的5... 在秋季生产条件下,探讨不同的播种期对超甜玉米产量和品质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量影响:通过不同播种期各品种产量的多重比较,在福建适当迟播,可以提高产量;通过不同品种在不同播种期的产量情况的多重比较,在试验设计的5个播种期中,早熟品种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产量不断提高;中、晚熟品种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产量先增后略微减少;(2)品质影响:播种期对果皮厚度和含糖量的影响不显著,对水分含量和皮渣率有显著影响,特别是晚播可以提高水分的含量,从而延长采收期,秋植超甜玉米最适采收期平均可以达8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秋播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甜玉米bt2基因SNP位点的分析及分子标记辅助筛选 被引量:11
13
作者 乐素菊 刘鹏飞 +2 位作者 曾慕衡 王伟权 王晓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73-78,共6页
【目的】利用等位基因特异PCR技术对超甜玉米的基因型进行分子鉴定,建立根据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的平台。【方法】根据超甜玉米基因bt2启动子区域序列设计引物,通过等位基因特异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利用Clus... 【目的】利用等位基因特异PCR技术对超甜玉米的基因型进行分子鉴定,建立根据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进行分子标记辅助筛选的平台。【方法】根据超甜玉米基因bt2启动子区域序列设计引物,通过等位基因特异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测序,利用ClustalX软件,分析比较了32份超甜玉米自交系bt2基因启动子区域的核苷酸序列,并进行了分子鉴定。【结果】在扩增的888bp序列中有3个SNP位点,分别在bt2基因转录起始上游的-20,-103和-107bp处,通过对32份超甜玉米自交系的SNP位点分析,将其区分为AAA和GGG 2种单体型。【结论】利用3个SNP位点中的-103(A/G)位点进行等位基因特异PCR,成功地鉴定了超甜玉米自交系的基因型,建立了通过等位基因特异PCR辅助筛选bt2基因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等位基因特异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超甜玉米新组合模糊综合评价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晓明 王子明 +1 位作者 乐素菊 刘国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9-463,共5页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广东省2000-2002年超甜玉米的一些新的杂交组合进行区域试验,在鲜穗产量、株型性状、生育期、抗逆性、品质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各组合的模糊综合指数(FCI值)可以反映综合评价水平的高低。同时,该...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广东省2000-2002年超甜玉米的一些新的杂交组合进行区域试验,在鲜穗产量、株型性状、生育期、抗逆性、品质等方面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各组合的模糊综合指数(FCI值)可以反映综合评价水平的高低。同时,该方法在评价因子的定量化方面更加准确和可靠。所获得的最终评价值,不仅能反映各评价单元之间的相对级别,而且也能直接反映它们的绝对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新组合 区域试验 模糊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播超甜玉米籽粒果皮厚度与可溶性总糖含量在灌浆期间的变化 被引量:8
15
作者 姚坚强 俞琦英 +2 位作者 王美兴 张莲英 朱金庆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3-196,共4页
试验对9个不同熟期的超甜玉米品种以授粉后不同时间采收果穗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进行测定,及对籽粒3个面的果皮厚度采用显微测微法进行测量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的超甜玉米品种籽粒的3个面的果皮厚度在授粉后灌浆期间均出现相... 试验对9个不同熟期的超甜玉米品种以授粉后不同时间采收果穗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进行测定,及对籽粒3个面的果皮厚度采用显微测微法进行测量与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的超甜玉米品种籽粒的3个面的果皮厚度在授粉后灌浆期间均出现相对独立的变化趋势,同时不同品种的可溶性总糖含量均在授粉后18~22 d出现了最大值,结合两者分析,春季播种的不同熟期超甜玉米适宜采摘期不同,早熟的超甜玉米品种鲜穗采摘期适宜在授粉后第18天左右,中熟超甜玉米品种鲜穗采摘期适宜在授粉后第20天左右,迟熟超甜玉米品种鲜穗采摘期适宜在授粉后第22天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皮厚度 可溶性总糖 超甜玉米 灌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SNP标记及配合力划分超甜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 被引量:7
16
作者 贺囡囡 冯云敢 +5 位作者 蒙云飞 韦爱娟 弓雪 卢生乔 韦桂旺 吕巨智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5-173,共9页
划分超甜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筛选配合力高的甜玉米自交系,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更强的甜玉米群体,为优良甜玉米的选育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23个自育超甜玉米自交系,采用NCⅡ设计得到60(3×20)个组合,研究它们的产量配合力效应并结... 划分超甜玉米自交系的杂种优势群,筛选配合力高的甜玉米自交系,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更强的甜玉米群体,为优良甜玉米的选育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23个自育超甜玉米自交系,采用NCⅡ设计得到60(3×20)个组合,研究它们的产量配合力效应并结合56K SNP标记将供试材料进行杂种优势群的划分。结果表明23个自交系的平均杂合率为2.59%,纯合度较高;除GX06和GX10,GX14和GX15,GX16和GX17的遗传相似度较高外,其余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度均小于90%,可作为不同的材料在育种上应用;测验系GX21和被测系GX01、GX03、GX12、GX13、GX18的产量GCA正向效应值较高,在产量性状上是非常优良的自交系;进化树、主成分分析和产量SCA聚类图将23个超甜玉米自交系分为GX21群、GX22群和GX23群,其中GX22(HJZ33)群称为父本群,包含的自交系为GX02、GX11、GX19、GX20及测验系GX22自身共5个,GX21(GTL273)和GX23(YC26)群称为母本群,包含的自交系为GX01、GX03~GX10、GX12~GX18及测验系GX21和GX23共18个。SNP标记和产量SCA分群结果基本一致,使用SNP标记化划分杂种优势群可以明显缩短玉米育种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自交系 杂种优势群 配合力 SN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甜玉米新品种灰色关联度综合评价 被引量:11
17
作者 纪荣昌 陈山虎 +2 位作者 卢和顶 童川拉 林建新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6年第6期13-15,20,共4页
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4年福建省超甜玉米区域试验9个参试品种从株高、产量等14个性状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金银粟2号、超甜2000、广甜2号、闽甜208等多个综合性状优于对照品种穗甜1号的超甜玉米新品种,其结果与实际表现一致。
关键词 超甜玉米 灰色关联度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A菌根菌与重氮营养醋杆菌双接种对超甜玉米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蔡宣梅 张秋芳 郑伟文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56-159,共4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VA菌根菌(Gm)、重氮营养醋杆菌Pal5菌株单接种及双接种对超甜玉米生长、磷营养和菌根侵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Gm单接种可显著提高玉米菌根侵染率,Pal5+Gm双接种可极显著提高玉米菌根侵染率;无论Gm、Pal5单接种或Pal5+Gm...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VA菌根菌(Gm)、重氮营养醋杆菌Pal5菌株单接种及双接种对超甜玉米生长、磷营养和菌根侵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Gm单接种可显著提高玉米菌根侵染率,Pal5+Gm双接种可极显著提高玉米菌根侵染率;无论Gm、Pal5单接种或Pal5+Gm双接种均能改善植株磷素营养,促进玉米生长,生物产量和单果重增加;双接种在提高菌根侵染率、促进植株生长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正交互效应;生物产量喇叭口期为Pal5+Gm>Pal5>Gm>CK,采收期为Pal5+Gm>Gm>Pal5>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A菌根菌 重氮营养醋杆菌 接种 超甜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甜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和凤美 朱芮 +1 位作者 朱永平 覃鹏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B12期142-145,共4页
为了研究影响超甜玉米鲜穗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间的主次关系。对20个超甜玉米自交系的11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鲜穗产量与穗长、行粒数、穗粗、百粒质量、穗行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出籽率呈显著正相关,... 为了研究影响超甜玉米鲜穗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间的主次关系。对20个超甜玉米自交系的11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鲜穗产量与穗长、行粒数、穗粗、百粒质量、穗行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出籽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秃尖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鲜穗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穗长、穗行数、百粒质量、穗粗、行粒数、出籽率和秃尖长。因此,增加穗长、穗行数,提高百粒质量和出籽率,并兼顾其他性状是提高超甜玉米自交系鲜穗产量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自交系 鲜穗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及磁水对超甜玉米种子萌芽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王建林 陆翠珍 +1 位作者 陈玎玎 周桂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265-1265,1267,共2页
[目的]探讨磁场及磁水对超甜玉米种子萌芽的影响程度。[方法]以超甜玉米的种子为试材,用9 000μT均匀恒定磁场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磁场处理的磁化水浸种,其磁场处理时间分别为10、30、60、90和120 min,研究不同磁处理剂量对超甜玉米种子发... [目的]探讨磁场及磁水对超甜玉米种子萌芽的影响程度。[方法]以超甜玉米的种子为试材,用9 000μT均匀恒定磁场分别进行不同时间磁场处理的磁化水浸种,其磁场处理时间分别为10、30、60、90和120 min,研究不同磁处理剂量对超甜玉米种子发芽指标的影响。[结果]不同时间磁场处理表明,用9 000μT磁场处理超甜玉米种子60 min,其磁化水浸种的发芽率比对照高83%,发芽指标最高,并比其他处理组发芽率高40%~76%;60 min处理组的发芽势比对照约高出1倍,其他各组的发芽势也比对照高46%~93%。磁场处理种子2 h后再用自来水浸种处理表明,用磁化水浸种比用普通水浸种的发芽率高23%,发芽势高30%,活力指数高30%。[结论]用9 000μT磁场处理超甜玉米种子可以提高种子的各项发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甜玉米 磁场 磁化水 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