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油田化学驱油体系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6
1
作者 伍晓林 侯兆伟 +1 位作者 王海峰 李勃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7-144,共8页
大庆油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创新了聚合物黏弹性理论、表面活性剂与原油匹配关系理论,研制生产出了系列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烷基苯磺酸盐、石油磺酸盐,形成第一代化学驱油体系,推进了大庆油田化学驱工业化进程,使化学驱成为油田有... 大庆油田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创新了聚合物黏弹性理论、表面活性剂与原油匹配关系理论,研制生产出了系列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烷基苯磺酸盐、石油磺酸盐,形成第一代化学驱油体系,推进了大庆油田化学驱工业化进程,使化学驱成为油田有效开发主导技术之一。随着大庆油田化学驱开发对象逐渐变差,建立聚合物分子构效关系和稀体系相态转化理论,研究出了系列抗盐聚合物和界面位阻表面活性剂,形成第二代高效化学驱油体系,推动化学驱提质增效。为更大幅度地提高采收率、降低化学剂成本,拓展化学驱应用领域,绿色环保、智能高效、成本低廉的化学驱油体系是今后化学驱油体系发展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聚合物 复合体系 研究现状 发展方向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油藏化学驱能耗分配原理的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研究Ⅰ: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渗流阻力调控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冯茹森 李爱辉 +3 位作者 章洋阳 豆亚娟 舒政 许成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7,共15页
针对驱油剂的深部流度控制能力与近井地带注入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应满足低黏度配制/输送、近井地带低吸附量长期稳定注入和低浓度产出液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渗流过程中能够在储层深部不同位置建立多级渗流阻力峰值... 针对驱油剂的深部流度控制能力与近井地带注入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应满足低黏度配制/输送、近井地带低吸附量长期稳定注入和低浓度产出液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渗流过程中能够在储层深部不同位置建立多级渗流阻力峰值,并且前缘后驱替相渗流阻力应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基于固/液界面吸附作用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设计了在渗流过程中具备动态改变体系组成和微观溶液结构,从而改变其渗流阻力特征的疏水缔合聚合物/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相较于HP-1(1500 mg/L),表观黏度相近、组成不同的二元体系HP-1(1500 mg/L)/SDSB(150 mg/L)和HP-1(1500 mg/L)/SDSB(200 mg/L),在段塞注入及其后续水驱过程中可以在多孔介质的中、后部构建数值更高、空间分布更优的动态渗流阻力,说明二元体系具备运移增黏特征和延迟突破特征,其前缘的流度控制能力更强,并且渗流阻力在储层的空间分布更合理,从而延长了段塞整体突破时间,有利于提高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在相对稠油、强非均质性和水驱含水率为80%的渤海某油田油藏条件下,采用基本相同剂量、相近成本的化学剂工业产品进行的驱油实验表明:二元体系后续水驱突破之前驱油剂段塞渗流阻力的空间动态分布特征是影响驱油效率的关键因素,二元体系(AP-P4(1400 mg/L)/ZX-27(300 mg/L),黏度为6.4 mPa·s)比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1750 mg/L,黏度为62.9 mPa·s)多提高10%的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分配 聚/表二元复合驱 水溶性疏水缔合聚合物 流度控制 界面吸附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3
作者 朱友益 张翼 +2 位作者 牛佳玲 刘卫东 侯庆锋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46-351,共6页
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可避免碱引起的结垢、乳化、腐蚀等负面作用,降低投资和操作成本,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新技术。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有:缺少高效稳定的活性剂工业化产品,驱油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理论研究薄... 无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可避免碱引起的结垢、乳化、腐蚀等负面作用,降低投资和操作成本,是具有应用前景的化学驱提高石油采收率新技术。目前存在主要问题有:缺少高效稳定的活性剂工业化产品,驱油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理论研究薄弱,评价方法不健全,矿场试验少、技术风险较大。影响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有体系黏度、界面张力、乳化强度等,二元体系具有较高的黏度是提高采收率的重要保障,体系油水界面张力越低驱油效率越高,体系乳化性能也显著影响驱油效果。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矿场试验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需要提高配方适应性、驱油剂产品质量稳定性,优化注入方案,加强现场监测和跟踪调整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复合驱 二元复合驱 表面活性剂 驱油机理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及相关化学驱进展 被引量:65
4
作者 葛广章 王勇进 +2 位作者 王彦玲 辛寅昌 姜庆利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2-284,共3页
对国内外聚合物驱及相关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的近期进展作了综述和讨论。共分 3个论题 :①聚合物驱及驱油聚合物 (HPAM和多糖 ) ;②二元 (SP)和三元 (ASP)复合驱 ;③弱凝胶 (及CDG)调驱。
关键词 聚合物驱油 弱凝胶调驱 二元复合驱 三元复合驱 驱油聚合物 提高原油采收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利油区化学驱油技术面临的矛盾及对策 被引量:16
5
作者 张以根 元福卿 +1 位作者 祝仰文 姜颜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3-55,共3页
在化学驱技术水平现状分析、化学驱资源评价和实施效果跟踪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制约胜利油区化学驱发展的主要矛盾。在长期室内试验研究和矿场实践中总结出“P+N”聚合物驱加合增效理论,针对制约化学驱发展的主要矛盾,开展了耐温抗盐聚... 在化学驱技术水平现状分析、化学驱资源评价和实施效果跟踪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制约胜利油区化学驱发展的主要矛盾。在长期室内试验研究和矿场实践中总结出“P+N”聚合物驱加合增效理论,针对制约化学驱发展的主要矛盾,开展了耐温抗盐聚合物、有机复合交联体系、强化泡沫驱、二元驱等研究工作,为胜利油区化学驱油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拓宽了化学驱油技术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利油区 化学驱油 聚合物驱油 复合驱油 采收率 泡沫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化学驱油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周成裕 萧瑛 张斌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1-135,共5页
介绍了国内化学驱油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包括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认识上的重大转变、研究取得的成果、配套技术的研究,三元复合驱的先导性以及扩大性矿场试验,聚合物驱与深部调剖相结合技术,污水配注聚合物技术,聚合物产品的升级换代和... 介绍了国内化学驱油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包括聚合物驱油技术在认识上的重大转变、研究取得的成果、配套技术的研究,三元复合驱的先导性以及扩大性矿场试验,聚合物驱与深部调剖相结合技术,污水配注聚合物技术,聚合物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三元复合驱体系的研究等;最后,提出应更深入地开展泡沫复合驱、微生物驱油和纳米技术等化学驱油新技术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化学驱油 聚合物驱 三元复合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后残留聚合物分布及对二元驱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谢晓庆 冯国智 +2 位作者 刘立伟 石爻 曾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5-140,共6页
针对如何将聚驱后残留在油藏中的有限聚合物发挥出最大限度效益的问题,开展了聚驱后残留聚合物分布及对二元复合驱增效作用的研究。研究中调研并系统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聚合物驱后的提高采收率方法,进行了符合海上油田A区块油藏地质特征... 针对如何将聚驱后残留在油藏中的有限聚合物发挥出最大限度效益的问题,开展了聚驱后残留聚合物分布及对二元复合驱增效作用的研究。研究中调研并系统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聚合物驱后的提高采收率方法,进行了符合海上油田A区块油藏地质特征的大型三维平面物理模型实验研究,通过对水驱、聚驱、聚驱+表面活性剂的二元复合驱及后续水驱等不同阶段的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场、浓度场和压力场等值线图的取样监测,认识了残留聚合物的分布规律及对聚驱后二元复合驱的影响。结果表明:注聚结束时,主流线浓度最高,两翼部分最小;后续水驱结束,主流线浓度最小,聚合物大部分被驱出。岩芯中残留的聚合物越多,对二元复合驱的辅助作用越强,注聚结束后越早实施接替技术越好。研究成果对聚驱后如何利用接替技术继续提高产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提高采收率 残留聚合物 二元复合驱 聚合物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复合驱注入段塞组合物理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建路 何先华 +2 位作者 高峰 鹿守亮 曹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26-128,共3页
选取分子量为1200万、2000万的聚合物,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三元复合驱注入段塞组合、浓度、大小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化学剂用量相近时,高浓度小段塞的采收率比低浓度大段塞高,高分子量聚合物的驱油效果比低分子量... 选取分子量为1200万、2000万的聚合物,通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三元复合驱注入段塞组合、浓度、大小对驱替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化学剂用量相近时,高浓度小段塞的采收率比低浓度大段塞高,高分子量聚合物的驱油效果比低分子量聚合物更明显。不同前置和后续段塞优化驱油实验的结果表明,把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拆分成双段塞(聚合物、碱+表面活性剂)分注比整个三元体系作主段塞单段塞合注采收率高;在碱、表面活性剂用量不变的情况下,注入的聚合物前置段塞(0.1~0.3 PV)增大对改善驱油效果有利,前置段塞聚合物浓度应不低于1.2g/L;后续段塞大小一般选择0.2PV,在聚合物浓度不变时,后续段塞大小变化在一定范围内对驱油效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拟实验 三元复合驱 段塞 段塞组合 段塞聚合物浓度 驱油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油藏聚驱后二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刘艳华 孔柏岭 +3 位作者 吕帅 张伊琳 林杨 束华东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8-291,295,共5页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断块稠油油藏条件,考察了SP二元复合体系的最佳配方、乳化性和热稳定性,并用最佳配方的SP二元复合体系进行了聚合物驱后复合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最佳SP二元复合体系(2000 mg/L ZL-I+3000 mg/L OCSB)的黏度为... 针对古城油田泌123断块稠油油藏条件,考察了SP二元复合体系的最佳配方、乳化性和热稳定性,并用最佳配方的SP二元复合体系进行了聚合物驱后复合驱替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得到的最佳SP二元复合体系(2000 mg/L ZL-I+3000 mg/L OCSB)的黏度为59.5 mPa.s、界面张力7.87×10-3 mN/m,与聚合物溶液相比,黏度上升2 mPa.s、界面张力下降3~4个数量级,毛管数大幅度提高,具备更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能力。SP二元复合体系与原油形成的乳化液黏度大于二元体系的黏度,乳化作用良好,可以进一步改善流度比。60℃下老化120天后SP二元复合体系中HPAM的水解度缓慢上升后维持在30%~40%,黏度始终保持平稳上升,变化规律与单一聚合物溶液相似;界面张力值在老化期间上升半个数量级以内,盐析程度较单一表面活性剂溶液大幅改善。岩心驱油实验表明,聚合物驱后进行二元复合驱可提高采收率10%OOIP以上,说明古城油田泌123断块稠油油藏采用二元复合驱作为聚合物驱后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 聚合物驱后 乳化 水解度 提高采收率 稠油油藏 河南古城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低渗透砂岩油层的新型磺基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高明 宋考平 +1 位作者 陈涛平 刘春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5-267,244,共4页
报道了以中部有芳环的长链烷基为亲油基的一种新的驱油用磺基甜菜碱SLB-13,给出了化学结构,讨论了亲油基最佳结构。45℃时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0.05~3.0g/L宽浓度范围可产生超低(10^-3mN/m)油水界面张力。在尺寸4.5×4.5... 报道了以中部有芳环的长链烷基为亲油基的一种新的驱油用磺基甜菜碱SLB-13,给出了化学结构,讨论了亲油基最佳结构。45℃时该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在0.05~3.0g/L宽浓度范围可产生超低(10^-3mN/m)油水界面张力。在尺寸4.5×4.5×3.0(cm)、纵向渗透率变异系数0.72、平均渗透率29×10^-3~45×10^-3μm^2的石英砂胶结岩心上,使用黏度10mPa·s的模拟油,在45℃考察了水驱之后注入0.3PV化学剂段塞提高采收率的幅度及段塞注入性和提高波及体积能力(通过Ps/Pw值即注剂注水最大压差比),结果如下。1.0和3.0(g/L)SLB-13段塞仅提高采收率4.62%和3.41%,Ps/Pw值为0.37和0.43,注入性好但不能提高波及体积;0.4HPAM(M=4.8×10^6)段塞提高采收率7.22%,Ps/Pw=1.05;3.0+0.4、1.0+0.4、1.0+0.8SLB-13+HPAM复合段塞分别提高采收率8.68%、11.74%、16.20%,Ps/Pw值分别为1.04、1.37、2.30,最佳段塞为1.0+0.4S阻13+HPAM。SLB-13可用于大庆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表3参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基甜菜碱 驱油表面活性驱 超低界面张力体系 磺基甜菜碱/聚合物复合体系 注入性 驱油效率 非均质人造岩心 低渗透砂岩油藏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微凝胶组合驱油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燕 宋吉水 +2 位作者 唐金星 袁新强 李宜强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03-207,共5页
使用双管并联长岩心填砂模型和五点法层间非均质模型,模拟研究聚合物溶液和微凝胶体系的流动特征、分流作用和剖面调整能力,探讨微凝胶与低浓度聚合物交替段塞组合的调驱性能和驱油效果,为提高采收率组合驱油方法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指导。
关键词 采收率 组合驱油方法 聚合物微凝胶 岩心模型 压力变化特征 分流作用 驱油效果 调驱作用 层间非均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油田微凝胶驱技术的矿场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孔柏岭 昌润珍 +2 位作者 海玉芝 李晓玲 白周凌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9-103,共5页
微凝胶驱技术(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技术)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提高采收率新技术。河南油田在室内研究基础上,系统地开展了微凝胶驱技术的单井试注、单井驱替、多井组驱替等不同规模的矿场试验,展示出明显不同于聚合物驱的动态特征:注入... 微凝胶驱技术(低浓度交联聚合物驱技术)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益的提高采收率新技术。河南油田在室内研究基础上,系统地开展了微凝胶驱技术的单井试注、单井驱替、多井组驱替等不同规模的矿场试验,展示出明显不同于聚合物驱的动态特征:注入压力上升幅度大,吸水剖面改善幅度比聚合物驱好,产出液聚合物浓度低,见效时间滞后。下二门H_2Ⅲ油组、双河437Ⅱ_(1-2)油组矿场试验注污水配制微凝胶(400 mg/L HPAM、60 mg/L Cr^(3+))0.19~0.37 PV,当量吨聚合物增油85.2~105.3 t,阶段提高采收率6.01%~7.17%;提高采收率幅度比聚合物驱高2.96个百分点的条件下,化学剂费用降低11.4%~19.9%。矿场试验结果还表明,微凝胶驱技术与聚合物驱技术结合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驱油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凝胶驱技术 矿场试验 动态特征 聚合物驱技术 组合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聚驱防砂井挡砂介质物理化学复合堵塞机制试验 被引量:12
13
作者 董长银 高凯歌 +3 位作者 王静 智勤功 高聚同 张清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4-111,共8页
针对孤东油田注聚驱防砂井液量降低严重并且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防砂井的提液效果普遍低于树脂滤砂管独立筛管防砂的反常现象,首先通过砾石层特性评价试验研究地层砂对砾石层侵入及机械物理堵塞机制,得到砾石层堵塞与砾砂中值比、泥质含量... 针对孤东油田注聚驱防砂井液量降低严重并且绕丝筛管砾石充填防砂井的提液效果普遍低于树脂滤砂管独立筛管防砂的反常现象,首先通过砾石层特性评价试验研究地层砂对砾石层侵入及机械物理堵塞机制,得到砾石层堵塞与砾砂中值比、泥质含量、流体黏度、产量、生产时间以及聚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关系。针对物理堵塞机制难以解释砾石充填和树脂滤砂管防砂堵塞现象的问题,开展普通石英砂与树脂涂敷砂的润湿性、沥青质吸附、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吸附机制与规律试验对比,提出注聚驱防砂井的物理化学复合堵塞机制。研究表明:物理堵塞主要发生在投产早期,堵塞程度随着流体黏度、泥质含量、产量、聚合物含量、砾砂比(GSR)增加而趋于严重;与树脂涂敷砂相比,石英砂充填层表面强亲水,其对聚合物及其衍生物和胶质沥青质的表面吸附量远高于高渗滤涂敷砂,吸附量随着聚合物浓度增加以及石英砂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在注聚驱条件下,原本高孔高渗的石英砂充填层复合堵塞后的渗透率反而远低于高渗滤砂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砂介质 复合堵塞机制 砾石充填 沥青质吸附 聚合物吸附 聚合物驱 孤东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不同开发方式组合模式探讨 被引量:10
14
作者 谢晓庆 康晓东 +3 位作者 曾杨 石爻 张贤松 刘宇曦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5-90,共6页
海上油田开发投资大、成本高、风险大,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有必要对不同开发方式进行组合和优化。根据以往水驱、聚合物驱、热力采油等经济技术界限研究成果,以原油黏度为一级决策、渗透率为二级决策、油藏深度为三级决策,建立了海上... 海上油田开发投资大、成本高、风险大,为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有必要对不同开发方式进行组合和优化。根据以往水驱、聚合物驱、热力采油等经济技术界限研究成果,以原油黏度为一级决策、渗透率为二级决策、油藏深度为三级决策,建立了海上油田高效开发方式组合多级决策树,确定出适合海上油田高效开发的4大类26套组合模式;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各种组合模式的采收率,结合经济评价优化确定了8套不同油藏条件的最优组合模式,并提出了各模式的生产动态典型特征曲线。绥中36-1油田实际区块应用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高效开发组合模式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可以为海上油田开发模式优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水驱 聚合物驱 热力采油 组合模式 采收率 绥中36-1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复合驱在胜利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44
15
作者 周国华 宋新旺 +3 位作者 王其伟 郭平 李向良 李雪松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9-373,共5页
针对胜利油区孤岛油田中二区中部Ng3+4油层和埕东油田西区油藏条件,进行了泡沫复合驱实验研究。封堵调剖实验表明,泡沫复合驱具有优良的封堵调剖能力,其封堵能力随渗透率增加而增大;气液共注时,阻力因子随注入量增加而持续增大,交替式... 针对胜利油区孤岛油田中二区中部Ng3+4油层和埕东油田西区油藏条件,进行了泡沫复合驱实验研究。封堵调剖实验表明,泡沫复合驱具有优良的封堵调剖能力,其封堵能力随渗透率增加而增大;气液共注时,阻力因子随注入量增加而持续增大,交替式注入时,阻力因子随注入量的增加波动上升,但随着注入量不断增加,两种方式均能产生较好的封堵效果;低气液比交替注入时,封堵作用表现缓慢;大段塞交替注入时,封堵效果相对较弱。驱油效率实验表明,泡沫复合驱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发泡剂对矿化度、温度及原油性质等油藏条件改变均不敏感,适应性强。孤岛油田中二区中部Ng3+4油层实施单井试注后,生产井增油降水效果显著,注入井吸水剖面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复合驱 提高采收率 物理模拟 阻力因子 气液共注 气液交替式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合渤海绥中361油田二元复合驱体系性能研究 被引量:16
16
作者 张新民 郭拥军 +4 位作者 冯茹森 柳建新 张健 吕鑫 曹旭杰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2-325,361,共5页
本文在渤海绥中361海上油藏条件下,测定了由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为主的表面活性剂(辛基酚基聚氧乙烯醚TX100与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按质量比1∶4)与疏水缔合聚合物组成的SP二元复合驱体系的黏度及其与渤海绥中361脱气原油间的界面... 本文在渤海绥中361海上油藏条件下,测定了由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为主的表面活性剂(辛基酚基聚氧乙烯醚TX100与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按质量比1∶4)与疏水缔合聚合物组成的SP二元复合驱体系的黏度及其与渤海绥中361脱气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并考察该体系的抗温性、耐盐性、吸附性及老化稳定性等,测定了该驱油体系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中的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在三层非均质岩心上进行了表面活性剂浓度不同的6个室内驱油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配方为3000 mg/L表面活性剂+1750 mg/L聚合物的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抗温、抗盐、抗剪切性及老化稳定性;该二元复合驱油体系黏度达40 mPa.s以上,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10-3mN/m数量级,同时该体系在不同渗透率岩心中均能建立较高的阻力系数与残余阻力系数;室内驱油实验表明,在三层非均质岩心中,聚合物浓度为1750 mg/L,二元体系与原油界面张力由100mN/m(表面活性剂0 mg/L)降至10-2mN/m(表面活性剂750 mg/L)数量级时提高采收幅度很大;当界面张力由10-2mN/m(表面活性剂750 mg/L)降至10-3mN/m(表面活性剂1000 3000 mg/L),复合驱采收率增加幅度很小;总体上,该SP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具有良好的提高采收率能力,可提高采收率3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酸盐型双子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驱 疏水缔合聚合物 黏度 界面张力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后高压泡沫复合驱油实验 被引量:11
17
作者 邵振波 孙丽静 +1 位作者 刘宏生 高淑玲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44,共5页
为提高泡沫复合驱油技术在大庆油田聚驱后应用的可行性,利用高压泡沫驱油实验装置,考察了高压条件下发泡剂体系中聚合物浓度、系统回压、气液比等对泡沫复合驱油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高压条件下,发泡剂体系中聚合物浓度在600... 为提高泡沫复合驱油技术在大庆油田聚驱后应用的可行性,利用高压泡沫驱油实验装置,考察了高压条件下发泡剂体系中聚合物浓度、系统回压、气液比等对泡沫复合驱油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高压条件下,发泡剂体系中聚合物浓度在600~1000mg/L时,泡沫复合驱采收率较大;泡沫复合驱实验压力越高,驱油效果越差;气液比过大,易出现气体窜流现象,降低泡沫复合驱的效果,气液比为1:1时泡沫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效果最好。考虑到实际油层和剪切降解情况,建议选择聚合物浓度为1000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复合驱 聚合物 气液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驱不同注入方式对比评价 被引量:18
18
作者 李宜强 梁双庆 林丽华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8-60,64,共4页
对油田实际的注水结果统计分析表明,油田进入高含水期以后,厚油层内90%以上的注入水进入层内高渗透及强水洗段,致使厚油层内存在严重的无效注采循环。因此,为了解决纵向非均质层内开发矛盾,改变无效注采循环现状,提高开发效益,进行了室... 对油田实际的注水结果统计分析表明,油田进入高含水期以后,厚油层内90%以上的注入水进入层内高渗透及强水洗段,致使厚油层内存在严重的无效注采循环。因此,为了解决纵向非均质层内开发矛盾,改变无效注采循环现状,提高开发效益,进行了室内物理驱油实验,对强水洗油层转注高相对分子量聚合物的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不同流度控制条件对提高采收率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驱是一种较好的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方法。综合对比采收率提高幅度和注入压力,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由高到低的三阶梯式段塞驱油效果最好,能够在水驱基础上将采收率提高27.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注入方式 高质量浓度聚合物 油墙 组合段塞 阶梯式段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复合驱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被引量:65
19
作者 杨振宇 陈广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5期94-96,共3页
对复合驱技术概况做了简要阐述 ,并从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研制、超低界面张力机理、室内配方筛选及矿场试验几个方面对国内外复合驱技术研究现状做了总结与分析 ,提出了复合驱技术发展中需要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 三次采油 化学驱 复合驱 三元复合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聚合物驱层系组合原则研究 被引量:16
20
作者 付百舟 孔祥亭 +1 位作者 陈志敏 井玉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6期51-54,共4页
为了提高油田聚驱整体开发效果 ,最大程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 ,在以往聚驱层系组合原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聚驱开发实践总结和数值模拟技术 ,对开发层系组合的基本单元、一套开发层系内层间渗透率级差界限、油层沉积条件和油砂体沉积... 为了提高油田聚驱整体开发效果 ,最大程度地提高原油采收率 ,在以往聚驱层系组合原则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聚驱开发实践总结和数值模拟技术 ,对开发层系组合的基本单元、一套开发层系内层间渗透率级差界限、油层沉积条件和油砂体沉积类型、隔层条件以及一套开发层系的组合厚度等多种聚驱层系组合所需考虑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并综合考虑聚合物利用率、油田聚驱整体开发效果以及喇萨杏油田实际油层条件 ,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层系组合原则 ,为大庆油田聚驱开发的层系组合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利用此套原则划分开发层系 ,可以更有效地细分层系 ,最大程度地满足不同油层渗透率和分子量的匹配关系 ,从而避免了资源的浪费 ,提高了聚合物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系划分 层系组合 聚合物驱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