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可卡因对小鼠脾细胞内ATP酶、LDH和SDH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孙文平 卢延旭 +2 位作者 张晓宇 唐玮玮 黄庆玉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考察盐酸可卡因对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内ATP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脾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在脾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和... 目的考察盐酸可卡因对体外培养小鼠脾细胞内ATP酶、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脾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在脾细胞培养液中加入终质量浓度分别为10、20和100μg/mL的盐酸可卡因,按试剂盒所述条件在7d时检测脾细胞中ATP酶、LDH和SDH活性。结果在离体脾细胞培养液中加入不同剂量的可卡因,培养7d,脾细胞内ATP酶、LDH与SDH活性均明显降低。结论可卡因对脾细胞内ATP酶、LDH和SDH活性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可卡因 腺苷三磷酸 乳酸脱氢酶 琥珀酸脱氢酶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氧恢复对低氧训练大鼠骨骼肌SDH和MDH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庞阳康 林文弢 +1 位作者 陈景岗 陈晓彬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10-112,共3页
探讨在进行低氧训练后,吸高浓度氧对大鼠骨骼肌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的影响。将雄性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常氧运动组(A)、低氧运动组(B)、常氧运动高氧恢复组(C)、低氧运动高氧恢复组(D),分别进行常氧训练、低氧训练... 探讨在进行低氧训练后,吸高浓度氧对大鼠骨骼肌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的影响。将雄性SD大鼠38只随机分为常氧运动组(A)、低氧运动组(B)、常氧运动高氧恢复组(C)、低氧运动高氧恢复组(D),分别进行常氧训练、低氧训练和高氧恢复。4周后测试大鼠骨骼肌SDH和MDH的活性。结果发现,经过4周的实验,高氧恢复干预组大鼠的SDH、MDH活性要比单纯运动或低氧运动组大鼠的活性高,且常氧运动高氧恢复组SDH、MDH活性均显著高于对应的常氧运动组;低氧运动高氧恢复组MDH活性显著高于低氧运动组;而低氧运动组SDH、MDH的活性要高于对应的常氧运动组,且低氧运动组MDH活性显著高于常氧运动组。结果表明,4周低氧训练比常氧训练在提高大鼠股四头肌SDH和MDH活性方面有一定优越性,而在低氧训练和常氧训练后进行高浓度氧恢复则更能显著地提高大鼠股四头肌SDH和MDH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生物化学 低氧训练 高氧恢复 琥珀酸脱氢酶 苹果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亚砜对羊软骨细胞存活率和SDH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军祥 黄佩龙 +1 位作者 虞效益 张绍志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0-314,共5页
以羊软骨为实验材料,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二甲基亚砜(Me2SO)作为保护剂,在4、-20、-30、-70℃温度下研究对羊软骨细胞存活率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e2SO对细胞的存活率和SDH活性的影响受温度和体积分数的影响较大.在... 以羊软骨为实验材料,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二甲基亚砜(Me2SO)作为保护剂,在4、-20、-30、-70℃温度下研究对羊软骨细胞存活率和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Me2SO对细胞的存活率和SDH活性的影响受温度和体积分数的影响较大.在4~20℃时,Me2SO作为单独冷冻保护剂的最佳初始体积分数为10%~20%.在-20^-70℃时,Me2SO作为羊软骨细胞保护剂的最佳应用体积分数为10%~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亚砜 软骨细胞 存活率 sdh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振动因素对大鼠四肢肌纤维SDH活性及形态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孙桂媛 石玉秀 +1 位作者 王彦 马廷贤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1年第1期12-15,共4页
本文观察了全身振动因素对大鼠四肢肌各型肌纤维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初期随振动时间的延长,各型肌纤维酶活性增高,直径随之增大。振动后期,各型肌纤维酶活性降低,直径逐渐减小。提示了全身振动随时间的延... 本文观察了全身振动因素对大鼠四肢肌各型肌纤维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和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振动初期随振动时间的延长,各型肌纤维酶活性增高,直径随之增大。振动后期,各型肌纤维酶活性降低,直径逐渐减小。提示了全身振动随时间的延长可导致肌纤维代谢功能以及形态的改变,为防治振动病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病 肌纤维 琥珀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部悬吊对大鼠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纤维SDH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周继斌 樊小力 +1 位作者 冯鉴强 吴苏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17-21,共5页
:【目的】研究尾部悬吊对大鼠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纤维琥珀酸脱氢酶 (succinicdehydrogenase,SDH)活性的影响 ,旨在探讨失重或模拟失重状态下肌梭的代谢和功能变化。【方法】用尾部悬吊法模拟失重 ,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按体质量配对原... :【目的】研究尾部悬吊对大鼠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纤维琥珀酸脱氢酶 (succinicdehydrogenase,SDH)活性的影响 ,旨在探讨失重或模拟失重状态下肌梭的代谢和功能变化。【方法】用尾部悬吊法模拟失重 ,雌性Sprague Dawley大鼠按体质量配对原则 ,随机分为尾部悬吊 3、7、14、30d组及同步饲养的对照组。以氯化硝基四氮唑蓝盐 (nitrobluetetrazolium ,Nitro BT)法检测比目鱼肌梭内、外肌纤维SDH的活性。【结果】尾部悬吊导致Ⅰ型肌纤维的构成比减少 ,Ⅱ型肌纤维各亚型的构成比增加 ,以Ⅱb型增加最显著。尾部悬吊 3、7、14、30d组的Ⅰ型肌纤维构成比分别为 87.92 % ,84.0 0 % (P <0 .0 5 ) ,6 9.90 %(P <0 .0 1) ,6 7.90 % (P <0 .0 1) ;Ⅱb型肌纤维的构成比分别是 3 .75 % ,5 .6 3% (P <0 .0 5 ) ,15 .35 % (P <0 .0 1) ,18.33%(P <0 .0 1)。梭内肌纤维SDH活性增强 ,核袋 1纤维SDH染色由阳性转变为强阳性 ,核袋 2纤维由阴性转变为中等以上阳性 ,核链纤维由仅有一条呈弱阳性转变为均呈强阳性。【结论】模拟失重导致梭内、外肌纤维代谢改变 ,骨骼肌发生肌纤维类型转换 ,肌梭的功能活动可能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比目鱼肌 梭内肌纤维 梭外肌纤维 琥珀酸脱氢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磷酸脱氢酶表达对大肠杆菌琥珀酸发酵的影响
6
作者 刘利 陈炜琪 +3 位作者 邹诗瑶 王金华 高娃 王永泽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15,共6页
琥珀酸在食品中有广泛的用途,但琥珀酸发酵往往受制于还原力不平衡的问题。相比于其他常用于平衡还原力的酶,亚磷酸脱氢酶催化产物为磷酸盐,对后续琥珀酸的分离纯化影响较小。文章克隆了来源于施氏假单胞菌的亚磷酸脱氢酶(编码基因为ptx... 琥珀酸在食品中有广泛的用途,但琥珀酸发酵往往受制于还原力不平衡的问题。相比于其他常用于平衡还原力的酶,亚磷酸脱氢酶催化产物为磷酸盐,对后续琥珀酸的分离纯化影响较小。文章克隆了来源于施氏假单胞菌的亚磷酸脱氢酶(编码基因为ptx D),比较ptx D在载体和基因组上表达对琥珀酸发酵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亚磷酸盐添加量对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tx D表达条件下,亚磷酸盐在5~15 mmol/L范围内添加并未表现出对细胞生长的抑制性,且在10 mmol/L时展现出较高的糖耗速率和琥珀酸得率。基因组上表达ptx D的工程菌WS105(WS100,icl R::pJ23119-ptx d)能积累79.38 g/L琥珀酸,较载体上表达ptx D的工程菌WS104(WS100/puc19-pJ23119-ptx d)提升了4.87%,较出发菌株WS100提升了13.81%。WS105副产物乙酸含量显著下降,浓度为2.76 g/L,较WS100、WS104分别降低了42.38%、29.41%,表明亚磷酸脱氢酶的表达能有效促进琥珀酸产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 亚磷酸脱氢酶 还原力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啶酰菌胺在斑马鱼体内的富集特性及其对SDH和复合物Ⅱ活性的抑制 被引量:1
7
作者 臧晓霞 纪明山 +5 位作者 王凯 田宏哲 左平春 陈仕红 杜芳 孙中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1-297,共7页
为进一步探索啶酰菌胺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选择斑马鱼为供试生物,采用半静态法,研究了啶酰菌胺在斑马鱼体内的富集与消除规律及对其肝脏和鳃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斑马鱼暴露于0.08、0.32 mg·L^(-1)中,14 d后均达到富集平衡,28 d生... 为进一步探索啶酰菌胺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选择斑马鱼为供试生物,采用半静态法,研究了啶酰菌胺在斑马鱼体内的富集与消除规律及对其肝脏和鳃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斑马鱼暴露于0.08、0.32 mg·L^(-1)中,14 d后均达到富集平衡,28 d生物富集系数(BCF_(28 d))分别为35.50和36.72。在0.16、0.32 mg·L^(-1)浓度下,斑马鱼的比肝重(HSI)和比鳃重(BS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肝脏和鳃中琥珀酸脱氢酶(SDH)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II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浓度低于0.08 mg·L^(-1)时,对斑马鱼无明显影响。由此可知,啶酰菌胺对斑马鱼为中等富集性,并对其肝脏和鳃有一定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酰菌胺 斑马鱼 富集 琥珀酸脱氢酶 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啶酰菌胺和氟酰胺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
8
作者 张毅凯 钱乐 +4 位作者 段雪莲 李慧鸣 郝同昱 姜佳 刘圣明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8-678,共11页
随着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其在水环境中被频繁检出,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问题日益突出。然而,目前关于温度变化下SDHI类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综合影响的研究仍然有限。本研究以啶酰菌胺和氟酰胺作为SDHI类杀菌... 随着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其在水环境中被频繁检出,对水生生物的毒性问题日益突出。然而,目前关于温度变化下SDHI类杀菌剂对水生生物综合影响的研究仍然有限。本研究以啶酰菌胺和氟酰胺作为SDHI类杀菌剂的代表药剂,以斑马鱼作为试验水生生物,采用静态法进行暴露试验,分析了不同温度下两种杀菌剂对斑马鱼急性毒性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在18、28和38℃条件下,啶酰菌胺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_(50)值分别为2.428、2.649和0.387 mg/L;氟酰胺对斑马鱼胚胎的96 h-LC_(50)值分别为4.358、4.482和0.516 mg/L。结果表明高温(38℃)加剧了啶酰菌胺和氟酰胺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效应。通过观察胚胎发育形态发现,高温会加快斑马鱼胚胎的发育进程,表现为体节发育进程加快;低温(18℃)会延缓胚胎发育,表现为色素沉着异常、体节形成缺失并导致心包和卵黄囊水肿。氧化应激相关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高温(38℃)条件下啶酰菌胺和氟酰胺暴露引起斑马鱼胚胎体内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显著增加,这表明高温会加剧斑马鱼胚胎的氧化应激效应,导致氧化损伤,从而加重药剂对斑马鱼胚胎早期发育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啶酰菌胺 氟酰胺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温度 斑马鱼 胚胎发育 毒性效应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相关基因SDH克隆及表达 被引量:1
9
作者 秦智伟 郭磊 +1 位作者 周秀艳 辛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4-33,共10页
通过Solexa技术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鉴定霜霉威胁迫下黄瓜果实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相关基因SDH。研究利用PCR克隆获得SDH基因全长,命名为Cs SDH。构建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浸润法注射烟草叶片后激光共聚焦显微... 通过Solexa技术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鉴定霜霉威胁迫下黄瓜果实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黄瓜低霜霉威残留性相关基因SDH。研究利用PCR克隆获得SDH基因全长,命名为Cs SDH。构建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浸润法注射烟草叶片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分别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和酶联免疫法研究高、低农残品系D9320和D0351中Cs SDH基因在农药霜霉威处理后,不同时间点、不同组织部位时空表达特征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结果表明,Cs SDH基因在烟草叶片细胞中被定位在细胞膜上。黄瓜低农残品种D0351中,Cs SDH基因在果实受霜霉威胁迫后反应迅速,主要在处理前期响应表达强烈,琥珀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增加,且该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其在高农残品种D9320中表达量。Cs SDH果、叶中表达量较茎中高,且各组织部位表达量高低顺序稳定,为叶>果>茎。黄瓜高农残品种D9320中,Cs SDH基因表达量在0.5、1、3、12 h呈现上调表达,6、9 h基因表达量差异不显著,48 h出现上调表达高峰。说明克隆得到的Cs SDH基因属农药处理前期响应基因,且该基因可能在降低黄瓜农药残留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试验通过研究黄瓜琥珀酸脱氢酶基因(SDH)在霜霉威胁迫下表达情况,为挖掘黄瓜低农药残留性功能基因以及探明其作用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琥珀酸脱氢酶 基因克隆 亚细胞定位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腹侧压伤后前角神经元SDH、ACP活性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芳 刘连生 +1 位作者 陈恒胜 刘英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6-28,共3页
采用定性定量组化技术,观测15只家兔腰髓腹侧重度压伤(50g压迫1 min)后前角神经元SDH、ACP活性变化。在伤后即刻和2h,SDH组化染色变浅,平均吸光值由0.34分别下降至0.33和0.31;ACP组化染色加深,平均吸光值由0.45分别升高至0.54和0.57;均... 采用定性定量组化技术,观测15只家兔腰髓腹侧重度压伤(50g压迫1 min)后前角神经元SDH、ACP活性变化。在伤后即刻和2h,SDH组化染色变浅,平均吸光值由0.34分别下降至0.33和0.31;ACP组化染色加深,平均吸光值由0.45分别升高至0.54和0.57;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提示,脊髓重度压伤后前角神经元的线粒体和溶酶体立即受到损害,且进行性加重,从而导致脊髓继发性病理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诱发电位 sdh AC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GC-MS/MS同时测定蔬菜中9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化合物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军 罗先勇 +4 位作者 曹巧凤 李吉龙 张博 岑建斌 李姗 《中国酿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90-296,共7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同时测定蔬菜中9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s)化合物。样品以10 mL乙腈提取后,盐析分层,上清液使用30 mg N-丙基乙二胺(PSA)和30 mg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固相萃取剂进行净化,氮气浓缩后使用... 建立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C-MS/MS)同时测定蔬菜中9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DHIs)化合物。样品以10 mL乙腈提取后,盐析分层,上清液使用30 mg N-丙基乙二胺(PSA)和30 mg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C18)固相萃取剂进行净化,氮气浓缩后使用乙酸乙酯复溶。9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化合物通过气相色谱分离,电子轰击源离子化,多反应监测(MRM)模式采集离子对。结果表明,9种SDHIs均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4,方法检出限(LODs)为1.00~6.00μg/kg,定量限(LOQs)为3.00~20.0μg/kg。9种SDHIs的不同水平加标实验结果为回收率在80.4%~98.2%,精密度实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s)为3.0%~7.9%。该方法高效快速,操作简便,检测成本低,且回收率高、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日常蔬菜中9种SDHIs批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CHERS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蔬菜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副神经节瘤中SDHD SDHB基因突变分析
12
作者 李亦工 郑向前 +4 位作者 冯影 魏松锋 于洋 李小龙 高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6期911-913,920,共4页
目的:探讨SDHD、SDHB基因突变在我国副神经节瘤(PGL)患者中的发生状况,为PGL分子诊断和分子遗传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4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的8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 目的:探讨SDHD、SDHB基因突变在我国副神经节瘤(PGL)患者中的发生状况,为PGL分子诊断和分子遗传学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收集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6年4月~2007年12月间收治的具有完整临床及病理资料的8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患者、1例家族性副神经节瘤患者及其4位亲属的外周血标本。留取18例正常人外周血标本作为对照。扩增SDHD、SDHB基因各外显子,纯化后直接进行DNA序列测定,将测序结果与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公布的标准序列比对。结果:家族性PGL病例检测到SDHD基因杂合性错义突变,8例散发性副神经节瘤病例未检测到SDHD基因外显子突变。2例散发性PGL病例携带SDHB基因第一外显子同义突变,发病时间早于不伴该同义突变者,且病理上均为恶性。家族性病例未检测到SDHB基因突变。结论:家族性PGL病例携带SDHD基因突变,而散发性PGL病例中未发现SDHD基因突变,提示SDHD基因突变可能是国人家族性副神经节瘤发病的分子基础之一。散发性副神经节瘤病例检测到SDHB基因第一外显子同义突变A6A,有该突变的患者病理上均为恶性,提示A6A可能影响副神经节瘤的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神经节瘤 琥珀酸脱氢酶 基因突变 颈动脉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ha基因敲低对小鼠肝细胞BNL CL.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
13
作者 李欣 曹焕玲 +2 位作者 赵亚伟 郭银汉 王庆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07-112,共6页
目的探讨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A(SDHA)对小鼠肝细胞BNL CL.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h RNA敲低BNL CL.2细胞中sdha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 目的探讨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A(SDHA)对小鼠肝细胞BNL CL.2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方法用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h RNA敲低BNL CL.2细胞中sdha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分别检测sdha m RNA和SDHA蛋白表达水平;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无相关sh RNA对照组和sdha sh RNA组慢病毒的感染效率均>80%。与无相关sh RNA对照组相比,感染sdha sh RNA慢病毒载体的BNL CL.2细胞sdha m RNA水平降低20倍左右(P<0.0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10倍左右(P<0.01);细胞增殖速度减慢,为无相关sh RNA对照组的70%左右(P<0.05);细胞周期发生改变,G0/G1期细胞百分率是无相关sh RNA对照组的1.17倍(P<0.01),G2/M期细胞百分率为1.37倍(P<0.01),S期细胞百分率为73.8%(P<0.01);但细胞凋亡率无明显差异。结论降低SDHA表达对小鼠肝细胞BNL CL.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细胞周期阻滞相关,与细胞凋亡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亚单位A BNL CL.2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嗜铬细胞瘤与SDHD基因突变关系研究
14
作者 李秀兰 柳青 吴小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32-435,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散发性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与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DⅡ单位(Succtnate dehydro-genaes complex,subunitD,SDHD)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联反应结合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散发性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PHEO)与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DⅡ单位(Succtnate dehydro-genaes complex,subunitD,SDHD)基因第1、2外显子突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多聚酶联反应结合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PCR-SSCP)对32例病理确诊的散发性PHEO患者(其中21例为肾上PHEO,11例为肾上腺外PHEO即副神经节瘤)和80例健康体检者对SDHD基因1、2外显子进行突变分析。结果:32例嗜铬细胞瘤患者中未发现SDHD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结论:在本研究中未发现重庆地区散发PHEO存在SDHD基因第1、2外显子的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PHEO 副神经节瘤 琥珀酸脱氢酶复合物D亚单位Ⅱ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性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宋瑞 李素贞 +3 位作者 付继珍 王富芸 刘瑾 李莉 《农药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4,共14页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SDHIs)杀菌剂是第三大类杀菌剂,因其具有广谱杀菌特性广泛用于防治各类植物的真菌性病害。目前,市场化的SDHIs类杀菌剂中有8种具有手性特征,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从分离分析方...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类(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SDHIs)杀菌剂是第三大类杀菌剂,因其具有广谱杀菌特性广泛用于防治各类植物的真菌性病害。目前,市场化的SDHIs类杀菌剂中有8种具有手性特征,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从分离分析方法、生物活性、环境行为、生态毒性四方面对其对映体选择性进行阐述,以期为后续手性SDHIs类高效绿色单体开发应用提供理论基础,为其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合理使用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对映体 选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果中9种琥珀酸脱氢酶杀菌剂
16
作者 岑建斌 罗先勇 +5 位作者 李吉龙 刘军 陈龙 张博 李储林 李姗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99-306,共8页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HPLC-MS/MS)对多种水果中的9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残留量进行测定。水果样品经乙腈提取后,使用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正离子模式(ESI^(+))、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采集数据,基质匹配外...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SPE-HPLC-MS/MS)对多种水果中的9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残留量进行测定。水果样品经乙腈提取后,使用HLB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正离子模式(ESI^(+))、多反应监测(MRM)扫描方式采集数据,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本实验对色谱条件、质谱条件、提取溶剂的种类和用量、提取次数及净化条件进行了优化。9种目标化合物的基质曲线在1.5~50μg·L^(-1)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5。方法检出限为0.10~0.90μg·kg^(-1),定量限为0.30~3.0μg·kg^(-1)。在8种水果基质中,对于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各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为73.4%~108%,相对标准偏差(n=6)为1.4%~4.9%。该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操作性强,可满足水果中9种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残留量的日常检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水果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散发性SDH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26例临床及分子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6
17
作者 时姗姗 沈勤 +6 位作者 叶胜兵 吴楠 王璇 夏秋媛 李锐 鲍炜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31-635,共5页
目的观察散发性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并探讨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直接测序法检测26例... 目的观察散发性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缺陷型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并探讨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直接测序法检测26例散发性SDH缺陷型GIST,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点。结果26例GIST中15例(57.69%)存在至少一项SDH基因异常,38.46%(10/26)检测到SDHB、SDHC、SDHD基因突变,其中3例双突变。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检测出38.46%(10/26)病例发生基因启动子甲基化:SDHA基因8例,SDHB基因3例,其中1例同时甲基化。结论通过分析SDH缺陷型GIST的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生物学特征,提示SDH基因突变及甲基化均是肿瘤抑制因子失活的重要机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SDH突变与SDH启动子甲基化同时发生,提示存在基因多种异常共同作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胃肠道间质瘤 琥珀酸脱氢酶 突变 甲基化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oli K-12琥珀酸脱氢酶sdhC基因纳米锥的设计及自组装
18
作者 周末 刘彦君 +4 位作者 佟欣瑞 董延甲 吴欣瑜 王迎香 应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79-685,共7页
采用DAEDALUS软件,以E.coliK-12MG1655的琥珀酸脱氢酶复合体C亚基编码酶基因sdhC的双链DNA为脚手架链,进行一个边长为17.68nm的正四面锥设计,并最终通过核酸自组装反应获得了sdhC基因的纳米锥聚合体。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扫描电子显微... 采用DAEDALUS软件,以E.coliK-12MG1655的琥珀酸脱氢酶复合体C亚基编码酶基因sdhC的双链DNA为脚手架链,进行一个边长为17.68nm的正四面锥设计,并最终通过核酸自组装反应获得了sdhC基因的纳米锥聚合体。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多组样品进行化学组分和形貌分析,同时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液下成像法测定了核酸聚合体的三维尺度。结果表明:DAEDALUS软件设计出的16条订书钉链,确实将624bp的sdhC双链DNA中的一条链折叠成了平均边长为19.05nm的正四面锥,与预设模型仅相差1.37nm,证明普通基因的双链DNA可以替代M13mp18单链核酸作为DNA折纸的核酸材料,为构建核酸纳米材料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折纸术 纳米材料 琥珀酸脱氢酶 脱氧核糖核酸 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S信号参与SDH调控能量和活性氧代谢过程的作用机制
19
作者 张娇 张文泽 +3 位作者 王昕 尉萱 张琳 金竹萍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951-960,共10页
作为新兴的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_(2)S)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广泛参与植物抵御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过程。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结合于线粒体内膜,既是参与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也是氧化磷酸化过... 作为新兴的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_(2)S)能够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广泛参与植物抵御生物及非生物胁迫的过程。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结合于线粒体内膜,既是参与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也是氧化磷酸化过程的重要电子载体,在植物响应各类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H_(2)S与SDH参与调控的生理过程有很大相关性,本文以模式植物拟南芥为实验材料,对H_(2)S与SDH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在AtSDH1-1-OE中,H_(2)S的关键生成酶编码基因LCD和DES 1大量表达,且H_(2)S产率和含量较WT显著升高。SDH抑制剂TTFA处理导致活性氧(ROS)大量产生,幼苗根的伸长受到极显著抑制,根发育生长基因RHD2、TRH和SCN 1表达下调,而同时进行生理浓度的NaHS(H_(2)S供体)熏蒸,能够清除过量ROS,幼苗生长有所恢复。但在AtSDH1-1-OE中,施加HT(H_(2)S清除剂)后的结果与TTFA单独处理WT类似,ROS大量产生,幼苗根长变短。H_(2)S特异性荧光探针和非损伤微测技术NMT检测结果也显示,TTFA和HT诱导保卫细胞中H_(2)O_(2)增加,H_(2)S则可以促使其排出。此外,H_(2)S影响ATP合成相关基因表达,促使ATP大量产生,相应地,在AtSDH1-1-OE中施加HT处理,ATP含量显著降低。综上所述,SDH诱导植物H_(2)S的内源产生,进而参与SDH调控植物体内能量代谢和ROS的产生过程,最终影响植株根的伸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 琥珀酸脱氢酶 能量 活性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丙唑菌胺对禾谷镰刀菌与假禾谷镰刀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混配配方筛选
20
作者 崔光睿 张凯 +5 位作者 官泽为 李嘉然 刘慧 温讯 蔡萌 杨光富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05-1116,共12页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SDHIs)是农业生产上非常重要的一类广谱杀菌剂,但目前绝大多数SDHIs对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效差。烯丙唑菌胺(enpyracymid)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和江苏中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SDHIs)是农业生产上非常重要的一类广谱杀菌剂,但目前绝大多数SDHIs对小麦赤霉病和茎基腐病的防效差。烯丙唑菌胺(enpyracymid)是由华中师范大学和江苏中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创制的新型SDHIs杀菌剂,具有杀菌活性高、杀菌谱广、环境生态风险低等特点。本文通过酶抑制动力学、分子模拟、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以及田间药效试验等手段,对烯丙唑菌胺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烯丙唑菌胺为底物竞争性SDHIs,对酵母琥珀酸脱氢酶(SDH)的抑制常数(Ki)为(14.86±0.80)nmol/L;烯丙唑菌胺单剂对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和假禾谷镰刀菌F.pseudograminearum菌丝生长的EC50值分别为0.014和0.064μg/m L,与叶菌唑(0.011和0.026μg/m L)相当,明显优于丙硫菌唑(1.795和0.203μg/m L);烯丙唑菌胺与叶菌唑混配对假禾谷镰刀菌的增效作用显著,共毒系数(CTC)为212.26~757.14;烯丙唑菌胺与丙硫菌唑按照有效成分质量比1:5混配,对禾谷镰刀菌和假禾谷镰刀菌的增效作用均最为明显,CTC分别为290.60和251.45;在有效成分150和180 g/hm^(2)剂量下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烯丙唑菌胺对小麦赤霉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85.79%和91.95%,与氟唑菌酰羟胺150 g/hm^(2)剂量下的防效(86.73%)相当,显著优于丙硫菌唑180 g/hm^(2)剂量下的防效(82.47%),且降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类真菌毒素的效果明显。本研究对烯丙唑菌胺的混配制剂研发和田间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 烯丙唑菌胺 赤霉病 茎基腐病 小麦 增效作用 杀菌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