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SIC-CDM的低复杂度混合波束赋形方案
1
作者 周围 贺凡 +2 位作者 廖先平 黎婧怡 杨秋艳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9-435,共7页
为了平衡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性能和硬件开销,降低系统功耗,以频谱效率为优化目标,在部分连接结构下提出了一种收发端联合设计的低复杂度混合波束赋形方案。首先,基于连续干扰消除将原始优化问题转化为多个子阵的速率优化问... 为了平衡毫米波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性能和硬件开销,降低系统功耗,以频谱效率为优化目标,在部分连接结构下提出了一种收发端联合设计的低复杂度混合波束赋形方案。首先,基于连续干扰消除将原始优化问题转化为多个子阵的速率优化问题;然后,利用坐标下降法完成模拟波束赋形矩阵设计;最后,引入等效信道矩阵大幅降低矩阵维度,再对其进行奇异值分解获得数字波束赋形矩阵。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所提算法在系统功耗降低的同时保持了较优的性能,且性能逼近部分连接结构的最优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大规模MIMO 混合波束赋形 坐标下降法(CDM) 连续干扰消除(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IC检测中高效排序QR分解FPGA实现
2
作者 王海麟 冯献礼 +2 位作者 辜方林 高明柯 赵海涛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0-1431,共12页
排序连续干扰消除(Ordere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OSIC)是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系统中一种常用的信号检测算法,但该算法的吞吐量、时延等指标受制于信道矩阵逆运算。因此,计算复杂度低... 排序连续干扰消除(Ordere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OSIC)是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 MIMO)系统中一种常用的信号检测算法,但该算法的吞吐量、时延等指标受制于信道矩阵逆运算。因此,计算复杂度低且能高速实现矩阵求逆分解预处理是算法硬件实现的关键。本文采用对信道矩阵进行排序正交三角(Orthogonal triangle, QR)分解的矩阵预处理硬件加速方案,其中排序过程引入对复值1范数的快速估计方法消除复数模计算,QR分解过程利用深度流水化坐标旋转数字计算(Coordinate rotation digital computer, CORDIC)迭代方法消除Givens旋转过程中的元素矢量化,计算置零旋转角度,实现了面向QR分解的可复用Givens旋转结构的流水线电路结构设计,使矩阵分解过程中无需乘法器。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所提OSIC改进算法误比特率性能与基于信噪比的OSIC检测算法性能基本一致,所提的基于CORDIC迭代的Givens旋转结构能够高度分时复用,显著提升系统并行度并极大减少资源占用,系统设计时钟最高能达到250 MHz,矩阵分解吞吐量能达到1.88 M Matrices/s,能够满足4天线及以上MIMO系统接收端吞吐量和时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信号检测 排序连续干扰消除 排序QR分解 Givens旋转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SIC和QRD-M树搜索的低复杂度VBLAST检测算法 被引量:4
3
作者 熊春林 王德刚 +1 位作者 刘伟 魏急波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46-750,共5页
联合SIC和QRD-M树搜索,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VBLAST检测算法:SQRM-SIC算法。该算法基于信道矩阵的排序QR分解(SQRD),首先对搜索树前几层采用QRD-M检测,然后对后续层进行SIC检测,获得了检测信号列表。在所提算法基础上,通过修改SQRD算法中... 联合SIC和QRD-M树搜索,提出一种低复杂度的VBLAST检测算法:SQRM-SIC算法。该算法基于信道矩阵的排序QR分解(SQRD),首先对搜索树前几层采用QRD-M检测,然后对后续层进行SIC检测,获得了检测信号列表。在所提算法基础上,通过修改SQRD算法中的排序规则,得到MSQRM-SIC算法。复杂度分析和性能仿真表明,通过调整参数,SQRM-SIC算法和MSQRM-SIC算法都可获得较好的复杂度和性能折衷。其中,后者性能明显优于前者;且后者与QRDM算法相比,可以有效降低复杂度,而基本不损失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BLAST系统 连续干扰抵消(sic) QRD-M树搜索 排序QR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C的单通道同频混合信号低复杂度盲分离算法 被引量:3
4
作者 郭一鸣 杨勇 +1 位作者 张冬玲 彭华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60-866,共7页
针对非协作通信中单通道同频混合信号盲分离算法复杂度高的问题,本文在连续干扰抵消(Seri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算法基础上,构建了单通道同频混合信号的信道接收模型,提出了基于SIC的低复杂度盲分离算法。并对信道重构中的... 针对非协作通信中单通道同频混合信号盲分离算法复杂度高的问题,本文在连续干扰抵消(Seri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算法基础上,构建了单通道同频混合信号的信道接收模型,提出了基于SIC的低复杂度盲分离算法。并对信道重构中的信道截断影响进行了处理,避免了分离性能的损失。仿真结果表明,QPSK调制方式下分离性能与已有算法性能相当,但复杂度降低了2/3,且算法对频偏误差不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通道盲分离 连续干扰抵消 信道重构 低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天线系统中基于QR分解的混合SIC/PIC检测 被引量:2
5
作者 郑勇 冯大政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82-1585,共4页
提出了一种有效并且数值稳定的、基于QR分解的垂直分层空时码(vertical layered space-time code,V-BLAST)检测算法。在信道矩阵QR分解得到的上三角矩阵中,先检测的信号具有更高的分集度,然而传统的基于QR分解的算法由于没有利用这种潜... 提出了一种有效并且数值稳定的、基于QR分解的垂直分层空时码(vertical layered space-time code,V-BLAST)检测算法。在信道矩阵QR分解得到的上三角矩阵中,先检测的信号具有更高的分集度,然而传统的基于QR分解的算法由于没有利用这种潜在的分集,通常性能要低于其他连续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算法。新算法在每一干扰消除阶段引入并行干扰消除(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PIC),对已估计的各个分量进行更新,有效减少现有连续干扰消除类算法存在的误差传递问题。仿真表明新算法性能明显优于传统基于最小均方误差(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MMSE)的连续干扰消除算法性能,且算法复杂度依检测顺序的确定方法不同而略高于或低于MMSE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分层空时码 QR分解 连续干扰消除 并行干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美硬件实现对下行NOMA短包通信的影响
6
作者 莫名秀 袁磊 +1 位作者 雷妍 袁花花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6-306,共11页
为了实现超可靠低延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研究在Naka-gami-m和莱斯衰落信道下硬件损伤(hardware impairment,HI)、信道估计误差(channel estimation error,CEE)以及不完美连续干扰抵消(successi... 为了实现超可靠低延时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研究在Naka-gami-m和莱斯衰落信道下硬件损伤(hardware impairment,HI)、信道估计误差(channel estimation error,CEE)以及不完美连续干扰抵消(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对下行两用户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短包通信(short packet communication,SPC)系统性能的影响。首先,给出两种信道下用户的平均块错误率(block error rate,BLER)表达式。其次,在用户的平均BLER要求限定下,提出一种联合优化功率分配和导频序列长度的优化算法。最后,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推导的准确性,并表明HI、CEE和不完美SIC对NOMA SPC系统性能具有大的影响;为了NOMA SPC系统实现URLLC,存在一个功率分配和导频序列长度的折中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接入 硬件损伤 信道估计误差 不完美连续干扰抵消 短包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窃听环境下NOMA-UAV通信网络的性能分析
7
作者 杨雯 李恩玉 +3 位作者 王荣钰 代阿飞 张悦 王颢茗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93-1101,共9页
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作为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移动基站为地面用户提供高效连接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针对UAV位置的不固定性,建立了UAV功率分配系数自动调节的下行链路系统模型。该... 在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作为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移动基站为地面用户提供高效连接服务的无线通信系统中,针对UAV位置的不固定性,建立了UAV功率分配系数自动调节的下行链路系统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周边存在具有一定隐蔽性的智能窃听者,即该窃听者具备基于信道条件自适应地调整工作模式的能力。针对窃听者自动选择被动窃听模式的情况,为了降低窃听概率,设计了地面用户利用全双工(Full-duplex,FD)技术向窃听者发送干扰信号的策略。在考虑非理想串行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技术条件下,推导了Nakagami-m衰落环境下系统的中断概率和截获概率精确闭式结果,并给出了高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下的近似逼近结果。蒙特卡罗仿真验证了理论推导的准确性,且数值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UAV的视距概率、功率分配因子和运动轨迹的共同影响,进一步表明系统相关参数的优化效果对于提升系统性能具有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网络 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 无人机(UAV) 智能窃听者 串行干扰消除(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时编码的MIMO系统中空时SIC多用户检测
8
作者 单红梅 胡光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61,65,共4页
针对空时编码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对传统的串行干扰对消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空时两步法连续干扰对消多用户检测方法.通过使所有用户进行全干扰对消,从而检测期望用户的信号并抑制多址干扰.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和其他的多用户检测方法... 针对空时编码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对传统的串行干扰对消算法进行了改进,提出了空时两步法连续干扰对消多用户检测方法.通过使所有用户进行全干扰对消,从而检测期望用户的信号并抑制多址干扰.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和其他的多用户检测方法相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时全干扰对消 多用户检测 空时编码 多输入多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QR-SIC-MSD联合MIMO信号检测算法 被引量:5
9
作者 赵飞 王炎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00-504,共5页
针对MIMO信号检测中球形译码(Sphere decoding,SD)算法在低信噪比时接近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ML)算法复杂度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QR分解的串行干扰抵消(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和修改的球形译码(Modified s... 针对MIMO信号检测中球形译码(Sphere decoding,SD)算法在低信噪比时接近最大似然(Maximum likelihood,ML)算法复杂度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QR分解的串行干扰抵消(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和修改的球形译码(Modified sphere decoding,MSD)联合MIMO信号检测算法,称之为QR-SIC-MSD算法。该算法在低信噪比时采用SIC算法,在高信噪比时,采用MSD算法,根据噪声方差仅选择一次初始搜索半径,若搜索失败则用SIC解代替。通过SIC算法与MSD算法的结合,大大地降低了球形译码算法的复杂性,同时保证了在中高信噪比时逼近ML算法性能,在低信噪比时接近ML算法性能。文中同时给出了完整的算法流程图及计算机仿真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R分解 串行干扰抵消 MIMO信号检测 球形译码 QR—sic—MS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完全SIC下CR-NOMA系统的功率分配算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周烁 仇润鹤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95-200,209,共7页
在不完全连续干扰消除(SIC)条件下,对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混合系统中的次用户总传输速率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变换和KKT条件的功率分配算法。采用非正交多址方式使次用户接入授权信道,在主次用户服务质量、最大发射功率等约束条... 在不完全连续干扰消除(SIC)条件下,对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混合系统中的次用户总传输速率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参数变换和KKT条件的功率分配算法。采用非正交多址方式使次用户接入授权信道,在主次用户服务质量、最大发射功率等约束条件下,通过参数变换对原约束条件进行改写设计新的优化问题,并利用KKT条件求解最优功率分配因子进而实现系统中次用户总传输速率的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与CNPA算法和等功率分配算法相比,该算法可明显提高系统中次用户的总传输速率,并且对于不完全SIC具有更强的承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接入 认知无线电 连续干扰消除 功率分配 服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MO系统中基于信号可靠性判定的OSIC检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冯姣 胡冬顺 李鹏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0-1027,共8页
排序串行干扰消除(Ordere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OSIC)是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重要的信号检测技术。为了降低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首先提出了基于信号可靠性判决的排序串行干扰消除算法,根据所设计的信号可... 排序串行干扰消除(Ordered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OSIC)是多输入多输出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重要的信号检测技术。为了降低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首先提出了基于信号可靠性判决的排序串行干扰消除算法,根据所设计的信号可靠性判决(Signal Reliability Decision,SRD)结构的判决结果选择不同的方法消除信号间的干扰。为了进一步提升SRD-OSIC算法的检测性能,提出了局部最优(Local Optimized,LO)的LO-SRD-OSIC算法。仿真结果表明,SRD-OSIC算法仅需要传统OSIC算法一半的复杂度就能获得相近的误码率性能。不仅如此,当LO-SRD-OSIC算法与SRD-OSIC算法的计算复杂度相同时,LO-SRD-OSIC算法可以获得额外3 dB的误码率性能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输入多输出 信号检测 排序串行干扰消除 可靠性判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理想SIC下SWIPT-CR-NOMA网络中断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良梅 贺玉成 +1 位作者 吴舒婷 周林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9-631,共13页
针对采用无线携能通信的多中继底层协作认知非正交多址接入网络,提出一种两阶段中继选择策略。认知中继执行功率划分的无线携能通信协议为次级用户提供解码转发服务,其能量开销源于所采集到的能量。考虑了实际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网络中,... 针对采用无线携能通信的多中继底层协作认知非正交多址接入网络,提出一种两阶段中继选择策略。认知中继执行功率划分的无线携能通信协议为次级用户提供解码转发服务,其能量开销源于所采集到的能量。考虑了实际的非正交多址接入网络中,中继节点与次级用户均无法完全消除多址干扰,即无法实现理想连续干扰消除。在干扰阈值约束下,推导了非理想连续干扰消除下两次级用户端中断概率的精确表达式,并通过蒙特卡洛仿真验证其正确性。此外,定量分析了各系统相关参数(最大发射功率、干扰阈值、功率分配系数等)的选取对次级用户中断性能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系统参数设置下,所提方案次级用户中断性能远优于现有部分中继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接入 认知无线电 无线携能通信 两阶段中继选择策略 非理想连续干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理想SIC下全双工NOMA系统的安全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梦欢 贺玉成 +1 位作者 张彦 陈启望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155-2163,共9页
针对存在多个非共谋窃听者,研究了一种基于全双工中继和两阶段中继选择(TSRS)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物理层安全通信方案。每个通信过程包含一个传输时隙,系统在每个时隙开始由TSRS策略选择最优中继,所选中继在从源节点接收NOMA叠加信... 针对存在多个非共谋窃听者,研究了一种基于全双工中继和两阶段中继选择(TSRS)的非正交多址接入(NOMA)物理层安全通信方案。每个通信过程包含一个传输时隙,系统在每个时隙开始由TSRS策略选择最优中继,所选中继在从源节点接收NOMA叠加信号的同时,向两个目的节点转发上一时隙的再编码叠加信号,两个目的节点采用串行干扰消除(SIC)技术从中继叠加信号中解码获取各自的期望信号。推导了非理想SIC下系统安全中断概率的近似表达式,进行了蒙特卡洛(Monte-Carlo)仿真验证,同时分析了各仿真参数(SIC残余干扰系数、目标安全速率、中继规模等)与系统安全中断概率的关系。理论分析与模拟仿真的结果表明,全双工技术与TSRS的结合方案能有效提升系统的安全中断性能。将该方案应用于实际通信系统设计时,选择合适传输信噪比(SNR)、提高串行干扰消除能力或适当增加中继数量均可实现更好的保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正交多址接入 两阶段中继选择 全双工 非理想串行干扰消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SIC的无小区大规模MIMO-NOMA系统下行可达速率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成成 邰其心 +1 位作者 刘鏐 宋荣方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99-1306,共8页
探索了无小区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与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multipleaccess,NOMA)的融合方案,将基于群体串行干扰删除(Group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GSIC)的NOMA技术应... 探索了无小区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系统与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multipleaccess,NOMA)的融合方案,将基于群体串行干扰删除(Group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GSIC)的NOMA技术应用于无小区大规模MIMO系统下行链路,并提出根据用户等效路径损耗对用户进行群体划分的方法,推导得出基于GSIC的无小区大规模MIMO-NOMA系统下行链路用户可达速率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串行干扰删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NOMA系统,基于GSIC的无小区大规模MIMO-NOMA系统在可达速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小区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 非正交多址 群体串行干扰删除 等效路径损耗 可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criterion based adaptive RSIC scheme in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
15
作者 KHAN Md Rizwan DAS Bikramaditya PATI Bibhuti Bhusa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2期408-416,共9页
Multi-access interference(MAI)is the main source limiting the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th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MIMO-OFDM)system which fulfills the demand of high-spe... Multi-access interference(MAI)is the main source limiting the capacity and quality of th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MIMO-OFDM)system which fulfills the demand of high-speed transmission rate and high quality of service for future underwater acoustic(UWA)communication.Therefore,multi-user detection(MUD)is needed at the receiver of the MIMO-OFDM system to suppress the effect of MAI.In this research,MUD is achieved by using a criterion based adaptive recursive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RSIC)scheme at the receiver of a MIMO-OFDM system whose transceiver model in underwater communication is implemented by using the Bellhop simulation system.The proposed scheme estimates and eliminates the MAI through user signal detection and subtraction from received signals at the receiver of the MIMO-OFDM system in underwater environment.The bit error rate(BER)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cheme is analyzed by using weight filtering and weight selection criteria.By Matlab simulation,it is shown that the BER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cheme outperforms the conventional matched filter(MF)detector,the adaptive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scheme,and the adaptive RSIC scheme in the UWA net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derwater acoustic(UWA)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 multi-user detection(MUD) multiaccess interference(MAI) recursive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Rs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用户全双工协作PNOMA系统非正交率控制及功率分配优化算法
16
作者 申滨 张楠 董坤明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2-1851,共10页
传统NOMA系统远近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之间在时频资源上信号完全重叠,以期获得最高的频率利用率,但其中UE之间的干扰也成为核心问题之一.部分NOMA(Partial NOMA,PNOMA)系统由于仅在部分频段实现NOMA共存,因此可以优化协调UE之... 传统NOMA系统远近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之间在时频资源上信号完全重叠,以期获得最高的频率利用率,但其中UE之间的干扰也成为核心问题之一.部分NOMA(Partial NOMA,PNOMA)系统由于仅在部分频段实现NOMA共存,因此可以优化协调UE之间的干扰.相较于传统NOMA系统,PNOMA系统能够极大地降低非理想连续干扰相消(imperfect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ipSIC)对于系统和速率的消极影响.基于全双工协作NOMA(Full Duplex Cooperative NOMA,FD-CNOMA)系统和PNOMA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全双工协作部分NOMA(FDCPNOMA)方案以优化UE之间干扰,提高系统可达速率.考虑由一个基站和若干个远近UE构成的FD-CPNOMA系统,针对实际中存在非理想连续干扰消除问题,本文给出了UE配对、非正交率控制及功率分配的优化算法,并推导了此模型下UE中断概率闭式解.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UE配对方案性能优于其他三种配对方案,所提出的PNOMA系统最大可达速率均优于相应的传统NOMA系统,提出的FD-CPNOMA系统在低信噪比下的最大可达速率比半双工协作部分NOMA(HD-CPNOMA)系统和PNOMA系统分别高出95.42%、44.06%,并且在高信噪比下可以较好地实现UE间公平性和平均可达速率的折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CPNOMA 非理想连续干扰消除 UE配对 功率分配 中断概率 平均可达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构智能表面辅助多用户NOMA网络鲁棒资源分配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林 刘锡炎 +1 位作者 齐倩 陈前斌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359-3367,共9页
在不完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和不完美串行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的场景下,研究了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辅助多用户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 在不完美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和不完美串行干扰消除(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的场景下,研究了可重构智能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t Surface,RIS)辅助多用户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网络的鲁棒资源分配问题.在考虑两类用户(信息用户和能量用户)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和信息用户SIC约束下,建立了基站发射功率最小化的优化问题.该问题是一个多变量耦合的非凸优化问题.为了求解该问题,本文使用松弛变量、线性近似、S-程序、符号定性法转化该问题的非凸约束.然后将优化问题分解为两个子问题,最后使用交替优化方法迭代求解两个子问题,直到发送功率收敛.仿真结果表明:该文算法具有较好的收敛性,实现了资源的鲁棒分配,同时有效地降低基站发射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智能表面 非正交多址接入 不完美信道状态信息 不完美串行干扰消除 传输功率优化 功率最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复杂度单载波时域均衡算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何世文 官沛雯 +2 位作者 彭丞佐 邓训喆 安振宇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70-182,共13页
由于卫星通信体制的约束,接收机信号处理在时域进行,致使传统信道均衡算法面临高维矩阵求逆困境。充分利用Toeplitz矩阵的特殊结构和连续干扰消除思想,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单载波时域均衡算法,将高维信道均衡系统转换成多个低维信道均衡... 由于卫星通信体制的约束,接收机信号处理在时域进行,致使传统信道均衡算法面临高维矩阵求逆困境。充分利用Toeplitz矩阵的特殊结构和连续干扰消除思想,提出了一种低复杂度单载波时域均衡算法,将高维信道均衡系统转换成多个低维信道均衡系统,依次对低维信道均衡系统进行均衡,从而避免对高维矩阵求逆操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信道均衡算法相比,所提算法能以更低的计算复杂度实现更相近甚至更优的误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通信 单载波时域均衡 TOEPLITZ矩阵 连续干扰消除 高维矩阵求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解码方案下的星地融合网络混合多址接入性能分析
19
作者 戴叶玲 郭焱 +3 位作者 朱丽文 刘笑宇 丁昌峰 林敏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528-3536,共9页
该文针对地面中继辅助的星地融合网络(ISTNs),分析了卫星采用不同解码方案时系统性能的差异。首先,提出一种新颖的用户配对方案,通过位置信息将卫星波束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用户分为若干个组。接着,为了提高传输可靠性以及频谱利用率,用户... 该文针对地面中继辅助的星地融合网络(ISTNs),分析了卫星采用不同解码方案时系统性能的差异。首先,提出一种新颖的用户配对方案,通过位置信息将卫星波束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用户分为若干个组。接着,为了提高传输可靠性以及频谱利用率,用户采用混合多址接入技术与卫星进行通信。进一步,在考虑用户-地面中继链路服从Nakagami-m分布,地面中继-卫星链路服从相关阴影莱斯分布的情况下,分别推导出基于连续干扰消除(SIC)和联合解码(JD)两种解码方案的系统中断概率和吞吐量的闭合表达式。最后,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所提方案相比正交多址(OMA)方案的优越性,并揭示了JD解码技术在ISTNs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地融合网络 用户配对方案 混合多址接入 连续干扰消除 联合解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理想条件下协作CR-NOMA的IoT网络性能分析
20
作者 薛鹏 朱芸灿 +1 位作者 刘金昌 李美玲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67-2074,共8页
为了解决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高延迟和覆盖盲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接入(Cognitive Radio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CR-NOMA)的工业物联网网络。在认知网络中次用户采用解码转发(Decode and Forward,DF)和放... 为了解决移动通信系统中的高延迟和覆盖盲点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非正交多址接入(Cognitive Radio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CR-NOMA)的工业物联网网络。在认知网络中次用户采用解码转发(Decode and Forward,DF)和放大转发(Amplify and Forward,AF)两种辅助解码方式下,推导了主用户和次用户在完全串行干扰或不完全串行干扰两种终端状态下的中断性能。当用户间链路条件相同时,认知中继采用AF方式优于DF方式,且不完全串行干扰技术后系统残留干扰噪声的增大也会导致主用户和次用户的中断概率增大。研究还发现,各用户移动导致用户之间距离增大时,主用户和次用户的中断概率也会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物联网 认知无线电 非正交多址接入 不完全串行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