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元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源定位
1
作者 姜涛 张鹏 +2 位作者 李雪 刘博涵 李国庆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5-145,共11页
快速、准确的次同步振荡源定位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现有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难以适用于多模态时变的次同步振荡场景,且计算效率有待提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MSSGST)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 快速、准确的次同步振荡源定位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意义重大,现有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难以适用于多模态时变的次同步振荡场景,且计算效率有待提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多元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MSSGST)的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源定位方法。首先,在自适应变化的量测滑动时间窗内计算能量比系数,实时检测系统次同步振荡现象,针对检测到的次同步振荡现象,以节点为单元构建联合量测信息矩阵,进而采用MSSGST对联合量测信息矩阵同步分解得到联合时频矩阵。然后,利用脊线提取技术筛选并重组可表征系统次同步振荡模式的MSSGST系数矩阵。在此基础上,推导基于MSSGST的时-频域暂态能量流计算模型,根据系统次同步振荡期间时-频域能量特性构建振荡源定位指标进行振荡溯源。最后,通过仿真数据和实际电网次同步振荡实测数据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振荡源定位 多元同步压缩广义S变换 暂态能量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协同阻尼控制技术抑制海上风电次同步振荡
2
作者 徐涛 刘泽楠 +2 位作者 鲁亚楠 王辰宇 郑坤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5-123,共9页
海上风电耦合制氢经柔直并网系统中的风电机组、柔直、制氢系统中均包含大量的控制器与电力电子设备,三者之间的交互耦合作用使得系统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特性变得极为复杂。为降低系统的SSO风险,提出了一种... 海上风电耦合制氢经柔直并网系统中的风电机组、柔直、制氢系统中均包含大量的控制器与电力电子设备,三者之间的交互耦合作用使得系统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特性变得极为复杂。为降低系统的SSO风险,提出了一种在风机与制氢系统侧安装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upplementary subsynchronous damping controller,SSDC)的风-氢协同阻尼抑制SSO的方法。建立了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通过特征值分析法得到了系统存在的振荡模态以及各状态变量的参与因子;基于风-氢耦合并网系统的电磁暂态模型,设计了风-氢侧的附加阻尼控制器,并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电磁暂态仿真平台进行了算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在风机单侧安装SSDC,协同阻尼控制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的阻尼,加速了振荡收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海上风电制氢技术 柔性直流输电 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参数重置EKF的时变次同步振荡辨识方法
3
作者 吴熙 李青峰 +3 位作者 陈曦 周金宇 李强 任必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788-3800,I0016,共14页
随着新能源发电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逐渐升高,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日益凸显。准确追踪和辨识SSO信号是对其溯源和抑制的前提,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很多SSO事故中,振荡频率和振荡幅值随... 随着新能源发电设备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逐渐升高,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日益凸显。准确追踪和辨识SSO信号是对其溯源和抑制的前提,对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很多SSO事故中,振荡频率和振荡幅值随时间变化,使现有方法难以准确辨识SSO模态参数。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重置拓展卡尔曼滤波(extended Kalman filter,EKF)的SSO检测方法。首先,构造四状态SSO信号模型,使EKF算法能够检测信号幅值、频率和衰减系数,并设计检测多模态SSO信号的算法。其次,提出一种基于残差判据的EKF参数自适应重置方法,通过自适应地重置误差协方差矩阵以实现时变SSO信号的准确辨识。最终,对所提算法进行仿真验证和硬件测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辨识时变SSO模态参数,并且算法实时性强,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检测技术 拓展卡尔曼滤波 时变 多模态 自适应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网/跟网型混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特性与机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高本锋 刘培鑫 +5 位作者 孙大卫 王潇 吴林林 邓鹏程 郑展翔 巨孟沁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45-1959,共15页
基于匹配控制策略的构网型直驱风电场部分替代跟网型直驱风电场后,匹配构网型风机对形成的混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SSO)影响机理尚不明确。该文针对混合风电场中跟网型风机引发SSO的场景,建立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基于特征值... 基于匹配控制策略的构网型直驱风电场部分替代跟网型直驱风电场后,匹配构网型风机对形成的混合风电场次同步振荡(SSO)影响机理尚不明确。该文针对混合风电场中跟网型风机引发SSO的场景,建立混合风电场并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基于特征值分析法分析混合风电场中的主导SSO模态及其参与因子,采用阻尼转矩法揭示匹配构网型风机占比对混合风电场SSO的振荡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匹配构网型风机在主导SSO模式下可以改善混合风电场的阻尼特性,对跟网型风电场引发的SSO起到抑制效果;虽然匹配构网型风机占比增加会降低混合风电场的SSO的发生风险,但是其参数几乎不参与此主导SSO模态,跟网型风电场内部参数是主导的参与因子;典型占比下,通过增大直流母线电容参数、减小锁相环比例系数、增大电流内环的积分系数,可降低SSO的发生风险,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控制 混合风电场 次同步振荡 占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多直流外送系统SSO特性分析及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0
5
作者 江桂芬 孙海顺 +2 位作者 陈霞 朱鑫要 高峰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30-38,共9页
针对宁夏电网近电气距离耦合的火电机群与多直流输电的简化等值送端系统,利用基于复频域端口等效导纳矩阵的复转矩系数法对其进行次同步振荡(SSO)特性分析。研究表明,降低宁夏电网直流输电外送功率,加强宁夏电网送端交流系统,增强直流... 针对宁夏电网近电气距离耦合的火电机群与多直流输电的简化等值送端系统,利用基于复频域端口等效导纳矩阵的复转矩系数法对其进行次同步振荡(SSO)特性分析。研究表明,降低宁夏电网直流输电外送功率,加强宁夏电网送端交流系统,增强直流换流站之间电气耦合强度等均有利于改善系统SSO阻尼特性。其次,针对存在SSO风险的灵武二期电厂机组,开展直流输电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设计,并通过仿真证明了其有效性。该文研究成果可为宁夏电力外送系统的运行、规划及SSO抑制提供技术支撑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系统 次同步振荡 复转矩系数法 次同步阻尼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VDC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SSO)分析的GUI实现 被引量:5
6
作者 杨帆 王西田 陈陈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3-26,共4页
为提高研究效率并普及研究结果,开发了一个用于分析HVDC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SSO)特性的图形用户界面(GUI)软件。这个GUI软件由人机界面及相关的回调函数组成,其中人机界面是利用MATLAB的GUI工具设计的,而编写回调函数则利用了MATLAB的... 为提高研究效率并普及研究结果,开发了一个用于分析HVDC输电系统次同步振荡(SSO)特性的图形用户界面(GUI)软件。这个GUI软件由人机界面及相关的回调函数组成,其中人机界面是利用MATLAB的GUI工具设计的,而编写回调函数则利用了MATLAB的数值计算和数据可视化功能。实践表明在MATLAB环境下可容易、高效地开发出令人满意的GUI软件。通过GUI软件可实现SSO参数稳定域可视化分析及特征值分析和时域仿真分析,具有直观、方便的优点,适合广大技术人员对HVDC输电系统发生SSO失稳可能性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HVDC 状同步振荡(sso) 图形用户界面(GUT) 人机界面 回调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北柔直工程近工频次同步振荡机理及振荡抑制策略
7
作者 马秀达 卢宇 +2 位作者 汪楠楠 吕润东 王仙荣 《全球能源互联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9-496,共8页
由风电场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组成的高比例电力电子系统具有振荡风险,张北柔直工程在初期投运阶段发生了数次40~50 Hz近工频次同步振荡现象。基于阻抗分析法,分析风电场和柔直在近工频次同步频段的阻抗特性,确定了振荡来源于风电的“感... 由风电场和柔性直流输电系统组成的高比例电力电子系统具有振荡风险,张北柔直工程在初期投运阶段发生了数次40~50 Hz近工频次同步振荡现象。基于阻抗分析法,分析风电场和柔直在近工频次同步频段的阻抗特性,确定了振荡来源于风电的“感性负阻”特性与柔直的“容性正阻”特性的相互作用。将电压单环控制策略应用于柔直系统,削弱次同步频段的容性特性,增大相位裕度以抑制近工频次同步振荡。最后,基于张北柔直工程现场试验,验证了所提振荡机理分析的正确性以及振荡抑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近工频次同步振荡 电压单环控制 振荡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SOBI-SGMD算法的次同步振荡模态辨识研究
8
作者 郭成 杨宣铭 +1 位作者 杨灵睿 奚鑫泽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100-110,共11页
针对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SSO)信号的准确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 DTW)算法改进的辛几何模态分解(symplectic geometry mode decomposition, SGMD)与二阶盲辨识(second order b... 针对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 SSO)信号的准确辨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时间规整(dynamic time warping, DTW)算法改进的辛几何模态分解(symplectic geometry mode decomposition, SGMD)与二阶盲辨识(second order blind identification, SOBI)相结合的多通道次同步振荡辨识预警方法。首先,对SSO信号进行SGMD,经对角平均化与自适应重构后分解为初始辛几何模态分量(initial symplectic geometric mode components,ISGMCs),通过DTW算法计算ISGMCs间的最优距离值以度量序列的相似性,自适应筛选出具有独立模态的辛几何分量(symplectic geometry components, SGCs)。其次,将主导的SGCs作为观测信号输入SOBI算法矩阵中,并对观测矩阵联合近似对角化逼近,得到完整的SSO源估计信号,引入最小二乘法改进SOBI算法直接辨识SSO的振荡频率、衰减因子。最后,通过对理想算例与仿真算例的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算法能够精确高效地辨识多通道次同步振荡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几何模态分解 二阶盲辨识 次同步振荡 多通道辨识 动态时间规整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HVDC输电系统SSO抑制措施的协调控制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齐阳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8-112,共5页
近年来,HVDC输电系统引起的次同步振荡(SSO)现象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重视,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SDC)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抑制措施。故以贵州电网多HVDC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为背景,对SSDC的协调控制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理论分析和... 近年来,HVDC输电系统引起的次同步振荡(SSO)现象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重视,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SSDC)是目前较为普遍的抑制措施。故以贵州电网多HVDC交直流混合输电系统为背景,对SSDC的协调控制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理论分析和大量仿真验证表明,SSDC和附加次同步励磁控制器(SEDC)提供的电气阻尼是解耦的,可以分别进行整定。而对配置在不同直流线路换流站处的多台SSDC进行整定时,协调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取发电机组转速作为SSDC的输入信号会达到更理想的抑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sso) 直流输电系统 附加次同步阻尼控制器 附加次同步励磁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SSO模态参数辨识 被引量:2
10
作者 况且 李娟 白淑华 《电子测量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7-63,共7页
针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的微弱次同步振荡信号趋势难以辨识,辨识算法抗噪性差、辨识结果可靠性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次同步振荡模态参数辨识方法。建立了一种由卷积层、若干残差层和全连接层等构成的深度残差网络模型;... 针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的微弱次同步振荡信号趋势难以辨识,辨识算法抗噪性差、辨识结果可靠性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深度残差网络的次同步振荡模态参数辨识方法。建立了一种由卷积层、若干残差层和全连接层等构成的深度残差网络模型;模型训练数据集依据SSO信号特点生成,全部采用仿真数据;经参数调整和优化后的模型能够实现对现场实测的低信噪比SSO信号模态参数的盲辨识。利用理想信号、含噪仿真信号和现场实测数据3种方案对模型性能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辨识出微弱SSO的频率和阻尼等关键参数,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随机子空间(SSI)算法相比较,辨识精度更高,受噪声干扰小,具有盲辨识的特点,可用于电力系统次同步振荡风险的预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模态参数辨识 残差网络 抗噪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自适应陷波的双馈风电场时变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熙 徐珊珊 +2 位作者 冯双 范立新 顾文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36-1847,I0014,共13页
双馈风电场经串补电容并网时,可能引发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ubsynchronous control interaction,SSCI),严重威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在风机控制器中引入陷波器可有效阻断SSCI,然而固定参数陷波器难以适应实际系统中次同步振荡表现出... 双馈风电场经串补电容并网时,可能引发次同步控制相互作用(subsynchronous control interaction,SSCI),严重威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在风机控制器中引入陷波器可有效阻断SSCI,然而固定参数陷波器难以适应实际系统中次同步振荡表现出的频率大范围时变特征。为解决这一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陷波(adaptive notch filter,ANF)的双馈风电场时变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首先,分析ANF安装于风机转子侧变流器(rotor-side converter,RSC)不同位置时对次同步振荡分量的阻断效果,确定ANF的最佳安装位置;其次,基于紧缩技术近似投影子空间跟踪算法(projection approximation subspace tracking based on the deflation technique,PASTd)在线获取次同步振荡信息,提出总体控制架构,设计基于量测数据辨识的ANF中心频率更新策略;最终,在考虑风速、风机台数、无功出力、电网拓扑变化等多种影响因素的情况下,验证控制策略对频率时变次同步振荡的抑制效果。与现有方法相比,所提控制策略不依赖于系统的准确数学模型,且具备较强的鲁棒性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次同步振荡 转子侧变流器 安装位置 自适应陷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次同步振荡对光伏发电系统的影响分析及抑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东阳 申文强 +3 位作者 周凯 金宁治 吴晓刚 祖光鑫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262-9274,I0012,共14页
在电网发生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时,光伏(photovoltaic,PV)并网逆变器的工作性能会受到干扰,影响PV发电系统的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文中首先分析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输出相位扰动对于坐标变换过程的... 在电网发生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时,光伏(photovoltaic,PV)并网逆变器的工作性能会受到干扰,影响PV发电系统的稳定性。针对这一问题,文中首先分析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PLL)输出相位扰动对于坐标变换过程的影响,建立计及相位扰动的PV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梳理电网SSO对PV并网逆变器产生扰动的机理,并将扰动分为物理扰动量以及误差扰动量;其次,设计改进型PLL以消除相位引起的误差扰动量对PV发电系统的影响;再次,针对不同目标下的抑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确定振荡电压特性对控制器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依据上述研究,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准谐振控制器的PV发电系统功率振荡抑制策略。最后,通过搭建实验平台,对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发电 次同步振荡 锁相环 振荡特性 准谐振控制器 频率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匹配控制构网型直驱风电场经LCC-HVDC送出系统的次同步振荡特性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高本锋 董涵枭 +3 位作者 孙大卫 吴林林 王潇 邓晓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296-9309,I0016,共15页
在“沙戈荒”地区风电经电网换相高压直流输电(line-commutated-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外送系统中,采用基于匹配控制的构网型直驱风机(matching control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MC-PM... 在“沙戈荒”地区风电经电网换相高压直流输电(line-commutated-converter based 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LCC-HVDC)外送系统中,采用基于匹配控制的构网型直驱风机(matching control 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generator,MC-PMSG)可以提升送端电网的稳定性。然而,当MC-PMSG位于LCC-HVDC整流站近区时,系统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特性尚未明确。针对上述问题,该文采用模块化建模法建立MC-PMSG经LCC-HVDC送出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通过特征值法研究MC-PMSG与LCC-HVDC对系统各SSO模态的参与情况与系统运行方式变化对次同步振荡阻尼特性的影响,通过阻尼重构法分析LCC-HVDC并网对系统振荡风险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存在匹配控制型风机主导、LCC-HVDC参与的SSO模态,MC-PMSG与LCC-HVDC间的次同步交互作用为SSO提供负阻尼;当混合型风电场中的MC-PMSG占比增大、MC-PMSG风电场容量增大或短路比减小、LCC-HVDC定电流控制器的比例系数增大、风机网侧换流控制器外环积分系数减小、直流电容增大时,SSO阻尼增大。通过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证明理论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网换相高压直流输电 构网型直驱风机 匹配控制 次同步振荡 特征值分析 阻尼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同步振荡在交直流电网中传播的关键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衍会 刘慧 成蕴丹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29,共11页
随着“双高”电力系统的发展,次同步振荡问题日益凸出,亟需研究交直流线路次同步振荡传播的关键影响因素。从系统响应量测时序数据着手,提出了一种次同步振荡传播关键影响因素定量分析方法。首先,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 随着“双高”电力系统的发展,次同步振荡问题日益凸出,亟需研究交直流线路次同步振荡传播的关键影响因素。从系统响应量测时序数据着手,提出了一种次同步振荡传播关键影响因素定量分析方法。首先,基于自适应噪声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omplete 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CEEMDAN)的改进小波阈值去噪方法对量测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减少噪声对Prony分析的影响;其次,基于次同步振荡传播各影响因素的相关系数和互信息量建立相关性评价组合模型;最后,计算交直流不同参数在综合模型中的评价指标,得出次同步振荡在交直流线路中传播的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在PSCAD搭建2区域4机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交流线路次同步振荡传播的极强相关参数为交流线路潮流,影响直流线路次同步振荡传播的极强相关参数为次同步振荡频率下交流线路阻抗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PRONY算法 CEEMDAN分解 小波阈值去噪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匹配控制的构网型直驱风电场次同步振荡机理与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15
作者 高本锋 邓鹏程 +3 位作者 孙大卫 吴林林 王潇 邓晓洋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755-2770,共16页
近年来,具有低时延和惯量同步等优势的匹配控制成为主流构网型控制方案之一,但基于匹配控制的构网型直驱风电场的次同步振荡机理及特性尚不明确。因此,该文建立构网型直驱风电场并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通过特征值法分析了系统的振荡模态... 近年来,具有低时延和惯量同步等优势的匹配控制成为主流构网型控制方案之一,但基于匹配控制的构网型直驱风电场的次同步振荡机理及特性尚不明确。因此,该文建立构网型直驱风电场并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通过特征值法分析了系统的振荡模态及参与因子,并借鉴同步机中阻尼转矩法分析构网型直驱风电场的次同步振荡机理。结果表明,构网型直驱风电场中匹配控制主导的振荡模态在强电网下呈现负阻尼特性,系统存在次同步振荡的风险,但匹配控制振荡模态相较于跟网型控制的锁相环振荡模态具有更好的弱电网适应能力;匹配控制振荡模态存在类似于同步机转子运动方程的动态特性,使得构网型直驱风电场可能发生弱阻尼振荡;减小交流电网强度或无功控制器积分系数,增大构网型直驱风机台数或无功控制器比例系数,能够增大匹配控制振荡模态的阻尼,降低系统次同步振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匹配控制 构网型直驱风电场 次同步振荡 特征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经柔直送出系统的次同步振荡分析与抑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浩志 谢小荣 +1 位作者 刘芮彤 姜齐荣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45-2954,I0001,共11页
2020年9—10月份,我国华北地区某新能源经柔直送出系统出现了2~6 Hz的持续振荡,导致风电机组频繁脱网和设备损坏。该文利用现场录波数据建立系统等效阻抗网络模型,解释次同步振荡的发生原因。为解决该问题,提出在风电机组变流器控制中... 2020年9—10月份,我国华北地区某新能源经柔直送出系统出现了2~6 Hz的持续振荡,导致风电机组频繁脱网和设备损坏。该文利用现场录波数据建立系统等效阻抗网络模型,解释次同步振荡的发生原因。为解决该问题,提出在风电机组变流器控制中嵌入次同步陷波环节的振荡抑制方法,依据实测数据进行参数设计,并进行现场实施与测试。多种工况下的实测结果表明,次同步陷波环节可有效抑制振荡且不影响风电机组的正常运行。该方法易于设计和实现,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一种高效实用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发电 柔性直流输电 次同步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地DFIG联动控制的多馈入受端系统连续换相失败抑制策略 被引量:2
17
作者 江毅 翁汉琍 +7 位作者 曹善康 吴宇奇 熊振钦 梅瀚予 林湘宁 魏繁荣 李正天 李振兴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452-3462,I0009,共12页
我国沿海负荷中心呈现直流多馈入的结构特征,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开发使得系统在非正常工况下容易诱发次同步振荡,电压的快速波动可能会造成连续换相。针对该现象进行机理分析,通过优化双馈风电机组(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 我国沿海负荷中心呈现直流多馈入的结构特征,海上风电的大规模开发使得系统在非正常工况下容易诱发次同步振荡,电压的快速波动可能会造成连续换相。针对该现象进行机理分析,通过优化双馈风电机组(doubly 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的控制方法,有效抑制了次同步振荡。同时,针对不同区域风电场调节能力差异,通过关联各直流落点的多馈入交互作用因子(multi-infeed interaction factor,MIIF),充分调动不同区域风电场的补偿能力抬升系统电压。该方法有效地抑制直流多馈入系统的异地连续换相失败。最后,通过PSCAD仿真对比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场(DFIG) 次同步振荡 直流多馈入 连续换相失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惯性同步的构网型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特性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高本锋 刘王锋 +3 位作者 丁雨晴 吴林林 孙大卫 邓鹏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98-406,共9页
针对目前适用于单级式构网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惯性同步控制策略及其次同步振荡特性鲜有研究这一问题,该文将惯性同步控制应用于构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并建立其状态空间模型,利用特征值分析法确定系统振荡模式,最后利用参与因子和特征值根... 针对目前适用于单级式构网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惯性同步控制策略及其次同步振荡特性鲜有研究这一问题,该文将惯性同步控制应用于构网型光伏发电系统,并建立其状态空间模型,利用特征值分析法确定系统振荡模式,最后利用参与因子和特征值根轨迹分析系统相关参数对振荡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构网型光伏并网系统具有更好的弱电网适应性,但在强电网下,存在直流电容和惯性同步环节共同主导的SSO模式,可通过增大直流电容和电压内环比例系数或减小电压内环积分系数来增大系统阻尼,提高系统稳定性。基于PSCAD/EMTDC时域仿真平台,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系统 电力系统稳定性 次同步振荡 构网型光伏 惯性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源阻尼控制的区域电网新能源基地次同步振荡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鹏 黄云辉 +3 位作者 王栋 唐金锐 周克亮 肖厦颖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5-90,115,共7页
近年来,由于大规模新能源基地不断接入电网,导致系统转动惯量降低,产生次同步振荡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有源阻尼的新能源基地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将有源阻尼控制器附加于新能源并网装置的有功功率环上,通过采集电网频率,实... 近年来,由于大规模新能源基地不断接入电网,导致系统转动惯量降低,产生次同步振荡问题。为此,提出了基于有源阻尼的新能源基地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将有源阻尼控制器附加于新能源并网装置的有功功率环上,通过采集电网频率,实现对振荡频段内的输出信号进行幅值和相位校正,改善系统的次同步阻尼特性,提高系统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对有源阻尼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通过特征根分析法和Prony算法进行验证。最后,以某市区域电网为例进行仿真分析,当该电网出现次同步振荡后,在新能源基地上附加有源阻尼控制,可以快速抑制次同步振荡,提升系统阻尼,验证了有源阻尼控制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 有源阻尼控制 次同步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电场无串补并网振荡场景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熊浩清 何鹏飞 +3 位作者 孙冉 孙海顺 巴贵 田春笋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60-672,I0011-I0013,共16页
双馈风电场经串补线路送出系统存在次同步振荡风险的问题已为共知并得到广泛深入研究,然而实际系统中也发生过双馈风电场经无串补线路送出的次超同步振荡问题,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报道和研究很少。因此,采用特征模式分析法结合电磁暂态仿... 双馈风电场经串补线路送出系统存在次同步振荡风险的问题已为共知并得到广泛深入研究,然而实际系统中也发生过双馈风电场经无串补线路送出的次超同步振荡问题,目前针对这一问题的报道和研究很少。因此,采用特征模式分析法结合电磁暂态仿真,针对双馈风电无串补接入电网的次同步振荡问题开展研究,分析了系统主导失稳振荡模式以及运行条件和风电控制参数的影响,厘清了无串补并网系统中双馈风电网侧变流器内环电流控制主导失稳,锁相控制主导失稳,以及转子侧变流器内环电流控制主导失稳等3种次超同步振荡场景,并与双馈经串补送出系统振荡场景进行了对比分析,较为全面地揭示了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振荡的不同场景及机理,可为实际工程双馈风电场并网振荡问题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机 次同步振荡 弱电网 特征值分析 主导振荡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