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的氮磷去除机理 被引量:46
1
作者 张建 黄霞 +2 位作者 魏杰 胡洪营 施汉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8-441,共4页
对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氮磷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cm/d的水力负荷下,系统对氨氮、COD、总磷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出水中氨氮、COD、总磷分别低于0.2,30,0.025mg/L;系统对总氮亦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达63.5%.强化布水措... 对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氮磷去除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2cm/d的水力负荷下,系统对氨氮、COD、总磷的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出水中氨氮、COD、总磷分别低于0.2,30,0.025mg/L;系统对总氮亦有良好的去除效果,达63.5%.强化布水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对污染物质的去除率.地下渗滤系统中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可以去除约50%的进水总氮,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氮的主要途径.改善条件以促进反硝化反应是提高地下渗滤系统总氮去除率的关键.土壤吸附与沉淀作用是地下渗滤系统去除磷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生活污水 反硝化 脱氮除磷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渗滤系统不同基质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英华 孙铁珩 +1 位作者 李海波 徐新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37-740,共4页
以草甸棕壤为介质构建了污水地下渗滤模拟系统SWIS,监测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的浓度变化,研究不同深度基质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削减规律.结果表明:进水负荷0.04m3.(m2.d)-1,散水深度55cm时,地下渗滤系统对有机物、氮、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以草甸棕壤为介质构建了污水地下渗滤模拟系统SWIS,监测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的浓度变化,研究不同深度基质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削减规律.结果表明:进水负荷0.04m3.(m2.d)-1,散水深度55cm时,地下渗滤系统对有机物、氮、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随时间延长趋向稳定,不同基质层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依次为Q(100)>Q(80)>Q(20)>Q(40)>Q(60);20~40cm基质层是有机物去除的主要范围,除污机制是物化吸附与生物降解;硝化作用主要发生在0~60cm的基质层,80cm以下区域反硝化作用为主导;基于Langmuir吸附模式的草甸棕壤磷最大吸附量为545.6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处理 生活污水 地下渗滤 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中基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鑫 李海波 孙铁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6-89,共4页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是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之一,可以同时实现污水就地处理与回用,受到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作为该系统的核心单元,基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文中介绍了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中基质的构成和作用,分析了影响...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是污水土地处理系统之一,可以同时实现污水就地处理与回用,受到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作为该系统的核心单元,基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文中介绍了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中基质的构成和作用,分析了影响系统性能的基质因素,提出了基质的选择原则,总结了目前的各种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旨在为地下渗滤污水处理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地下渗滤污水处理系统(swis)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填料地下渗滤系统的强化脱氮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严群 吴一蘩 +1 位作者 杨健 董卫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97-703,共7页
为有效提高地下渗滤系统的运行水力负荷并强化其脱氮效果,建立了由55%煤渣、25%土壤与20%草炭全混合装填的地下渗滤装置,运行水力负荷为10cm·d-1,每天进水4次,通过改变不同运行条件来促进TN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对COD,NH4+-N... 为有效提高地下渗滤系统的运行水力负荷并强化其脱氮效果,建立了由55%煤渣、25%土壤与20%草炭全混合装填的地下渗滤装置,运行水力负荷为10cm·d-1,每天进水4次,通过改变不同运行条件来促进TN的去除.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对COD,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在正常出水水位条件下运行,分别为73.4%,98.2%和20.1%;在提高出水水位条件下运行,分别为75.4%,79.1%和26.9%;在添加碳源条件下运行,分别为88.9%,88.5%和55.7%.说明草炭的添加并不能明显提高TN的去除率,而出水水位的提高,可促进系统内厌氧环境的形成从而有利于TN的去除,但同时也会降低氨氮的去除效果;添加碳源可明显提高TN的去除效果,使系统出水TN质量浓度由正常出水水位条件下的22.8mg·L-1下降到14.2mg·L-1,且对COD和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不大.因此,影响该系统去除TN的关键因素是碳源的缺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煤渣 草炭 生活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填料渗滤系统净化生活污水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5
作者 杨健 严群 +1 位作者 吴一蘩 章吉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02-1507,共6页
建立了2套不同填料的地下渗滤系统装置净化生活污水,1号装置由纯土壤装填,2号装置由土壤与砂分层装填,比较了2套装置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2套装置运行了6个月,水力负荷为5 cm.d-1时每天进水4次,10 cm.d-1及20cm.d-1运行时每天进水8次.在... 建立了2套不同填料的地下渗滤系统装置净化生活污水,1号装置由纯土壤装填,2号装置由土壤与砂分层装填,比较了2套装置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2套装置运行了6个月,水力负荷为5 cm.d-1时每天进水4次,10 cm.d-1及20cm.d-1运行时每天进水8次.在水力负荷10 cm.d-1下运行,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NH4+-N、总氮的去除率1号装置分别为80.7%,38.9%,48.7%,43.5%,2号装置分别为88.4%,87.2%,98.2%,24.9%;在水力负荷20cm.d-1下运行,1号装置发生堵塞现象无法运行,而2号装置对COD、总磷、NH4+-N、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7.1%,56.1%,98.0%,28.9%,对COD及NH4+-N仍保持了良好的去除效果,并且保持了良好的水力渗透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渗滤系统内部填料的改善提高了地下渗滤系统的运行水力负荷及其抗堵塞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污水处理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渗滤基质中微生物空间分布与污水净化效果 被引量:21
6
作者 潘晶 张阳 +1 位作者 孙铁珩 李海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656-660,共5页
利用混菌法和稀释法,测定了稳定运行的地下渗滤系统不同深度的基质中微生物数量,并对其与污水净化效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空间位置的基质中微生物数量不同;不同月份基质中微生物数量变化不大;基质中微生物数量与COD、TN、NH... 利用混菌法和稀释法,测定了稳定运行的地下渗滤系统不同深度的基质中微生物数量,并对其与污水净化效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空间位置的基质中微生物数量不同;不同月份基质中微生物数量变化不大;基质中微生物数量与COD、TN、NH4+-N去除率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微生物的作用是其主要去除途径;但基质微生物数量与TP的去除率相关性不显著,说明TP去除与微生物基本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 微生物 空间分布 相关性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型地渗系统的污水强化脱氮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李彬 吕锡武 +1 位作者 钱文敏 陆继来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34-37,共4页
对传统型的地下渗滤系统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地下渗滤试验装置。该装置成功启动65d后采用分层进水和连续操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改进防止了堵塞,分层进水改善了系统抗冲击负荷的能力,提高了氮的脱除效率。在进水pH为... 对传统型的地下渗滤系统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地下渗滤试验装置。该装置成功启动65d后采用分层进水和连续操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结构改进防止了堵塞,分层进水改善了系统抗冲击负荷的能力,提高了氮的脱除效率。在进水pH为7.8~8.0,HRT>10h的工况下,分流比为1:3时硝化和反硝化过程进行的最佳,此时总氮去除率达到60.34%,与未分流的去除率22.06%相比提高了近3倍。为分散污水的强化脱氮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污水 地下渗滤系统 改进 分流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渗滤系统脱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英华 孙铁珩 +1 位作者 李海波 胡筱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91,共5页
地下渗滤系统基于循环再生等生态学原理,在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同时,出水可二次回用,但脱氮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促进地下渗滤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地下渗滤系统的特征、除污原理以及地下渗滤系统脱氮作用的强化措施(... 地下渗滤系统基于循环再生等生态学原理,在深度处理生活污水的同时,出水可二次回用,但脱氮问题一直没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促进地下渗滤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地下渗滤系统的特征、除污原理以及地下渗滤系统脱氮作用的强化措施(如改善系统的氧化还原环境及二次布水等)进行了综述.建议采取适当的基质改良措施,科学改善系统内部的氧化还原环境,同时采用二次补水等技术强化系统脱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 生活污水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地下渗滤系统强化脱氮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潘晶 孙铁珩 李海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456-1460,共5页
构建了3套以5%炉渣+95%草甸棕壤为基质的地下渗滤系统室内模拟试验装置,在水力负荷为0.1m3/(m2.d)条件下进行了生活污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分流位置位于系统内110cm处,分流比为1:1时,可提高地下渗滤对总氮的去除效率,总氮的去除率由59... 构建了3套以5%炉渣+95%草甸棕壤为基质的地下渗滤系统室内模拟试验装置,在水力负荷为0.1m3/(m2.d)条件下进行了生活污水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当分流位置位于系统内110cm处,分流比为1:1时,可提高地下渗滤对总氮的去除效率,总氮的去除率由59.37%提高至68.41%,且对COD和总磷的去除效果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生活污水 脱氮 分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流两段式土壤渗滤系统脱氮效果及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丹 王欣泽 +5 位作者 沈剑 封吉猛 仝欣楠 刘德才 杨明 字建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66-673,共8页
为解决传统土壤渗滤系统占地面积过大的问题,采用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和地下渗滤系统组合的新型两段式污水处理工艺,研究了在高水力负荷0.3m/d条件下分流比对其脱氮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层级的脱氮功能基因数量进行检测... 为解决传统土壤渗滤系统占地面积过大的问题,采用多级土壤渗滤系统和地下渗滤系统组合的新型两段式污水处理工艺,研究了在高水力负荷0.3m/d条件下分流比对其脱氮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对不同层级的脱氮功能基因数量进行检测,进一步探究该系统中微生物脱氮机理.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分流措施可以显著提高两段式土壤渗滤系统在高负荷下的脱氮能力,当分流比为1:2时系统污染物去除能力最佳,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_4^+-N)、总氮(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91.16%、96.91%、72.11%和72.27%.脱氮功能基因丰度分析结果表明,多级土壤渗滤系统中的硝化及厌氧氨氧化和地下渗滤系统中的硝化反硝化的耦合作用是该工艺微生物脱氮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段式土壤渗滤系统 多级土壤渗滤系统 地下渗滤系统 分流污水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及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海波 李英华 +1 位作者 孙铁珩 王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4期7351-7356,共6页
建立了模拟污水地下渗滤过程的中试系统,重点考察了水力负荷对系统脱氮效率的影响情况,建立了描述地下渗滤系统微生物脱氮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好,抗水力负荷冲击能力强,处理最佳水力负荷0.125m.3m-.2d-1,... 建立了模拟污水地下渗滤过程的中试系统,重点考察了水力负荷对系统脱氮效率的影响情况,建立了描述地下渗滤系统微生物脱氮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脱氮效果好,抗水力负荷冲击能力强,处理最佳水力负荷0.125m.3m-.2d-1,出水中氮浓度低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1—2002)。地下渗滤系统硝化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NE=N0e-0.4812t,温度是影响硝化速率的主要因素,两者的关系是KT=0.2218×1.035(T-20);出水硝态氮浓度与水力停留时间之间呈负指数关系,可描述为C=16.3475e-0.2548t,碳源是引起反硝化速率变化的主要因子。在基质层垂直深度65 cm处二次补加生活污水,反硝化速率常数由0.0355提高到0.0488。强调地下渗滤系统的污水净化功能而忽视其生态服务功能,是系统运行中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过高的水力负荷不利于硝化-反硝化反应的顺利进行。地下渗滤系统运行应采取适宜的水力负荷方式,促进硝化-反硝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 脱氮 动力学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负荷人工土层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中试工程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俊 陈繁荣 +3 位作者 杨永强 康明亮 吴世军 吕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17-520,524,共5页
对传统的地下渗滤系统进行改进,采用多层过渡结构的人工土层来增大对颗粒有机物的接触氧化表面积,同时设置曝气装置保证好氧过程的氧气供应,可以大大提高污水地下处理系统的水力负荷。以中国南方典型的红壤土、河沙和砾石为填充材料... 对传统的地下渗滤系统进行改进,采用多层过渡结构的人工土层来增大对颗粒有机物的接触氧化表面积,同时设置曝气装置保证好氧过程的氧气供应,可以大大提高污水地下处理系统的水力负荷。以中国南方典型的红壤土、河沙和砾石为填充材料,处理广州地化所小区的生活污水,水力负荷达40cm/d,远大于类似系统。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系统能创造良好的好氧/厌氧环境,对污染物去除效果良好,COD、BOD5、TN、NH^+4-N、TP和SS去除率分别达到了76.7%~89.1%、83.3%~92.5%、50.3%~66.1%、65.2%~79.6%、75.4%~90.1%和77.0%~91.3%,出水主要污染物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或二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土层 地下渗滤系统 水力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5
13
作者 贾晓竞 毕东苏 +1 位作者 周雪飞 张亚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1期19307-19309,共3页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村水环境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的现状,从寻找最适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出发点考虑,具有低能耗、净化效果好、与周围环境协调等特点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广泛...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污染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村水环境以及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之一的现状,从寻找最适宜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出发点考虑,具有低能耗、净化效果好、与周围环境协调等特点的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已经成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广泛使用技术。介绍了国内外现今主要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原理、特点、不足及其应用现状;最后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的主要原则,即不能拘泥于形式,可根据不同处理要求对现有的污水处理技术进行组合来完成污水处理技术的低能耗,优质化,资源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污水 生态处理 人工湿地 稳定塘 地下渗滤 蚯蚓生态滤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安地区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永锋 罗纨 +2 位作者 贾忠华 田世英 范丽萍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86-190,共5页
通过在露天试验场建立地下渗滤系统试验装置,研究了西安地区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试验所采用的水力负荷为2.4 cm/d。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在运行30天后达到熟化,熟化后该系统对COD、总氮以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4%、29.5... 通过在露天试验场建立地下渗滤系统试验装置,研究了西安地区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试验所采用的水力负荷为2.4 cm/d。研究结果表明,系统在运行30天后达到熟化,熟化后该系统对COD、总氮以及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4%、29.5%和98.6%;出水COD、总氮以及氨氮的平均浓度为16.8 mg/L3、2.78 mg/L和0.41 mg/L;不同时段COD和氨氮的出水浓度起伏不定,但总的趋势是下降的,系统对当天COD和氨氮的系统去除率分别为89.0%和93.6%。所以,地下渗滤系统在西安地区处理生活污水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生活污水 水力负荷 系统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5
作者 董文杰 陆广 +3 位作者 严立 李胜 郑向勇 叶海仁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4-88,91,共6页
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是城市水体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概述了国内外对于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阐述了人工湿地、氧化塘和土地处理系统等3种生态处理方式,详细介绍了地下渗滤系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指出人工湿地与氧化塘技术的应用... 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是城市水体环境污染的重要来源,概述了国内外对于分散式面源生活污水的处理方法,阐述了人工湿地、氧化塘和土地处理系统等3种生态处理方式,详细介绍了地下渗滤系统的应用与研究进展,指出人工湿地与氧化塘技术的应用受土地类型与土地面积的限制,且处理效果受季节更替影响大,而应用土地渗滤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堵塞以及系统脱氮能力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式面源污染 生态处理技术 地下渗滤系统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水地下渗滤系统基质床特性模拟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英华 翁焕勇 +1 位作者 王瑶 张晓晓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8-1422,共5页
为提高污水地下渗滤系统(Subsurface Waste-water Infiltration System,SWIS)的生物脱氮效率,改进了基质床体结构组成,采用土柱模拟试验对比了基质床改进前后ORP特征及氨化、硝化及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地下渗滤系统中,氨... 为提高污水地下渗滤系统(Subsurface Waste-water Infiltration System,SWIS)的生物脱氮效率,改进了基质床体结构组成,采用土柱模拟试验对比了基质床改进前后ORP特征及氨化、硝化及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地下渗滤系统中,氨氮的去除率(Q)随基质层深度的变化规律为Q(100 cm)>Q(80 cm)>Q(20 cm)≈Q(40 cm)>Q(60 cm)。改进后基质铺设顺序依次为:0~60 cm填充炉渣和草甸棕壤(两者体积比为3∶7),60~130 cm铺设活性污泥、炉渣和草甸棕壤(三者体积比为1∶2∶7)。基质床结构组成改进后,20~60 cm区域氧化电位(ORP)大幅提高,尤其60 cm深度处ORP从0提高到180 m V,有效促进了硝化反应的进行;床体氨化、硝化及反硝化细菌数量大幅度提高,对NH+4-N及TN的脱除效率分别较改进前提高了12.6%和10.5%,出水NH+4-N及TN质量浓度满足城市景观地表水水质标准(GB/T 18921—20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地下渗滤系统 生活污水 基质床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源对地下渗滤系统脱氮及产生N_2O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海波 李英华 +1 位作者 徐新阳 汪思琪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7-880,891,共5页
生活污水经沉淀预处理后投配到地下污水渗滤系统(SWIS)中进行深度脱氮处理.考察了在SWIS基质中添加有机碳源对脱氮效果、脱氮微生物活性及N_2O产生量和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源的添加有利于促进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但过量添加会... 生活污水经沉淀预处理后投配到地下污水渗滤系统(SWIS)中进行深度脱氮处理.考察了在SWIS基质中添加有机碳源对脱氮效果、脱氮微生物活性及N_2O产生量和转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源的添加有利于促进微生物的反硝化作用,但过量添加会促进其他菌群的生长而抑制脱氮菌群的优势活性,从而削弱系统的脱氮能力.当有机质质量分数由2.0%提高到9.5%时,SWIS对污水中COD、氨氮及总氮平均去除率分别降低了10.9%,19.5%和24%;N_2O产率和转化率均随着碳源添加量的增加而下降.相关分析表明,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数量对数值分别与N_2O转化率呈显著正、负相关关系(R2分别为0.994及0.959),说明SWIS中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尤其上层硝化反应是N_2O产生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 生活污水 碳源 脱氮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土壤渗滤系统中溶解性有机物组成及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丽君 刘玉忠 +3 位作者 张列宇 席北斗 夏训峰 刘亚茹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123-2127,共5页
研究采用直径为30cm,高200cm的土柱模拟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在水力负荷为4cm.d-1的运行条件下,综合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及区域一体化(FRI)分析法研究取自地下土壤渗滤系统中不同深度处的溶解性有机物的组成及结构变化规律发现:(1... 研究采用直径为30cm,高200cm的土柱模拟地下土壤渗滤系统,在水力负荷为4cm.d-1的运行条件下,综合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3D-EEM)及区域一体化(FRI)分析法研究取自地下土壤渗滤系统中不同深度处的溶解性有机物的组成及结构变化规律发现:(1)不同深度处的溶解性有机物(DOM)组成不同,进水及0.50m处的DOM主要由类蛋白质组成,而其余DOM中占主导地位的物质是类腐殖酸。(2)在有机污染物降解的过程中,DOM稳定性逐渐增强,而且在此过程中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可以被去除。(3)增加地下土壤渗滤系统的深度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有机污染物浓度,而且可以提高出水DOM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区域一体化分析法 溶解性有机物 地下土壤渗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水氮负荷波动下地下渗滤系统N_2O释放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英华 李海波 +2 位作者 徐新阳 肖斯瑶 汪思琪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99-2004,共6页
地下渗滤系统(subsurface wastewater infiltration system,SWIS)是一种生态化的污水处理技术模式,在处理小水量、分散污水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例如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兼具生态服务功能等。SWIS对污水中氮的去除主要依靠微... 地下渗滤系统(subsurface wastewater infiltration system,SWIS)是一种生态化的污水处理技术模式,在处理小水量、分散污水方面具有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例如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兼具生态服务功能等。SWIS对污水中氮的去除主要依靠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脱氮效果受内外部条件因子制约。当基质层内部溶解氧含量不足、NO_2^-积累、氧化亚氮还原酶活性受到抑制时,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均可释放N_2O气体。进水水质、操作条件、温度等因素影响N_2O释放量和转化率。利用原位实验平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分析方法,以实际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进水氮负荷波动条件下SWIS中N_2O产率、转化率和释放周期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进水氮负荷显著影响SWIS除污效率、N_2O产率和转化率。随着进水氮负荷由1.6 g·m^(-2)·d^(-1)增至7.2 g·m^(-2)·d^(-1),出水COD、NH_4^+-N、TN质量浓度分别由(9±3)、(0.4±0.1)、(1.5±0.11)mg·L^(-1)升高到(70±7)、(11.0±1.0)、(15.4±0.4)mg·L^(-1);N_2O产率与转化率表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N_2O产率可高达(60.6±2.0)mg·m^(-2)·d^(-1),同时,进水总氮(转化率1.33%±0.03%)转化成N_2O逸出系统;随着系统落干时间的延长,N_2O产率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处理能力、出水水质和N_2O释放量,建议在工程应用中,选用具有一定脱氮能力的前处理工艺,控制SWIS进水氮负荷在4.0~5.6g·m^(-2)·d^(-1)之间,且适当延长SWIS干化周期。此时,出水水质满足城市景观地表水水质标准(GB/T18921—2002),N_2O产率和转化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 生活污水 氮负荷 N_2O 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填料对地下渗滤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丁越 严群 +1 位作者 温慧凯 刘馥雯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3-95,99,共4页
为提高SWIS的水力渗透性能和改善系统内部氧化还原环境,组建了3套改良地下渗滤系统,1~#土壤-生物基质,2~#土壤-煤渣-生物基质,3~#土壤-煤渣,在水力负荷10 cm/d运行时,研究填料改良对地下渗滤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OD、TP、... 为提高SWIS的水力渗透性能和改善系统内部氧化还原环境,组建了3套改良地下渗滤系统,1~#土壤-生物基质,2~#土壤-煤渣-生物基质,3~#土壤-煤渣,在水力负荷10 cm/d运行时,研究填料改良对地下渗滤系统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OD、TP、NH_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1~#分别为86.31%、99.83%、92.56%和46.78%,2~#分别为88.60%、99.57%、92.83%和79.99%,3~#分别为85.17%、99.84%、93.68%和65.12%。3套装置对COD、TP和NH_4^+-N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均超过85%,且2~#装置脱氮效果较为突出,说明煤渣与生物基质分层装填可改善系统内部氧化还原环境,并补充反硝化碳源强化脱氮效果,进而提高地下渗滤系统污水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渗滤系统 煤渣 生物基质 填料 水力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