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煅烧温度对钠离子电池P2-Na_(0.67)Ni_(0.1)Fe_(0.1)Mn_(0.8)O_(2)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奇峰 谭磊 +3 位作者 任延杰 邹康宇 宁天翔 李灵均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84-1892,共9页
层状氧化物材料因其容量高被认为是钠离子电池(SIBs)的候选正极材料,其中,锰基P2型层状氧化物因成本低、稳定性好,是具有发展前景的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本文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一种P2-Na_(0.67)Ni_(0.1)Fe_(0.1)Mn_(0.8)O_(2)正极... 层状氧化物材料因其容量高被认为是钠离子电池(SIBs)的候选正极材料,其中,锰基P2型层状氧化物因成本低、稳定性好,是具有发展前景的钠离子电池层状正极材料。本文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一种P2-Na_(0.67)Ni_(0.1)Fe_(0.1)Mn_(0.8)O_(2)正极材料,研究煅烧温度对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875℃下获得的Na_(0.67)Ni_(0.1)Fe_(0.1)Mn_(0.8)O_(2)正极材料具有结晶良好的P2纯相,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1.5~4.3 V的电压范围内,0.05C下所制备正极材料的初始放电容量为232 mA·h/g,且循环100次后,正极材料的容量保持率为6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ni/Fe/mn基正极材料 煅烧温度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pH对钠离子电池O3-NaNi_(0.4)Fe_(0.2)Mn_(0.4)O_(2)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何一芃 李灵均 +3 位作者 吴奇峰 邹康宇 宁天翔 谭磊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141,147,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_(0.4)Fe_(0.2)Mn_(0.4)(OH)_(2)前驱体并将其配钠煅烧为O3-NaNi_(0.4)Fe_(0.2)Mn_(0.4)O_(2)正极材料,研究pH对前驱体物化性质及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加,前驱体二次颗粒粒径减小,Ni元素质...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i_(0.4)Fe_(0.2)Mn_(0.4)(OH)_(2)前驱体并将其配钠煅烧为O3-NaNi_(0.4)Fe_(0.2)Mn_(0.4)O_(2)正极材料,研究pH对前驱体物化性质及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H的增加,前驱体二次颗粒粒径减小,Ni元素质量分数升高,相应正极材料二次颗粒粒径减小,首次放电比容量增加。2.0~4.0 V的电压范围内,pH=10.0下制备前驱体配钠煅烧后的NaNi_(0.4)Fe_(0.2)Mn_(0.4)O_(2)正极材料表现出最优循环性能,1 C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75.75%;pH=10.6下制备前驱体配钠煅烧后NaNi_(0.4)Fe_(0.2)Mn_(0.4)O_(2)正极材料表现出最优倍率性能,5 C下放电比容量为87.07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前驱体 ni/Fe/mn基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Li2MSiO4系(M=Fe,Mn,Co,Ni)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刘文刚 许云华 +1 位作者 杨蓉 任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885-888,共4页
介绍了一类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MSiO4(M=Fe,Mn,Co,Ni)。综述了该系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重点对各种材料的结构特点、合成方法及电化学性能进行总结和探讨。展望了该系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2MSiO4(M=Fe mn Co n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含量对LiNi_(0.85-x)Co_(0.15)Mn_xO_2结构及形貌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谷亦杰 王翠玲 +1 位作者 刘秀波 黄小文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3期68-72,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先合成出氢氧化物前驱体Ni0.85-xCo0.15Mnx(OH)2,其中X=0、0.1、0.2和0.4,前驱体与Li2CO3在空气气氛中固相烧结制得正极材料LiNi0.85-xCo0.15MnxO2。用XRD、SEM研究了锰含量对材料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LiNi0.85Co0.1... 采用共沉淀法先合成出氢氧化物前驱体Ni0.85-xCo0.15Mnx(OH)2,其中X=0、0.1、0.2和0.4,前驱体与Li2CO3在空气气氛中固相烧结制得正极材料LiNi0.85-xCo0.15MnxO2。用XRD、SEM研究了锰含量对材料结构和形貌的影响。研究发现,LiNi0.85Co0.15O2的X射线衍射图中存在微量第二相,而锰掺杂有利于减小反应过程中锂离子损失和镍离子占据锂位,容易形成有序层状结构材料。随着Mn离子替代Ni离子量的增加,晶胞参数a减小,晶胞参数c、c/a及I003/I104值增大。SEM结果表明前驱体和最终产物形貌均随锰含量增加颗粒均匀性增强,粒子尺寸变小,粒径分布变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0.85-x)Co0.15mnxO2 mn离子替代ni离子量的增加 晶胞参数a和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共沉淀法合成锂电池层状Li-Ni-Co-Mn-O正极材料 被引量:7
5
作者 张翔 王春雷 +3 位作者 孔继周 周飞 唐州 李军秀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991-2999,共9页
锂电池层状Li-Ni-Co-Mn-O正极材料凭借其低成本、高容量的优势,已实现产业化并开始取代传统正极材料LiCoO2。合成该材料的方法很多,共沉淀法因经济性与稳定性受到人们亲睐。本文定性地分析了共沉淀法合成Li-Ni-Co-Mn-O涉及的颗粒过程及... 锂电池层状Li-Ni-Co-Mn-O正极材料凭借其低成本、高容量的优势,已实现产业化并开始取代传统正极材料LiCoO2。合成该材料的方法很多,共沉淀法因经济性与稳定性受到人们亲睐。本文定性地分析了共沉淀法合成Li-Ni-Co-Mn-O涉及的颗粒过程及热力学过程,详细探讨了共沉淀的工艺参数,如陈化时间、反应温度、pH值等对产物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根据分析与统计结果,明确了部分工艺参数的取值范围,提出了"有效加料速度"的概念,并引出完整描述加料过程所需要的全部变量,指出合成择优取向的一次颗粒、探索利于共沉淀的流体环境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Co-mn-O 共沉淀 颗粒过程 热力学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结构Li[Ni,Co,Mn]O_2正极材料制备与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6
作者 何雨石 裴力 马紫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7-344,共8页
介绍了层状结构的Li[Ni,Co,Mn]O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制备过程与条件对Li[Ni,Co,Mn]O2的结构、性能与生产成本有重要的影响,表面修饰与改性是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途径。归纳了Li[Ni,Co,Mn]O2正极材料的... 介绍了层状结构的Li[Ni,Co,Mn]O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良好发展潜力,制备过程与条件对Li[Ni,Co,Mn]O2的结构、性能与生产成本有重要的影响,表面修饰与改性是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稳定性的重要途径。归纳了Li[Ni,Co,Mn]O2正极材料的各种制备方法,并对各种改性方法进行比较。分析了层状结构Li[Ni,Co,Mn]O2正极材料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i Co mn]O2 层状结构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Co,Mn)O_2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何冀川 王海滨 +1 位作者 刘树信 王洪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1-23,共3页
Li(Ni,Co,Mn)O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热点。综述了Li(Ni,Co,Mn)O2正极材料的结构特点,以及近几年国内的研究现状,包括材料的制备与合成方法和表面修饰与掺杂改性。并展望了Li(Ni,Co,Mn)O2正极材料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 Co mn)O2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材料Li[Ni_(1-x-y)Co_xM_y]O_2(M=Al、Mn)的合成与性能
8
作者 高俊奎 徐强 张绍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96-799,共4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锂离子蓄电池Li[Ni(1-x-y)CoxMy]O2(M=Al、Mn)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分析表明全部为标准的α-NaFeO2层状结构,Al和Mn完全进入晶格中。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观察二次颗粒形状为球形。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锂离子蓄电池Li[Ni(1-x-y)CoxMy]O2(M=Al、Mn)正极材料,X射线衍射光谱法(XRD)分析表明全部为标准的α-NaFeO2层状结构,Al和Mn完全进入晶格中。扫描电子显微镜法(SEM)观察二次颗粒形状为球形。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分析表明掺杂后材料的热稳定性有了一定的提高。在电压范围为3.0~4.3V,电流密度为5mA/g的条件下,LiNi0.8Co0.2O2、LiNi0.8Co0.15Al0.05O2和LiNi0.8Co0.15Mn0.05O2的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90、187、184mAh/g,6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1.3%、93.8%和92.3%,循环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综合各项性能,认为掺Al比掺Mn材料性能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蓄电池 正极材料 Li[ni(1-x-y)CoxMy]O2(M=Al、mn) 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有序大孔Ni-Co-Mn过渡金属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9
作者 曹婷 李东林 +5 位作者 王艳茹 孔祥泽 李童心 张世龙 樊小勇 苟蕾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95-1301,共7页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胶晶模板,溶胶凝胶法辅助制备出三维有序大孔Ni-Co-Mn混合金属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相同组份的纳米颗粒相比,三维有序大孔材料具有大幅度提高的电化学性能。三维有序大孔材料具有高达1530mAh&#...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作为胶晶模板,溶胶凝胶法辅助制备出三维有序大孔Ni-Co-Mn混合金属氧化物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与相同组份的纳米颗粒相比,三维有序大孔材料具有大幅度提高的电化学性能。三维有序大孔材料具有高达1530mAh·g^-1的可逆容量,在1000mA·g^-1的电流密度下纳米颗粒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仅为328mAh·g^-1,而多孔材料的放电比容量为876mAh·g^-1,比纳米颗粒材料提高了1.7倍;在100mA·g^-1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之后多孔材料的容量保持率几乎接近100%,而纳米颗粒材料仅为42%。这些结果表明,三维有序大孔结构Ni-Co-Mn混合金属氧化物具有较高的容量和优异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胶晶模板 ni-Co-mn混合过渡金属氧化物 三维有序大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掺杂对Co-Ni-Mn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晋莲 李广宇 +1 位作者 邵忠财 张月秀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7-199,共3页
采用XRD分析和充放电测试,研究氧化铝(Al_2O_3)掺杂量x对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_(1/3)Co_(1/3-x)Mn_(1/3)Al_xO_2(x=0、1/40、1/20和1/10)性能的影响。当Al_2O_3掺杂量为1/20时,所得LiNi_(1/3)Co_(1/3-1/20)Mn_(1/3)Al_(1... 采用XRD分析和充放电测试,研究氧化铝(Al_2O_3)掺杂量x对锂离子正极材料LiNi_(1/3)Co_(1/3-x)Mn_(1/3)Al_xO_2(x=0、1/40、1/20和1/10)性能的影响。当Al_2O_3掺杂量为1/20时,所得LiNi_(1/3)Co_(1/3-1/20)Mn_(1/3)Al_(1/20)O_2材料的结晶度较好且完整,混排度较低。以0.1 C在2.0~4.8 V充放电,正极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64.47 mAh/g,第2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93.01%,库仑效率为9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氧化铝(Al2O3)掺杂 Co-ni-mn正极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层状Li-Co-Ni-Mn-O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评述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海朗 周彤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72-75,共4页
对近几年有关层状Li-Co-Ni-Mn-O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合成方法及组成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层状Li-Co-Ni-Mn-O性能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认为应该发展低温合成方法,优化和降低Co和Ni的含量,掺杂一... 对近几年有关层状Li-Co-Ni-Mn-O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比较了不同合成方法及组成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对层状Li-Co-Ni-Mn-O性能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认为应该发展低温合成方法,优化和降低Co和Ni的含量,掺杂一种或多种高价金属元素是很有前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Li-Co-ni-mn-O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层状Li-Ni-Mn-O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海朗 田建坤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37-341,共5页
对近几年有关层状Li-Ni-Mn-O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了不同的合成方法及组成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层状Li-Ni-Mn-O的结构研究及LixMnyNi1-yO2中Ni和Mn的价态研究做了系统分析与比较。其中Li Ni1/2Mn1/2O2... 对近几年有关层状Li-Ni-Mn-O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的研究进行了系统分析。比较了不同的合成方法及组成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对层状Li-Ni-Mn-O的结构研究及LixMnyNi1-yO2中Ni和Mn的价态研究做了系统分析与比较。其中Li Ni1/2Mn1/2O2和Li Ni0.2Li0.2Mn0.6O2是比较好的;超额Li对材料性能有利。对层状Li-Ni-Mn-O性能的改进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认为应该发展低温合成方法及步骤尽量少的共沉淀法和简单燃烧法,优化和降低Ni的含量,掺杂一种或多种高价金属元素是很有前途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层状Li-ni-mn-O 合成方法 进展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替代对锂离子电池材料LiMnTiO_4性能的影响
13
作者 张栩 王禹 +3 位作者 李悦 杨猛 赵相玉 马立群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739-744,共6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固相反应制备了具有立方尖晶石结构的Li Mn1-xNixTi O4(x=0、0.1、0.2、0.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所制备的材料均呈现出典型的烧结体特征;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材料... 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固相反应制备了具有立方尖晶石结构的Li Mn1-xNixTi O4(x=0、0.1、0.2、0.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所制备的材料均呈现出典型的烧结体特征;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材料的物相变化,Ni替代前后均产生杂相Ti O2,但没有产生与替代元素相关的杂相。通过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等测试研究样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 Mn Ti O4有两对氧化还原峰,分别对应Mn3+/Mn4+、Mn3+/Mn2+的转变,而Ni替代后出现了额外的氧化还原对,即Ni3+/Ni4+的转变。Li Mn1-xNixTi O4(x=0.1、0.2、0.3)的电化学性能均优于Li Mn Ti O4,尤其当Ni替代量为0.1时,Li Mn0.9Ni0.1Ti O4在30 m A/g电流密度下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71.6 m Ah/g,48次循环后容量为162.8 m Ah/g,容量保持率为82.7%。对Li Mn0.9Ni0.1Ti O4进行非原位XRD测试发现,材料一次循环后结构无明显变化,不存在立方相与四方相之间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mnTiO4 ni替代 溶胶–凝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La双掺LiMn_(2)O_(4)截角八面体正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燕 张俊杰 郭俊明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6-23,共8页
采用溶液燃烧法合成了一种具有{111}和{100}晶面的截角八面体LiNi_(0.05)La_(0.04)Mn_(1.91)O_(4)正极材料。结果表明,Ni-La复合掺杂促进了尖晶石型LiMn_(2)O_(4)晶体的{111}及{100}晶面择优生长,形成了亚微米级截角八面体晶粒形貌的正... 采用溶液燃烧法合成了一种具有{111}和{100}晶面的截角八面体LiNi_(0.05)La_(0.04)Mn_(1.91)O_(4)正极材料。结果表明,Ni-La复合掺杂促进了尖晶石型LiMn_(2)O_(4)晶体的{111}及{100}晶面择优生长,形成了亚微米级截角八面体晶粒形貌的正极材料。在1C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28.5 mA·h/g,1000次循环后保持率为65.48%;10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108.2 mA·h/g,15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5.8%;在更高倍率15C和20C下,经2000次长循环后保持率分别为74.76%和76.16%,说明LiNi_(0.05)La_(0.04)Mn_(1.91)O_(4)材料充放电倍率越高,容量保持率越优。该材料具有较大的锂离子扩散系数与较小的表观活化能。Ni-La共掺杂与截角八面体形貌联合调控策略可有效抑制Jahn-Teller畸变,减少Mn溶解及增加Li^(+)迁移通道数量,稳定晶体结构,提升尖晶石型LiMn_(2)O_(4)正极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n_(2)O_(4) ni-La复合掺杂 截角八面体 JAHN-TELLER畸变 mn溶解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法合成LiNi_xCo_yMn_(1-x-y)O_2的E-pH图绘制及其电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玲 李运姣 +4 位作者 徐斌 卢伟胜 苏千叶 陈永祥 李林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0-324,共5页
通过热力学计算获得了Li-Ni-Co-Mn-H_2O系中各物质的热力学数据,从而绘制了25℃和200℃、离子活度为1.00下的Li-Ni-Co-Mn-H_2O系电位-pH图。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为25℃时,在pH 3~13范围内,水溶液中未出现LiNi_xCo_yMn_(1-x-y)O_2稳... 通过热力学计算获得了Li-Ni-Co-Mn-H_2O系中各物质的热力学数据,从而绘制了25℃和200℃、离子活度为1.00下的Li-Ni-Co-Mn-H_2O系电位-pH图。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温度为25℃时,在pH 3~13范围内,水溶液中未出现LiNi_xCo_yMn_(1-x-y)O_2稳定区域;随着温度升高,Li-Ni-Co-Mn-H_2O系中各物质的稳定区域向低pH和低电位方向移动。在温度为200℃,pH为9.7~13.0的水溶液中出现了LiNi_xCo_yMn_(1-x-y)O_2稳定区域。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水溶液中合成LiNi_xCo_yMn_(1-x-y)O_2是可能的,且提高温度有利于合成反应进行。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以(Ni_(0.5)Co_(0.2)Mn_(0.3)(OH)_2前驱体和LiOH·H_2O为原料,在水溶液中成功获得具有α-NaFeO_2层状结构的锂镍钴锰四元前驱体,经过热处理后得到循环稳定性良好的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实验结果证明,所绘制Li-Ni-Co-Mn-H_2O系E-pH图是可靠的,且湿法合成LiNi_(0.5)Co_(0.2)Mn_(0.3)O_2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H图 Li-ni-Co-mn-H2O系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镍钴锰比对xLi2MnO3-(1-x)LiMO2正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彭继明 陈玉华 +3 位作者 刘世成 胡思江 王红强 李庆余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950-2955,共6页
以Na OH和NH3·H2O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合成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充放电测试等研究手段,重点探讨了不同镍钴锰比对富锂锰基... 以Na OH和NH3·H2O为沉淀剂,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合成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谱(EIS)和充放电测试等研究手段,重点探讨了不同镍钴锰比对富锂锰基层状正极材料的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其中Li1.2Mn0.54Ni0.13Co0.13O2正极材料结晶度高,粒度分布均匀,无明显团聚现象。在0.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47.9 m A·h·g-1,首次库仑效率为75.1%。在1C倍率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36.2 m A·h·g-1,经过50次充放电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为218.4 m A·h·g-1,容量保持率为88.3%,展现出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 镍钴锰比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电子材料 电化学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钴、镍、锰的测定 被引量:18
17
作者 张玲 陈平 +2 位作者 张涛 陈金花 阎勇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8-79,共2页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高含量的钴、镍、锰成分进行测定。探讨了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整燃烧头角度和采用对应元素的次灵敏线对高含量钴、镍、锰进行测定的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高含量的钴、镍、锰成分进行测定。探讨了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整燃烧头角度和采用对应元素的次灵敏线对高含量钴、镍、锰进行测定的条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回收率为97 7%~105 3 %,相对平均偏差小于0 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衍生-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磺化四苯基卟啉光度法同时测定痕量镍、铜、锰和锌 被引量:6
18
作者 郭明 孔亮 +1 位作者 历欣 邹汉法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7-139,共3页
用磺化四苯基卟啉 (TPPS4 )作柱前衍生试剂 ,在微波作用下进行衍生反应 ,研究了衍生和分离Ni2 + ,Mn2 + ,Zn2 + 和Cu2 + 的最佳条件。在 75 0W的微波作用下衍生反应 3min ,在C18柱上采用乙腈 水 (体积比为 2 2 5∶77 5 )体系作流动相 ... 用磺化四苯基卟啉 (TPPS4 )作柱前衍生试剂 ,在微波作用下进行衍生反应 ,研究了衍生和分离Ni2 + ,Mn2 + ,Zn2 + 和Cu2 + 的最佳条件。在 75 0W的微波作用下衍生反应 3min ,在C18柱上采用乙腈 水 (体积比为 2 2 5∶77 5 )体系作流动相 ,四乙基溴化铵 (TEABr)作离子对试剂 ,在 415nm处检测 ,建立了微波衍生 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快速分离、光度检测Ni2 + ,Mn2 + ,Zn2 + 和Cu2 + 的新方法。络合物和反应试剂在 15min内出峰完毕。Zn2 + ,Cu2 + ,Ni2 + 和Mn2 + 的检测限分别为 0 0 5 μg/L ,0 0 1μg/L ,0 10 μg/L和 0 40 μg/L。所建立的方法用于茶叶样品的分析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衍生 离子高效液相色谱 磺化四苯基卟啉 镍离子 锰离子 铜离子 锌离子 茶叶 光度法 同时测定 痕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专利技术路线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谦 樊金鹏 +1 位作者 崔海洋 王青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33-1236,共4页
对三元正极材料的专利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该材料在全球的分布情况,对其所涉及到的主要技术点进行了详细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三元材料的技术发展和工艺制备路线,为我国三元材料专利技术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也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 对三元正极材料的专利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了该材料在全球的分布情况,对其所涉及到的主要技术点进行了详细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三元材料的技术发展和工艺制备路线,为我国三元材料专利技术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也为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进一步研发和市场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三元正极材料 技术路线 专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锰掺杂LiFePO_4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和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江元汝 徐克 +1 位作者 张忠奎 李兆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84,共4页
以Li OH·H2O,Fe SO4·7H2O,H3PO4、Ni SO4、Mn SO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Li Fe1-xNixPO4和Li Fe1-xMnxPO4。采用XRD、FESEM分析了正极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形貌,利用电池测试仪测试了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镍、锰掺... 以Li OH·H2O,Fe SO4·7H2O,H3PO4、Ni SO4、Mn SO4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Li Fe1-xNixPO4和Li Fe1-xMnxPO4。采用XRD、FESEM分析了正极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形貌,利用电池测试仪测试了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镍、锰掺杂Li Fe PO4具有较好的充放电性能。Li Fe0.9Mn0.1PO4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43.5、143 m Ah/g,Li Fe0.95Ni0.05PO4的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2、131 m Ah/g,离子掺杂能显著提高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FEPO4 镍、锰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