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6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极大值截尾和偏斜分类的Alpha-stable分布参数估计新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立 喻莉 +1 位作者 朱光喜 白云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74-577,共4页
在分析Alpha-stable分布概率密度函数特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Alpha-stable分布拖尾的渐进Pareto特性和不对称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Alpha-stable分布极大值估计方法。仿真和分析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参数估计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Alpha-stable分布 不对称拖尾特性 参数估计 极大值截尾 偏斜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pha-stable的粒子群算法变异策略研究及气动优化应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樊华羽 李典 +1 位作者 郝海兵 梁益华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85-1393,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Alpha stable分布的新型变异方法。针对粒子群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一种调整Alpha stable分布的稳态系数动态变异策略,使粒子群算法能够在搜索初始阶段具有更强的种群多样性以及算法探索能力,... 提出了一种基于Alpha stable分布的新型变异方法。针对粒子群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一种调整Alpha stable分布的稳态系数动态变异策略,使粒子群算法能够在搜索初始阶段具有更强的种群多样性以及算法探索能力,减少陷入局部最优的可能;在算法末期增强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局部搜索能力,提高解的精度。将基于Alpha stable变异的粒子群优化算法(Alpha stabl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SPSO)与多种改进型粒子群优化算法以及差分进化算法(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DE)进行了比较,基准测试函数结果表明新建立的ASPSO算法极大地提高了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精度。将其应用到RAE2822翼型的单点跨声速减阻优化中,在保持种群规模等参数相同的情形下,ASPSO算法的优化效果和效率都远高于传统PSO算法,最终得到的翼型也比PSO优化的翼型具有更高的升阻比,翼面波阻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优化算法 Alpha-stable分布 动态变异 气动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α-stable分布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6
3
作者 樊华羽 詹浩 +1 位作者 程诗信 米百刚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32-241,共10页
多目标的粒子群算法(MOPSO)在各个领域的优化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及改进,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在进化后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导致收敛精度低、解的多样性差等问题。引入α-stable分布理论,发展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α-stable动态变异的多目... 多目标的粒子群算法(MOPSO)在各个领域的优化设计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及改进,但是目前仍然存在着在进化后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导致收敛精度低、解的多样性差等问题。引入α-stable分布理论,发展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α-stable动态变异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ASMOPSO)。通过α-stable分布生成随机数对PSO算法的种群进行变异操作,增加种群的多样性,在算法中动态调整稳定性系数α实现变异范围和幅度的变化,从而使得改进的ASMOPSO算法具有兼顾计算精度和全局寻优的能力。使用ZDT系列无约束函数和带约束的Tanaka及Srinivas函数对改进前后的算法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出了ASMOPSO算法的快速全局寻优性能。将改进后的算法应用到RAE2822跨音速翼型的减阻和力矩绝对值不增大的综合优化中,得到了较好的多目标气动优化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α-stable分布 动态变异 翼型设计 气动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Stable模型的海河流域气候极值变化特征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帅 王怀军 潘莹萍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43,共13页
为了解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海河流域对气候极端事件的响应,基于海河流域1961-2016年气温与降水数据,使用RClimDex模型、MK趋势检验、Max-Stable模型对海河流域气候极值进行建模分析,研究海河流域气温极值、降水极值不同重现期的时空分布... 为了解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海河流域对气候极端事件的响应,基于海河流域1961-2016年气温与降水数据,使用RClimDex模型、MK趋势检验、Max-Stable模型对海河流域气候极值进行建模分析,研究海河流域气温极值、降水极值不同重现期的时空分布、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温度极值TXx在空间上表现出从北向南递减趋势,值域为30~40℃,其中36~40℃占大部分地区。TXx在南方呈降低趋势,北方呈上升趋势。降水极值RX1day空间上表现出从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的趋势,值域为50~100mm,其中60~90mm占据绝大部分区域。RX1day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渤海地区RX1day下降趋势最大。海河流域GEV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海河流域气温极值主要受纬度、海拔影响,随纬度、海拔增加而降低,其变化波动为北方强于南方。降水极值RX1day受海拔和经度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随海拔增大而下降的空间分布,其次表现为随经度变化由西向东递增的空间分布,其变化波动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通过Q-Q百分位图、非参数极值系数θ、GEV与Max-Stable参数和重现期强度散点图判定系数R2,确定Max-Stable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海河流域气候极值,达到GEV模型同等效果。气候极值TXx与RX1day主要受到纬度、经度和海拔的影响,但距海岸距离的加入仅可以优化TXx模型的建立。2年、10年、50年、100年一遇气温极值TXx的空间分布均表现为自东北向西南递增的分布模式,高值区均分布于西南大部一带,最高温度达40~44℃。2年、10年、50年、100年一遇降水极值TX1day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纬度影响,其次受经度和海拔的影响,均表现为从西南偏中向北方递减,高值区分布在西南偏中一带,最大降水量达80~20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空间建模 Max-stable PROCESSES 气候极值 广义极值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pha-stable分布粗糙土壤表面电磁散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晁雪 任新成 田炜 《电子测量技术》 2017年第5期76-79,共4页
采用空间域合成法生成高度起伏遵守Alpha-stable分布的粗糙土壤表面,运用矩量法研究了锥形入射波入射时粗糙土壤表面的电磁散射特性。数值计算了散射系数随散射角的变化关系,分析了稳定性系数、归一化尺度参数、互相关长度、入射波频率... 采用空间域合成法生成高度起伏遵守Alpha-stable分布的粗糙土壤表面,运用矩量法研究了锥形入射波入射时粗糙土壤表面的电磁散射特性。数值计算了散射系数随散射角的变化关系,分析了稳定性系数、归一化尺度参数、互相关长度、入射波频率、土壤湿度对散射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性系数、归一化尺度参数、互相关长度、入射波频率、土壤湿度对散射系数均有较大的影响,遵守不同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散射 散射系数 土壤表面 空间域合成法 Alpha-stable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αS分布噪声下基于特征值调和平均的稳健频谱感知算法
6
作者 杨喜 周睿勇 +4 位作者 雷可君 张耿 张银行 曹秀英 王仁玮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72-182,共11页
针对SαS分布噪声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低阶预处理与特征值调和平均检测相结合的频谱感知算法,该算法以分数低阶预处理接收信号样本协方差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与特征值调和平均之差与最小特征值之比(DMHMM)作为感知判决量.该算法在预处理阶... 针对SαS分布噪声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低阶预处理与特征值调和平均检测相结合的频谱感知算法,该算法以分数低阶预处理接收信号样本协方差矩阵的最大特征值与特征值调和平均之差与最小特征值之比(DMHMM)作为感知判决量.该算法在预处理阶段通过分数低阶操作降低SαS分布噪声非高斯特性的影响,在检测阶段利用极值特征值与特征值调和平均设计检测判决量,检测过程避免了对噪声参数的依赖,适应范围广.在此基础上,基于Wishart矩阵特征值几何平均的矩理论,以及高维随机矩阵中最大和最小特征值渐近分布理论,针对DMHMM频谱感知算法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理论判决门限计算方法,在降低理论门限计算复杂度的同时,提高了非渐近条件下SαS分布噪声中主用户信号检测结果的可靠性.Monte-Carlo仿真结果表明,所提DMHMM频谱感知算法可以获得比半盲DMGM算法更为可靠的检测判决结果,且在检测阶段无需SαS分布噪声的相关参数;由于综合利用了分数低阶预处理后取样协方差矩阵的极值特征值以及特征值调和平均信息,能够更好地反映主用户信号的变化,使得新算法具有比MME和CHME算法更优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频谱感知 SαS分布噪声 分数低阶矩 特征值分布 调和平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例新能源并网下配电网控保协同技术综述
7
作者 秦文萍 魏琦 +3 位作者 蔡逸天 韩肖清 燕铮 赵凯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80,共16页
【目的】高比例新能源经电力电子器件并网给电力系统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进一步提高了对继电保护的要求,由此提出的控保协同技术对于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此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方法】首先概述了新能源并... 【目的】高比例新能源经电力电子器件并网给电力系统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严峻挑战,进一步提高了对继电保护的要求,由此提出的控保协同技术对于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此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方法】首先概述了新能源并网换流器的发展及应用;其次,介绍了控保协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研究现状;最后,综述了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后配电网中的控保协同方案,并对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网控保协同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进行了展望。【结论】为相关科研人员及相关企业提供详尽的学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配电网 控保协同 构网型控制 稳定运行 新能源并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SRP的通信信号载波频率估计研究
8
作者 马宇杰 郭兴龙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7-22,共6页
针对α稳定分布噪声下通信信号载波频率估计困难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改进频域居中算法。首先,采用非线性变换和自适应阈值来降低α稳定分布噪声对接收信号的干扰;然后,通过频域居中算法对阈值以上的峰值进行迭代估计;最后,使用GNU Radi... 针对α稳定分布噪声下通信信号载波频率估计困难的问题,文中提出一种改进频域居中算法。首先,采用非线性变换和自适应阈值来降低α稳定分布噪声对接收信号的干扰;然后,通过频域居中算法对阈值以上的峰值进行迭代估计;最后,使用GNU Radio和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SRP)采集真实通信信号对文中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在混合信噪比(MSNR)≤-5 dB时,载波频率估计性能有显著提升,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信号 非线性变换 Α稳定分布噪声 载波频率估计 USRP 频域居中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相关熵诱导度量的变步长LMP算法
9
作者 汤琦 杨欣柳 《通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7-176,共10页
针对α稳定分布脉冲噪声下的水声稀疏信道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互相关熵诱导度量的变步长最小平均p范数滤波(CVSS-LMP)算法。该算法用互相关熵诱导度量来表示误差向量与零向量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抑制脉冲噪声对CVSS-LMP稳态精度的影响... 针对α稳定分布脉冲噪声下的水声稀疏信道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互相关熵诱导度量的变步长最小平均p范数滤波(CVSS-LMP)算法。该算法用互相关熵诱导度量来表示误差向量与零向量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抑制脉冲噪声对CVSS-LMP稳态精度的影响;给出了基于高斯核函数的互相关熵的度量方法,并采用移动平均法构造变步长控制因子,提高了CVSS-LMP算法的收敛速度和稳态精度。仿真结果表明,和典型LMP类滤波算法相比,CVSS-LMP算法的收敛速度快17%以上、稳态精度提高2dB以上,对α稳定分布脉冲噪声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更优的稳态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相关熵诱导度量 信道估计 Α稳定分布 脉冲噪声 LM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年生水稻短周期宿根栽培的干物生产与分配特性
10
作者 林伟伟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3期51-59,共9页
为探究多年生水稻和一年生杂交再生稻及其衍生稻作模式的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特性,以深入了解多年生水稻宿根栽培生理生态形成机制,为促进多年生水稻可持续宿根栽培从而实现高产稳产提供依据。采用13C脉冲标记技术和作物生理生态学方法,对... 为探究多年生水稻和一年生杂交再生稻及其衍生稻作模式的干物质生产与积累特性,以深入了解多年生水稻宿根栽培生理生态形成机制,为促进多年生水稻可持续宿根栽培从而实现高产稳产提供依据。采用13C脉冲标记技术和作物生理生态学方法,对多年生水稻在不同宿根栽培季别中的产量变化差异进行测定分析,重点研究了其生育期缩短及干物质生产与分配差异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头季稻151 d,其第一再生季稻(first ratoon rice,FRR)81 d、第二再生季稻(second ratoon rice,SRR)126 d和第三再生季稻(third ratoon rice,TRR)80 d的生育期分别缩短了70、25、71 d。干物质在植株各器官中的分配模式与对照组即常规杂交再生季稻(YY2640-FRR)基本一致,具体表现为随籽粒灌浆的推进,干物质和非结构化合物向地上部籽粒库分配量及分配率加大,而向茎鞘和叶片等器官分配量和分配率则相应减少。其中,茎鞘干物质转换和输出率显著提升,且这一现象在多年生水稻表现更明显。基于13C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表明,相对多年生水稻的头季稻,多年生稻的再生季稻生育后期的干物质对地上部穂部器官分配量较多,分配率也较大,但对地上部的其他器官特别是茎鞘和叶片,以及地下部土壤的13C物质分配量逐季减少。综上所述,说明多年生水稻产量与其营养器官之间的干物质生产与资源分配存在显著的协同与权衡的关系,并体现重要的生存进化策略,也可能是多年生水稻长周期宿根栽培导致产量难以持续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年生水稻 干物质生产与分配 稳定同位素示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bility of stochastic switched epidemic systems with discrete or distributed time delay
11
作者 Xiaoying Meng Feiqi De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4期660-670,共11页
Stochastic switched epidemic systems with a discrete or distributed time delay are constructed and investigated. By the Lyapunov method and lto's differential rule, the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global positive sol... Stochastic switched epidemic systems with a discrete or distributed time delay are constructed and investigated. By the Lyapunov method and lto's differential rule, the existence and uniqueness of global positive solution of each system is proved. And stability conditions of the disease-free equilibrium of the systems are obtained.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presented to illustrate the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chastic switched epidemic system discrete timedelay distributed time delay stochastically stable Lyapunov function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虾共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对水稻土团聚体特征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佀国涵 朱秀秀 +6 位作者 彭成林 袁家富 赵书军 徐大兵 谢媛圆 周剑雄 杨小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90-596,共7页
为研究长期稻虾共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对水稻土团聚体数量、稳定性以及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依托始于201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冬泡无秸秆还田(W)、冬泡+秸秆还田(WS)和冬泡+秸秆还田+养虾(WSC)3个处理,采集各处理... 为研究长期稻虾共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对水稻土团聚体数量、稳定性以及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分布的影响,本研究依托始于2014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设置冬泡无秸秆还田(W)、冬泡+秸秆还田(WS)和冬泡+秸秆还田+养虾(WSC)3个处理,采集各处理表层土壤样品,分析土壤团聚体及有机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以>1~2 mm粒级为主,在冬泡条件下秸秆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中>2 mm团聚体比例、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贡献率,且增加了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相对于冬泡+秸秆还田处理,冬泡+秸秆还田+养虾处理土壤>2 mm和>1~2 mm团聚体比例显著提高了19.8%和6.5%,而0.053~0.25 mm团聚体比例则显著下降了9.2%,且>0.25 mm的团聚体数量、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分别提高了7.8%、20.6%和37.5%。冬泡+秸秆还田+养虾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微生物量碳和颗粒有机碳含量较冬泡+秸秆还田处理分别显著提高了6.2%、34.0%和23.1%,且显著提高了<0.25 mm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含量。研究表明,稻虾共作模式下克氏原螯虾养殖促进了土壤大团聚体的形成,增强了团聚体稳定性,增加了土壤有机碳及活性组分含量,尤其提高了微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提升了土壤固碳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虾共作模式 克氏原螯虾 水稳性团聚体 有机碳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数低阶协方差的阵列式超声波测风方法
13
作者 单泽彪 谢世娟 +2 位作者 刘小松 刘云清 王启万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5-82,共8页
考虑到当前基于时差法的超声波测风方法是间歇式测量,并且在脉冲噪声背景下测风精度较差,提出一种基于分数低阶协方差的阵列式超声波连续测风方法。该方法采用由一个发射超声波换能器和4个接收换能器组成的超声波测风阵列结构,依托该阵... 考虑到当前基于时差法的超声波测风方法是间歇式测量,并且在脉冲噪声背景下测风精度较差,提出一种基于分数低阶协方差的阵列式超声波连续测风方法。该方法采用由一个发射超声波换能器和4个接收换能器组成的超声波测风阵列结构,依托该阵列结构通过对其连续采样并进行分数低阶协方差运算处理以抑制脉冲冲击噪声的影响,然后结合多重信号分类算法即可实现风速风向的高精度连续测量。通过仿真对比实验和实际测量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优越性,与其他超声波测风方法相比具有更强的噪声抑制能力及测风精度,在实测实验中风速和风向的测量误差分别为1.2%和2°,基本达到了超声波风速风向测量的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式测风 脉冲噪声 ALPHA稳定分布 连续测风 分数低阶协方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不同地理尺度有机茶稳定同位素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祖闯 李春霖 +4 位作者 徐扬 聂晶 邵圣枝 黄涛 袁玉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3,共8页
为探究浙江省有机茶稳定同位素特征差异,本研究收集了来自浙江省52个有机茶企业生产的72份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采用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有机茶中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δ^(13)C、δ^(2)H、δ^(18)O值),研究不同茶类间... 为探究浙江省有机茶稳定同位素特征差异,本研究收集了来自浙江省52个有机茶企业生产的72份具有代表性的样品,采用元素分析-稳定同位素比率质谱仪测定有机茶中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δ^(13)C、δ^(2)H、δ^(18)O值),研究不同茶类间的稳定同位素差异,并从3个地理尺度对浙江省有机茶稳定同位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有机绿茶和有机红茶的稳定同位素比值无显著差异。浙江省有机茶δ^(15)N值范围为-2.4‰~6.7‰,平均值为2.0‰,在地市尺度上无显著差异;在区域尺度上,浙南地区有机茶δ^(15)N显著高于浙北地区;在全国尺度上,浙江省有机茶δ^(15)N显著高于全国其他产区。浙江省有机茶δ^(13)C、δ^(2)H、δ^(18)O平均值分别为-27.2‰、-47.9‰、26.3‰,部分地市间存在地域差异,浙南地区和浙北地区有机茶的3种稳定同位素比值均无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浙江省有机茶稳定同位素数据库建立及特征识别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茶 稳定同位素 分布特征 不同类别 地理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渗漏探测的堤防磁场分布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宋俊磊 周丹 +5 位作者 肖国强 周华敏 董凯锋 晋芳 莫文琴 惠亚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62-1372,共11页
快速确定堤防渗漏隐患的位置信息,对堤防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渗漏通道弱磁数据处理过程中,堤防正常场计算往往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严重制约着渗漏隐患的定位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有限单元法开展了磁电阻率法探测堤防渗漏... 快速确定堤防渗漏隐患的位置信息,对堤防的治理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渗漏通道弱磁数据处理过程中,堤防正常场计算往往需要花费较长时间,严重制约着渗漏隐患的定位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有限单元法开展了磁电阻率法探测堤防渗漏的建模仿真工作,探究了不同尺寸堤防内稳定电流场及其外部磁场的分布特性,并构建了一定数量的模型数据库。研究结果表明,磁感应强度y分量在测域中部的整体波动相较于x分量和z分量更大,其值随堤防上宽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而随斜坡角度的增大或堤防主体高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依据本文总结的分布特性,可以预测数据库中缺失的堤防正常场,堤防模型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为9.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堤防渗漏 磁电阻率法 稳定电流场分布 磁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截顶与磷肥施用对马尾松结实能力和养分吸收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文月 丰忠平 +3 位作者 王建昌 张振 杨涛 周志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2-353,共12页
【目的】研究截顶配合施用磷肥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雌球花密度、枝梢发育与碳(C)、氮(N)、磷(P)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为提高种园管理水平和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尾松高产209号和低产225号无性系为材料,布置^(15)N标... 【目的】研究截顶配合施用磷肥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雌球花密度、枝梢发育与碳(C)、氮(N)、磷(P)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为提高种园管理水平和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马尾松高产209号和低产225号无性系为材料,布置^(15)N标记的盆栽控制试验,分别在未截顶和截顶小区内,设计施钙镁磷肥0 g/plant(P0)、200 g/plant(P_(200))和400 g/plant(P_(400))处理,在花原基形成期分析了树体自下而上的第一层轮枝(H_(1))、第二层轮枝(H_(2))和顶梢(H_(3))处的针叶C、N、P含量和^(15)N贡献率(Ndff),在盛花期分析了各器官的N、P分配率。【结果】与未截顶相比,截顶处理小区209号的H_(1)处平均枝长、枝粗和雌球花密度分别增加11.06%、40.14%和9.18%,H_(2)处分别增加7.75%、65.81%和65.27%,225号H_(1)处的枝长和枝粗分别增加21.94%和28.99%,H_(2)处分别增加了17.03%和41.01%,且仅有极少量雌球花产生。无论截顶与否,施用磷肥对雌球花密度、枝长和枝粗增长量无显著影响,而品种影响显著。与未截顶相比,截顶处理增加了两个无性系幼苗的C、N、P含量和Ndff值,209号H_(1)处的C、N、P含量和Ndff值分别增加25.05%、9.15%、4.12%和37.72%,H_(2)处分别增加20.57%、8.37%、3.96%和17.09%;225无性系H_(1)处C、N、P含量和Ndff值分别增加2.51%、19.87%、8.84%和30.09%,H_(2)处分别增加20.82%、12.40%、4.39%和19.85%;209号H_(1)处的C:N增加了7.91%。在未截顶处理小区,施磷显著提高针叶C、N、P含量,以P_(400)处理增效最高,而在截顶小区,磷肥施用量只对针叶C和P含量有显著影响。无论截顶与否,施磷处理的针叶Ndff值均高于P0处理,说明磷肥提高了对^(15)N的征调能力。截顶配合施用磷肥提高了针叶的C:N和C:P值。在盛花期,N、P主要分配在老叶和主干中,截顶后209号雌球花的氮、磷分配比例较225号显著增加。【结论】截顶增加了马尾松下层针叶C、N、P素含量,促进下层枝梢生长发育,结实层下移,尤其对高产无性系马尾松的雌球花形成具有积极作用。施用磷肥可提高截顶马尾松对氮素的征调能力,并促进了氮素向雌花球的分配,有利于提高种子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截顶 磷肥 雌球花 碳氮磷养分分配 15N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SRP的OFDM信号参数估计 被引量:1
17
作者 彭东升 孙运强 +2 位作者 姚爱琴 杨宵 刘成凯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15504-15510,共7页
针对Alpha稳定分布噪声下,循环谱估计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信号参数失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义循环谱的载波频率和符号速率联合估计方法。首先,对OFDM信号进行反正切变换及循环平稳分析,建立O... 针对Alpha稳定分布噪声下,循环谱估计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信号参数失效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义循环谱的载波频率和符号速率联合估计方法。首先,对OFDM信号进行反正切变换及循环平稳分析,建立OFDM的广义循环谱数学模型;然后,分析广义循环谱谱线与OFDM信号载波频率及符号速率之间的关系,通过检测广义循环谱谱线位置实现OFDM信号的参数估计;最后,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niversal software radio peripheral,USRP)采集得到OFDM信号,使用真实采集I、Q中频信号对所提算法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Alpha稳定分布噪声下表现出良好的鲁棒性,具有一定的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交频分复用(OFDM) 载频估计 广义循环谱 ALPHA稳定分布噪声 通用软件无线电外设(US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广义循环相关熵的改进MSK载波估计方法研究
18
作者 孔垚 付天晖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116-2125,共10页
针对甚低频通信中常用的最小频移键控(Minimum shift keying,MSK)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雷击引起的强脉冲性的噪声干扰,原有的基于广义循环相关熵的估计算法对这种强脉冲噪声的抑制性能下降,导致载波参数估计能力的退化甚至失效的问题,... 针对甚低频通信中常用的最小频移键控(Minimum shift keying,MSK)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雷击引起的强脉冲性的噪声干扰,原有的基于广义循环相关熵的估计算法对这种强脉冲噪声的抑制性能下降,导致载波参数估计能力的退化甚至失效的问题,本文算法通过引入非线性函数Sigmoid,提出一种基于广义循环相关熵的改进的载波估计(Sigmoid generalized cyclic correntropy,SGCCE)方法。首先,指出广义循环相关熵算法在脉冲噪声背景下实现载波估计的特性,以及算法退化甚至失效的原因。然后根据Sigmoid函数可以有效抑制强脉冲噪声且保持MSK信号特征不变的特性,利用Sigmoid函数改进广义循环相关熵算法中的广义高斯核函数,再通过数学建模推导出MSK信号的SGCCE函数,并由此推出MSK信号的广义循环相关熵谱(Sigmoid generalized cyclic correntropy spectrum,SGCCES),在SGCCES的基础上验证谱截面上循环频率和载波频率的关系,并检索正半轴中最大谱峰位置实现载波频率估计。本文算法使用有界非线性函数对原信号中的强脉冲噪声进行幅度抑制,实现对原算法载波估计性能的改进,通过与不同的谱函数对比,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改进的载波估计算法相比原有算法在Alpha稳定分布噪声特征指数较小,信号的广义信噪比(Generalized signal-to-noise ratio,GSNR)较低时具有较高的估计准确度,能保持良好的估计性能,并能够实现对载波频率的有效估计,验证了该算法对强脉冲环境下载波频率估计的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噪声 广义循环相关熵 ALPHA稳定分布 SIGMOID 载波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soSource模型的沿海流域硝酸盐氮溯源研究
19
作者 孙健安 李智渊 +2 位作者 罗纲 刘懂 郭兆凤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2-128,共7页
过量的硝酸盐氮负荷在导致水质下降的同时,也会对流域生态和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危害,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地区,硝酸盐氮污染现状堪忧。因此,亟需对沿海流域开展氮污染调查,以阐明氮污染分布格局,识别主要污染来源并量化其贡献,进而保障流域... 过量的硝酸盐氮负荷在导致水质下降的同时,也会对流域生态和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危害,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地区,硝酸盐氮污染现状堪忧。因此,亟需对沿海流域开展氮污染调查,以阐明氮污染分布格局,识别主要污染来源并量化其贡献,进而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促进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东南地区沿海流域——白溪流域为例,结合2016—2020年长时序水质监测数据和硝酸盐氮氧稳定同位素溯源数据,采用IsoSource质量守恒模型,对氮污染分布格局和污染来源进行定量解析。结果表明:①该流域水体中的总氮主要以溶解性无机氮的形态存在。其中,总氮在2019年呈现整体偏高的态势。硝酸盐氮是干流水车国控断面和支流屠岙胡市控断面的主要氮污染形态。水车断面的总氮浓度范围为1.46~1.83 mg/L,屠岙胡断面的总氮浓度在2.12~2.36 mg/L之间。②流域硝酸盐氮污染主要来自流域内村庄排放的污水和粪便,其贡献率达到了44%;其次是土壤有机氮、大气沉降物、化学合成肥,贡献率分别为25%、16%、15%。③从减少氮污染物排放、提高作物氮吸收率、改进养殖策略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角度出发采取相关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流域氮污染。另外,还需要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库区内各类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继续做好对库区周边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从而减少陆源污染物排放,更好地保护饮用水水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溪流域 稳定同位素 IsoSource模型 分布格局 氮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秸秆还田对青藏高原东部农田栗钙土团聚体稳定性及磷素分布的影响
20
作者 周梅 赵远征 +3 位作者 胥婷婷 张洋 王鑫淼 张荣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29,共9页
为了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青藏高原东部小麦地不同土层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磷素分布的影响,以长期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设置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氮磷肥加半量秸秆还田(NPS1)、氮磷肥加全量秸秆还田(NPS2)、氮磷钾肥加半... 为了研究长期秸秆还田对青藏高原东部小麦地不同土层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磷素分布的影响,以长期秸秆还田定位试验为研究对象,设置氮磷肥(NP)、氮磷钾肥(NPK)、氮磷肥加半量秸秆还田(NPS1)、氮磷肥加全量秸秆还田(NPS2)、氮磷钾肥加半量秸秆还田(NPKS1)、施氮磷钾肥加全量秸秆还田(NPKS2)6个处理。于小麦收获后,取0~10、10~20、20~30 cm土层土壤,采用干湿筛结合的方法测定各土层水稳性团聚体组成,量化全土中的全磷、有效磷含量及各团聚体组分中的有效磷贡献率。结果表明,与单施化肥处理(NP和NPK)相比,秸秆还田处理(NPS1、NPS2、NPKS1、NPKS2)显著提高了0~10和10~20 cm土层全土的有效磷含量(P<0.05),分别提高了9.1%~27.4%和5.1%~38.4%,且全量秸秆还田的有效磷含量最高。所以秸秆还田处理均表现为>2 mm大团聚体质量百分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降低,<0.25 mm团聚体质量百分比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显著提高。秸秆还田处理还提高了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降低了不稳定团粒指数,增强了团聚体稳定性,尤其是全量秸秆还田的团聚体。秸秆还田处理还显著提高了各土层、各粒径团聚体有效磷含量(P<0.05),3个土层的增幅分别为0.2%~47.2%、1.5%~63.2%和4.0%~91.1%,且>0.25 mm团聚体是有效磷贡献率的主要载体。全量秸秆还田更有利于促进大团聚体的形成,提高团聚体稳定性,调节团聚体中磷素分布,提高磷素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秸秆还田 水稳性团聚体 团聚体稳定性 磷素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