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xtraction of cellulose with subcritical and Supercritical ethanol 被引量:2
1
作者 钱学仁 李坚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95-198,共4页
Cotton cellulose was extracted with ethanol in sub-and supercritical states dynamically. The degree of conversion was 95.4% and the extract yield was 55.2% when cotton cellulose was non-isothermally extracted with eth... Cotton cellulose was extracted with ethanol in sub-and supercritical states dynamically. The degree of conversion was 95.4% and the extract yield was 55.2% when cotton cellulose was non-isothermally extracted with ethanol from 20°C to 400°C. From an engineering standpoint,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200°C to 320°C, the rate of extract formation could adequately be described by a second-order reaction kinetics equation with the activation energy of 105.3 kJ/mol and the pre-exponential factor of 3.53×107 s?1. With the non-isothermal experimental technique, it was possible to determine the kinetic parameters; conversion degree and extract yield by one experi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ULOSE ethanol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Thermal decompos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碳酸酯在超临界乙醇中的降解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晴 黄婕 +2 位作者 倪燕慧 唐黎华 朱子彬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25-1029,共5页
利用高压间歇反应器研究了聚碳酸酯(PC)在215~286℃、3.1~8.2MPa条件下乙醇溶液中的降解行为。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气相色谱(GC)对液相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分别通过红外(IR)和气相色谱对固相产物和气... 利用高压间歇反应器研究了聚碳酸酯(PC)在215~286℃、3.1~8.2MPa条件下乙醇溶液中的降解行为。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气相色谱(GC)对液相产物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分别通过红外(IR)和气相色谱对固相产物和气相产物进行了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PC在超临界乙醇中的降解机理和降解反应模型,并进行了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PC在乙醇溶液中的降解可分为3个区域:超临界区、非超临界区和中间过渡区。在超临界区中,PC可实现完全降解,其主要单体双酚A(BPA)和碳酸二乙酯(DEC)的收率分别为92.26%和88.929/6。在超临界区PC的降解活化能为89.73kJ/mol;在非超临界区,PC的降解活化能为21.02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降解 聚碳酸酯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CH_3OH及C_2H_5OH二元系的气液平衡 被引量:14
3
作者 朱虎刚 田宜灵 +2 位作者 陈丽 冯季军 付华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1588-1591,共4页
在带有石英可视窗和内搅拌的可变体积高压釜内 ,测定了超临界 CO2 +CH3OH及 C2 H5OH两个系统的相平衡数据 ,温度为 5 0~ 2 0 0℃ ,压力 4.0~ 1 6.0 MPa.利用从硬球模型得出的适用于高压高温的状态方程 ,计算了这两个系统的临界曲线 ,... 在带有石英可视窗和内搅拌的可变体积高压釜内 ,测定了超临界 CO2 +CH3OH及 C2 H5OH两个系统的相平衡数据 ,温度为 5 0~ 2 0 0℃ ,压力 4.0~ 1 6.0 MPa.利用从硬球模型得出的适用于高压高温的状态方程 ,计算了这两个系统的临界曲线 ,并与实验值进行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CH3OH C2H5OH 气液平衡 相平衡 甲醇 乙醇 二元混合物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极磷虾脂质提取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28
4
作者 孙甜甜 薛长湖 +2 位作者 薛勇 左涛 岳荣岩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15-117,121,共4页
实验分别比较了氯仿甲醇、正己烷和95%乙醇三种不同溶剂以及超临界CO2提取的南极磷虾脂质成分差异,为南极磷虾脂质的研究提供一定基础。结果表明,氯仿甲醇提取的脂质得率最高,为19.21%±0.59%。正己烷提取的得率最低,仅为14.24%... 实验分别比较了氯仿甲醇、正己烷和95%乙醇三种不同溶剂以及超临界CO2提取的南极磷虾脂质成分差异,为南极磷虾脂质的研究提供一定基础。结果表明,氯仿甲醇提取的脂质得率最高,为19.21%±0.59%。正己烷提取的得率最低,仅为14.24%±0.38%,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最高,分别为46.98%±1.00%和3.68%±0.30%,但对极性脂的提取效果不理想,磷脂含量仅为19.20%±3.45%。95%乙醇提取的脂质磷脂含量35.59%±2.69%,不饱和脂肪酸中EPA和DHA含量是最高的,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1.13%,且95%乙醇安全性高,价格低廉,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可以作进一步的探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作为脂质的一种温和提取手段,得到的脂质基本成分与氯仿甲醇近似,虽然安全性更高,但是超临界设备成本较高,不适于中小型企业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磷虾脂质 氯仿甲醇 95%乙醇 正己烷 超临界CO2 成分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秆超临界乙醇解聚产物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唐仕荣 路瑶 +3 位作者 周磊 夏纯杰 魏贤勇 宗志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4869-4870,4949,共3页
[目的]研究玉米秆在超临界乙醇条件下的解聚产物。[方法]采用FTIR和GC/MS分析解聚产物。[结果]超临界乙醇解聚产物成分十分复杂,GC/MS分析鉴定出89种有机化合物,其中72种为含氧化合物,主要有酯、酚、醚、酮和醇等,还检测出少量烷烃、烯... [目的]研究玉米秆在超临界乙醇条件下的解聚产物。[方法]采用FTIR和GC/MS分析解聚产物。[结果]超临界乙醇解聚产物成分十分复杂,GC/MS分析鉴定出89种有机化合物,其中72种为含氧化合物,主要有酯、酚、醚、酮和醇等,还检测出少量烷烃、烯烃、芳烃、苯硫酚和含氮化合物,反映了解聚产物的高含氧量和低含氮硫量的特性。其中42.7%乙酯类可能是C12-C30的饱和脂肪酸、部分不饱和脂肪酸、邻苯二甲酸或苯丙酸等与乙醇酯化的结果;而22.9%的苯酚和苯二酚类物质、芳烃类及甲氧基苯类物质可能来源于木质素在超临界乙醇中的解聚作用。[结论]玉米秆的超临界乙醇解聚产物成分十分复杂,乙醇参与了玉米秆的超临界解聚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秆 超临界 解聚 GC/MS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三乙酸酯超临界酯交换反应及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鞠庆华 郭卫军 +3 位作者 张利雄 徐南平 杜泽学 闵恩泽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168-1171,共4页
研究了在超临界条件下甘油三乙酸酯与甲醇或乙醇的酯交换反应,分别考察了超临界状态下醇油摩尔比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醇或乙醇与甘油三乙酸酯的摩尔比为14、反应温度为350℃、反应时间为20m in时,乙酸甲酯或乙酸乙酯的... 研究了在超临界条件下甘油三乙酸酯与甲醇或乙醇的酯交换反应,分别考察了超临界状态下醇油摩尔比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醇或乙醇与甘油三乙酸酯的摩尔比为14、反应温度为350℃、反应时间为20m in时,乙酸甲酯或乙酸乙酯的收率分别达100%和60%。对超临界状态下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甘油三乙酸酯与甲醇或乙醇的酯交换反应为拟一级反应,在相同的反应条件下,采用甲醇时酯交换反应速率比用乙醇时快,相应的甘油三乙酸酯的转化率也高;甘油三乙酸酯在超临界甲醇或乙醇中酯交换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58.7 kJ/mol和75.1 kJ/mol,甘油三乙酸酯与甲醇酯交换反应的活化能低于与乙醇酯交换反应的活化能,表明碳链短的醇更易进行酯交换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三乙酸酯 甲醇 乙醇 酯交换 超临界 动力学 生物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方法萃取蜂胶的黄酮含量及地区化差异 被引量:6
7
作者 曲文娟 王然然 +2 位作者 刘书元 李倩 马海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246-251,共6页
文中收集了我国9个地区16个品种的蜂胶样品,采用体积分数95%乙醇萃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获得蜂胶萃取物,测定蜂胶得率和总黄酮含量,将数据统计分析并进行地区差异化研究。将2种萃取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超临界法萃取的蜂胶的总黄酮含量显... 文中收集了我国9个地区16个品种的蜂胶样品,采用体积分数95%乙醇萃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获得蜂胶萃取物,测定蜂胶得率和总黄酮含量,将数据统计分析并进行地区差异化研究。将2种萃取方法进行比较发现,超临界法萃取的蜂胶的总黄酮含量显著低于乙醇萃取法。地区化差异实验表明,河北和云南地区的蜂胶中总黄酮含量和得率普遍较高;湖北、山东、湖南和海南地区的蜂胶中总黄酮含量和得率居中;黑龙江地区的蜂胶中总黄酮含量和得率普遍较低;河南地区及四川地区内不同蜂胶品种间的总黄酮含量和得率差异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乙醇萃取法 超临界CO2萃取法 黄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临界乙醇的竹子与聚乙烯共液化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彭锦星 邵千钧 +2 位作者 陈丰农 陈奋学 袁伯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39-1144,共6页
结合生物质的可再生特性和塑料的可作为供氢体系的优点,将超临界流体(SCF)技术用于生物质热解,以得到环境友好型的生物燃油。实验研究了竹子和聚乙烯在超临界乙醇中进行共热解的工艺参数和技术条件。并应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生物油产... 结合生物质的可再生特性和塑料的可作为供氢体系的优点,将超临界流体(SCF)技术用于生物质热解,以得到环境友好型的生物燃油。实验研究了竹子和聚乙烯在超临界乙醇中进行共热解的工艺参数和技术条件。并应用气质联用仪(GC-MS)对生物油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子和塑料在恰当的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良好的液化效果,共液化率高于竹子的单独液化率。反应温度在250~290℃间,在不加入催化剂的条件下,竹子与聚乙烯的共液化率为40.6%;在加入碳酸钾催化剂下,共液化率达62.6%。通过GC-MS分析,热解产物中主要含C_(12)以下的醇类、酯类、酮类和醚类,适合作为点燃式内燃机的燃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聚乙烯 生物质 液化 超临界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水乙醇环境下超临界CO_2萃取薯蓣皂素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陈俊英 罗娜 +2 位作者 曹文豪 李新宝 刘国际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49-352,356,共5页
以黄姜水解物为原料,采用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薯蓣皂素的研究。进行了温度、压力和夹带剂量等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用原料量少时可明显提高萃取效率;夹带剂量并非越多越好;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高些,萃取... 以黄姜水解物为原料,采用无水乙醇作为夹带剂,进行超临界CO2萃取薯蓣皂素的研究。进行了温度、压力和夹带剂量等的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用原料量少时可明显提高萃取效率;夹带剂量并非越多越好;萃取温度和萃取压力高些,萃取效果较好。正交试验得到的最佳条件是:在原料为100g、萃取时间3h时,压力35MPa,温度35℃,CO2流量10kg/h,夹带剂用量300mL,此时薯蓣皂素提取率可达到88.8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水乙醇 超临界CO2萃取 薯蓣皂素 夹带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2萃取法和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大高良姜中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的比较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成梅 王芳 +3 位作者 李俶 梁瑞红 刘伟 杨珊珊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92-295,共4页
本实验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CO2-SFE)和乙醇回流法提取大高良姜的有效成分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ACA),通过硅胶柱纯化前后TLC图谱、HPLC图谱、有效成分ACA的含量及萃取物的物理指标为指标评价两种方法。结果表明:CO2-SFE提... 本实验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CO2-SFE)和乙醇回流法提取大高良姜的有效成分1'-乙酰氧基胡椒酚乙酸酯(ACA),通过硅胶柱纯化前后TLC图谱、HPLC图谱、有效成分ACA的含量及萃取物的物理指标为指标评价两种方法。结果表明:CO2-SFE提取物所含杂质较少,萃取的挥发油中ACA的含量达72.11%。CO2-SFE法得到ACA的净含量是乙醇回流法的5.6倍。用CO2-SFE提取大高良姜中的ACA明显优于乙醇回流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乙醇回流法 AC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和乙醇混合溶剂提纯磷脂酰胆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勇 欧仕益 +2 位作者 唐书泽 傅亮 李爱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64-66,共3页
综述了用超临界CO2 (SC -CO2 )和乙醇混合溶剂提纯磷脂酰胆碱的研究概况。用SC -CO2 和乙醇混合溶剂萃取 ,可以制备高纯度的磷脂酰胆碱。另外 ,得到的产品没有有害溶剂的残留 ,可以用于医药行业。这种提纯方法和乙醇分提以及柱层析提纯... 综述了用超临界CO2 (SC -CO2 )和乙醇混合溶剂提纯磷脂酰胆碱的研究概况。用SC -CO2 和乙醇混合溶剂萃取 ,可以制备高纯度的磷脂酰胆碱。另外 ,得到的产品没有有害溶剂的残留 ,可以用于医药行业。这种提纯方法和乙醇分提以及柱层析提纯法相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 乙醇 混合溶剂 提纯 磷脂酰胆碱 卵磷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快速热解制取液体燃料的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波 仲兆平 +1 位作者 于点 黄荡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27-1233,共7页
为考察生物油超临界乙醇提质方法的能源效率和经济性能,建立了生物质快速热解超临界乙醇提质制取液体燃料工艺流程及其仿真模型.在仿真计算的基础上,对液体燃料生产成本进行计算,将生物质快速热解超临界乙醇提质制取液体燃料与生物质热... 为考察生物油超临界乙醇提质方法的能源效率和经济性能,建立了生物质快速热解超临界乙醇提质制取液体燃料工艺流程及其仿真模型.在仿真计算的基础上,对液体燃料生产成本进行计算,将生物质快速热解超临界乙醇提质制取液体燃料与生物质热解催化加氢和纤维素制乙醇方法进行对比,并通过敏感性分析研究了不同因素对液体燃料生产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燃料生产成本为6 052元/t(216元/GJ),略高于生物质热解催化加氢工艺,但明显低于纤维素制乙醇工艺;对液体燃料生产成本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生物油产率和乙醇价格,提高热解过程中生物油产率和减少提质过程中乙醇消耗均有利于提高系统经济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热解 超临界乙醇提质 技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子实体超临界CO_2萃取物与醇提物生物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3
13
作者 章慧 冯娜 +5 位作者 张劲松 杨焱 汪雯翰 贾薇 唐庆九 潘迎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79,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醇提法对灵芝子实体进行提取,利用体外抗肿瘤、抗神经细胞损伤和抗氧化模型比较了两种方法获得的萃取物生物活性的差异。在100μg/mL时,灵芝子实体超临界CO2萃取物(SFE-CO2E)对肿瘤细胞LNCaP、K562、HepG2增殖的...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和醇提法对灵芝子实体进行提取,利用体外抗肿瘤、抗神经细胞损伤和抗氧化模型比较了两种方法获得的萃取物生物活性的差异。在100μg/mL时,灵芝子实体超临界CO2萃取物(SFE-CO2E)对肿瘤细胞LNCaP、K562、HepG2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78.37%、87.09%、78.85%,均高于灵芝子实体醇提物(EtOHE)的60.65%、82.29%、66.15%;在体外抗神经细胞损伤模型中,在200μg/mL时SFE-CO2E对PC12的修复率为59.29%,优于EtOHE的17.77%;然而在清除羟基自由基、H2O2和DPPH自由基的实验中,在800μg/mL时,EtOHE的清除率分别为61.90%、67.33%、52.07%,均高于SFE-CO2E的29.24%、39.43%、17.05%。可见,超临界CO2萃取法和醇提法在提取灵芝子实体的不同的活性物质上各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物 醇提物 灵芝 抗肿瘤 抗衰老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乙醇制备TiO_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表征 被引量:5
14
作者 胡文彬 秦余磊 赵健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9-492,498,共5页
以氧化石墨为载体、钛酸异丙酯为前驱体,利用超临界乙醇的超临界性能和还原性,制得了晶型完善的锐钛矿TiO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采用Hummers法制得的氧化石墨(GO)进行表征;同时利用透射电... 以氧化石墨为载体、钛酸异丙酯为前驱体,利用超临界乙醇的超临界性能和还原性,制得了晶型完善的锐钛矿TiO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采用Hummers法制得的氧化石墨(GO)进行表征;同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对TiO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成功制得了氧化石墨(GO)和晶型完善的锐钛矿TiO2/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并且发现二氧化钛在石墨烯纳米片层上呈现为有规则的颗粒,分散均匀,平均粒径为8.24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超临界乙醇 二氧化钛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为溶剂制备超细高氯酸铵的GAS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闻利群 张同来 秦清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47,共5页
在测定CO2-乙醇系统膨胀度和气液平衡计算的基础上,以乙醇为溶剂测试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气体抗溶剂法(gas anti-solvent,GAS)重结晶高氯酸铵(AP)过程中压力、温度、溶液初始浓度及升压速率、静置时间等对产品晶粒大小、晶形的影响规律。... 在测定CO2-乙醇系统膨胀度和气液平衡计算的基础上,以乙醇为溶剂测试了超临界二氧化碳气体抗溶剂法(gas anti-solvent,GAS)重结晶高氯酸铵(AP)过程中压力、温度、溶液初始浓度及升压速率、静置时间等对产品晶粒大小、晶形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在GAS细化过程中,AP颗粒的平均粒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在25℃时,平均粒度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但在31℃和40℃时,影响趋势相反。升压速率越大,越易得到粒度均匀的小颗粒AP。终点压力越大,平均粒度越小,但终点压力大于9MPa后,影响不再明显。终点压力为6MPa时,静置时间延长,粒度明显增大,且分布较宽;但终点压力达到9MPa时,粒度变化变小,晶形略有改变。综合分析表明,升压操作引起的液相湍动强度和溶剂本身的物化性质是影响样品粒径、晶型的关键性因素。最后,在温度25℃,终点压力9MPa,升压速率35kg.h-1,初始浓度1.0g.(100mL)-1时,得到60nm多面体形状的AP微细颗粒,其边缘不规则,晶体有断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高氯酸铵(AP) 超临界二氧化碳 气体抗溶剂(GAS) 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材亚-超临界流体非等温萃取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钱学仁 李坚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7-124,共8页
在半连续实验装置上 ,运用非等温动态萃取技术 ,进行了木材亚 超临界乙醇 (有或无水 )萃取特性的研究 ,主要考察了压力和水对木材亚 超临界乙醇萃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木材主要萃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 1阶段温度范围为 2 ... 在半连续实验装置上 ,运用非等温动态萃取技术 ,进行了木材亚 超临界乙醇 (有或无水 )萃取特性的研究 ,主要考察了压力和水对木材亚 超临界乙醇萃取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木材主要萃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 1阶段温度范围为 2 0 0℃~ 2 80℃ ,在 2 5 0℃左右萃取物生成速率有极大值 ;第 2阶段温度范围为 2 80℃~ 380℃ ,在 35 0℃左右萃取物生成速率有极大值 ,该阶段同时生成大量气体。提高压力或增加混合溶剂中水的摩尔分数均能使木材转化率和萃取物产率增加 ,气体产率降低。压力效应主要体现在 2 5 0℃以后 ,而水效应主要体现在 30 0℃以前。通过温度、压力和混合溶剂中水的摩尔分数等过程变量的调控 ,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 亚临界萃取 超临界萃取 非等温萃取技术 压力 水分 木质素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萃取技术在酿酒生产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宝菊 张艳稳 +1 位作者 刘晓峰 杜金保 《酿酒》 CAS 2009年第1期18-20,共3页
超临界萃取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高效新型的分离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无溶剂残留,分离效率高等特点。对该技术在酿酒生产过程中的白酒香味物质萃取、酒精脱水精制和玉米胚芽油提取等过程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该技术在酒精工业... 超临界萃取技术作为一种环境友好、高效新型的分离技术,具有操作条件温和,无溶剂残留,分离效率高等特点。对该技术在酿酒生产过程中的白酒香味物质萃取、酒精脱水精制和玉米胚芽油提取等过程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该技术在酒精工业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白酒香味物质 酒精脱水 玉米胚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携带剂对超临界CO_2萃取维生素E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周泉城 盛桂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5-68,共4页
实验目的 :本文研究了甲醇、乙醇及混合醇 (甲醇∶乙醇 =2∶1)作为携带剂 ,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维生素E的影响从而确定维生素E提取的条件。实验方法 :选用甲醇、乙醇及混合醇 (甲醇 :乙醇 =2∶1)作为携带剂 ,比较维生素E的含量、萃取... 实验目的 :本文研究了甲醇、乙醇及混合醇 (甲醇∶乙醇 =2∶1)作为携带剂 ,对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维生素E的影响从而确定维生素E提取的条件。实验方法 :选用甲醇、乙醇及混合醇 (甲醇 :乙醇 =2∶1)作为携带剂 ,比较维生素E的含量、萃取时间以及不同浓度的目标萃取物的质量。实验结果 :4 %的混合醇的萃取效果最好 ,可使VE 的含量提高到 5 0 %~ 5 5 % ,提取时间减少了 2 8.6 % ,其中所含VE 的含量 4 0 %以上的目标萃取物的质量提高了 31% ,提取时间减少了 33.3% ,使VE 含量 4 0 %以上的目标萃取物的质量提高 31% ,提取时间减少了 2 8.6 % ,其中所含VE 的质量提高了 0 .5 5倍。实验结果 :此三种携带剂都缩短了提取时间 ,但对维生素E的含量、目标萃取物的质量及其中VE 的质量的影响 ,却因所用携带剂的量不同 ,而有不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携带剂 超临界CO2 萃取 维生素E 甲醇 乙醇 混合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超临界乙醇-纤维二糖二元组分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1
19
作者 汤成正 吴芳 +3 位作者 战晓青 李璐 李雁 解新安 《造纸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23,共6页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纤维二糖(纤维素模型物)与亚/超临界乙醇二元组分交互作用下微观结构变化与动力学参数。模拟发现纤维二糖和乙醇二元组分体系温度从450K上升至550K,密度从414.23kg/m3下降至241.52 kg/m3而出现分子涨落聚集...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纤维二糖(纤维素模型物)与亚/超临界乙醇二元组分交互作用下微观结构变化与动力学参数。模拟发现纤维二糖和乙醇二元组分体系温度从450K上升至550K,密度从414.23kg/m3下降至241.52 kg/m3而出现分子涨落聚集现象。随着温度和压强的升高(450~550K、5~15MPa),乙醇与纤维二糖分子间径向分布函数峰值左移且逐渐增大,峰宽变宽,分子间相互作用逐渐增强;压强和温度的进一步升高(600K,20MPa),乙醇的自扩散系数增大,乙醇与纤维二糖分子极性大大降低,产生的游离基相互结合,配位数降低。本研究为亚/超临界乙醇促进纤维素的液化作用在分子水平上给出了初步的解释,并为建立纤维素液化过程的反应动力学模型提供思路,为生物质的转化提供多方面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乙醇 纤维素二糖 密度涨落 径向分布函数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工艺下蜂胶中活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晨晨 郭惠玲 俞苓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9-115,共7页
采用乙醇浸提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两种工艺分别萃取粗蜂胶,比较两者提取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分析两种工艺下蜂胶提取物黄酮成分的差别,气相色谱法分别分析两种工艺下蜂胶提取物萜烯成分的差别,并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油脂氧... 采用乙醇浸提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两种工艺分别萃取粗蜂胶,比较两者提取率,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分析两种工艺下蜂胶提取物黄酮成分的差别,气相色谱法分别分析两种工艺下蜂胶提取物萜烯成分的差别,并从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抗油脂氧化能力两个指标分别对两者进行了抗氧化活性的研究和比较。实验发现超临界萃取蜂胶的萃取物得率明显要高于乙醇一次浸泡的提取物得率,接近并略小于乙醇二次浸泡的提取物得率;蜂胶乙醇提取物和蜂胶超临界萃取物在黄酮及萜类化合物种类及含量上有明显差异,蜂胶超临界萃取物中只有两种黄酮,即高良姜素、苛因,总黄酮含量3.17%,比蜂胶乙醇提取物中的总黄酮含量16.32%少得多;蜂胶超临界萃取物中的萜类化合物总含量18.72%是蜂胶乙醇提取物中萜类化合物总含量7.72%的2倍多。蜂胶超临界萃取物具有较强的DPPH清除率,蜂胶乙醇提取物抗猪油氧化能力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胶 乙醇浸提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 黄酮 萜类 高效液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