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9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24Model-D-ISM的地铁站火灾疏散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世梅 张家严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59,共7页
为预防地铁站火灾事故,深入了解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与层次结构,基于第6版“2-4”模型(24Model)分析63起地铁站火灾疏散事故,充分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取19个影响地铁站人员疏散的关键因素,建立地铁站火灾... 为预防地铁站火灾事故,深入了解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与层次结构,基于第6版“2-4”模型(24Model)分析63起地铁站火灾疏散事故,充分考虑各个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提取19个影响地铁站人员疏散的关键因素,建立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采用算子客观赋权法(C-OWA)改进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法(DEMATEL),确定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解释结构模型(ISM)分析各个因素间的层次结构及相互作用路径,构建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影响因素的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疏散引导、恐慌从众行为、人员拥挤为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的关键影响因素;地铁站火灾人员疏散受表层因素、中间层因素、深层因素共同作用的影响,其中,疏散教育与培训、设施维护与检查、疏散预案等因素是根源影响因素,重视根源影响因素的改善有利于从本质上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模型(24model) 决策试验与评价实验法(DEMATEL) 解释结构模型(ISM) 地铁站 火灾疏散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4Model的动火作业事故致因文本挖掘
2
作者 牛茂辉 李威君 +1 位作者 刘音 王璐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158,共8页
为探究工业动火作业事故的根源,提出一种基于“2-4”模型(24Model)的文本挖掘方法。首先,收集整理220篇动火作业事故报告,并作为数据集,构建基于来自变换器的双向编码器表征量(BERT)的24Model分类器,使用预训练模型训练和评估事故报告... 为探究工业动火作业事故的根源,提出一种基于“2-4”模型(24Model)的文本挖掘方法。首先,收集整理220篇动火作业事故报告,并作为数据集,构建基于来自变换器的双向编码器表征量(BERT)的24Model分类器,使用预训练模型训练和评估事故报告数据集,构建分类模型;然后,通过基于BERT的关键字提取算法(KeyBERT)和词频-逆文档频率(TF-IDF)算法的组合权重,结合24Model框架,建立动火作业事故文本关键词指标体系;最后,通过文本挖掘关键词之间的网络共现关系,分析得到事故致因之间的相互关联。结果显示,基于BERT的24Model分类器模型能够系统准确地判定动火作业事故致因类别,通过组合权重筛选得到4个层级关键词指标体系,其中安全管理体系的权重最大,结合共现网络分析得到动火作业事故的7项关键致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模型(24model) 动火作业 事故致因 文本挖掘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Velocity Structure Models of the Sub-Sediments in Zhapu and Jintang near the Hangzhou Bay
3
作者 Xianming Deng~(1,2),Chunhui Tao~1,Chunyan Sun~2,Jianping Zhou~1,Chunhua Gu~1 1.Key Laboratory of Submarine Geosciences,The Second Institute of Oceanography,SOA,Hangzhou 310012,China. 2.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Beijing),Beijing 100083,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27-227,共1页
Marine sediment velocity structural models have stro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Hamilton made two shallow continental shelf sediment velocity structure models,Lu Bo gave a mode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 Marine sediment velocity structural models have strong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Hamilton made two shallow continental shelf sediment velocity structure models,Lu Bo gave a mode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China.However,no model can contain all geological situations.We got the in-situ velocity data at Zhapu and Jintang near the Hangzhou Bay by using the MFI GeoA(Multi-Frequency In-situ Geoacoustic Measurement),and used these data to make the velocity structure models.Finally,we got two different models.One is Zhapu velocity structural model that we can describe as Lower velocity-Higher velocity -Lower velocity-Higher velocity model simp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sediments VELOCITY structure models IN-SITU measurement Zhapu and Jinta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长选择方法Modeling Power的黑木耳产地判别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刘飞 孙光明 何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2-65,共4页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波长选择方法(modeling power,MP)实现了黑木耳产地的快速准确判别。共收集4个产地240个黑木耳样本,通过光谱扫描,建立了最优的偏最小二乘(PLS)判别模型。同时应用MP选择对黑木耳产地判别的有效波长,作为输入变量...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波长选择方法(modeling power,MP)实现了黑木耳产地的快速准确判别。共收集4个产地240个黑木耳样本,通过光谱扫描,建立了最优的偏最小二乘(PLS)判别模型。同时应用MP选择对黑木耳产地判别的有效波长,作为输入变量,建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MP-LS-SVM)模型。比较了3种MP选择波长的阈值方法,分别为MP值大于0.95,0.90和(0.90+Peak),并建立了相应的MP-LS-SVM模型。以预测集样本的准确判别率作为模型评价标准,分别设定预测的残差绝对值标准0.1,0.2和0.5。预测结果表明,MP-LS-SVM(0.90+Peak)模型在残差标准为0.1,0.2和0.5时的判别效果均为最优,正确判别率分别为98.3%,100%和100%。说明ModelingPower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波长选择方法,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MP-LS-SVM进行黑木耳产地判别是可行的,并获得了满意的判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黑木耳 产地判别 modeling POWER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源-储组合类型与致密(低渗)砂岩油差异富集模式 被引量:3
5
作者 韩载华 刘华 +3 位作者 赵兰全 刘景东 尹丽娟 李磊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2-738,共17页
为了揭示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致密(低渗)砂岩油的差异富集机理,在依据空间配置和岩性组合划分源-储组合类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测井、录井、试油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不同源-储组合类型含油性及其供烃条件、储集条件、输... 为了揭示渤海湾盆地临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致密(低渗)砂岩油的差异富集机理,在依据空间配置和岩性组合划分源-储组合类型的基础上,综合利用测井、录井、试油和岩心分析测试资料,对不同源-储组合类型含油性及其供烃条件、储集条件、输导条件和运聚动力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致密(低渗)砂岩油差异富集模式。结果显示:①研究区存在源-储共生型(夹层型、互层型)、源-储紧邻型(源上型、源间型和源下型)、源-储间隔型(源下型)3大类6亚类源-储组合,对应3种致密(低渗)砂岩油富集模式。②源-储共生型具有“强供烃-强动力-高效充注-储集控富”模式,供烃条件和运聚动力最优,油气通过孔缝高效充注,储层含油性最好;相较于互层型,砂体厚度制约了夹层型油气富集规模。③源-储紧邻型具有“较强供烃-差异动力-联合输导-多元控富”模式,供烃条件较好,运聚动力变化大,油气通过孔缝-断裂-砂体联合输导,优先充注物性和孔隙结构好的储层,储层含油性较好;亚类中,源间型供烃条件和运聚动力优于源上型和源下型,含油性最好。④源-储间隔型具有“弱供烃-弱动力-断砂输导-输储控富”模式,供烃和运聚动力较弱,断裂、砂体组成的有效输导通道和优质储层发育对于油气富集至关重要,含油性整体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条件 富集模式 -储组合 致密(低渗)砂岩油 古近系 临南洼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Model与LCM原因因素定义对比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袁晨辉 傅贵 +1 位作者 吴治蓉 赵金坤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7-34,共8页
为探究损失致因模型(LCM)原因因素定义与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存在的异同和优缺点,梳理2个模型各层面原因和结果的定义,对比定义内容及其对事故原因分析等安全实务的指导作用,并以一起瓦斯爆炸事故为例加以实证分析,获得二者分... 为探究损失致因模型(LCM)原因因素定义与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存在的异同和优缺点,梳理2个模型各层面原因和结果的定义,对比定义内容及其对事故原因分析等安全实务的指导作用,并以一起瓦斯爆炸事故为例加以实证分析,获得二者分析结果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LCM是首个将管理因素纳入事故致因分析的一维事件序列模型,可明确各层面原因因素的定义和因素间的逻辑关系,但部分定义存在交叉重复的问题,并没有揭示安全工作指导思想等深层次事故致因因素;24Model作为系统性事故致因模型,对各类因素的定义均以组织为主体,描述事件、事故、安全的概念内涵,划分个体安全动作、安全能力和组织安全管理体系的类别并给出含义解析,探究组织安全文化层面的问题并以32个元素体现;2个模型的事故原因分析方法均建立在对各层级原因因素定义的基础上,并适用于模型理论体系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模型(24model) 损失致因模型(LCM) 事故致因模型 原因因素定义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轻量级SE-PPM的自然状态烟叶正副组分类算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洪成 顾文娟 +2 位作者 刘孝保 阴艳超 王远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9-59,共11页
【目的】针对自然状态烟叶传统正副组分类速度慢、正副组易错分、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级SE-PPM的自然状态烟叶正副组分类算法(SAPMDSNet)。【方法】基于轻量级ShuffleNetV2网络,先通过降低网络卷积深度和进化激活函数... 【目的】针对自然状态烟叶传统正副组分类速度慢、正副组易错分、特征提取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轻量级SE-PPM的自然状态烟叶正副组分类算法(SAPMDSNet)。【方法】基于轻量级ShuffleNetV2网络,先通过降低网络卷积深度和进化激活函数,加快网络模型的训练速度;再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SE模块,增强通道间的特征差异,提高网络模型的表征能力,避免正副组烟叶叶部区域化导致的组别错分;最后通过嵌入金字塔池化模块PPM充分融合烟叶显露特征与全局信息,增强对正副组烟叶上下文信息的聚合,并采用自行构建的烟叶数据集进行对比试验。【结果】SAPMDSNet网络模型的分类准确率为91.09%,计算量(FLOPs)为151.70 M,取得了相对较高的分类效果。与原网络ShuffleNetV2模型和轻量级GhostNet模型相比,SAPMDSNet网络模型的FLOPs分别升高2.65%和2.84%,而识别准确率则分别提高2.72和21.13个百分点;MobileNetV2、DenseNet和SqueezeNet模型的识别准确率分别为87.02%,89.53%和87.60%,虽均与SAPMDSNet模型的识别准确率接近,但其FLOPs明显较SAPMDSNet模型大。【结论】构建的SAPMDSNet模型能提高烟叶正副组分类精度且具有较好的整体性能,为烤烟烟叶品质初筛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状态烟叶 正副组分类 轻量化模型 注意力机制 金字塔池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gration of spatial attractions between and within pixels for sub-pixel mapping 被引量:3
8
作者 Qunming Wang Liguo Wang Danfeng Liu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2年第2期293-303,共11页
As a promising technique to enhance the spatial reso- lu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ry, sub-pixel mapping is processed based on the spatial dependence theory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land cover is spatially depend... As a promising technique to enhance the spatial reso- lution of remote sensing imagery, sub-pixel mapping is processed based on the spatial dependence theory with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land cover is spatially dependent both within pixels and be- tween them. The spatial attraction is used as a tool to describe the dependence. First, the spatial attractions between pixels, sub- pixel/pixel spatial attraction model (SPSAM), are described by the modified SPSAM (MSPSAM) that estimates the attractions accord- ing to the distribution of sub-pixels within neighboring pixels. Then a mixed spatial attraction model (MSAM) for sub-pixel mapping is proposed that integrates the spatial attractions both within pix- els and between them. According to the expression of the MSAM maximumising the spatial attraction, the genetic algorithm is em- ployed to search the optimum solution and generate the sub-pixel mapping results. Experiments show that compared with SPSAM, MSPSAM and pixel swapping algorithm modified by initialization from SPSAM (MPS), MSAM can provide higher accuracy and more rational sub-pixel mapping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ing imagery sub-pixel mapping mixed spatial attraction model (MSAM) genetic algorithm (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 Model在道路运输事故成因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晓露 梁志星 +2 位作者 吴君安 严玉琼 张苏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5-192,共8页
为预防道路运输事故,基于事故致因“2-4”(24 Model)模型,对2015—2021年发生的215起道路运输事故的行为原因进行研究。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及其根源原因。结果表明:发生频次最多的不... 为预防道路运输事故,基于事故致因“2-4”(24 Model)模型,对2015—2021年发生的215起道路运输事故的行为原因进行研究。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分析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及其根源原因。结果表明:发生频次最多的不安全动作是驾驶员超速行驶(占10.67%);22.33%的道路运输事故存在管理者违章安排无资质员工上岗作业;管理者和领导者对57.67%的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由人为因素产生的不安全物态占比达71.53%;驾驶员、车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欠缺或执行不到位在根本原因中尤为突出(占20.92%)。基于此,提出道路运输事故预防对策并构建出道路运输系统各因素关系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主动安全 道路运输事故 事故致因 “2-4”模型(24 model)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AM与24Model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晓露 严玉琼 +2 位作者 张苏 高梦瑶 聂晓琴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33-240,共8页
为完善和推动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提高事故防控水平,在对信息流事故致因模型(IFAM)和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理论基础、组成要素和分析过程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辨识二者之间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IFAM与24Model都有较强的... 为完善和推动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提高事故防控水平,在对信息流事故致因模型(IFAM)和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理论基础、组成要素和分析过程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辨识二者之间的异同。研究结果表明:IFAM与24Model都有较强的理论基础,部分组成要素存在对应关系,但原因类别划分存在差异。IFAM以信息流和组织为研究对象,研究过程相对复杂,更适用于分析单起事故;24Model以组织为研究对象,事故原因模块通用性和逻辑性强,适用于分析单起或某类事故。在实际应用中,IFAM与24Model均可用于事故调查分析和事故分级定责,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IFAM通过信息流表征事故致因,直观描述组织外部原因因素,但对个体能力的深入研究欠缺;而24Model认为组织外部因素需要通过组织内部原因模块的欠缺体现,认为个体能力是引发事故的间接原因并进行细致分析,但对组织间相关关系的探究欠缺。研究结果可为事故预防工作提供新视角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流事故致因模型(IFAM) 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 事故致因 道路交通事故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次同步模态能量的光伏并网系统次同步振荡诱因判别方法研究
11
作者 吴熙 周金宇 +1 位作者 陈曦 廖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480-5491,I0013,共13页
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持续增加,光伏电站所诱发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愈发频繁,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光伏电站引发的SSO可能具有不同诱因,其应对措施也完全不同。因此,准确判别... 随着光伏装机容量的持续增加,光伏电站所诱发的次同步振荡(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问题愈发频繁,严重威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实际运行经验表明,光伏电站引发的SSO可能具有不同诱因,其应对措施也完全不同。因此,准确判别振荡诱因对制定解决方案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次同步模态能量(sub-synchronous modal energy,SSME)的光伏并网系统振荡诱因判别方法。首先,基于广义哈密顿模型,建立光伏并网系统内部子模块SSME平衡方程,给出内部子模块及其受锁相环(phase-locked loops,PLL)影响SSME计算方法。其次,提出基于SSME的光伏振荡诱因辨别判据,通过对光伏内部各子模块SSME的分析,找出其中主导光伏振荡的子模块,并判别振荡是否与PLL有关。接着,构造4种光伏并网系统的SSO场景以验证所提振荡诱因判别方法的有效性。最后,采用现有阻抗分析法与该文所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系统 次同步振荡 次同步模态能量 振荡诱因判别 广义哈密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生成与路径的次季节预报方法及其性能评估
12
作者 卢莹 赵海坤 《气象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33,共14页
基于世界气象组织次季节至季节尺度预测计划数据集中11个动力模式回算预报试验中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资料,对西北太平洋海域使用正则逻辑回归方程构建了TC生成与路径的统计预报模型,并评估了模型在次季节尺度上TC生成和路... 基于世界气象组织次季节至季节尺度预测计划数据集中11个动力模式回算预报试验中的热带气旋(Tropical Cyclone,TC)资料,对西北太平洋海域使用正则逻辑回归方程构建了TC生成与路径的统计预报模型,并评估了模型在次季节尺度上TC生成和路径的预报技巧,分析了动力模式在气候、年际和次季节尺度上对TC活动的预报能力及其对预报技巧的影响。结果表明:(1)西北太平洋 TC 活动本身的气候态预报能力对动力模式预报技巧具有关键影响,若动力模式能很好地再现气候和年际 尺度上的 TC 活动、提高大气季节内振荡对 TC 活动调控作用的预报能力,可较好地改进 TC 生成和路径的次季节预报技巧。 (2)在次季节尺度上,动力模式 TC 路径预报技巧普遍高于 TC 生成,较低的 TC 生成预报技巧反映了动力模式对 TC 强度预报能 力的不足,制约了 TC 路径预报技巧的改进。提高动力模式在气候和年际尺度上对 TC 生成的预报能力有助于路径预报技巧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次季节预报 动力模式 逻辑回归 统计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哈密顿模型的DFIG强迫型次同步振荡自适应抑制策略研究
13
作者 孙东阳 钱梓杰 +2 位作者 曹骏 于德亮 陈庆国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132-3146,I0023,共16页
新疆哈密风电高度密集地区发生的强迫型次同步振荡(forced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FSSO)事故具有频率时变的新特征,其与以往的负阻尼次同步振荡有显著区别,从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文中对FSSO的产生机理进行探究,并据此提出一种基... 新疆哈密风电高度密集地区发生的强迫型次同步振荡(forced sub-synchronous oscillation,FSSO)事故具有频率时变的新特征,其与以往的负阻尼次同步振荡有显著区别,从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文中对FSSO的产生机理进行探究,并据此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哈密顿模型的次同步振荡抑制策略。首先,依据双馈机组数学模型分析电网间谐波扰动源在机组内部的传播过程,进而利用等效扰动方程阐述在扰动源激励作用下FSSO的产生机理,并通过分析机组带宽稳定性与阻尼状态的关系提出抑制策略的设计思路;其次,引入广义哈密顿理论设计转子侧变流器控制策略,并基于自适应哈密顿模型的扰动抑制作用与阻尼补偿效果,提出总体控制框架以及振荡抑制策略;最后,在综合考虑风速、线路串补度、风机在线台数等影响因素下,搭建风电场FSSO仿真模型,验证所提抑制策略的有效性,并通过哈密地区实际FSSO算例表明该抑制策略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迫型次同步振荡 双馈感应发电机 转子侧变流器 自适应哈密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秒内不同时距下自我加工优势效应
14
作者 李毕琴 张美霞 +3 位作者 杨少云 黄鹏飞 王爱君 党君华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29-1539,共11页
客观时距会影响自我相关刺激下的时距知觉,但秒内不同时间间隔下自我加工优势是否存在分段性差异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秒内不同时距下的自我加工优势效应。实验1采用自我时距比较任务,探讨自我相关刺激对秒内时距知觉判... 客观时距会影响自我相关刺激下的时距知觉,但秒内不同时间间隔下自我加工优势是否存在分段性差异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秒内不同时距下的自我加工优势效应。实验1采用自我时距比较任务,探讨自我相关刺激对秒内时距知觉判断的影响。结果发现,在长时距条件下,与陌生人相比自我的主观相等点更长,表明秒内长时距下个体对自我相关刺激的时长存在低估现象。实验2采用知觉匹配范式,探讨自我对秒内时距知觉过程的影响。结果发现,不同秒内时距下,自我相关信息的累积速率漂移率(v)和非决策时间(t)均优于陌生人条件,且在长时距下自我的决策阈限(a)和决策偏好(z)显著高于陌生人条件。综上,自我相关刺激在秒内时距知觉上存在加工优势,且该优势存在分段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相关刺激 秒内时距 时距知觉 漂移扩散模型 自我加工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舆情事件的子话题标签生成模型ET-TAG 被引量:19
15
作者 周楠 杜攀 +2 位作者 靳小龙 刘悦 程学旗 《计算机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490-1503,共14页
关于舆情事件的新闻数据是纷繁复杂的.即便是关于同一舆情事件的新闻数据,往往包含有不同的子话题(事件的不同侧面).因此,如何生成能够准确描述事件子话题含义的标签对深入分析舆情事件(包括掌握事件热点、监测发展走向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舆情事件的新闻数据是纷繁复杂的.即便是关于同一舆情事件的新闻数据,往往包含有不同的子话题(事件的不同侧面).因此,如何生成能够准确描述事件子话题含义的标签对深入分析舆情事件(包括掌握事件热点、监测发展走向等)具有重要意义.事件子话题标签的生成通常包括两个关键步骤:首先发现子话题,然后依据每个子话题的关键词或文档内容生成描述该子话题的有效标签.传统方法在发现话题时多采用聚类或分类的方法,它们将同一个话题的文档整合到一个簇中.然而,由于隶属同一事件的文档具有很强的相似性,现有方法难以度量他们之间的距离,因此无法应用于发现事件子话题这一任务.此外,在为子话题生成标签时,传统的方法通常通过抽取来实现.此类方法所生成标签的准确性无法保证.为此,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LSA with Background Language并结合关键词聚类发现事件内部子话题,进而基于维基百科等知识库生成事件子话题标签的模型ET-TAG.在多类舆情事件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ET-TAG算法相比K-means和LDA等已有子话题发现方法具有更好的性能;从子话题标签生成角度而言,ET-TAG生成的标签相对于传统方法也具有更好的准确性和概括性.该文最后将ET-TAG算法生成的子话题标签用于事件的对比和追踪,结果表明通过子话题标签可以发现事件共性,并反映事件子话题热度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话题发现 PLSA with BACKGROUND LANGUAGE 关键词聚类 子话题标签生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故致因“2-4”模型的内涵解析及第6版的研究 被引量:103
16
作者 傅贵 陈奕燃 +3 位作者 许素睿 陈萍 袁晨辉 吴亚丽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19,共8页
为使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在追溯事故原因和制定事故预防对策时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有必要对24Model的内涵进行科学解析。通过文献分析和对比研究,阐述24Model的逻辑结构、原因模块的科学内涵、主要特点。研究结果表明:24Model... 为使事故致因“2-4”模型(24Model)在追溯事故原因和制定事故预防对策时取得更好的应用效果,有必要对24Model的内涵进行科学解析。通过文献分析和对比研究,阐述24Model的逻辑结构、原因模块的科学内涵、主要特点。研究结果表明:24Model的主要理论基础,一是HEINRICH、BIRD等提出与改进的多米诺骨牌系列模型,二是REASON提出、SHAPPELL等具体化的瑞士奶酪系列模型和人因分类系统,三是STEWART提出的卓越安全管理模型;静态24Model的逻辑结构以因果关系建立,它属于因果顺序类事故致因模型;静态24Model中事故的直接、间接、根源、根本原因的含义可以从上述3大类事故致因模型、管理体系标准和安全文化的定义中找到根据;动态24Model靠行为演化关系建立逻辑结构,其充分表达自身的系统性、动态性、非线性,并且依靠组织行为即影响行为、个体行为即操作行为,构成一个行为演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模型(24model) 逻辑结构 内涵解析 系统性 行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市地下水流-地面沉降耦合模型 被引量:23
17
作者 李文运 崔亚莉 +2 位作者 苏晨 张伟 邵景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05-813,共9页
天津市平原区地面沉降主要由地下水大量开采引起,影响范围广、危害大,已成为天津市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了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将研究区概化为6个含水层组,地下水流考虑三维非稳定流,地面沉降选用一维固... 天津市平原区地面沉降主要由地下水大量开采引起,影响范围广、危害大,已成为天津市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分析了研究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地下水开发利用状况,将研究区概化为6个含水层组,地下水流考虑三维非稳定流,地面沉降选用一维固结压缩模型,运用地下水流模型Modflow 2005和地面沉降模拟模块Sub,建立了天津市平原区地下水流-地面沉降数值耦合模型,模型面积为1.1×104 km2,利用1998—2008年地下水位等值线、过程线、地面沉降过程线等资料对模型进行了识别。模拟期的地下水均衡分析表明,在多年开采条件下,越流补给、压缩释水、侧向边界流入分别占深层含水层补给量的41.84%、32.15%和24.17%。将调试后的模型应用于南水北调实施后地下水控采条件下的地面沉降趋势预测,显示出停采或减少地下水的开采,有利于减缓地面沉降下降速度,且表现出开采层位越往下,地面沉降恢复难度越大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流 地面沉降 耦合模型 Modflow2005及sub程序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蓬莱19-3油田事故溢油数值模拟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怀明 娄安刚 +1 位作者 王璟 孙学娟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0-77,共8页
利用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numerical model)数值模型和MM5风场预报模式,在对渤海海域水动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基于"油粒子"的欧拉-拉格朗日跟踪法和随机走动原理,并考虑风对溢油油膜漂移扩散的直接作用,... 利用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numerical model)数值模型和MM5风场预报模式,在对渤海海域水动力场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基于"油粒子"的欧拉-拉格朗日跟踪法和随机走动原理,并考虑风对溢油油膜漂移扩散的直接作用,建立了海洋溢油油膜漂移轨迹和扩散的数值预测模型。利用建立的模型对2011年6月蓬莱19-3油田事故溢油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RADARSAT卫星遥感监测数据相吻合。研究结果表明:在渤海中部地区夏季事故溢油模拟预测中,风漂移因子取0.024最为合理,模型可用于渤海蓬莱19-3油田附近事故溢油轨迹和扩散的快速预报,从而为该区域的溢油事故应急响应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FVCOM(Finite-volume COASTAL ocean numerical model) 蓬莱19-3 溢油 数值模拟 风漂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R模型的虚拟高速铁路场景组合建模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军 王金宏 +2 位作者 胡亚 彭子龙 张阿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7-322,共6页
通过对虚拟高速铁路场景对象实体、三维关系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基于实体-关系概念模型的虚拟高速铁路场景组合建模方法,设计了分层(实体层、关系层、场景层)描述的虚拟高速铁路概念场景模型,给出了模型基元分类建模方法,并详细讨论了... 通过对虚拟高速铁路场景对象实体、三维关系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基于实体-关系概念模型的虚拟高速铁路场景组合建模方法,设计了分层(实体层、关系层、场景层)描述的虚拟高速铁路概念场景模型,给出了模型基元分类建模方法,并详细讨论了虚拟高速铁路概念场景的构建流程和基元模型映射组合机制等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原型系统,并选择案例区域开展了试验.案例区试验结果表明,110 km线路场景建模可在2 min内完成,本文的方法能够有效地理清各场景对象实体和实体之间的关系,可支持虚拟高速铁路场景的快速组织与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关系模型 高速铁路 虚拟现实 概念设计 组合优化 entity-relation model (E-R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北次海盆新生代构造-沉积特征及伸展模式探讨 被引量:28
20
作者 丁巍伟 黎明碧 +2 位作者 赵俐红 阮爱国 吴振利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7-156,共10页
通过对穿越西北次海盆的3条地震测线以及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对其新生代的构造-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伸展模型,并进而对其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北次海盆在30Ma时开始发育,断层的活动期集... 通过对穿越西北次海盆的3条地震测线以及一条深反射地震剖面的解释,对其新生代的构造-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伸展模型,并进而对其新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和动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西北次海盆在30Ma时开始发育,断层的活动期集中在渐新世,并大致以海盆中部的岩浆岩凸起为轴对称分布,对渐新统的沉积起控制作用。海盆扩张东强西弱,西部显示出更多的陆缘裂谷盆地的特征。25Ma后扩张轴向南跃迁,西北次海盆的海底扩张运动停止,进入裂后沉降阶段。构造展布方向受到其南侧的中—西沙地块的影响,大致沿其北部边界展布。深反射地震剖面所反映的深部地壳结构也显示出大致沿海盆中轴对称的特征,显示研究区很可能为纯剪的变形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北次海盆 新生代 构造-沉积特征 纯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