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侏罗系陆相页岩各向异性动静态弹性参数建模
1
作者 刘卫华 王洋 +4 位作者 陈祖庆 陈超 沈珲 张方南 仉涛 《地球物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228,共16页
动、静态弹性参数转换关系对陆相页岩储层压裂改造、钻井方案设计、地应力预测等地质工程问题有重要意义.但页岩的本征各向异性及动、静态弹性参数的强压力依赖性对建立各向异性背景下的动、静弹性参数转换模型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次实验... 动、静态弹性参数转换关系对陆相页岩储层压裂改造、钻井方案设计、地应力预测等地质工程问题有重要意义.但页岩的本征各向异性及动、静态弹性参数的强压力依赖性对建立各向异性背景下的动、静弹性参数转换模型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次实验研究基于10组四川盆地侏罗系陆相页岩样品的各向异性动、静态弹性参数联合测试,建立了模拟原位有效应力条件下各向异性动、静态弹性参数建模工作流程.多级偏应力循环实验结果表明:无论是在垂直还是平行层理方向,动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均系统性地大于对应的静态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并且动、静态弹性参数都表现出明显的压力依赖性.根据围压为20 MPa时的实测数据,直接建立了垂直层理方向模拟原位应力的动、静杨氏模量和泊松比转换关系.在此基础上,假定动态、静态杨氏模量各向异性的关系不依赖于所施加应力大小,建立了动、静态杨氏模量各向异性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而间接获得了模拟原位应力条件下的平行层理方向静态杨氏模量.各向异性背景下的动、静态弹性参数转换模型可将测井或地震数据转换为原位有效应力条件下的静态弹性参数,并可为各向异性背景下页岩储层地应力预测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杨氏模量 泊松比 动静态转换 多级偏应力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药包爆破动-静时序作用的漏斗形成机理
2
作者 康普林 雷涛 李立峰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156,共17页
为研究爆破漏斗的形成过程和机理,并探究该过程中爆炸应力波与爆生气体的破岩作用,基于双指数型爆炸载荷函数和爆生气体压力状态方程,构建了考虑药包爆破动-静时序作用的爆炸载荷加载模型,结合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的加载特点,建立了爆... 为研究爆破漏斗的形成过程和机理,并探究该过程中爆炸应力波与爆生气体的破岩作用,基于双指数型爆炸载荷函数和爆生气体压力状态方程,构建了考虑药包爆破动-静时序作用的爆炸载荷加载模型,结合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的加载特点,建立了爆破漏斗离散元数值模型,并开展了被爆岩体的裂隙发育及破碎抛掷过程的模拟研究,对比了加载和不加载爆生气体的模拟结果,探讨了爆破漏斗形成过程中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的不同作用。结果表明:考虑药包爆破动-静时序作用的爆炸载荷加载模型模拟的爆破漏斗尺寸与现场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以较好地反映爆破岩体区域内裂隙的形成与演化规律及破碎岩体的抛掷效果。爆炸应力波加载率较大是引起爆源近区环状微裂隙的主要原因,同时,它会在自由面处发生反射拉伸,形成“片落”破坏;而爆生气体则是爆源远区径向长裂隙形成的主要原因,此外,它会推动破碎岩体以较大速度向外抛掷。爆生气体不仅具有准静态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动态作用,延长了爆破振动的作用时间,加强了爆破振动的速度峰值。漏斗形成过程中的裂隙发育可大致分为爆炸应力波加载致裂、爆生气体加载致裂以及变形能释放致裂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破漏斗 爆炸应力波 爆生气体 裂隙发育 动-静时序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路堤填料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董旭光 刘天 +2 位作者 马文国 颉永斌 惠迎新 《安全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791-2801,共11页
粉煤灰是燃煤行业产生的细颗粒固废,宁夏地区粉煤灰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效处理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随着大量公路建设路堤填料需求的不断增加,将粉煤灰作为路堤填料既是固废利用又是对天然填料的补充。交通荷载下路堤的强度和... 粉煤灰是燃煤行业产生的细颗粒固废,宁夏地区粉煤灰利用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效处理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随着大量公路建设路堤填料需求的不断增加,将粉煤灰作为路堤填料既是固废利用又是对天然填料的补充。交通荷载下路堤的强度和变形是衡量填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以宁夏某电厂粉煤灰作为路堤填料,开展养护7~28 d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静三轴和养护7 d的动三轴试验,探索粉煤灰在静力、交通荷载下的特性及其作为路堤填料的可行性。结果显示:随着养护龄期增长,粉煤灰静态承载力增大;粉煤灰累积塑性应变与振动次数和动应力幅值呈正相关,Monismith指数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粉煤灰塑性应变随振动次数的关系,Hardin双曲线模型可以拟合粉煤灰动应力-动应变的关系;粉煤灰静动力特性介于黄土和砂土之间,是一种承载性能良好的高速公路路堤填料,可为固废粉煤灰在道路工程中的普遍应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粉煤灰 路堤 静力特性 动力特性 动应力极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荷载下层状围岩隧道应力集中分布特征
4
作者 杨玉民 蒋楠 +3 位作者 姚颖康 周传波 蒙贤忠 赵茉溪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9-331,401,共14页
针对圣加旺水电站层状围岩引水隧道工程,设计物理模型相似试验,考虑不同的静荷载、动荷载及围岩倾角,采用LSDYNA分析层状岩体应力波的传播特性及分布特征.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因素对围岩峰值应力及二次平衡应力的敏感性,基于量纲分析... 针对圣加旺水电站层状围岩引水隧道工程,设计物理模型相似试验,考虑不同的静荷载、动荷载及围岩倾角,采用LSDYNA分析层状岩体应力波的传播特性及分布特征.通过正交试验分析不同因素对围岩峰值应力及二次平衡应力的敏感性,基于量纲分析建立多因素影响下应力预测模型,确定围岩安全荷载控制范围.结果表明,高地应力条件下隧道围岩存在初始应力集中,动力扰动对应力集中数值的影响显著,应力波波阵面受层理的影响呈不连续分布.动、静载与围岩峰值应力、二次平衡应力呈正线性相关,围岩峰值应力及二次平衡应力随倾角增大呈“∧”型分布,不同因素对围岩峰值应力及二次平衡应力的敏感性顺序均为动载>静载>倾角.当围岩倾角为90°(0°)、75°(15°)、60°(30°)及45°时,静载极限值分别为0.731、0.555、0.479及0.456 MPa,动载极限值分别为0.624、0.523、0.477及0.463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荷载 层状岩体 应力集中 量纲分析 安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载叠加条件下近直立煤层巷道围岩损伤特征及支护优化
5
作者 朱红伟 康忠全 +1 位作者 宋炳霖 冯攀飞 《工矿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8-147,共10页
目前大多数冲击地压防治研究集中于水平和缓倾斜煤层,而近直立煤层由于独特的赋存特性,冲击地压显现特征与常规水平煤层具有显著差异。以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乌东煤矿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动静载叠加条件下近直... 目前大多数冲击地压防治研究集中于水平和缓倾斜煤层,而近直立煤层由于独特的赋存特性,冲击地压显现特征与常规水平煤层具有显著差异。以国家能源集团新疆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乌东煤矿为研究背景,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动静载叠加条件下近直立煤层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静载作用下,围岩应力分布呈区域应力相互贯通、局部高应力集中的特点,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呈非对称分布特征,具体表现为巷道上部区域应力和位移随着距坚硬顶板距离变小而逐渐增大,并在巷道右帮肩部煤体与坚硬顶板交界位置达到峰值;动静载叠加作用后,围岩应力、位移和塑性区非对称分布特征进一步加剧,局部峰值应力显著增加,动载导致的围岩最大变形量比静载条件下提高了2倍,高应力集中区和塑性区急速扩展。基于动静载叠加条件下巷道围岩非对称损伤特征,针对性提出了乌东煤矿近直立煤层群开采的巷道支护优化方案:加密顶板锚杆索间排距以减少动静载影响:增加巷道上部锚杆数量、调整锚杆倾斜角度来应对巷道顶板变形;在巷道右帮肩部增设短锚索以避免坚硬顶板的挤压和撬动影响;提高锚杆预紧力来提高抗动载冲击能力。该支护优化方案大幅提高了巷道围岩在动静载叠加条件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直立煤层 动静载叠加 围岩应力 围岩位移 非对称损伤特征 巷道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扰动高应力巷道围岩力学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常聚才 齐潮 +4 位作者 殷志强 史文豹 吴博文 王拓 高翔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3,共13页
为研究深井厚硬顶板采场巷道围岩在高静载和强动载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基于相似模拟试验分析原岩应力、采动应力及爆破扰动三阶段的巷道围岩应力场与位移场,结合光纤环向应变场研究巷道围岩破坏特征,探索爆破扰动应力波在不同煤岩体... 为研究深井厚硬顶板采场巷道围岩在高静载和强动载耦合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基于相似模拟试验分析原岩应力、采动应力及爆破扰动三阶段的巷道围岩应力场与位移场,结合光纤环向应变场研究巷道围岩破坏特征,探索爆破扰动应力波在不同煤岩体中的传播规律及巷道动力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开挖后顶底板卸压明显,两帮产生应力集中区,采动应力阶段应力集中区范围增加50%,爆破后顶板围岩沿垮落角大范围卸压,应力沿巷道左肩窝逆时针逐渐增大;浅部巷道围岩呈现向自由面膨胀–变形,受巷道肩窝处剪切滑移错动影响,锚杆、锚索支护场产生相反的位移量,应力波扰动后,巷道左帮产生拉伸裂纹并与锚杆支护场连成宏观裂纹,裂纹发育高度大于锚杆支护场高度;巷道围岩顶底板呈现明显的张拉破坏特征,左右肩角呈现张拉及剪切复合破坏形式;应力波由小阻抗介质进入大阻抗介质的衰减速度最快,在同种介质中衰减速度次之,由大阻抗介质进入小阻抗介质中应力波峰值反而增大,应力波峰值强度衰减后仍大于巷道顶板极限抗拉强度,导致巷道围岩大变形失稳并产生一定程度的动力响应。基于应力波连续穿过层状岩体理论模型,结合动静载叠加理论,可优化爆破参数从而实现减冲抗冲主被动联合支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静载 强动载 巷道围岩 爆破扰动 高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扰动诱发高应力岩石动力响应及岩爆灾变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蔡鑫 陈立业 +4 位作者 周子龙 王运敏 代碧波 程传清 黄英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463-2475,共13页
为揭示深部矿山岩爆发生机制,以硬质红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岩石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开展了无轴向静压及4个轴压条件下的不同入射能冲击试验,获得了纯动载及动静组合加载下岩样的力学行为与破坏特征。结果表明:试样最终形态分为完整、... 为揭示深部矿山岩爆发生机制,以硬质红砂岩为研究对象,利用岩石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开展了无轴向静压及4个轴压条件下的不同入射能冲击试验,获得了纯动载及动静组合加载下岩样的力学行为与破坏特征。结果表明:试样最终形态分为完整、轴向劈裂、表面剥离、即时型粉碎和滞后型粉碎五类,其中,表面剥离和滞后型粉碎两类破坏模式表现出“岩爆”特征,即Ⅰ型应力−应变曲线、峰后释放能量、岩石自身静应变储能驱动碎片弹射、明显压剪破坏面;根据碎片弹射与动力加载的相对时间,进一步将表面剥离与滞后型粉碎破坏分别对应深地工程中的“即时型”和“滞后型”岩爆;动力扰动是岩爆的关键诱发因素,触发岩爆的临界扰动能随轴压比升高而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爆 动静组合加载 深部高应力 动力扰动 破坏模式 临界扰动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载与地应力对红砂岩动态能量演化特性的影响
8
作者 金解放 陈萌 +2 位作者 廖强强 杨益 黄方博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共11页
地下岩体工程爆破开挖施工过程中,动载和地应力受爆源距离影响存在差异,导致岩石具有不同的动态能量演化特性。为研究动载与地应力对红砂岩动态破裂过程中能量演化特性的影响,利用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设置5个冲击速度和轴向静应力等级... 地下岩体工程爆破开挖施工过程中,动载和地应力受爆源距离影响存在差异,导致岩石具有不同的动态能量演化特性。为研究动载与地应力对红砂岩动态破裂过程中能量演化特性的影响,利用动静组合加载试验系统,设置5个冲击速度和轴向静应力等级,对红砂岩进行冲击压缩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反射能、透射能随冲击速度的增加呈幂函数增加,吸收能随冲击速度的增加呈对数函数增加。当冲击速度相同时,随着轴向静应力的增加,吸收能不断减小。轴向静应力为单轴抗压强度20%(13.5 MPa)时,红砂岩的吸收能系数最高,合理的动静组合加载比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动力学 SHPB 冲击速度 三维静应力 能量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力巷道切缝补偿卸压技术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星宇 杨军 +3 位作者 高玉兵 薛浩杰 郭鹏飞 何满潮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77-4389,共13页
随着煤矿地下开采深度及强度的增大,巷道矿压问题已然制约煤矿的安全高效发展。针对目前高应力巷道失稳难题,提出了巷道切缝补偿卸压技术方法。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手段,阐明了巷道切缝补偿卸压机制,解释了技术方法的... 随着煤矿地下开采深度及强度的增大,巷道矿压问题已然制约煤矿的安全高效发展。针对目前高应力巷道失稳难题,提出了巷道切缝补偿卸压技术方法。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手段,阐明了巷道切缝补偿卸压机制,解释了技术方法的关键技术参数及其应用。结果表明,面对矿井开采形成的动静荷载,巷道切缝补偿卸压技术方法并不强调对煤岩体的破碎以释放集中应力,而是综合利用顶板切缝和岩体碎胀作用,同时减小目标保护巷道的开采动静荷载,实现巷道主动卸压。在减弱开采动荷载方面,巷道切缝补偿卸压技术方法利用顶板切缝和岩体碎胀特性实现开采补偿,及时有效支撑上位顶板,弱化上位顶板动态加载效应,另结合切缝对动载应力传递的抑制作用,综合减弱开采动荷载;在降低开采静荷载方面,巷道切缝补偿卸压技术方法利用顶板切缝作用保护煤柱完整性,使其整体有效承载,并通过抑制采空区应力传递,综合降低开采静荷载。切缝角度和切缝长度是巷道切缝补偿卸压技术方法的关键技术参数,现场应用中可按所提理论要求设计切缝角度以保护切缝巷道顶板稳定,切缝长度设计则应使垮落碎胀岩体充满采空区。通过在典型高应力巷道的现场应用显示,巷道切缝补偿卸压技术方法有效降低了目标保护巷道所受的开采动静荷载,巷道稳定性明显改善。巷道切缝补偿卸压技术方法的提出与应用可为高应力巷道矿压防治提供切实可行的新方法及思路,助力现代化矿井安全高效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巷道 高应力 主动卸压 动静荷载 技术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爆破基础理论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仁树 丁晨曦 +4 位作者 杨立云 杨阳 许鹏 肖成龙 游帅 《工程爆破》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19,共9页
随着仪器科学、测试技术和爆破领域相关交叉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岩石爆破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工程爆破技术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指导。提出了岩石爆破基础理论研究的2个关键科学问题,即:炸药爆炸做功与岩体破碎耗能的耦... 随着仪器科学、测试技术和爆破领域相关交叉学科的跨越式发展,岩石爆破基础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工程爆破技术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指导。提出了岩石爆破基础理论研究的2个关键科学问题,即:炸药爆炸做功与岩体破碎耗能的耦合作用机理、炸药能量释放与爆炸裂纹扩展的精细控制原理。指出以岩石本构关系、动静关系、波纹关系和损伤评价为主线的系列研究是解决关键科学问题的具体途径,系统梳理了现阶段岩石爆破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点研究展望,即:岩石爆破内部三维裂隙场的实时监测、考虑爆破物理过程的数值仿真算法、围岩爆破损伤的精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爆破 本构关系 动静关系 波纹关系 损伤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主横梁建模方式对弧门静动力学模拟结果影响
11
作者 卢洋亮 刘亚坤 +1 位作者 王晨 傅学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1-217,共7页
针对弧形闸门有限元分析中采用不同建模方式易造成数值模拟结果差异性的问题,以贵州乌江沙沱水电站大型露顶式弧形闸门为例,从计算原理角度探究了主梁翼缘采用节点耦合法、厚度叠加法两种建模方式对闸门静动力学计算结果(三维非线性静... 针对弧形闸门有限元分析中采用不同建模方式易造成数值模拟结果差异性的问题,以贵州乌江沙沱水电站大型露顶式弧形闸门为例,从计算原理角度探究了主梁翼缘采用节点耦合法、厚度叠加法两种建模方式对闸门静动力学计算结果(三维非线性静力学、模态分析和瞬态动力学)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采用厚度叠加的简化方式增加了构件的刚度,对闸门静力复核不利;两种建模方式对闸门干湿模态下的振型和自振频率影响较小;采用节点耦合法获取的支臂垂向振动程度较厚度叠加法结果略大,支臂与主横梁连接处敏感区域的动应力较厚度叠加法结果明显增大。两种建模方式对闸门整体结构属性影响有限,对支臂与主横梁连接处等敏感区域进行计算复核时应尽量采用节点耦合法,使计算结果更偏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形闸门 建模方式 静动力学特性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水胶比水泥浆体静动态流变行为的经时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翠翠 张倩倩 +2 位作者 杨勇 舒鑫 冉千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68-172,共5页
基于浆体流动度、静态屈服应力以及小振幅振荡模式下储能模量,研究不同水胶比以及减水剂用量对浆体静动态流变行为经时变化的影响机制,探讨低水胶比浆体的静动态流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减水剂用量获得的初始流动度相同但水胶... 基于浆体流动度、静态屈服应力以及小振幅振荡模式下储能模量,研究不同水胶比以及减水剂用量对浆体静动态流变行为经时变化的影响机制,探讨低水胶比浆体的静动态流变行为。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调整减水剂用量获得的初始流动度相同但水胶比不同的浆体,流动性经时变化存在显著的差异。极低水胶比浆体的流动性经时损失更为显著;但高减水剂用量时,浆体的流动性经时损失较小。基于静态屈服应力和储能模量G′表征了浆体静态流变行为的发展,发现颗粒胶体作用力和水化产物的桥接作用共同决定了浆体微观结构强度发展。低水胶比浆体的静态屈服应力和储能模量随时间延长增长更加显著。增加减水剂用量,可增大颗粒间距,抑制早期水化,有利于延缓颗粒网络强度发展。影响静动态流变行为内在机制的不同导致了浆体的静动态性能经时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水化产物的桥接作用是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浆体 低水胶比 动态屈服应力 静态屈服应力 储能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应力触发研究 被引量:87
13
作者 万永革 吴忠良 +3 位作者 周公威 黄静 秦立新 万永革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33-551,共19页
介绍地震应力触发基本理论.从地震静态和动态应力触发、粘弹性模型在地震应力触发中的应用、火山喷发或爆炸与地震触发及地震触发的其它解释等几个方面,综述近年来地震应力触发的研究进展,并对地震应力触发研究近期的发展进行展望.
关键词 地震应力触发 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地震静态应力触发 地震动态应力触发 粘弹性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下饱和软黏土的累积塑性应变试验研究 被引量:87
14
作者 张勇 孔令伟 +1 位作者 郭爱国 李雄威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542-1548,共7页
通过以交通荷载为背景的饱和重塑软黏土室内不排水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重塑软黏土的累积塑性应变发展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稳定型、破坏型和临界型。根据稳定型累积塑性应变发展曲线特点,提出了饱和软黏土的稳定累积塑... 通过以交通荷载为背景的饱和重塑软黏土室内不排水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重塑软黏土的累积塑性应变发展形态,可分为3种类型:稳定型、破坏型和临界型。根据稳定型累积塑性应变发展曲线特点,提出了饱和软黏土的稳定累积塑性应变方程,并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该方程中各拟合参数与动应力幅值、固结围压和静偏应力的变化规律,同时提出了求解无静偏应力条件下软黏土临界动应力的解析方法。通过动三轴试验结果,提出了含动应力幅值、固结围压、静偏应力和循环周次等影响因素的累积塑性应变拟合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软土 循环荷载 动三轴试验 累积塑性应变模型 动应力 静偏应力 临界动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荷载作用下富水砂质泥岩动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丁祖德 彭立敏 +2 位作者 施成华 罗晶 杨伟超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34-539,共6页
通过富水砂质泥岩循环三轴试验,对循环荷载作用下砂质泥岩的动应变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动应力水平、静偏应力大小以及振动频率对动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水砂质泥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不可逆应变累积过程表现为稳定型和破... 通过富水砂质泥岩循环三轴试验,对循环荷载作用下砂质泥岩的动应变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动应力水平、静偏应力大小以及振动频率对动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富水砂质泥岩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不可逆应变累积过程表现为稳定型和破坏型两种典型情况。对于稳定型发展曲线,变形发展表现为初始阶段和稳定阶段,初始阶段的累积变形约占总变形量的40%~50%,但所占比重随着应力水平的提高逐渐减小;对于破坏型发展曲线,变形发展表现为初始阶段、稳定阶段和加速阶段的三阶段变形演化规律。岩样的累积塑性变形随动应力和静偏应力的提高而增大,随振动频率的增大而减小,而且动应力和静偏应力越大,变化趋势越明显。富水砂质泥岩的临界动应力值与其岩性、应力水平、振动频率等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富水砂质泥岩 循环荷载 动应变 动应力 静偏应力 加载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应力场中爆生裂纹分布与扩展特征实验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杨立云 马佳辉 +2 位作者 王学东 张五成 张磊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2-268,共7页
采用动静组合加载实验装置和数字激光焦散线实验系统,进行了0、3、6、9MPa等4种压应力场中PMMA试件的爆破致裂实验,分析了沿静态主应力方向扩展的裂纹运动学和力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首先,静态竖向载荷在预制炮孔周围产生应力集中,在... 采用动静组合加载实验装置和数字激光焦散线实验系统,进行了0、3、6、9MPa等4种压应力场中PMMA试件的爆破致裂实验,分析了沿静态主应力方向扩展的裂纹运动学和力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首先,静态竖向载荷在预制炮孔周围产生应力集中,在炮孔壁上下端部处出现最大拉应力;随后,在动态爆炸载荷的叠加作用下,裂纹优先在炮孔壁上最大拉应力位置处起裂,并沿最大主应力方向扩展;裂纹扩展过程中,静态竖向载荷越大,裂纹扩展速度越大,且裂纹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散线实验 动静组合应力场 爆生裂纹 动态应力强度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窝纸板动态缓冲特性曲线测试分析 被引量:22
17
作者 郭彦峰 张景绘 +2 位作者 付云岗 陈西发 张伟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14,共4页
通过动态压缩试验 ,测试 4种厚度蜂窝纸板的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 ,研究蜂窝纸板的动态缓冲特性 ,获得蜂窝纸板的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的特征系数和经验公式 。
关键词 动态缓冲特性曲线 测试 缓冲包装 设计 蜂窝纸板 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 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与云南龙陵震群序列的应力触发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吴小平 付虹 +5 位作者 Michel Bouchon 胡家富 胡毅力 黄雍 虎雄林 解朝娣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11-1122,共12页
计算和研究了1976年云南龙陵Ms7.3、Ms7.4双主震产生的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及其对后续震群序列的动态和静态应力触发作用.结果显示,龙陵第2主震受到了第1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龙陵双主震的13个后续强余震中,发生在... 计算和研究了1976年云南龙陵Ms7.3、Ms7.4双主震产生的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及其对后续震群序列的动态和静态应力触发作用.结果显示,龙陵第2主震受到了第1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龙陵双主震的13个后续强余震中,发生在龙陵三角形块体内部的强余震,90%都受到了第1或第2主震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或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发生在三角形块体外部的强余震,2/3受到了第2主震的动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从触发作用的强度和范围上看,第2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都大于第1主震.就近场而言,受到龙陵双主震的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作用的余震数目相当,但动态库仑破裂应力的触发作用范围大于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 动态和静态库仑破裂应力触发 云南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开采动静载荷作用下复合动力灾害致灾机理研究 被引量:45
19
作者 尹光志 李星 +1 位作者 鲁俊 李铭辉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316-2326,共11页
为研究深部开采动静载荷条件下冲击地压、突出两种灾害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动力灾害的发生条件与显现特征,利用重庆大学自主研发的"多功能真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以层状复合煤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改变静应力组合、交变载... 为研究深部开采动静载荷条件下冲击地压、突出两种灾害相互作用形成的复合动力灾害的发生条件与显现特征,利用重庆大学自主研发的"多功能真三轴流固耦合试验系统",以层状复合煤岩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改变静应力组合、交变载荷频率和幅值、应变率及气体压力等试验条件的系列真三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中间主应力、气体压力、交变频率和幅值、应变率等对复合动力灾害的显现特征均有较大的影响;真三轴试验条件下,层状复合煤岩体在临空面一侧多以劈裂成板、板曲折断的层裂形式破坏;基于荷载类型,可将复合动力灾害分为高静载型、扰动型、冲击型复合动力灾害3种类型,且在各类复合型动力灾害中,高压气体对复合动力灾害的孕育和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三轴应力 深部开采 层状复合煤岩体 动静载荷 复合动力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静载叠加原理的冲击矿压灾害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73
20
作者 窦林名 白金正 +1 位作者 李许伟 贺虎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共8页
基于煤矿冲击矿压灾害严重影响矿井安全高效生产,依据动静载叠加诱发冲击矿压的原理,提出了通过降低煤岩体中的静载荷和矿震诱发的动载荷、提高诱冲临界应力等手段来控制冲击矿压的发生。为实现对煤岩体的强度弱化减冲,在控制静载方面,... 基于煤矿冲击矿压灾害严重影响矿井安全高效生产,依据动静载叠加诱发冲击矿压的原理,提出了通过降低煤岩体中的静载荷和矿震诱发的动载荷、提高诱冲临界应力等手段来控制冲击矿压的发生。为实现对煤岩体的强度弱化减冲,在控制静载方面,提出了大直径钻孔和煤体爆破解危技术以及高压顺层水力割缝技术,从而达到降低煤的弹性和脆性势能的目的。在控制动载方面,分析了顶板覆岩结构对工作面冲击危险性的影响,提出了断顶爆破卸压技术和顶板定向水力致裂技术,从而缩小周期来压步距以及降低顶板破断诱发的动载。最后以某孤岛工作面为例,验证了基于动静载叠加诱冲原理的立体式防治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国内矿井冲击矿压防治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矿压 静载 动载 临界应力 防治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